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最高法院正當防衛新規

最高法院正當防衛新規

發布時間: 2022-04-20 14:12:24

㈠ 正當防衛什麼情況下應當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防衛過當,是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所謂防衛過當是指正當防衛行為超越了法律規定的防衛尺度,因而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情況。在鼓勵公民更好地利用防衛權,保護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方面,有其積極的意義。

二、防衛過當的主觀要件

防衛過當的主觀方面是防衛人對過當結果持放任或者疏忽大意、過於自信的態度。防衛過當是一種應負刑事責任的行為,因此,同其他犯罪一樣,要求防衛人在主觀上具有罪過。關於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刑法理論界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疏忽大意過失說,該觀點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只能是疏忽大意的過失。

(2)全面過失說,該觀點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可以是疏忽大意的過失,也可以是過於自信的過失,但不能是故意。

(3)過失與間接故意說,該觀點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過於自信的過失和間接故意,只有直接故意不能成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

(4)過失與故意說,該觀點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可以是任何種類的過失與故意。

(5)故意說,該觀點認為,防衛過當都是故意犯罪,因為防衛過當是故意造成的損害。

對於防衛過當的相關情況認定,應當由司法機關根據實際的犯罪事實來處理,特別是防衛過當的司法認定上,應當區別於故意傷害的行為,因為兩種犯罪事實的判罰標准顯然是不一樣的,就好進行嚴格審查,避免出現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

㈡ 正當防衛新規來了,有哪些新的變化

9月3日,有關部門發布正當防衛新規,對正當防衛制度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和說明。那麼,關於“正當防衛”有哪些具體的新變化呢?

眾所周知,“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合法權益,在自己的生民健康權利受到他人威脅時,公民有權利進行“正當防衛”維護自身權益。

但“正當防衛”一詞在之前的許多案件中並不適用,並且存在許多爭議,有些正當防衛存在“濫用”和“不敢用”的情況。面對不法侵害如何做才算得上是“正當防衛”,正是此次新規制定的目的。


正當防衛針對的應當是正在進行或暫停後還有實施犯罪行為的可能性,以及在財產犯罪中,犯罪嫌疑人得手後,受害人進行追趕後奪回財務的行為。

總之,對於不法侵害的行為是否已經開始或結束的評判標准,取決於受害者當時所處的情形,當案件出現爭議時,要合理宣判,按照社會公民普遍認知,不能苛責正當防衛者。

雖然新規對“正當防衛”給出了明確的解釋和劃分,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值得考究的地方,我們期待我們的法律制度能夠不斷完善。

㈢ 最高院正當防衛新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出台,意見明確提出,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要准確理解和把握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要切實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2020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和典型案例。

《指導意見》提出要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要立足防衛人防衛時的具體情境,綜合考慮案件發生的整體經過,結合一般人在類似情境下的可能反應,依法准確把握防衛的時間、限度等條件。要充分考慮防衛人面臨不法侵害時的緊迫狀態和緊張心理,防止在事後以正常情況下冷靜理性、客觀精確的標准去評判防衛人。同時,對於以防衛為名行不法侵害之實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堅決避免認定為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對於雖具有防衛性質,但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依法認定為防衛過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一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㈣ 進行正當防衛新規:

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者所實施的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並且未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

㈤ 最高檢正當防衛界限標准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刑法》第二十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㈥ 2017正當防衛新規

正當防衛新規內容:對妨害安全駕駛等違法犯罪行為可實行防衛;正當防衛必須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正當防衛必須針對不法侵害人進行;防衛挑撥不應認定為防衛行為;界分防衛行為與相互斗毆,要看主觀意圖和行為性質;防衛過當應負刑事責任,但應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其他。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第七條
准確把握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正當防衛必須針對不法侵害人進行。對於多人共同實施不法侵害的,既可以針對直接實施不法侵害的人進行防衛,也可以針對在現場共同實施不法侵害的人進行防衛。明知侵害人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或者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的,應當盡量使用其他方式避免或者制止侵害;沒有其他方式可以避免、制止不法侵害,或者不法侵害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可以進行反擊。

㈦ 2021民法典新規正當防衛

202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新規,正當防衛是指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行為的人,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為。因此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失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負刑事責任,不過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另外還有無限正當防衛,是指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的防衛行為。無限正當防衛中,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便不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防衛過當本身充滿了爭議,所以並不是一個具體的獨立的罪名。在對防衛過當行為量刑時,要從事件的起因、性質、超過限度的程度、造成危害的輕重、罪過形式、當時的處境等考慮。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一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第一百八十二條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
危險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熱點內容
市場經濟法的作用 發布:2025-02-13 15:47:53 瀏覽:726
法考過了cpa免考經濟法嗎 發布:2025-02-13 14:19:22 瀏覽:662
臨海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13 13:42:37 瀏覽:211
合同法江平 發布:2025-02-13 13:31:01 瀏覽:241
電信服務不適用合同法 發布:2025-02-13 13:23:11 瀏覽:336
法律顧問讓調解更高效 發布:2025-02-13 13:12:53 瀏覽:651
人民法院最高審 發布:2025-02-13 12:58:04 瀏覽:491
沈陽市供暖條例 發布:2025-02-13 12:55:11 瀏覽:816
民法典河邊 發布:2025-02-13 12:26:49 瀏覽:46
公司不發底薪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3 12:22:41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