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法院陳軍
Ⅰ 深圳羅湖分局有叫陳軍的嗎 他民警的身份是真是假 法院的傳票是電話通知嗎
甭管他叫什麼,民警和法院是兩個系統,八成你這是碰到騙子……
起碼我沒聽過法院傳票要讓民警通知的……
一般都是郵寄送達,手機、簡訊、傳真、電話、電子郵件這些都是假的。
再說了,你犯啥事兒呢?被人告法院去了?是不是……
問問哪個法院,用114查號台查一下電話,打過去問問,要不看看有沒有網站,上去看看就是了
(也就是你們本地的信,這像我們別處的,一聽電話里那口賊不標準的普通話錄音,立馬就撂電話。你就記著,電話錄音,只要是普通話不標準的,那一概都是騙子。)
==============================================
法院傳票送達方式(兩種):
1,郵政系統(EMS)或快遞送達,需要你簽收,裡面會有起訴書等法律文書。
2,法院專員送達,告知你詳情,並遞交你起訴書等法律文書。
Ⅱ 在酒樓吃飯吃出珍珠,那珍珠的所有權到底歸誰所有,法院最後的裁判是怎樣的
珍珠歸於客人,理由:
1、客人付錢後,飯菜作為商品歸客人所有。
2、客人對飯菜有支配的權力,包括飯菜內部的所有物品。
3、珍珠是食物的一部分,是蚌的附屬物,不是酒樓無意失落的財物,酒樓無權要求歸還。
Ⅲ 丈夫欠下巨額賭債,我想離婚,我會也背負其一半的債務嗎,廣州有這方面專業的律所或律師嗎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將夫妻一方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對外所負債務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這一規定適用的前提條件是當事人雙方均無法證明該筆債務是否用於債務人夫妻共同生活或生產。
案情
異議人羅曉珊與被執行人陳軍於1997年12月25日結婚,後於2010年6月20日離婚。2004年夏天,被執行人陳軍之妹陳曉麗以自己名義為丁守軍從洪澤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以下簡稱信用社)貸款30萬元。2004年11月24日,陳曉麗發生車禍成植物人。後經被執行人陳軍和丁守軍共同償還,該筆貸款還剩12.5萬元未還。2005年6月信用社通過借貸還貸的方式將剩餘貸款從陳曉麗名下轉至被執行人陳軍名下,並由本案另外兩名被執行人黃華和張正樓進行擔保。2006年6月被執行人陳軍通過償還利息再借貸的方式對該筆貸款進行轉貸,還款時間為2008年5月26日。該筆貸款到期後,陳軍未能及時還款,信用社訴至洪澤法院,並於2012年4月19日向洪澤法院申請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洪澤法院以該筆債務系異議人羅曉珊與被執行人陳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為由,於2012年6月14日裁定追加異議人羅曉珊為本案被執行人,並於同日凍結異議人羅曉珊銀行存款23萬元。異議人羅曉珊於2012年7月6日向洪澤法院提出執行異議。
裁判
江蘇洪澤法院經審查認為,本案現有證據已證明該筆貸款並未用於異議人羅曉珊與被執行人陳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家庭共同生活消費或生產經營,故本案並不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不能將該筆債務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被執行人陳軍於2005年和2006年與申請執行人信用社兩次簽訂借款合同,異議人羅曉珊均未到場,更未簽字,故申請執行人信用社未能證明異議人羅曉珊與被執行人陳軍具有舉債的合意;另一方面,異議人羅曉珊提交的證據及洪澤法院的調查已證實被執行人陳軍並沒有將該筆貸款用於家庭共同生活消費或生產經營,而是將該筆貸款用於償還其妹陳曉麗在信用社的剩餘債務。洪澤法院裁定異議人羅曉珊的執行異議成立, 撤銷追加異議人羅曉珊為本案被執行人的(2012)澤執前督字第156號民事裁定。
評析
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依此規定,若債權人主張共同債務,需證明債務人夫妻是否合意舉債或該筆債務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或生產。現實生活中,債權人可以通過要求債務人夫妻共同簽字來確認債務人夫妻是否合意舉債,但對於一方舉債後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或生產則毫無辦法,債權人對此很難舉證,造成很多共同債務無法認定,法律在此喪失了應有的公正性。
2003年《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此規定將該債務是否用於債務人夫妻共同生活或生產的舉證責任分配給債務人夫妻,並且已明確表示出債務人夫妻無舉債合議。根據舉證責任規則,這一規定適用的前提條件是當事人雙方均無法證明該筆債務是否用於債務人夫妻共同生活或生產。如果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債務人夫妻共同生活或生產,或債務人能夠證明該債務並未用於夫妻共同生活或生產,直接適用《婚姻法》第四十一條即可作出公平公正的裁判。如果此時還機械地堅持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那麼債務人不但要證明該筆債務沒有用於夫妻共同生活或生產,還要證明夫妻雙方沒有舉債合意,明顯違背立法本意,顯失公平。
本案現有證據已證明該筆貸款並未用於債務人陳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家庭共同生活消費或生產經營,故不應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而應直接適用《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認定該筆貸款為被執行人陳軍個人債務,與異議人羅曉珊無關。
Ⅳ 求法律援助,法院怎麼判決
「我表弟剛出社會,家裡又很貧苦,好不容易讀完大學,找個工作,卻一時糊塗做了這個事情」
注意「一時糊塗」這個用語,可以起訴至法院請求以「合同約定顯失公平」為由請求撤消該合同。
Ⅳ 大叔給小三狂發60萬紅包,滿屏都是轉賬記錄,原配怒了:還錢!你怎麼看
巧妻常伴拙夫眠,千里姻緣使線牽。世事都從愁里過,月如無恨月常圓。結婚20多年,按理來說,夫妻生活早已應波瀾不驚,從起初的風花雪月變成了柴米油鹽。
但浙江女子小麗怎麼也沒到,自己的丈夫早已有了婚外情,並且在6年間陸陸續續給情人轉賬匯款近60萬元。
婚姻是將愛情升華的結果,沒有了它,愛情就無法得到保障。 在婚姻上失敗的人,有時候可能不是因為選錯了另一半,而是從剛開始就沒明白,他們在走入婚姻的同時,也開始了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
有時候感覺婚姻就像是一件瓷器,做好它很費事,打破它很簡單,而收拾起那些碎片又很麻煩。因此,我們應該牢記包裝箱上常有的那種提示:"輕拿輕放,切勿倒置"。
所以要珍惜與你相愛的人,忠實這段來之不易的婚姻。不然就會像文中的陳軍一樣,既負了婚姻,也負了自己,更負了一個家庭。
婚姻也是一座建築,以愛情為原料的婚姻是一幢漂亮的別墅;而像文中陳軍與楊娟娟以金錢為原料的戀情,是一間用鈔票砌成的紙房子,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
Ⅵ 安慶宜秀被執行人房產糾紛陳軍
您好,您可以到法院起訴解決的
Ⅶ 為愛人鋃鐺入獄 填坑無底洞我有多冤
34歲的徐莎莎是南京一家報社的記者,半年前,她在一次采訪中,認識了某國有企業的高層領導陳軍。第一次見面,陳軍就被徐莎莎知性的外表所吸引,尤其采訪過程中,她提出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更是顯露出她的睿智。
徐莎莎的言行舉止,給陳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陳軍想到了曾經做記者的夢想。那時候,因為師范生有補助,他被迫放棄了知己喜歡的傳媒專業。采訪結束之後,陳軍特地留下了徐莎莎的聯系電話,隨時有事沒事給她打電話,閑聊幾句。
徐莎莎的事業雖然小有成就,但生活很不順利,與老公感情不太好,所以,很多時候,她願意在單位寫稿也不願回家。自從與陳軍相識之後,每逢徐莎莎加班,陳軍總會大包小包送餐過來。
或許,陳軍的溫柔打動了徐莎莎冰冷的心,陳軍對她的寵愛,讓她重新感受到愛情的滋潤。半年之後,徐莎莎生日,那天晚上,陳軍利用自己的關系,在一家高級會所宴請市裡比較有名的經濟學家。因為徐莎莎之前一直想做一次他的專訪,只是對方沒有興趣而回絕。
那天,他們邊吃邊聊,氣氛非常和諧。吃完飯後,徐莎莎的采訪也差不多,等客人走後,陳軍准備了999朵玫瑰送給她,徐莎莎臉上流露出滿意的笑容。那天晚上,他們沒有回去,而是徑直上了樓上的豪華套房。
自從那晚之後,徐莎莎與陳軍之間,多了很多默契。為了表現自己的徐莎莎的愛情,對於她提出的任何要求,陳軍都無條件選擇答應。有一次,徐莎莎有個表弟,大學剛剛畢業,就通過陳軍的關系進了他們單位,從此 ,在親戚眼中,徐莎莎本事很大,求她幫忙的人絡繹不絕。然而,每一次,只要徐莎莎開口,陳軍都不會回絕她。
Ⅷ 介紹一下鄧寅達
鄧演達(1895—1931),又名策成、仲密,字擇生,化名石生登,廣東惠州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9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是著名國民黨左派。1925年任黃埔軍校教育長。1926年1月當選為國民黨「二大」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同年7月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隨軍北伐,指揮攻克武昌。曾被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軍委主席團成員和中央農民部部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力主東征討蔣。民國16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後,鄧演達流亡歐洲。11月1日,與宋慶齡等在莫斯科發表《對中國及世界革命民眾的宣言》,聲明繼承孫中山遺志,堅持反帝反封建。1930年5月回國,8月,在上海格羅希路大福里(今延慶路29弄1-21號),將民國16年成立的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任中央總幹事,企圖建立第三種政治勢力。9月1日創辦和主編《革命行動》,主張在中國建立以農工為中心的平民政權,宣傳反帝反封建反蔣。11月在上海成立黃埔革命同學會,聯系黃埔各期同學,策動反蔣。1931年積極籌劃反蔣軍事行動,8月19日由於叛徒出賣被捕,11月29日被蔣介石秘密殺害於南京麒麟門外沙子崗。12月19日宋慶齡為抗議殺害鄧演達在《申報》上發表《宋慶齡之宣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遺著有《鄧演達文集》等。 [編輯本段]鄧演達被捕1931年8月17日下午,鄧演達赴上海愚園路愚園坊20號出席江西起義幹部訓練班結業式,國原行動委員會上海市幹部會負責人陳敬齋叛變告密,鄧不幸被捕,同時被捕的還有羅任一、金新光、鄧文、張小山、李文英、黃素、雲素青、黃經耀、方巨、張昌、朱鳳卿、任樹宣等12人。嗣後,許壽祥、程朴二人又在威海衛路和麥根路被捕。這天共捕15人,其中任樹宣不滿16歲,是二房東的兒子,與案情無關;許壽祥是廚師,朱鳳卿是打錯門牌闖進來的,亦與本案無關。參加這次搜捕的除鄧警銘率領的淞滬警備司令部偵 查隊外,還有公共租界總巡捕房的中西包探。下午3時許,鄧演達等13人被關進靜安寺英國巡捕房一間僅一丈見方的臨時囚室。18日上午9時,租界當局將鄧 演達等押至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第一法庭進行審訊。鄧演達籌組的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已成立一年,基層組織遍布14個省、市,並准備在江西發動武裝起義。他 邀集黃埔軍校進步學生組織的「黃埔革命同學會」,成為跟蔣介石嫡系組織的「黃埔同學會」相抗衡的團體,在軍事上構成對 南京政府很大的威脅。蔣介石對鄧演達的革命活動極為忌恨,懸賞30萬元捉拿鄧演達,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除密令該部偵查 隊緝拿鄧演達和他的戰友之外,還發函至上海第二特區地方法院,要求「飭捕協緝」。15日,江蘇上海特區地方法院發出了「火速拘提」鄧演達、沈維岳、季方三人「到法院聽候審訊」的拘票。 [編輯本段]年表1895年(光緒21年)8月1日,鄧演達出生於廣東惠陽永湖鄉鹿頸村一個貧寒家庭。少年時代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影響,曾隨姚魚平等革命黨參加反清活動,作交通員,到廣州,佛山一帶為革命黨人傳遞文件。
1909年(14歲)秋,考入廣東陸軍小學畢業。在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異,畢業前夕加入了同盟會。
1911年(16歲)於廣東陸軍小學畢業,不久參加姚雨平率領的學生軍的北伐活動。
1912年(17歲)春,離開部隊,返回廣東,入廣東陸軍速成學校學習。
1914年(19歲)考進武昌陸軍第2預備學校,繼續攻讀軍事。
1915年(20歲)於武昌陸軍第2預備學校畢業,後派往部隊見習。
1916年(21歲)在部隊見習期滿後,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工兵科第6期學習。
1919年(24歲)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期滿,畢生後到西北邊防軍見習。
1920年(25歲)年初,應鄧仲元邀請。到福建漳州參加援閩粵軍。任憲兵連連長。8月援閩粵軍回師廣東,驅逐桂系軍閥。鄧演達率憲兵隊隨軍出發,任督戰隊隊長,並屢向上級獻策,打敗敵軍,深受鄧仲元贊許。年底孫中山回廣州重建軍政府,並下令整編粵1,2兩軍,鄧演達在整編時升任第1軍第1師師部參謀兼步兵獨立營營長。後1師設軍官教育班以培訓下級軍官,鄧演達兼任教育班班主任。
1921年(26歲)7月調任1師工兵營營長。年底奉鄧仲元之命,陪徐樹錚到桂林與孫中山會晤。鄧演達工作認真,衷心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主張,深得孫中山嘉許。
1922年(27歲)3月忠實執行孫中山的革命主張的粵軍第1師師長鄧仲元遭暗殺。鄧演達十分悲痛,表示誓要繼續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事業。5月參加孫中山督師的北伐,入江西作戰。6月陳炯明於廣州武裝叛亂,公開反對孫中山,第1師內部擁陳者不少,但鄧演達始終不為所動。11月受1師梁鴻楷等擁孫派委託,前往上海晉見孫中山,表示繼續擁孫之決心。孫中山對鄧印象更佳,旋面授任務,囑配合滇、桂軍共同討陳炯明,鄧當即回粵傳達孫中山的指示,積極策動反陳斗爭。
1923年(28歲)1月初粵軍1師沿西江東下,配合滇、桂軍討陳。鄧演達率領工兵營擔當前鋒,並前往指揮。部隊抵三水時,鄧演達前往說服三水防軍負責人陸蘭培參加討陳。並代表1師任陸為團長。1月15日討陳聯軍進抵廣州,陳逆退守惠州。鄧演達率部隊駐廣州越華路廣東省長公署。1月底西江一帶情況緊張,鄧演達奉命率部駐江門。2月上旬孫中山從上海返廣州,設大元帥府於廣州河南。下令整編粵軍,1師擴充為粵軍第4軍,工兵營擴編為1師3團,鄧演達被任命為3團團長。4月駐肇慶,三水,清遠一帶的桂軍沈鴻英叛亂,鄧演達奉命率部隊討伐,以地雷隊炸開肇慶城垣,殲滅守敵。不久,滇軍楊如軒等率部在廣州叛亂,鄧演達奉孫中山之命,率3團趕返廣州拱衛大本營。孫中山授鄧演達為少將銜參軍。9月沈鴻英部從廣西襲擾西江一帶,鄧演達奉命率第3團入桂,占梧州打擊沈鴻英的勢力,並與李宗仁,黃紹竑等合作,進行統一廣西的工作。7月底陳炯明部騷擾東江博羅一帶,鄧演達奉孫中山手諭,率所部往東江與陳軍作戰。8月間,討陳戰役結束後,復移駐肇慶休整。年底1師師長李濟琛於肇慶設西江講習堂,任鄧演達為特約教官。
1924年(29歲)1月20日在孫中山主持下,國民黨"1大"於廣州召開。大會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張,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3大革命政策,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鄧演達衷心擁護孫中山的革命政策,並努力貫徹執行。1月24日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建議支持下,孫中山決定籌辦黃埔軍校,任蔣介石為軍校籌備委員長,王柏齡、李濟琛、沈應時、林振雄等7人為籌備委員,分設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費、軍醫5部,推定王柏齡,李濟琛(由鄧演達代),林振雄,俞飛鵬,宋榮昌等為臨時主任,分部辦事。3月1日孫中山任蔣介石為黃埔軍校入學試驗委員會委員長,任王柏齡,鄧演達、彭素民,嚴重,錢大鈞、胡樹森、張家瑞,宋榮昌,簡作楨為試驗委員。6月1日黃埔軍校開課,任李濟琛為副主任,鄧演達為團長職務,團長職務在校長之下。軍校分設6部,為了專心搞好軍校工作,鄧演達辭去1師3團團長職務。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親自出席主持並發表演說,鄧演達等也出席了開學典禮。8月蔣介石任用親信王柏齡等,堅持革命立場的鄧演達受排斥,無法開展工作,乃決定離開軍校到上海,准備到德國留學深造。12月2日在上海寫信給張難先,表明自己離開黃埔軍校到德國留學是由於蔣介石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所致。
1925年(30歲)年初抵德國柏林。在德期間,他勤奮鑽研經濟,政治、社會等學科,努力掌握德語,並與正在柏林的共產黨人朱德、孫炳文等人交往。3月在德國聽到孫中山病逝噩耗,不勝悲痛,曾致信友人表示"此後,不獨中國,即亞洲前途亦黯然!"並在柏林參加組織悼念孫中山逝世的活動。冬天由於國內形勢發展迅速,深感不能再在國外閉門研究,於是離開柏林,經莫斯科回國,投入斗爭。
Ⅸ 藺文財的人物事件
2012年5月21日,吳英因集資詐騙罪被浙江省高院終審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在終審判決之後,吳英在位於杭州的浙江女子監獄服刑。
2014年6月5日,由東陽市政府曾牽頭組成了「吳英案資產處置小組」,東陽市公檢法系統配合並有兩家資產評估鑒定機構和吳英案的債權人組成了吳英案資產處置小組。「資產處置小組」由東陽市副市長陳軍擔任組長。
2014年7月11日上午,浙江高院作出裁定,吳英從死緩減刑至無期徒刑。
2014年7月22日,藺文財前往位於杭州的浙江省女子監獄會見吳英。「提到陳軍時,吳英回憶起來,曾向紀委舉報的官員中有陳軍。」藺文財說。
藺文財介紹,2007年3月16日,吳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逮捕。在看守所被羈押期間,吳英曾通過書面方式舉報14名領導幹部涉嫌受賄。後來,東陽市的辦案人曾到看守所找吳英了解相關情況。
已經公開的資料顯示,被舉報官員有:湖北荊門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李天貴、荊門市農業銀行原副行長周亮和中國農業銀行麗水市燈塔支行原行長梁驊。此三人都已被相關部門查處,現已分別獲刑。其他被舉報的官員情況未對外披露。
7月23日,浙江省東陽市公安局對吳英案部分資產,通過網路進行首次拍賣。
同日,吳英通過其委託代理人藺文財向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稱浙江高院)和東陽市委、市政府遞交了「要求組長陳軍迴避申請」。
7月26日,東陽市政府通過媒體表示,他們針對藺文財的反映和媒體的報道立即展開調查,確定陳軍在吳英案中未涉及受賄問題。另外,陳軍在7月26日就吳英、藺文財誣告一事向公安部門報案,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7月30日下午,東陽市委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吳永正以及吳英案代理人藺文財被東陽市公安局刑拘,二人均涉誣告陷害罪之外,吳永正還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收益罪」。
被抓前要求公安局立案偵查
藺文財藺文財在得知副市長陳軍2014年7月26日向公安局報案,要求相關部門調查一事後,藺文財在第二天也向東陽市公安局報案,要求警方對陳軍進行調查。
在這份報案材料里記者看到,藺文財稱,自己認真履行代理職責,根據吳英的要求申請陳軍迴避並無不當,該行為與《刑法》意義上誣告有明顯差別,而陳軍是東陽市副市長,具體負責分管聯系協調公檢法工作,加之對吳英申請陳軍迴避存在模糊認識,而不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把吳英及代理人藺文財申請陳軍迴避的合法行為,故意捏造成誣告,利用職務之便,向自己領導下的東陽市公安局報案,企圖故意製造「冤假錯案」,足以說明被舉報人陳軍故意捏造事實、誣告陷害藺文財的事實成立,希望東陽市公安局立案偵查。
藺文財的報案申請是7月27日郵寄給東陽市公安局局長陳峰的,然而兩天後的7月29日,藺文財就被東陽警方涉嫌誣告陷害罪刑事拘留。
東陽警方回復:不予立案
2014年8月11日,王永傑律師收到了東陽警方的不予立案通知書,在這份東公(刑)不立字(2014)001號上顯示:該局7月29日收到藺文財的報案材料,經過審查認為,「陳軍沒有犯罪事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決定不予立案。落款的時間是8月8日。
不批捕吳英父親及代理人
因對吳永正、藺文財所涉案件需繼續偵查,且兩人符合取保候審條件,警方依法於2014年9月4日將犯罪嫌疑人吳永正、藺文財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
東陽市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檢察機關對案件進行審查後認為,根據現有證據,吳永正、藺文財尚不符合逮捕條件,因此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的決定。
浙江省東陽市公安局調查,吳英的代理人藺文財涉嫌誣告陷害罪,於7月29日被東陽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Ⅹ 照顧父母多年 繼承遺產可多分
贍養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義務,然而有些大家庭,父母子女之間難免有關系親疏之分,子女對父母膝下盡孝的程度有別,這也關繫到將來遺產分配的問題。今天的兩則案例為您解析相關法律問題。
案例 1 大兒子照顧父母獲分大房
陳伯與蘭姨婚後共生育四個子女,陳伯於2008年5月8日去世,蘭姨於2015年2月23日去世。二人共留下三套房產,分別為某小區403房、501房、502房,共計144.68平方米,陳伯去世時並未留下遺囑,其繼承人也未對其遺產進行分割。
蘭姨去世後,大兒子陳軍起訴要求分割繼承上述房屋,稱陳伯與蘭姨晚年隨其一起生活,其承擔主要贍養義務,故請求法院多分財產。二兒子陳勇、三女兒陳燕則表示陳軍陳述不是事實。而四女兒陳妮則同意陳軍的訴訟請求,並表示父母晚年是和陳軍一起生活,陳軍承擔了主要贍養義務。另陳軍提交了蘭姨兩個保姆的證人證言,證明其經常照顧蘭姨,且蘭姨也曾書面表示陳軍承擔了主要贍養義務。
法院認為,陳軍提供兩個保姆的證人證言,與被繼承人蘭姨生前的意思表示、陳妮的陳述內容能相互認證,法院予以採信,故認定陳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依法可以多分。在分割房屋遺產時,考慮陳軍已長期居住上述502房,該房屋面積較大,故由陳軍繼承所有;501房的1/2與403房的面積、價值相當,可由陳勇、陳燕共同繼承501房,各佔1/2產權份額,陳妮繼承403房。(當事人均為化名)
案例 2 小兒子不探望老母少分財產
李老太在一家公司持有股份,她生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生前一直跟三兒子共同生活,而四兒子因為某些矛盾已有十年時間未曾看望過李老太。現李老太去世,其三兒子提起繼承訴訟,要求多分財產。
李老太的代理律師表示,雖然她的五個子女在法律關繫上都具有相同的繼承順序,但在贍養老人的責任承擔上,李老太的三兒子與老人同吃同住。而四兒子對老太的情況鮮有問及,所以在遺產繼承上應該有所區別。最終法院判決,三兒子繼承25%的股權份額,四兒子繼承15%的股權份額,其他子女每人20%的股權份額。(當事人均為化名)
法官說法
特殊情況可不均等分配遺產
依照《繼承法》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同時第三款規定:「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案例1原告陳軍主張其對母親承擔了主要的贍養義務並與母親共同生活,且保姆的證言、母親生前的書面意見均證實了上述事實,因此法院依法對盡主要贍養義務的繼承人適當予以多分。而案例2中李老太的三兒子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故法院判決時也進行了多分和少分的考慮。
在法定繼承中,在各繼承人間是否適用均分原則,要看是否符合多分或者少分的法定條件,分別如下:1、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2、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3、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4、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7-05,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