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審委會
1. 法院審判庭庭長大還是審判委員會委員大
你好,中國快律抄為您解答。審判庭庭長是一個職務,審判委員會是一個組織,審判委員會是法院最高審判組織,審判委員會的會議由法院院長主持,成員由院長1人,副院長、庭長、資深審判員若幹人組成。組成人數是單數。當然是審判委員會權利最大。
2. 法院的審判委員會是幹嘛的什麼人有資格可以進入這個委員會呢
1、審判委員會是人民法院內部對審判工作實行集體領導的組織形式,主要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
2、審判委員會的委員:
1)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2)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3)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由院長主持,本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可以列席
4)審判委員會的會議由法院院長主持,成員由院長1人,副院長、庭長、資深審判員若幹人組成,組成人數是單數
(2)法院審委會擴展閱讀
審判委員會不同於合議庭,它不直接開庭審理案件。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以下合議庭難以作出決定的疑難、復雜、重大的刑事案件,才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1、擬判處死刑的
2、合議庭成員意見有重大分歧的
3、檢察院抗訴的
4、在社會上有較大影響的
5、其他需要由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
6、獨任審判的案件,開庭審理之後,獨任審判員認為有必要的,也可以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應當在合議庭審理的基礎上進行,並且應當充分聽取合議庭成員關於審理和評議情況的說明。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時,如果有意見分歧,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表決。少數人的意見,應當記入筆錄。審判委員會的決定,合議庭應當執行。
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的判決書和裁定書,應當以審理該案件的合議庭成員的名義發布。
3. 審委會討論案件的規則
審判委員會由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組成。審判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對審議事項作出決定。 審判委員會的日常事務、監督決議的執行以及有關工作由審判管理辦公室負責。
【法律分析】
應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范圍,只能由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司法解釋來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沒有制定具有司法解釋性質的規章制度的權力,不能擅自擴大審委會討論案件的范圍。盡可能減少審委會討論案件的數量,一方面可以提高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讓審判委員會委員這批優秀法官得以「解放」出來,回歸審判委員會「總結審判經驗、監督、管理、指導審判工作」的主要職責。擬判處死刑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合議庭應當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是對合議庭成員意見有重大分歧的案件、新類型案件、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以及其他疑難、復雜、重大的案件,合議庭認為難以作出決定的,可以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人民陪審員可以要求合議庭將案件提請院長決定是否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一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一百八十五條 合議庭開庭審理並且評議後,應當作出判決。對於疑難、復雜、重大的案件,合議庭認為難以作出決定的,由合議庭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審判委員會的決定,合議庭應當執行。
4. 法院再審需要審委會多少人通過
如下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高級法院發回中院再審的案件,需要由監察委員會審查才能判決,但不需要請求高級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七條 再審適用程序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
5. 什麼民事案件必須經過審委會
【法律分析】
(1)涉及國家安全、外交、社會穩定等敏感案件和重大、疑難、復雜案件;(2)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等確有錯誤需要再審的案件;(3)同級人民檢察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刑事案件;(4)法律適用規則不明的新類型案件;(5)擬宣告被告人無罪的案件;(6)擬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的案件;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擬判處死刑的案件,應當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二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九條 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一)眾所周知的事實;(二)自然規律及定理;(三)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六)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前款(一)、(三)、(四)、(五)、(六)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6. 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觀點有沒有法律效力
審判委員會的觀點應該是內部討論,對外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如果審委會的觀點最終形成判決意見或者是司法解釋的話,那就是有效力的。同時,最高法院審委會的觀點雖然在外部沒有法律效力,但是在法院系統內部還是具有一定的指導效力。
7. 審委會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
審判委員會是人民法院內部對審判工作實行集體領導的組織形式。各級人民法院設立審判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主要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8. 審委會通過的案件能否改判
法律分析:法院審判委員會作出的決定,都是經過集體研究的,一般來說是很難推翻的。不過,這種決定最終還是要體現在判決書上,如果當事人不服,還可以通過上訴或者申請檢察院抗訴等程序要求對案件進行再次審理,如果上級法院受理或者提審,就有推翻這種決定的可能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9. 法院開完審委會後,多久才能下判決書
這個其實不太好說,因為還得看案件的類型,如果是民事訴訟的話,通常普通的程序是不可以超過6個月的,假如說案件本身比較復雜那可以申請延長,延長的時間同樣也不能超過6個月。假如說是屬於簡易程序,那麼通常限期三個月。一般我們在審判一個案件的時候,是要經過好幾次開庭審理的,這樣才可以查清楚案件的事實,只有等到查清案件的事實以及找到相關的證據之後,法院才會宣判。在宣判之後,法院不會立即有判決書出來,所以案件在審判的時候才會有定期宣判這一說,通常會在10個工作日之內有判決書出來。
所以綜合來看,其實我們無需擔心法官拖時間,故意不給我們寫判決書,其實法官也比較著急,如果滿足給我們出判決書的條件,那麼法官肯定不會拖延。
10. 法院審委會作出的決定可不可以推翻
法院審判委員會作出的決定,都是經過集體研究的,一般來說是很難推翻的。不過,這種決定最終還是要體現在判決書上,如果當事人不服,還可以通過上訴或者申請檢察院抗訴等程序要求對案件進行再次審理,如果上級法院受理或者提審,就有推翻這種決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