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陪審員
1. 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具備哪些條件
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法律規定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及被開除公職的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人大常委會的組成人員,公、檢、法、司、安的工作人員和執業律師等人員。公民不得同時在兩個以上的基層人民法院擔任人民陪審員。
【法律依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第四條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1)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年滿23周歲;(3)品行良好、公道正派;(4)身體健康。
2. 人民陪審員的意義和作用什麼人可以成為人民陪審員
人民陪審員現實意義和作用如下:
1、有利於司法公開,體現司法公正。
2、有利於案件審理,提高案件的審結率。
3、有利於人民法院調解解決案件,取得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雙贏。
4、有利於法律宣傳,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
根據「人民陪審員法」第五條,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年滿二十八周歲;
(三)遵紀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擔任人民陪審員,一般應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2)人民法院陪審員擴展閱讀:
人民陪審員權利義務
1、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利。
2、人民陪審員依法享有參加審判活動、獨立發表意見、獲得履職保障等權利。
3、人民陪審員應當忠實履行審判職責,保守審判秘密,注重司法禮儀,維護司法形象。
4、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審判活動,受法律保護。
5、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保障人民陪審員履行審判職責。
6、人民陪審員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依法保障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
3. 什麼叫人民陪審員怎麼選出來的
人民陪審員制度,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審判案件時吸收非職業法官作為陪審員, 陪審與職業法官或職業審判員一起審判案件的一種司法制度。
成為人民陪審員選拔條件有:
一、名額:
基層人民法院根據本轄區案件數量及特點、人口數量、地域面積、民族狀況等因素,並結合上級人民法院從本院隨機抽取人民陪審員的需要,在不低於所在法院現任法官人數的二分之一,不高於所在法院現任法官人數的范圍內提出人民陪審員名額的意見,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人民陪審員的名額意見在報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之前,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先報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核,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對本轄區內人民陪審員名額進行適當調整。高級人民法院應當將本轄區內各基層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名額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人民陪審員的名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調整應當按照確定人民陪審員名額的程序進行。
二、選任
選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在確定的名額范圍內進行。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在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開始前一個月向社會公告所需選任的人民陪審員的名額、選任條件、推薦(申請)期限、程序等相關事項,以便有關單位推薦人選和公民提出申請。基層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動員公民本人提出申請或公民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組織推薦人民陪審員人選。公民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組織需徵得公民本人同意後,方可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推薦其擔任人民陪審員。公民個人可以向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直接提出擔任人民陪審員的申請。
基層人民法院應當要求推薦人民陪審員的有關單位或者提出申請的公民,提供被推薦人或者申請人的有關身份證明材料復印件,填寫並提交《人民陪審員人選推薦表》(附表一)或者《人民陪審員人選申請表》(附表二)一式三份。《人民陪審員人選推薦表》和《人民陪審員人選申請表》應當以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的樣式、內容為准。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對被推薦和本人申請擔任人民陪審員的公民,依照《決定》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及《意見》第二條的規定進行審查。審查內容主要包含《人民陪審員人選推薦表》或《人民陪審員人選申請表》所填內容的真實性、被推薦人、申請人的任職資格、工作能力、日常表現等。基層人民法院應將審查後初步確定的人民陪審員人選名單及《人民陪審員人選推薦表》或者《人民陪審員人選申請表》送同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機關徵求意見。基層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對被推薦人、申請人的有關情況進行調查的,應當會同同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機關到公民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組織進行調查。
基層人民法院根據審查結果及本院人民陪審員的名額確定人民陪審員的人選。確定人民陪審員的人選,應當注意吸收社會不同行業、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民族的人員。公民不得同時在兩個以上的基層人民法院擔任人民陪審員。基層人民法院應將確定的人民陪審員人選報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核。上一級人民法院主要審核人民陪審員的任職資格。
經審核的人民陪審員人選,由基層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將任命的人民陪審員名單抄送同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機關,並逐級報高級人民法院備案,同時向社會公告。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將任命決定書面通知人民陪審員本人及其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組織。基層人民法院應當為人民陪審員頒發《人民陪審員工作證》。《人民陪審員工作證》由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制發統一樣式,各地法院自行印製。
三、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年滿二十三周歲;
4. 陪審員在法庭上的作用是什麼
人民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執行職務期間,是他所參加審判案件的合議庭組成人員,與合議庭成員有同等權利。具體職能和權利有3點:
1、閱看所審理案件的全部卷宗材料和參與調查核實案情。
2、參加案件的庭審。庭審中,可向當事人、證人、鑒定人詢問,核對所有事實和證據。
3、參與合議庭評議案件。評議時,提出自己對認定案件事實和處理的意見,並在評議筆錄及判決書上署名,對判決書共同負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
第三條 人民陪審員依法享有參加審判活動、獨立發表意見、獲得履職保障等權利。
第四條 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審判活動,受法律保護。
第十一條 因審判活動需要,可以通過個人申請和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人民團體推薦的方式產生人民陪審員候選人,經司法行政機關會同基層人民法院、公安機關進行資格審查,確定人民陪審員人選,由基層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
第十四條 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審判案件,由法官擔任審判長,可以組成三人合議庭,也可以由法官三人與人民陪審員四人組成七人合議庭。
5. 什麼是人民陪審員制度
人民陪審員制度,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審判案件時吸收非職業法官作為陪審員, 陪審與職業法官或職業審判員一起審判案件的一種司法制度。
好處:1、減輕人民法院的審判壓力。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法律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法院解決糾紛,使得人民法院的案件數量猛增,然而受編制的限制、法官選拔的的限制等等,使得人民法院法官的數量並沒有跟上案件數量的增加。很多法院的法官每年辦理幾百件案件司空見慣,然而法官的精力有限,這無形中造成了案件辦理質量的下降,對社會產生不少影響。而專職人民陪審員的加入,使得法院審判隊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擴充,減輕的法院的審判壓力,提高辦案質量。
2、提高案件調解質量,化解矛盾。人民陪審員來自各行各業,有著豐富的閱歷,在具體案件的審理中,面對不同的案件的當事人,可以利用本身的人生經歷,設身處地,現身說法,即提高了調解效果使案件順利解決,又極大限度減少了當事人的訴累,降低了訴訟成本。
3、監督作用。權力需要制約,而司法權,更需要監督,專職人民陪審員的加入,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廣泛參與到審判當中,對案件進行監督,能有效的防治司法裁判當中的主觀片面性,提高審判的公正、公平。
4、聯系群眾感情的作用。人民陪審員來自各個階層,各個職業,對聯系群眾有著天然的優勢,然而由於審判的嚴肅性,使得法院的審判工作與人民群眾有著不小的距離,而專職陪審員的廣泛參與案件,使得陪審員在審判過程中對縮短與群眾的距離起到重要作用,在人民法院與人民群眾之間架起了溝通橋梁。
6. 人民陪審員是干什麼的有什麼待遇
人民陪審員,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依法產生的、在法院的審判工作中,擔任與法官一樣的職責,負責對案件的案情的了解和處理的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修正)》 第三十八條規定:人民陪審員在執行職務期間,由原工作單位照付工資;沒有工資收入的,由人民法院給以適當的補助。
培訓、考核和獎懲:
第二十五條人民陪審員的培訓、考核和獎懲等日常管理工作,由基層人民法院會同司法行政機關負責。
對人民陪審員應當有計劃地進行培訓。人民陪審員應當按照要求參加培訓。
第二十六條對於在審判工作中有顯著成績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跡的人民陪審員,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人民陪審員有前款第三項、第四項所列行為的,可以採取通知其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人民團體,在轄區范圍內公開通報等措施進行懲戒;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 誰能告訴我法院人民陪審員是干什麼的
人民陪審員職責很大,參加法院的審判活動,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富有社會閱歷、了解社情民意的優勢,提高人民法院裁判的社會認可度。人民陪審員在案件評議過程中,獨立就案件事實認定問題發表意見。
人民陪審員在審判中查閱參審案件材料,對事實認定獨立發表意見,獨立行使表決權,審核參審案件裁判文書,對參審案件進行監督,對人民法院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7)人民法院陪審員擴展閱讀:
人民陪審員制度在促進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004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曾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除明確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不得擔任審判長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利」外,還規定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對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獨立行使表決權。
但在司法實踐中,卻屢屢出現人民陪審員「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的現象。為真正發揮其預期的功能和價值,2015年4月2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提請審議《關於授權在部分地區開展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草案)》的議案,授權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河北、黑龍江、江蘇、福建、山東、河南、廣西、重慶、陝西10個省(區、市),各選5個法院開展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實行改革試點後,將進一步探索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職權,逐步探索實行人民陪審員不再審理法律適用問題,只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富有社會閱歷、了解社情民意的優勢,提高人民法院裁判的社會認可度。人民陪審員在案件評議過程中,獨立就案件事實認定問題發表意見,不再對法律適用問題發表意見。
參考資料:
人民網——人民陪審員是幹啥的
網路——人民陪審員
新華網——聚焦人民陪審員制度
8. 人民法院陪審員要什麼條件
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年滿二十八周歲、遵紀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以及具有正常履行職責這幾項條件。在法院的審判工作中,擔任人民陪審員的公民與法官一樣可以對案件進行審理判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第六條下列人員不能擔任人民陪審員:(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二)律師、公證員、仲裁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三)其他因職務原因不適宜擔任人民陪審員的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一)受過刑事處罰的;(二)被開除公職的;(三)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四)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五)因受懲戒被免除人民陪審員職務的;(六)其他有嚴重違法違紀行為,可能影響司法公信的。
9. 人民陪審員是干什麼的,有什麼待遇
人民陪審員的待遇是出庭審理案件時,享有相應的補貼,並且用人單位不得扣除陪審員的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
第二十九條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期間,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人民陪審員所在單位違反前款規定的,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向人民陪審員所在單位或者所在單位的主管部門、上級部門提出糾正意見。
第三十條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期間,由人民法院依照有關規定按實際工作日給予補助。人民陪審員因參加審判活動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費用,由人民法院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補助。
根據「人民陪審員法」第六條,下列人員不能擔任人民陪審員:
(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
(二)律師、公證員、仲裁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三)其他因職務原因不適宜擔任人民陪審員的人員。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一)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被開除公職的。
(三)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
(四)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
(五)因受懲戒被免除人民陪審員職務的。
(六)其他有嚴重違法違紀行為,可能影響司法公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