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奎案法官
『壹』 我很迷茫:李昌奎案對中國的法律和對以後類似案件的判決有什麼影響
李案不管最後如何判,都應該會成為中國法律史上一個較為經典的案例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雖然李案就本身案情來說並不復雜,但在審理時卻較為經典。我具體分析一下:
首先,我敢斷定,李案不應該存在什麼暗箱問題,但是李案在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第一次終審時(只好先這樣說,具體原因我下面還會說)改判死緩的唯一原因就是自首情節。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判決,我個人認為是雲南部分法官標新立異的結果(我個人是贊成廢除死刑的,但是我反對現在就廢除死刑,我個人認為在中國要廢除死刑至少要到2050年之後),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可以體現其尊重人權的思想。但是他們並沒有考慮中國國情,「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是幾千年中國人的價值規范,這也是中國法源之一。但是現在中國立法過多的照搬西方法律,這樣對中國是沒有利益的(我下面會補充說明一下廢除死刑的具體情況)。他們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就是在作秀!
其次,現在再審可以說是這幫法官所追求的西方法律所不齒的事情,因為不管英美法系還是大陸法系,都有一事不二審的明文規定或者法律習慣,這也是西方法律文明的表現形式之一。所謂一事不二審就是指同一個案件,只要走完所有的法律程序,那麼此案出了出現有利於被告人的證據之外,不再審理。但是在一幫標新立異法官形成終審判決以後,又出現了再審(這就是我為什麼說其是第一次終審)。法律文明的表現形式還有其他的如上訴不加刑等。
總之,本案二審判決是一幫為論壇凸現自己的法官搞出的一個廢除死刑的經典,本案再審是突破了一事不二審的惡劣情節。後者的流毒會遠遠大於前者,因為照此辦理,只要國家需要可以任意的給被告人以合法的程序加刑。這起案子所帶來的臭味將會與重慶審「李庄案」、「李一凡案」都會成為共和國法律史上永遠抹不去的污穢!
說到廢除死刑,很多人認為廢除死刑是西方人搞的,這是錯誤的,真正開廢除死刑先河的其實是中國人,漢代有交錢免死、以宮刑代替死刑的做法。在唐代貞觀年間,也曾經出現過赦免所有死刑犯的行為,並且也出現過一段時間全國非常死刑的階段(這是斷斷續續的),即使有時恢復死刑,全國說判處死刑的人數也相當少,有的年份全國一例沒有,有的年份全國就一例。並且中國古代有著相當完善的上訴制度和死刑復核制度(不要看電視劇),縣里如果判處死刑,要報到州里、要報到省里主管刑獄的衙門,逐級復核任何一級發現問題都可以重審,然後報到中央,由中央掌管刑獄的衙門再復核,最後將全案報給皇帝,由皇帝閱案之後再勾決。如果遇到比較勵精圖治的皇帝,往往還會要讓官員報請三遍之後再判處死刑。
再談及廢除死刑時,我們不得不考慮經濟因素。我們注意一下中國在廢除死刑的年代,是漢唐盛世,這時的物質生活相當豐富,這就說明法律的發達程度是與國家的物質生活的發達程度密切相關的,當一個國家物資生活、強盛程度都處於較高水平時,其國民素質必然會很高,同時其包容程度也會很高(這點從全世界所有猶太人只有流落到北宋的沒有受到歧視、虐待就能看出。因為猶太人靠經商賺錢,而基督教對經商較為鄙視,所以歐洲人看不起猶太人,但是社會財富又流入猶太人的腰包,所以受到歧視、打擊和虐待,但是中國北宋時物質生活極為發達,你猶太人會經商,我北宋人比你還會經商,所以錢不會被猶太人賺走,自然也就不會被打壓。當然這也與中國人自古就沒有民族歧視有關。)
『貳』 李昌奎案的辯護詞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北京市尚權律師事務所接受原審上訴人李昌奎及其家屬的委託,指派張青松律師和王冠律師擔任李昌奎故意殺人、強奸案再審階段的辯護人。我們現根據本案的證據及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發表如下辯護意見。
一、原審二審判決對原審一審判決的改判,屬於原審兩級法院對死刑是否「必須立即執行」自由裁量上的差異,就目前在案的證據來看,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上沒有不當之處
本案原審一、二審判決認定事實基本一致,適用法律完全相同,根據本案再審的法庭調查,辯護人認為,原審上訴人李昌奎所犯故意殺人罪罪行極其嚴重。原審一、二審判決均引用刑法第四十八條作為其量刑法律依據,該條規定:「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因此,原審兩級法院都認為李昌奎應當判處死刑,只是原審一審判決認為「必須立即執行」,而原審二審則認為「不是必須立即執行」。什麼情況下死刑才「必須立即執行」,刑法沒有、也不可能作出明確規定,這需要法官根據案件犯罪事實、犯罪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性,綜合判斷,這種判斷又與法官本身的閱歷、文化背景、社會認知等多種因素有著必然的關系,每個人作出的判斷必然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只要是在法律規定的幅度內,即為合理的自由裁量。
二、綜合本案原審一、二審法院掌握的證據材料,原審二審判決對李昌奎緩期兩年執行死刑的判決更為恰當
依照刑法規定,自首並非必須從輕處罰的情節,原審一審判決「雖李昌奎有自首情節,但依法不足以對其從輕處罰」的認定符合法律規定,但是,這一認定在強調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極大、手段特別殘忍的同時,卻忽略了李昌奎多個從輕、從寬量刑的情節和事實。而原審二審判決卻綜合考慮了以下三個事實和情節,這些情節和事實直接影響對李昌奎量刑處罰:
1、自首
2009年5月16日下午,李昌奎實施犯罪後逃跑,因為殺死的是自己的表妹,而且還是自己喜歡的人,心中極度痛苦,四天後,他自動到四川省普格縣城關派出所投案,並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1】。是自首。依照刑法第六十七條的規定,自首,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並認罪、悔罪
本案原審一審期間,經巧家縣茂租鄉社會矛盾調處中心調解,李昌奎家屬給付被害人家屬安葬費等共計21838.50元。對於本案所造成的後果而言,兩萬多元的賠償的確太少,但是,這已經是李昌奎及其家人的所有財產,是李昌奎的家屬變賣了家中的鋼筋、水泥、磚、羊、馬等全部財產才湊夠的。必須指出的是,依照刑法規定,對被害人的賠償僅限於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物質損失,賠償本身並不影響量刑,最高人民法院的多個司法解釋,之所以把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並認罪、悔罪的行為列為可以對被告人從輕處罰的情節【2】。是因為被告人的賠償行為,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被告人對自己罪行的認識和悔罪態度。因此,刑事賠償的數額、方式、態度等反應了被告人的認罪、悔罪程度,而不是僅僅考慮賠償數額。李昌奎所在的茂租鄉,2009年(即案發當年)的人均純收入僅為2015.7元【3】,而李昌奎的家庭又屬於極度貧窮,家屬為了賠償被害人家屬,已經竭盡全力。如果僅以賠償數額以及賠償是否足額來衡量是否從輕,必然會形成從輕是富人的特權,死刑是窮人的專利的誤導。
按照原審一審期間被告人一方和被害人一方所達成的調處意見書,李昌奎家為被害人的遺體提供安葬地點。目前,兩位被害人的遺體就分別埋葬在李昌奎家住房的門前屋後,屋前一座墳,屋後一座墳,而且按照這個調處意見的約定,李昌奎家還要承擔對兩座墳墓保護的責任。這種足以給李家造成精神痛苦的處理方式,也反應了李昌奎徹底地悔罪贖罪的態度。
3、本案系因戀愛、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而引發的犯罪
李昌奎家和被害人家同住在一個三十多戶人家的小村子裡(鸚哥村放牛坪社),李昌奎的母親與被害人王家飛的母親是堂姐妹,李昌奎與王家飛是表兄妹關系。根據被告人李昌奎案發後的多次口供,以及陳利波的證言,李昌奎與被害人王家飛自2007年6月份開始戀愛,並且王家飛曾懷過其孩子,後來墮胎【4】,2007年10月李昌奎提過一次親,但遭到王家的拒絕,兩家關系失和。2008年,王家飛斷絕與李昌奎之間的戀愛關系,李昌奎對此不滿,矛盾激化,最終導致本案悲劇的發生。李昌奎和被害人這種即時親戚又是鄰居的關系,本來是相處和睦,親如一家的,但是,由於李昌奎的嚴重罪行,生生剝奪了兩條生命,使整個家族陷入極度的痛苦,甚至使家族之間產生仇恨。因戀愛、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犯罪,特點是被告人和被害人之間在犯罪前有深厚的親情基礎,如果對被告人處以過重的刑罰,有可能會對雙方造成更大的傷害,進一步加深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第22條的規定,應酌情從寬處罰【5】。
綜上所述,原審一審判決僅僅考慮了李昌奎的自首情節,而原審二審判決則考慮了三個從輕、從寬的情節和事實,雖然這些情節也僅僅是法定「可以」從輕的情節,但是顯然原審二審考慮的更為全面,其改判理由更具合理性。
三、應當對李昌奎的重大立功表現進行認真核查,查證其立功情節是否成立後再做裁判
本案原審二審期間,李昌奎向法庭提交了一份李昌奎親自手寫的書面檢舉材料,檢舉了兩起嚴重的涉嫌拐賣婦女、兒童罪的犯罪線索。一起發生於1990年,兩個犯罪嫌疑人,將一名年僅14歲的雲南少女哄騙到山東,以6000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他人,這位被販賣的少女,直到2005年仍在向家中寫信求救,但是由於家人沒有文化,不知如何處理。另一起發生於2003年正月二十日,上述兩個犯罪嫌疑人夥同兩外兩位犯罪嫌疑人,將雲南兩位未成年的少女,以9000元人民幣的價格賣到重慶賣淫【6】。李昌奎在原審二審期間提交的這份檢舉材料,提到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家庭成員,提到了具體的犯罪時間、地點,還提到了收買人的姓名、住址,甚至還列舉了至少6位能夠知道這些犯罪事實的證人的姓名。但是,這一材料在原審二審期間沒有引起重視,既沒有當庭質證,也沒有庭後審查。卷宗當中沒有任何材料可以證明曾經對這一重要事實進行過查證。如果李昌奎的檢舉線索經過查實,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條的規定,上述犯罪嫌疑人涉嫌拐賣婦女、兒童罪,可能會被判處死刑【7】,李昌奎應屬重大立功表現,依照刑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李昌奎既有自首情節又有重大立功表現,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8】,因此,原審二審判決可能並不是對李昌奎的量刑過輕了,而是過重了。
原審二審遺漏的這一重要事實,對本案原審上訴人李昌奎有著兩個不同尋常的意義:一方面,因為原審二審判決將原審一審的死刑立即執行改判為死刑緩期執行,才讓我們有機會發現這樣的遺漏。否則,不僅僅李昌奎的生命早就被剝奪,最重要的是我們失去了挽救那三個被拐賣少女的機會,而犯下嚴重罪惡的罪犯們,仍然逍遙法外。足見慎用死刑之重要;另一方面,即使就目前在案的證據來看,也不能排除李昌奎有重大立功的從輕、減輕處罰情節,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對其判處死刑應當特別慎重【9】。這正暗合了原審二審判決改判死刑緩期執行的合理性。
綜合以上,辯護人認為,在原審二審法院沒有對李昌奎重大立功線索進行查證的條件下,原審二審判決綜合考慮案件的多個從輕、從寬的情節和事實,改判原審上訴人李昌奎死刑緩期二年執行,並無不當。但是,李昌奎在原審二審期間提交的重大犯罪舉報線索,依法應當予以調查核實,該舉報線索查證是否屬實,直接決定了李昌奎是否應當在死刑以下幅度量刑。
在今天下午的再審庭審中,出庭檢察員向法庭提交了三份證據,證明三個地方的公安機關未查找到相關報案記錄,用以證明李昌奎所檢舉的材料不屬實。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該三份證據是檢察機關於開庭當天請公安機關核實的,在上午休庭至下午開庭中,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里,公訴機關就對此提供了核查結果。時間如此匆忙,不可能將前述的線索予以認真核實,也只是查詢了是否有報案記錄。
辯護人對於檢察機關在上午休庭後即立刻進行核查的工作態度表示欽佩,但是檢察機關提交的證據不能達到其待證目的。這三份證據中,兩份是復印件(或者傳真件),且沒有原件予以核對,依法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還有一份證據,雖為原件,也僅證明沒有相關報案記錄。辯護人認為,李昌奎的檢舉材料中,有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家庭成員,並且提供了收買人的姓名、住址,還列舉了至少6位證人的姓名。檢察機關未對這些明確的線索予以查證,如果僅憑沒有公安機關報案記錄就認為李昌奎的舉報失實,顯然有失謹慎。
請合議庭對此情節予以充分重視,無論該李昌奎在二審期間檢舉的內容是否屬實,均應在查清此事實的情況下,再對被告人依法作出裁判。
以上辯護意見請依法採納。
辯護人:北京市尚權律師事務所張青松律師、王冠律師
2011年8月22日
--------------------------------------------------------------------------------
【1】卷2第6頁,卷2第20頁。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四條:「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第23條:「被告人案發後對被害人積極進行賠償,並認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為酌定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3】見雲南省政府信息公開門戶網站,茂租概況,《茂租鄉2009年社會經濟、土地、林業產業基本情況》。
【4】卷2第20頁,卷2第21頁,卷2第26-27頁。
【5】對於因戀愛、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犯罪,因勞動糾紛、管理失當等原因引發、犯罪動機不屬惡劣的犯罪,因被害方過錯或者基於義憤引發的或者具有防衛因素的突發性犯罪,應酌情從寬處罰。
【6】二審審判卷第59頁,李昌奎親自書寫的舉報材料。
【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條:「拐賣婦女、兒童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拐賣婦女、兒童集團的首要分子;
(二)拐賣婦女、兒童三人以上的;
(三)姦淫被拐賣的婦女的;
(四)誘騙、強迫被拐賣的婦女賣淫或者將被拐賣的婦女賣給他人迫使其賣淫的;
(五)以出賣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麻醉方法綁架婦女、兒童的;
(六)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
(七)造成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或者其親屬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八)將婦女、兒童賣往境外的。
拐賣婦女、兒童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之一的。」
【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八條:「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十六:「在對被告人作出有罪認定後,人民法院認定被告人的量刑事實,除審查法定情節外,還應審查以下影響量刑的情節: (一)案件起因; (二)被害人有無過錯及過錯程度,是否對矛盾激化負有責任及責任大小; (三)被告人的近親屬是否協助抓獲被告人;(四)被告人平時表現及有無悔罪態度; (五)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賠償情況,被告人是否取得被害人或者被害人近親屬諒解; (六)其他影響量刑的情節。既有從輕、減輕處罰等情節,又有從重處罰等情節的,應當依法綜合相關情節予以考慮。不能排除被告人具有從輕、減輕處罰等量刑情節的,判處死刑應當特別慎重。」
『叄』 李昌奎的重審討論
李昌奎案引發新一輪關於「死刑存廢」的爭議。一名法學家預言,大概30年後,我國死刑會被廢除。去年《刑法》大修,廢除了13種死刑。國際上,法學界的共識是:以暴制暴並非現代法治追求的理念,基於對生命權的尊重,死刑將在我國逐漸被廢除。而且,少殺、慎殺早就是法院審判工作中的一個共識。
雲南省高院派專人重審此案
「我們堅決要求一命還兩命!」王家飛的父親王廷禮說,一個月前,他們就向省檢察院申請,要求啟動審判監督程序,也向省高院提出申訴,希望省高院啟動再審程序,改判死刑。「我們向省政法委,甚至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檢察院都遞交了申請書,不過到現在都沒有迴音。」
王廷禮還說,一審二審分別是昭通中院和省高院的法官到巧家縣進行審理。一審家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參加庭審,拿到判決。但是「二審都沒有通知我們家屬,直到現在都沒有正式給我們二審判決書。」他們是去看守所打聽後才知道的,找民警借來判決書復印了一份。
省高院,該院新聞中心相關人員表示,省高院對此事非常重視,目前已經派專人對此案進行重新審查,之後會向社會公布一個審查結果。
『肆』 李昌奎案主審法官許前飛、鄭蜀饒,求其照片子女照片及其地點
雲南高級人民法院一幫九囊飯袋,哪裡懂得一點法律常識,這么簡單的案子,判的讓全國人民心痛啊,拿著納入人的錢去護著一個十惡不赦的罪犯,悲哀…啊
『伍』 張青松為李昌奎辨護的案例我們明白了律師的作用是什麼
張青松為李昌奎辨護的案例我們明白了律師的作用是:
律師參與刑事案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偵察階段、審查起訴階段、法院審判階段。律師在這三個階段中的工作內容、重點、方式方法、以及所起的作用不盡相同。一、在偵查期間請律師的作用偵查階段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及進行偵查的其他法定機關對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律師可以接受犯罪嫌疑人或其親屬,或犯罪嫌疑人委託的其他人的聘請,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犯罪嫌疑人受到刑訊逼供、超期羈押的,有權代理申訴、控告。犯罪嫌疑人被羈押的,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1、律師接受委託後,與偵查機關取得聯系,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及時提出會見犯罪嫌疑人的具體要求。2、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時可以向其了解有關案件的情況。3、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時為其提供法律咨詢,包括以下內容:(1)有關強制措施的條件、期限、適用程序的法律規定;(2)有關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及審判人員迴避的法律規定;(3)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有及時回答的義務及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4)犯罪嫌疑人有要求自行書寫供述的權利,對偵查人員製作的訊問筆錄有核對、補充、改正、附加說明的權利以及在承認筆錄沒有錯誤後應當簽名或蓋章的義務;(5)犯罪嫌疑人享有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向他告知的權利及可以申請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的權利;(6)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辯護權;(7)犯罪嫌疑人享有的申訴權和控告權;(8)刑法關於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罪名的有關規定;(9)刑法關於自首、立功及其他有關規定;(10)有關刑事案件偵查管轄的法律規定;4、為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律師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及會見犯罪嫌疑人後,如果認為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審的條件,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1)犯罪嫌疑人所涉案情符合《刑事訴訟法》第51條的規定;(2)犯罪嫌疑人患有嚴重疾病;(3)犯罪嫌疑人正在懷孕或者哺乳自己的嬰兒;(4)偵查機關對犯罪嫌疑人採取的拘留逮捕措施已超過法定期限;5、代理申訴和控告律師根據向偵查機關了解的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向犯罪嫌疑人了解的案件情況,認為確有根據的,可接受犯罪嫌疑人的委託,代理其向有關機關提出申訴,要求予以糾正。二、在審查起訴階段擔任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刑事案件由偵查機關向人民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後,律師可以接受犯罪嫌疑人本人或其親友的委託擔任辯護人。1、律師有權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和技術性鑒定材料。2、辯護律師有權會見犯罪嫌疑人,有權與犯罪嫌疑人通信。3、律師有權調查和收集案件有關材料。4、律師擔任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有權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39條的規定,向人民檢察院提出關於本案的辯護、代理意見。5、犯罪嫌疑人在審查起訴階段被超期羈押的,辯護律師有權要求對犯罪嫌疑人依法釋放或改變強制措施,實行取保候審。犯罪嫌疑人人身受到侵害或人格受到侮辱的,辯護律師有權代理犯罪嫌疑人提出控告。6、人民檢察院作出不起訴決定,被不起訴人不服要求申訴的,辯護律師可以在被不起訴人收到決定書後,向人民檢察院代為申訴。7、人民檢察院作出不起訴決定,被害人不服的,代理律師可以在被害人收到決定書後七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代為申訴。申訴被駁回後,可以代理其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三、擔任公訴案件一審辯護人人民檢察院將案件起訴至人民法院後,律師可以接受被告人或其親友的委託,擔任被告人的辯護人。1、律師接受委託後,審查該案是否屬於受案法院管轄。發現法院管轄不當,有權以書面方式向法院提出,請求退案或移送。2、律師有權到人民法院查閱、摘抄、復制案件材料。律師查閱案件材料時,如發現缺少檢察機關依法必須移送的材料時,有權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檢察機關補充移送。3、律師有權會見被告人,聽取被告人的陳述和辯解,核實案情和證據材料;了解被告人是否被超期羈押及合法權益是否受到傷害。向被告人介紹法庭審理程序,告知被告人在庭審中的訴訟權利、義務及應注意的事項。4、在審判階段,律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依法調查、收集與案件有關的證據材料。5、律師依法出庭,參加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6、一審判決後,律師有權獲得判決書。在上訴期間,律師可會見被告人,聽取其對判決書內容及是否上訴的意見,並給予法律幫助。
『陸』 李昌奎案、賽銳案,雲南法官怎麼這么黑請大家都來曬曬雲南葫蘆僧判葫蘆案的事吧。
本案系感情糾紛而引發,對賽銳可酌情從輕處罰。遂改判賽銳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
雲南高院居然將「癩子逼婚」不成報復殺人當成「感情糾葛」,和李昌奎案同出一轍,也印證了亂判李昌奎案的種種傳言!雲南高院真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違,撒天下之大謊!可是他們小看和低估了人民的力量,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雲南高院繼續逆天行事的話,必將被人民拋棄,必遭天譴!
『柒』 雲南高院院長許前飛定是收了李昌奎的好處,要想殺人應該到雲南去殺,殺許前飛全家肯定不會判死刑。
李昌奎奸殺少女,摔死男童,畏罪潛逃,昭通中院一審判死刑,明明是非常正確的,何以又節外生枝,因為李犯走投無路的「自首」和並不存在的「積極賠償」,就改判了死緩呢?肯定是有原因的。但絕對與李家沒有關系,很簡單,不是因為雲南高院所說的「李家一窮二白,沒錢行賄」,而是因為據報道,連李昌奎的哥哥及其他家屬也對這個改判感到意外!李家沒有活動,李昌奎卻莫名其妙地被免死了,難道真是雲南高院發了大慈大悲之心,在認真貫徹最高院的「少殺慎殺」精神,可惜最高院並無這樣明文精神!再者雲南高院也絕對不是一個什麼講仁慈的地方,即使它不象有的內幕人士透露的那樣是「殺人犯交易所」!可以肯定,這次改判,一定有鬼!是不是象有的網友說的那樣,為殺人狂魔賽銳免死鋪路?我不得而知,(賽2008年殺人,雲南高院至今都沒判下來,的確叫人起疑。)但是可以肯定,一定有鬼!
據雲南高院副院長田成有講,他們的改判是經過了二十七人審判委員會的。誰是這個審判委員會里的核心人物,並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呢?那隻能是雲南高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兼首席大官許前飛了。可以肯定,只有還有一點良知的人——何況是法官——都不會支持改判,而且據田成有說審判委員會里確實有不同的意見。究竟有多少人有不同意見,我們也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樣,終於有人力排眾議,「統一了認識」,並最終作出了荒謬絕倫的改判。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雲南最高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許前飛!
所以,稍微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不是許前飛,誰都不能改變昭通中院的死刑判決! 稍微有一點常識的人還知道,如果沒有不可告人的黑幕,許前飛是絕對不會迫使審判委員會作出這么一個荒謬絕倫的改判的,他們絕對不可能是真正為追求什麼司法進步,或會為了踐行什麼所謂的、偽人道的「少殺慎殺」理念而去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盡管他當初可能沒有料到此判會引起的社會不滿會是如此的強烈。
結果,此案一經披露,群情激憤。雲南高院一下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這種情況下,雲南高院再不對民眾作出一點回應,那就實在說不過去了。按理說,對這個改判的解釋,只有自始至終經手這個案子的審判委員會的核心人物,雲南高院院長,首席大法官許前飛才最有發言權,才最講得出個所以然。不過,堂堂高院院長,出面回應,也實在不雅,更何況,他也不可能說得出個什麼所以然。所以只得委託趙建生,田成有二位副院長出面擋一擋了。可以肯定,田趙二人的回應,決不是一時興起的臨場發揮,可以說他們是經過了充分的准備的,准確地說,他們的講話要點是經過了許前飛的完全批準的,或者簡直可以說他們所表達的觀點,其實就是許要表達的觀點。田趙二人一通謬論之後,受到媒體激烈炮轟,而此二人並未因言論不當受雲南高院的批評,即是明證。
就這樣,從操縱改判,到回應媒體,一概沒有許前飛的影子,好象他與這件事毫不相干似的。不過,許大院長最後還是露臉了。他不象田趙二人,這回他露出的是一張善人的臉。他在哪露的臉呢?且看雲南高院送達李昌奎案受害者家屬的《再審決定書》:「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王廷禮、陳禮金不服,向本院提出申訴。本院及時對案件進行了審查。審查期間,雲南省人民檢察院向本院提出檢察建議,認為本院對原審被告人李昌奎的量刑偏輕,應當予以再審。經審查,本院院長認為,該案有必要另行組成合議庭予以再審,並於2011年7月10日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本案依照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再審……」。請看看,「本院院長認為,該案有必要另行組成合議庭予以再審」,多麼好的院長!在田趙二位副院長無聊的狡辯之後,「本院院長」終於露出了他正義的面容!他也覺得改判有問題了,「有必要另行組成合議庭予以再審」。不過,我們有點好奇,這個案子都審了這么久了,「本院院長」才覺得有必要再審,是不是太晚了一點?坦率地說,恐怕不是「本院院長」,而是廣大的正義的民眾覺得「有必要再審吧?」否則,許大人的正義,來得何其遲也?另外,從《再審決定書》來看,許大人好象還撒了一個彌天大謊。決定書上說:「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王廷禮、陳禮金不服,向本院提出申訴。本院及時對案件進行了審查。」請問:二審判決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法律效力?應該是今年的三月份吧?那麼王廷禮、陳禮金什麼時候不服,向本院提出申訴的呢?請看新華網雲南頻道2011年7月5日報道:「……王廷禮還說,一審二審分別是昭通中院和省高院的法官到巧家縣進行審理。一審家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參加庭審,拿到判決。但是『二審都沒有通知我們家屬,直到現在都沒有正式給我們二審判決書』。他們是去看守所打聽後才知道的,找民警借來判決書復印了一份。」高院改判了幾個月,李犯已在獄中享受死緩待遇了,受害者家屬「是去看守所打聽後才知道的」,這不是想瞞天過海是什麼?而雲南高院的《再審決定書》卻說:「「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王廷禮、陳禮金不服,向本院提出申訴。」好象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受害者立馬就知道,並提出申斥。這不是欺騙又是什麼?《再審決定書》又說:「本院及時對案件進行了審查」。三月份作出判決,七月份在輿論壓力下決定派人審查,居然也說是「及時」。這個《再審決定書》是許前飛通過了的吧?許大院長,筆者真佩服你的勇氣!筆者只想問下你,你何必要撒這個謊呢?整個改判過程,許是幕後的真正核心人物,但一直沒有引起公眾的注意,只是在讓民眾稍感欣慰的《再審決定書》中露出一絲正義的面容,只可惜又露出了一點馬腳。
總之,李昌奎案改判,疑點重重。銳殺人案發生在2008年,一審判處死刑,二審壓在雲南高院,到現在還沒判下來?是什麼原因呢?還在等什麼呢?與本案有關嗎?另外,有內部人士大膽揭露:雲南高院其實是殺人犯的交易所。很多法官都有線人,直接找案件當事人要價,因此很多毒犯本該死刑的被判死緩,而這種案件社會影響不大難以引起公眾注意。雲南高院已完全墮落變質,走向了反面。這些令人恐懼的說法,是不是也是事實呢?對以上種種猜測,恐怕只有許前飛院長的解釋最有說服力了。
『捌』 李昌奎案雲南高院
雲南高院,作為一個執法機關,其職責就是認真執行中國的現行法律。無論任何一級法院、包括最高院,他們只有嚴格執行現有法律的義務,而絕沒有司法改革的權利。法院或法官打著司法改革的旗號進行惡意枉法的活動屬於越權、亂政的惡性犯罪,這種知法犯法的犯罪行為應該受到嚴厲的打擊。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有權進行立法和修法。如果法院或者法官覺得有些法律不妥,也只能向中國人大提出建議,讓人大來修改法律。在人大修改法律之前,他們必須嚴格執行法律。如何任由雲南高院以探索及改革為借口不執行法行,今後任何一個法院都可以不執行法律然後美其名曰是在探索。死刑可以探索為死緩,無期可以探索為有期,十年有期可探索為五年、一年,甚至乾脆免刑,反正他們可以隨便探索!如果真是那樣,那中國的法律還有什麼尊嚴可言!
從賽銳及李昌奎案來看,雲南高院所作所為實際上是等於是在廢除死刑。這是公然踐踏全國人大立法權、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刑法及國家主席令挑釁行為。他們不是什麼向司法獨立邁出了第一步,而是向搞獨立王國、破壞中國司法統一及國家統一,膽大妄為地邁出了一步。
中國目前已現中央政府軟弱、地方政府強硬、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跡象,如果再讓雲南高院的陰謀得逞,其它省份必將效之,到時,中國的憲法、刑法乃至其它法律、法規,必將一步一步成為擺設,而中國也將走上分裂與亡國的危險道路!
『玖』 雲南李昌奎奸殺少女案:奸殺少女,摔死男童,會受到法律怎樣的制裁
2009年5月16日,雲南省巧家縣茅左鄉英歌村發生了一起極其血腥的謀殺案。肇事者李昌奎(音譯)將同一村莊的一名18歲女子打暈並強奸了她。後來,這名女子和她三歲的弟弟一起被殘忍地殺害。
是什麼促使兇手殘忍地殺害了賣花女和她的小弟弟?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整個案例。
接到王家報案後,警方立即趕往犯罪現場調查。法醫檢查顯示,這對兄弟姐妹都死於顱內損傷導致的機械性窒息。
警方通過詳細調查,查明肇事者是李昌奎,並立即發出全國逮捕令。
2009年5月20日,李長奎到四川省普格縣城南派出所自首,被押送回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看守所。
2010年7月15日,雲南省昭通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判處李昌奎死刑,剝奪其政治權利終身,並賠償受害人家屬經濟損失3萬元。李昌奎對這一決定提出上訴。
2011年3月4日,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趙判決案件主審法官,它認為被告李Changkui犯罪的行動後,投降並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已經投降陰謀,c -,良好的態度,積極的經濟損失賠償受害者的家庭,決定謀殺、強奸李Changkui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這一判決在受害者家屬和互聯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受害者家屬表示,該判決違反了客觀事實。奸殺兒童的,即使是奸殺三歲兒童的,也不應當從輕處罰,而應當依法從重處罰。
2011年8月22日,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認為李昌奎二審不正當判處死刑,被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2011年9月29日,趙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布對李昌奎執行死刑
『拾』 李昌奎案的高院回應
「在李昌奎這個案子中,不存在法院和法官徇私舞弊、偏心的情況。」省高院新聞發言人趙建生回應二審改死緩:「我們的極刑主要是針對那些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這就是寬嚴相濟、區別對待、突出打擊重點、少殺慎殺綜合起來得出的判決結果。」「這起案件的判決,是經過審判委員會委員表決的。」「李昌奎案不存在任何黑幕,或法官徇私枉法的問題。」針對社會各界對李昌奎案二審改判死緩引起的熱議,2011年7月6號,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首次對李昌奎案作出回應。省高院新聞發言人、副院長田成有和主管刑事審判的副院長趙建生表示,案件本身事實清楚、審判程序合法,改判有事實、法律和刑事政策的依據。之所以有爭議,主要是對國家的刑事政策及法律的基本精神認識上的差異。
省高院:判處死緩並不是「放縱」,二審改判是審判委員集體討論的意見
我們國家從2007年開始,最高法院收回了死刑復核權。這意味著,死刑的最後核準是在最高法院,表明了國家對死刑的適用要求更加慎重。」趙建生說,目前我國對死刑的政策是,保留死刑,但是嚴格控制,慎重適用。「死刑是刑事處罰的最高點,法官在判死刑時,除了國家法律規定,還要依照國家當前刑事政策的指導。」趙建生解釋:法院在適用死刑時首先考慮的是案件本身的性質。如故意殺人案,通常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故意殺人,這類犯罪案件針對的是不特定的對象,對民眾的安全感有極大的影響、社會危害性極大;
一類是由於民間矛盾、婚姻家庭、鄰里糾紛激化引發的故意殺人,這類案件針對的是特定的對象,事出有因,社會危害性比第一類案件相對要小。
趙建生介紹:最高法院在收回死刑復核權以後,對於因家庭、鄰里之間的矛盾而引發的故意殺人案,在適用死刑時十分慎重。而對於第一類案件,也就是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是適用死刑,突出打擊的重點。判處死緩並不是放縱,罪犯同樣受到了極其嚴重的懲罰。
趙建生說,省高院審判委員會有27名委員,凡是死刑案件必須經過審委會討論,必須要過半人數表決同意,才能最終下判決。換言之,至少要有14個委員同意才能確定。「所以,二審的改判不是合議庭或是某個法官就能決定的,是通過審委會集體的討論認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