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澗西區法院

澗西區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4-20 07:09:46

Ⅰ 洛陽法院中 中級法院,澗西區法院,西工區法院,還有新安縣法院,哪個比較好啊

。。。
如果你找工作肯定是中級法院好,提升更快
如果是想起訴,這個有管轄地的具體政策要求的不是可以任意選的

Ⅱ 河南一對夫妻在法院門口爭吵,男方腰別斧頭,這是真感情還是故意為之

近日,河南洛陽澗西區法院門前一對夫妻走到門口時,男子情緒表現得異常激動,期間一直撕扯女子和孩子,剛好派出所民警前往法院辦公室,當發現該男子腰間藏著一把斧子的時候,民警上前制止並勸說男子交出斧子,但是該男子拒不配合,無奈之下,民警將其制服。

很多人疑惑男子為什麼腰藏斧頭呢?其實小編想無非是威脅妻子不要離婚,如果勸不回,情緒上頭便揮斧,好在警察和路人對腰藏斧頭發現早,才讓一場悲劇及時消弭。

在法院門口別著斧頭,已經是赤裸裸的威脅了吧?再加上拉扯與言語的威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什麼樣的丈夫?妻兒只能瑟瑟發抖,也許是實在忍不下去,為了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妻子鼓起勇氣請求離婚!

希望這位妻子堅定想法,絕不要妥協,因為有了一次的威脅,就會有無數次的實施!為了自己和孩子,都要勇敢抗爭!

也希望不要給他們什麼離婚冷靜期,也不要說這樣也不能證明夫妻感情破裂!千萬不要等到無法挽回的悲劇發生!准許這樣的夫妻離婚,是對婦女兒童的保護。

Ⅲ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法院在哪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法院

地址: 麗春西路20

電話:(0379)64600195

Ⅳ 洛陽澗西區法院執行局楊曉軍

你去他法院看看,門口人最多的那個辦公室就是他的辦公室。整天一堆人。來了就是說幾句話然後就是你過幾天來吧,推了,然後過幾天去了再找個理由,不是這了就是哪了,執行局最拖拉的執行法官就是他了。

Ⅳ 洛陽澗西區法院幾點上班

Ⅵ 這樣的結婚證是否有效

《河南駐馬店中級人們法院行政判決書》判決如下:一 撤銷新蔡縣人民法院(2004)新行初字 第X號 行政判決(即上面的那條判決) 二 確認新蔡縣民政局為XX(男方)XXX(女方)辦理的結婚登記行政行為違法.

這份判決是正確的。因為結婚證有太多的瑕疵,登記部門審查不嚴草草辦事,已經違法了。洛陽市澗西區法院的做法不對,當事人可以上訴。

Ⅶ 2021書記員政策改革法院書記員是如何定級的

摘要 聘任制書記員納入公務員考試,但會特別標注「聘任制」。

Ⅷ 刑良坤案件的詳情,謝謝

被譽為「世界陶王」的被告刑良坤在中央電視台《鄉約》節目中表示,如果有人能完成五層吊球陶器製作,即可獲得刑良坤藝術中心三層房產及樓內所有財產...
一、涉及戲謔行為的典型案例的案件簡介
2006年4月1日,被譽為「世界陶王」的被告刑良坤在中央電視台《鄉約》節目中表示,如果有人能完成五層吊球陶器製作,即可獲得刑良坤藝術中心三層房產及樓內所有財產。原告孫震決定破解這個「世界之謎」,經過一年的研究,完成了五層吊球陶器。被告以「內層吊球旋轉不靈活」、「沒見到作品為理由」,不予認可。之後,原告繼續努力完成一件各方面均出色的作品,並且拍攝了作品照片和DV短片,於是向被告發出律師函,並寄去照片和光碟,但始終沒有得到答復。原告於2007年6月8日向法院提交訴狀,請求法院判決確認自己和被告懸賞廣告成立並且生效。被告及律師稱,該訪談節目不是廣告活動,而且對原告的作品提出製作的結構和初衷不相符,外觀雖然一致,但「兩者不是一回事」。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在央視訪談節目中,對社會公開的懸賞表示,內容具體、確定,是真實的意思表示並且未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從而構成要約。原告收看該節目後,按照要求完成作品,以其行為進行承諾,因此,雙方意思表示真實、合法、有效,並且符合要約要件,懸賞廣告合同依法成立。因此,判決被告履行懸賞的內容,將該藝術中心房產及樓內財產交給原告所有。審判長認為,該案是要約承諾的一種形式,是按照契約自治和誠實信用原則,只要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合同即為有效。
對此,我們曾經在《檢察日報》發表過評論,認為本案不構成懸賞廣告,其性質應當是戲言。[1]對此,有人支持,有人反對。[2]反對的意見主要是在公共場合公開宣言應當認定為懸賞廣告,戲言並非為法律概念,對被告的行為做一個非法律概念的定性,似乎不利於看清民事行為的法律真實。
本案涉及到被告的行為究竟是懸賞廣告還是戲謔行為,戲謔行為的概念和性質究竟應當如何界定,以及戲謔行為的構成和法律後果究竟如何等一系列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尤其是我國《民法通則》沒有規定戲謔行為,司法實踐對戲謔行為缺少必要的審判經驗,以上反對將邢良坤的行為界定為戲言的意見則更進一步說明,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戲謔行為的研究的欠缺。因此,在理論上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就顯得更為必要和緊迫。

Ⅸ 工作過程中受傷不能上班期間被扣工資

人民法院報案例精選筆記之勞動合同糾紛類(一)

目錄
(一)工傷住院期間被解除勞動關系,法院判決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並補發工資
(二)工資條上加班費空白辭職後索賠償獲支持
(三)工作時間過短導致醫保「天窗」,用人單位被判承擔勞動者醫療費
(四)提供虛假學歷獲聘,勞動合同被判無效
(五)員工私自成立經營同類產品公司被起訴,法院判決解除勞動關系並賠償違約金
(六)電工沒有完成月餅銷售任務被扣工資,洛陽一家酒店被判違法
(七)服務期未滿跳槽,員工違反勞動協議被判支付違約金
(八)發出聘用通知書後又撤銷,用人單位有違誠信被判賠償應聘人員損失
(九)聘用退休醫生,解聘引發糾紛,法院判決公司無故解除勞動協議承擔違約責任
(十)員工違反競業限制,被判承擔違約責任

(一)工傷住院期間被解除勞動關系,法院判決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並補發工資
鄧某於1996年3月18日與原告雲南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為期一年的勞動合同。同年6月8日,鄧某在公司下屬單位工作過程中,被兩輛礦車擠壓,鄧某 的安全帽被擠碎,頭部受傷,但無明顯外傷。鄧某受傷後到公司所屬醫院住院一周,經檢查,結論為:「頭部無骨折」。在公司職工事故分析會上認定為按微傷處 理。1997年3月17日合同到期後,鄧某與公司一年續簽一次合同。至2003年3月31日雙方未再續簽勞動合同。鄧某於2001年11月19日因病住 院,至2006年12月31日出院期間鄧某一直在公司下屬的醫院住院治療。2001年12月12日鄧某之傷經醫院診斷為頭顱外傷和神經官能症。後又經昆明 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診斷為顱腦外傷後綜合症,並多次被醫院診斷為焦慮性神經綜合症、腦外傷綜合症。2003年3月31日合同期滿後,公司方電話通知鄧某終 止勞動合同關系,但雙方並未辦理相關的手續。鄧某一直在公司醫院進行治療,直至2006年12月31日出院。
2007年2月8日, 鄧某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解決與公司的工傷待遇糾紛。勞動仲裁委員受理後於同年8月3日作出裁決:一、由被訴人與申訴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二、 由被訴人補發申訴人2003年4月起至今的病假工資。公司不服勞動仲裁,於2007年8月20日向法院提起訴訟。
據審理該案的法官說,因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產生的爭議,用人單位不能證明勞動者收到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書面通知時間的,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為勞動 爭議發生之日。公司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在2003年3月31日合同到期後,被告鄧某收到終止勞動關系的書面通知,故可以認定被告鄧某於2007年2月8日向 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故原告主張本案已超過勞動法規定的仲裁時效,法院不予支持。
該法官同時說,根據法律規定,勞動合同的期限應自動延續至醫療期滿為止。本案中,被告鄧某自2001年11月至2006年12月期間一直在公司醫院住院治療。據此,可以認定原告公 司與被告鄧某之間的勞動合同自動延續至2006年12月份鄧某出院時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條第二款之規定:「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工作 滿10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延續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被告鄧某自1996年3月至 2006年12月在用人單位工作已滿10年,公司應與其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未簽訂的,法院可以視為 雙方存在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以原勞動合同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由此,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並無不妥。據此,雲南省曲靖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 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之有關規定,維持了一審判決,由用工單位與鄧某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並補發鄧某2003年4月起至今的工資51291.10元。(2008.7.9)
(二)工資條上加班費空白辭職後索賠償獲支持
杜某於2006年10月11日應聘為欣泰公司的廠長,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2007年3月29日杜某向該公司提交了一份辭職報告及一份「說 明」。次日杜某離開該公司。杜某在欣泰公司共計領取工資26619元,其工資條中加班費一欄均為空白。同年5月14日,杜某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賠償相應損失,要求欣泰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賠償金等。勞動仲裁委員會認為杜某系自願辭職,屬單方面解除勞動關系,欣泰公司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 賠償金等,且杜某出具給欣泰公司的「說明」中表明其所有工資及賬務與公司全部結清、且沒有任何異議,該工資中已包括了杜某的加班工資,故裁定駁回杜某的請 求。杜某對此不服,遂訴至法院,要求給付加班費等費用。
法院認為,杜某提交辭職報告,系原告杜某自願單方面解除雙方之間的勞動關系,故被告欣泰公司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賠償金等。對杜某要求加班工資的請求,根據該廠的出勤記錄,杜某確實存在加班,而在原告工資單的加班費欄目中均為空白,被告也未提供足以證明已足額支付原告加班費。《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三條規定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據此,江蘇省常熟市人民法院一審依法判決被告欣泰公司支付原告杜某加班工資30001.02元及25%經濟補償金7500.26元,仲裁費用300元,共計37801.28元。(2008.7.17)
(三)工作時間過短導致醫保「天窗」,用人單位被判承擔勞動者醫療費
2007年4 月,史某與上海圖維廣告有限公司簽訂了三個月的試用期同意書,試用期自2007年4月9日至2007年7月8日止。5月24日,史先生因腎結石住院,進行了手術治療。當天,圖維公司為史某辦理了招工入職手續和社保繳費登記,繳納了4月至6月的社保費。6月,史某出院,支出醫療費2萬余元,繼續到崗上班。8 月3日,圖維公司辭退了史某。事後,由於史某的醫保賬戶是在單位繳費後的6月份才能開始啟用,史某支出的2萬余元醫療費究竟由誰承擔?史某與圖維公司產生糾紛。史某向有關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圖維公司最終被裁定報銷史某的2萬余元醫療費。圖維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
圖維公司認為,按照目前社保費繳納流程,單位在每月5日至25日期間辦理的社會保險繳費登記,次月繳納社會保險費。圖維公司在5月24日為史某辦理社保繳費登記, 醫療賬戶將在6月份啟用,因此史某不可能在5月份患病期間享受醫療保險待遇。因此,圖維公司不應承擔史某的上述醫療費。
一審法院判決圖維公司承擔史某上述醫療費用後,圖維公司提起上訴。
【判詞摘要】法院首先認為,圖維公司與史某簽署的「同意書」,是雙方對工作期限、工作內容、勞動報酬及勞動紀律等內容進行約定的協議書,具備了勞動合同的主要條款。鑒於該協議僅約定了試用期,未約定勞動合同期限,故該試用期不成立,三個月試用期即應視為勞動合同期限。
其次,就史某是否能享受醫療保險待遇,也即史某的醫療費究竟由誰承擔的問題,法院認為,圖維公司為史某辦理社會保險繳費登記的行為是否符合相關規定, 並不是判斷其應否承擔醫療費的依據。根據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擁有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 和履行勞動義務。2007年4月9日,史某與圖維公司建立勞動關系,此後,作為用人單位的圖維公司即應保障勞動者史某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況且,勞動法也 明確規定,勞動者在患病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上海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實施細則》第三條第(三)項規定:「應當繳納醫療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和職工,未繳費或者未足額繳費的,自次月起職工停止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用人單位和職工在足額補繳醫療保險費的次月,職工恢復享受 醫療保險待遇,停止待遇期間所發生的醫療費用,由單位承擔。」
本案中,史某與圖維公司已建立勞動關系,工作期間史某支出醫療費2萬余元,應為社保統籌基金支付的金額是近1.5萬余元,因此法院最終認為,在史某與圖維公司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未享受醫療保險待遇所發生的1.5萬余元醫療費用,應由圖維公司承擔。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日前對此案作出終審宣判,依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判決用人單位承擔該勞動者因未享受醫療保險待遇而發生的1.5萬余元醫療費用。(2008.7.29)
(四)提供虛假學歷獲聘,勞動合同被判無效
2003年8月,徐某持復旦大學信息和國際金融專業雙學士學位到張江高科技園區內的一家電子公司謀到了一份人事經理兼總裁助理的工作,每月工資為 9000元。此後在公司工作的四年內,徐女士的工資又逐步增加到13000元。2007年2月,公司與徐女士提前解除勞動關系,雙方簽訂了解除勞動合同的 協議。公司為此支付了徐女士相當於四個月工資標準的經濟補償金和一個月替代工資期工資共計65000元作為補償。
同年9月4日,公司向復旦大學核實,得知徐某從未在復旦大學就讀。
法院審理認為,徐某向公司提供了虛假的學歷證明,在此基礎上雙方訂立了勞動合同,故勞動合同應屬無效。由於勞動合同的無效,解除勞動合同協議也為無效合同,徐女士理應返還據此收取的補償金。2008年5月12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認定徐某與某公司的勞動合同無效,判令徐某返還經濟補償金等近7萬元。(2008.5.13)
(五)員工私自成立經營同類產品公司被起訴,法院判決解除勞動關系並賠償違約金
2008年7月,鄭某與一家膠粒銷售公司簽訂了一份勞動合同,約定自當月10日至2009年12月30日,鄭某在該公司專職從事彩色橡膠顆粒的銷售工作。當日,雙方又簽訂了一份補充合同,約定鄭某在與該公司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之日起36個月不得自營或為他人經營與該公司有競爭的業務;鄭某不得在與該公司存在直接或間接競爭關系的公司(機構)工作或者擁有權益。如鄭某違反以上約定,應一次性付給該公司30萬元違約金。據膠粒銷售公司稱,2007年9月,鄭某請了事假。今年1月,膠粒銷售公司得知鄭某竟於休假期間在唐山市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某塑膠製品公司。為此,膠粒銷售公司提起勞動仲裁申請,要求與鄭某解除勞動關系,由鄭某支付違約金30萬元,並由鄭某與塑膠製品公司共同賠償損失20萬元並停止侵權。但最終仲裁部門只裁決鄭某與膠粒銷售公司解除勞動關系,一次性給付違約金1.8萬元,駁回了其他仲裁請求。為此,膠粒銷售公司訴至法院。
鄭某則表示,他從原告單位走是因為原告沒有按期發放工資,此外,他只是個普通員工,並不從事高級技術工作,所以雙方所簽勞動合同中的競業條款應該是無效的。被告塑膠製品公司也表示不同意承擔連帶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與被告鄭某在補充合同中約定,鄭某在與原告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之日起36個月不得自營或為他人經營與原告有競爭的業務等,這一條款違反了勞動合同法中關於勞動合同終止後競業限制人員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兩年的規定,因此這項條款中超過兩年部分應為無效。但鄭某在勞動合同履行期間,即在河北省唐山市注冊成立了一家塑膠製品公司,與原告經營類型相同的化工產品,且雙方經營的項目中彩色橡膠顆粒均為鋪跑道所用產品。鑒於此,法院認定鄭某違反了保密協議中的競業禁止義務,且鄭某在勞動合同履行期內不到單位上班,也沒有履行請假手續。日前,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該員工與膠粒銷售公司解除勞動關系,並賠償公司違約金30萬元。(2008.8.29)
(六)電工沒有完成月餅銷售任務被扣工資,洛陽一家酒店被判違法
原告王某1991年6月調入被告酒店工作,擔任工程部電工,雙方簽訂的書面勞動合同中約定執行綜合工時制,即非正常的八小時工作制。在中秋節期間,被告酒店經常會給員工下達月餅銷售任務,完成任務的員工可享受銷售提成,未完成任務者則被扣發工資。王某因沒有完成酒店給其下達的銷售任務,被扣91.3元工資。事後,因被告酒店長期延長工作時間,且既不安排調休也沒有支付報酬,王某與單位協商未果後發生爭議。仲裁機關裁決酒店補發王某91.3元工資,但對延長工作時間事項未予認可,王某因此起訴到法院。
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酒店稱,每年中秋節,從酒店的總經理到下屬員工都有月餅推銷任務,絕大多數的員工都能夠完成任務,並享受了銷售提成,這屬於酒店行業的特殊慣例。
法院審理後認為,酒店作為特殊行業,在中秋節時鼓勵員工銷售月餅的行為雖然符合行業慣例,但對特殊崗位的電工不能完成月餅銷售任務時剋扣工資的做法,不符合雙方勞動合同的約定和法律的規定,應當認定為違法剋扣工資的行為。
當前,隨著政府微觀調控功能在市場管理領域中的逐漸消退,一些行業協會的作用越來越凸顯,作用也越來越大。同時,從行業協會的組成來看,大部分成員都是來自行業僱主中業績較為優秀者,他們對行規的形成必然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實踐中,協會成員為保護自身的行業利益,不可避免地要制定對自己有利的行規來約束員工或其他市場主體的行為,最終達到維護行業根本利益的目的。
本案中,酒店對完成任務的員工給予銷售提成、對未完成任務者扣發工資的行規看似公平,但實際上卻直接觸犯了我國勞動法的有關精神和規定。而在司法實踐中,司法部門對於法律和行業規定的處理原則通常是:首先依照法律,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時,本著誠實信用、公平合理的原則適用雙方的合同約定,最後才適用行業規定。但是,對於顯失公平的合同約定或行業規定,司法部門一般都是通過民法的基本原則來加以調整,即行規不能高於國法。
近日,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法院除了判決被告洛陽某酒店支付原告王某延長工作時間勞動報酬等費用外,還判決被告酒店補發原告王某因沒完成月餅銷售任務而按行規被剋扣的91.3元工資。(2008.9.9)
(七)服務期未滿跳槽,員工違反勞動協議被判支付違約金
原告紡織公司向法院起訴稱,2005年6月13日,原告的母公司與被告劉某及某職業技術學院簽訂了一份三方協議書,約定由原告為劉某提供在該職業技術學院的學費,每年為4100元,兩年共8200元。同時約定,劉某畢業之日起,為紡織公司服務四年,如因各種原因擅自離校或離公司,劉某必須交納違約金,違約金為學費、交通費及實習補貼總和的兩倍。劉某畢業後,於2007年7月1日到紡織公司上班,並於10月12日與紡織公司簽訂了為期四年的勞動合同。 2008年4月27日,劉某以回家另找工作為由向紡織公司出具一份辭職報告後即離開了工作崗位。紡織公司要求劉某按協議支付違約金16400元。
法院審理認為,原告紡織公司的母公司與被告劉某簽訂的教育培訓合同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協議履行義務。被告在原告公司僅工作十個月即辭職,顯然違反了雙方的合同約定,按照合同應當向原告支付違約金。但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培訓合同所約定的違約金不能超過其提供的培訓費用,且違約時勞動者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應分攤的費用,因此對於原告要求被告支付違約金數額中超過法定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據此,江蘇省海安人民法院審結這起教育培訓合同糾紛案,判決劉某向公司支付6491.67元違約金。(2008.9.19)
(八)發出聘用通知書後又撤銷,用人單位有違誠信被判賠償應聘人員損失
陸小姐原在一家裝飾材料公司工作。2007年12月14日,她接到上海新世界進修中心以電子郵件形式發出的聘用通知書。通知書上詳細告知報到日期、時 間、地址及電話和聯系人,並概括列明陸小姐的職位、部門、試用期及月薪等具體條款,另在報到須知中載明:「根據您目前的情況,我們希望您盡快辦妥您現公司的所有辭職手續」。陸小姐仔細閱讀了聘用通知書上的所有內容後非常高興,第二天就向原公司提出辭職,並當日辦理了離職手續,原公司也出具了退工證明。就在准備第二天去新單位報到的時候,陸小姐接到進修中心撤銷錄用的電話通知。陸小姐當即對進修中心的做法表示反對。陸小姐按錄取通知書的規定時間報到,進修中心拒絕為她辦理錄用手續。次日,陸小姐再次報到仍被拒絕。
2008年1月30日,落入失業境地的陸小姐向黃浦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經審查,根據法律有關規定,因錄用單位系民辦非企業組織,非仲裁的適格主體,仲裁委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
在法庭上,陸小姐稱被告進修中心發出的聘用通知書是一種不可撤銷的要約,基於此要約她解除了與原公司的勞動合同,進修中心應承擔經濟損失,按她在原單位的收入,被告要賠償其三個月的經濟損失計35000餘元。
進修中心則認為,原被告雙方發生的是勞動關系糾紛,不能直接啟動民事訴訟程序;錄用單位雖向陸小姐發出了聘用通知,但錄用單位撤銷要約的通知先於陸小姐同意的承諾,撤銷行為應視為有效。另外,勞動者辭職依法應提前30日通知用人單位,按陸小姐在原單位開具的退工單的時間看,她在一個月前就向原公司提出解除勞動關系,故不能認為不錄用陸小姐而致陸遭受到經濟損失,不同意陸小姐的訴請。
本案雙方間爭議的法律性質為勞動合同糾紛,陸小姐於訴訟前已申請勞動仲裁,向法院起訴符合法律規定。聘用通知書的法律性質為要約,被告公司雖於陸小姐作出承諾的前一天通知撤銷錄用,但按合同法規定要約不得撤銷有兩種情形:一是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二是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做了准備工作。本案聘用通知書上所述情節與法律規定的要約不得撤銷的兩種情形相符,故錄用單位撤銷錄用的行為無效。根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不受一個月提前通知期的限制,法律並不否認此種情形下勞動合同解除的效力。
法院經審理認為,進修中心不錄用陸小姐的行為有違法定誠信義務,造成陸小姐一定時間的失業狀態,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賠償陸小姐因此遭受的經濟損失。據此,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被告新世界中心賠償陸小姐經濟損失24000元。(2008.9.19)
(九)聘用退休醫生,解聘引發糾紛,法院判決公司無故解除勞動協議承擔違約責任
2002年10月,已經退休的章珏女士進入該醫療保健公司工作。今年1月,雙方簽訂了勞務協議,聘用章珏女士的職位為醫生,工資每月人民幣2000 元,期限自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止。4月2日,該公司以章珏女士違反公司勞動紀律告知書第4條的規定,決定自即日起終止雙方的勞務協議。同時,參照勞動法及相關規定,支付章珏1個月的工資,公司發放章珏工資至2008年3月。4月21日,該公司致函章珏,再次要求她前往公司辦理終止協議手續及領取1 個月的補償。而章珏卻不同意終止勞務協議,未前往辦理終止手續及領取補償金,並就恢復雙方僱傭關系申請勞動仲裁。因她本人系退休人員,請求事項亦不屬於仲裁委的受理范圍,申請未被受理。章珏遂向法院起訴,要求該公司按每月2000元的標准賠償從2008年4月至同年12月的損失1.8萬元。
庭審過程中,醫療保健公司辯稱,章珏女士違反勞動紀律,與單位其他同事發生爭吵,嚴重影響了公司工作秩序,在此情況下公司解除了與章珏的勞務協議。
法院審理認為,章珏系退休人員,與該醫療保健公司簽訂勞務協議,雙方形成了特殊勞動關系,雙方可以協商有關的勞動權利義務。現章珏與該公司就解除勞務協議涉及的賠償爭議屬一般民事案件處理的范圍,不適用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案件中,該公司聲稱系章珏違反勞動紀律,與單位其他同事爭執,嚴重影響公司的工作秩序,但所提供的4名證人均未出庭作證,且這些證人均系該公司的員工,與公司存在有利害關系。這些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而從證人證言的記載,章珏只是附和,並不存在違反勞動紀律等現象。法院確認雙方勞務協議於2008年4月2日解除。該公司無故提前解除與章珏的勞務協議,應承擔違約責任。 因每月2000元的勞動報酬,是章珏女士履行勞務協議可獲得的利益,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認定退休人員與公司簽訂的勞務協議屬特殊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判決上海某醫療保健公司賠償原告章珏9個月工資1.8萬元。(2008.9.25)
(十)員工違反競業限制,被判承擔違約責任
徐某於2004年6月應聘到黃山市某化工公司從事銷售工作,雙方約定,非經公司事先同意,徐某不得在與公司生產、經營同類產品或提供同類服務的其他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內擔任任何職務,並在離職後仍負有保密義務,保密工作期限為自離職之日起計算至兩年。公司每月支付徐某100元的保密費,如徐某辭職,在保密期限內,公司每年向其支付保密費200元。如違反合同保密條款,則支付違約金5萬元。今年3月,徐某向公司提出辭職後即到另一家化工公司任區域經理。
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徐某在與原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後,即到與原公司生產、經營同類產品的企業擔任職務,違反了保密合同的約定,是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據此,安徽省休寧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徐某承擔違約金兩萬元。(2008.11.13)。

Ⅹ 欠債800元可以起訴嗎

可以起訴。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八條
對簡單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頭起訴。
當事人雙方可以同時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請求解決糾紛。基層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當即審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審理。
第一百五十九條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可以用簡便方式傳喚當事人和證人、送達訴訟文書、審理案件,但應當保障當事人陳述意見的權利。
(10)澗西區法院擴展閱讀
案例:欠下債務久不還
債主起訴忙還錢
原告張某某通過其妻子孫某某的銀行賬戶給河南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某某轉款493750元。
原告張某某(出借方、乙方)、被告河南某公司(借款方、甲方)、被告河南某丙公司(擔保方、丙方)簽訂《借款合同》一份,約定:甲方向乙方借款六十二萬元整,借款期限三個月,每月20‰作為利息,逾期違約方應按合同金額的每日5‰承擔違約責任等。
同日,原、被告雙方還簽署六十二萬元《借據》一份。借款到期後,被告某公司不能償還本息。原告張某某訴至澗西區法院,法院審理後作出判決:被告河南某公司償付原告張某某借款62萬元及利息。
宣判後,被告河南某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向洛陽中院提起上訴,洛陽中院經審理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欠下債務久不還
債主起訴忙還錢

熱點內容
肖建雄律師 發布:2025-02-13 18:39:02 瀏覽:72
法治宣講主持詞 發布:2025-02-13 18:20:04 瀏覽:340
安陽燃煤條例 發布:2025-02-13 18:16:39 瀏覽:282
民事訴訟法訴訟雙方 發布:2025-02-13 17:41:19 瀏覽:214
商洛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13 17:14:45 瀏覽:265
刑法解釋的原則 發布:2025-02-13 16:37:43 瀏覽:17
市場經濟法的作用 發布:2025-02-13 15:47:53 瀏覽:726
法考過了cpa免考經濟法嗎 發布:2025-02-13 14:19:22 瀏覽:662
臨海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13 13:42:37 瀏覽:211
合同法江平 發布:2025-02-13 13:31:01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