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良法院院
❶ 到法院進行庭前調解的程序是什麼意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資源和法的原則,先進行民事調解,調解不成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 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1)豐良法院院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四條,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八條,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可以不製作調解書:
(一)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
(二)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
(三)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對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協議,應當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七點,人民法院對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❷ 如何投訴法院執行局法官
的確如此,司法腐敗很嚴重!我的案子也是,現在申請執行案件在今年3月16曰立案,還不知後續情況如何?不知司法腐誰能來管?
❸ 起訴需要到什麼法院,鎮法院可以嗎
起訴需要去被告的戶口所在地的法院,可以去鎮法院也可以去縣級法院或者市級法院,那麼法院的現狀如何?又有什麼作用呢
法院文化建設是提升法官隊伍能力素質的重要載體與途徑,已經成為法院各級的普遍共識。在當前基層法院在案多人少、各種文化資源相對欠缺的情況下,加強法院文化建設,發揮法院文化育警的優勢,對法院全面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對基層法院文化建設的調查研究,基層法院文化建設的總趨勢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筆者就當前基層法院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當前基層法院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對法院文化的內涵理解不夠。法院文化是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員在長期審判實踐和管理活動中形成的一種共有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行為規范以及與之相關聯的物質、精神表現的總和。法院文化的價值功能應充分體現在最高院王勝俊院長提出 「公正、廉潔、為民」的司法核心價值觀之中,而在我們一些基層法院中存在在著一提法院文化就是打打球、搞搞體育運動、組織個晚會、看兩場電影等片面觀念,由於存在這樣的片面觀念導致法院文化建設的深度和廣度受到嚴重製約。
(二)基層法院幹警對文化建設的參與度不高。全國80%的案件在基層,法官忙於辦案,作為一個經濟發展中等水平的基層法院,每個法官年平均辦案數量在250件左右,換句話說,就是每個工作日法官都在閱卷、庭審、撰寫裁判文書之中,絕大部分法官沒有更多的精力參與到文化建設中去,即使法院組織一些文化活動,也是疲於應付,非常被動地參加。法官精力與時間不夠是目前困撓法院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瓶頸」問題。
(三)基層法院文化建設的組織力量還很薄弱。當前,基層法院組織文化建設的只有政治處一個部門,而政治處通常編制主任1人、副主任1人、工作人員1人(或主任1人、工作人員1人),政治處主任一般由黨員成員兼任,政治處平常工作除了負責組織人事、教育培訓外,還要負責黨建、老幹部、工會、團支部、婦委會、人民陪審員、關心下一代等繁重的工作,根本騰不出力量來進行法院文化工作的籌劃、實施,實踐證明:組織法院文化建設這些務虛的工作,是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的。同時,組織法院文化建設需要豐富的文化工作經驗,從基層法院的現實看,普遍不具有文化工作經歷,沒有形成專業化的文化工作組織骨幹隊伍。因此,僅靠政治處的1-2人力量是難以承擔起法院文化建設重任的。
(四)基層法院文化建設的經費投入顯得不足。基層法院沒有文化建設專項經費,都是從有限的辦公經費中擠一點出來用於搞文化建設。自從2007年新的《訴訟費用交納辦法》出台之後,許多案件都是由法院貼錢辦案,使得本身就非常有限的經費更加是捉肘見襟、雪上加霜,再加之文化建設是軟指標,法院的經費首先要滿足辦公需要和辦案需要,有餘的情況下,才能拿出來搞一些文化建設。顯然,對一些基層法院來講,加強文化建設還不是一項硬指標,屬可有可無的。
(五)基層法院文化建設的基本規范性不強。目前,各級法院都有宏偉的文化建設規劃,但嚴格按規劃抓落實的少之又少,由於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法院文化建設規范,也沒有考核的硬指標,雖然各個地方存在文化差異,制定統一的規范也很困難,要求做到全國統一是困難,但最起碼地要按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體系來建立地區法院文化建設體系,法院文化建設的硬體設施要建成什麼樣、法院軟環境要建成什麼樣,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指標,以便於基層法院更好地操作。
二、加強基層法院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加強法院「硬體」建設,提供文化建設的基礎平台。要狠抓法院「硬體」建設。注重努力營造庄嚴、公正的審判環境,著重體現審判機關作為社會公平與正義維護者的庄嚴穩重形象。在法庭外觀設計上力求突出審判特色,明快中凸現莊重、威嚴,使人自然產生敬畏、尊崇之情。在審判法庭和辦公區域要加強法院文化的營造,體現法院文化的內涵。莊重威嚴、寬敞整潔、布局規范、設備完善的審判法庭在無形中也會對審判法官的敬業愛崗、審慎裁判產生積極影響,優雅的工作環境。
(二)加強法院「軟環境」建設,營造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要不斷增加文化建設的科技含量,加大對高科技的投入,力爭使辦公設施進一步現代化、信息傳輸進一步網路化,實現文化資源的共享。要不斷增添文化場所,擴大閱覽室、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和健身房等,努力創造寬松、和諧、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圍,豐富法官業余文化生活,增強法官們的體質,培育他們的文明習慣,加強相互交流,努力陶冶法官們的精神情操。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法官的自有力量,組織適合法官群體的文化活動。要經常開展文體活動。要以卡拉OK比賽、撲克牌比賽、乒乓球、羽毛球比賽等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使廣大法官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加強身心健康鍛煉和人文品格修養,形成努力追求業餘生活高品位、高格調的法院文化氛圍。讓法官時時處處受到法院文化的熏陶,從而激發廣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❹ 英美法系中法院審判的主動權在誰,簡單點說,是陪審團做主還是法官
陪審團認定有無罪,法官決定刑罰吧。應該是這樣的。
❺ 我該怎麼辦法院、檢察院、公安局也把我的案子撤案了請幫幫我*****
你可能不太了解整個公檢法運作流程,你這種案件,是公訴案件,所以公安局立案了,但是立案後要送給檢察院審查起訴,送去之後呢,檢察院一看,證據不足,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公安機關再偵查一下,送回去,檢察院一看,還是證據不足,就再退回去,再偵查一下,送回去,還是證據不足,好了,這時候已經2次補充偵查了,所以檢察院就只能作出不起訴決定(法律上叫做證據不足不起訴,也就是存疑不起訴)。這和法院無關。
然後你再去公安機關和檢察院要求立案,人家肯定不管了,為什麼啊,法律叫做一事不再理,所以不能老纏著公安機關。因為人家那裡都有底了。
這個時候你能做得就是,去法院提起自訴,這叫做公訴轉自訴的案件,但你自己必須要有證據。沒有證據,法院最後會宣布對方無罪。但是法院肯定會受理。
所以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去公安機關和檢察院,讓他們作出一個書面不立案或者不受理證明。然後你就去法院自訴。法院會受理,但是至於最後,能否判決對方有罪是要講證據的。
你這個案子就反映了形式公正和實體公正的矛盾,因為實體權利上看,確實你被咬了,但是沒有證據,沒有證據法院就不能亂判,避免傷及無辜,而公安機關也不能老補充偵查,那樣會騷擾人的正常生活。從實體上看,確實不公平。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你還可以去法院再試試,說不定對方良心發現,自認了。我估計你可能是去報案晚點了,你應當當時被咬的那一分鍾,馬上報警,肯定不會出現這問題。
❻ 到法院進行庭前調解的程序是什麼
常見的庭前調解有以下三種情況:
1、立案階段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受理的第一審、第二審和再審民事案件,在徵得當事人各方同意後,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辯期滿前進行調解。」此即表示,對當事人自願放棄答辯並同意調解的,可立即進入調解。在此階段調解,可更大限度節約審判資源。
該階段的調解,以當事人合意為前提,有兩種方式直接進入庭前調解:一種是當事人主動要求進行調解的;另一種是由法官詢問當事人是否願意進行調解,當事人都同意調解的。
由於該階段以充分體現當事人自願處置自己權利為原則,所以,為避免手續過於簡單留下隱患,在解決案件時,要按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告知主持調解的法官及書記員的名單,並詳細交待當事人的各項權利義務,詳細詢問當事人的各項訴訟請求,審查其雙方達成的協議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是否違背當事人真實意思,是否侵犯了第三人、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2、繁簡分流中的簡易階段
對在立案後答辯期滿前,不同意調解、或調解未達成協議的民事案件,根據難易程度進行分工,對事實清楚、雙方爭議不大的簡單案件將適用簡易程序,交專門簡易審理組織或審理人員處理。審理人員在收到案件後,可以對案件予以初步審查,在開庭前組織調解。適用的案件有以下幾類:
(1)婚姻家庭類糾紛。如:婚姻糾紛、收養糾紛、撫養扶養、贍養、繼承糾紛,因為這類案件內含著豐富的倫理道理內容,如果單純用法律規范調整,不利於糾紛的徹底解決;
(2)勞務、宅基地和相鄰關系以及合夥糾紛等。因為這類糾紛關繫到當事人最基本的生活秩序和生活環境,如果以調解方式化解矛盾,便於當事人在未來的合作與生活中和睦相處;
(3)訴訟標的額較小或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調解不僅可以縮短其受損的時間,而且便於雙方實際履行協議。
3、庭前證據交換階段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七條規定「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人民法院對於證據較多或者復雜疑難的案件,應當組織當事人在答辯期屆滿後、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同時,該《規定》第三十九條又規定「證據交換應當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 在證據交換的過程中,審判人員對當事人無異議的事實、證據應當記錄在卷;對有異議的證據按照需要證明的事實分類記錄在卷並記載異議的理由。通過證據交換確定雙方當事人爭議的主要問題。」
可見,證據交換是承辦法官主持,並由其詢問各方當事人對哪些事實和證據有異議,以及對異議的證據的原件核對,聽取異議內容的陳述,故在該程序結束之後,承辦法官即可對本案的爭議焦點、證據的真偽和效力,以及解決的途徑,形成初步方案。而各方面當事人也能通過對證據的交換、核對,從而對案件的是非曲直產生清晰的概念,為了避免損失的延續和擴大,當事人接受調解的可能性較大,此時審判人員可以有的放矢地消除隔閡,抓住焦點,促成雙方達成協議。
進入證據交換階段的案件,一般為證據較多或復雜疑難的案件,故該案件多數情況下已進入了普通程序,如果經調解終結此案,不但簡化了審理,縮短了辦案周期,節約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而且節約了法院的人力資源。
❼ 女子用前夫死亡賠款買房現任出資1千能分一半嘛
女子用前夫死亡賠款買房, 現任出資1千要求分一半。
彭女士的前夫死於一場交通意外事故,2003年10月經人介紹認識了現任丈夫譚先生。2004年,彭女士用前夫交通意外事故的死亡賠償款在梅州城區購置了一套商品房,並開始與譚先生同居。購房時,譚先生出資了1000元。
2010年11月23日彭女士和譚先生領取了結婚證,婚後雙方未生育子女,彭女士為了讓譚先生能夠盡心共同撫養其與前夫生育的三個小孩,並在親戚的勸說之下,於2010年12月13日在房產證上加了譚先生的名字。但是由於兩人感情基礎薄弱,生活環境和習慣等均不同,在共同生活過程中矛盾時有發生,兩人感情逐漸破裂。
換句話說,加了對方的名字,具有社會公信力,其他人有理由相信這就是你們夫妻的共同財產。絕不可能因為個人情感變化或者意志而發生轉移,除非你有相反的證據推翻這本證書的效力,證明是自己的個人財產,贈與非真實意願。
第二,根據合同法一百八十六條規定,贈予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但房產證上加了名,辦理了登記手續,這時候財產權利已經發生轉移。因此彭女士想撤銷這筆贈與也不行了,除非對方自願返還贈與財產。
l來源:網易新聞
❽ 法院副院長必須是法官嗎
不一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十二條擔任法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三)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道德品行;
(四)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五)具備普通高等學校法學類本科學歷並獲得學士及以上學位;或者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並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及以上學位;或者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獲得其他相應學位,並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六)從事法律工作滿五年。其中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學位,或者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的,從事法律工作的年限可以分別放寬至四年、三年;
(七)初任法官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適用前款第五項規定的學歷條件確有困難的地方,經最高人民法院審核確定,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將擔任法官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學校本科畢業。
第十三條下列人員不得擔任法官:
(一)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被開除公職的;
(三)被吊銷法律相關人員、公證員執業證書或者被仲裁委員會除名的;
(四)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四條初任法官採用考試、考核的辦法,按照德才兼備的標准,從具備法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
人民法院的院長應當具有法學專業知識和法律職業經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應當從法官、檢察官或者其他具備法官條件的人員中產生。
第十五條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需要,從法律相關人員或者法學教學、研究人員等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中公開選拔法官。
除應當具備法官任職條件外,參加公開選拔的法律相關人員應當實際執業不少於五年,執業經驗豐富,從業聲譽良好,參加公開選拔的法學教學、研究人員應當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從事教學、研究工作五年以上,有突出研究能力和相應研究成果。
第十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法官遴選委員會,負責初任法官人選專業能力的審核。
省級法官遴選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應當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法官代表、其他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和有關方面代表,其中法官代表不少於三分之一。
省級法官遴選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高級人民法院的內設職能部門承擔。
遴選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設立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負責法官人選專業能力的審核。
第十七條初任法官一般到基層人民法院任職。上級人民法院法官一般逐級遴選;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可以從下兩級人民法院遴選。參加上級人民法院遴選的法官應當在下級人民法院擔任法官一定年限,並具有遴選職位相關工作經歷。
❾ 法院副院長必須是員額法官嗎
受過黨紀政紀處理的不可以入選法官。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在司法機關(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國家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制肘、剛正無私地根據法律判案。
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二條明文規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在民事訴訟審判中法官應當是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的,依法行使國家民事訴訟審判權的審判人員,而且法官在審判過程中不應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的干擾。法官應當是獨立的、中立的享有法定的裁判權,具有當然的裁判權威的第三方。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也規定了法官的權利和義務,法官依法履行職責,並受國家法律保護。法官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政法大學、高等學校法律系本科畢業法學學士學位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學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學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下列人員不得擔任法官
(一)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曾被開除公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