法院宣判詞
❶ 謀殺罪成立判決的最終判決詞是什麼
陪審團不是我國的制度,我們國家沒有陪審團。你可以看看下面的例子。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滿意請採納,舉手之勞,將鼓勵我們繼續解決更多網友的問題 本院認為 ,被告人阿古敦持刀殺死被害人馮延紅的行為,已構成 故意殺人罪 。犯罪情節惡劣,後果嚴重,應依法懲處。鑒於被告人阿古敦患有分裂型人格障礙,系限定責任能力人,依法可從輕處罰,一、二審 判決 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准確,審判程序合法。但量刑不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百八十五條第(三)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十八條第三款、第五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 判決 如下: 一、撤銷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2000)內刑終字第261號刑事 判決 和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中級人民法院(2000)錫刑初字第12號刑事 判決 中對被告人阿古敦的量刑部分; 二、被告人阿古敦犯 故意殺人罪 ,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希望採納
❷ 法院上法官判決時說的話
法官判決時就是宣讀判決書
這是民事判決書
(199×)建初字第256號
法定代表人劉××,開發公司總經理。
委託代理人馮××,××市 ××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述事實,有雙方當事人陳述及補償安置協議書等書證證實。
本院認為,被告住進安置房後理應騰讓過渡房,故原告要求被告騰讓過渡房的請求應予支持。被告以未辦理安置房的產權證等為由,不騰讓過渡房的主張,不予支持。被告未騰讓過渡房引起糾紛,應負主要責任,故其要求原告賠償損失的請求不予支持;原告未及時解決與拆遷相關的問題,亦有一定的責任,故對其要求被告賠償損失的請求亦不予支持。為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5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本案受理費50元,其他訴訟費用100元,由張×負擔。
審判員:李××
審判員:管××
199×年×月×日
本件與原本核對無異
書記員:萬××
這是刑事判決書
××××人民法院
刑事判決書
(一審公訴案件用)
(××××)×刑初字第××號
公訴機關××××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寫明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職業或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和因本案所受強制措施情況等,現在何處)。
辯護人……(寫明姓名、性別、工作單位和職務)。
××××人民檢察院於××××年××月××日以被告人×××犯××罪,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或依法由審判員×××獨任審判),公開(或不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或員)×××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證人×××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首先概述檢察院指控的基本內容,其次寫明被告人的供述、辯解和辯護人辯護的要點)。
經審理查明,……(詳寫法院認定的事實、情節和證據。如果控、辯雙方對事實、情節、證據有異議,應予分析否定。在這里,不僅要列舉證據,而且要通過對主要證據的分析論證,來說明本判決認定的事實是正確無誤的。必須堅決改變用空洞的「證據確鑿」幾個字來代替認定犯罪事實的具體證據的公式化的寫法)。
本院認為,……〔根據查證屬實的事實、情節和法律規定,論證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什麼罪(一案多人的還應分清各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和刑事責任),應否從寬或從嚴處理。對於控、辯雙方關於適用法律方面的意見和理由,應當有分析地表示採納或予以批駁〕。依照……(寫明判決所依據的法律條款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寫明判決結果。分三種情況:
第一、定罪判刑的,表述為:
「一、被告人×××犯××罪,判處……(寫明主刑、附加刑);
二、被告人×××……(寫明追繳、退賠或沒收財物的決定,以及這些財物的種類和數額。沒有的不寫此項)。」
第二、定罪免刑的表述為:
「被告人×××犯××罪,免予刑事處分(如有追繳、退賠或沒收財物的,續寫為第二項)。」
第三、宣告無罪的,表述為:
「被告人×××無罪。」〕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份。
審判長×××
審判員×××
審判員×××
××××年××月××日
(院印)
本件與原本核對無異
書記員 ×××[1]
❸ 法院宣判死刑的時候,會說哪些台詞。。很長的,例如殺人被判死刑。法官會說哪些台詞要很長的。越長越.
梅:如果沒有人有新的見地,我想我們就可以投票了,如果沒有人想在發言,那我們就開始了,韋伯爵士,我可以最後再說幾句嗎?
韋伯:當然
梅:謝謝,請給我那一杯水來
梅:我們都同意罪犯是有罪的,我們爭論的焦點是
是否對他們處以死刑
戰爭中死去了那麼多無辜的人,只有死刑才能讓他們瞑目,白奈爾先生,你說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取決於是否廢除了死刑,
白奈爾:很正確
梅:某種角度上我贊同你的觀點,但是我還是有些疑惑,
白奈爾:梅,我很樂意跟你探討
梅:按照您的邏輯文明應該被尊重,但您認為生命呢?生命應該被尊重嗎?
白奈爾:我想我不用告訴你我的答案,你應該非常清楚
梅:我想您應該不會否認生命是最寶貴的,因為對每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如果說杯代表人類,水代表文明,(打碎水杯)請原諒我的粗魯,文明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如果沒有人類,文明從何談起呢?巴爾先生
巴爾先生:梅,請坐下,你想跟我探討佛學嗎?
梅:對於佛學我知之甚少,但我非常尊敬佛學,小時候我就從父母那兒學到,佛鼓勵世人多行善,少作惡,對嗎?
巴爾先生:這是最基本的
梅:那麼佛教里除了揚善,是不是還懲惡?
巴爾先生:是!但是佛家說的是來世再報
梅:也就是說,人在今世做的惡,來世必有報,對吧?
巴爾先生:是這樣
梅:但今世的罪惡誰來制止?佛能制止日本不再發動戰爭嗎?東條英機會信佛嗎?
巴爾先生:佛會讓他信的,佛會愛他,佛會原諒他做的一切,最後每個人都會到達佛的懷抱,這就是佛的力量
梅:那是將來,我們和佛一樣期待人間沒有戰爭,沒有罪惡,但精神的期待能左右現實中發生的種種不堪的醜陋和人性踐踏嗎?我不懷疑佛的力量,但我懷疑人間是否都能在佛的指引下走向光明?佛家不是說信則靈,不信不靈嗎?那些人要是不信呢?我到贊成西方那句諺語:叫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巴爾先生,我們為什麼來這兒?我們是一個國家的法官來這兒是為了審判,因此,我們要對他們依法嚴懲
巴爾先生:梅,你不用再說服我了,我依然認為我的觀點很正確
梅:巴爾先生,我也不打算在說服您了,我想最後在對您說一句古希臘諺語:命運的看法比我們更准確
老衛:我知道下一個該我了,請
梅:老衛,我的法官同事們,你們都是資深的法學專家,我想請大家一起考慮這個問題,法律是什麼?法律的作用又是什麼?經過了兩年多的817次漫長的庭審,我們終於認定了他們有罪,可是我們卻一直在討論文明和宗教,先生們,這不是大學的課堂,這也不是寺廟,這里是法律的殿堂,我們需要討論的,是怎麼懲罰這些罪犯,我認為,宗教是告訴世人,怎樣做才能到達天堂,另一方面,法律明確規定了,什麼事情我們不能做,否則就要受懲罰,就要上斷頭台就要上絞刑架,這就是法律,這也是我一直堅持對戰犯們使用死刑的原因,除了掠奪別國的資源擴張自己的領土,日本還殺害了無數無辜的平民,日本軍隊,搶劫,強奸,放火,殺戮,殺害了無數中國,菲律賓,英國,美國,以及其他國家人民的生命,這還不足已被判處死刑嗎?如果法律不給日本,不給這些戰犯以最嚴厲的懲罰,誰敢保證日本有一天不會再次挑起戰爭?誰敢保證日本不會再侵略別的國家,誰敢保證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不會再次復活?在座那位先生敢做這樣的保證?想說的該說的,我都說完了我們可以投票了,為了那些死在戰爭中的人,為了讓他們瞑目,請各位慎重!因為他們在看著我們
❹ 法院判決流程
法院判決流程分為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後陳述、評議、審判五個階段。
【法律分析】
法院判決流程第一步為開庭。開庭前需准備:各人進場,書記員點清當事人是否到齊並宣布法庭紀律,隨後法官們進場,全體起立,坐下後,審判長敲法錘,宣布開庭,簡述案由。當事人介紹審判人員,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有沒有要迴避的,沒有的就繼續進入下一輪,有則需要延期審理。第二步法庭調查。由公訴人讀起訴書或原告讀起訴狀,原告有代理人的要讀代理詞,同時被告自我辯護,有代理人的,代理人宣讀辯護詞或答辯詞。接下來雙方輪流舉證,並就證據能否被採納或其證明力大小互相辯論。第三步法庭辯論。等雙方都舉證完完,審判長宣布結束法庭調查,開始法庭辯論,公訴人、被告人或雙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輪流發表對自己有利的對案件的處理意見。第四步被告人做最後陳述或雙方當事人作最後發言。當審判長認為事實都辯清楚了之後,會結束法庭辯論,進行這一環節。第五步合議庭退庭評議。評議內容是討論如何判案,此環節為保密環節。最後當庭宣判或宣布定期宣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條 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第一百九十一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對證據有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人民法院調查核實證據,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查封、扣押、鑒定和查詢、凍結。
❺ 法官宣判說的結束語有哪些
依照……(寫明判決的法律依據)的規定,判決如下: ……〔寫明判決結果。分四種情況: 第一內,定容罪判刑並應當賠償經濟損失的,表述為: "一、被告人×××犯××罪,……(寫明主刑、附加刑)。 (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1日折抵刑期1日,即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被告人×××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寫明受償人的姓名、賠償的金額和支付的日期)。" 第二,定罪免刑並應當賠償經濟損失的,表述為: "一、被告人×××犯××罪,免予刑事處罰; 二、被告人×××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寫明受償人的姓名、賠償的金額和支付的日期)。" 第三,宣告無罪但應當賠償經濟損失的,表述為: "一、被告人×××無罪; 二、被告人×××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寫明受償人的姓名、賠償的金額和支付的日期)。" 第四,宣告無罪且不賠償經濟損失的,表述為: "一、被告人×××無罪; 二、被告人×××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2日起10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上訴狀正本1份,副本×份。
❻ 想找一些法院的審判詞
一審的如本院認為本案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條、款、項、目判決如下:
二審的如本案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量刑恰當等等。
❼ 請問法庭上法官進行宣判的詞的格式是什麼盡量完整一些。
1、前 言
主要三項內容:一是申明辯護人的合法地位;是講辯護人在出庭前進行了哪些工作;三是講辯護人對全案的基本看法。
2、辯護理由
是辯護詞的核心內容。是辯護人為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所要闡明的主旨,應該從被告人的行為事實出發,對照有關的法律規定,論證被告人無罪、罪輕或應該予以減輕甚至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意見和根據。
因此,通常是要圍繞是否構成犯罪,屬於何種罪名,有無從輕的法定條件以及訴訟程序是否合法等問題展開辯論和論述。
3、結束語
是對辯護詞的歸納和小結。一般講兩個內容:一是辯護詞的中心觀點;二是向法庭提出對被告人的處理建議。
二、如何寫好民事訴訟法庭辯論詞?
1、要善於准確歸納並找出辯護的法定理由。
我國新的《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律師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律師擔任辯護人的,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律師辯護的法定理由,主要有以下下四類。
2、不要忽視對被告有利的酌定情節。
相對於法定情節而言,酌定情節指的是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但依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可以酌情考慮對被告人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情節。
隨著公訴人隊伍素質的普遍提高,起訴書和公訴詞的水平越來越高,有人甚至贊揚它是向罪犯宣戰的檄文。
對一些可以或應當從輕、減輕被告處罰的法定情節,如年齡未滿十八周歲、從犯、立功等,起訴書和公訴詞一般都能客觀認定,公訴人還利用法庭辯論階段先於律師發言的機會率先向法院提出,大有不讓律師獨做「好人」的趨勢。
很多律師越來越感到有利於被告的法定情節都讓公訴人先說了,除了在法庭上向公訴人「致謝」外,沒有留下什麼可讓律師說的了。
其實則不以為然,遇到上述情況時,可以在簡單表達認同公訴人(但千萬不可講向公訴人「致謝」的話)發表的有利於被告的法定情節的基礎上,騰出更多辯護時間和篇幅多說有利於被告的酌定情節。
綜上所述,在庭審階段,被告或被告代理人需要向法院提交辯論詞,闡述自己的理由,為減輕民事責任展開辯護。民事訴訟法庭辯論詞的格式包括前言、辯護理由和結尾三大部分,其中辯護理由是正文,需要重點突出。
要從被告的行為事實出發,結合既有法律規定,盡量的為被告爭取合法利益。
(7)法院宣判詞擴展閱讀
1、案件的審理經過,這主要起開場白作用。其內容應概括為:×××與×××因×××(案由)糾紛一案,原告×××於××年×月×日向本院起訴,本案受理後,依法向被告×××送達了應訴通知書和起訴狀副本,被告依法作了答辯。
本案在開庭審理過程中,雙方在法庭的主持下,針對各自的主張及理由,當庭舉證質證和辯論,並陳述了最後意見,由於雙方意見分岐較大,經本庭休庭評議,現評判如下……以此展示在程序上庭審活動的合法性。
2、案件事實,這主要是指通過審理,休庭評議後,法庭所認定的事實。主要是針對雙方爭議的焦點,對各自主張所舉證據的審查判斷,確定其證據效力,是否採信,從而簡要地歸納認定雙方爭議的案件事實。
3、裁判理由:主要是對案件形成的是非曲直作出評判,並闡明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適用的有關法律條款。
4、裁判結果,根據確認,變更、給付等不同種類的訴作出實體裁判。
5、法律效力,主要是簡單交待一下領取裁判文書的時間,上訴期,判決生效後的法律後果。
❽ 為什麼還要去法庭宣判,宣判是什麼意思
宣判,是一個復法律專業詞語,指法制庭向當事人宣布判決結果。
去法庭宣判,就是當事人親自接受法庭的判決結果。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
❾ 量刑十年法院審理為什麼還不當庭宣判
我國的宣判方式有兩種,即當庭宣判與定期宣判。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一般來說,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原則上應當庭宣判。
(9)法院宣判詞擴展閱讀:
當庭宣判是宣判形式之一。合議庭評議完畢或獨任審判員的審理工作結束,當即在法庭上宣布判決。刑事判決當庭宣告的,判決書在五日內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或行政訴訟判決當庭宣告的,判決書應在十日內發送當事人。當庭宣判的,人民法院同時告知當事人的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審法院。
1概述
宣判的方式之一。「定期宣判」的對稱,又稱「立即宣判」。在合議庭休庭評議並作出裁判後,立即復庭由審判長口頭宣告判決結果的訴訟活動。當庭宣判可以節省人力和時間,更好地發揮法庭審判的教育作用。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10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
2適用
民事訴訟法對當庭宣判僅做了一般性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1]「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
因此,對法庭宣判的理解有兩種傾向:一是認為當庭宣判就是在法庭上向當事人宣讀並送達判決書。二是當庭宣判必須是在第一次開庭後當即宣判。筆者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是失之偏頗。「當庭宣判」一詞出現在民事訴訟法開庭審理一節,宣判的兩種形式又都在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二款中出現----「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3條件
1、案件事實清楚。案件事實清楚是裁判案件的基本條件,只有事實清楚,才能正確適用法律,公正作出裁判,事實不清,不能硬行判決。
2、必須在法庭進行宣判。如果到當事人住所進行宣判,不能視為當庭宣判。
3、必須在庭審調查後當日宣判,如隔日則為定期宣判。
4、宣判前的庭審辯論必須有新的實質性內容。如只為所示當庭宣判率,而刻意進行空洞的調查、辯論後宣判,則非真正意義上的當庭宣判。
❿ 彭宇案法官的宣判詞完整的是什麼
完整宣判詞如下:
本院認定原告系與被告相撞後受傷,理由如下:
1、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分析,原告倒地的原因除了被他人的外力因素撞倒之外,還有絆倒或滑倒等自身原因情形,但雙方在庭審中均未陳述存在原告絆倒或滑倒等事實,被告也未對此提供反證證明,故根據本案現有證據,應著重分析原告被撞倒之外力情形。
人被外力撞倒後,一般首先會確定外力來源、辨認相撞之人,如果相撞之人逃逸,作為被撞倒之人的第一反應是呼救並請人幫忙阻止。本案事發地點在人員較多的公交車站,是公共場所,事發時間在視線較好的上午,事故發生的過程非常短促,故撞倒原告的人不可能輕易逃逸。
根據被告自認,其是第一個下車之人,從常理分析,其與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較大。如果被告是見義勇為做好事,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應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僅僅是好心相扶;
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並讓原告的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未作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
城中派出所對有關當事人進行訊問、調查,是處理治安糾紛的基本方法,其在本案中提交的有關證據能夠相互印證並形成證據鎖鏈,應予採信。被告雖對此持有異議,但並未提供相反的證據,對其抗辯本院不予採納。
根據城中派出所對原告的詢問筆錄、對被告訊問筆錄的電子文檔及其謄寫材料等相關證據,被告當時並不否認與原告發生相撞,只不過被告認為是原告撞了被告。綜合該證據內容並結合前述分析,可以認定原告是被撞倒後受傷,且系與被告相撞後受傷。
2、被告申請的證人陳二春的當庭證言,並不能證明原告倒地的原因,當然也不能排除原告和被告相撞的可能性。因證人未能當庭提供身份證等證件證明其身份,本院未能當庭核實其真實身份,導致原告當庭認為當時在場的第三人不是出庭的證人。
證人庭後第二天提交了身份證以證明其證人的真實身份,本院對證人的身份予以確認,對原告當庭認為當時在場的第三人不是出庭的證人的意見不予採納。
證人陳二春當庭陳述其本人當時沒有看到原告摔倒的過程,其看到的只是原告已經倒地後的情形,所以其不能證明原告當時倒地的具體原因,當然也就不能排除在該過程中原、被告相撞的可能性。
3、從現有證據看,被告在本院庭審前及第一次庭審中均未提及其是見義勇為的情節,而是在二次庭審時方才陳述。如果真是見義勇為,在爭議期間不可能不首先作為抗辯理由,陳述的時機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對其自稱是見義勇為的主張不予採信。
4、被告在事發當天給付原告二百多元錢款且一直未要求原告返還。原、被告一致認可上述給付錢款的事實,但關於給付原因陳述不一:原告認為是先行墊付的賠償款,被告認為是借款;
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原、被告素不認識,一般不會貿然借款,即便如被告所稱為借款,在有承擔事故責任之虞時,也應請公交站台上無利害關系的其他人證明,或者向原告親屬說明情況後索取借條(或說明)等書面材料。
但是被告在本案中並未存在上述情況,而且在原告家屬陪同前往醫院的情況下,由其借款給原告的可能性不大;而如果撞傷他人,則最符合情理的做法是先行墊付款項。
被告證人證明原、被告雙方到派出所處理本次事故,從該事實也可以推定出原告當時即以為是被被告撞倒而非被他人撞倒,在此情況下被告予以借款更不可能。綜合以上事實及分析,可以認定該款並非借款,而應為賠償款。
(10)法院宣判詞擴展閱讀
彭宇案案情經過:
2006年11月20日9時30分左右,64歲的退休職工徐壽蘭在南京水西門廣場公交站跑向一輛乘客較少的公交車,與26歲的小夥子彭宇在不經意間發生相撞。急於轉車的彭宇隨即將摔倒在地的徐壽蘭扶起,並與後來趕到的徐壽蘭家人一起將她送往醫院治療,其間還代付了200元醫葯費。
之後,爭議的焦點是雙方是否相撞。徐壽蘭指認撞人者是彭宇。徐壽蘭告到法院索賠13萬多元。
彭宇表示無辜。他說,當天早晨3輛公交車同時靠站,老太要去趕第3輛車,而自己從第2輛車的後門下來。「一下車,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趕忙去扶她了,不一會兒,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動過來扶老太。
老太不停地說謝謝,後來大家一起將她送到醫院。」彭宇繼續說,接下來,事情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老太及其家屬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2007年9月4日下午4點半,南京市鼓樓區法院一審宣判。法院認為,本案主要存在兩個爭議焦點:
1、彭宇與老人是否相撞
2、應賠償的損失數額問題
法院認為本次事故雙方均無過錯。按照公平的原則,當事人對受害人的損失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此,判決彭宇給付受害人損失的40%,共45876.6元。
當天,老太徐壽蘭的代理律師表示:對判決事實感到滿意,但40%的賠償比預期要少。而彭宇則表示不服此判決。
在南京中院二審即將開庭之際,彭宇與徐壽蘭達成庭前和解協議,其主要內容是:彭宇一次性補償徐壽蘭1萬元;雙方均不得在媒體(電視、電台、報紙、刊物、網路等)上就本案披露相關信息和發表相關言論;雙方撤訴後不再執行鼓樓區法院的一審民事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