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法院任敏
⑴ 陳凱歌《寶貝兒》被吐槽三觀不正,這個影視短片到底講述了怎樣的故事
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2》總決賽已經結束,按理來說這個節目的熱度應該已經開始下降,但是因為一件事情使得這個節目又上了熱搜。而這次的熱搜跟大導演陳凱歌有關。陳凱歌在《演員請就位》總決賽上的影片《寶貝兒》被網友吐槽三觀不正,甚至是讓人民法院報也為此發表了相關的評論,其中就與電影的主題“代孕”有關,而代孕在我國也是違法的一件事情。
而作為陳凱歌的兒子,陳飛宇也是因此受到牽連,因為他從前也拍過有代孕情節的電影。作為影視人來說我們必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堅守道德底線和法律,不能為了流量和熱度就搞擦邊球,這種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
⑵ 賈植芳的生平一覽
賈植芳1916年9月29日出生於山西襄汾。1929年7月考入太原的私立成成中學,兩年後開始嘗試寫作,以筆名「冷魂」在《太原晚報》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一個兵的日記》。1932年9月,考入北平教會學校崇實中學,並繼續寫作,兩年後在北平《京報》文藝周刊《飛鴻》、天津《大公報·小公園》、上海《申報·自由談》等報刊上發表小說、雜文等。1936年1月,賈植芳因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被北平警察局以「共產黨嫌疑犯」逮捕,3月由伯父花錢保釋出獄,5月被安排資助到日本留學,入東京東亞高等預備學校學日文,9月考進日本大學經濟科,不久轉社會科,同年參加留學生文學刊物《文海》的創刊編務工作。1937年,在上海生活書店出版的《工作與學習叢刊》上發表小說《人的悲哀——自一個記憶》,6月收到該刊及編者胡風的信,由此開始相互通信。1937年,日本侵華的 「七七事變」爆發,賈植芳9月回國,12月進入南京的「中央政治學校留日學生特別訓練班」,半年後畢業派往山西南部中條山戰區抗戰前線,任陸軍第三軍第七師政治部上尉日文幹事。1938年7月,在《七月》雜志上發表追悼亡妻的獨幕劇《家——呈嬋娥君之亡靈》,8月擔任 「七月社」西北戰地特派員和特約撰稿人。
1939年 11月,到重慶的國民黨政府軍事機關報《掃盪報》任編輯。1940年3月,調陝西宜川縣秋林鎮軍事委員會戰時新聞檢查局山西新聞檢查處,任中校副主任,此年3月又被調往陝西新聞檢查處,因又受懷疑而辭職,專事寫作。1942年 10月,考入國軍獨立工兵第三團,任少校日文翻譯, 11月與任敏結婚。1944年4月,又因受懷疑辭職,12月到徐州擔任汪偽淮海省政府參議,暗中從事抗日策反工作,次年5月被拘捕,3個月後日本投降而獲釋。同年9月,應邀擔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國際問題研究所上校聯絡組長、徐州分站主任參加接收的先遣工作,1個月後因把接收倉庫中的武器送給了新四軍,而被斷絕工作關系,隨後為維持生計而開始做賣顏料的小生意,同時仍繼續寫作並一直保持與胡風的通信聯系。1946年6月,與妻子任敏一起到上海,寄居胡風家,從此專事寫作,在《大公報·文藝》、《文匯報》、《聯合晚報》、《時代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政論性雜文,並協助胡風主編的《希望》雜志、《七月文叢》編審稿件, 11月受邀主編《時事新報》文藝周刊《青光》,次年2月因受政治形勢壓力被迫停刊。1947年9月,因在地下學聯的《學生新報》發表的文章而被捕,一年後被留日同學保釋出獄。 1949年8月,賈植芳加入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中國作家協會前身),9月出版論著《近代中國經濟社會》,10月出版中篇小說集《人的證據》,次年4月出譯著《人民民主的長成與發展》。1950年10月,到震旦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次年 3月受聘為專職教授,7月出版蘇聯巴魯哈蒂《契訶夫的戲劇藝術》譯著,11月出版恩格斯《住宅問題》譯著。1951年12月,被列入上海高等教育界第一批參加「思想改造」的名單,到蘇州的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三個月。1952年3月,受聘為震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同年8月,全國高校院系調整,調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和現代文學教研室主任。1953-1954年,先後出版捷克基希《論報告文學》、《契訶夫手記》、蘇聯巴魯哈蒂《契訶夫的戲劇藝術》、蘇聯謝爾賓娜等《俄國文學研究》譯著。
1955年 5月15日,賈植芳被召到上海高等教育局交待與胡風的關系,他仍堅持肯定兩人是共過患難的朋友,並為胡風辯護,隨即被宣布拘捕審查,關入上海公安局第三看守所單人監房,其家被抄,兩日後其妻任敏被關押到上海南市監獄;同日,胡風夫婦被逮捕並抄家。6月初,賈植芳被開除中國作家協會會籍。同年 9月,其妻任敏獲釋,1959年春被下放到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州半牧區當小學教師,12月又被關入當地公安局看守所,到1963年3月出獄,被遣送到青海回族自治州勞改農場農牧機械廠勞動。
1966年3月30日,賈植芳被作為「胡風反革命集團骨幹分子」以反革命罪被判刑十二年, 4月9日被提前一年多釋放,但被押回復旦大學,在校印刷廠接受「監督勞動」,每月領取生活費30元; 6月「文革」爆發後,被作為「反革命分子」遭受批鬥、凌辱和毆打; 9月其妻獲准首次探親,相聚十餘天。1974年7月,賈植芳從校印刷廠轉到校區宿舍建築工地 「勞動改造」,次年1月生活費提高到每月領取65.5元。
1978年9月,賈植芳被宣布摘掉「反革命」帽子,回中文系資料室工作,並允許與親友自由通信;12月,其妻任敏調回上海,1980年8月被青海化隆法院復查後判決「無罪」,同年 12月,賈植芳被上海中級人民法院復查後判決「無罪」。1981年1月,賈植芳被通知恢復教授職稱,隨後被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資料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委,次月正式恢復中文系現代文學教研組的教學工作, 6月和7月主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叢書》的《趙樹理專集》和《巴金專集》第一冊相繼出版,12月被恢復中國作家協會會籍。1983年,兼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出版《賈植芳小說選》。1984年7月,參加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第四次大會當選為理事,9月主編《巴金寫作生涯》出版。1985年,主編《文學研究會資料》(三卷本)和《巴金作品評論集》先後出版。1987年8月,在復旦大學退休,仍被聘為研究生導師。1989年,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兩卷)出版。1990年2月,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的主潮》出版。1995年4月,出席上海通俗文藝研究會成立大會並被選為會長。1999年9月,散文作品集《花與鳥》 列入「二十世紀中國著名作家散文經典」出版。2000年3月,與妻子任敏合著的《解凍時節》出版。賈植芳的著作還有《劫後文存—— 賈植芳序跋集》(1991)、《暮年雜筆》(1997)、《雕蟲雜技》(1998),《歷史的背面——賈植芳自選集》(1998)、《寫給學生》(2000)、《獄里獄外——一個「胡風分子」的人生檔案》(2001)、《賈植芳致胡風書札》(2001)、四卷本《賈植芳文集》(2001年)等。
2008年4月25日,賈植芳在上海病逝,享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