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連級法官
❶ 法官有幾個等級
人民法院具體包括下列人員:
(1)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
(2)內設及派出的審判業務機構的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人民檢察院具體包括下列人員:
(1)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
(2)內設及派出的檢察業務機構的檢察員、助理檢察員。
高級人民法院、省級人民檢察院根據上述意見,提出具體適用范圍的建議,商省級黨委組織部確定。
2、問:已被任命為法官、檢察官的人員,目前在內設的綜合管理機構任職,如何進行管理?
答:本答復意見印發前,已被任命為法官、檢察官的人員,目前在內設的負責政工黨務、行政事務、後勤管理等綜合管理機構中任職,按綜合管理類公務員管理,參照《暫行規定》進行套改,保留法官、檢察官資格。
本答復意見印發後,在內設綜合管理機構工作的不再任命法官、檢察官職務。因工作需要,原在審判、檢察業務機構工作的法官、檢察官交流到綜合管理機構的,按綜合管理類公務員管理,保留法官、檢察官資格。
3、問:如何將現任法官、檢察官職務套入新的職務序列?
答:《暫行規定》實施後,法官、檢察官按下列對應關系, 根據現任綜合管理類公務員職務層次確定新的等級:
省部級副職:二級大法官,二級大檢察官;
廳局級正職:一級高級法官,一級高級檢察官;
廳局級副職:二級高級法官,二級高級檢察官;
縣處級正職:三級高級法官,三級高級檢察官;
縣處級副職:四級高級法官,四級高級檢察官;
鄉科級正職:一級法官,一 級檢察官;
鄉科級副職:二級、三級法官,二級、三級檢察官;
科員:四級、五級法官,四級、五級檢察官。
4、問: 鄉科級副職、科員分別對應不同的法官、檢察官等級,在套改時如何確定?
答:要根據本人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和所任職務、級別資歷、任職年限等確定,具體條件如下;
(1) 擔任審判委員會委員、 檢察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或者內設及派出機構領導職務兩年以上的副科級法官、檢察官, 以及級別達到二十三級的副科級法官、檢察官,可確定為二級法官、檢察官;其他副科級法官、檢察官以及擔任審判委員會委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或者內設及派出機構領導職務的科員級法官、檢察官確定為三級法官、檢察官;
具備擬任副科級法官、檢察官所需任職年限條件的科員級審判員、檢察員,其中擔任主審法官、主任檢察官的,確定為三級法官、檢察官;其他科員級審判員、檢察員,根據本人德才表現、 業務能力和法官、檢察官職數等情況,可確定為三級法 官、檢察官。
(2)大學本科畢業的科員級助理審判員、助理檢察員,以及擔任助理審判員、助理檢察員兩年以上的,可確定為四級法官、檢察官;其他助理審判員、助理檢察員確定為五級法官、檢察官。
5、問:直轄市所屬縣、副省級城市所屬區人民法院法官、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的職務設置規格和職數比例如何確定?
答:根據其實際機構規格,由高級人民法院、省級人民檢察院參照《暫行規定》提出具體意見,報省級黨委組織部審定後實施。
6、問:在核定法官、檢察官職數時,如何確定計算基數和職數?
答:按本答復意見第1條確定的適用范圍來計算。擔任審判委員會委員、 檢察委員會委員的紀檢組長、政冶部主任,不計入法官、檢察官職數及其計算基數。
7、問:《暫行規定》實施後,法官、檢察官的工資待遇如何確定?
答:在國家有關規定出台前,法官、 檢察官的基本工資和津貼補貼暫維持套改前執行的標准不作調整。國家明確具體辦法後,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8、問:套改後法官、檢察官等級低於原評定等級人員,如何確定職務?
答: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設置3-5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原評定的法官、檢察官等級可暫予以保留,但應註明職務層次加以區別,並按照職務層次進行管理。
❷ 法官是如何劃分等級的怎樣晉級
《中華人民共和復國法官等級暫行制規定》
第四章法官等級的晉升
第十二條二級法官以下等級的法官晉級在職務編制等級的幅度內,按下列規定逐級晉升:
五級法官至三級法官,每晉升一級為三年;三級法官至一級法官,每晉升一級為四年。
晉升期限屆滿,經考核合格,方可晉升;不合格的應當延期晉升;德才表現、業務水平、審判工作實績特別突出的,可以提前晉升。晉升考核以年度考核結果為主要依據。
第十三條一級法官以上等級的法官晉級實行選升。選升辦法另行制定。
第十四條晉升高級法官,須經專門培訓合格,方可晉升。
第十五條法官等級晉升的批准許可權與法官等級評定的批准許可權相同。
法官等級提前晉升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第十六條法官由於職務提升,其等級低於新任職務編制等級的,應當晉升至新任職務編制等級的最低等級。
❸ 法官的等級是什麼
中國法官等級規定中國法官分為四等十二級。
中國法官級別一共分為首席大法官、大法官、高級法官、法官四等,共十二級。
其中,首席大法官、一級大法官和二級大法官總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法官。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為首席大法官。大法官分二級,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向大法官授予職銜證書。
(3)正連級法官擴展閱讀:
此外,高級法官還分為四級,普通法官分為五級。
法官的等級的確定,是以法官所任的職務、德才表現、業務水平、審判工作實績和工作年限為依據的。
一級大法官、二級大法官、一級高級法官、二級高級法官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其他法官的等級,按規定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高級人民法院及所轄法院的三級高級法官、四級高級法官、一級法官、二級法官和高級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級,按規定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中級人民法院及其所轄法院的三級法官、四級法官、五級法官的等級,按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❹ 清朝都有什麼官級都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
清朝的核心級別,以乾隆時期為准,是九品十八級制度。即總共分為九品,每品又分為正品和從品,共十八個等級。
但是,要另外加上皇帝、太上皇的一個特殊品級,即超超品。而親王、郡王、貝子、貝勒,還有被賜封公侯伯爵位的功臣,以及公主額附(駙馬)的級別都是超品,高於正一品,屬於榮譽頭銜,俸祿較高。還有一類,即不入流,是從九品以下的官府雇傭人員。所以,全部算起來的話,共有二十一級。
我國現在最新的《公務員法》規定,我國公務人員,共分為12個職級,19個待遇級別。職務級別根據所擔任職務來確定,如部、省、縣長等來界定。
比如,現代的縣處級正職(正縣長、正處長)就是7級職務,跟清代的正七品縣令級別正好對應。
最高職位的對應關系我們就不類比了,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數較少,比較清晰。
而清朝的不入流人員,類似於現在的公務輔助人員。雖屬於公務人員,可以穿公務制服,但屬於編外。
但是,清朝有一個核心機構,就是軍機處。清朝軍機處大臣的品級是不定的。如果是親王擔任,那就是超品,如果是尚書擔任,那就是從一品。職責,類似於現代的中央常委,掌管全國一切事務的最終決策。
撿出清代的主要官職說明一下,以職責劃分。
正一品,包括「三太」,即太師、太傅、太保,還包括各殿閣大學士、大將軍。類似於現在的人大、國務院、政協、軍委的最高長官,都是1職級正國級。這在古代全是殿閣大學士、大將軍,加太師、太傅、太保銜。
從一品,「三少」,即少師、少傅、少保,外加「太子三太」,以及尚書(古代六部部長,現代被分為了兩級,即2職級副國級,和3職級正省部級)、都御史(類似現代最高檢檢察長,屬於2職級副國級,刑部尚書是最高法大法官)。
正二品,「太子三少」,總督(封疆大吏,負責一省或多省的地方軍、政、法實權主官,現代沒有對應的,軍事上有點大軍區總司令的意味,如果對應一省,就是3職級正省部級)、內務府總管(統管大內,很牛的)。
從二品,侍郎(六部副部長,職權相當於現在的4職級副省部級),巡撫(負責一個省的行政、司法和軍事,類似於集中了省長、省法、省檢、省軍區的職權,職權大於3職級正省部級,又小於2職級副國級),布政使(各省主官,歸總督、巡撫管,類似4職級副省部級,主管民政、稅務的副省長)。
正三品,按察使(類似各省法院院長,4職級副省部級),大理寺卿(地位略低於刑部,主管案件復核,職責類似於現在的最高法庭長,有可能是4職級副省部級,或者5職級正廳局級),學政(相當於現代主管教育副省長或者省教育廳廳長,4職級副省部級或者5職級正廳局級)。
從三品,鹽運史(現在也是專營,但是沒有鹽運史的職權大)。
正四品,大理寺少卿(類似於現在最高法的副庭長,5職級正廳局級或者6職級副廳局級),鴻臚寺卿(相當於外交部禮賓司司長,5職級正廳局級),道員(如布政使道員,類似於省屬廳局的廳局長,相當於5職級正廳局級)。
從四品,知府(相當於現代的市級正職,5職級正廳局級,但是有副省級市,那就相應的提高職級為4職級副省部級)。
正從五六品,對應副市級,及市屬各局,大多對應6職級副廳局級,或者7職級正縣處。當然副省級市的副市級屬5職級正廳局級。
正七品,知縣,相當於縣長,7職級正縣處級。
從七品到從九品,縣丞、知事、縣主簿及其他人員,基本上對應8職級副縣處、9職級正鄉科級、10職級副鄉科,及11、12職級的科員、辦事員等。
從上面的對應關系來看,清代的四品官員,基本上就是現在的正廳局級幹部,特殊情況可能是副省部級,或者副廳局級幹部。
(4)正連級法官擴展閱讀:
清朝退休制度:
據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規定,各部院屬官凡年五十五歲以上者,堂官(指的是尚書、侍郎級別的)需詳細甄別,最多不過七十歲。七十歲以後,便要勒令退休。七十致仕,特別對一些職位較高的官員,只是個大體界限,很多場合與本人的精力和皇帝或是上級官員的態度有重要關系。
清代官員致仕,一般由本人自行陳請,三品以上官可向皇帝直接上奏摺,四品以下京官由所在部院堂官上奏。外官則通過督撫,經吏部求批。
官員致仕以後,便算開缺,需要立即請旨補官。但也有例外,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以「大學士職司贊襄」,有的又以「宣力有年」對於致仕的官員為其保留一個月的官職,表示「國家眷念舊臣,加恩輔弼」之意。
從待遇上看,致仕可分為「著令休致」即同意退休;以原官休致,也就是退休後保留原來品級的榮譽頭銜。至於原官俸祿,也有具體規定。
通常情況下,凡大學士、尚書這一級官員,若以原官致仕,回鄉後可給予全俸的優待;若因京察自陳原品退休的,給予半俸;部議致仕人員不給俸祿。但不管全俸、半俸或是不給俸,都不是絕對的,只要皇帝開恩,半俸也可改成全俸。
有的官員致仕以後,皇帝為了酬勞他任上的功勞酌予加銜、晉秩的恩寵。雍正十一年(1733年)七月,大學士陳元龍「以年老具疏乞休」。
雍正因陳元龍勞苦功高,又念他是康熙老臣,命「加太子太傅銜,以原官致仕」。這是加銜的例子。雍正元年初,雍正給老病乞休的吏部左侍郎李旭升加以尚書銜,則是屬於晉秩的例子。
官員在請求致仕時,也有遇到另外情況的,就是皇帝認為有意怠慢,而給予處分的。乾隆五年(1740年),工部尚書魏廷珍以「老病乞休」,乾隆認為他到任以來,沒有顯著政績,也無任何建樹為由,下令將他革職回籍。
被皇帝勒令退休的情況時有發生,勒令具有處罰的意思,年齡和身體條件不是主要因素,它和自陳休致在性質上有本質區別。
比如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新皇帝雍正發現翰林院和詹事府等秘書機構中,存在「結黨營私」和「互為援引」的事。於是便令大學士張鵬翮、尚書田從典、徐元夢等有關官員,會同甄別,並將查處人員「解退回籍」。這些被解退的官員,就是屬於勒休,當然也就不能享受掛職、俸祿等待遇了。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官員因犯過失受到彈劾,皇帝為了保全他的面子,令其休致以代處罰。這樣的例子也不少,乾隆時期,朝廷考試翰林院和詹事府編修、檢討以上,侍講、侍讀學士以下官,其中一部分成績不好,皇帝便著令休致,也含有以休致代罰的意思。
致仕的官員得到皇帝批准後,也不是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在離職前必須將任內各項事務交代清楚。地方正印官還得清查錢糧倉庫等項。完成交接工作,是休致前必須做好的工作。
當然了,官員致仕以後,也有因為皇帝需要而重新啟用的,此類例子在康熙、乾隆朝都有實例。總之就是皇帝不需要,官員就可以退休,皇帝需要,退休的官員也得重新回朝再次效力。
❺ 法官有幾個級別
法官等級設下列四等十二級: 1、首席大法官; 2、大法官:一級、二級; 3、高級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4、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 法官等級晉升方法如下: 1、二級法官以下等級的法官晉級在職務編制等級的幅度內:五級法官至三級法官,每晉升一級為三年;三級法官至一級法官,每晉升一級為四年。晉升期限屆滿,經考核合格,方可晉升。 2、一級法官以上等級的法官晉級實行選升。 3、晉升高級法官,須經專門培訓合格,方可晉升。 4、法官由於職務提升,其等級低於新任職務編制等級的,應當晉升至新任職務編制等級的最低等級。
❻ 法官級別劃分
首席大法官只有一個,即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為首席大法官。法官等級四等十二級分別如下:(一)首席大法官;(二)大法官:一級、二級;(三)高級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四)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
【法律分析】
法官的基本職責是正確適用法律。司法上稱之為法律審,其基本原則是「以法律為准繩」。在案件事實查清楚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法律專業知識,判斷案件應該適用的法律。在這個過程中法官應該是獨立的,他作為裁判的標准只能是案件事實,而不能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擾。也就是說,法官在裁判的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要受到法律的支配,嚴格依法判決。一個判決是否合法、公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司法審判人員是否嚴格執行法律程序,是否針對特定的客觀的事實而正確地援引並解釋法律。法官必須依靠案件事實和相應的法律規范作出合理判決。選定要適用的法律之後,其適用程度必須恰當。在刑法中稱為量刑。定罪是前提,在一種罪名下選擇適當的量刑幅度一般需要依靠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這個環節要求法官不偏不倚地作出合理的判決。總之一個判決是否合法、公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司法審判人員是否嚴格執行法律程序,是否針對特定的客觀事實而正確地援引並解釋法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十八條 法官的任免,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任免許可權和程序辦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院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庭長、副庭長,由院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的院長,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主任會議的提名決定任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提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有關規定任免。
❼ 法官級別和行政級別對照表
法官職務與行政職務對應表序號 法官職務 行政職務 法官等級 對應級別 行政職級 對應級別
1 首席大法官 級 國家級副職 級
2 一級大法官 級 省部級正職 級
3 二級大法官 級 省部級副職 級
4 一級高級法官 級 廳局級正職(巡視員) 級
5 二級高級法官 級 廳局級副職(副巡視員)級
6 三級高級法官 級 縣處級正職(調研員) 級
7 四級高級法官 級 縣處級副職(副調研員) 級
8 一級法官 級 鄉科級正職(主任科員) 級
9 二級法官 級 鄉科級副職(副主任科員級
10 三級法官 級 科員 級
11 四級法官 級
12 五級法官 級第條為加強人民法院法官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法官管理制度,推進法官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規定要求的人員。第三條 法官按照法官職務序列進行管理。 法官職務名稱為: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法官職務層次依法按等級設置,由高到低依次為:首席 大法官、一級大法官、二級大法官、一級高級法官、二級高級法官、三級高級法官、四級高級法官、一級法官、二級法官、三級法官、四級法官、五級法官。第四條 法官等級與級別的對應關系是: 首席大法官:四級至二級; (二)一級大法官:八級至四級; (三)二級大法官:十級至六級; (四)一級高級法官:十三級至八級; (五)二級高級法官:十四級至九級; (六)三級高級法官:十七級至十一級; (七)四級高級法官:十九級至十三級; (八)一級法官:二十一級至十五級; (九)二級法官:二十三級至十六級; (十)三級法官:二十四級至十七級; (十一)四級法官:二十四級至十八級; (十二)五級法官:二十五級至十八級。 第五條 各級人民法院法官等級按照以下規
❽ 法院的官職是怎麼排的(從小到大)
法官的官職是副庭長、庭長、副院長、院長等。法官的等級分十二級:1,首席大法官;2,大法官:一級、二級;3,高級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4,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
❾ 正連幹部轉業到地方公務員可以評什麼級別
安排相應的領導職務。
擔任師級領導職務或者擔任團級領導職務且任職滿最低年限的軍隊轉業幹部,一般安排相應的領導職務。接收師、團級職務軍隊轉業幹部人數較多、安排領導職務確有困難的地區,可以安排相應的非領導職務。
計劃分配到黨和國家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的軍隊轉業幹部,其工資待遇按照不低於接收安置單位與其軍隊職務等級相應或者同等條 件人員的標准確定,津貼、補貼、獎金以及其他生活福利待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9)正連級法官擴展閱讀:
軍隊轉業幹部要求規定:
1、安排到法院工作的軍隊轉業幹部,在評定法官等級時,其行政職級任職時間應從幹部原在部隊擔任的與地方幹部相對應職級的時間計算。
2、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幹部的退役金,由中央財政專項安排;到地方後未被黨和國家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錄用聘用期間的住房補貼和醫療保障所需經費,由安置地政府解決。
3、軍隊轉業幹部安置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不得挪用、截留、剋扣、侵佔,有關職能部門對安置經費的使用情況應當進行監督檢查。
❿ 中國 各級法院各級法官對應的行政級別是什麼
法院等級設下列四等十二級:
(一)首席大法官;
(二)大法官:一級、二級;
(三)高級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四)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長:首席大法官;
副院長:一級大法官至二級大法官;
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至二級高級法官;
庭長:一級高級法官至二級高級法官;
副庭長:一級高級法官至三級高級法官;
審判員:一級高級法官至四級高級法官;
助理審判員:一級法官至三級法官。
高級人民法院
院長:二級大法官;
副院長:一級高級法官至三級高級法官;
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高級法官至四級高級法官;
庭長:二級高級法官至四級高級法官;
副庭長:二級高級法官至一級法官;
審判員:二級高級法官至二級法官;
助理審判員:一級法官至四級法官。
中級人民法院
院長:一級高級法官至三級高級法官;
副院長:二級高級法官至四級高級法官;
審判委員會委員:三級高級法官至一級法官;
庭長:三級高級法官至一級法官;
副庭長:三級高級法官至二級法官;
審判員:三級高級法官至三級法官;
助理審判員:二級法官至五級法官。
基層人民法院
院長:三級高級法官至四級高級法官;
副院長:四級高級法官至一級法官;
審判委員會委員:四級高級法官至二級法官;
庭長:四級高級法官至二級法官;
副庭長:四級高級法官至三級法官;
審判員:四級高級法官至四級法官;
助理審判員:三級法官至五級法官。
省高院的行政級別主要如下:
院長,行政副省級
副院長,黨組人員,政治部主任等,行政正廳級
審判庭庭長,副廳級
目前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屬法律職務,暫未與行政級別掛鉤
縣級法院審判員對應級別如下:
法官的行政級別參照公務員基層法院院長,副處
副院長,正科或副科
庭長,科員或副科或享受正科待遇
審判員相當於股級、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