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
『壹』 毒品數量的多少在販賣毒品罪中的認定是多少
毒品數量的多少在販賣毒品犯罪中影響到量刑的輕重。准確認定毒品交易的數量,對於打擊犯罪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1)對於現場抓獲的販賣毒品交易的數量,包括已交易的毒品量以及販賣人隨身攜帶的毒品量。在現場抓獲的毒販,其主觀上不僅有販賣的故意,而且實施了販賣毒品的
『貳』 最高人民法院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哪些省份可以適用
您好!只要沒有強調只適用部分省份,則所有省份都適用的。
本紀要只是說適用部分法院,部分毒品犯罪涉及判無期、死刑等,則一審應由中院審理。而並不不是針對省份做出區分。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叄』 盜竊毒品屬於盜竊罪嗎
法律分析:盜竊毒品屬於盜竊罪。根據相關規定,盜竊違禁品或犯罪分子不法佔有的財物構成盜竊罪。但如果盜竊之後又進行了其他毒品犯罪的,則以盜竊罪與相應的毒品犯罪數罪並罰。
法律依據:《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第一條 毒品案件的罪名確定和數量認定問題
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規定的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是選擇性罪名,對同一宗毒品實施了兩種以上犯罪行為並有相應確鑿證據的,應當按照所實施的犯罪行為的性質並列確定罪名,毒品數量不重復計算,不實行數罪並罰。對同一宗毒品可能實施了兩種以上犯罪行為,但相應證據只能認定其中一種或者幾種行為,認定其他行為的證據不夠確實充分的,則只按照依法能夠認定的行為的性質定罪。如涉嫌為販賣而運輸毒品,認定販賣的證據不夠確實充分的,則只定運輸毒品罪。對不同宗毒品分別實施了不同種犯罪行為的,應對不同行為並列確定罪名,累計毒品數量,不實行數罪並罰。對被告人一人走私、販賣、運輸、製造兩種以上毒品的,不實行數罪並罰,量刑時可綜合考慮毒品的種類、數量及危害,依法處理。
罪名不以行為實施的先後、毒品數量或者危害大小排列,一律以刑法條文規定的順序表述。如對同一宗毒品製造後又走私的,以走私、製造毒品罪定罪。下級法院在判決中確定罪名不準確的,上級法院可以減少選擇性罪名中的部分罪名或者改動罪名順序,在不加重原判刑罰的情況下,也可以改變罪名,但不得增加罪名。
對於吸毒者實施的毒品犯罪,在認定犯罪事實和確定罪名時要慎重。吸毒者在購買、運輸、存儲毒品過程中被查獲的,如沒有證據證明其是為了實施販賣等其他毒品犯罪行為,毒品數量未超過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最低數量標準的,一般不定罪處罰;查獲毒品數量達到較大以上的,應以其實際實施的毒品犯罪行為定罪處罰。
對於以販養吸的被告人,其被查獲的毒品數量應認定為其犯罪的數量,但量刑時應考慮被告人吸食毒品的情節,酌情處理;被告人購買了一定數量的毒品後,部分已被其吸食的,應當按能夠證明的販賣數量及查獲的毒品數量認定其販毒的數量,已被吸食部分不計入在內。
有證據證明行為人不以牟利為目的,為他人代購僅用於吸食的毒品,毒品數量超過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最低數量標準的,對托購者、代購者應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代購者從中牟利,變相加價販賣毒品的,對代購者應以販賣毒品罪定罪。明知他人實施毒品犯罪而為其居間介紹、代購代賣的,無論是否牟利,都應以相關毒品犯罪的共犯論處。
盜竊、搶奪、搶劫毒品的,應當分別以盜竊罪、搶奪罪或者搶劫罪定罪,但不計犯罪數額,根據情節輕重予以定罪量刑。盜竊、搶奪、搶劫毒品後又實施其他毒品犯罪的,對盜竊罪、搶奪罪、搶劫罪和所犯的具體毒品犯罪分別定罪,依法數罪並罰。走私毒品,又走私其他物品構成犯罪的,以走私毒品罪和其所犯的其他走私罪分別定罪,依法數罪並罰。
『肆』 毒品案件犯罪地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毒品犯罪的地域管轄,實行以犯罪地管轄為主、被告人居住地管轄為輔的原則,其中"犯罪地"不僅可以包括犯罪預謀地、毒資籌集地、交易進行地、運輸途經地以及毒品生產地,也包括毒資、毒贓和毒品藏匿地、轉移地、走私或者販運毒品目的地等。"被告人居住地",不僅包括被告人常住地和戶籍所在地,也包括其臨時居住地。
法律依據:《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十一、毒品案件的管轄問題
毒品犯罪的地域管轄,應當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實行以犯罪地管轄為主、被告人居住地管轄為輔的原則。考慮到毒品犯罪的特殊性和毒品犯罪偵查體制,"犯罪地"不僅可以包括犯罪預謀地、毒資籌集地、交易進行地、運輸途經地以及毒品生產地,也包括毒資、毒贓和毒品藏匿地、轉移地、走私或者販運毒品目的地等。"被告人居住地",不僅包括被告人常住地和戶籍所在地,也包括其臨時居住地。
對於已進入審判程序的案件,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出管轄異議,經審查異議成立的,或者受案法院發現沒有管轄權,而案件由本院管轄更適宜的,受案法院應當報請與有管轄權的法院共同的上級法院依法指定本院管轄。
『伍』 特情引誘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全國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中曾指出,運用特情偵破案件是有效打擊犯罪的手段,但在審判實踐中應當注意的是,有時存在被使用的特情未嚴格遵循有關規定情況,在介入偵破案件中有對他人實施毒品犯罪的「犯意引誘」和「數量引誘」等問題。對具有「犯意引誘」情況的被告人,應當從輕處罰,無論毒品數量多大,都不應當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對具有「數量引誘」情況的被告人,應當從輕處罰,即使超過判處死刑的毒品數量標准,一般也不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這給全國法院系統審理有特情參與的毒品案件制定了一個相對統一的尺度,也說明了審判此類案件的特殊性。根據我國毒品犯罪的現狀和司法實踐,在審查屬「特情引誘」的毒品案件時,應根據刑事立法的精神,針對不同案件的具體情況,根據特情引誘對被誘惑者主觀上的影響不同,區分不同情形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條 公安機關在立案後,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人民檢察院在立案後,對於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按照規定交有關機關執行。追捕被通緝或者批准、決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經過批准,可以採取追捕所必需的技術偵查措施。
『陸』 2001年1月《全國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
最高人民法院於2000年1月5日至7日在廣西南寧召開了全國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對如何正確適用法律審理毒犯罪案件提出了具體意見:
(一)、關於毒犯罪案件的定罪問題。
對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規定的選擇性罪名,在新的司法煞出台前,認定以上犯罪,原則上仍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人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禁毒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確定罪名。對行為人同一宗毒品實施了兩種以上犯罪行為並有相應確鑿語氣的,應當按照所實施的犯罪行為的性質並列確定罪名。罪名不以行為實施的先後、危害後果的大小排列,一律以刑法條文規定的順序表述,如對同宗毒品,既製造又走私的則以「走私、製造毒品罪」定罪,但不實行並罰。對不同宗毒品分別實施了不同種犯罪行為的,應對不同行為並列確定罪名,累計計算毒品數量,也不實行數罪並罰。非法持有毒品達到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構成犯罪的數量標准,沒有語氣證明實施了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等犯罪行為的,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對於吸毒者實施的毒品犯罪,在認定犯罪事實和確定罪名上一定要慎重。吸毒者在購買、運輸、存儲毒品過程中被抓獲的,如沒有證據證明被告人實施了其他毒品犯罪行為的,一般不應定罪處罰,但查獲的毒品數量大的,應當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毒品數量未超過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數量最低標準的,不定罪處罰。對於以販養吸的被告人,被查獲的毒品數量應認定為其犯罪的數量,但量刑時應考慮被告人吸食毒品的情節。
有證據證明行為人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為他人代買僅用於吸食的毒品,毒品數量超過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數量最低標准,構成犯罪的,托購者、代購者均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二)、關於毒品案件的共同犯罪問題
毒品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實施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等犯罪行為。共同犯罪不應以案發後其他共同犯罪人是否到案為條件。僅在客觀上相互關聯的毒品犯罪行為,如買賣毒品的雙方,不一定構成共犯,但為了訴訟便利可並案審理。審理毒品共同犯罪案件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正確區分主犯和從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意販毒、為主出資、毒品所有者以及其他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對於確有證據證明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不能因為其他共同犯罪人未歸案而不評定為從犯,甚至將其認定為主犯或按主犯處罰。只要認定了從犯,無論主犯是否到案,均應依照並援引刑法關於從犯的規定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二是要正確認定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和從犯的毒品犯罪數量。對於毒品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應按集團毒品犯罪的總數量處罰;對一般共同犯罪的主犯,應當按其組織、指揮的毒品犯罪數量處罰;對於從犯,應當按其個人直接參與實施的毒品犯罪數量處罰。
三是根據行為人在共同犯罪中作用和罪責的大小確定刑罰。不同案件不能簡單地類比,這一案件的從犯參與毒品犯罪的數量可能比另一案件的主犯參與毒品犯罪的數量大,但對這一案件從犯的處罰不是必然重於另一案件的主犯。共同犯罪中能分清主從犯的,不能因為涉案的毒品數量特別巨大,就一律將被告人認定為主犯並判處重刑甚至死刑。受雇於他人實施毒品犯罪的,應根據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具體認定為主犯或從犯。受他人指使實施毒品罪並在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一般應認定為從犯。
(三)、關於毒品案件中特情引誘犯罪問題
運用特情偵破案件是有效打擊毒品犯罪的手段。在審判實踐中應當注意的是,有時存在被使用的特情未嚴格遵守有關規定,在介入偵破案件中有對他人進行實施毒品犯罪的犯意引誘和數量的主觀意圖,而是在特情誘惑和促成下形成犯意,進而實施毒品犯罪。對具有這種情況的被告人,應當從輕處罰,無論毒品犯罪數量多大,都不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數量引誘」是指行為人本來只有實施數量較小的毒品犯罪的故意,在特情引誘下實施了數量較大甚至達到可判處死刑數量的毒品犯罪。對具有此種情況的被告人,應當從輕 處罰,即使超過判處死刑的毒品數量標准,一般也不應判處立即執行。
對於特情在使用中是否嚴格遵守有關規定情況不明的案件,應主動同公安緝毒部門聯系,了解有關情況。對無法查清是否存在犯意引誘和數量引誘的案件,在考慮是否對被告人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時,要留有餘地。
被告人受特情間接引誘而實施毒品犯罪的,參照上述規定處理。
對於特情提供的情況,必須經過查證屬實,符合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規定的證據條件的,才能作為證據使用。
因特情介入,其犯罪行為一般都在公安機關的控制之下,毒品一般也不易流入社會,其社會危害程序大大減輕,這在量刑時,應當加以考慮。
(四)、關於審查毒品案件與量刑有關的幾個具體問題
關於毒品犯罪的數量。毒品犯罪數量對毒品犯罪的定罪,特別是量刑具有重要作用。但毒品數量只是依法懲處毒品犯罪的一個重要情節而不是全部情節。因此,執行量刑的數量標准不能簡單化。特別是對被告人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確定刑罰必須綜合考慮被告人的犯罪情節、危害後果、主觀惡性等多種因素。對於毒品數量剛剛達到實際掌握判處死刑的標准,但縱觀全案,危害後果不是特別嚴重,或者被告人的主觀惡性不是特別大,或者具有可酌情從輕處罰等情節的,可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對於被告人被公安機關查獲的毒品數量不夠判處死刑的標准,但加上坦白交待的毒品數量,超過了判處死刑的數量標準的,一般應予從輕處罰,可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關於毒品含量。根據刑法的規定,對於毒品的數量不以純度折算。但對於查獲的毒品有證據證明大量摻假,經鑒定查明毒品含量極少,確有大量摻假成分的,在處刑時應酌情考慮。特別是摻假之後毒品的數量才達到判處死刑標準的,對被告人可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為掩護運輸而將毒品融入其它物品中,不應將其它物品計入毒品的數量。
關於國家管制的刑法未明確規定數量標準的精神葯品和麻醉葯品的量刑數量標准,在有關司法解釋出台前,審理這類案件時,應由有關專業部門確定涉案毒品的毒效、有毒成分的大小和多少、吸毒者對該毒品的依賴程度。因條件限制不能確定的,可以參考相關毒品非法交易的價格等因素,決定對被告人適用的刑罰,判處死刑的應當慎重掌握。
關於同時構成再犯和累犯的被告人適用法律和量刑的問題。對依法同時構成再犯和累犯的被告人,今後一律適用刑法第三百六十五條規定的再犯條款從重處罰,不再援引刑法關於累犯的條款。
關於正確適用沒收財產和罰金刑問題。刑法對多數毒品犯罪都規定了財產刑。司法實踐中,應當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注重從經濟上制裁犯罪分子。除對被告人的違法所得應當依法予以追繳外,還要嚴格依法判處被告人罰金刑和沒收財產刑。不能因為被告人沒有財產,或者其財產難以查清、難以分割或難以執行,就不判處財產刑。
關於認定被告人協助公安機關抓獲同案犯構成立功的問題。認定被告人是否構成該項立功,應當根據被告人在公安機關抓獲同案犯是是否確實起到了協助作用。如經被告人當場指認、辨認抓獲了同案犯;帶領公安人員抓獲了同案犯;被告人提供了不為有關機關掌握或者有關機關按照正常工作程序無法掌握的同案犯藏匿的線索,抓獲了同案犯等情況,均屬於協助司法機關抓獲同案犯,應認定為立功。
(五)、關於毒品犯罪案件中有關證據的認定問題
有些毒品犯罪案件,往往由於毒品、毒資等證據已不存在,或者被告人翻供,導致審查證據和認定事實困難。在處理這類案件時,僅憑被告人口供依法不能定案。只有當被告人的口供與同案其他被告人供述吻合,並且完全排除誘供、逼供、串供等情形,被告人的口供與同案被告人的供述才可以作為定案的證據。對僅有口供作為定案件證據的,對其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要特別慎重。
(六)、關於盜竊、搶劫毒品犯罪的定性問題
盜竊、搶劫毒品的,應當分別以盜竊罪或者搶劫罪定罪。認定盜竊犯罪數額,可以參考當地毒品非法交易的價格。認定搶劫罪的數額,即是搶劫毒品的實際數量。盜竊、搶劫毒品後又實施其他毒品犯罪的,則以盜竊罪、搶劫罪與實施的具體毒品犯罪,依法實行數罪並罰。
『柒』 為他人代購毒品如何定性
您好!關於代購行為如何定性?
1.《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法〔2008〕324號,下稱《大連會議紀要》)【毒品案件的罪名確定和數量認定問題】第五款規定:「有證據證明行為人不以牟利為目的,為他人代購僅用於吸食的毒品,毒品數量超過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最低數量標準的,對托購者、代購者應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代購者從中牟利,變相加價販賣毒品的,對代購者應以販賣毒品罪定罪。明知他人實施毒品犯罪而為其居間介紹、代購代賣的,無論是否牟利,都應以相關毒品犯罪的共犯論處。」
2. 《全國法院毒品犯罪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法〔2015〕129號,下稱《武漢會議紀要》)【罪名認定】第三款規定:「行為人為吸毒者代購毒品,在運輸過程中被查獲,沒有證據證明托購者、代購者是為了實施販賣毒品等其他犯罪,毒品數量達到較大以上的,對托購者、代購者以運輸毒品罪的共犯論處。行為人為他人代購僅用於吸食的毒品,在交通、食宿等必要開銷之外收取「介紹費」、「勞務費」,或者以販賣為目的收取部分毒品作為酬勞的,應視為從中牟利,屬於變相加價販賣毒品,以販賣毒品罪定罪處罰。」
即代購者可能涉及販賣毒品罪、運輸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
『捌』 特情人員具備條件
特情作為一種典型的秘密偵查方式,已經被廣泛地使用在我國的刑事偵查和危害國家安全案件的偵查中。《刑事偵查學教程》在闡述什麼是刑事特情時,敘述說「特情是我國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內部對執行特殊任務的秘密情報人員的通稱 【法律依據】
刑事特情是由公安機關刑事偵查部門領導指揮的,用於搜集犯罪活動情報、進行專案偵查、發現和控制犯罪活動的一支秘密力量。刑事特情不是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刑事特情工作,是指公安機關刑事偵查部門對特情人員進行的選擇建立、領導使用和教育管理的一整套工作,是刑事偵查部門同刑事犯罪作斗爭的一種不可缺少的專門手段,是刑事偵查部門的一項重要基礎業務建設」
實踐中特情根據其作用的不同主要分為三大類,專案特情、控制特情與情報特情。(1)專案特情主要用於偵查已經發生的或正在預謀的刑事大案和犯罪集團、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貼靠偵查對象直接調查犯罪事實或犯罪意圖,打入犯罪團伙進行內線探查,控制偵查對象的活動情況。更為具體地來講,專案特情發揮作用的方式主要是用於內線偵查,即直接打入犯罪集團、犯罪組織或貼靠犯罪嫌疑人,通過欺騙的方式獲取相應信息、控制對方。其中「打入」與「貼靠」,表明了兩種深入程度不同的喬裝偵查手法,「打入」又可稱之為卧底偵查,指喬裝偵查人員成為犯罪集團或犯罪團伙的一分子,具有長期性、深入性,而「貼靠」手法僅為接近相應的犯罪嫌疑人,類似於淺層喬裝偵查的手法,欺騙程度以及持續時間都不及打入偵查。此外該類特情中還包括了一種特殊的獄內特情(監所特情),即在羈押場所中安置相關人員監控被羈押人、控制與了解其思想動態或者打探相應的犯罪情況,配合審訊的進行;(2)情報特情,一般並無具體的目標與對象,只是在社會生活中隨機性地了解有關犯罪線索或情報;(3)控制特情,指在犯罪分子經常涉足的餐飲、住宿、交通、娛樂、銷贓等場所或職業當中發展有關工作人員或服務人員收集犯罪情報,與專案特情具有明確的目標與任務不同,這種收集情報的行為也具有一般性、隨機性。作為偵查措施的特情的合法化依據及其規范
但是,由於秘密偵查具有易侵權性的本質特點,如果使用不當,失去控制,就極容易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為了使秘密偵查在打擊犯罪和保障人權之間保持一定的平衡,就必須加強對秘密偵查的法律規制。
特情適用於刑事案件的法律依據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可以由有關人員隱匿其身份實施偵查。但是,不得誘使他人犯罪,不得採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發生重大人身危險的方法。對涉及給付毒品等違禁品或者財物的犯罪活動,公安機關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規定實施控制下交付。第一百五十四條依照本節規定採取偵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如果使用該證據可能危及有關人員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產生其他嚴重後果的,應當採取不暴露有關人員身份、技術方法等保護措施,必要的時候,可以由審判人員在庭外對證據進行核實
由此可見,特情偵查措施並不是適用於全部刑事案件的偵查措施,只有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才可以適用該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了特情等技術偵查措施適用的案件范圍,比如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案件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六十三條對於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的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的范圍進行了細化。比如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利用電信、計算機網路、寄遞渠道等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等等。
經過法定程序可以適用特情等隱秘偵查措施,依照規定採取該偵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拓展資料】
毒品犯罪案件中特情對於定罪量刑的影響
特情偵查在刑事訴訟法尚未確認其合法性之前,已經在毒品犯罪案件中被廣泛地使用,在審判實務中也經常遭遇以此手段收集的證據的證據效力的審查適用問題。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六、特情介入案件的處理問題,已經開始探索並運用特情偵查取得的證據的法律效力以及對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影響問題。《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百五十四條即是對以上實踐的總結和吸收。依據以上規定,特情的行為方式分為以及下幾種情形,第一,特情貼靠 對已持有毒品待售或者有證據證明已准備實施大宗毒品犯罪者,採取特情貼靠、接洽而破獲的案件,不存在犯罪引誘,應當依法處理。第二,控制下交付 對涉及給付毒品等違禁品或者財物的犯罪活動,公安機關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規定實施控制下交付。第三,特情引誘 行為人本來只有實施數量較小的毒品犯罪的故意,在特情引誘下實施了數量較大甚至達到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的毒品犯罪的,屬於「數量引誘」。對因「數量引誘」實施毒品犯罪的被告人,應當依法從輕處罰,即使毒品數量超過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准,一般也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以上規定數量引誘不影響定罪但是影響量刑,尤其是死刑立即執行一般不適用。 行為人本沒有實施毒品犯罪的主觀意圖,而是在特情誘惑和促成下形成犯意,進而實施毒品犯罪的,屬於「犯意引誘」。對因「犯意引誘」實施毒品犯罪的被告人,根據罪刑相適應原則,應當依法從輕處罰,無論涉案毒品數量多大,都不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行為人在特情既為其安排上線,又提供下線的雙重引誘,即「雙套引誘」下實施毒品犯罪的,處刑時可予以更大幅度的從寬處罰或者依法免予刑事處罰。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隱匿偵查不得誘使他人犯罪的規定,依照該手段獲取的證據亦應宣告無效。但是在毒品犯罪案件中存在的無論是犯意引誘還是雙套引誘對於定罪是不受影響的,只是在死刑立即執行的情況下才有實質的制約作用。對於大量的非死刑毒品犯罪案件,如果存在特情引誘的情節,那麼在量刑上是應當從輕、從寬處罰的甚至可以免除處罰。
『玖』 販賣冰毒3.6克是累犯會判多少年
2020年最新販賣毒品罪司法解釋 販賣毒品罪怎麼量刑?
導讀:我國法律嚴厲禁止毒品犯罪,在我國境內無論是制毒、販毒、運毒、吸毒都是有相應的法律條款進行嚴厲處罰的,如果毒品數量較大或者其他嚴重情節是可以直接判處死刑的,每年都有不少緝毒警察為打擊毒品犯罪而犧牲,作為被守護的民眾,應當做到潔身自好,避免受毒品的侵蝕毀了家庭和人生。
下列行為涉嫌販賣毒品:
(1) 將毒品買入後又轉手賣出,從中牟利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規定,有證據證明行為人不以牟利為目的,為他人代購僅用於吸食的毒品,毒品數量超過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最低數量標準的,對托購者、代購者應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代購者從中牟利,變相加價販賣毒品的,對代購者應以販賣毒品罪定罪。
由此可見,代購行為要構成販賣毒品罪,必須以牟利為目的。因此,本案中王某為他人代購毒品,只是為了得到免費的毒品作為回報,不論他如何處置這些毒品,均應認定其主觀上是「以牟利為目的」。
(2) 將家中祖傳下來的毒品賣出牟利的;
這一條的意思是家裡流傳下來的方子,含有毒品成分的,賣出去賺錢,也是屬於販毒的,這是犯法的。
(3) 製造毒品後銷售的;
第三百四十七條【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4) 以毒品為流通手段交換商品和其他貨物的;
(5) 以毒品支付勞務費或者償還債務的;
(6) 賒銷毒品的;
(7) 介紹毒販,從中牟利的;
(8) 依法從事生產、運輸、管理、使用國家管制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單位和人員,違反國家規定,以牟利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員提供國家管制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
販賣毒品罪怎麼量刑?
根據《刑法》第347條之規定,販賣毒品罪的法定刑量刑幅度主要有四個:
(一)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販賣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根據有關規定,「其他少量毒品」是指:
1.二亞甲基雙氧安非他明(MDMA)等苯丙胺類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不滿20克的;
2.氯胺酮、美沙酮不滿200克的;
3.三唑淪、安眠酮不滿10千克的;
4.氯氮卓、艾司唑侖、地西泮、溴西泮不滿100千克的;
5.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向多人販賣毒品或者多次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2.在戒毒場所、監管場所販賣毒品的;
3.向在校學生販賣毒品的;
4.組織、利用殘疾人、嚴重疾病患者、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5.國家工作人員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6.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三)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販賣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根據司法解釋,「其他毒品數量較大」,是指:
1.可卡因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
2.3,4-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等苯丙胺類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嗎啡二十克以上不滿一百克;
3.芬太尼二十五克以上不滿一百二十五克;
4.甲卡西酮四十克以上不滿二百克;
5.二氫埃托啡二毫克以上不滿十毫克;
6.哌替啶(度冷丁)五十克以上不滿二百五十克;
7.氯胺酮一百克以上不滿五百克;
8.美沙酮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
9.曲馬多、γ-羥丁酸四百克以上不滿二千克;
10.大麻油一千克以上不滿五千克、大麻脂二千克以上不滿十千克、大麻葉及大麻煙三十千克以上不滿一百五十千克;
11.可待因、丁丙諾啡一千克以上不滿五千克;
12.三唑侖、安眠酮十千克以上不滿五十千克;
13.阿普唑侖、恰特草二十千克以上不滿一百千克;
14.咖啡因、罌粟殼四十千克以上不滿二百千克;
15.巴比妥、苯巴比妥、安鈉咖、尼美西泮五十千克以上不滿二百五十千克;
16.氯氮卓、艾司唑侖、地西泮、溴西泮一百千克以上不滿五百千克;
17.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
(四)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1.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
2.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
3.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4.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的;
5.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的。
根據司法解釋,「其他毒品數量大的」,是指:
1.可卡因五十克以上;
2.3,4-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等苯丙胺類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嗎啡一百克以上;
3.芬太尼一百二十五克以上;
4.甲卡西酮二百克以上;
5.二氫埃托啡十毫克以上;
6.哌替啶(度冷丁)二百五十克以上;
7.氯胺酮五百克以上;
8.美沙酮一千克以上;
9.曲馬多、γ-羥丁酸二千克以上;
10.大麻油五千克、大麻脂十千克、大麻葉及大麻煙一百五十千克以上;
11.可待因、丁丙諾啡五千克以上;
12.三唑侖、安眠酮五十千克以上;
13.阿普唑侖、恰特草一百千克以上;
14.咖啡因、罌粟殼二百千克以上;
15.巴比妥、苯巴比妥、安鈉咖、尼美西泮二百五十千克以上;
16.氯氮卓、艾司唑侖、地西泮、溴西泮五百千克以上;
17.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毒品數量大的。
販賣毒品罪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16〕8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16年1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4月1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4月6日
法釋〔2016〕8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6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6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4月11日起施行)
為依法懲治毒品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就審理此類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下列毒品,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二款第一項、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其他毒品數量大」:
(一)可卡因五十克以上;
(二)3,4-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等苯丙胺類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嗎啡一百克以上;
(三)芬太尼一百二十五克以上;
(四)甲卡西酮二百克以上;
(五)二氫埃托啡十毫克以上;
(六)哌替啶(度冷丁)二百五十克以上;
(七)氯胺酮五百克以上;
(八)美沙酮一千克以上;
(九)曲馬多、γ-羥丁酸二千克以上;
(十)大麻油五千克、大麻脂十千克、大麻葉及大麻煙一百五十千克以上;
(十一)可待因、丁丙諾啡五千克以上;
(十二)三唑侖、安眠酮五十千克以上;
(十三)阿普唑侖、恰特草一百千克以上;
(十四)咖啡因、罌粟殼二百千克以上;
(十五)巴比妥、苯巴比妥、安鈉咖、尼美西泮二百五十千克以上;
(十六)氯氮卓、艾司唑侖、地西泮、溴西泮五百千克以上;
(十七)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毒品數量大的。
國家定點生產企業按照標准規格生產的麻醉葯品或者精神葯品被用於毒品犯罪的,根據葯品中毒品成分的含量認定涉案毒品數量。
第二條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下列毒品,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三款、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其他毒品數量較大」:
(一)可卡因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
(二)3,4-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等苯丙胺類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嗎啡二十克以上不滿一百克;
(三)芬太尼二十五克以上不滿一百二十五克;
(四)甲卡西酮四十克以上不滿二百克;
(五)二氫埃托啡二毫克以上不滿十毫克;
(六)哌替啶(度冷丁)五十克以上不滿二百五十克;
(七)氯胺酮一百克以上不滿五百克;
(八)美沙酮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
(九)曲馬多、γ-羥丁酸四百克以上不滿二千克;
(十)大麻油一千克以上不滿五千克、大麻脂二千克以上不滿十千克、大麻葉及大麻煙三十千克以上不滿一百五十千克;
(十一)可待因、丁丙諾啡一千克以上不滿五千克;
(十二)三唑侖、安眠酮十千克以上不滿五十千克;
(十三)阿普唑侖、恰特草二十千克以上不滿一百千克;
(十四)咖啡因、罌粟殼四十千克以上不滿二百千克;
(十五)巴比妥、苯巴比妥、安鈉咖、尼美西泮五十千克以上不滿二百五十千克;
(十六)氯氮卓、艾司唑侖、地西泮、溴西泮一百千克以上不滿五百千克;
(十七)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
第三條 在實施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犯罪的過程中,攜帶槍支、彈葯或者爆炸物用於掩護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的「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槍支、彈葯、爆炸物種類的認定,依照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執行。
在實施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犯罪的過程中,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造成執法人員死亡、重傷、多人輕傷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二款第四項規定的「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
第四條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四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向多人販賣毒品或者多次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二)在戒毒場所、監管場所販賣毒品的;
(三)向在校學生販賣毒品的;
(四)組織、利用殘疾人、嚴重疾病患者、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五)國家工作人員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六)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五條 非法持有毒品達到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或者本解釋第二條規定的「數量較大」標准,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在戒毒場所、監管場所非法持有毒品的;
(二)利用、教唆未成年人非法持有毒品的;
(三)國家工作人員非法持有毒品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六條 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被包庇的犯罪分子依法應當判處十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
(二)包庇多名或者多次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
(三)嚴重妨害司法機關對被包庇的犯罪分子實施的毒品犯罪進行追究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為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或者毒品犯罪所得的財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為犯罪分子窩藏、轉移、隱瞞毒品達到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二款第一項或者本解釋第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量大」標準的;
(二)為犯罪分子窩藏、轉移、隱瞞毒品犯罪所得的財物價值達到五萬元以上的;
(三)為多人或者多次為他人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或者毒品犯罪所得的財物的;
(四)嚴重妨害司法機關對該犯罪分子實施的毒品犯罪進行追究的;
(五)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近親屬,或者為其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或者毒品犯罪所得的財物,不具有本條前兩款規定的「情節嚴重」情形,歸案後認罪、悔罪、積極退贓,且系初犯、偶犯,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第七條 違反國家規定,非法生產、買賣、運輸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達到下列數量標準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五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較重」:
(一)麻黃鹼(麻黃素)、偽麻黃鹼(偽麻黃素)、消旋麻黃鹼(消旋麻黃素)一千克以上不滿五千克;
(二)1-苯基-2-丙酮、1-苯基-2-溴-1-丙酮、3,4-亞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羥亞胺二千克以上不滿十千克;
(三)3-氧-2-苯基丁腈、鄰氯苯基環戊酮、去甲麻黃鹼(去甲麻黃素)、甲基麻黃鹼(甲基麻黃素)四千克以上不滿二十千克;
(四)醋酸酐十千克以上不滿五十千克;
(五)麻黃浸膏、麻黃浸膏粉、胡椒醛、黃樟素、黃樟油、異黃樟素、麥角酸、麥角胺、麥角新鹼、苯乙酸二十千克以上不滿一百千克;
(六)N-乙醯鄰氨基苯酸、鄰氨基苯甲酸、三氯甲烷、乙醚、哌啶五十千克以上不滿二百五十千克;
(七)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高錳酸鉀、硫酸、鹽酸一百千克以上不滿五百千克;
(八)其他制毒物品數量相當的。
違反國家規定,非法生產、買賣、運輸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達到前款規定的數量標准最低值的百分之五十,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五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較重」:
(一)曾因非法生產、買賣、運輸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二年內曾因非法生產、買賣、運輸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受過行政處罰的;
(三)一次組織五人以上或者多次非法生產、買賣、運輸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或者在多個地點非法生產制毒物品的;
(四)利用、教唆未成年人非法生產、買賣、運輸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的;
(五)國家工作人員非法生產、買賣、運輸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的;
(六)嚴重影響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
(七)其他情節較重的情形。
易制毒化學品生產、經營、購買、運輸單位或者個人未辦理許可證明或者備案證明,生產、銷售、購買、運輸易制毒化學品,確實用於合法生產、生活需要的,不以制毒物品犯罪論處。
第八條 違反國家規定,非法生產、買賣、運輸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五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制毒物品數量在本解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最高數量標准以上,不滿最高數量標准五倍的;
(二)達到本解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量標准,且具有本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第三項至第六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違反國家規定,非法生產、買賣、運輸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五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制毒物品數量在本解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最高數量標准五倍以上的;
(二)達到前款第一項規定的數量標准,且具有本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第三項至第六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第九條 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數量較大」:
(一)非法種植大麻五千株以上不滿三萬株的;
(二)非法種植罌粟二百平方米以上不滿一千二百平方米、大麻二千平方米以上不滿一萬二千平方米,尚未出苗的;
(三)非法種植其他毒品原植物數量較大的。
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達到前款規定的最高數量標準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量大」。
第十條 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未經滅活的毒品原植物種子或者幼苗,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五十二條規定的「數量較大」:
(一)罌粟種子五十克以上、罌粟幼苗五千株以上的;
(二)大麻種子五十千克以上、大麻幼苗五萬株以上的;
(三)其他毒品原植物種子或者幼苗數量較大的。
第十一條 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引誘、教唆、欺騙多人或者多次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二)對他人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
(三)導致他人實施故意殺人、故意傷害、交通肇事等犯罪行為的;
(四)國家工作人員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五)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十二條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條的規定,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定罪處罰:
(一)一次容留多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二)二年內多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二年內曾因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受過行政處罰的;
(四)容留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五)以牟利為目的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六)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造成嚴重後果的;
(七)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向他人販賣毒品後又容留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並向其販賣毒品,符合前款規定的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定罪條件的,以販賣毒品罪和容留他人吸毒罪數罪並罰。
容留近親屬吸食、注射毒品,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作為犯罪處理;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酌情從寬處罰。
第十三條 依法從事生產、運輸、管理、使用國家管制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國家規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以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罪定罪處罰:
(一)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達到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三款或者本解釋第二條規定的「數量較大」標准最低值的百分之五十,不滿「數量較大」標準的;
(二)二年內曾因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受過行政處罰的;
(三)向多人或者多次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
(四)向吸食、注射毒品的未成年人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
(五)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造成嚴重後果的;
(六)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達到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三款或者本解釋第二條規定的「數量較大」標準的;
(二)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達到前款第一項規定的數量標准,且具有前款第三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十四條 利用信息網路,設立用於實施傳授製造毒品、非法生產制毒物品的方法,販賣毒品,非法買賣制毒物品或者組織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或者發布實施前述違法犯罪活動的信息,情節嚴重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的規定,以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罪定罪處罰。
實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規定的行為,同時構成販賣毒品罪、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傳授犯罪方法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五條 本解釋自2016年4月1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標准有關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13號)同時廢止;之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
『拾』 根據刑法的規定,以下哪些是毒品犯罪的從重情節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從重處罰。
緝毒人員或者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掩護、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引誘、教唆、欺騙或者強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從重處罰。
因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又犯本節規定之罪的,從重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