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訴前調解
1. 一般的民事訴訟開庭前進行調解嗎
一般民事糾紛,現在都進行調解。不僅起訴前調解,內起訴後開庭前調解,開庭後還可以調解。即使容到執行階段,也能進行執行和解。案件進入二審程序,進入再審程序,還可以調解。簡單說,調解貫穿民事糾紛的始終。訴訟中間的調解是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進行的訴訟行為,調解協議一旦雙方簽字,並經法院依法確認,與法院判決具有同等效力。針對案件的難易程度和不同情況,在實踐中,人民法院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調解:1、訴前調解。2、立案調解。立案調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時,及早介入,對案件進行調解,是對訴前調解的一種有效補充。3、庭前調解。庭前調解指在訴訟程序啟動後,開庭審理之前,由法院組織糾紛當事人進行和解,並促使當事人達成合意從而解決紛爭的訴訟活動。4、書信(網路、簡訊)方式調解。5、社會化調解。6、開庭調解。開庭調解是指在開庭審理時,對當事人進行調解,是開庭審理的組成部分。7、庭後調解。庭後調解是指庭審結束後,判決下發前法院組織當事人進行調解。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2. 起訴前調解是法院通知原告嗎
先行調解是復由法院通知原告,民事制案件,開庭時法官都會先詢問是否調解,被告要求調解,需要原告同意調解,如果原告不同意,法官會按程序判決。
開庭傳票送達之後,當事人一方有正當理由的可以申請延期,申請延期被批准後,法官會通知改期開庭。沒有延期開庭的,需要按傳票時間開庭。
《民事訴訟法》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第九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一百二十二條: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2)法院訴前調解擴展閱讀:
調解員可以採用其認為有利於當事人達成和解的方式對爭議進行調解。這種方式包括但不限於:調解程序開始之後,調解員可以單獨或同時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進行調解;調解員單獨會見一方當事人的,可向他方當事人通報單獨會見的情況。
當事人另有要求的除外;調解員可以對爭議進行面對面的調解,也可以進行背對背的調解;在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可以要求當事人,提出書面或口頭的建議或方案。
3. 法院起訴前的調解算不演算法院立案
訴前調解不算立案。
只有向法院遞交了「起訴書」和相關證據資料,回法院立案庭收到答這些資料,進行了審查,認為符合立案條件,並出具加蓋法院公章的「受理(或立案)通知書」後案件才算立案。
另外,還應當在7日內繳納訴訟費用。所以,只有具有「受理(或立案)通知書」的案件才算了立案,沒有這資料的就不算立案。
(3)法院訴前調解擴展閱讀:
訴前調解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法官調解,在立案庭專設調解法官,負責主持訴前調解工作。另一種就是適度社會化調解。由調解法官在徵得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委託相關基層調解組織依法調解,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民調解工作優勢,為當事人降低訴訟成本,為法院減輕負擔。
為了與訴訟程序銜接,訴前調解的法院應當是對調解事項有管轄權的法院。對訴前調解的案件,立案庭在起訴後應當登記,以便納入流程管理,同時也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比如能夠中斷訴訟時效。調解過程中應當製作筆錄,把訴前調解與證據交換結合起來,保全、固定證據,歸納爭議焦點,即使調解不成,也可以為訴訟程序做好鋪墊。
4. 法院給我發來訴前調解是不是被起訴了
是的。雖然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所有的案件一定要訴前調解。但是目前大部分法院都會在正式立案之前要求,進行訴前調解,如果調解達不成一致,法院才會正式立案審理。
5. 民事訴訟法院庭前調解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般民事糾紛,現抄在都進行調襲解。不僅起訴前調解,起訴後開庭前調解,開庭後還可以調解。即使到執行階段,也能進行執行和解。案件進入二審程序,進入再審程序,還可以調解。簡單說,調解貫穿民事糾紛的始終。訴訟中間的調解是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進行的訴訟行為,調解協議一旦雙方簽字,並經法院依法確認,與法院判決具有同等效力。針對案件的難易程度和不同情況,在實踐中,人民法院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調解:1、訴前調解。2、立案調解。立案調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時,及早介入,對案件進行調解,是對訴前調解的一種有效補充。3、庭前調解。庭前調解指在訴訟程序啟動後,開庭審理之前,由法院組織糾紛當事人進行和解,並促使當事人達成合意從而解決紛爭的訴訟活動。4、書信(網路、簡訊)方式調解。5、社會化調解。6、開庭調解。開庭調解是指在開庭審理時,對當事人進行調解,是開庭審理的組成部分。7、庭後調解。庭後調解是指庭審結束後,判決下發前法院組織當事人進行調解。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6. 法院訴前調解不成 法院多久能給立案
法院訴前調解不成,符合起訴條件的,法院會在七日內立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1、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2、第一百二十二條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3、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6)法院訴前調解擴展閱讀
訴前調解具有靈活和簡易等優點,但卻沒有法律規定且在程序上也呈現出非法律性、非正式性,所以為了當事人的利益應該嚴格控制其適用范圍。根據司法實踐,參考各地法院的做法,訴前調解只適用於以下一些調、撤率較高的案件:
(1)家庭糾紛類,如:婚姻、撫養、贍養、收養、監護婚、繼承等。
(2)相鄰關系類,如:宅基地和不動產糾紛等。
(3)小標的額案件,如:小額的債務糾紛、小額的合同糾紛等。
(4)人身損害賠償類,如交通事故和工傷事故引起的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明確的損害賠償糾紛。
(5)民間借貸糾紛類,如訴訟標的額較小,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明確的民間借貸案件。
(6)其他事實清楚、法律關系簡單、權利義務明確、爭議不大的糾紛。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