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與親朋好友

法官與親朋好友

發布時間: 2022-04-19 15:34:44

㈠ 我和法院院長是好朋友對我的案件有幫助嗎

沒有。
民法院也就是法官依照法律規定對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個人的干涉。因此認識法院的人對打官司沒有什麼作用。

㈡ 法官可以介紹律師給自己朋友嗎

怎麼個介紹法,法官不許給自己案件當事人推薦律師。但不相乾的人和事,作為私人名義推薦一下,沒問題。
否則工商局長還不能向親朋好友推薦店家,食品衛生局長也不能給親朋好友推薦飯店,美食咯?

㈢ 法官的壓力來自哪裡

一是來自履職上的壓力。其實,法官的履職壓力因法官所從事審判工作的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刑事審判法官、民商事審判法官、行政審判法官、執行法官,他們的工作壓力是不一樣的。刑事法官承擔著打擊犯罪、保護人權、維護社會穩定的重任。因為刑事案件,特別是重大、敏感、媒體關注度高的刑事案件,對法官精神和心理的壓力是無形的,也是巨大的。就目前司法的公信度和權威來講,嚴格執法未必就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在法律和社會情緒之間基本上很難找到平衡點。對那些被媒體炒作成「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被告人,如果按照疑罪從無的原則或從法律證據上不能殺的人,法官的裁判就很可能會惹起社會輿論的巨大漩渦。就像最高法院依法不予核准被告人周軍輝、秦星死刑一案,在民眾的情緒與嚴格執法之間,承辦法官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我們的法官還沒有那種「不是因為我的判決是正確的所以它才是終局的,恰恰相反,我的判決之所以是正確的,是因為它享有終局性」這樣的司法權威和自信。對於民事法官而言,因其承擔著化解矛盾、定紛止爭、維護誠信的職責,其壓力更多是來自案件當事人對法律的不理解,特別是那些「雞毛蒜皮」之類的糾紛案件。因為這種不理解、甚至是誤解,當事人自然就把不滿和憤怒的情緒發泄到法官頭上,對法官進行無端指責、謾罵甚至進行人身侮辱和攻擊。我就見到一個婚姻案件的女當事人,威脅法官說:「你要敢判我離婚,我就搬到你家去睡」,她可不僅僅是口頭威脅,她寸步不離承辦法官左右,包括法官上廁所她都要守在門口,法官下班都不敢直接回家。更不要說那些對法官人身及其家人進行人身威脅的當事人,法官對此是無能為力的,這種精神壓力法官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對所有的法官來講,當事人上訪、到法院鬧事、到法官家中無理取鬧、跟蹤法官之類,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些是很難理解這樣的事情對法官的身心究竟意味著什麼。

二是來自生活上的壓力。對法官來講,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既要供孩子讀書、幫子女找工作,還要還房貸,應付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禮尚往來、請托辦事等,法官就是俗人一個。法官可以堅守清貧和慎獨,但家人、親朋好友及生活的環境是不會讓你做到的。人首先是社會人,要與社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你需要有一定的資本和資格,就目前法官的社會地位和法官本土性而言,是做不到「清高」和「萬事不求人的」,也只能是「入鄉隨俗」。但這種人情世故的羈絆往往使法官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面臨著公正執法與關系情感的強力干擾,絕大多數法官是能堅守住法律的底線,但由於不理解,法官時常會受到家人及親朋好友的詰難。

三是來自心理上的壓力。當初,選擇做法官,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份堅守,都抱著要「實現公正」的信念和抱負。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法院的行政化管理、審者無權判、權大於法等,讓法官所擁有的審判權支離破碎。我周圍的法官同事就時常會莫名的發火、耍脾氣、情緒低落、發呆、酗酒,甚至有怪異的舉動,我們常在良知道德法律之間尋找平衡卻總是失衡,總希望能在工作家庭經濟上尋找些許慰藉卻總是更加失落,所以,法官心理所受到的煎熬是外人無法理解的。面對社會的指責、謾罵和當事人的攻擊、侮辱、糾纏、上訪我們無能為力。有些人因此而離開了法院,更多的人還是留了下來,留下來的更多是因要養家糊口而堅守著這份職業,或者是因沒有更好的選擇。法官常常自嘲:「我們除了審理案件,也不會做其它的什麼事情」。

四是來自社會上的壓力。法官,首先是現實社會中的一員,法官的社會地位不是來自於法律規定而是來自於工作中的實際狀況。在「官念」盛行的如今,一個人是否有地位、有尊嚴、受尊重、受待見,不在於你是做什麼的,而是在於你的官職有多大。有法官同事就和我講:「其實,我自己並不在乎當不當官,任沒任什麼職務,我只想好好從事我的審判工作。但是,如今社會你不當官、不任點啥職務,別人就瞧不起你,你就在親戚朋友面前抬不起頭來,別人就認為你是沒本事的人,就連在一起聚會吃飯你都只能找旮旯溜邊去坐」。不是法官變得現實,而是在社會上的生存壓力讓法官不得不低下本應該是「高昂起的頭」。

法官之所以感覺到有壓力、對現實社會地位和待遇存在不滿,就是因為在絕大多數的法官心中仍然在默默地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那份理想,仍然執著於當初的那份抱負,仍然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發聲來改變自己,從而推動社會法治進程,改變國家的法治狀況。其實,法官要求提高待遇和社會地位,不是基於法官自身工作壓力大、辛苦、責任重,而是在國家制度設計的層面中,法官就應該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待遇,而不管是誰從事這個職業。如果法官的社會地位和待遇不高,那麼,就可能使法官職業產生「逆淘汰」問題,高素質的人才留不住、不想進,司法品質就得不到保證,從而陷入惡性循環。現實中,無論法官面臨著多大的壓力,有多少無奈和不滿,絕大多數的法官仍然能守得住法律的底線,耐得住生活的清貧。要不每年全國法院上千萬件案件,涉及幾千萬名案件當事人,錯案、不公正的案件只佔極少極少數,這就充分說明法官隊伍整體上是信得過的,也是值得人民群眾信任的。

㈣ 法官和他幾個朋友問湯姆是否在打算在到洞里去時,他說他滿不在乎,為什麼

法官和幾個朋友問他們是否在打算到四棟裡面,確實他滿不在乎,說明了他對這個金錢不是非常的在意。

㈤ 法官與當事人之一存在同學關系,是否要迴避

這當然要迴避。因為根據法律的規定,法官與當事人存在以下關系的,法官應該迴避專:
1、 配偶屬
2、近親屬
3、上下級關系
4、同事關系
5、同學關系
6、與案件的當事人的利益關系
7、其他應當迴避的情形。

本案中,法官與人之一是同學關系,所以,法官應該自行迴避 ,如果法官不迴避,那麼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要求該法官迴避。

㈥ 執法人員對於親朋好友的案子要避嫌,那麼對於仇人的案子要不要避嫌

摘要 除了你自己知道你的和對方是仇人之外如果沒有別人知道你是可以不用去避嫌的如果知道的人很多 那樣子的話,你就要去避嫌了

㈦ 法律允許法官與被告者是一家人嗎

法官不可以審理自己家人的案件。

㈧ 法庭上如果法官是對方朋友法官會偏幫嗎

這種情況,你可以提出要求法官迴避
法官也應該主動迴避
確保案件的公正審理
民事訴訟法有具體的迴避規定

㈨ 法官判刑時那種悲歡離合的場面,你看到了會心酸嗎

每個人生來都不是壞人,他們也有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而那些違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在法官判刑時,自己親朋好友大多數都會有那種悲歡離合的場面。可能有些人看到了都會感覺到心酸。對於我來說我也會感覺到心酸,但是更多的是犯罪者受到法律制裁,並且給受害者一個公道那種慶幸,暢快。

㈩ 大家身邊有沒有法官之類的朋友,聊一聊他們給你們的印象和處事是怎麼的

下班後都是普通人。不過在探討問題時比較超脫中立。我意思是,一般我們普專通人談屬論身邊人和事時,更容易有偏向性,喜歡支持自己的親朋好友,或者站在自己親朋好友的立場上做出結論。但法官朋友們往往不是那麼有「人情味」,有時候會毫不客氣的指出自己親友的錯誤,讓你覺得,你本來是想得到他們的支持,結果很失望。
另外就是比較謹慎膽小,在投資理財做生意方面

熱點內容
立法動力 發布:2025-02-14 00:37:34 瀏覽:699
棄嬰道德 發布:2025-02-14 00:29:07 瀏覽:668
勞動法一年工齡一個月工資 發布:2025-02-13 23:02:38 瀏覽:889
課余體育競賽的法規性文件 發布:2025-02-13 22:00:24 瀏覽:66
法官黃松 發布:2025-02-13 21:23:32 瀏覽:167
司法考試真題分科 發布:2025-02-13 21:17:32 瀏覽:288
正陽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13 20:35:55 瀏覽:228
大學期末經濟法總結2000 發布:2025-02-13 20:12:21 瀏覽:86
測試准則和條例 發布:2025-02-13 19:40:35 瀏覽:815
法院檢察院公安局 發布:2025-02-13 19:40:32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