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是執法的主體
『壹』 法院,檢察院是司法機關,不是行政主體,那它們是什麼主體
1、人民法院是審判機關,負責一切刑事、民商事、行政訴訟的審判工作。
2、人民檢察院是法律監督機關,負責刑事案件的批准逮捕、公訴。
3、法院、檢察院是司法機關, 他們是司法主體。
『貳』 法律執行的主體是 ( )。 A、司法機關 B、行政機關 C、監察機關 D、社會團體
法律執行的主體是B、行政機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章規定,在中國,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的職能部門是行政機關,負有執行法律的職權和職責。各級人民政府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種職能部門例如公安、工商、稅務、衛生、教育、民政等部門。經過法律、法規授權的行政機構和非行政組織也可以成為法律執行的主體。
(2)法院是執法的主體擴展閱讀:
行政執法人員的概念:
行政執法人員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錄用或委託並賦予其相應執法權的工作人員。
從我國現階段看,行政執法人員主要有兩種:
1、當然的行政執法人員,即行政機關中擁有執法權的正式在編人員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執法組織中的人員。
2、因受行政機關合法委託而獲得執法權的組織中的人員。
行政執法人員的特殊性:
1、行政執法人員必須隸屬於某一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
行政執法人員必須是某一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的在編人員,佔用該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編制,接受該國家行政機關的管理,享受該國家行政機關的各種待遇,行使該機關的某些職權並向其負責。每個行政執法人員只能隸屬於一個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而不能同時兼任其他執法機關的職務並行使其職權。
2、行政執法人員有權從事行政執法活動。
行政執法人員是行政執法機關的構成要素,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權是靠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活動付諸實施。因此,作為行政執法人員,可以以機關的名義行使機關享有的職權,對相對人實施某些法律行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行政執法機關的內部分工所決定,每個行政執法人員只能行使該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權的一部分,而且是與其職務活動相關的那部分,而不能行使該執法機關的全部職權,否則,就是越權。
3、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後果由其所在的行政機關承擔。
行政執法人員在被授權的職權范圍內實施的任何行政執法活動,都是代表其所在的行政執法機關進行的。因此,無論其執法活動是好是壞,是優是劣,都由其所在的行政機關承擔相應的後果。特別是在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活動侵犯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負責向相對人賠償的只能是其所在的行政執法機關而不能是執法者本人。
『叄』 在我國,執法的主體是哪個機關
在我國,執法的主體是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是依法成立的行使國家行政職權的行政組織,包括政府以及有關功能部門(官僚機構)是我國執法的主體。
國家權力機關是代表統治階級、國家和人民行使統治權的機關。
1.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家和人民的意志,集中統一掌握和行使國家權力,國家的行政、審判和檢察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
2.司法機關即行使司法權的國家機關,狹義僅指法院,廣義還包括檢察機關。在社會主義國家,司法機關從屬於國家權力機關而相對獨立於其他國家機關。
3.國家軍事機關,中央軍委即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簡稱,它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軍事指揮和軍事決策機構」,它領導著全國的武裝力量。
『肆』 科學立法 嚴格執法 公正司法的主體是誰
科學立法的主體是立法機關,即人大及其常委會。
嚴格執法的主體應該是行政機關。公正司法的主體應是司法機關,即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
科學立法是一國法律體系是否完善的價值判斷標准之一,那麼,如何科學解讀科學立法的內涵及相關問題就是理論界和法治實踐不能迴避的。正是基於此種現實需要,對科學立法科學性的構成要件、科學立法科學性的阻滯因素、科學立法科學性的實現路徑等作了較為系統的探討。認為科學立法科學性的主體要件是立法權的專屬性、主觀要件是立法過程的有準備性、客體要件是立法事態的法調整性、客觀要件是立法行為的程序性;要實現科學立法,法律形式的相對吸納化、立法邏輯的自下而上化、立法視野的全球化、立法案形成的專業化、立法效果的社會反饋化都是不可缺少的。
嚴格執法是指要求在執行法規或掌握標准時,不放鬆、不走樣,做到嚴厲、公平、公正。
嚴格執法體現在兩個方面:
1、要求執法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嚴肅執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和程序辦案,真正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
2、要求執法人員必須盡職盡責,對發生的違法行為敢於糾正並依法處罰,不搞「態度執法」、「關系執法」、「人情執法」,做到見違必糾,糾違必罰,處罰有據。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權運作過程中各種因素達到的理想狀態,是現代社會政治民主、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
司法公正它是法律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國的要求,其基本內涵是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體現公平、平等、正當、正義的精神。其主體是以法官為主的司法人員。司法公正的對象包括各類案件的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司法公正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前者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標,後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整體公正與個體公正的關系反映了司法公正的價值定位和取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伍』 司法和執法有什麼區別
[導讀]
司法與執法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主體、內容、程序性要求、主動性四個方內面。 主體方面 內容方面 程序性容要求 主動性司法,被動性,「不告不理」;執法;主動性和單方面性。
司法與執法 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主體、內容、程序性要求、主動性四個方面。
主體方面:司法,司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及其公職人員;執法,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
內容方面:司法,對象是案件,內容是解決糾紛;執法,以國家的名義對社會進行全面管理,內容比司法廣泛。
程序性要求:司法,有嚴格的程序性要求,如果違反程序,將導致司法行為的無效和不合法;執法,執法活動不如司法活動的程序性要求嚴格。
主動性:司法,被動性,「不告不理」;執法;主動性和單方面性。
『陸』 嚴格執法的主體是什麼機關
法律分析:嚴格執法的主體應該是行政機關。公正司法的主體應是司法機關,即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嚴格執法是指要求在執行法規或掌握標准時,不放鬆、不走樣,做到嚴厲、公平、公正。嚴格執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求執法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嚴肅執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和程序辦案,真正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二是要求執法人員必須盡職盡責,對發生的違法行為敢於糾正並依法處罰,不搞"態度執法"、"關系執法"、"人情執法",做到見違必糾,糾違必罰,處罰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警法》 第七條 海警機構工作人員應當遵守憲法和法律,崇尚榮譽,忠於職守,紀律嚴明,嚴格執法,清正廉潔。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第四條 人民警察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活動准則,忠於職守,清正廉潔,紀律嚴明,服從命令,嚴格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應當自覺接受社會和公民的監督。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不嚴格執法或者有違法違紀行為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行政監察機關檢舉、控告;收到檢舉、控告的機關,應當依據職責及時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執行職務,應當自覺接受社會和公民的監督。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不嚴格執法以及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檢舉、控告。收到檢舉、控告的機關,應當依據職責及時查處。
『柒』 人民法院是不是執法機關
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一)最高人民法院的職權責任包括:
(1)審判下列案件:法律、法令規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不服的上訴和抗訴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2)核准死刑。殺人、強奸、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權,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授權高級人民法院行使。
(3)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4)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指令下級法院再審。
(5)對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的犯罪,在適用類推上,有核准權。
(6)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等問題,進行解釋。
(二)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1、對於叛國案、分裂國家案以及嚴重破壞國家的政策、法律、政令統一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檢察權。�
2、對於直接受理的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犯罪案件,進行偵查。�
3、對於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等偵查機關偵查的案件進行審查,決定是否逮捕、起訴或者不起訴。並對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4、對於刑事案件提起公訴,支持公訴;對於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裁定是否正確和審判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5、對於監獄、看守所等執行機關執行刑罰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6、對於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依法提出抗訴。�
7、對於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依法提出抗訴。
『捌』 法院是執法機關還是司法機關
法律分析:法院是司法機關,司法機關僅指法院和檢察院,他們行使的是司法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百二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第一百二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人民法院的組織由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