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楊立明法官

楊立明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4-21 09:37:24

A. 東京審判的疑問

牛頭不對馬腳.他問的抄是總法官為什麼會擔心中國退出.而不是問中國的地位和榮譽。
很簡單拉,這個判決是很多個國家一起商量,探討,在做出決定的.當然 如果少了一個國家,會議就要終止,就不能一起探討,所以總法官不想少了個中國而誤了大局。
至少我是這樣理解的。其實不用想的太復雜,簡單,換個思維去理解。

B. 《馬背上的法庭》觀後感

馬背上的法庭觀後感 法庭,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名詞,儼然是神聖的。這部《馬背上的法庭》 ,也是從一個 側面講述了這個司法權力運作的空間維度。 影片講述了一個「司法下鄉」的故事,五十多歲的法官老馮、因為法官職業化而行將退休 的摩梭族書記員楊阿姨還有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的彝族大學生阿洛三人組成了一個特殊的 法庭——馬背法庭,在這個移動的法庭上,他們在情與法碰撞中定紛止爭。 在一般的法律人或中高層階級的眼中, 糾紛應該通過傳喚當事人到法庭的方式解決, 但 對於基層甚至是底層司法來說,卻有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馬背上的法庭》中, 「法庭」是處 於一種主動上門服務性質的,這也油然成為了中國法制的一大特色。因為地區差異的關系, 另外再加上種種自然的、 人文的和歷史的不定項及無可避免因素, 我國的國家權力對某些農 村鄉土社會的控制相對來說還是較為松動和薄弱的,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思想基礎,以及 各方面不等的基礎層面,因此, 「司法下鄉」一詞也成為了國家權力在其權力的邊緣地帶試 圖以法律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權威的有效屏障和保證, 這也從另一個方面使得國家意求的秩序 得以了貫徹落實。 在浩瀚的中國歷史長河中,國家權力對廣袤的農村都是顯得望成莫及,渺小而卑微,曾 經的「農村包圍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如今,卻也只是沒多大性質度的存留,而 在影片中,也只有國徽和法官服昭示著國家權力的存在,彷彿成為了一種信仰,有些許宗教 意味了吧,但或許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而已。 「豬拱罐罐山案件」或許是對這部影片的一個 小概括,在這個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話語系統,一種是以老馮為代表的鄉土性 話語系統,一種是以阿洛為代表的精英化話語系統。精英化話語系統是現代化的,在現階段 中國話語系統中處於強勢地位, 它總是表現為一種對傳統的革命態度, 對西方文明的推崇備 至,以法治為其主要精髓。而鄉土性話語系統是中國傳統的表述,一種依靠傳統生活的生存 態勢,它注重倫理親情、傳統習慣,法律成為解決糾紛的補充性手段,是退而求其次的策略 性手段。 現代化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 但是, 中國不應該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迷失方向。 迷失自我。 一個社群之所以稱其為民族, 就在於它擁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模式, 法治究其實質就是規則之 治,是一種能夠有效運作的生活模式,在建構規則的過程中,不能總是照搬西方模式,更應 該的是「量體裁衣」。

C. 原告提供的時間。和案發的時間不想復合,應當如何處理

一審法院經過審理認為,被告龐某個人經營的玉林市玉州區錦興果菜酸品廠被工商管理部門依法注銷,被告作為本案的訴訟主體資格不適格。而且該案不屬於勞動爭議案件處理范圍,不能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等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處理;原告可通過其他方式,適用其他相關的人身損害賠償法律法規處理。原告卜凌某、卜某、吳某在法院對該案件性質多次釋明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其訴訟請求,本院對此依法不予採納。遂裁決駁回原告卜凌某、卜某、吳某的起訴。
一審宣判後,原告不服,提起上訴。
二審法院經過審理認為,上訴人卜凌某、卜某、吳某起訴要求被上訴人龐某、楊某、龐某賠償其親屬死亡的糾紛,屬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依法應予受理。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作為本案的訴訟主體資格不適格,裁定駁回上訴人的起訴不當,遂撤訴一審裁定,指令原審法院進行審理。
一、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性質與法院認定的不一致時,法院應當如何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規定:「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即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性質與人民法院認定的不一致時,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這是釋明制度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最直接的體現。所謂釋明,是指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就案件的實體、程序、法律和事實問題,在當事人不明了的情況下,法官予以解釋或明確,以保障其充分行使訴訟權利和適當履行義務的一種行為。在審判權的運行上,釋明既是法官的一項權利,又是法官應盡的義務。如在審判過程中法官應當釋明卻沒有進行釋明,則屬於違反法律程序,構成被二審法院發回重審的理由。所以,在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與法院認定的不一致時,法院應當積極釋明,否則就導致法律程序的錯誤。
二、在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時,法院應當如何處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規定,經過法院釋明,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由於當事人已變更訴訟請求,需要重新指定舉證期限,以便當事人能夠就變更後的訴訟請求進行舉證,保障當事人民事訴訟權利。否則,如果沒有就變更後的訴訟請求重新指定舉證期限,就會導致被二審法院以違反法律程序為由發回重審。
三、在當事人拒絕變更訴訟請求時,法院應當如何處理
釋明是法律賦予法官的權利,也是其應當履行的義務。對於當事人而言,是否變更其訴訟請求是其享有的訴訟權利。當事人既可以變更訴訟請求,也可以不變更訴訟請求,法院不能替代當事人依職權變更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否則就違背法院居中裁判的角色。在當事人拒絕變更訴訟請求時,法院應當如何處理,《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未予明確。
在上述案件中,原告主張死者與被告存在勞動合同關系,但是經過開庭審理,一審法院認為死者與被告並不存在勞動合同關系,而是屬於其他法律關系(僱傭關系),並多次向原告釋明,告知其變更訴訟請求,但原告始終不予變更其訴訟請求,一審法院遂裁定駁回了其起訴。二審法院認為一審法院駁回起訴不當,遂撤訴一審裁定,指令原審法院進行審理。筆者認為,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應法律正確,二審法院撤銷一審裁定不妥,理由如下:
其一,在法院認定的法律關系與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不一致時,屬於訴訟程序問題,在原告堅持其訴訟請求,而不依據法院的告知變更訴訟請求的情況下,法院應當作出程序性處理,即裁定駁回原告起訴,而不是駁回其訴訟請求,否則既侵害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又損害當事人的實體權利。
其二,《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登的案例對此已有相應指導。盡管我國不是判例法國家,但是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且經過《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登的裁判具有指導作用,可以作為各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重要參考。《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6年第8期刊登的「上訴人北京新中實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和上訴人海南中實(集團)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華潤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房地產項目權益糾紛」一案,最高人民法院經過審理認為,一審期間華潤公司在起訴狀、庭審陳述及所附證據材料中,均明確表示其主張項目轉讓款的依據為雙方之間存在房地產項目轉讓的法律關系。一審法院基於審理查明的事實認為,華潤公司訴請主張的「項目轉讓關系」不能成立,遂於庭審結束後至一審判決前,多次向華潤公司行使釋明權,告知其變更訴訟請求,否則自行承擔訴訟風險,但華潤公司拒絕對訴訟請求予以變更。由於華潤公司主張的法律關系與一審法院根據案件事實認定的不一致,一審法院不應作出實體判決,而應駁回華潤公司的起訴。一審法院在華潤公司經釋明仍未變更訴訟請求的情形下,逕行對華潤公司未予主張的法律關系予以裁判,既替行華潤公司的起訴權利,又剝奪了新中實公司和海南中實公司的抗辯權利,違反了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法定程序,遂作出(2004)民一終字第107號民事裁定書,撤銷了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駁回了原告華潤公司的起訴。
綜上所述,在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與法院根據案件事實認定的法律關系不一致時,法院應當進行釋明,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如果當事人予以變更的,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如果當事人拒絕變更的,法院則應當裁定駁回其起訴,而不應作出實體裁判。

D. 「法官」代表什麼

對法官的了解,應該是在從事律師工作之後,我不敢說我對法官了解有多深入,但就是這些片面的了解,我也是說這些現象發生在個別法官身上,我舉一個例子,在開庭時常遇見法官對律師說,把主要觀點說說就行了,為什麼法官這樣說,難道他不知律師代表的是當事人?非也,他當然明白。

我不想用多高深的理論來談論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我只是想從法官二字身上看能不能簡單地解釋這個問題。有時和同事閑聊,說為什麼法官叫法官,而不叫法師呢?就像做教育的叫教師,做美容的叫美容師,有的同事說,因為他是官,是做法律方面的官,所以叫法官。聽起來有點八卦,但聽後聯繫到某些法官的所做所為,似乎有點道理。也許某些法官真把自己當成了官,所以敢對當事人指手畫腳,敢對律師說三道四。但就是把自己當成官,也要當父母官呀,當成人民的公僕呀,當成是為老百姓謀福祉的官呀。

但問題是,法官不是官,去掉這個稱謂,他/她和其他單位的人一樣,不過是一個從事法律的工作者,是什麼讓他/她認為自己是個官了呢?這個問題一下子真不好回答,中國的體制,或是個人的觀念作怪,也許都有吧。但要說到體制上,似乎又不成,國外有三權分立的,不也有法官枉法裁判的。這幾年國家進行法制理念教育,進行三個代表教育,但似乎成效不大,好像教育得某些官員麻木了,再教育還是老樣子,觀念就是改變不了,這是不是某些法官認為自己是官的原因,不好回答。

有人發文說是某些律師讓某些法官成為官了,說法有點刻薄,觀點有點片面。律師是社會法律工作者,他要掙錢養家戶口,那有拿著錢隨便去請某些法官的道理,難道他覺得自己的錢多的用不玩了?有病的人才這樣說,某些法官非要把自己當成官,才是造成律師的無奈之舉。

記得楊立新教授授課時說,他有一次到法院去講課或是什麼,問一個法官,你認為法官代表的是什麼?這位法官說,法官當然代表的是國家,是代表公權力的,楊教授反問,一個法官集國家的公權力於一身對付一個手無寸鐵的被告人,你難道不覺得很殘酷嗎?這位法官無語。這位法官的回答也許能回答為什麼某些法官把自己當成了官,正是他們認為自己是為國家服務的,才導致這種現象產生。楊教授說的好,法官代表的不是國家,而是法律,是站在公正的立場上,運用法律對被告人進行審判。

令人感慨,是呀,如果每個法官認為自己代表的是法律,還會認為自己是個官嗎?還會有我前面所述現象的產生嗎?但願每個法官都知道.

E. 請問有陽光下的法庭2018年上映的由顏丙燕主演的在線免費播放資源

鏈接:

提取碼:jzqq

《陽光下的法庭》

導演:李巨濤、陳立軍

編劇:田水泉、鄭紅星、李巨濤

主演:顏丙燕、何冰、王志飛、劉之冰、瑛子、田牧宸、蕭松原、廖京生、田小潔、果靖霖、姚安濂、牛寶軍、高明、錢志、胡彩虹、呼延曉輝、溫海波、白馬競、趙小銳、楊子驊、顏世魁、茹萍、於又川、陳逸恆、鄭曉寧、朱輝、李學政、安迪、李霞、趙小川、白紅標、丁一、逯軍、劉欣、楊竣茗、張藝心、李雨洋、李之璇、宮海濱、李天涯、李金明、孫率航、品樂、張洪偉、劉季、郝文婷、楊凱涵、韓龍瑄、楊均柏、馮曉江、李素雲、魏峰、齊曉梅、崔姍姍、王成、常泰、季馬、玲瓏、王藝萌、姚思思、傅曉明、康傑、賈小雙、錢胤文、劉子銘、王儀偉、袁本君、徐昊宇、谷奔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首播:2018-04-08(中國大陸)

集數:36

單集片長:45分鍾

又名:陽光法庭、人民的錘子(豆友譯名)、CourtintheSun

由中央電視台、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青島東唐影視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36集電視劇《陽光下的法庭》,將於4月8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晚8點黃金時間盛大開播。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組建後,為積極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兩會精神,全面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推出的一部「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的現實題材精品電視劇。

本劇以黨的十八大之後推進的司法改革為時代背景,從一位國家二級大法官、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的視角切入,選取了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和積極影響的環境保護、跨國知識產權糾紛、平反冤錯案件、攻克執行難、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等案例,以藝術化的表達,展示和剖析了人民法院在推進司法改革、建設智慧法院、維護公平正義等方面做出的積極探索和不懈努力,塑造了一批具有法治理想和法治情懷的司法工作者群像。

本劇演員陣容豪華,顏丙燕、王志飛、何冰、劉...

F. 揭秘,什麼樣的人能入選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員額法官

  1. 對審判委員會委員、現任或曾任巡迴法庭主審法官按要求審查後,提請遴選委員會審議入額。

  2. 對審判員採取考核方式,擇優入額。

  3. 對助理審判員採取業績考核為主、考試為輔的方式擇優入額。

G. 龔如心與哪些人爭奪案件

1990年4月10日,龔如心的丈夫,華懋集團董事局主席王德輝被綁架,從此失蹤。
1997年5月26日,王德輝的父親王廷歆入稟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要求法庭宣布他失蹤超過7年的兒子已經死亡﹐頒令執行他在1968年立下的遺囑,龔如心提出反對(案件編號HCAP6/1997)。1999年1月14日,高等法院上訴庭基於王德輝法律上並未死亡﹐撤銷王廷歆的申請(案件編號CACV24/1998)。
1999年6月,王廷歆入稟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申請宣誓證明王德輝已去世,於9月22日獲得批准。
2001年7月28日,在香港漫畫節《小甜甜Nina Nina》畫冊簽名會上,龔如心表示自己已立下遺囑,除了預留照顧(家中的)老人外,其餘皆會捐給「華懋基金」作慈善用途。按當時報章報導,其資產估計約值三百億港元。
2001年8月6日,王德輝遺囑認證案正式在高等法院原訟法庭開審,涉及王德輝的兩份遺囑:一份在1968年訂立,遺贈所有財產予王廷歆,而另一份在1990年失蹤前訂立,遺贈所有財產予龔如心。(案件編號HCAP8/1999)
2002年7月28日,龔如心《2002年遺囑》所註明的訂立日期。
2002年10月15日,案件審結,原定6星期的審訊最終用了共172天聆訊,創下香港民事訴訟紀錄。11月21日,法官任懿君裁定王廷歆勝訴。
2002年12月11日,龔如心應商業罪案調查科邀請,協助調查有關她涉嫌偽造遺囑一案。21小時後,警方正式拘捕龔如心,她獲准自簽500萬港元保釋外出。警方亦到華懋集團的辦公室搜查,並且撿走部分文件。
2002年12月28日,龔如心入稟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提出上訴。
2003年9月29日,案件在高等法院上訴庭開審。(案件編號CACV460/2002)
2004年6月28日,上訴庭以2比1票數駁回龔如心提出的上訴,其中法官王式英裁定上訴得直,而法官楊振權、袁家寧則裁定駁回,但3名法官皆指沒有證據證明龔如心親手偽造王德輝的遺囑。
2004年11月17日,龔如心獲上訴庭批准上訴至香港終審法院。
2005年1月28日,龔如心被控以偽造、使用虛假文書及意圖妨礙司法公正三項罪名,在東區裁判法院提訊,准以5500萬港元現金保釋候訊,打破香港歷來涉及刑事案件的女性疑犯中,保釋金額最高的紀錄。(案件編號ESCC496/2005)
2005年7月11日,案件在終審法院開審,5名法官包括常任法官陳兆愷、李義,及非常任法官列顯倫、鮑偉華、施廣智,案件編號FACV12/2004。
2005年9月15日,龔如心胞弟,任職醫生的龔仁心在其診所所在的商場外遭4人襲擊,其飼養的一隻唐狗亦被打至重傷,嘈吵聲驚動商場保安員而嚇退匪徒。龔仁心相信他們意圖綁架。
2005年9月16日,終審法院5名法官一致裁定龔如心勝訴,龔如心得到估計逾400億港元遺產。
2005年12月3日,基於終審法院的判決,以及在遺囑上找不到龔如心的指模,律政司撤銷對龔如心的所有檢控。

H. 中國政法大學的知名校友有哪些

1、學界校友:
鄭成思、賀衛方、王人博、王保樹、陳瑞華、江平、陳光中、張晉藩、李德順、應松年、王名揚、潘漢典錢端升、胡建淼、王裕國、陳明華
2、政界校友(在職):
熱地全國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政法幹校畢業
沈德詠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法大研究生院訴訟法專業畢業
張耕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北京政法學院法學基礎理論專業畢業
王秀紅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鮑紹坤中央政法委副秘書
沈春耀全國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法大研究生院國際法專業畢業
王勝明全國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朗勝全國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趙大程司法部副法律系本科畢業
陳訓秋司法部副
郝明金監察部副
趙岸青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紀檢組長
強衛青海省省委中央政法幹部管理學院畢業
袁純清山西省省委法大研究生院學專業畢業
1、中國政法大學簡稱法大、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學、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的學科協調發展的中央部屬高校。
2、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大學、首批入選「2011計劃」高校。同時為國家111計劃立項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是全國唯一擁有法治建設與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是中國最著名的法律、學院校,被譽為「中國法學的最高學府」。
3、學校位於首都北京市,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其中,學院路校區是學校的研究生院所在地,昌平校區是本科生、中歐法學院所在地。
4、中國政法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一所以法學為主體,兼有文學、史學、哲學、經濟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為全國75所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之一。

I. 跪求從法律角度寫的《東京審判》的觀後感,專業人士幫忙!!!😘😘&#

A 《東京審判》的觀後感


東京審判,共開庭818次,法庭紀錄48000頁,判決書1200頁,檢察方與辯護方共提出證據4336件,雙方提供證人1194人,其中419人出庭作證,整個審判共耗資750萬美元。在審判中,同時還配備了大量翻譯人員,並設有一個三人語言仲裁小組,以便當庭對翻譯問題作出裁定。從而構成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審判,在現代國際法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東京審判,是對傳統國際法原理的繼承與發展,也是確立現代國際法尤其是戰爭法基本原則的一次重要實踐,為20世紀下半葉對國際戰爭罪犯的審判提供了充分和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東京審判在現代國際法學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首先,東京審判確立了現代戰爭犯罪的新概念。1625年,格老秀斯在其名著《戰爭與和平法》一書中指出,對於違反國際法的犯人,捕獲者或審判者有權處其死刑。但是,一直到二次大戰前,戰爭犯罪的概念僅局限於違反戰爭法規或慣例的行為,如殺人、放火、姦淫、虐俘、殘害平民等。東京審判(包括之前的紐倫堡審判)將戰爭犯罪的概念予以擴展,增設了破壞和平罪與違反人道罪。並通過審判實踐,對這兩種犯罪予以法理上的闡明。

東京審判確立的第二項新的戰爭罪是破壞和平罪,對於此項罪名,在法庭審理中曾有過激烈爭論。被告方以兩個質疑試圖否定法庭的管轄權:一、被告們參與戰爭時,侵略戰爭是否已被定為犯罪?如果當時不定為犯罪,那麼即使到了現在(審判時)定為犯罪,被告也是無罪的,因為「法律不能溯及既往」;二、縱使當時已定為犯罪,參與其事的個人是否也應該負責?

東京審判強調,上述兩項質疑,早在紐倫堡審判時即已解決,其法理依據為:侵略戰爭早已在國際法上被公認為是犯罪,而且是「最大的國際性罪行」,這已由一系列國際公約所證明。東京審判指出,紐倫堡審判在法理上是充分的,它沒有創設而只是以實踐行為適時地宣布了侵略戰爭是犯罪這一項國際法原則。

至於個人是否應承擔責任問題,法庭上被告以及西方某些國際法學者(包括東京審判的個別法官)提出了四個否定理由:

一、侵略戰爭是一種「國家行為」,是國家主權的一種行使或表現,對其負責的應該是國家而不應該是個人;

二、侵略戰爭是國際法上的犯罪,國際法是以國家而不是以個人為主體,個人在國際法上是沒有責任的;

三、國際法對於違反它的規定的國家有制裁,但對於違反它的個人因沒有規定製裁方法而無從著手處罰;

四、按照刑法原理,犯罪必須有犯罪者的「犯罪意思」,個人參加戰爭時是不可能有犯罪的意思的。

東京審判指出,關於第一項理由,由於國際法對國家和個人同時規定了義務,因此,對於破壞國際法的個人進行處罰是有法理根據的,在實踐上也是有「奎林案」等所支撐的。法庭強調,說個人應對侵略戰爭負責,並不等於國家可以免除責任。但由於現代國際法對國家責任更強調的是民事賠償,而加重民事賠償又會增加各侵略國人民的負擔,故強調對野心家和好戰者個人的刑事責任,將是現代國際法發展的趨勢。

第二和第三項理由也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國際法對處罰個人早已有了制裁方法,其實踐事例也是舉不勝舉,從對海盜和販賣人口的懲罰,到一系列國際公約,這個問題是早已解決了的。

對於第四項理由即犯罪的意思問題,東京法庭的判決書明確指出,第一,人人有知曉和遵守一切現行法(包括國際法)的義務,對於現行法的愚昧無知,不能作為免除個人罪責的辯護理由;第二,被告們在從事侵略的時候,縱使不能精確地了解侵略在國際法上是何等嚴重的罪行,但是以他們的知識和地位來說,他們決不會不知道破壞條約、攻擊鄰國的行為是錯誤和有罪的。因此,不能說他們沒有「犯罪意思」。

東京審判的實踐以及對上述法理的闡述,為二次大戰後國際法上戰爭犯罪理論的發展貢獻了有益的學術見解。1949年以後通過的各項旨在維護世界和平、保障人權的《日內瓦公約》,所遵循的就是由紐倫堡和東京審判所確立下來的關於戰爭犯罪的原則。1993年聯合國安理會第827號決議通過的《審判前南罪犯國際法庭規約》和1994年安理會第955號決議通過的《盧安達國際法庭規約》,所依據的主要也是上述戰爭犯罪的概念,只是在表述時作了一些變化而已。

其次,東京審判確立了各項戰爭犯罪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包括:

一、追究犯罪者個人的刑事責任原則;

二、官職地位(官方身份)不免除個人責任原則。

三、長官命令不免除個人責任。

這部影片讓我看得熱血沸騰,參加東京審判的中國法學界成員主要有法官梅汝璈,檢察官向哲濬,法官助理楊壽林,檢察官顧問倪征等。在兩年半漫長的審判中,向哲濬檢察官、倪征顧問等盡心敬業,有時常常是廢寢忘食,全力尋找各種證據,在一次次的辯論中,以一樁樁鐵證歷數了各個戰犯的種種侵華罪行。在定罪量刑階段,梅汝璈法官又日夜與各國法官反復磋商,最後終於將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這三個對中國人民犯下累累罪行、欠下無數血債的戰犯,連同東條英機等一起共7人,送上了絞刑台,為受到日本侵略者殘害的中國以及亞太地區人民伸張了正義。

東京審判,不管是從法律意義上說還是從政治意義上說,她都喚醒了人們那顆愛國的心。讓人們的心為之顫抖!

J. 大法官的歷任

·第一屆大法官(37-47)
燕樹棠向哲濬(38.4.1-47.9)黃又昌魏大同(38.4.1-47.9)張式彝(37.7-37.11)蘇希洵(38.4.1-47.9)李伯申(37-40)夏勤(38.4.1-39.9)胡伯岳黃正銘(41.4.1-47.9)洪文灡徐步垣(41.4.1-47.9)張於潯(37-40)王風雄(41.4.1-47.9)林彬(37-40)曾劭勛(41.4.1-47.9)劉克雋蔡章麟(41.4.1-47.9)沈家彝韓俊傑(41.4.1-47.9)翁敬棠何蔚(41.4.1-47.9)葉在均(40.4.1-47.9)
·第二屆大法官(47-56)
林紀東曾繁康 徐步垣 黃演渥 胡伯岳史尚寬黃正銘胡 翰 (51.7-56.9) 曾劭勛 (47.7-53.1) 史延程 王之倧 諸葛魯 洪應灶 黃 亮 (53.9.16-56.9) 金世鼎王昌華(53.9.16-56.9) 景佐綱
·第三屆大法官(56-65)
林紀東黃演渥 (56-60) 金世鼎 胡伯岳黃亮景佐綱 王之倧 歐陽經宇 李學燈田炯錦(60-60)黃正銘(56-60) 戴炎輝 (60-61) 管歐陳朴生(61-65)張金蘭 (大法官)(61-65) 范馨香 (61-65) 洪應灶陳世榮(61-65) 程德光 (56-58)翁岳生(61-65) 曾繁康
·第四屆大法官(65-74)
陳朴生塗懷瑩翁岳生李潤沂(65-71)林紀東蔣昌煒 瞿紹先 洪遜欣 (65-70) 梁恆昌 楊與齡 范馨香 楊日然 (65-71)陳世榮楊建華(65-71) 鄭玉波李鍾聲(65-71) 姚瑞光馬漢寶(65-71)
·第五屆大法官(74-83)
劉鐵錚 瞿紹先 范馨香 (74-76.11) 楊與齡 馬漢寶 楊日然 (74-83) 楊建華 史錫恩翁岳生陳瑞堂 李鍾聲李志鵬吳庚 張承韜 鄭健才 張特生
·第六屆大法官(83-92)
翁岳生陳計男劉鐵錚曾華松吳庚董翔飛王和雄楊慧英王澤鑒戴東雄林永謀蘇俊雄林國賢黃越欽施文森賴英照城仲模(辭職獲准)謝在全孫森焱

熱點內容
日常法律顧問服務合同 發布:2025-02-13 06:25:57 瀏覽:108
合同法的解除 發布:2025-02-13 06:21:39 瀏覽:45
員工加班勞動法怎麼規定的 發布:2025-02-13 06:10:03 瀏覽:272
2016年中級會計師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2-13 05:58:26 瀏覽:886
公司規章制度太嚴 發布:2025-02-13 04:59:32 瀏覽:823
海淀區法院微博 發布:2025-02-13 04:13:04 瀏覽:495
檢擦院和法院 發布:2025-02-13 04:08:07 瀏覽:576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