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怕被處罰嗎
㈠ 法官最怕你怎麼威脅
理論上,遭遇威脅、恐嚇的被害人可以得到相應的救濟措施。如根據《反家庭暴力》等規定,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法院應當受理。被申請人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法院應當給予訓誡,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15日以下拘留。
而實務操作中,人身安全保護令以及其他保護措施未必能夠完美無缺地執行,甚至是難以正常實施。如當事人情緒無常,暴躁易怒的,可能經常毆打、辱罵被害人,或者威脅、恐嚇被害人,甚至恐嚇執法、司法人員。對於這些屢罰屢犯,頑劣不改的「地痞無賴」,執法人員、司法人員不可能隨時跟在身邊進行觀察和監督,被害人也不可能隨時隨地加以提防。
再者,執法、司法人員也擔心要是從嚴處理這些「地痞無賴」的話,可能招致打擊報復,以致於不敢動真碰硬,任由其胡作非為。現實中,執法、司法人員被報復陷害,傷害乃至殺害的惡性案件並非沒有。而且,根據現行法律,言語威脅恐嚇往往僅能治安處罰,不能給予其刑事制裁,因為僅有明顯傷情且構成輕傷以上的,方可構成故意傷害罪。這顯然是對作惡者的放縱,也是對老實人的變相「侵害」,無利於公平正義的實現。
法治社會不能任由「地痞無賴」式的肆意作惡者胡作非為。要知道,恐嚇威脅他人行為,雖然沒有給被害人帶來有形的身體傷害,卻給其精神和心理帶來極大的摧殘和恐懼。再者,言語威脅升級為肢體暴力和殺人行為的事件並非沒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精神暴力比肢體暴力的危害更大,更具有可罰性。
故而,勢必對肆意恐嚇、威脅他人者予以約束和制裁。如實施人身保護令後還可對當事人佩戴具有定位、報警功能的電子監控設備,一旦其接近被害人或越出一定界限,就果斷處罰。對於多次威脅恐嚇他人者,不妨以尋釁滋事罪論處,且在當事人出獄後依然強制佩戴電子監控設備並實行心理矯治。只有對此類行為採取強力的約束和制裁措施,方能有效保護他人免遭「地痞無賴」式侵害,讓社會安寧得以保障。
㈡ 法官行政處罰對法官的影響
法官行政處罰對法官的影響是會作為違法前科被存入個人檔案。
書面的案卷材料會保存在原辦案單位、是永久存檔的;公安內部的網上審批數據會被保存在至少是一級的資料庫——這個記錄對於個人的一般生活、工作沒有太多影響,但對於參軍政審或者公檢法類的公務員考試,政審環節會被淘汰的
(1)行政拘留是一種嚴厲的行政處罰形式,只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才享有拘留裁決權,期限限制在1日以上15日以內。
(2)行政拘留不同於刑事拘留。前者是依照行政法律規范對違反治安管理法規的人採取的懲戒措施;後者是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而採取的臨時剝奪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刑事強制措施。
(3)行政拘留不同於司法拘留。後者是人民法院依照訴訟法的規定對妨害民事、行政訴訟程序的人所實施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
(4)行政拘留不同於行政扣留。行政扣留是行政機關採取的臨時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
(5)行政拘留與拘役不同。拘役是由人民法院對觸犯刑法的人判處的一種刑罰。
㈢ 如果冤案被判死刑已經被執行了法官會受到處罰嗎
草菅人命,和殺人有什麼區別。說白了就是黑暗壓迫
㈣ 法官被治安處罰會被開除嗎
一般不會的
法官也是人,違法治安處罰法,罰款是治安處罰
不會開除的,但卻是不光彩
作為執法者,被罰款,怎麼處罰、執法啊
㈤ 法官辦案程序違法有哪些處罰
法律分析:法官程序違法屬於審判階段程序性違法,一般的處理意見是發回重審,法官在法院內部接受處罰。故意違反法律、審判紀律、審判管理規定拖延辦案,或者因過失延誤辦案,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規定予以處分。故意違反規定拖延辦案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法律依據:《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
第四十三條 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枉法裁判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十四條 因徇私而違反規定迫使當事人違背真實意願撤訴、接受調解、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並損害其利益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十七條 故意違反規定拖延辦案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㈥ 抗訴後上級法院改判原審法官會受處罰嗎
原審法官沒有違法亂紀行為的,不會受處罰,不然,誰還當法官啊!
㈦ 法院法官不去調查事件而亂判案,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引言:法院法官不去調查事件而亂判案,會受到怎樣的處罰?法官的作用在整個法庭上是有重大的話語權的,如果證據充足的話,法官都會根據具體的事件來進行判,基本上也是根據公平來定的。但是如果碰見法官不去調查,事件隨意拍案的話,其實是可以當事人起訴的,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向上一級法院提出上訴才可以有再審的可能。這也是為了維持每個人的公平,因為很多法官可能也會有不正確的判斷,導致整個案件的亂判。
經過當事人的起訴,如果發現法官確實是不去調查事件而亂判的存在的話,一定會受到法律的懲罰的,因為法官有很大的責任。每一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事情做出承諾和既定的效應,尤其是對於法官這個特殊的職業,決定的都是對他人的人生有決定性的影響的事情。所以不用擔心會由法官來隨意的判定案件,因為這樣對法官也會有較大的影響。
㈧ 被監察委處理的法官一定會被懲戒委員會處理嗎
摘要 親,您好,被追究責任時已經不具有法官身份的,應當明確被追究人的責任和應當受到的懲戒,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選擇適當的方式給予應有的處理。
㈨ 法官會不會亂判案要是亂判案怎麼辦
存在法官枉法裁判的事情,不服一審判決,當事人有權在上訴期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超過上訴期的,可以申請再審。
㈩ 法官判決不公最怕什麼
1、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向作出判決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2、在判決生效後兩年內向回上一級答人民法院提出申訴。
3、如果判決不公涉嫌審判法官個人的違法犯罪,可向當地的紀委或者人民檢察院舉報。
(10)法官怕被處罰嗎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制度,准予上訴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第一審民事判決,即按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作出的判決,在上訴期間15日內,如果當事人不上訴,上訴期限屆滿即發生法律效力。
不準上訴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第一審民事判決,即按特別程序審理案件作出的判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審民一事判決、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二審民事判決,自判決送達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