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挑戰國安法
1. 首席法官的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域法院、高等法院及終審法院各自設有首席法官。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的英文職銜為「Chief Justice」(過去譯為「首席按察司」或「首席大法官」),亦是香港司法機構首長;其他法院的首席法官則為「Chief Judge」。
2. 如何評價內地兒童居港權案的終審判詞
中新網香港7月21日綜合消息:香港特區終審法院昨日就在香港出生﹑但父母均為內地人的庄豐源的居港權案作出裁決﹐三歲零十個月大的庄豐源被裁定擁有居港權。
據大公報報道,庄豐源的父母均是內地人﹐一九九七年前其父母持雙程證來港探親﹐其母並於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九日誕下庄豐源。其後他一直在港居住﹐並由其擁有永久居民身份的祖父照顧。其祖父以庄豐源在港出生為由﹐向法院爭取庄豐源的居港權。高院及上訴庭均判庄豐源勝訴。入境處長不服﹐遂往終審法院上訴。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判案時指出,庄豐源案涉及《基本法》二十四條中,指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前或後,在港出生的中國公民都是香港永久居民,條文很清晰。他看不到這判決,會引起大批內地人涌來香港。另外,港人透過合法途徑在內地領養的三名小童:譚雅然、陳偉華及謝曉怡則無居港權。李國能稱,《基本法》中,港人內地所生子女的字眼,是指親生子女,不包括領養子女。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20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這個是終審法院的判決,我們一定會尊重這個判決。不過,我們現在會對判詞作出研究,相信很快保安局局長會就此作交待。
據中通社報道,終審法院的這項判決引起此間極大反響。雖然,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表示,看不到該判決會引致大批內地人涌來香港。但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劉兆佳認為,終審法院這一判決所造成的影響難以估計。他稱,可能會引發內地孕婦的偷渡潮,兩地政府需要加強邊境堵截。
3. 香港國安法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這個法律草案為貫徹落實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精神和要求的重要立法項目,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向會議作了關於法律草案的說明。
2020年6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草案)》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
2020年6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和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49號主席令予以公布。
(3)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挑戰國安法擴展閱讀
香港國安法授權特首指定法官,是從香港各級已有法官中,根據政治忠誠和專業素質,並經徵求香港國安委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意見後確定。
這個過程不是新任命法官,而是優中選優,確認適合審理國安案件的法官。國安法官不得有危害國家安全的言行,否則與其職責相悖,無法被信任能做出公正裁判,必須不得獲任或喪失資格。
指定法官後,特首就不再介入任何具體審判過程,不損害司法獨立。國安案件依據香港本地公訴程序進入各級法院審理,由國安法官獨立且全權負責,任何外部力量不得干預,這一點得到香港基本法及國安法的共同保障。
4. 回歸後香港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
(引自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第一節- 行政長官
第二節- 行政機關
第三節- 立法機關
第四節- 司法機關
第五節- 區域組織
第六節- 公務人員
附件一:香港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
附件二:香港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
第一節:行政長官
第四十三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對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
第四十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由年滿四十周歲,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滿二十年並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第四十五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
行政長官產生的具體辦法由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規定。
第四十六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任期五年,可連任一次。
第四十七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必須廉潔奉公、盡忠職守。
行政長官就任時應向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申報財產,記錄在案。
第四十八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行使下列職權:
(一)
領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二)
負責執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其它法律;
(三)
簽署立法會通過的法案,公布法律;
簽署立法會通過的財政預算案,將財政預算、決算報中央人民政府備案;
(四)
決定政府政策和發布行政命令;
(五)
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下列主要官員:各司司長、副司長,各局局長,廉政專員,審計署署長,警務處處長,入境事務處處長,海關關長;建議中央人民政府免除上述官員職務;
(六)
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級法院法官;
(七)
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職人員;
(八)
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就基本法規定的有關事務發出的指令;
(九)
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處理中央授權的對外事務和其它事務;
(十)
批准向立法會提出有關財政收入或支出的動議;
(十一)
根據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的考慮,決定政府官員或其它負責政府公務的人員是否向立法會或其屬下的委員會作證和提供證據;
(十二)
赦免或減輕刑事罪犯的刑罰;
(十三)
處理請願、申訴事項。
第四十九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如認為立法會通過的法案不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整體利益,可在三個月內將法案發回立法會重議,立法會如以不少於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再次通過原案,行政長官必須在一個月內簽署公布或按基本法第五十條的規定處理。
第五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如拒絕簽署立法會再次通過的法案或立法會拒絕通過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或其它重要法案,經協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見,行政長官可解散立法會。
行政長官在解散立法會前,須征詢行政會議的意見。行政長官在其一任任期內只能解散立法會一次。
第五十一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如拒絕批准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行政長官可向立法會申請臨時撥款。如果由於立法會已被解散而不能批准撥款,行政長官可在選出新的立法會前的一段時期內,按上一財政年度的開支標准,批准臨時短期撥款。
第五十二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必須辭職:
(一)
因嚴重疾病或其它原因無力履行職務;
(二)
因兩次拒絕簽署立法會通過的法案而解散立法會,重選的立法會仍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所爭議的原案,而行政長官仍拒絕簽署;
(三)
因立法會拒絕通過財政預算案或其它重要法案而解散立法會,重選的立法會繼續拒絕通過所爭議的原案。
第五十三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短期不能履行職務時,由政務司長、財政司長、律政司長依次臨時代理其職務。
行政長官缺位時,應在六個月內依基本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產生新的行政長官。行政長官缺位期間的職務代理,依照上款規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是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機構。
第五十五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的成員由行政長官從行政機關的主員官員、立法會議員和社會人士中委任,其任免由行政長官決定。行政會議成員的任期應不超過委任他的行政長官的任期。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行政長官認為必要時可邀請有關人士列席會議。
第五十六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由行政長官主持。
行政長官在作出重要決策、向立法會提交法案、制定附屬法規和解散立法會前,須征詢行政會議的意見,但人事任免、紀律制裁和緊急情況下採取的措施除外。
行政長官如不採納行政會議多數成員的意見,應將具體理由記錄在案。
第五十七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廉政公署,獨立工作,對行政長官負責。
第五十八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審計署,獨立工作,對行政長官負責。
第二節:行政機關
第五十九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機關。
第六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首長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設政務司、財政司、律政司、和各局、處、署。
第六十一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主要官員由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滿十五年並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第六十二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使下列職權:
(一)
制定並執行政策;
(二)
管理各項行政事務;
(三)
辦理基本法規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權的對外事務;
(四)
編制並提出財政預算、決算;
(五)
擬定並提出法案、議案、附屬法規;
(六)
委派官員列席立法會並代表政府發言。
第六十三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主管刑事檢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
第六十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必須遵守法律,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負責:執行立法會通過並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答復立法會議員的質詢;征稅和公共開支須經立法會批准。
第六十五條
原由行政機關設立咨詢組織的制度繼續保留。
第三節:立法機關
第六十六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
第六十七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組成。但非中國籍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國有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也可以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其所佔比例不得超過立法會全體議員的百分之二十。
第六十八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由選舉產生。
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
立法會產生的具體辦法和法案、議案的表決程序由附件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規定。
第六十九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除第一屆任期為兩年外,每屆任期四年。
第七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如經行政長官依基本法規定解散,須於三個月內依基本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重行選舉產生。
第七十一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由立法會議員互選產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由年滿四十周歲,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滿二十年並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第七十二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行使下列職權:
(一)
主持會議;
(二)
決定議程,政府提出的議案須優先列入議程;
(三)
決定開會時間;
(四)
在休會期間可召開特別會議;
(五)
應行政長官的要求召開緊急會議;
(六)
立法會議事規則所規定的其它職權。
第七十三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
根據基本法規定並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
(二)
根據政府的提案,審核、通過財政預算;
(三)
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
(四)
聽取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並進行辯論;
(五)
對政府的工作提出質詢;
(六)
就任何有關公共利益問題進行辯論;
(七)
同意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
(八)
接受香港居民申訴並作出處理;
(九)
如立法會全體議員的四分之一聯合動議,指控行政長官有嚴重違法或瀆職行為而不辭職,經立法會通過進行調查,立法會可委託終審法院首席法官負責組成獨立的調查委員會,並擔任主席。調查委員會負責進行調查,並向立法會提出報告。如該調查委員會認為有足夠證據構成上述指控,立法會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可提出彈劾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
(十)
在行使上述各項職權時,如有需要,可傳召有關人士出席作證和提供證據。
第七十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根據基本法規定並依照法定程序提出法律草案,凡不涉及公共開支或政治體制或政府運作者,可由立法會議員個別或聯名提出。凡涉及政府政策者,在提出前必須得到行政長官的書面同意。
第七十五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舉行會議的法定人數為不少於全體議員的二分之一。
立法會議事規則由立法會自行制定,但不得與基本法相抵觸。
第七十六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通過的法案,須經行政長官簽署、公布,方能生效。
第七十七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在立法會的會議上發言,不受法律追究。
第七十八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出席會議時和赴會途中不受逮捕。
第七十九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如有下列情況之一,由立法會主席宣告其喪失立法會議員的資格:
(一)
因嚴重疾病或其它情況無力履行職務;
(二)
未得到立法會主席的同意,連續三個月不出席會議而無合理解釋者;
(三)
喪失或放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的身份;
(四)
接受政府的委任而出任公務人員;
(五)
破產或經法庭裁定償還債務而不履行;
(六)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內或區外被判犯有刑事罪行,判處監禁一個月以上,並經立法會出席會議的議員三分之二通過解除其職務;
(七)
行為不檢或違反誓言而經立法會出席會議的議員三分之二通過譴責。
第四節:司法機關
第八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機關,行使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審判權。
第八十一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終審法院、高等法院、區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它專門法庭。高等法院設上訴法庭和原訟法庭。
原在香港實行的司法體制,除因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而產生變化外,予以保留。
第八十二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終審權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終審法院可根據需要邀請其它普通法適用地區的法官參加審判。
第八十三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各級法院的組織和職權由法律規定。
第八十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依照基本法第十八條所規定的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審判案件,其它普通法適用地區的司法判例可作參考。
第八十五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涉,司法人員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不受法律追究。
第八十六條
原在香港實行的陪審制度的原則予以保留。
第八十七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中保留原在香港適用的原則和當事人享有的權利。
任何人在被合法拘捕後,享有盡早接受司法機關公正審判的權利,未經司法機關判罪之前均假定無罪。
第八十八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的法官,根據當地法官和法律界及其它方面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薦,由行政長官任命。
第八十九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的法官只有在無力履行職責或行為不檢的情況下,行政長官才可根據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任命的不少於三名當地法官組成的審議庭的建議,予以免職。
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的首席法官只有在無力履行職責或行為不檢的情況下,行政長官才可任命不少於五名當地法官組成的審議庭進行審議,並可根據其建議,依照基本法規定的程序,予以免職。
第九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和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應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除基本法第八十八條和第八十九條規定的程序外,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的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或免職,還須由行政長官徵得立法會同意,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九十一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官以外的其它司法人員原有的任免制度繼續保持。
第九十二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官和其它司法人員,應根據其本人的司法和專業才能選用,並可從其它普通法適用地區聘用。
第九十三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在香港任職的法官和其它司法人員均可留用,其年資予以保留,薪金、津貼、福利待遇和服務條件不低於原來的標准。
對退休或符合規定離職的法官和其它司法人員,包括香港特別行區成立前已退休或離職者,不論其所屬國籍或居住地點,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按不低於原來的標准,向他們或其家屬支付應得的退休金、酬金、津貼和福利費。
第九十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可參照原在香港實行的辦法,作出有關當地和外來的律師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工作和執業的規定。
第九十五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與全國其它地區的司法機關通過協商依法進行司法方面的聯系和相互提供協助。
第九十六條
在中央人民政府協助或授權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可與外國就司法互助關系作出適當安排。
第五節:區域組織
第九十七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它事務的咨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服務。
第九十八條
區域組織的職權和組成方法由法律規定。
第六節:公務人員
第九十九條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各部門任職的公務人員必須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基本法第一百零一條對外籍公務人員另有規定者或法律規定某一職級以下者不在此限。
公務人員必須盡忠職守,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
第一百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在香港政府各部門,包括警察部門任職的公務人員均可留用,其年資予以保留,薪金、津貼、福利待遇和服務條件不低於原來的標准。
第一百零一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可任用原香港公務人員中的或持有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英籍和其它外籍人士擔任政府部門的各級公務人員,但下列各職級的官員必須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各司司長、副司長,各局局長,廉政專員,審計署署長,警務處處長,入境事務處處長,海關關長。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還可聘請英籍和其它外籍人士擔任政府部門的顧問,必要時並可從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聘請合格人員擔任政府部門的專門和技術職務。上述外籍人士只能以個人身份受聘,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
第一百零二條
對退休或符合規定離職的公務人員,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退休或符合規定離職的公務人員,不論其所屬國籍或居住地點,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按不低於原來的標准向他們或其家屬支付應得的退休金、酬金、津貼和福利費。
第一百零三條
公務人員應根據其本人的資格、經驗和才能予以任用和提升,香港原有關於公務人員的招聘、僱用、考核、紀律、培訓和管理的制度,包括負責公務人員的任用、薪金、服務條件的專門機構,除有關給予外籍人員特權待遇的規定外,予以保留。
第一百零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院法官和其它司法人員在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
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
一、行政長官由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根據基本法選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二、選舉委員會委員共800人,由下列各界人士組成:
工商、金融界 200人
專業界 200人
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界 200人
立法會議員、區域性組織代表、香港地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地區全國政協委員的代表 200人
選舉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
三、各個界別的劃分,以及每個界別中何種組織可以產生選舉委員的名額,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民主、開放的原則制定選舉法加以規定。
各界別法定團體根據選舉法規定的分配名額和選舉辦法自行選出選舉委員會委員。
選舉委員以個人身份投票。
四、不少於一百名的選舉委員可聯合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每名委員只可提出一名候選人。
五、選舉委員會根據提名的名單,經一人一票無記名投票選出行政長官候任人。具體選舉辦法由選舉法規定。
六、第一任行政長官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產生。
七、二○○七年以後各任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如需修改,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
---------------------
附件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
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一)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每屆60人,第一屆立法會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產生。第二屆、第三屆立法會的組成如下:
第二屆
功能團體選舉的議員 30人
選舉委員會選舉的議員 6人
分區直接選舉的議員 24人
第三屆
功能團體選舉的議員 30人
分區直接選舉的議員 30人
(二)除第一屆立法會外,上述選舉委員會即基本法附件一規定的選舉委員會。上述分區直接選舉的選區劃分、投票辦法,各個功能界別和法定團體的劃分、議員名額的分配、選舉辦法及選舉委員會選舉議員的辦法,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出並經立法會通過的選舉法加以規定。
二、立法會對法案、議案的表決程序
除基本法另有規定外,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對法案和議案的表決採取下列程序:
政府提出的法案,如獲得出席會議的全體議員的過半數票,即為通過。
立法會議員個人提出的議案、法案和對政府法案的修正案均須分別經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員和分區直接選舉、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的議員兩部分出席會議議員各過半數通過。
三、二○○七年以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
二○○七年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法案、議案的表決程序,如需對本附件的規定進行修改,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5. 為什麼說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勢在必行
「港獨」「黑暴」「攬炒」讓香港經歷了回歸以來最嚴峻的局面,內外勢力操縱的港版「顏色革命」步步進逼。中央此時果斷出手,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是忍無可忍、退無可退的必要之舉。
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是香港回歸祖國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堅持「一國兩制」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中央對實施「一國兩制」的信心和決心從未改變。
有關法律專家強調,涉港國安立法旨在建立健全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不影響香港司法機關行使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中央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的有關機關根據需要在香港特區設立機構,依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相關職責。任何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和執法,都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符合法定職權、遵循法定程序,不得侵犯香港居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5)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挑戰國安法擴展閱讀
香港與國家是命運共同體,維護國家安全與港人利益息息相關,國家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是香港繁榮穩定、港人安居樂業的前提。涉港國安立法針對的是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以及外國和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特區事務的活動。
懲治的是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組織和個人。涉港國安立法不僅不會影響香港廣大市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而且能夠更好地保護香港市民享有和行使法定的自由和權利。
6. 香港終審法院的法官
根據香港法例第484章《香港終審法院條例》第12條《法官的專業資格》,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資格獲委任為首席法官:
1、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資格獲委任為常任法官:
※高等法院首席法官、上訴法庭法官或原訟法庭法官
※在香港以大律師或律師身分執業最少10年的大律師
2、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資格獲委任為非常任香港法官,不論他是否通常居住於香港:
※已退休的高等法院首席法官
※已退休的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已退休的終審法院常任法官
※現職或已退休的上訴法庭法官
※在香港以大律師或律師身分執業最少10年的大律師
3、任何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士均有資格獲委任為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法官:
※屬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民事或刑事司法管轄權不設限的法院的現職或已退休法官者
※通常居住於香港以外地方
※從未在香港擔任過高等法院法官、區域法院法官或常任裁判官 首席法官
馬道立首席法官(The Hon Chief Justice Geoffrey MA)
常任法官
包致金法官(The Hon Mr Justice BOKHARY)
陳兆愷法官(The Hon Mr Justice CHAN)
李義法官(The Hon Mr Justice RIBEIRO)
非常任法官
黎守律先生,GBS(Mr Gerald Paul NAZARETH, GBS)
馬天敏先生,GBS(Mr John Barry MORTIMER, GBS)
烈顯倫先生,大紫荊勛賢(The Hon Henry Denis LITTON, GBM)
鄧楨(鄧國楨)法官,SBS(The Hon Mr Justice TANG, SBS)
司徒敬法官(The Hon Mr Justice STOCK)
夏正民法官(The Hon Mr Justice HARTMANN)
梅師賢爵士(The Hon Sir Anthony MASON)
賀輔明勛爵(The Rt Hon the Lord HOFFMANN)
布仁立爵士(The Hon Sir Gerard BRENNAN)
苗禮治勛爵(The Rt Hon the Lord MILLETT)
伍爾夫勛爵(The Rt Hon the Lord WOOLF of Barnes)
施廣智勛爵(The Rt Hon the Lord SCOTT of Foscote)
馬曉義先生(Mr Michael McHUGH)
高禮哲爵士(The Rt Hon Sir Thomas Munro GAULT)
紀立信先生(Mr Murray GLEESON)
華學佳勛爵(The Rt Hon the Lord WALKER of Gestingthorpe)
廖柏嘉勛爵(The Rt Hon the Lord NEUBERGER of Abbotsbury)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會獲編配官邸,官邸位於香港島歌賦山道18號。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坐駕的專用車牌是CJ,是英語Chief Justice的簡寫。
7.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香港終審法院迎來了自回歸以來的第三任首席法官張舉能。
8. 香港法官是怎樣產生的
根據香港特區《基本法》第九十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和高等法內院的首席法容官,應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的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或免職,還須由行政長官徵得立法會同意,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香港終審法院條例規定,首席法官須由行政長官根據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的推薦委任。
9. 為什麼說香港國安法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堅定不移並全面准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維護國家安全,防範、制止和懲治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和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等犯罪,保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繁榮和穩定,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制定本法。
第二條 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地位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條和第十二條規定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根本性條款。香港特別行政區任何機構、組織和個人行使權利和自由,不得違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條和第十二條的規定。
第三條 中央人民政府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國家安全事務負有根本責任。
香港特別行政區負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應當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應當依據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規定有效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
第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應當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護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的有關規定享有的包括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在內的權利和自由。
第五條 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應當堅持法治原則。法律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任何人未經司法機關判罪之前均假定無罪。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任何人已經司法程序被最終確定有罪或者宣告無罪的,不得就同一行為再予審判或者懲罰。
第六條 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任何機構、組織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維護國家安全的其他法律,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
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在參選或者就任公職時應當依法簽署文件確認或者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第二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和機構
第一節 職責
第七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盡早完成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的維護國家安全立法,完善相關法律。
第八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執法、司法機關應當切實執行本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法律有關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和活動的規定,有效維護國家安全。
第九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加強維護國家安全和防範恐怖活動的工作。對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路等涉及國家安全的事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應當採取必要措施,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
第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通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路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
第十一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應當就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事務向中央人民政府負責,並就香港特別行政區履行維護國家安全職責的情況提交年度報告。
如中央人民政府提出要求,行政長官應當就維護國家安全特定事項及時提交報告。
第二節 機構
第十二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事務,承擔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要責任,並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監督和問責。
第十三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成員包括政務司長、財政司長、律政司長、保安局局長、警務處處長、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警務處維護國家安全部門的負責人、入境事務處處長、海關關長和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下設秘書處,由秘書長領導。秘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第十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職責為:
(一)分析研判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形勢,規劃有關工作,制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政策;
(二)推進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建設;
(三)協調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重點工作和重大行動。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工作不受香港特別行政區任何其他機構、組織和個人的干涉,工作信息不予公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不受司法復核。
第十五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設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由中央人民政府指派,就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履行職責相關事務提供意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列席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
第十六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警務處設立維護國家安全的部門,配備執法力量。
警務處維護國家安全部門負責人由行政長官任命,行政長官任命前須書面徵求本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的機構的意見。警務處維護國家安全部門負責人在就職時應當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遵守法律,保守秘密。
警務處維護國家安全部門可以從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聘請合格的專門人員和技術人員,協助執行維護國家安全相關任務。
第十七條 警務處維護國家安全部門的職責為:
(一)收集分析涉及國家安全的情報信息;
(二)部署、協調、推進維護國家安全的措施和行動;
(三)調查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
(四)進行反干預調查和開展國家安全審查;
(五)承辦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交辦的維護國家安全工作;
(六)執行本法所需的其他職責。
第十八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設立專門的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檢控部門,負責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檢控工作和其他相關法律事務。該部門檢控官由律政司長徵得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同意後任命。
律政司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檢控部門負責人由行政長官任命,行政長官任命前須書面徵求本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的機構的意見。律政司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檢控部門負責人在就職時應當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遵守法律,保守秘密。
第十九條 經行政長官批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長應當從政府一般收入中撥出專門款項支付關於維護國家安全的開支並核准所涉及的人員編制,不受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有關法律規定的限制。財政司長須每年就該款項的控制和管理向立法會提交報告。
第三章 罪行和處罰
第一節 分裂國家罪
第二十條 任何人組織、策劃、實施或者參與實施以下旨在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行為之一的,不論是否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脅,即屬犯罪:
(一)將香港特別行政區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任何部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分離出去;
(二)非法改變香港特別行政區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任何部分的法律地位;
(三)將香港特別行政區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任何部分轉歸外國統治。
犯前款罪,對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對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十一條 任何人煽動、協助、教唆、以金錢或者其他財物資助他人實施本法第二十條規定的犯罪的,即屬犯罪。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節 顛覆國家政權罪
第二十二條 任何人組織、策劃、實施或者參與實施以下以武力、威脅使用武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旨在顛覆國家政權行為之一的,即屬犯罪:
(一)推翻、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制度;
(二)推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權機關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權機關;
(三)嚴重干擾、阻撓、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權機關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權機關依法履行職能;
(四)攻擊、破壞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權機關履職場所及其設施,致使其無法正常履行職能。
犯前款罪,對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對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十三條 任何人煽動、協助、教唆、以金錢或者其他財物資助他人實施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犯罪的,即屬犯罪。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三節 恐怖活動罪
第二十四條 為脅迫中央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或者國際組織或者威嚇公眾以圖實現政治主張,組織、策劃、實施、參與實施或者威脅實施以下造成或者意圖造成嚴重社會危害的恐怖活動之一的,即屬犯罪:
(一)針對人的嚴重暴力;
(二)爆炸、縱火或者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
(三)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電力設備、燃氣設備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設備;
(四)嚴重干擾、破壞水、電、燃氣、交通、通訊、網路等公共服務和管理的電子控制系統;
(五)以其他危險方法嚴重危害公眾健康或者安全。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他情形,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十五條 組織、領導恐怖活動組織的,即屬犯罪,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並處罰金。
本法所指的恐怖活動組織,是指實施或者意圖實施本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恐怖活動罪行或者參與或者協助實施本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恐怖活動罪行的組織。
第二十六條 為恐怖活動組織、恐怖活動人員、恐怖活動實施提供培訓、武器、信息、資金、物資、勞務、運輸、技術或者場所等支持、協助、便利,或者製造、非法管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以及以其他形式准備實施恐怖活動的,即屬犯罪。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其他情形,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十七條 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的,即屬犯罪。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其他情形,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第二十八條 本節規定不影響依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對其他形式的恐怖活動犯罪追究刑事責任並採取凍結財產等措施。
第四節 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十九條 為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涉及國家安全的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請求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組織、人員實施,與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組織、人員串謀實施,或者直接或者間接接受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組織、人員的指使、控制、資助或者其他形式的支援實施以下行為之一的,均屬犯罪:
(一)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動戰爭,或者以武力或者武力相威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造成嚴重危害;
(二)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或者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和執行法律、政策進行嚴重阻撓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進行操控、破壞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四)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制裁、封鎖或者採取其他敵對行動;
(五)通過各種非法方式引發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對中央人民政府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憎恨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犯前款罪,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罪行重大的,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本條第一款規定涉及的境外機構、組織、人員,按共同犯罪定罪處刑。
第三十條 為實施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二條規定的犯罪,與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組織、人員串謀,或者直接或者間接接受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組織、人員的指使、控制、資助或者其他形式的支援的,依照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從重處罰。
第五節 其他處罰規定
第三十一條 公司、團體等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實施本法規定的犯罪的,對該組織判處罰金。
公司、團體等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因犯本法規定的罪行受到刑事處罰的,應責令其暫停運作或者吊銷其執照或者營業許可證。
第三十二條 因實施本法規定的犯罪而獲得的資助、收益、報酬等違法所得以及用於或者意圖用於犯罪的資金和工具,應當予以追繳、沒收。
第三十三條 有以下情形的,對有關犯罪行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從輕、減輕處罰;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一)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
(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
(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的。
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實供述執法、司法機關未掌握的本人犯有本法規定的其他罪行的,按前款第二項規定處理。
第三十四條 不具有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實施本法規定的犯罪的,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不具有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違反本法規定,因任何原因不對其追究刑事責任的,也可以驅逐出境。
第三十五條 任何人經法院判決犯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即喪失作為候選人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舉行的立法會、區議會選舉或者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任何公職或者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的資格;曾經宣誓或者聲明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會議員、政府官員及公務人員、行政會議成員、法官及其他司法人員、區議員,即時喪失該等職務,並喪失參選或者出任上述職務的資格。
前款規定資格或者職務的喪失,由負責組織、管理有關選舉或者公職任免的機構宣布。
第六節 效力范圍
第三十六條 任何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內實施本法規定的犯罪的,適用本法。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內的,就認為是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內犯罪。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注冊的船舶或者航空器內實施本法規定的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第三十七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或者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的公司、團體等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實施本法規定的犯罪的,適用本法。
第三十八條 不具有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針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本法規定的犯罪的,適用本法。
第三十九條 本法施行以後的行為,適用本法定罪處刑。
第四章 案件管轄、法律適用和程序
第四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對本法規定的犯罪案件行使管轄權,但本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情形除外。
第四十一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管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立案偵查、檢控、審判和刑罰的執行等訴訟程序事宜,適用本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本地法律。
未經律政司長書面同意,任何人不得就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提出檢控。但該規定不影響就有關犯罪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並將其羈押,也不影響該等犯罪嫌疑人申請保釋。
香港特別行政區管轄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審判循公訴程序進行。
審判應當公開進行。因為涉及國家秘密、公共秩序等情形不宜公開審理的,禁止新聞界和公眾旁聽全部或者一部分審理程序,但判決結果應當一律公開宣布。
第四十二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執法、司法機關在適用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法律有關羈押、審理期限等方面的規定時,應當確保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公正、及時辦理,有效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犯罪。
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非法官有充足理由相信其不會繼續實施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不得准予保釋。
第四十三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警務處維護國家安全部門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時,可以採取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法律准予警方等執法部門在調查嚴重犯罪案件時採取的各種措施,並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搜查可能存有犯罪證據的處所、車輛、船隻、航空器以及其他有關地方和電子設備;
(二)要求涉嫌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犯罪行為的人員交出旅行證件或者限制其離境;
(三)對用於或者意圖用於犯罪的財產、因犯罪所得的收益等與犯罪相關的財產,予以凍結,申請限制令、押記令、沒收令以及充公;
(四)要求信息發布人或者有關服務商移除信息或者提供協助;
(五)要求外國及境外政治性組織,外國及境外當局或者政治性組織的代理人提供資料;
(六)經行政長官批准,對有合理理由懷疑涉及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人員進行截取通訊和秘密監察;
(七)對有合理理由懷疑擁有與偵查有關的資料或者管有有關物料的人員,要求其回答問題和提交資料或者物料。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對警務處維護國家安全部門等執法機構採取本條第一款規定措施負有監督責任。
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會同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為採取本條第一款規定措施制定相關實施細則。
第四十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應當從裁判官、區域法院法官、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上訴法庭法官以及終審法院法官中指定若干名法官,也可從暫委或者特委法官中指定若干名法官,負責處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行政長官在指定法官前可征詢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的意見。上述指定法官任期一年。
凡有危害國家安全言行的,不得被指定為審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法官。在獲任指定法官期間,如有危害國家安全言行的,終止其指定法官資格。
在裁判法院、區域法院、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就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提起的刑事檢控程序應當分別由各該法院的指定法官處理。
第四十五條 除本法另有規定外,裁判法院、區域法院、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應當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其他法律處理就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提起的刑事檢控程序。
第四十六條 對高等法院原訟法庭進行的就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提起的刑事檢控程序,律政司長可基於保護國家秘密、案件具有涉外因素或者保障陪審員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等理由,發出證書指示相關訴訟毋須在有陪審團的情況下進行審理。凡律政司長發出上述證書,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應當在沒有陪審團的情況下進行審理,並由三名法官組成審判庭。
凡律政司長發出前款規定的證書,適用於相關訴訟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任何法律條文關於「陪審團」或者「陪審團的裁決」,均應當理解為指法官或者法官作為事實裁斷者的職能。
第四十七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中遇有涉及有關行為是否涉及國家安全或者有關證據材料是否涉及國家秘密的認定問題,應取得行政長官就該等問題發出的證明書,上述證明書對法院有約束力。
第五章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機構
第四十八條 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公署。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依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職責,行使相關權力。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人員由中央人民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的有關機關聯合派出。
第四十九條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的職責為:
(一)分析研判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形勢,就維護國家安全重大戰略和重要政策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監督、指導、協調、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
(三)收集分析國家安全情報信息;
(四)依法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
第五十條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應當嚴格依法履行職責,依法接受監督,不得侵害任何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人員除須遵守全國性法律外,還應當遵守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人員依法接受國家監察機關的監督。
第五十一條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的經費由中央財政保障。
第五十二條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應當加強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的工作聯系和工作協同。
第五十三條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應當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建立協調機制,監督、指導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工作。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的工作部門應當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有關機關建立協作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行動配合。
第五十四條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會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採取必要措施,加強對外國和國際組織駐香港特別行政區機構、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外國和境外非政府組織和新聞機構的管理和服務。
第五十五條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或者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提出,並報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由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對本法規定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行使管轄權:
(一)案件涉及外國或者境外勢力介入的復雜情況,香港特別行政區管轄確有困難的;
(二)出現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無法有效執行本法的嚴重情況的;
(三)出現國家安全面臨重大現實威脅的情況的。
第五十六條 根據本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管轄有關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時,由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負責立案偵查,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定有關檢察機關行使檢察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有關法院行使審判權。
第五十七條 根據本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管轄案件的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和刑罰的執行等訴訟程序事宜,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管轄案件時,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執法、司法機關依法行使相關權力,其為決定採取強制措施、偵查措施和司法裁判而簽發的法律文書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具有法律效力。對於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依法採取的措施,有關機構、組織和個人必須遵從。
第五十八條 根據本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管轄案件時,犯罪嫌疑人自被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辯護律師可以依法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合法拘捕後,享有盡早接受司法機關公正審判的權利。
第五十九條 根據本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管轄案件時,任何人如果知道本法規定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情況,都有如實作證的義務。
第六十條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及其人員依據本法執行職務的行為,不受香港特別行政區管轄。
持有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制發的證件或者證明文件的人員和車輛等在執行職務時不受香港特別行政區執法人員檢查、搜查和扣押。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及其人員享有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和豁免。
第六十一條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依據本法規定履行職責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有關部門須提供必要的便利和配合,對妨礙有關執行職務的行為依法予以制止並追究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六十二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本地法律規定與本法不一致的,適用本法規定。
第六十三條 辦理本法規定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有關執法、司法機關及其人員或者辦理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執法、司法機關及其人員,應當對辦案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予以保密。
擔任辯護人或者訴訟代理人的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配合辦案的有關機構、組織和個人應當對案件有關情況予以保密。
第六十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適用本法時,本法規定的「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沒收財產」和「罰金」分別指「監禁」「終身監禁」「充公犯罪所得」和「罰款」,「拘役」參照適用香港特別行政區相關法律規定的「監禁」「入勞役中心」「入教導所」,「管制」參照適用香港特別行政區相關法律規定的「社會服務令」「入感化院」,「吊銷執照或者營業許可證」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關法律規定的「取消注冊或者注冊豁免,或者取消牌照」。
第六十五條 本法的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六十六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4]
10. 簡要敘述香港回歸的歷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以毛
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人審時度勢,確立了維持香港現狀,
「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
一九六三年三月,針對國外對中國港澳政策的責難,中
國首次公開聲明,指出香港、澳門這類問題屬於歷史上遺留
下來的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問題,中
國一貫主張,在條件成熟時,經過談判和平解決,在未解決
前維持現狀。
一九七二年三月,中英正式建交前五天,中國常駐聯合國
代表黃華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重申中國對港澳問
題的政策,指出「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佔領的中
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於中國主
權范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所謂的『殖民地』范疇。因
此,不應列入反殖宣言中適用的殖民地地區的名單之內。」
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於同年六月十五日通過決議,向聯
大建議從上述的殖民地名單中刪除香港和澳門。十一月八日,
第二十七屆聯合國大會批准了該特別委員會的報告,確認了中國
對香和澳門。十一月八日,第二十七屆聯合國大會批准了
該特別委員會的報告,確認了中國對香港的立場和要求。
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九日,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北京會
見訪華的港督麥理浩時鄭重指出香港系中國的一部分,但「我們
把香港作為特殊地區、特殊問題來處理,到了一九九七年
香港問題不管如何解決,香港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證,
就是在本世紀末下世紀初相當長的時期內,香港可以搞它的資
本主義,我們搞我們的社會主義,因此請各國投資者放心。」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鄧小平會見訪華的英國首相撒切爾
夫人,就香港問題舉行會談。鄧小平表示,中國政府不能不在一
九九七年收回香港。我們的基本方針就是恢復行使主權並保持
繁榮。這兩者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在保持繁榮方面,中國
希望取得英國的合作.撒切爾夫人訪華之後,中英雙方隨即就香
港的前途問題展開第一階段的談判。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二日,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開始進行第
二階段談判。
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在二十二輪談判之後,中英兩國關於
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草簽。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中英兩國政府首腦在北京正式簽
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
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歷史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宣告在
「一國兩制」的原則下和平解決。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
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負責香港特別行政區
基本法的起草工作。
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七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互換批准書,
《中英聯合聲明》自此正式生效,香港進入歷時十二年的過渡期。
也就在該聲明生效時,中英聯合聯絡小組成立。
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正式成立並開始
工作。
一九九零年四月四日,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
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一九九一年九月三日,中英兩國政府首腦簽署關於香港新
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
一九九二年十月,新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單方面拋出違反中英聯
合聲明、違反與基本法相銜接的原則、違反中英之間達成的諒解和
協議的「政改方案」,遭到中方的強烈反對。為使外界了解情況,
中國公布了中英兩國外長間的有關香港問題的七封信函及附件。
一九九三年三月,中方宣布在香港政制問題上將根據與基本法
相銜接的原則「另起爐灶」。
一九九三年四月,中英關於香港九四/九五年選舉安排的談判
在北京開始舉行。
一九九三年四月,中英關於香港九四/九五年選舉安排的談判
在北京開始舉行。
一九九三年七月二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
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的決定。預委會於七月十
六日成立並開展工作。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由於英方單方面中止談判,致使進行了十七
輪的中英關於香港九四/九五年選舉安排的談判破裂。
一九九四年五月,中國銀行在香港首次參與發行港元鈔票。
一九九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九次會議通過決
議:港英最後一屆三級機構於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終止。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日,中英關於香港與內地跨境大型基建委員
會成立。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八日,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大樓舉行
奠基典禮。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一百五十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
員會在北京成立,主任委員為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這標志著中國政
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各項准備工作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宣告組建
完成,將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時起擔負香港防務。
一九九六年三月,籌委會第二次大會決定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臨時立法會。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日,由四百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組成的香港特區
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在北京產生。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一日,推選委員會在香港以無記名投票方式,
選舉五十九歲的董建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
十二月十六日,李鵬總理簽署國務院第二零七號令,任命董建華為香
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正式就職。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香港特區臨時立法會經推選委員
會選舉產生。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四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公布特區
第一屆行政會議成員名單。
一月二十五日,香港特區臨時立法會第一次會議互選產生出
臨時立法會主席。
二月十三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正式啟用。
二月二十日,國務院任命由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名的香港特別行政區
二十三名主要官員並公布。
四月二十一日,根據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達成的協議,未攜帶武器
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首批四十名先遣人員進入香港,
為駐港部隊接管香港防務作準備。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
人民解放軍部隊首次踏上祖國這片神聖領土。
五月十日,香港特區臨時立法會三讀通過首個法案——《假日
(一九九七年及一九九八年)條例草案》。
五月十九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第二批六十六名
先遣人員經深圳皇崗口岸進入香港。
五月二十日,香港執業大律師李國能被候任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
推薦為香港特區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五月三十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第三批先遣人員
進入香港。至此,解放軍駐港部隊共有一百九十六名先遣人員
分三批進入香港。
六月三十日午夜,世人矚目的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將在香港會議
展覽中心舉行。儀式之後將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
宣誓就職儀式。香港將在歡慶中開啟「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