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感想

法院感想

發布時間: 2020-12-22 03:11:54

❶ 求法院旁聽感想

前一階段,我連續旁聽了多個刑事案件的庭審。這些刑事案件的被告,或是詐騙,或是搶劫,或是利用職務之便受賄。他們有的正值青春年少,本該前途無限;有的才華橫溢,事業有成;有的即將含飴弄孫,安度晚年。然而如今都殊途同歸,站在被告席上接受審判,等待他們的是禁錮人生自由的鐵窗生涯。面對即將失去的自由,在法庭最後陳述時,他們無不痛心疾首,悔恨萬千,感覺愧對父母和子女,而一切悔之已晚。從天堂到地獄,人生與事業瞬間陡然轉向,這無疑是一場悲劇。
他們的人生軌跡,並非劣跡斑斑。曾幾何時,他們也都是善良守法的公民。也曾有過美好的昨天,鮮花和掌聲也曾伴隨著他們的成長。之所以淪為罪犯,皆因在貪婪慾望的驅使下,追求種種錯誤目標,利令智昏,而又喪失自我,置社會規范、道德規范和國家法律於不顧,最終把自己的靈魂「典當」給了金錢和利益,葬送了他們本該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生,害己又害了家人。
旁聽完這些案件,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我想,每個人都想追求更多的金錢、地位、權力和智慧,希望個人的能力和成功得到社會的承認,這些都是獲得他人尊重的必要條件,也是無可非議的。人總是在滿足了自己最低的慾望後不斷地產生更高的慾望,而正是慾望,才激起了人們不斷奮斗的動力。盡管如此,但人們還是必須懂得用理智來調節自我,尤其要壓抑和剋制自己潛意識中時時涌動的貪欲。要把那些違反社會道德、不符合人的日常倫理的觀念從意識層面壓制和排除出去,而不能任憑貪欲滋生蔓延,並在貪欲的驅使下行使不法勾當。慾望的滿足一定要在法律、道德和良心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合法手段來實現。否則即使你一時的慾望得到滿足了,生活也會叫你得不償失,甚至會讓你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由此,我還想到,人要學會知足,知足了,就難有非分之想,貪婪的念頭也自然難以占據你的頭腦。如果你現在已經很富有,那就更應懂得知足,懂得珍惜已擁有的,要將種種不必要的慾望都放下。如果你還不富有,你所擁有的不如別人,你仍必須平衡好心態,坦然處之,不能因此怨天怨地仇視社會和他人,更不能採取極端手段作出傷天害理之事。應該懂得,人的一生總會有缺憾,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富有是相對的,更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目標。也許我並不富有,但依然可以活得開心,也許這才是人生成功的真正標准。古人雲: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人生苦短,我們要正確把握好自己寶貴的人生,走好每步路,千萬不能誤入歧途,因為我們還有太多的未盡責任和義務。
-----------------
按照電大法學本科法律實踐的要求,為了更深入地學習法學這一專業,我們以模擬法庭的方式進行了一次法律實踐。 我們以張麗醫療事故案為案例,具體制定了法庭實施計劃,做好了庭審前的准備工作,進行了細致的人員分工和會場的布置,整個模擬法庭的程序合法、執法嚴謹,是一次成功的法律實踐活動。 通過實踐,我們增強了運用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思想上提高了創新意識, 在本案的審理中,我的身份是合議庭筆錄員,被害人王燦死亡的原因是本案的焦點,在醫療事故的舉證責任倒置中,作為被告的張麗,應當就其行為的科學性、及時性、沒有過錯的事實承擔舉證的責任,本人就舉證責任倒置這一問題談一下心得體會。 一、在舉證責任倒置中,反對的一方應當就某種事由的存在或不存在負擔舉證責任。 民事責任特別是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一般包括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和過錯,這些要件事實的存在也構成了決定原告是否勝訴的關鍵。但在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原告不必要就這些因素的存在與否都負擔舉證責任,而應當由被告就某種事實存在與否承擔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倒置不僅僅是指證明責任依據法律的規定發生特定分配的現象,同時還意味著反對一方所證明的事由在法律上作出嚴格的限定,即在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反對的一方究竟應該反證證明什麼,必須要由法律規定。通常,由被告方證明的事實是由實體未能加以明確限定的,其證明人後由主要包括兩類:一是對自己沒有過錯的證明;二是對不具有因果關系的證明。在某些情況下,對這兩個事實的證明通常是結合在一起的。例如,被告證明損害是由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則不僅表明被告沒有過錯,而且同時也表明損害的發生與被告的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這兩個問題有可能也是相互分離的。例如,被告證明損害是因為不可抗力造成的,應可以表明其主觀上沒有過錯,從而應當被免除責任。 二、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由被告承擔證明某種事實的存在或不存在,如果其無法就此加以證明,則承擔敗訴的後果。 舉證責任倒置表面上是提供證據責任的倒置,實際上是就某種事實負有證明其存在或不存在的責任的倒置,是證明責任在當事人間如何分配的問題。然而,舉證責任倒置不僅僅是對事實證明責任的分配,更重要的是,對這種舉證責任的分配常常直接影響到訴訟結果,即「舉證責任分配之所在,乃勝訴之所在」。因為一旦倒置以後,舉證責任被倒置的一方負擔了較重的證明義務,如果其不能夠就法定事由進行舉證,便推定提出主張的一方就該事實的主張成立,這就會從整體上影響到訴訟的結果。 敗訴後果的承擔表明了舉證責任倒置實質上是一種證明責任的分配,證明責任是一種結果責任,解決的是在案件事實真偽不明時敗訴風險的承擔問題。在實體法上,對被告方對此要舉證證明也有相當的難度。例如,在高度危險責任的情況下,被告必須證明危險是由原告的故意造成的才能免責,倘被告無法就此舉證則可能要敗訴。這樣,舉證責任倒置通常是和嚴格責任聯系在一起的,由此也進一步表明了舉證責任倒置與舉證責任轉換的區別。舉證責任的轉換與嚴格責任問題沒有必然聯系,任何類型的案件在訴訟中都可能出現舉證責任轉換的現象,它不涉及抽象的實體法規范,只是當事人在具體訴訟過程中相互活動。 三、在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案件中,發動訴訟的原告一方,也應當對部分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的責任。 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是否意味著原告不負任何舉證責任,而應由被告證明一切?我認為,即使依據實體法的規定應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告也要承擔就一定事實存在或不存在舉證的責任。在適用嚴格責任的情況下,對於過錯、因果關系等,根據法律規定應當由被告證明,從而免除了受害人對此事實的舉證的責任,而將該責任倒置給加害人一方,由其承擔無未能舉證時的敗訴風險。但其他要件事實,如加害人、損害事實等,則還應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規則分配舉證責任,由該事實的主張者承擔舉證責任。例如,在高度危險作業的責任中,至少原告要證明危險是因為被告的行為造成的而非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否則其連訴訟主體的被告一方都不能明確,怎麼訴訟?對誰訴訟?再如,在醫療事故的舉證責任倒置中,作為被告的醫院一方,應當就其行為的科學性、及時性、沒有過錯的事實承擔舉證的責任,而患者應當就被告行為的危害後果事實、危害後果與被告的行為間有關聯的事實等,承擔舉證的責任。在舉證責任倒置情形下,原告方也承擔部分事實的舉證責任的原因是:從實體法角度言,任何人主張權利都應當提出證據證明其權利的存在;從證據法的角度看,主張的一方也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即使法律從特定的目的出發,為加強對一些處於舉證遇到障礙的特定當事人的保護,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只是將特定的證明事項倒置給被告一方承擔,這並不是說,將所有的訴訟證明事項甚至釋明事項,都交給被告承擔。從性質上看,舉證責任倒置實質上基於法律規定,由原告證明A事實的存在,但應當由被告承擔B事實存在或不存在的證明,被告不能證明的,推定原告的事實主張成立。 通過實踐,對法律又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理解。

❷ 2014法庭庭審觀後感2000字

法庭庭審觀後感

就像龐德曾經說過那樣完全只對法律本身的邏輯進行研究是毫無意義可言的一樣,我們在學習法律的時候除了認真研究理論知識,還應當注重對於法律的實踐,通過觀看此次法庭審判,讓我感受到了法庭的庄嚴和肅穆與作為一個法律人應有的職業素養和一個法律人肩負的責任。
為加強對民事訴訟程序的掌握,遂觀看了此次的民事訴訟法庭。參加完法庭後了解了民訴程序的大體流程,對案件的印象更加深刻,從這次法庭中,我也切實的明白了法庭的審判程序,讓書本上的間接印象轉換成了直觀印象,這對於我的專業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同時,從此次實踐中我也認識到了證據的重要性。
故有以下感想:模擬法庭中的法庭審判程序分成了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和審判四個階段。本次法庭開庭時,書記員先查點當事人及其訴訟參加人的到庭情況並請入席,隨後宣讀審判紀律。接著全體起立,請審判長、人民陪審員入庭,坐下後,帶被告入庭,由審判長宣布開庭。開庭前書記員也簡單地介紹了一下案情,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整個案件。書記員宣讀法庭程序後,法官和審判員相繼入庭以及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等。
法庭調查階段,由公訴人宣讀起訴書,控訴被告人的罪行,要求法院予以公平公正的刑罰。對於公訴人起訴的犯罪事實被告人有異議,表現出好的反對態度。接下來由公訴人當庭舉證,證據確實不真實並不具有關聯性,被告人及辯護人都有異議。公證人一一舉證完畢之後,被告人並無新的證據要提交法庭,法庭調查主要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當事人陳述;二是舉證和質證。在這個法庭中,當事人雙方 通過舉證、質證,力求為自己的當事人爭取更大的權利。這個階段是最能體現辯護雙方的法律知識儲備及觀察力,作為一名律師要先會聽,才知道怎麼辯。進入下一個階段,即法庭辯論階段。首先也是由公訴人發表意見。被告人自行辯護,辯護人發表意見,公訴人再進行答辯。法庭辯論階段,法庭辯論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在合議庭的主持下,根據法庭調查階段查明的事實和證據,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相互進行言詞辯駁的訴訟活動。這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案件評議和宣告判決,這是開庭審理的最後階段,是合議庭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和證據,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確責任,做出判決並宣告判決結果,從而解決當事人之間民事爭議的階段。此階段,由被告人就本案的事實、證據、罪行有無及輕重,對犯罪的認識及對定罪量刑方面的要求作簡要的發言。最後經審判員對事實進行認定,鑒於控辯雙方相應意見,予以調解。到此,這個案件就這樣完結了。
程序法不同於實體法,因此民事訴訟程序的法庭的側重點也在於弄清整個程序,通過這次法庭,了解了民訴程序的實際操作,用法庭的形式把枯燥的程序法學習生動形象化,讓我們在練習中學習,記憶。
其中在這次法庭審判里,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官與律師。眾所周知由於司法活動的特殊性,法官在司法審判中應當忠實地體現國家在處理社會沖突中的特殊的角色職能,這種角色職能要求法官應在「第三方」的角色定位上,在糾紛雙方當事人之間恪守中立,並始終在糾紛解決過程中保持中立,平等對待雙方當事人。因此,法官的職責在於居中裁判,使一切社會成員都有權利得到與他人相同的法律對待,真正做到同事同處、同過同裁、同罪同罰,以實現最終的司法公正。
作為一個法官,我認為衡量其是否完成了司法公正的使命的標準是看他是否嚴格按照實體法和程序法的規定來處理各種案件,而法官要想完成司法公正的使命,就必須具有較高的素質,所以我要認真學習,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通過觀看此案的審理,我也深感人民陪審員制度的重要意義,它不但提高了司法的公信力,彰顯司法的進步,同時體會到只有當法院審判工作的透明度不斷提高,審判結果才能更加公正、公開、公平,才能收到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雙豐收。
今天的社會是法律統治的世界,是法治社會。社會發展的規律已經昭示:一個國家在治理社會時,必須把法律奉為治國之法寶或自由的保障,崇法必須也必將會成為國家或公民的一種精神和信念;沒有這樣的信仰,依法治國就只能是紙上談兵。所謂崇法,就是要有一種捍衛正義和公平的精神,具備一種為國家、為社會、為當事人盡心辦事、全力負責的信念,崇尚法律、相信法律、敬重法律。故擁有崇尚法律的精神和信念是法官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
其次,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優良的法律職業能力和專業適應能力也是必備的素質。專業知識是從事法律工作的起碼要求,是職業能力的基礎,在具有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後,所需要做的便是把這知識融入實踐中,法律實踐經驗是一個人理解案件事實真相、掌握案件事實的實質以及找到解決糾紛的合理方式的必要條件。
而對於律師來說,就需要更多的知識補充,專業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因此我要走的征程才剛剛開始。另外,我覺得作為一個律師,辯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只有擁有好的辯才,才能把自己的想法、邏輯與思路傳達給法官,讓法官明白自己的想法,從而為己方證據更大的勝局。另外,擁有好的辯才我認為還能增強自己的自信心,讓自己在法庭上更加才思敏捷,有利於自己的發揮。當然,律師還要培養自己的調取證據、分析證據和運用證據的能力,在法庭審判中,證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律師要從各方面去調查取證,並通過法律分析和邏輯分析充分運用證據,盡量避免、減少不利證據的負面影響,強調有利證據的正面作用,來促使案件審理向有利於委託人的方向努力。
我一直的夢想是加入這個職業群體,但此時不得不說有些茫然和無所適從,這可能也是自己必須要經歷和面對的,這是我職業的必修課。因為你要記住:律師不僅要幫當事人打贏官司,而且還要贏的漂亮、精彩!即使這個高度離現在的自己還非常的遙遠,但你應該時刻准備迎戰這一光輝的頂點!這是一次情、理、法相結合的庭審,庭審中充分體現了公平和正義。
從這次觀看法庭審理中,我也了解到了我與一個職業法律人之間的差距,這更激勵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念,我會朝著一個職業法律人的目標而努力。爭取在實踐中來完善我的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法律知識,來保障社會的法律秩序能更加地公平公正,讓人們的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護!

❸ 交給法院的庭後感想怎麼寫

你說的是不是要寫給法院開庭後的案件總結呀

❹ 對離婚有何看法或感想

用離抄婚結束已死亡的婚姻,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用理智的態度、通過法律手段解決離婚問題,也是文明的標志。但是,正像結婚不是兒戲一樣,離婚更是一件應該特別慎重對待的事。

長期的婚姻生活總會發生一些挫折、危機,任何夫妻之間都會出現周期性的「厭惡期」。不必在矛盾激烈時急於做出決定,可以先放一放、冷一冷,反省一下,也許過一段時間又和好如初了。即使最後仍不得不離婚,在冷靜中處理,也會使雙方少受些傷害。

特別是不能以離婚作為擺脫矛盾和煩惱的手段。如果不從失敗的婚姻中吸取教訓,仍對婚姻、家庭抱著幼稚的想法,將來或是從此懼怕婚姻,或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失敗的婚姻。與其如此,不如多花些精力來維護第一次婚姻。

❺ 看到失散多年的兒子變成啞巴,你有什麼感想

甜甜天生就是一個啞巴,生下來不會哭,遭親生父母拋棄。

收留她的是一對沒有子女的中年夫婦。

二十年來,把她當做親生女兒去照顧,那時的她眼巴巴的躺在襁褓中,用那雙烏黑純真毫無雜質的眼睛望著這對夫婦,臉上露出了可愛地笑容。

一頓飯下來,倆人不斷的旁敲側擊,還專門看了人家的胳膊,終於確定了他卻是自己當初丟失的孩子,走丟了被人家撿了去。

其實倆人一開始是有一個孩子的,當初因為疏忽,讓孩子走丟了,倆個人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後來又發現不能再生育,再後來就遇到了甜甜。

倆人的神情很激動,導致甜甜和他的男朋友都有點懵!

甜甜和他結婚後,倆人沒有去相認這個走失多年的兒子,他們怕他會怪罪於他們,作為一個父母,將自己的孩子都能丟了,的確是不負責任的。

好在現在他一樣做了自己的兒子,不是嗎?

也許這樣選擇幸福也是不錯的。

❻ 如何做好法院民事案件調解工作的心得體會

這個沒有一個規則可論。要看具體的案件,和你對案件的把握吃透程度。但是永遠記住,當事人都很聰明,不要糊弄他們。司法是善良公正的藝術,要作個藝術家。

❼ 第一次去法庭看開庭有什麼感想

為人別犯法,犯法不自在。法庭的尊嚴,法律的嚴酷。是人生路上的一條紅線,切記不可逾越。

❽ 與家長一起做一件與憲法相關的小事,事件與感想怎麼寫

一、事件:去法院聽審

我們提前兩三天到法院門口去看了一下公告,法院張貼或者電子內公告容牌的方式公告近日內要開庭審理的案件,我們選擇了選擇自己較為感興趣的案件,記住了案件開庭的時間和地點。

開庭當天我和父母攜帶本人的身份證,提前到法院辦理旁聽證,即可旁聽庭審了。這些案件是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全程我們都遵守庭審紀律,不發言,不記錄,不拍照或者攝像必須聽從法庭指揮,攜帶的通訊工具須關機或者調成靜音。

二、感想:

感受到了法律的威嚴性、不可侵犯性和強制性。通過去法院聽審,我們加強了對法律的敬畏,因此也注重在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違法犯罪的事,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8)法院感想擴展閱讀:

法律區別與其他社會規范的基本特徵:

1、法律具有國家意志性,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與其他社會規范相比,具有國家意志性,因此還具有統一性、普遍適用性和特殊的權威性。而且法律的效力一般高於其他社會規范。當然,盡管法律具有國家意志性,但是具有國家意志性的並非都是法律。

2、法律以規定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

3、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❾ 法院的判決書怎麼寫感悟

當前判決書的寫法,不外乎有兩種模式:一是記敘文寫法;二是論說文寫法。

第一,記敘文內寫法:容就是講故事,並根據故事情節作出判決。優點:這種寫法,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方便閱讀。缺點:1、重視記敘事情發生的經過,忽視對事實及證據認證的記載,存在霸王判斷之嫌;2、由於側重對事情發生經過的敘述,因而為了敘述的方便,必然會認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實,然而這些事實,又可作為其他案件的免證事實,容易造成案件之間在認定事實上的矛盾。

第二,論說文寫法:就是針對雙方爭議的焦點事實或核心證據進行認證,並據此作出判決。優點:1、這種寫法符合司法認知規律,因為認定事實並不是判決的目的,判決的目的裁斷糾紛,因而案件的事實經過並不重要,關鍵的是對爭執的焦點問題進行判斷;2、記途了法官對證據及事實的認證過程,讓人看得懂案件事實是怎樣得出的。缺點:不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增加了閱讀的難度。

❿ 以"中國夢,法院夢"暢談對法院工作的感想

法院的唯一工作,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不阿附於政治,獨立地對案件作出判決,如果法院也做夢,還不如去學開挖掘機

熱點內容
人類道德形成過程 發布:2025-04-22 17:30:21 瀏覽:827
村民法律知識講座心得體會 發布:2025-04-22 17:30:09 瀏覽:946
城市規劃法規體系 發布:2025-04-22 17:29:29 瀏覽:407
2016年新交通法規 發布:2025-04-22 17:27:06 瀏覽:988
中國旅遊政策法規 發布:2025-04-22 17:19:24 瀏覽:285
道德經忘記 發布:2025-04-22 17:18:27 瀏覽:231
法律援助與行政執法監督 發布:2025-04-22 17:13:26 瀏覽:62
關於教師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2 16:46:25 瀏覽:230
2014年法規答案解析 發布:2025-04-22 16:45:27 瀏覽:91
婚姻法變通規定 發布:2025-04-22 16:44:21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