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法院證據原件
A. 法律問題法院開庭時一定要提交證據的原件嗎
法院開庭時不一定要提交證據的原件。
當事人以視聽資料作為證據的,應當提供存儲該視聽資料的原始載體。當事人以電子數據作為證據的,應當提供原件。電子數據的製作者製作的與原件一致的副本,或者直接來源於電子數據的列印件或其他可以顯示、識別的輸出介質,視為電子數據的原件。證據交換應當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在證據交換的過程中,審判人員對當事人無異議的事實、證據應當記錄在卷;對有異議的證據,按照需要證明的事實分類記錄在卷,並記載異議的理由。通過證據交換,確定雙方當事人爭議的主要問題。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條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應當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證據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經人民法院核對無異的復製件或者復製品
第七十一條 據以定案的書證應當是原件。取得原件確有困難的,可以使用副本、復製件。
書證有更改或者更改跡象不能作出合理解釋,或者書證的副本、復製件不能反映原件及其內容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書證的副本、復製件,經與原件核對無誤、經鑒定為真實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為真實的,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B. 向法院提供的證據必須是原件嗎
法律分析:不是。但應該盡量提供原件,不然有可能被當成虛假證據。實在沒有原件就提供復印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條 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
C. 民事訴訟需要將有效證件原件全部交給律師嗎。
民事訴訟不需要將有效證件原件全部交給律師,只需要提交復印件即可。
法律分析
調查取證是指有調查取證權的組織或個人為了查明案件事實的需要,向有關單位、個人進行調查、收集證據。具有調查取證權的機關有公安、檢察院等。具有調查取證權的機關對於立案處理的案件,為查明案情、收集證據和查獲違法行為人而依法定程序進行的專門活動和依法採取的有關強制措施。通常情況下,具有調查取證權的機關有公安、檢察院、法院 等其他行政機關在其行政職能業務領域的調查取證權。律師調查取證權是指律師辦理法律事務有權向有關單位、個人進行調查、收集證據。這是律師應當享有的重要權利之一,也是律師順利執業的保障。律師進行證據調查不具有法律強制性。律師的刑事調查取證權偏重於對委託人有利證據的收集。律師調查所取得的證據材料,必須經過法庭調查核實後,才能作為證據使用。保障律師調查取證權是建設法治的需要。辯護律師調查取證權的完善具有很重大的意義,完善不僅有利於保障辯護律師的實體性權利,有利於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且它還有利於促進控辯雙方的平衡,有利於司法公正和正義的實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七條 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第三十八條 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D. 開庭後證據原件交給法院嗎
法律分析:如果是在民事訴訟中,證據原件一般情況下應當提交給法庭,但是證據原件對當事人特別重要,而且必須保存原件才能繼續處理後續民事行為的,證據原件可以在法庭質證以後,提交復製件而不提交原件。當時人除了相關法律規定的提交原件卻有困難的情形外都必須要提交證據原件給法院,因為證據需要核實真實性的時候,都需要提交原件給對方當事人進行當庭質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條 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第八十一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證據保全的其他程序,參照適用本法第九章保全的有關規定。
E. 立案時向法院提供的證據是原件還是復印件
根據法無規定則自由的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沒有明確的規定立案需要拿證據原件,只要符合起訴條件就可以立案。因此立案不需要拿證據材料原件去法院審核。只需要提供復印件就可以了。證據原件在質證的環節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的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5)給法院證據原件擴展閱讀
法律依據
對於證據的分類,我國的三部訴訟法依據不同情形,分別作出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第五十條規定:「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8月31日修正)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4年11月1日修正)第三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F. 開庭後證據原件必須交給法院嗎
開庭後證據原件是要交給法院。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
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第五十六條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G. 提交法院證據要原件還是復印件
這是既要原件又要復印件。關鍵的證據,必須是原件,萬一沒有原件或不方回便提供原件,需要向法院答說明,徵得法院同意之後,可以暫時提供復印件,如果在對方訴訟當事人提出異議的,仍需提供原件。而除了提供原件,還要根據訴訟參與方的數量,提供相應的原件復印件。
H. 開庭以後原告的證據原件可以拿出來嗎
開庭以後原告的證據原件不可以拿出來。
原告的證據原件必須保存在法院的卷宗中。當然,有些證據,如身份證、房產證,以及還需要繼續治療的病歷等一類的證據原件,可以要回去。對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出示證據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並經人民法院准許出示復製件或者復製品的;
(二)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證據證明復製件、復製品與原件或者原物一致的。
證據是指依照訴訟規則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證據對於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法院查明案件事實,依法正確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證據問題是訴訟的核心問題,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審判過程中,都需要通過證據和證據形成的證據鏈再現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依據充足的證據而作出的裁判才有可能是公正的裁判。證據應該是客觀存在的,偽造或毀滅證據都是觸犯違法行為,應受到法律的追究。學界對證據制度的研究已經形成一門專門科目,稱為證據學或證據法學。收集證據的方法,在刑事訴訟中主要是現場勘驗,屍體檢驗,活體檢驗,詢問證人,訊問被告人,檢查,扣押和鑒定等;在民事訴訟中主要是詢問當事人和證人,調取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勘驗和鑒定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 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條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_應當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證據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_可以提供經人民法院核對無異的復製件或者復製品。
I. 立案時向法院提供的證據是原件還是復印件
立案時向法院提供的證據需要是原件
J. 證據原件留在法院,如何要回
不同的證據,需要區別對待,一般來說,民事案件的當事人不能請求法院退回證據原件。
當事人到法院起訴,應當提供證據原件,法院判決後,原件由法院保存,向當事人出具判決書或者調解書。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以判決書、調解書為准。
法院收取證據原件後,必須妥善保管並歸檔保存,不得將原件交由當事人。如果當事人確有需要,可以至法院調取復印件,由法院加蓋驗證章。
但是,有些民事案件的證據,比如當事人持有的房產證、其他證件等,法院是不能收取的,應該在核對無異之後返還給當事人。
當事人提交的證據當庭質證,核對之後,被法院認定為證明案件事實依據的都列在法院作出的判決書裡面。法院給當事人的的判決書就已經對爭議事項做出了處理。
從一事不再理,和司法最終原則上來講,為避免重復立案起訴法院必須收回證據原件。這是法院辦案的基本規定。證據原件法院要附卷存檔,一般情況下不會退還當事人。
但是當事人要求歸還的和一些比較特殊的證據,比如房屋產權證,殘疾證和職業的資格證等與當事人有密切關系的,要繼續使用的證據要必須歸還當事人。
對當事人要求歸還的證據,當事人必須提供該證據的復印件,並在復印件上註明原件被收回的情況。
如果當事人一方對判決不服上訴,一審法院會把所有案卷材料包括證據裝在一本卷宗內提交給上級法院。當事人不用重新採集證據或者提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