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刑五庭
A. 醉駕一般判刑多久
醉駕已經構成危險駕駛罪,是要判刑的。一般醉駕如果沒其他的事情那拘役(六個月以下)。
危險駕駛罪是指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依據《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第二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最高法院刑五庭擴展閱讀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條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暫扣六個月機動車駕駛證,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因飲酒後駕駛機動車被處罰,再次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飲酒後駕駛營運機動車的,處十五日拘留,並處五千元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醉酒駕駛營運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十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後,不得駕駛營運機動車。
飲酒後或者醉酒駕駛機動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B.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電話
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審判庭聯系電話:
立案庭:010-67555787
刑事審判第一庭:010-67555108
刑事審判第二庭:010-67555209
刑事審判第三庭:010-67107864
刑事審判第四庭:010-67555409
刑事審判第五庭:010-67555509
審判監督庭:010-67555793
C. 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 地址電話
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 聯:010系-675電5550話9 地址:地址:在東交民巷,或者你可以打北京114也可以查詢到
D.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的機構設置
最高人民法院現設立立案庭、刑事審判第一庭、刑事審判第二庭、刑事審判第三庭、刑事審判第四庭、刑事審判第五庭、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第二庭、民事審判第三庭、民事審判第四庭、環境資源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第一巡迴法庭、第二巡迴法庭、 賠償委員會辦公室、執行局、辦公廳、政治部、研究室、審判管理辦公室、監察局、外事局、司法行政裝備管理局、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新聞局等部門。
E.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釋 明確何為"網路涉毒犯罪
您好!2016年4月7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首次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全面規定了各類毒品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並對網路涉毒犯罪的法律適用等問題作出規定。
明確部分網路涉毒犯罪的定性問題
針對網路涉毒犯罪,《解釋》第十四條明確:利用信息網路,設立用於實施傳授製造毒品、非法生產制毒物品的方法,販賣毒品,非法買賣制毒物品或組織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或者發布實施前述違法犯罪活動的信息,情節嚴重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的規定,以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罪定罪處罰。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去年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後增加了兩條,作為之一、之二,對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的犯罪作出了規定。
其中,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明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這些行為其中就包括「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等。
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審判長方文軍在回答現場記者提問時表示,《解釋》該條款明確了部分網路涉毒犯罪的定性問題。
「特別是明確了利用信息網路組織他人吸毒行為的定性,為打擊此類犯罪活動提供了明確依據。」方文軍說。
明確罪名競合情況下的處理原則
《解釋》第十四條進一步明確:實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規定的行為,同時構成販賣毒品罪、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傳授犯罪方法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這明確了罪名競合情況下的處理原則」,方文軍解釋稱,實施《刑法修正案(九)》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之二規定的行為,與傳授犯罪方法罪、販賣毒品罪、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等罪名發生競合時,應當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也體現了對此類犯罪的從嚴懲處。
據了解,該《解釋》將於2016年4月11日起施行。
謝謝閱讀!
F. 最高院刑三庭管轄范圍
刑一庭
分管區域:西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東南(浙江、安徽、福建)
專項分工:侵害婦女兒童權益類犯罪、環境保護、知識產權方面。
聯系電話:010-67555108
刑二庭
專項分工:不按地域,主管大陸地區以下罪名的死刑復核案件:職務犯罪、危害國家安全犯罪、軍人犯罪
涉港、澳、台地區和涉外犯罪
聯系電話:010-67555209
刑三庭
分管區域:西南(雲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華東(上海、江蘇)
專項分工:涉黑犯罪
聯系電話:010-67107864、67555309
刑四庭
分管區域: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華南(廣東、廣西、海南)、山東、江西
專項分工:重大責任事故犯罪
聯系電話:010-67555410
刑五庭
分管區域:華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華中(河南、湖北、湖南)
專項分工:毒品類犯罪
聯系電話:010-67555509
註:1、江西可能屬於刑三庭,山東可能屬於刑一庭。
2、以上只是一般狀況,有時也會出現某個案件調濟到其他庭的情況。
3、上述管轄三年一調整,之後各庭之間分工會進行調整,歡迎關注,我們將及時將調整後的信息予以公布。
【拓展內容】
應當根據訴爭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或依據確認之訴、形成之訴的標准,先從《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列出的第四級案由中選擇。第四級案由沒有規定,依次類推,則適用第三級案由。再沒有,則可以直接適用第二級案由,直至第一級案由。民事案件案由的確定,是立案、審判實務中不可迴避。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
G. 法院一般設有好多審判庭,每個審判庭有什麼區別
基層人民法院設有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和經濟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
1、刑事審判庭:
刑事審判是人民法院運用國家法律和刑事政策,同一切危害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的刑事犯罪以及其他普通刑事犯罪作斗爭的訴訟活動。
2、民事審判庭:
民事審判庭的分工最高院並沒有統一的規定,但是現在的民事一庭、民事二庭是由早先的民事庭和經濟庭轉化過來的。因此,基本上民事案件在民一庭審理,合同等經濟糾紛案件在民事二庭審理。很多地方設立民事三庭一般都是審理房地產糾紛。因為最高院並無統一的規定,各地還會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
最高人民法院機構設置:
最高人民法院現設立立案庭、刑事審判第一庭、刑事審判第二庭、刑事審判第三庭、刑事審判第四庭、刑事審判第五庭、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第二庭、民事審判第三庭、民事審判第四庭、環境資源審判庭。
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第一巡迴法庭、第二巡迴法庭、 賠償委員會辦公室、執行局、辦公廳、政治部、研究室、審判管理辦公室、監察局、外事局、司法行政裝備管理局、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新聞局等部門。
H. 高級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法院的區別
高級人民法院,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設立的法院,如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鐵路運輸高級人民法院等。
最高人民法院,是指國家依法設立的最高級法院,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I. 死刑復核的破例復核案
一起「破例」的死刑復核案
從封閉式到開放式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作者:本社記者鄧益輝
最高法院原副院長熊選國曾在受訪時說,死刑復核程序是一種訴訟程序,因為它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的救濟程序,也是一種特殊的審判程序。
經歷3個月的等待後,2013年9月中旬,最高人民法院撤銷了河北省高院的死刑裁定書,不核准楊方振的死刑,並發回重審。
河北楊方振死刑復核案一度引起輿論聚焦。
北京專業死刑復核律師謝通祥代理了此案。他告訴民主與法制社記者,該案是死刑復核權收歸最高法院以來,公開所見的控辯雙方最深入參與死刑復核程序的案件。
「案件復核時,首次在死刑復核階段由辯護律師與最高人民法院、檢察院三方參與辦理具體案件。」謝通祥說。
案件具有開創性的程序,亦得到法學界的認可。學者們認為,這是將封閉式的死刑復核向開放式的死刑復核方向改造,符合現代刑訴法理念的走向。
「新奇的」死刑復核方式
2013年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河北省黃驊市法院法庭,就楊方振死刑一案進行復核。
一年多前,這個23歲的年輕人被控搶劫罪,檢察院指控他在搶劫一輛計程車時將司機殺害,在拋屍焚車後逃離。滄州中院一審判處楊方振死刑。今年1月份,河北省高院二審維持原判,並上報最高法院核准。
謝通祥專長於死刑復核案件,從業多年,這是他第一次碰到如此新奇的死刑復核方式:在地方法院的法庭里,控辯雙方像庭審時那樣坐在一起,法官居中,證人到場,接受幾方詢問。
自2007年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權以來,在該類案件中,法官也會根據情況審閱案卷、赴案發地實地查看現場、訊問有關證人、向偵查人員了解核實情況。
最高法院對死刑復核程序的定義則是,它是一種特殊的程序,是兩審終審以外,最後針對死刑案件,法律設計的一種特別的救濟形式。
2007年3月,時任最高法院副院長熊選國在受訪時說,死刑復核程序是一種訴訟程序,因為它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的救濟程序,也是一種特殊的審判程序。
「它不是一種行政程序,而是一種司法程序。因為在最高法院死刑復核期間,還是按照類似審判工作程序方式組成合議庭,經過合議庭審理,然後經過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熊選國說。
在新的刑訴法實施後,明確了最高檢對死刑復核有監督權,最高檢設立死刑復核檢察廳,正式取代死刑復核檢察工作辦公室,成為最高檢21個內設機構之一。
但針對死刑復核,最高檢察院也僅是「可以」向最高法院提出意見,最高法院也只需將死刑復核結果通報最高檢。在辯護律師提出要求時,法官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像楊方振案這樣,在復核階段由控辯雙方詢問證人並發表意見,這樣的證據核實程序,即便是影響巨大的浙江吳英案中,也未能做到。
所以,在接到最高法院法官的通知電話時,謝通祥頗為吃驚。
作為楊方振的辯護律師,他此前已跟最高法院負責死刑復核的法官見過面,談論案情近兩小時,他清楚地向法官陳述了自己的意見。
「配合法院,破例一次」
6月17日下午,幾乎所有參與或涉及楊方振案的人都來到黃驊市法院——楊方振本人沒有到場,他仍被羈押在海興縣看守所里,等待最後的決定。
楊方振的父母坐在法庭里已經一個小時了,程序卻遲遲沒有開始。
他們聽到檢察官和法官一直商量著。
檢察官起初似乎並不同意展開這個程序。「檢察官對法官說,你們要麼就核准,要麼就不核准,怎麼還有這程序?這是適用什麼程序?是一審程序還是二審程序?」楊方振的父親楊金明說。
法官沉吟了一會,回答說:「什麼程序都不是,既不是一審也不是二審,就是幾個問題有疑問,核實一下。」
楊金明突然覺得法庭內的空氣有些緊張。他聽到法官開口問檢察官:「到底參加還是不參加?」
檢察官請示領導後,終於答應,「配合法院,破例一次」。
據謝通祥律師介紹,當天的主要程序是由新證人到庭作證,陳述其所了解到的楊方振被刑訊逼供的情況,然後由檢察官、辯護人、法官分別發問,再由書記員列印出筆錄,由證人簽字確認。
當天的新證人是楊方振在看守所里的室友,兩人被關在同一房間。
與庭審程序類似,證人到場後,法官先是核實了他的身份。在法官向證人提問完畢後,辯護律師向其提問,最後是檢察官提問。
各方提問大約持續了半個多小時。
當天,此案的另一關鍵證人未能到場。
據謝通祥律師介紹,這一關鍵證人是楊方振案件的報案人,他聲稱曾在案發後見過楊,聽楊陳述搶車殺人之事。但據楊方振會見律師時陳述,此證人和他同時在案發現場,共同目睹兇案發生過程,真凶另有其人。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此次由審、控、辯三方均參與的死刑復核特別程序,堪稱史無前例。
「最高法院在死刑復核程序中開庭」,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媒體關注。
著名法學家陳光中教授在了解最高法院的這一程序後,也認為,這不是開庭,「有點類似於內部的聽證」。
「我很高興看到最高法院的這一嘗試,這是未來改革的趨勢,當年的刑訴法建議稿早有設計。」陳光中說。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洪道德也認為,最高院在楊方振案死刑復核時的做法,其實與一、二審從程序和內容上並不一樣,只是緊緊圍繞有爭議的地方來展開核實,這種做法是一種進步,完全符合刑訴法的法律精神。而檢察院配合最高法院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該案的主審法官面對媒體求證時,表示不願意就此接受采訪,並一再強調:「這不是開庭,絕不是開庭!」
其後,最高法院通過辯護律師謝通祥緊急溝通了相關媒體,澄清此程序並非開庭。最高法院回應稱:「對個別定罪量刑的關鍵證據進行核實,不是開庭,這體現了最高法院對死刑案件少殺慎殺、尊重和保護人權、對死刑十分慎重的態度。」
據謝通祥律師透露,這種核實關鍵證據的方式很快被內部叫停。
事實上,最高法院負責死刑復核的法官如此審慎情有可原。
據民主與法制社記者了解,最高法院共有5個刑事審判庭,從刑一庭到刑五庭均有法官辦理死刑復核案件,有一個400人左右的工作團隊。
人數看似不少,但據謝通祥律師介紹,最高法每年辦理的死刑復核案件,至少在6萬件以上。
「案多人少,一直困擾著最高法院死刑復核工作的開展。」謝通祥律師說,「最高法院之所以內部叫停這種方式,擔心的並不是程序上的問題,而是負荷太重。」
「有時候法官們根本忙不過來。但對死刑案件的復核工作,我們還是提倡『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審慎態度。」最高法院一名負責死刑復核的法官告訴民主與法制社記者。
此前,謝通祥律師對楊方振死刑復核案提出22個疑點。基於上述辦案理念,最高法院召集各方到庭,聽取新證人作證後,楊方振的命運終於出現拐點——在最高法院死刑復核裁定之下,他被「刀下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