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旅級軍法官
㈠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十一名法官,對,武藤章和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等7名戰犯判處死刑,除了,梅汝敖
澳大利亞後來也處決大批乙級戰犯。韋伯是提出反對死刑的態度,但不代表在投票時候他沒有投出贊成票,在投的票上畫上yes。因為當時沒有公布誰投了贊成票,誰投了反對票。你填了yes,再後來即便你主張反對判處戰犯死刑也沒人會知曉你當時真正投了什麼票。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後,被判死刑的戰犯不服判決,向美國聯邦法院提出上訴,被美國駁回維持原判。也許美國法官也投了贊成票,而且後期美國用密朗·克萊墨爾將軍換下約翰·帕特里克·希金斯,那名軍人沒准也痛恨戰犯。在不公布誰投了贊成票情況下,他沒准也會劃上yes。
最後印度法官,他說自己反對死刑沒準是怕報復,誰知道你當時投票時候有沒有劃yes呢?因為法庭法官主席韋伯也說自己不主張死刑,他的國家澳大利亞處決日本戰犯手也不軟,最後日本也抗議了。
其實從紐西蘭,菲律賓,澳大利亞,印度,美國,英國,法國在後來與日本關系看,都有可能主張不判處戰犯死刑的態度傾向。但最終6:5同意了死刑,說明這些法官最後在內心選擇了死刑。 為何投票是匿名的?你投了死刑贊成票,以後你的國家還和日本再交往嗎?你會不會被日本報復?所以投票的各個法官所持的態度必須保密。
不需要知道誰投了反對票,只需要知道有其他五個國家法官憑借良心,在死刑上與中國一起持贊成態度就足夠了。至於反對那五個是誰,需要知道嗎?那是少數派。因為法官一半以上最終選擇了贊成死刑,選擇了正義。
㈡ 東京審判前,中國法官被贈予寶劍,這人是誰
經歷了14年曠日長久的抗日戰爭,中國人終於將日本人趕出國土,然而中國卻付出了3500萬軍民的損傷。相較於古代戰敗方慘遭屠城、國民淪為奴隸來對比,一戰二戰的結束顯得十分的“文明”,但文明並非沒有血性,比如在遠東軍事法庭上的中國法官代表梅汝璈就曾經有過這樣有血性的一幕。
回國之後,梅汝璈在新中國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案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但是因為新中國推崇蘇聯的法律制度,梅汝璈只能虔誠的學習俄語,也正是因為他經常批評蘇聯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處,他晚年的生活過的不是那麼的幸福,1973年他在北京逝世,享年68歲。
㈢ 軍事法庭和的法院有什麼區別軍事法庭是干什麼的
11月5日,美國德州槍擊案的兇手曾在2010年-2014年在美國空軍服役,但在年5月受軍事法庭審判,並被開除軍籍。
那麼美國的軍事法庭是怎麼一種存在又是如何運作的呢?
*判定有罪採取多數同意原則*
軍事司法體系和非軍事司法體系之間的區別在於,在非軍事法庭,要判定某人有罪,必須得到陪審員的一致同意,而在軍事法庭,只要有三分之二的軍事法庭成員的同意,就可以判定某人有罪,因此軍事法庭不會出現「無法做出一致判決」的情況,唯一的例外是死刑,判決死刑必須得到軍事法庭成員的一致同意。軍事法庭的判決做出後,往往會立刻得到執行.
㈣ 二戰蘇聯軍銜劃分
一、 最高軍銜:蘇聯元帥(1);
二、 陸軍和空軍指揮員和士兵軍銜,共5等14級:
1、高級指揮員:一級集團軍級(2)、二級集團軍級(3)、軍級(4)、師級(5)、旅級(6)
;
2、上級指揮員:上校(7)、少校(9);
3、中級指揮員:大尉(10)、上尉(11)、中尉(12);
4、初級指揮員:大士(15)、副排級(16)、班級(17);
5、紅軍戰士:紅軍戰士(19)
三、 海軍指揮員和士兵軍銜,共5等13級:
1、高級指揮員:一級艦隊級(2)、二級艦隊級(3)、一級分艦隊級(4)、二級分艦隊級(5)
、海軍上校(6);
2、上級指揮員:海軍中校(7)、海軍少校(9);
3、中級指揮員:海軍大尉(10)、海軍上尉(11)、海軍中尉(12);
4、初級指揮員:海軍大士(15)、海軍班級(17);
5、紅海軍戰士:紅海軍戰士(19)
四、 軍隊政工人員軍銜,共3等9級:
1、高級政工人員:一級集團軍政委級(2)、二級集團軍政委級(3)、軍政委級(4)、師政委
級(5)、
旅政委級(6);
2、上級政工人員:團政委級(7)、營政委級(9);
3、中級政工人員:大尉政治指導員級(10)、上尉政治指導員級(11);
五、 陸軍和空軍技術人員軍銜,共3等9級:
1、高級(技術)主管人員:集團軍級工程師(3)、軍級工程師(4)、師級工程師(5)、旅級
工程師(6);
2、上級(技術)主管人員:一級軍事工程師(7)、二級軍事工程師(9);
3、中級(技術)主管人員:三級軍事工程師(10)、一級軍事技術員(11)、二級軍事技術員(
12)
六、 海軍工程技術人員軍銜,共3等9級:
1、高級(技術)主管人員:艦隊級工程師(3)、一級分艦隊級工程師(4)、二級分艦隊級工程
師(5)、
三級分艦隊級工程師(6);
2、上級(技術)主管人員:一級軍事工程師(7)、二級軍事工程師(9);
3、中級(技術)主管人員:三級軍事工程師(10)、一級軍事技術員(11)、二級軍事技術員(
12)
七、 各軍兵種各勤務部門軍事經濟和行政人員軍銜,共3等9級:
1、高級(軍需、行政)主管人員:集團軍級軍需(3)、軍級軍需(4)、師級軍需(5)、旅級
軍需(6);
2、上級(軍需、行政)主管人員:一級軍需員(7)、二級軍需員(9);
3、中級(軍需、行政)主管人員:三級軍需員(10)、一級軍需技術員(11)、二級軍需技術員
(12)
八、 各軍兵種各勤務部門軍醫人員軍銜,共3等9級:
1、高級(軍醫)主管人員:集團軍級軍醫(3)、軍級軍醫(4)、師級軍醫(5)、旅級軍醫(6
);
2、上級(軍醫)主管人員:一級軍醫(7)、二級軍醫(9);
3、中級(軍醫)主管人員:三級軍醫(10)、主任助理軍醫(11)、助理軍醫(12)
九、 各軍兵種各勤務部門獸醫人員軍銜,共3等9級:
1、高級(獸醫)主管人員:集團軍級獸醫(3)、軍級獸醫(4)、師級獸醫(5)、旅級獸醫(6
);
2、上級(獸醫)主管人員:一級獸醫(7)、二級獸醫(9);
3、中級(獸醫)主管人員:三級獸醫(10)、主任助理獸醫(11)、助理獸醫(12)
十、 軍事司法人員,共3等9級:
1、高級(軍事司法)主管人員:集團軍級軍法官(3)、軍級軍法官(4)、師級軍法官(5)、
旅級軍法官(6);
2、上級(軍事司法)主管人員:一級軍法官(7)、二級軍法官(9);
3、中級(軍事司法)主管人員:三級軍法官(10)、軍法官(11)、初級軍法官(12)
根據有關蘇聯法律、蘇軍條令規定,從1935年起,對軍人類別的稱謂作了一些變化:在法規條文
中,將各類指揮員/政工人員/主管人員統稱為「首長」,並按軍銜區分為高級、上級、中級、初
級。
1935年12月3日,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和蘇聯人民委員會制定並發布了蘇聯紅軍的軍銜領章、袖章
等軍銜識別標志。軍銜領章區分為軍服領章和軍大衣領章兩種(蘇聯元帥的軍服領章和軍大衣領
章相同),軍銜袖章區分為指揮員軍銜袖章和政工人員標志袖章兩種。軍銜領章以不同數量的五
角星、菱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符號區分軍銜,中級以上指揮人員的領章鑲金色邊(除領
口外),其他人員的領章非紅色地的用紅色邊、紅色地的用黑色邊,同時在領根綴軍兵種勤務符
號。
蘇聯元帥:一顆大金星;
高級首長:一級集團軍級一顆小金星、四顆菱形,二級集團軍級四顆菱形,軍級三顆菱形,師級
二顆菱形,
旅級一顆菱形;
上級首長:上校三顆長方形,少校二顆長方形;
中級首長:大尉一顆長方形,上尉三顆正方形,中尉二顆正方形;
初級首長:大士四顆三角形,副排級三顆三角形,班級二顆三角形;
紅軍戰士:紅軍戰士無符號。
指揮員軍銜袖章為金色、紅色角形飾條(角向下),佩戴在軍服、軍大衣袖子上。政工人員袖章
為綉金色鐮刀和錘子圖案的紅地金邊五角星。
在蘇聯紅海軍中,軍銜標志為軍服袖章,用數量不同、寬窄不同的金色橫條紋、角線、金五星、
政工標志(綉金色鐮刀和錘子圖案的紅地金邊五角星)、紅五星標示軍銜。
一級艦隊級:1顆金星、1條寬條紋、4條中條紋;
二級艦隊級:1顆金星、1條寬條紋、3條中條紋;
一級分艦隊級:1顆金星、1條寬條紋、2條中條紋;
二級分艦隊級:1顆金星、1條寬條紋、1條中條紋;
海軍上校:1顆紅星、1條寬條紋;
海軍中校:1顆紅星、4條中條紋;
海軍少校:1顆紅星、3條中條紋;
海軍大尉:1顆紅星、2條中條紋、1條窄條紋;
海軍上尉:1顆紅星、2條中條紋;
海軍中尉:1顆紅星、1條中條紋;
海軍大士:1顆紅星、4條角線;
海軍班級:1顆紅星、2條角線;
紅海軍戰士:1顆紅星。
紅海軍的政工人員用政工標志(綉金色鐮刀和錘子圖案的紅地金邊五角星)替代指揮員的金星、
紅星,軍銜稱謂與陸軍政工人員相同。
這時期蘇聯軍銜帶有明顯的職銜混淆的痕跡。為方便各位理解,將各種軍銜與當時通用軍銜對別
如下:
蘇聯元帥——元帥
一級集團軍級、一級艦隊級——上將
二級集團軍級、二級艦隊級——中將
軍級、一級分艦隊級——少將
師級、二級分艦隊級——准將
旅級、海軍上校——上校
上校、海軍中校——中校
少校、海軍少校——少校
大尉、海軍大尉——上尉
上尉、海軍上尉——中尉
中尉、海軍中尉——少尉
大士、海軍大士——上士
副排級——中士
班級、海軍班級——下士
紅軍戰士、紅海軍戰士——二等兵
隨著蘇聯武裝力量的發展,軍銜的等級逐漸增多,軍銜稱謂也進行了部分的變動。1936年12月22
日,在紅海軍中實行有別於陸軍政工人員的「海軍政工人員軍銜」,調整海軍工程技術人員軍銜
稱謂:
海軍政工人員軍銜,共3等10級:
1、高級政工人員:一級艦隊政委級(2)、二級艦隊政委級(3)、一級分艦隊政委級(4)、二
級分艦隊政委級(5)、三級分艦隊政委級(6);
2、上級政工人員:一級海軍政委級(7)、二級海軍政委級(9);
3、中級政工人員:海軍大尉政治指導員級(10)、海軍上尉政治指導員級(11)。
海軍工程技術人員軍銜,共3等9級:
1、高級(技術)主管人員:艦隊級工程師(3)、一級分艦隊級工程師(4)、二級分艦隊級工程
師(5)、三級分艦隊級工程師(6);
2、上級(技術)主管人員:一級海軍工程師(7)、二級海軍工程師(9);
3、中級(技術)主管人員:三級海軍工程師(10)、一級軍海軍技術員(11)、二級海軍技術員
(12)。
1937年8月5日,在陸軍、空軍中級指揮員中增設少尉(13)軍銜,在軍隊政工人員中增設中尉政
治指導員級(12)軍銜,在陸軍、空軍軍隊中級(技術)主管人員中增設初級軍事技術員(13)
。
1939年9月1日,在陸軍、空軍上級指揮員中增設中校(8)軍銜,在隊政工人員中增設一級營政委
級(8)軍銜(註:此後,原「營政委級」在漢語中改稱「二級營政委級」,在俄語中稱謂不變)
。
新增設軍銜等級後,軍銜標志有所調整,原上校(含相當軍銜)的三顆長方形改為四顆長方形,
中校(含相當軍銜)定為三顆長方形,少尉(含相當軍銜)定為一顆正方形。
三、1940年至1941年
1940年5月7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布命令:在陸軍、空軍和海軍高級指揮員中實行將官軍
銜:
原一級集團軍級改稱大將(2),
原二級集團軍級改成上將(3),
原軍級改稱中將(4),
原師級改稱少將(5),
原旅級保留(6);
原一級艦隊級改稱海軍元帥(2),
原二級艦隊級改稱海軍上將(3),
原一級分艦隊級改稱海軍中將(4),
原二級分艦隊級改稱海軍少將(5),
原海軍上校改為海軍上級指揮員的第一級。
據此,實行了高級指揮員(將官)的新式軍銜標志,包括新式領章和新式袖章。蘇聯元帥、將官
新式領章為菱形,元帥為金線刺綉一顆大五角星和兩條月桂枝及「鐮刀和錘子」符號;大將為金
線刺綉五顆五角星;上將為金線刺綉四顆五角星和兵種符號;中將為金線刺綉三顆五角星和兵種
符號;少將為金線刺綉二顆五角星和兵種符號。新式袖章為復雜精美的金線刺綉符號,蘇聯元帥
為一顆大金星、兩條金色角線(角向下)夾兩條月桂枝及「鐮刀和錘子」符號;大將為一顆金星
(小於元帥星)、一條加紅邊的金色寬角線(角向下);上將、中將、少將為一顆金星(小於大
將星)、一條金色寬角線(角向下,比大將角線窄)。
在紅海軍中,海軍元帥沿用原一級艦隊級符號,海軍上將沿用原二級艦隊級符號,海軍中將沿用
原一級分艦隊級符號,海軍少將沿用原二級分艦隊級符號。
1940年11月2日,在紅軍和紅海軍初級指揮員、戰士中實行新的軍銜等級:
紅軍初級指揮員:大士(14)、上士(15)、中士(16)、下士(17);
紅軍戰士:上等兵(18)、紅軍戰士(19)。
紅海軍初級指揮員:海軍准尉(14)、海軍上士(15)、海軍中士(16)、海軍下士(17);
紅海軍戰士:上等紅海軍戰士(18)、紅海軍戰士(19)。
同時,在紅海軍中級指揮員中增設海軍少尉(13)軍銜,在海軍中級政工人員中增設海軍中尉政
治指導員(12)軍銜,在海軍中級(技術)主管人員中增設海軍初級技術員(13)軍銜。
1941年1月,為初級指揮員(軍士)制定了新式領章符號。領章的內上角鑲有一顆金色三角星——
寓意為「軍士即軍隊之母」(斯大林語),在領章中部橫綉一道紅色(紅地領章為黑色)飾帶,
用金色琺琅三角形區分軍銜,大士4個,上士3個,中士2個,下士1個。上等兵領章無三角星和琺
琅三角形,但綉橫飾帶。紅軍戰士領章仍無等級符號。
紅海軍中,將海軍中尉的袖章改為一道中橫條一道窄橫條,海軍少尉的袖章為一道中橫條;將海
軍上校以下指戰員的紅星改為金邊紅星;海軍初級指揮員用金色角線(角向下)區分軍銜,海軍
准尉4條,海軍上士3條,海軍中士2條,海軍下士1條。上等紅海軍戰士只有金邊紅星,紅海軍戰
士為一顆無邊紅星。
在1939年至1941年戰前,除上述的變化外,其他細微末節的變異不再一一列舉。
四、1941年至1943年
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及其仆從國的強大軍事力量開始入侵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開始了
。
這時的蘇聯軍隊軍銜與1935年初設時已大不相同,現將其時和1941年至1943年間的變化一一列舉
:
一、 最高軍銜:蘇聯元帥(1);
二、 陸軍和空軍指揮員和士兵軍銜,共5等18級:
1、高級指揮員:大將(2)、上將(3)、中將(4)、少將(5)、旅級(6);
2、上級指揮員:上校(7)、中校(8)、少校(9);
3、中級指揮員:大尉(10)、上尉(11)、中尉(12)、少尉(13);
4、初級指揮員:大士(14)、上士(15)、中士(16)、下士(17);
5、紅軍戰士:上等兵(18)、紅軍戰士(19)。
三、 海軍指揮員和士兵軍銜,共5等17級:
1、高級指揮員:海軍元帥(2)、海軍上將(3)、海軍中將(4)、海軍少將(5);
2、上級指揮員:海軍上校(7)、海軍中校(8)、海軍少校(9);
3、中級指揮員:海軍大尉(10)、海軍上尉(11)、海軍中尉(12)、海軍少尉(13);
4、初級指揮員:海軍准尉(14)、海軍上士(15)、海軍中士(16)、海軍下士(17);
5、紅海軍戰士:上等紅海軍戰士(18)、紅海軍戰士(19)。
說明:海軍中的岸防部隊、步兵部隊(海軍陸戰隊)使用陸軍軍銜,但軍銜標志與同級海軍軍人
相同,以下同。
四、 軍隊政工人員軍銜,共4等15級:
1、高級政工人員:一級集團軍政委級(2)、二級集團軍政委級(3)、軍政委級(4)、師政委
級(5)、旅政委級(6);
2、上級政工人員:團政委級(7)、一級營政委級(8)、營政委級(9);
3、中級政工人員:大尉政治指導員級(10)、上尉政治指導員級(11)、中尉政治指導員級(12
);
4、初級政工人員(政工戰士):政工大士(14)、政工上士(15)、政工中士(16)、政工下士
(17)。
(註:政工戰士,是根據蘇共中央的命令,在1941年6月22日的命令設立的,其領章與一般軍士相
同,但在左袖佩戴「政工符號」——只是不鑲金邊。1942年2月取消。)
五、 海軍政工人員軍銜,共4等15級:
1、高級政工人員:一級艦隊政委級(2)、二級艦隊政委級(3)、一級分艦隊政委級(4)、二
級分艦隊政委級(5);
2、上級政工人員:一級海軍政委級(7)、二級海軍政委級(8)、三級海軍政委級(9);
3、中級政工人員:海軍大尉政治指導員級(10)、海軍上尉政治指導員級(11)、海軍中尉政治
指導員級(12)。
4、初級政工人員(政工戰士):海軍政工准尉(14)、海軍政工上士(15)、海軍政工中士(16
)、海軍政工下士(17)。
六、 陸軍和空軍技術人員軍銜,共3等11級:
1、高級(技術)主管人員:集團軍級工程師(3)、軍級工程師(4)、師級工程師(5)、旅級
工程師(6);
2、上級(技術)主管人員:一級軍事工程師(7)、二級軍事工程師(8)、三級軍事工程師(9
);
3、中級(技術)主管人員:一級軍事技術員(10)、二級軍事技術員(11)、三級軍事技術員(
12)、初級三級軍事技術員(13)。
七、 海軍工程技術人員軍銜,共3等11級:
1、高級(技術)主管人員:艦隊級工程師(3)、一級分艦隊級工程師(4)、二級分艦隊級工程
師(5);
2、上級(技術)主管人員:一級海軍工程師(7)、二級海軍工程師(8)、三級海軍工程師(9
);
3、中級(技術)主管人員:一級海軍技術員(10)、二級海軍技術員(11)、三級海軍技術員(
12)、初級海軍技術員(13)。
八、 各軍兵種各勤務部門軍事經濟和行政人員軍銜,共3等10級:
1、高級(軍需、行政)主管人員:集團軍級軍需(3)、軍級軍需(4)、師級軍需(5)、旅級
軍需(6);
2、上級(軍需、行政)主管人員:一級軍需員(7)、二級軍需員(8)、三級軍需員(9);
3、中級(軍需、行政)主管人員:一級軍需技術員(10)、二級軍需技術員(11)、三級軍需技
術員(12)。
九、 各軍兵種各勤務部門軍醫人員軍銜,共3等10級:
1、高級(軍醫)主管人員:集團軍級軍醫(3)、軍級軍醫(4)、師級軍醫(5)、旅級軍醫(6
);
2、上級(軍醫)主管人員:一級軍醫(7)、二級軍醫(8)、三級軍醫(9);
3、中級(軍醫)主管人員:一級助理軍醫(10)、二級助理軍醫(11)、三級助理軍醫(12)。
十、 各軍兵種各勤務部門獸醫人員軍銜,共3等10級:
1、高級(獸醫)主管人員:集團軍級獸醫(3)、軍級獸醫(4)、師級獸醫(5)、旅級獸醫(6
);
2、上級(獸醫)主管人員:一級獸醫(7)、二級獸醫(8)、三級獸醫(9);
3、中級(獸醫)主管人員:一級助理獸醫(10)、二級助理獸醫(11)、三級助理獸醫(12)。
十一、 軍事司法人員,共3等10級:
1、高級(軍事司法)主管人員:集團軍級軍法官(3)、軍級軍法官(4)、師級軍法官(5)、
旅級軍法官(6);
2、上級(軍事司法)主管人員:一級軍法官(7)、二級軍法官(8)、三級軍法官(9);
3、中級(軍事司法)主管人員:一級助理軍法官(10)、二級助理軍法官(11)、三級助理軍法
官(12)。
1941年戰爭開始到1943年初,紅軍中的軍銜主要通過領章體現:
蘇聯元帥(1):為金線刺綉一顆大五角星和兩條月桂枝及「鐮刀和錘子」符號;
大將(2):為金線刺綉五顆五角星;
上將(3):為金線刺綉四顆五角星和兵種符號;
中將(4):為金線刺綉三顆五角星和兵種符號;
少將(5):為金線刺綉二顆五角星和兵種符號;
一級集團軍級(2):一顆小金星、四顆菱形;
二級集團軍級(3):四顆菱形;
軍級(4):三顆菱形;
師級(5):二顆菱形;
旅級(6):一顆菱形;
上校及相當軍銜(7):四顆長方形;
中校及相當軍銜(8):三顆長方形;
少校及相當軍銜(9):二顆長方形;
大尉及相當軍銜(10):一顆長方形;
上尉及相當軍銜(11):三顆正方形;
中尉及相當軍銜(12):二顆正方形;
少尉及相當軍銜(13):一顆正方形;
高級軍校學員(15):一道金色折線、三顆三角形;
軍校學員(16):一道金色折線、二顆三角形;
大士及相當軍銜(14):一道橫杠、四顆三角形;
上士及相當軍銜(15):一道橫杠、三顆三角形;
中士及相當軍銜(16):一道橫杠、二顆三角形;
下士及相當軍銜(17):一道橫杠、一顆三角形;
上等兵(18):一道橫杠;
紅軍戰士(19):無符號。
1942年初,為前線野戰部隊設置了「保護色軍銜領章」,即不區分兵種地將從大將到列兵的領章
改為草綠色,釘綴深綠色塑料制五角星、菱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同時取消領章上的兵
種勤務符號。因領章上不再有飾條,故上等兵和紅軍戰士的領章改為相同。同時取消了指揮人員
和政工人員的袖章。
在1943年前,紅海軍軍人軍銜以金色橫飾帶、角線、五角星區分:
海軍元帥(2):金星一寬四中橫飾帶;
海軍上將/上將(3):金星一寬三中橫飾帶;
海軍中將/中將(4):金星一寬二中橫飾帶;
海軍少將/少將(5):金星一寬一中橫飾帶;
一級艦隊級(2):金邊紅星一寬四中橫飾帶;
二級艦隊級(3):金邊紅星一寬三中橫飾帶;
一級分艦隊級(4):金邊紅星一寬二中橫飾帶;
二級分艦隊級(5):金邊紅星一寬一中橫飾帶;
海軍上校/上校及相當軍銜(7):金邊紅星一寬橫飾帶;
海軍中校/中校及相當軍銜(8):金邊紅星四中橫飾帶;
海軍少校/少校及相當軍銜(9):金邊紅星三中橫飾帶;
海軍大尉/大尉及相當軍銜(10):金邊紅星二中一窄橫飾帶;
海軍上尉/上尉及相當軍銜(11):金邊紅星二中橫飾帶;
海軍中尉/中尉及相當軍銜(12):金邊紅星一中一窄橫飾帶;
海軍少尉/少尉及相當軍銜(13):金邊紅星一中橫飾帶;
海軍高級軍校學員(15):金邊紅星二窄橫飾帶;
海軍軍校學員(16):金邊紅星一窄橫飾帶;
(註:海軍學員穿水兵服)
海軍准尉/大士及相當軍銜(14):金邊紅星四角線;
海軍上士/上士及相當軍銜(15):金邊紅星三角線;
海軍中士/中士及相當軍銜(16):金邊紅星二角線;
海軍下士/下士及相當軍銜(17):金邊紅星一角線;
上等紅海軍戰士(18):金邊紅星;
紅海軍戰士(19):無邊紅星。
在紅海軍中,政工人員和政工戰士的「政工符號(鐮刀、錘子、金邊紅五星)」一直沿用到1945年10月。
㈤ 關於東京審判的一些問題
【東京審判】
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東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首要戰犯的國際審判。1946年1月19日,遠東盟軍最高統帥部根據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會議規定,發表了特別通告,設置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同時頒布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其內容與英、美、蘇、法4國在倫敦簽署的《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基本相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中、英、美、蘇、法、澳、荷、加、新(西蘭)、印(度)、菲各1名法官組成,共11名;11國又各派檢察官1人。澳大利亞法官 W. F. 韋布任庭長,美國律師J.基南任檢察長。中國委派法學家梅汝璈為法官。由11國檢察官組成的委員會於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拆書。被告28人,除松岡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外,實際受審25人。起訴書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犯有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審訊自1946年5月3日開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處東條英機、廣田弘毅、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絞刑,木戶幸一等16人判處無期徒刑,東鄉茂德判處20年徒刑 ,重光葵判處7年徒刑 。7人絞刑於1948年12月23日在東京巢鴨監獄執行。絞刑於1948年12月22日執行。自1950年起美國不顧世界輿論的反對,將判刑的首要戰犯陸續釋放出獄。這次審判並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國家人民的意志。但確認侵略戰爭為國際法上的犯罪,策劃、准備、發動或進行侵略戰爭者列為甲級戰犯,是對國際法戰犯概念的重大發展。
【電影版】
中文名稱:東京審判
英文名稱:The Tokyo Trial
發行時間:2006年
電影導演:高群書 Qunshu Gao
電影演員:曾志偉 Eric Tsang
曾江 Kenneth Tsang
林熙蕾 Kelly Lin
謝君豪 Kwan-Ho Tse
劉松仁 Damian Lau
朱孝天 Ken Zhu
英達 Da Ying
小池幸次
星野晃
小池榮
名取幸政
大島宇三郎
地區:大陸
語言:普通話
◇ 劇情簡介:
1946年3月20日,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作為遠東國際大法庭的中國法官,梅汝璈飛抵東京。東京的中國同仁及朋友為梅汝璈舉行了一個歡迎宴會,席間,顧毓秀鄭重地贈送了一把寶劍給梅汝璈。《大公報》記者肖南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全程跟蹤報道。在宴會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動和歡欣,但他卻預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艱難……
大審判終於開庭了,中國的審判團遭受了種種挑戰和挫折,面對各國法官們的偏見與刁難,中國法官和檢察官們與他們鬥智斗勇,克服了對美國法律不了解的種種不利因素,在庭審辯論中取得了上風。日本右翼勢力派刺客行刺梅汝璈,肖南得知後,立即趕往告知,最終挫敗了刺殺計劃。最後的審判到來了。遠東國際大法庭做出判決,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七名戰犯被處以絞刑……
《東京審判》表現的是在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的情況,是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尊嚴的故事。
當時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整個法庭不贊成死刑的人居然佔多數。以梅汝璈(劉松仁飾)為首的中國法官,最終是怎麼樣將東條英機等戰爭罪犯送上絞刑架的呢?影片創作者經過大量的歷史調查,為觀眾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因為該片故事全部發生在1946年的東京,片中扮演梅汝璈的劉松仁,扮演向哲浚的曾江,扮演倪征燠的英達均一口流利的英語;扮演中國記者肖南和日本戀人和田芳子的林熙蕾操一口流利的日語漢語;而憑《南海十三郎》成為金馬影帝的謝君豪和曾志偉的對白是日語;再加上由日本演員扮演的律師廣瀨一郎、戰犯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由美國百老匯著名演員扮演的盟國檢察官季南、法庭庭長衛勃,無論敘述風格還是製作氣勢均強烈透出導演高群書深受好萊塢主流商業片的影響,是國產片中少有的具有好萊塢氣象的大片。
該片獲得第12屆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與2007年第16屆金雞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與最佳導演獎提名。
票房收入:2030萬
【中國一代法學大家梅汝璈簡介】:
梅汝璈(1904~1973)
中國法學家。字亞軒 。江西南昌人 。
20年代在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學習。在清華學習期間,梅先生在《清華周刊》發表多篇文章,如第286期的《清華學生之新覺悟》、第295期的《辟妄說》和第308期的《學生政治之危機及吾人今後應取之態度》等,表達出其年輕時代的憂國憂民之心。
1924 年自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國留學。
1926年在斯坦福大學獲得文科學士學位,並被選入懷·白塔·卡帕榮譽學會。
1926年夏~1928年冬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律,並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在此期間,梅汝璈曾與同學施滉、冀朝鼎等組織了中山主義研究會,以響應國內發生的北伐革命行動。
1929年春,他游歷了英、法、德、蘇等國後回國。先後任教於山西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講授英美法、政治學、民法概論、刑法概論、國際私法等課程,還擔任過當時內政部參事兼行政訴願委員會委員、立法院委員及立法院涉外立法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外交委員會代理委員長、國防最高委員會專門委員、中山文化教育館編譯部主任及《時事類編》半月刊主編,同時在復旦大學、中央政治學校等院校兼職講授英美法課程。
1946~1948年,梅汝璈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審判對20世紀30~40年代發生於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大規模侵略戰爭負有主要責任的日本戰爭罪犯的工作,同某些庇護日本戰犯的勢力進行了堅決而卓有成效的斗爭。 在歷時兩年半開庭818次的漫長過程中,梅先生始終堅持法律原則,有禮有節,在「法官席位之爭」、「起草判決書」和「堅持死刑處罰」等關鍵時刻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贏得了世界的贊賞與尊重,出色完成了任務,贏得了周恩來總理的高度評價:「他為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為國家爭了光,全國人民都應當感謝他。」時任教育次長兼國立政治大學校長顧毓琇先生曾贈劍與梅先生,並稱他為壯士。
1948年底,國民黨政府又任命他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司法部長,他拒絕到任,並於一年後輾轉到達北京,擔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顧問兼條約委員會委員。
1954年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大常委會法案委員會委員。他是第三、四屆政協委員。此後,歷任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案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以及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政法學會理事等職,為中國的外交事業和法制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60年代開始撰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一書。
1973年逝世,享年69歲。
梅先生著有《中國人民走向憲治》、《中國戰時立法》、《告日本人民書》、《關於谷壽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殺》、《制定侵略定義的歷史問題》、《世界人民堅決反對美國對日本的和約》等著作,遺著《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一書由其後人梅小璈先生於1988年在法律出版社出版。
據山西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校友、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尉遲華回憶,梅汝璈回國後因山西大學與清華有使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會通」這一辦學宗旨相近的特點,欣然應聘法律系。在執教期間,他不僅強調「法治」的重要性,而且經常以「恥不如人」的清華精神諄諄告誡莘莘學子。
抗日戰爭之始,南開遷往昆明與北大、清華合並成立「西南聯大」,他途經重慶,應當時擔任教育部次長的清華校友顧毓琇的邀聘,擔任該校的法律系教授。
梅先生因為是我國法學界權威,翌年被任命為我國參加「遠東軍事法庭」的首席審判官。
然而,中國雖然是同盟國中受侵略最慘的戰勝國之一,但審判長由澳大利亞韋伯法官擔任,美、中、英、蘇、加、法、新、荷、印、菲十國法官的座次問題,開庭前預演時就發生了爭議,因為庭長韋伯宣布入場的順序為美、英、中、蘇、加、法、新、荷、印、 菲,把中國法官的座次排在英國之後。梅汝璈立即對這一安排提出強烈抗議:「如論個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們代表各自國家,我認為法庭座次應該按日本投降時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審判日本戰犯,中國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戰時間最久、付出犧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戰歷史的中國理應排在第二,再者,沒有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便沒有今日的審判,按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座,實屬順理成章。」接著,他憤然脫下象徵著權力的黑色絲質法袍,拒絕「綵排」,他說:「今日預演已有許多記者和電影攝影師在場,一旦明日見報便是既成事實。既然我的建議在同仁中並無很大異議,我請求立即對我的建議進行表決。否則,我只有不參加預演,回國向政府辭職。」由於他的據理力爭,庭長當即召集法官們表決,結果入場順序和法官座次按日本投降各受降國簽字順序安排。這次預演雖然推遲了半個多小時進行,梅汝璈終於為我國爭得了應有的位置,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在對戰犯量刑方面,再次發生激烈的爭辯。一些來自未遭到日軍過多侵略踐踏的國家的法官們不贊成處以死刑。為了伸張正義,梅汝璈根據審判過程中兩年來收集的日軍暴行,例如在南京大屠殺中就用了砍頭、挖心、水溺、火燒、砍去四肢、割下生殖器等令人發指的暴行,較之德軍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單純用毒氣殺人殘酷百倍,主張對首惡必須處以死刑。表決結果以6票對5票的微弱優勢,把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七名首犯送上了絞刑架。
雖然從1946年5月開庭歷時兩年半的時間里他享受著豐厚的待遇,但是由於他從報上看到國內「譏餓」、「內戰」的壞消息,對國民黨政府徹底失望。所以當1948年12月國民黨政府公布梅汝璈為行政院委員兼司法部長時,他拒絕去南京赴任履新。1949年6月南京、上海相繼解放後,他由東京設法抵香港與中共駐港代表清華校友喬冠華取得聯系,秘密由港赴京。抵京第三天,便應邀出席了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的成立大會,周恩來在會上介紹:「今天參加這個會的,還有剛從香港回來的梅汝璈先生,他為人民辦了件大好事,為國家爭了光,全國人民都應該感謝他。」
1950年,梅汝璈擔任外交部顧問。1954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和人大法案委員會委員。此後,歷任第三、四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以及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政法學會理事等職,為中國的外交事業和法制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7年「反右運動」時,梅汝璈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在1966年爆發的「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了更嚴重的批判。外交部的「造反派」在抄家時搜出那件他曾在東京審判時穿過的法袍,如獲至寶,以為抓住了梅汝璈有反動歷史問題的確切證據,並試圖將其燒毀。但梅汝璈對此有理有節地應對抗爭,並進行了巧妙的周旋,從而保存下了這件歷史的珍品。
1973年,梅汝璈在飽受摧殘之後,懷著對親友的眷戀,對「文革」的不滿和厭惡,對未能寫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這本巨著的遺憾,在北京與世長辭,默默地離開了人間,終年69歲。
1976年底,他的家人遵囑將厚達尺余的東京審判判決書中文原稿和他在東京大審判時穿過的法袍,無償捐獻給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希望能作為歷史的見證警示後人永遠不要忘記過去的那段歲月。
【梅汝璈與東京審判】
當梅汝璈被任命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時,他才42歲。在當時的中國法學界和司法部門,資望深、年齡大的人士比比皆是。可是,執法東京的重任卻偏偏落到了剛剛步入中年的梅汝璈身上——這無不得益於梅汝璈多年來在法學研究、教學和司法實踐方面的出色表現。輿論對他的評價是:精通法學理論,善於雄辯而又頭腦冷靜。
飛赴東京
1946年3月20日,上海華懋公寓1層的大廳里,受命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今天就要肩負祖國重託,飛赴東京。臨行前,梅汝璈向新聞界慷慨陳詞:「審判日本戰犯是人道正義的勝利,我有幸受國人之託,作為庄嚴的國際法庭法官,決勉力依法行事,不負政府與國人囑望。」
當日,《中央日報》、上海的《申報》《大公報》《新聞報》等中國最權威的媒體,紛紛在顯著位置刊出消息:清算血債——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官梅汝璈今飛東京。
梅汝璈到達東京後,作為戰勝國派出的法官,下榻於東京「帝國飯店」,出門有專車,餐廳有專席。優厚的待遇並不能使梅汝璈減輕對祖國命運的牽掛。他每天翻閱侍者送來的英文報紙,看到的是滿目的凄涼:「飢餓的中國人在吃樹皮、鼠肉和泥土」,「滿洲大規模內戰爆發,中國殷切期待馬歇爾特使返華調停」。國破山河在,國家尊嚴何在?梅汝璈因此不願去餐廳,只有按鈴請侍者把早飯送到房間里來。
在盟軍最高統帥部中國聯絡官為梅法官舉辦接風宴會。宴會上,時任國民政府教育次長兼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的顧毓琇,將一柄裝飾華貴的寶劍贈予梅汝。梅汝璈深深鞠躬,雙手過頂接劍。他說:「『紅粉送佳人,寶劍贈壯士』。可惜我非壯士,受之有愧。」顧毓琇說:「你代表四萬萬五千萬中國人民和千百萬死難同胞,到這侵略國的首都來懲罰元兇禍首。天下之壯烈事,以此為最。君不為壯士誰為壯士!」
聽罷,梅汝璈拔劍出鞘,動情地表示:「戲文中常有『尚方寶劍,先斬後奏』。如今系法治時代,必須先審後斬。否則,我真要先斬他幾個,方雪我心頭之恨。……對這些戰犯必予嚴懲,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萬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國人之託,定將勉力依法行事,斷不使戰爭元兇逃脫法網!」 一番話,令在座者無不擊掌稱快。
《大公報》記者肖南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全程跟蹤報道。在宴會上,他目睹了梅汝璈「天降大任於斯人」的激動和歡欣。他不無擔憂。他以一個記者的敏感以及對社會現實、國際利益的透徹了解,預感梅汝璈此行必定艱難。畢竟,梅汝璈是一個留學美國,回國後又多年從事教學和法院工作的學者型專家。
回到飯店後,梅汝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想起了一位老朋友在得知自己將執法東京後吟誦出來的詩句:
法界推巨擘,中外早知名。
時也春正月,快哉此一行。
同仇增敵愾,官讞律長城。
我有拳拳意,非君孰與傾?
東京審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撰寫起訴書。但撰寫起訴書首當其沖的問題是:控訴這些被告犯罪行為的時候,從什麼時間算起?國際檢查局內部對此發生了嚴重分歧。一種意見是:應該將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事件作為被告犯罪日期的起點。另一種意見是:應該將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作為被告犯罪日期的起點。中國代表團的提出應以1928年1月1日日本製造「皇姑屯事件」為對日本戰犯起訴的起始日。國際檢查局內部經過鄭重的討論,贊成中國代表團的主張,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指控被告的犯罪行為從1928年開始到1945年為止,總共約18年。
用尊嚴維護尊嚴
1946年4月,11國法官齊集東京,正式開庭審判的日子就要到了。但是,各位法官在法庭上的座位將按什麼樣的順序來排列?這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庭前各國法官最為關注的問題。梅汝璈也不例外,他對助手說:「任何國際場合,爭坐次在所難免,這是關系國家、民族地位和榮譽的大事,故應有的位置必須力爭得到之。」
雖然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沒有明文規定法官席位的次序,但法官座位的排列次序卻極其敏感,由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指定的庭長——澳大利亞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官衛勃,想使兩位與他親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左右手。衛勃提議,法官席次應該按照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慣例來安排,即以美、英、蘇、中、法為序。但有的法官當即指出,按照聯合國憲章,安全理事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是以中、法、蘇、英、美(按照國名字母先後)為序的。微笑著傾聽良久的梅汝璈終於說話道:「個人的坐次,本人並不介意,只因與各位同仁一樣,是代表了各自的國家來的,所以我還須請示本國政府。」
這一軍「將」得厲害。因預定的開庭日期將至,法官們如果都要請示國內而後定,必拖延時日。衛勃認定不能開這危險「先例」,忙說:「為確保准時開庭,坐次問題必須盡快排定,希望梅先生從大局出發。」
梅汝璈收斂笑容道:「同意庭長的意見,但中國代表應排在第二位。眾所周知,中國受日本侵略最深,抗日時間最長,付出犧牲最大,審判的又是日本戰犯。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戰歷史的中國理應排在第二。再者,沒有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便沒有今日的審判。故我提議,各位都不用爭了,法官的坐次,按受降國簽字的順序排列,實屬順理成章。」他接著報了各簽字國的順序:美國、中國、英國、蘇聯、澳大利亞……俗話說「弱國無外交」,因此對於梅汝璈的提議,幾個西方國家代表心裡根本不願接受。直到5月2日,即正式開庭的前一天,衛勃的真實意圖才暴露出來。
下午4時,法官們都按要求做好了准備,在法官休息室集合。這時,衛勃突然宣布:法官座席的次序是美、英、中、蘇、法、加、荷、新、印、菲,這是經過盟軍最高統帥同意了的安排。按照這個安排,庭長右邊是美、中法官,左邊將是英、蘇法官。很明顯,英美居中,排擠中國,同時以壓制加拿大作為陪襯(按照受降簽字次序加拿大應排在法國之前)。大家不禁愕然。中國法官梅汝璈和加拿大法官麥克杜哥最為憤慨。梅汝璈當即指出:「這個安排是荒謬的,我絕不接受這種於法無據、於理不合的安排!」他憤然脫下象徵著權力的黑色絲質法袍,欲退出預演,以示抗議。
開庭預演儀式已經推遲了約半個小時,審判大廳里的人們等得有點不耐煩了。此時此刻,沒有人能承擔得起推遲明天正式開庭的嚴重後果,因為這個日期已經向全世界宣布了。那是令人窒息的10分鍾。當衛勃第三次來到中國法官辦公室的時候,他盯著梅汝璈一字一句地說:「兄弟們同意你的意見,預演就按受降簽字國次序進行。」
這時已經是下午5時了。一個爭論多日、僵持很久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在場的上海《申報》記者以自豪的神色告訴外國同行:「中國抗戰長達8年,戰勝日本功勞最大,應當佔有這光榮的一席。」
舌戰美國法官
當11位對日參戰國的法官穿著法袍庄嚴地坐在審判席上等待預演開始時,法官之間又因國旗位置而發生的爭執。這時候,審判席後面插著的參戰國國旗,美國國旗插在第一位,中國國旗插在第二位,中國的法律顧問吳學義一看,立刻向梅汝璈打手勢。梅汝璈馬上心領神會,向庭長衛勃提出:「中國國旗應插在第一位。」
美國法官克萊墨十分傲慢地說:「為什麼?」梅汝璈當即用流利的英語慷慨激昂地闡述了中國軍民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直到1945年8月15日打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代價。他說:「殘暴的日本法西斯分子在侵略戰爭中犯下了滔天罪行,深受其害的中國人民傷痕累累,幾千萬亡靈沉冤九泉。17年間,為抗擊日本侵略者,我國軍民傷亡逾3500萬人,擊斃擊傷日軍達130多萬,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總數的70%。事實充分證明,中國正是打敗日本軍國主義的主力。」
隨即,中美雙方展開激烈的爭論。幾番唇槍舌劍,美方理屈詞窮,最終做出讓步,中國國旗插在了第一位,美國國旗則移至第二位。這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代表團出席國際會議有史以來國旗插在首位的第一次!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是一個國家主權和尊嚴的標志。所以,當中國國旗剛剛插在第一位,國內新聞媒介就立即刊發了這一重大新聞,有的報紙還及時刊出「號外」。
中國代表團從抵達東京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正式開庭的40餘天時間里,憑著對正義事業的高度責任感,進行著這場為千百萬受害者伸冤報仇的艱苦鬥爭。他們沒有辜負祖國人民的期望,28名甲級戰犯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東條英機等7名主要甲級戰犯被判死刑。作為中國代表團的主要成員,梅汝璈憑著他豐富的經驗和淵博的法律知識,全程參加了這次審判,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審判進行到後期,圍繞對戰犯的量刑問題,法官們發生了激烈的爭辯。
軍事法庭的11名法官中,一些人所在的國家在二次大戰中沒有過多遭到日軍的侵略踐踏,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缺乏切膚之痛,他們因此主張對戰犯從寬處理,有的法官則由於國內刑法廢除了死刑而不贊同對戰犯處以死刑,還有的則以人道主義為由,反對處死罪大惡極的戰犯。
梅汝璈用充分的證據證實了日軍的暴行,例如,光在南京大屠殺中,日軍就使用了砍頭、挖心、水溺、火燒、砍四肢、割生殖器等令人發指的暴行,較之德軍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單純用毒氣殺人的辦法殘酷百倍。
鑒於此,梅汝璈主張對日軍首惡必須處以死刑。在梅先生的慷慨陳詞和據理力爭下,11名法官就死刑問題進行表決,結果以6票對5票的微弱優勢,把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土肥原賢二等7個日本主要戰犯送上了絞刑架。
在法庭最後環節的工作——判決書的書寫問題上,梅汝璈再次以其凜然正氣和愛國之心為中國人爭得了榮譽和尊嚴。當時,有人主張判決書統一書寫,但梅汝璈認為,有關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罪行的部分,中國人受害最深,中國人最明白自己的痛苦,中國人最有發言權,因此,這一部分理當由中國人自己書寫。經過他的交涉,由這次歷史性審判而形成的長達90餘萬字的國際刑事判決書,留下了梅汝璈代表4億多受害中國人民寫下的10多萬字。
對於那場如同硝煙一般逝去的歷史審判,日本國內也許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梅汝璈先生的一段話,或許能讓人更深刻地理解什麼是戰爭和歷史:
「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㈥ 材料 遠東國際法庭法官既為由日本投降書上簽字受降各國所派遣,法官們的席次當然應該以受降簽字國的先後
(1)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戰爭失敗;美國等盟國對日本實行佔領與管制;開始非軍事化、民主化改革。理由:最重要國際組織的既成事實;國際慣例;法庭所在國最高軍事當局首領的同意。 (2)原因:中國為戰勝國,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爭中貢獻巨大;中國未受到應有的尊重;中國法官代表民族利益。評價:抗戰關繫到中國的地位、榮譽和尊嚴。 |
㈦ 二戰時蘇聯的編制軍銜(政委是分等級的,都有那些級)
1935年至1940年蘇聯軍銜:
一、 最高軍銜:
蘇聯元帥(1);
二、 陸軍和空軍指揮員和士兵軍銜:
1、高級指揮員:
一級集團軍級(2)、二級集團軍級(3)、軍級(4)、師級(5)、旅級(6);
2、上級指揮員:
上校(7)、少校(9);
3、中級指揮員:
大尉(10)、上尉(11)、中尉(12);
4、初級指揮員:
大士(15)、副排級(16)、班級(17);
5、戰士:
紅軍戰士(19)
三、 海軍指揮員和士兵軍銜:
1、高級指揮員:
一級艦隊級(2)、二級艦隊級(3)、一級分艦隊級(4)、二級分艦隊級(5)、海軍上校(6);
2、上級指揮員:
海軍中校(7)、海軍少校(9);
3、中級指揮員:
海軍大尉(10)、海軍上尉(11)、海軍中尉(12);
4、初級指揮員:
海軍大士(15)、海軍班級(17);
5、戰士:
紅海軍戰士(19)
四、政工人員軍銜:
1、高級政工人員:
一級集團軍政委級(2)、二級集團軍政委級(3)、軍政委級(4)、師政委級(5)、旅政委級(6);
2、上級政工人員:
團政委級(7)、營政委級(9);
3、中級政工人員:
大尉政治指導員級(10)、上尉政治指導員級(11);
五、 陸軍和空軍技術人員軍銜:
1、高級技術主管:
集團軍級工程師(3)、軍級工程師(4)、師級工程師(5)、旅級工程師(6);
2、上級技術主管:
一級軍事工程師(7)、二級軍事工程師(9);
3、中級技術主管:
三級軍事工程師(10)、一級軍事技術員(11)、二級軍事技術員(12)
六、 海軍工程技術人員軍銜:
1、高級技術主管:
艦隊級工程師(3)、一級分艦隊級工程師(4)、二級分艦隊級工程師(5)、三級分艦隊級工程師(6);
2、上級技術主管:
一級軍事工程師(7)、二級軍事工程師(9);
3、中級技術主管:
三級軍事工程師(10)、一級軍事技術員(11)、二級軍事技術員(12)
七、 各軍兵種勤務部門軍銜:
1、高級軍需、行政主管:
集團軍級軍需(3)、軍級軍需(4)、師級軍需(5)、旅級軍需(6);
2、上級軍需、行政主管:
一級軍需員(7)、二級軍需員(9);
3、中級軍需、行政主管:
三級軍需員(10)、一級軍需技術員(11)、二級軍需技術員(12)
八、各軍兵種勤務部門軍醫軍銜:
1、高級軍醫主管:
集團軍級軍醫(3)、軍級軍醫(4)、師級軍醫(5)、旅級軍醫(6);
2、上級軍醫主管:
一級軍醫(7)、二級軍醫(9);
3、中級軍醫主管:
三級軍醫(10)、主任助理軍醫(11)、助理軍醫(12)
九、各軍兵種勤務部門獸醫軍銜:
1、高級獸醫主管:
集團軍級獸醫(3)、軍級獸醫(4)、師級獸醫(5)、旅級獸醫(6);
2、上級獸醫主管:
一級獸醫(7)、二級獸醫(9);
3、中級獸醫主管:
三級獸醫(10)、主任助理獸醫(11)、助理獸醫(12)
十、 軍事司法人員:
1、高級軍事司法主管:
集團軍級軍法官(3)、軍級軍法官(4)、師級軍法官(5)、旅級軍法官(6);
2、上級軍事司法主管:
一級軍法官(7)、二級軍法官(9);
3、中級軍事司法主管:
三級軍法官(10)、軍法官(11)、初級軍法官(12)
與通用軍銜對照:
蘇聯元帥——元帥
一級集團軍級、一級艦隊級——大將
二級集團軍級、二級艦隊級——上將
軍級、一級分艦隊級——中將
師級、二級分艦隊級——少將
旅級、海軍上校——上校
上校、海軍中校——中校
少校、海軍少校——少校
大尉、海軍大尉——上尉
上尉、海軍上尉——中尉
中尉、海軍中尉——少尉
大士、海軍大士——上士
副排級——中士
班級、海軍班級——下士
紅軍戰士、紅海軍戰士——二等兵
1945年蘇聯軍銜:
一、最高統帥:蘇聯大元帥(1);
二、元帥:蘇聯元帥(2);
三、陸軍、空軍、防空部隊將官:
1、合成軍隊(步兵、摩托化步兵、機械化步兵)將官:
大將(4)、上將(5)、中將(6)、少將(7);
2、合成軍隊工程勤務將官:
上將工程師(5)、中將工程師(6)、少將工程師(7);
3、合成軍隊技術勤務將官:
技術勤務上將(5)、技術勤務中將(6)、技術勤務少將(7);
4、空軍(防空航空兵、遠程航空兵)將官:
空軍主帥(3)、空軍元帥(4)、空軍上將(5)、空軍中將(6)、空軍少將(7);
5、空軍工程勤務將官:
空軍上將工程師(5)、空軍中將工程師(6)、空軍少將工程師(7);
6、空軍技術勤務將官:
空軍技術勤務上將(5)、空軍技術勤務中將(6)、空軍技術勤務少將(7);
7、空降兵將官:
空降兵上將(5)、空降兵中將(6)、空降兵少將(7);
8、空降兵工程勤務將官:
空降兵中將工程師(6)、空降兵少將工程師(7);
9、空降兵技術勤務將官:
空降兵技術勤務中將(6)、空降兵技術勤務少將(7);
10、炮兵(高射炮兵)將官:
炮兵主帥(3)、炮兵元帥(4)、炮兵上將(5)、炮兵中將(6)、炮兵少將(7);
11、炮兵工程勤務將官:
炮兵上將工程師(5)、炮兵中將工程師(6)、炮兵少將工程師(7);
12、炮兵技術勤務將官:
炮兵技術勤務上將(5)、炮兵技術勤務中將(6)、炮兵技術勤務少將(7);
13、裝甲兵將官:
裝甲兵主帥(3)、裝甲兵元帥(4)、裝甲兵上將(5)、裝甲兵中將(6)、裝甲兵少將(7);
14、裝甲兵工程勤務將官:
裝甲兵上將工程師(5)、裝甲兵中將工程師(6)、裝甲兵少將工程師(7);
15、裝甲兵技術勤務將官:
裝甲兵技術勤務上將(5)、裝甲兵技術勤務中將(6)、裝甲兵技術勤務少將(7);
16、騎兵將官:
騎兵上將(5)、騎兵中將(6)、騎兵少將(7);
17、騎兵技術勤務將官:
騎兵技術勤務中將(6)、騎兵技術勤務少將(7);
18、工程兵(駐壘地域)將官:
工程兵主帥(3)、工程兵元帥(4)、工程兵上將(5)、工程兵中將(6)、工程兵少將(7);
19、工程兵工程勤務將官:
工程兵上將工程師(5)、工程兵中將工程師(6)、工程兵少將工程師(7);
20、工程兵技術勤務將官:
工程兵技術勤務上將(5)、工程兵技術勤務中將(6)、工程兵技術勤務少將(7);
21、通信兵將官:
通信兵主帥(3)、通信兵元帥(4)、通信兵上將(5)、通信兵中將(6)、通信兵少將(7);
22、通信兵工程勤務將官:
通信兵上將工程師(5)、通信兵中將工程師(6)、通信兵少將工程師(7);
23、通信兵技術勤務將官:
通信兵技術勤務上將(5)、通信兵技術勤務中將(6)、通信兵技術勤務少將(7);
24、鐵道兵將官:
鐵道兵上將(5)、鐵道兵中將(6)、鐵道兵少將(7);
25、鐵道兵工程勤務將官:
鐵道兵上將工程師(5)、鐵道兵中將工程師(6)、鐵道兵少將工程師(7);
26、鐵道兵技術勤務將官:
鐵道兵技術勤務上將(5)、鐵道兵技術勤務中將(6)、鐵道兵技術勤務少將(7);
27、技術兵(汽車兵、化學兵、探照燈兵)將官:
技術兵上將(5)、技術兵中將(6)、技術兵少將(7);
28、技術兵工程勤務將官:
技術兵中將工程師(6)、技術兵少將工程師(7);
29、技術兵技術勤務將官:
技術兵技術勤務中將(6)、技術兵技術勤務少將(7);
30、軍需勤務將官:
軍需勤務上將(5)、軍需勤務中將(6)、軍需勤務少將(7);
31、軍需工程勤務將官:
軍需勤務中將工程師(6)、軍需勤務少將工程師(7);
32、軍需技術勤務將官:
軍需技術勤務中將(6)、軍需技術勤務少將(7);
33、軍醫勤務將官:
軍醫勤務上將(5)、軍醫勤務中將(6)、軍醫勤務少將(7);
34、軍醫工程勤務將官:
軍醫勤務中將工程師(6)、軍醫勤務少將工程師(7);
35、軍醫技術勤務將官:
軍醫技術勤務中將(6)、軍醫技術勤務少將(7);
36、軍事衛生勤務將官:
軍事衛生勤務少將(7);
37、獸醫勤務將官:
獸醫勤務上將(5)、獸醫勤務中將(6)、獸醫勤務少將(7);
38、獸醫工程勤務將官:
獸醫勤務中將工程師(6)、獸醫勤務少將工程師(7);
39、獸醫技術勤務將官:
獸醫技術勤務中將(6)、獸醫技術勤務少將(7);
40、軍法勤務將官:
軍法上將(5)、軍法中將(6)、軍法少將(7);
41、軍法技術勤務將官:
軍法技術勤務中將(6)、軍法技術勤務少將(7);
42、行政勤務將官:
行政勤務上將(5)、行政勤務中將(6)、行政勤務少將(7)。
四、陸軍、空軍、防空部隊校官:
1、各兵種校官:
上校(8)、中校(9)、少校(10);
2、各兵種工程勤務校官:
上校工程師(8)、中校工程師(9)、少校工程師(10);
3、各兵種技術勤務校官:
技術勤務上校(8)、技術勤務中校(9)、技術勤務少校(10);
4、軍需勤務校官:
軍需勤務上校(8)、軍需勤務中校(9)、軍需勤務少校(10);
5、軍需工程勤務校官:
軍需勤務上校工程師(8)、軍需勤務中校工程師(9)、軍需勤務少校工程師(10);
6、軍需技術勤務校官:
軍需技術勤務上校(8)、軍需技術勤務中校(9)、軍需技術勤務少校(10);
7、軍醫勤務校官:
軍醫勤務上校(8)、軍醫勤務中校(9)、軍醫勤務少校(10);
8、軍醫工程勤務校官:
軍醫勤務上校工程師(8)、軍醫勤務中校工程師(9)、軍醫勤務少校工程師(10);
9、軍醫技術勤務校官:
軍醫技術勤務上校(8)、軍醫技術勤務中校(9)、軍醫技術勤務少校(10);
10、獸醫勤務校官:
獸醫勤務上校(8)、獸醫勤務中校(9)、獸醫勤務少校(10);
11、獸醫工程勤務校官:
獸醫勤務上校工程師(8)、獸醫勤務中校工程師(9)、獸醫勤務少校工程師(10);
12、獸醫技術勤務校官:
獸醫技術勤務上校(8)、獸醫技術勤務中校(9)、獸醫技術勤務少校(10);
13、軍事衛生勤務校官:
軍事衛生勤務上校(8)、軍事衛生勤務中校(9)、軍事衛生勤務少校(10);
14、軍事衛生技術勤務校官:
軍事衛生技術勤務上校(8)、軍事衛生技術勤務中校(9)、軍事衛生技術勤務少校(10);
15、軍法勤務校官:
軍法上校(8)、軍法中校(9)、軍法少校(10);
16、軍法技術勤務校官:
軍法技術勤務上校(8)、軍法技術勤務中校(9)、軍法技術勤務少校(10);
17、行政勤務校官:
行政勤務上校(8)、行政勤務中校(9)、行政勤務少校(10);
18、行政技術勤務校官:
行政技術勤務上校(8)、行政技術勤務中校(9)、行政技術勤務少校(10)。
五、陸軍、空軍、防空部隊尉官:
1、各兵種尉官:
大尉(11)、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2、各兵種工程勤務尉官:
大尉工程師(11)、上尉工程師(12)、中尉工程師(13);
3、各兵種技術勤務尉官:
技術勤務大尉(11)、技術勤務上尉(12)、技術勤務中尉(13)、技術勤務少尉(14);
4、軍需勤務尉官:
軍需勤務大尉(11)、軍需勤務上尉(12)、軍需勤務中尉(13)、軍需勤務少尉(14);
5、軍需工程勤務尉官:
軍需勤務大尉工程師(11)、軍需勤務上尉工程師(12)、軍需勤務中尉工程師(13);
6、軍需技術勤務尉官:
軍需技術勤務大尉(11)、軍需技術勤務上尉(12)、軍需技術勤務中尉(13)、軍需技術勤務少尉(14);
7、軍醫勤務尉官:
軍醫勤務大尉(11)、軍醫勤務上尉(12)、軍醫勤務中尉(13)、軍醫勤務少尉(14);
8、軍醫工程勤務尉官:
軍醫勤務大尉工程師(11)、軍醫勤務上尉工程師(12)、軍醫勤務中尉工程師(13);
9、軍醫技術勤務尉官:
軍醫技術勤務大尉(11)、軍醫技術勤務上尉(12)、軍醫技術勤務中尉(13)、軍醫技術勤務少尉(14);
10、獸醫勤務尉官:
獸醫勤務大尉(11)、獸醫勤務上尉(12)、獸醫勤務中尉(13)、獸醫勤務少尉(14);
11、獸醫工程勤務尉官:
獸醫勤務大尉工程師(11)、獸醫勤務上尉工程師(12)、獸醫勤務中尉工程師(13);
12、獸醫技術勤務尉官:
獸醫技術勤務大尉(11)、獸醫技術勤務上尉(12)、獸醫技術勤務中尉(13)、獸醫技術勤務少尉(14);
13、軍事衛生勤務尉官:
軍事衛生勤務大尉(11)、軍事衛生勤務上尉(12)、軍事衛生勤務中尉(13)、軍事衛生勤務少尉(14);
14、軍事衛生技術勤務尉官:
軍事衛生技術勤務大尉(11)、軍事衛生技術勤務上尉(12)、軍事衛生技術勤務中尉(13)、軍事衛生技術勤務少尉(14);
15、軍法勤務尉官:
軍法大尉(11)、軍法上尉(12)、軍法中尉(13)、軍法少尉(14);
16、軍法技術勤務尉官:
軍法技術勤務大尉(11)、軍法技術勤務上尉(12)、軍法技術勤務中尉(13)、軍法技術勤務少尉(14);
17、行政勤務尉官:
行政勤務大尉(11)、行政勤務上尉(12)、行政勤務中尉(13)、行政勤務少尉(14);
18、行政技術勤務尉官:
行政技術勤務大尉(11)、行政技術勤務上尉(12)、行政技術勤務中尉(13)、行政技術勤務少尉(14)。
六、陸軍、空軍、防空部隊士兵:
1、各兵種勤務軍士:
大士(15)、上士(16)、中士(17)、下士(18);
2、各兵種勤務兵:
上等兵(19)、列兵(20)。
七、海軍各兵種勤務將官:
1、海軍指揮、艦艇勤務將官:
海軍元帥(4)、海軍上將(5)、海軍中將(6)、海軍少將(7);
2、海軍艦艇工程勤務將官:
海軍工程上將(5)、海軍工程中將(6)、海軍工程少將(7);
3、海軍工程勤務將官:
海軍上將工程師(5)、海軍中將工程師(6)、海軍少將工程師(7);
4、海軍技術勤務將官:
海軍技術勤務上將(5)、海軍技術勤務中將(6)、海軍技術勤務少將(7);
5、海軍航空兵將官:
空軍元帥(4)、空軍上將(5)、空軍中將(6)、空軍少將(7);
6、海軍航空兵工程勤務將官:
空軍上將工程師(5)、空軍中將工程師(6)、空軍少將工程師(7);
7、海軍航空兵技術勤務將官:
空軍技術勤務上將(5)、空軍技術勤務中將(6)、空軍技術勤務少將(7);
8、海軍陸戰隊將官:
上將(5)、中將(6)、少將(7);
9、海軍陸戰隊工程勤務將官:
中將工程師(6)、少將工程師(7);
10、海軍陸戰隊技術勤務將官:
技術勤務中將(6)、技術勤務少將(7);
11、海軍海岸勤務將官:
海岸勤務上將(5)、海岸勤務中將(6)、海岸勤務少將(7);
12、海軍海岸工程勤務將官:
海岸勤務上將工程師(5)、海岸勤務中將工程師(6)、海岸勤務少將工程師(7);
13、海軍海岸技術勤務將官:
海岸技術勤務中將(6)、海岸技術勤務少將(7);
八、海軍各兵種勤務校官:
1、海軍指揮、艦艇勤務校官:
海軍上校(8)、海軍中校(9)、海軍少校(10);
2、海軍工程勤務校官:
海軍上校工程師(8)、海軍中校工程師(9)、海軍少校工程師(10);
3、海軍技術勤務校官:
海軍技術勤務上校(8)、海軍技術勤務中校(9)、海軍技術勤務少校(10);
4、海軍航空兵校官:
上校(8)、中校(9)、少校(10);
5、海軍航空兵工程勤務校官:
上校工程師(8)、中校工程師(9)、少校工程師(10);
6、海軍航空兵技術勤務校官:
技術勤務上校(8)、技術勤務中校(9)、技術勤務少校(10);
7、海軍步兵校官:
上校(8)、中校(9)、少校(10);
8、海軍陸戰隊工程勤務校官:
上校工程師(8)、中校工程師(9)、少校工程師(10);
9、海軍陸戰隊技術勤務校官:
技術勤務上校(8)、技術勤務中校(9)、技術勤務少校(10);
10、海軍海岸勤務校官:
上校(8)、中校(9)、少校(10);
11、海軍海岸工程勤務校官:
上校工程師(8)、中校工程師(9)、少校工程師(10);
12、海軍海岸技術勤務校官:
技術勤務上校(8)、技術勤務中校(9)、技術勤務少校(10);
九、海軍各兵種勤務尉官:
1、海軍指揮、艦艇勤務尉官:
海軍大尉(11)、海軍上尉(12)、海軍中尉(13)、海軍少尉(14);
2、海軍工程勤務尉官:
海軍大尉工程師(11)、海軍上尉工程師(12)、海軍中尉工程師(13);
3、海軍技術勤務尉官:
海軍技術勤務大尉(11)、海軍技術勤務上尉(12)、海軍技術勤務中尉(13)、海軍技術勤務少尉(14);
4、海軍航空兵尉官:
大尉(11)、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5、海軍航空兵工程勤務尉官:
大尉工程師(11)、上尉工程師(12)、中尉工程師(13);
6、海軍航空兵技術勤務尉官:
技術勤務大尉(11)、技術勤務上尉(12)、技術勤務中尉(13)、技術勤務少尉(14);
7、海軍陸戰隊尉官:
大尉(11)、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8、海軍陸戰隊工程勤務尉官:
大尉工程師(11)、上尉工程師(12)、中尉工程師(13);
9、海軍陸戰隊技術勤務尉官:
技術勤務大尉(11)、技術勤務上尉(12)、技術勤務中尉(13)、技術勤務少尉(14);
10、海軍海岸勤務尉官:
大尉(11)、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11、海軍海岸工程勤務尉官:
大尉工程師(11)、上尉工程師(12)、中尉工程師(13);
12、海軍海岸技術勤務尉官:
技術勤務大尉(11)、技術勤務上尉(12)、技術勤務中尉(13)、技術勤務少尉(14);
十、海軍各兵種勤務士兵:
1、海軍(艦艇、基地、指揮後勤機關)軍士:
海軍准尉(15)、海軍上士(16)、海軍中士(17)、海軍下士(18);
2、海軍海軍(艦艇、基地、指揮後勤機關)水兵:
上等紅海軍戰士(19)、紅海軍戰士(20);
3、海軍航空兵、步兵、海岸勤務軍士:
大士(15)、上士(16)、中士(17)、下士(18);
4、海軍航空兵、步兵、海岸勤務兵:
上等兵(19)、列兵(20)。
1941年至1945年蘇聯軍銜與職務對照:
國防人民委員、副委員——蘇聯元帥;
總參謀長——大將;
軍區司令員、兵種司令員——大將、上將;
集團軍司令員——上將、中將;
軍長——中將、少將;
師長——少將、上校;
旅長——上校、中校;
團長——中校、少校;
營長——少校、大尉;
連長——大尉、上尉;
副連長——上尉、中尉;
排長——中尉、少尉;
司務長——大士、上士;
副排長——上士、中士;
班長——中士、下士;
副班長——下士、上等兵。
㈧ 遠東軍事法庭共幾位法官
按實際情況遠東軍事法庭應有六人以上十一人以下的法官。
《遠東國際軍事內法庭憲章》容第2條規定:「本法庭應有六人以上十一人以下之法官,由盟軍最高統帥就簽訂日本投降書各簽字國所提名之人選及印度與菲律賓共和國之代表中任命之。」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又稱東京國際軍事法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1月19日,遠東最高盟國統帥部根據同盟國授權,公布《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宣布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又稱東京審判)。由美國、中國、蘇聯、英國、法國、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印度和菲律賓這些勝利的同盟國共同任命法官審理。
審判於1946年5月3日開始進行,1948年11月12日結束,歷時兩年半。這次審判共開庭818次,出庭證人達419名,書面證人779名,受理證據在4300件以上,判決書長達1212頁。判決書對日本帝國主義策劃、准備和發動對中國和亞洲、太平洋戰爭的罪行進行了揭露,並宣判25名被告有罪。
㈨ 民國25年的駐閩第三綏靖區司令部是什麼職級的軍事機構,綏靖區司令部軍法官是什麼職級的
兵團級,軍法處長一般少將。
㈩ 軍事法官和部隊律師的軍銜軍職問題
軍隊法官是專復職的,在副大制軍區以上單位的法院任職,軍銜一般為少校到大校之間。
軍隊律師既可以是專職的也可以是兼職的,只要通過國家律師司法考試,具備律師資格就可以是軍隊律師,所以,軍隊律師的軍銜不受限制,可以是士官,也可以是中尉、上尉、少校、中校甚至大校。
呵呵,不知我的解釋你能否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