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其他案件
㈠ 法院管轄執行的案件都有哪些
中級人民法院可管轄的行政執行案件有:
1、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2、海關處理的案件;
3、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4、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十五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九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行政機關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由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
㈡ 法院六類案件指的是什麼
法律分析:六類案件:涉及群體利益,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配合的案件;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案情復雜,當事人之間情緒嚴重對立,且雙方都難以形成證據優勢的案件;相關法律法規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在適用法律方面有一定困難的案件;敏感性強、社會關注程度大的案件;申訴復查案件和再審案件。各級人民法院要牢固樹立和認真貫徹「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審判工作指導方針。這十六字方針,一方面強調訴訟調解,將其作為與裁判並重的審判方式,另一方面強調了審判工作的最終目的是徹底化解矛盾平息糾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㈢ 民事案件法院確定的事實可以作為其他案件的證據嗎
法律分析:民事案件法院確定的事實可以作為其他案件的證據,已經生效的判決書可以作為其他案件的證據,法院一般應當直接採信,而不需要再用別的證據來支持生效判決書,但生效判決書里的證據如審計報告等,判決書如果只是提及,而不是採信,則在後面案件里不能直接採信,當然,任何一方當事人把它作為後面案件的訴訟證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九條 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㈣ 法院是否有權查詢本人另外案件
如果是案件需要,法院有權查詢。
1、法院在執行程序中,可以根據職權查詢被執行人的各項財產情況。但法院查詢財產,以該財產在相關國家機關進行登記的為限,被執行人有財產,但未辦理實名登記手續的,法院無法查詢。
2、法院可以查詢的財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基金、其他有價證券、車輛、房屋、土地使用權等。
【拓展資料】查詢個人案件有以下兩種辦法:
1、拿著身份證到受理法院的立案庭現場申請查詢被告的受案情況,一般立案庭只會告訴您被告有或者沒有其他案件在受理之中。(此種查法僅僅限於受理法院)
2、去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但是只能查詢到1月1日以後生效的案件。
查詢辦法:打開網址,搜索位置輸入姓名。點擊搜索,就會出現該與姓名相關的判決書。這里是全國范圍,同名同姓情況會存在,需與身份證號一起確認。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
第三條 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裁判文書應當在互聯網公布:
(一)刑事、民事、行政判決書;
(二)刑事、民事、行政、執行裁定書;
(三)支付令;
(四)刑事、民事、行政、執行駁回申訴通知書;
(五)國家賠償決定書;
(六)強制醫療決定書或者駁回強制醫療申請的決定書;
(七)刑罰執行與變更決定書;
(八)對妨害訴訟行為、執行行為作出的拘留、罰款決定書,提前解除拘留決定書,因對不服拘留、罰款等制裁決定申請復議而作出的復議決定書;
(九)行政調解書、民事公益訴訟調解書;
(十)其他有中止、終結訴訟程序作用或者對當事人實體權益有影響、對當事人程序權益有重大影響的裁判文書。
第四條 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在互聯網公布:
(一)涉及國家秘密的;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
(三)以調解方式結案或者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的,但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確有必要公開的除外;
(四)離婚訴訟或者涉及未成年子女撫養、監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