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論法院調解

論法院調解

發布時間: 2022-04-23 15:10:18

❶ 什麼是人民法院調解

人民法院調解就是他們給你做牽頭人,讓你們雙方調解,如果實在調解不了可以打官司,如果可以解決的話就不用打官司,這就是人民法院的調解。

❷ 什麼是法院調解

法律分析:法院調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對雙方當事人進行教育規勸,促使其就民事爭議通過自願協商,達成協議的活動。法院調解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一項基本原則,在民事訴訟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除了以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外,所有民事爭議案件,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在第一審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第二審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中,均可適用法院調解。但法院調解不是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必經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二條 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❸ 法院調解利與弊

1、人民法院訴前調解的「利」:

第一,訴前調解簡便、快捷;訴前調解因其程序的非正式性而具有靈活和簡易的特點。案件分流到調解法官手裡之後,根據當事人提供的聯系方式,即刻取得與被告的聯系。同時了解被告對本案糾紛的態度和解決意見。

第二,訴前調解使當事人省心、省時、省錢。當老百姓和別人發生矛盾沖突的時候,總是心情沉重,寢食難安,希望盡快把鬧心事搞定。

把思想包袱盡早卸下來,如果法院能提前介入認真負責的進行調解,把矛盾化解掉,這樣就免得當事人一遍遍地往法院跑,既節約了群眾的時間,也使當事人的心情早日輕鬆起來,同時也免除了當事人的訴訟負擔。

第三,訴前調解可以節約司法資源。 與審判制度不同,調解的目的在於追求當事各方最大程度的利益。調解制度所關注的焦點不是糾紛發生的原因以及形成的法律事實,而在於在糾紛發生之後,如何尋求出一種當事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2、人民法院訴前調解的「弊」:

第一,訴前調解案件有局限性。訴前調解的案件局限於法律關系明確,當事人爭議不大的案件。一些矛盾發生之後已經經過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或有關組織調解,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才到法院打官司,如果還進行訴前調解,勢必會拖延當事人的時間,影響訴前調解的聲譽和威信,使當事人產生多個部門推諉扯皮的感覺;

第二,個別訴前調解案件可能會使當事人失去最佳訴訟時機。如在外地打工回家過年過節的當事人,當原告方得知被告方在家時才到法院請求立案盡快進入訴訟程序,如果這時法院開展訴前調解的話,當被告方知道了原告方的訴訟企圖後就有可能提前外出打工,逃避糾紛的解決。

(3)論法院調解擴展閱讀:

法院調解流程:

一、調解的開始:《民事調解規定》第2條規定: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但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還債程序的案件,婚姻關系、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調解。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調解在訴訟的各階段、各審級中均可進行。具體來講,法院在案件受理之後開庭之前可以進行調解,在庭審過程中可以進行調解,在二審中乃至在再審中也都可以進行調解。

庭審中的調解,通常情況下是在法庭辯論結束後進行。根據司法實踐,調解可以當庭進行,也可以在休庭之後另定日期進行。調解的開始,一般由當事人提出申請,法院也可以依職權主動提出建議,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開始調解。

二、調解的進行:法院的調解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調解工作既可以由合議庭共同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中的一個審判員主持;調解可以在法庭上進行,也可以在當事人所在地進行。法院進行一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

調解協議通常是在調解方案的基礎上形成的。調解方案原則上應當由當事人自己提出,雙方當事人都可以提出調解方案。

三、調解結束:調解因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或雙方達成協議而結束。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而未達成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對案件繼續審理,並及時作出判決;調解達成協議的應要求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上簽字,並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製作調解書。

❹ 法院調解流程是什麼樣的

一、調解的開始:《民事調解規定》第2條規定: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但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還債程序的案件,婚姻關系、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調解。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調解在訴訟的各階段、各審級中均可進行。具體來講,法院在案件受理之後開庭之前可以進行調解,在庭審過程中可以進行調解,在二審中乃至在再審中也都可以進行調解。

庭審中的調解,通常情況下是在法庭辯論結束後進行。根據司法實踐,調解可以當庭進行,也可以在休庭之後另定日期進行。調解的開始,一般由當事人提出申請,法院也可以依職權主動提出建議,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開始調解。

二、調解的進行:法院的調解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調解工作既可以由合議庭共同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中的一個審判員主持;調解可以在法庭上進行,也可以在當事人所在地進行。法院進行一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

調解協議通常是在調解方案的基礎上形成的。調解方案原則上應當由當事人自己提出,雙方當事人都可以提出調解方案。

三、調解結束:調解因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或雙方達成協議而結束。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而未達成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對案件繼續審理,並及時作出判決;調解達成協議的應要求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上簽字,並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製作調解書。

(4)論法院調解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已於2004年8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21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二條 調解協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確認:

(一)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侵害案外人利益的;

(三)違背當事人真實意思的;

(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性規定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院調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❺ 法院調解流程

法院調解流程調解的開始,調解的進行,調解結束。
具體內容如下:
1、調解的開始,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但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還債程序的案件,婚姻關系,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調解,法院調解在訴訟的各階段,各審級中均可進行。具體來講,法院在案件受理之後開庭之前可以進行調解,在庭審過程中可以進行調解,在二審中乃至在再審中也都可以進行調解,庭審中的調解,通常情況下是在法庭辯論結束後進行。根據司法實踐,調解可以當庭進行,也可以在休庭之後另定日期進行。調解的開始,一般由當事人提出申請,法院也可以依職權主動提出建議,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開始調解;
2、調解的進行,法院的調解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調解工作既可以由合議庭共同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中的一個審判員主持,調解可以在法庭上進行,也可以在當事人所在地進行。法院進行一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調解協議通常是在調解方案的基礎上形成的。調解方案原則上應當由當事人自己提出,雙方當事人都可以提出調解方案;
3、調解結束,調解因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或雙方達成協議而結束。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而未達成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對案件繼續審理,並及時作出判決,調解達成協議的應要求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上簽字,並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製作調解書。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 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❻ 法院調解的含義是什麼

法律分析:法院調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民事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就爭議的實體權利、義務等問題自願平等協商,達成協議,經人民法院認可後,終結訴訟程序的活動。法院調解又稱訴訟中的調解。分清是非、自願與合法的原則,調解不成,應及時判決。法院調解,可以由當事人的申請開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主動開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❼ 法院調解的特徵

1、法院調解,是雙方當事人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主持下進行的,由此達成的協議,是人民法院的審判職能活動同當事人的處分行為相結合的結果。所以調解與當事人和解有顯著區別。和解,是在沒有第三者參與下,完全由當事人自行協商、相互諒解所達成的協議,它是雙方當事人對自己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在民事訴訟進程中,當事人和解有兩種:一是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就民事爭議自行協商所達成的和解;一是在執行程序中,雙方當事人就執行標的達成的和解。2、法院調解,是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進行的一種訴訟活動,它又是人民法院審結案件的一種方式,調解一旦達成協議就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所以它同仲裁機構和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組織的調解又有區別。行政調解、仲裁調解和人民委員會的調解,屬於訴訟外的調解。行政機關、仲裁委員會和人民調解委員會,不能行使國家審判權。所以,它們的調解效力與法院調解效力也不盡相同。仲裁調解協議生效後,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權利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其協議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行政調解協議,一般也不能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法律領有規定的除外。而人民法院製作的生效調解書,與法院的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具有給付性內容的判決,一方履行義務,對方當事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熱點內容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
法院是法律嗎 發布:2025-02-12 17:16:04 瀏覽:658
關於收養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6:57:34 瀏覽:684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