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巨法官
Ⅰ 辛普森案件簡介
1994年6月12日洛杉磯警方接到報案,隨即趕到現場,在別墅內發現一男一女兩具屍體,躺在安全門內台階上的女性是房主尼科爾·布朗。美國著名體育明星幸普森的前妻,她的喉管已被割斷了。人行道上躺著的男子是二十五歲的羅納德·戈爾德曼,他身上有二十處刀傷,死前有搏鬥的痕跡。法醫對屍體解剖後斷定:他們是在12日晚上11時左右被人用利器殺害。
從謀殺現場分析,不像是謀財害命案,因尼科爾家財產沒有丟失,尼科爾與辛普森所生的兩個孩子當時在室內睡覺,未受到任何驚動,警方初步斷定是一樁室內情殺案。辛普森被列為頭號嫌疑犯。辛普森1947年4月9日生於美國舊金山波特里奧的康涅迪格大街的黑人居住區,曾是全美最著名的橄欖球運動員,現為全國廣播公司體育節目評播員,是美國最受歡迎的人,1977年,辛普森與十八歲的尼克爾相識,1978年二人發展為情人關系,1979年,辛普森與妻離婚,與尼科爾同居,1985年正式結婚,生有一兒一女,婚後二人關系緊張,經常吵架,辛普森因毆打尼科爾曾被洛杉磯地方法院以虐待婦女罪判處三十天監禁,緩期兩年執行,罰金7000元,公益服務120小時,接受心理咨詢六周,每周二次,1992年,二人離婚,但辛普森仍經常找尼科爾,意圖重歸於好,但尼科爾與戈爾德曼來往密切。警方懷疑辛普森有殺人嫌疑。
追捕殺人犯
94年6月12日1時左右,辛普森在家中等待送他去洛杉磯的司機,11時45分,乘飛機飛往芝加哥,到達芝加哥奧哈羅拉廣場旅館是6時15分,7時40分,警察通知他,前妻被殺,速回洛杉磯。9時41分,辛普森乘機飛往洛杉磯。辛普森離開旅館後,警察搜了他住過的915房間,在毛巾、床單上發現了血跡和碎玻璃,洛山磯警察也搜了辛普森的別墅,發現了一隻帶血的手套。這只手套與兇殺案發現場被發現的另一隻手套正好相配。
辛普森抵達洛杉磯場後,被警察帶回警署,被戴上手銬,在其律師魏茨曼的抗議下,手銬被除掉,在警署受審時,辛普森拒不承認謀殺一事。辛普森聘請著名律師羅伯特·夏皮羅為其辯護律師,6月17日8時30分,洛杉磯檢察官通知夏皮羅,警方准備逮捕辛普森,要他上午11時帶辛普森自首,夏皮羅向辛普森傳達了檢察官的決定,11時30分,夏皮羅發現辛普森和其友考林斯不見了,及時通知了警方,警方連續出動了幾架飛機,十幾輛警車追捕辛普森,新聞機構也出動直升機。此時,辛普森正坐在考林斯的汽車里,用搶頂著腦袋,企圖自殺,考林斯用電話與警方取得了聯系,在警方和朋友的勸說下,辛普森同意不再逃跑,下午7時57分,抵達辛普森住所,8時45分,被警方帶到了洛杉磯看守所,辛普森被控兩個一級謀殺罪。即殺害尼科爾和戈爾德曼,如果罪名成立,將被判處無期徒刑或死刑。
控方與辨方
辛普森請了全美最著名的律師組成辯護團為其辯護,有夏皮羅、貝利、德肖維茨、科克倫-傑爾曼、李昌鈺等,起訴方檢察官為加斯蒂-克拉克、霍奇曼等八人。雙方陣容強大,舉世矚目。1994年6月30日,開始預審,7月7日,經預審辯論,法官裁決:「現存證據已經表明下列罪行,且有足夠理由相信,被告犯下了被控的罪行。」1994年7月22日,洛杉磯最高法院伊藤法官正式宣布受理辛普森案,由陪審團審判。11月3日,12名陪審員組成陪審團。1995年1月24日,正式開庭審理。
控方主要證據有:
(1)在辛普森羅金漢別墅發現一隻帶血的手套,該手套系辛普森常用的牌號,與犯罪現場發現的另一隻是一對,檢驗分析,手套上有戈爾德曼身上襯衫的纖維物質;有布朗和戈爾德曼的頭發;有野馬車上的纖維物質及具有黑人特徵的體毛,手套上的血跡經化驗分析系布朗-戈爾德曼和辛普森的血液;
(2)在辛普森家中卧室床下發現襪子上有血跡。經DNA分析,符合辛普森和布朗的基因特徵;
(3)在犯罪現場後門發現的血跡,因不在發案現場,系干凈純潔未受污染的血液,經DNA分析,這些血液是辛普森的;
(4)在辛普森的野馬車里發現多處血跡,在車門上、車內地板上、儀表盤上有血跡。車門上的血跡符合辛普森的DNA特徵;在儀表盤上的血跡系辛普森、布朗-戈爾德曼的;在車內地毯上有布朗的血跡;
(5)在犯罪現場發現的血跡,經分析,符合辛普森的DNA特徵,其中對辛普森的一滴血用常規血清分析,證明系辛普森的血跡;
(6)在犯罪現場發現頭發和衣服纖維,犯罪現場的一隻針織滑雪帽上有辛普森的頭發和其野馬車車廂地毯的纖維,在戈爾德曼的襯衫上發現的深藍色纖維與在辛普森羅`金漢別墅里搜到的血手套及辛普森卧室發現的襪子相符;
(7)在犯罪現場發現帶血的腳印,尺寸為12號,與辛普森鞋號相同,出售該鞋的百貨公司正是辛普森常購物的商店;
(8)在羅金漢別墅的車道、門廳、浴室洗練池及浴盆內都發現少量血跡。
辯方認為:
(1)警察發現謀殺事件後,並未按規定辦理搜查證就徑直前往辛普森家中搜查,取證方式嚴重違法;
(2)警察在後來補辦的搜查證上竟然寫錯了理由,說明警察的辦案能力低下和嚴重的失職;
(3)警察調查人員未能把犯罪現場完整地保護下來,他們從布朗家中拿來一塊毛毯將受害人屍體遮蓋住,受害人身上發現的毛發及纖維物質究竟是誰的成了疑問;在從屍體上提取頭發纖維物質樣品之前,曾把屍體在院內拖動搬移,增加了屍體沾染他人頭發和纖維物的可能;
(4)在現場調查的警官未能按洛杉磯警察局規定的工作章程及時通知驗屍官和法醫前往屍檢,現場提取的證據的可信性有疑問;
(5)在現場搜查的洛杉磯警察法醫當時並未在犯罪現場後門反吸大量血跡,也未在辛普森襪子上發現血跡,他們是在幾個星期後,從辛普森身上取了血樣後,才發現這些血跡的;
(6)洛杉磯警方法醫在現場並未計算收集到的血液和血跡數量,進行乾燥處理後也未計算數量,每次化驗分析也不計數量;
(7)警察證人福爾曼對黑人有偏見,經常罵黑人為黑鬼,且曾向房客要過辛普森汽車的鑰匙,有栽贓陷害的可能。
(8)控方證人丹尼斯-方出庭證明搜集證據的有效性,但辨方經過法庭質證,使其不得不承認:取毛毯蓋尼科爾屍體使一個致命的錯誤;警察沒有及時招集犯罪學家到現場;未用警帶圍住辛普森的野馬車;將在辛普森家發現的手套帶到了發作現場;提取證據未戴乳膠手套;辛普森汽車旁的四滴血未進行記錄,且少了血滴。物證受到污染;
(9)控方證人塞爾馬公司實驗室主管洛賓-克頓出庭證明DNA的檢驗的科學性DNA血樣與辛普森血樣的相似性,指出現場發現的血樣的提供者是辛普森。辨方首先指出DNA分析統計方法並非完全可信,血樣在6月天很熱的卡車里長達7小時可能變質。舉出塞爾馬公司曾檢驗DNA出現的例子,說明現有檢驗結果的可信度值得懷疑。
陪審團審判
辛普森案件中選中的陪審團由8名非裔美國人、2名西班牙裔美國人,一名美國印第安人和一個白種人。4男4女。陪審團中的兩個人有高中以上文化背景。根據調查問卷,辛普森案件的陪審團成員都基本上認為DNA證據是不可靠的。
辛普森案件中,辯方在挑選陪審團成員上首先勝出一籌。陪審團陪審的時間越長,出現誤判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是當陪審團被隔離時。每次出現誤判時,對於辯方來說都是一場勝利,即使控方能在下一輪中證明被告是有罪的。
當法官Ito決定採用12名替代陪審員而非通常的8名時,他很可能在考慮審判的時間以及陪審團被媒體誤導的潛在可能性。法官Ito很可能意識到Kelly-Frye聽證會會比預想的時間要長,審判本身也會比預計的時間要長的多。因為雙方都相信本案中替代陪審員將會發生作用,因此他們在挑選替代陪審員時也比挑選最初的陪審團花費了更長的時間。
1995年10月1日,辛普森案在歷時一年多的審理後,終於臨近尾聲。在最後的法庭總結陳述中,起訴方的克拉克檢察官、道爾頓檢察官和辯護方的科克倫律師、謝克律師各自施展辯才,把己方的意見作了歸納。他們的發言充滿感情,充滿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這是一場馬拉松式審判的終點沖刺。
10月2日9時16分,12名陪審員進入評議室,開始了對案件的討論。下午3時,隨著三聲蜂鳴器的輕響,意味著陪審員作出了一致的裁決。很快12名陪審員回到了法庭。首席陪審員告訴法官,他們的裁決已被簽名、加註日期,封在一個信封內。法官告訴雙方律師,裁決結果將在第二天西部時間上午10點宣布。
在西部時間上午10點到10點10分(東部時間下午1點到1點10分)之間。人們全停止了工作。沒有人去教室上課。沒有人去打電話。沒有人去洗澡。也沒有人去遛狗散步。民航班機在等待。金融活動停了下來。他們全在凝神聽取對O·J·幸普森的最後裁決。柯林頓總統在12點58分放下手中的工作,離開橢圓形辦公室,和助手們一起到秘書辦公室里收看宣布裁決的實況。
整個國家的期待下,司法官羅伯森女士宣讀裁決,宣布辛普森無罪。「陪審員女士們先生們,這是你們的裁決嗎?你們每個人的?你們所有人的?」羅伯森女士問。「是的。」他們紛紛說道。法庭立刻沸騰起來……。
辛普森自由了。他被當庭釋放。
13年後的裁決
前橄欖球明星辛普森因涉及持械搶劫當日在拉斯維加斯被判至少十五年監禁。
辛普森和同夥斯圖爾特等人於二OO八年九月十三日闖入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的一家賓館,從收集、出售體育紀念品的兩個商人手中搶走一些物品,其中包括他當年比賽使用過的一些橄欖球、以及其他橄欖球明星的印刷畫及簽名的橄欖球等,總價值超過十萬美元。
辛普森聲稱取回的東西原是自己的私人物品,但警方調查後認為辛普森有違法行為。美國檢察機關對辛普森提出十二項指控,其中包括綁架、攻擊他人和使用致命武器實施搶劫等七項重罪。
此案的陪審團於上月認定辛普森持械搶劫、綁架和攻擊罪名成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道稱,辛普森將面臨至少十五年監禁。美聯社報道指出,法庭對辛普森的最後量刑不會超過三十三年。
五日在面對法庭宣判時,六十一歲的辛普森表示他並不清楚自己當時的行為違反了法律。「我對內華達州人民表示歉意。我並不想從任何人那裡偷任何東西,我只是想要回我自己的東西。我很愚蠢,我以為當時不過對著一群朋友,沒有想過傷害任何人。」
拉斯維加斯法庭當日還駁回了辛普森保釋的請求。他將在服刑九年後獲得保釋機會。
法官傑克伊·格拉斯幾次強調,對辛普森的判決並不是對任何其他事情的報復。但辛普森的律師認為,考慮到十四年前辛普森涉嫌的殺妻案,很難相信陪審團和法官能夠做出公正的判決。辛普森的律師計劃對這一判決提出上訴。
不同的結局:民事審判
1994年7月27日和1995年6月12日,兩名受害人戈爾德曼和尼科爾的親屬分別向法院提起非法致人死亡而要求賠償的民事訴訟,從而又將辛普森推到民事訴訟的被告席。在經過交換訴狀、證據開示、選定陪審團等有關程序後,民事審判於1996年9月17日正式開始。該案件由加州的聖塔莫尼卡民事法院(Santa Monica,California Civil Court)受理,法官希諾詩·富基薩肯(Hiroshi Fujisaki)作為獨任法官主審此案。在審判一開始,富基薩肯法官即禁止電視記者們在法庭拍攝並作出裁定限制雙方代理律師就案件公開發表言論,從而將案件置於相對獨立平靜的審理氛圍中。與該刑事案件不同,民事訴訟的氣氛非常職業化,訴訟進程更快捷。雖然在此民事案件中,大部分證據只是刑事訴訟時的證據的再現和重復。然而,一方面富基薩肯法官不允許任何來自刑事訴訟的可能有利於辛普森的有關種族歧視的證言進入民事訴訟程序;另一方面,也確有一些重要的新證據的展示更有利於原告一方。例如,原告方傳喚了數名早在馬克·福爾曼之前就已經到達案發現場的洛杉磯警員證實,所有重要的證據在福爾曼到達現場之前就已經被收集,所以福爾曼不可能偽造現場和證據。他們同時還證實,只有一隻帶血的手套留在現場。在刑事訴訟時,辨方曾主張福爾曼在現場發現了兩只帶血手套並將其中一隻移至辛普森家中從而誣陷辛普森。上述證人的證言推翻了刑事訴訟辨方的這一主張。再有,警方認定辛普森有一雙與案發現場足跡相符的鞋子,而辛普森卻矢口否認。原告方向法庭出示了二十七張照片十分清楚地顯示辛普森穿的正是與現場足跡相符的鞋子。原告律師指出,正是由於辛普森作了案,他才否認自己有同樣的鞋子。在陪審團就民事案件作出最後裁決前,要求再次聽辛普森有關不在現場的證據,毆打尼科爾的證詞以及去他住宅接送他去機場的司機有關按門鈴無人應答的情況及時間的證詞,顯示出陪審團對辛普森的懷疑。1997年2月4日,民事陪審團終於作出裁決。他們一致認定辛普森對兩名受害人之死負有責任,並裁決辛普森賠償原告方850萬美金,另外還裁決辛普森向兩名受害人家庭各支付1250萬美金的懲罰性賠償金共計3350萬美金。
Ⅱ 張法官審牛記
影片有許多引人深思之處,其中也蘊含了不少法律問題。我無意全面評價,而主要關注法官老張解決
糾紛的方式。在整個過程中,他竭力使出渾身的解數,試圖促成當事人雙方達成調解,而不希望用判決了
結糾紛。用老張的話說就是:「只有我在中間抹稀泥了。」值得追問的是,老張為什麼熱衷於調解?
在重法條、重審判的法官同仁們眼裡,老張的行為似乎不可理解。他們也許會問,張法官怎麼會這樣
辦案呢?按照司法中立、法官消極的現代程序正義理念,老張主動積極單方面地接觸當事人,極力勸說其
選擇調解,甚至不惜在當事人之間「和稀泥」顯然違背了法律的基本原則。主張程序正義的學者也會把老
張的行為解釋為法治意識、程序觀念淡薄,重調解輕審判。初看起來,這些解釋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是不
符合邏輯的。事實上,在當事人雙方都不肯讓步的情況下,老張還是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證明責任分配
規則判決老栓敗訴。如果他法治意識、程序觀念淡薄,則無論如何也作不出一個老栓敗訴的判決,因為憑
著多年的經驗,他心裡非常明白老栓是不會認錯自己「閨女」的。這說明張法官對審判依據的法律很清楚
,在判案過程中能尊重程序規則。但令人困惑的是:為什麼運用程序規則很容易作出決斷的方式老張不用
,而採取調解的路子?為什麼他明知老栓去申請給小牛作親子鑒定可能贏得法律上的權利,還要極力阻止
老栓的行動?一個懂得程序正義的人怎會對此主動反對呢?
只要面對中國具體的社會情景,我們就會發現老張的行為是合乎情理,並且是相當理性的。暫且不涉
及其他一些復雜因素(諸如,張法官受「無訟」、「和為貴」等中國傳統訴訟文化的影響,考慮兩家先前
是否關系較好,而這種關系可能因訴訟被摧毀等),老張選擇調解的路子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符合實際的
糾紛解決策略。作為基層法院派出法庭的一位老法官,老張不像我們在英美法律影片中見到的法官,身穿
黑袍,頭帶假發,高高坐在法官席上,嚴肅地聆聽雙方當事人律師的法庭辯論,時不時地敲一下法槌——
反對有效,反對無效。他也不像剛從法學院走出來,臉上稚氣未脫的法官那樣手裡捧著法律手冊和法學教
科書振振有詞地說道——根據法律規定,你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他長期生活在基層,長期與鄉親們打
交道;他知道小牛被老栓視為自己的命根子,也知道那條耕地的牛對母子相依為命的來順媽是多麼的重要
;他更懂得鄉親們的生活還很艱苦,昂貴的訴訟費用是其難以承受的負擔。來順媽在村主任的幫助下領來
了一群村民作證,證明牛是老栓從來順家牛欄牽走的。這樣一來證明責任就應當由老栓來承擔,但老栓一
時又舉不出證據,牛又不能開口說話,認出主人。如果按照證明責任分配的規則,那麼就得判老栓敗訴。
這樣判下來,糾紛勢必得不到徹底解決,老栓肯定會通過上訴、上訪甚至採取私力救濟等方式去要回「閨
女」。因為如果判決得到肯定,老栓丟掉了牛不說,還要背上偷牛賊的黑鍋,這是他理解不了也承受不了
的。這樣,老栓肯定不會罷休,如此必定會導致解決糾紛的成本不斷增加,甚至很可能會遠遠超過牛本身
的價值。最後,這筆費用不論落到誰的頭上都是天文數字,會給其生活帶來難以估量的打擊,影片悲劇性
的結局也證實了這點。作為一個深察民情、有責任感的法官,他不能不認真考慮這些可能的後果。
另一方面,如果能使雙方都作出一些讓步接受調解,即使老栓要損點利,但可以避免老栓因敗訴而背
上偷牛賊的黑鍋,從而防範因實體正義的過分偏離而引起不可估測的社會後果(如實施過激行為);也可
以避免因老栓的實體權利得到實現,而使來順母子無力承擔訴訟費用被逼上絕路。況且在調解之後,丟掉
的另一條牛還有找到的可能。張法官自己也可以避免因訴訟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而背上良心的負擔。在這
種情況下,老張主動積極推動調解,甚至不惜用「和稀泥」的方式,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盡管程序上不合
法。可惜,悲劇還是發生了,他沒有逃脫這場悲劇附加給他良心的負擔,那巨額的債務在老張心口留下了
永遠的疙瘩。
因此,有理由得出結論,法官偏向調解並非是法治意識、程序觀念淡薄以及重調解輕審判所帶來的結
果,而恰恰是在現實條件下所作出的理性選擇。我們照搬西方那一套糾紛解決套路,能否有效解決糾紛?
當事人購買到的法律服務並非是其初始所想要的,甚至這些服務還給其生活帶來災難。正如老栓迷茫地感
嘆道:「我不知道會這樣,這不是我想要的。」我認為,探討中國的問題終究繞不過中國國情,人口多,
人均資源佔有量少,這是最大的國情,而且在短期內是不可能有很大變化。我們不得不追問,面對日益激
增的糾紛,國家是否有能力為那套精緻而昂貴的糾紛解決模式「買單」?如果不能,那什麼又是最現實、
合理、有效的路子?
Ⅲ 《插翅難逃》人物原型是什麼
張子強。
(1955年4月7日-1998年12月5日),綽號「大富豪」,生前為香港一個犯罪集團的首腦。與季炳雄及葉繼歡被外界合稱「香港三大賊王」。
生平:
張子強出生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4歲時隨父母在逃港潮中偷渡到香港,後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
一、械劫解款車
1991年7月12日,3名年約30歲的華裔男子於啟德機場持械行劫一輛解款車,劫去大量的美金和港幣現鈔,相當於1.7億港元,護衛公司內鬼正是「大富豪」的老婆羅艷芳。
同年9月,張子強因涉嫌串謀行劫被捕,後被重判入獄18年。張子強不服上訴,法官認為此案證人的口供證據不足,張子強於1995年6月22日在香港最高法院上訴得直,當庭釋放。
二、連環綁架香港富商
出獄後不足一年,1996年5月23日傍晚張子強再度犯案,這次案情更轟動,綁架了香港首富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當日李澤鉅乘坐高級豪華房車返回壽臣山道寓所途中,張子強與同黨駕車攔住李澤鉅的房車,並用AK-47突擊步槍和手槍指著他和司機,更向房車連開兩槍。
綁匪迅速將李澤鉅拖出車外,脅迫他登上賊車離去,並讓司機開車返回李家,通報李澤鉅被綁架的消息。綁架成功使張子強非常高興,還在李澤鉅額上輕吻。隨後將他脫光衣服,只穿一條內褲囚禁在粉嶺鶴藪一個廢棄雞場的房屋內。
張子強腰纏炸彈親自去李家大屋與李嘉誠洽談贖金,李嘉誠因此不敢報警並即場答應,張子強一口索價20億港元,李嘉誠指:「現金只有10億,如果你要,我可以到銀行給你提取」張先拿了3,800萬港元。本來李嘉誠先給他4000萬,但張嫌4與「死」字諧音,不吉利。
隨後李嘉誠又給了他10億現金,最後張子強成功勒索高達10.38億元巨款,與長江基建的股票編號「1038」一樣,犯罪所得金額之高曾錄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李嘉誠給錢的時候還勸他可以拿錢買他們公司的股票,或者存下來夠他花半輩子的。
張子強收錢後,親自駕車將被綁架一日的李澤鉅載到銅鑼灣怡東酒店門外釋放,李澤鉅並無受傷。李嘉誠與張子強洽談贖金時表現鎮靜,連張子強都很意外,張問他:「你為何這么冷靜?」李回答指:「因為這次是我錯了,我們在香港知名度這么高,但是一點防備都沒有;
比如我去打球,早上五點多自己開車去新界,在路上,幾部車就可以把我圍下來,而我竟然一點防備都沒有,我要仔細檢討一下。」李嘉誠表示,當時有勸誡張子強:「你拿了這么多錢,下輩子也夠花了,趁現在遠走高飛,洗心革面,做個好人;
如果再弄錯的時候,就沒有人可以再幫到你了。」後來張子強致電李嘉誠,指自己在澳門賭輸2,000萬,並於電話上說:「你教教我,還有什麼是可以保險投資的?」李嘉誠當時回答:「我只能教你做好人,但你要我做什麼,我不會了。
你只有一條大路,遠走高飛,不然,你的下場將是很可悲的。」經過這件事情之後,李嘉誠漸轉低調,明顯對家人保護起來。李澤鉅生了三女一男,除了大女兒因在1996年綁架事件發生前出世而公布名字為燕寧外,隨後出生的孩子名字一直保密至今。
一年後張子強重施故技,綁架香港第二首富新鴻基地產主席郭炳湘,1997年9月29日張子強與一眾黨羽趁郭炳湘自行駕車至深水灣道豪宅大門外時,強行將他截停及擄走,禁錮於新界一間村屋內。
當時綁匪要求郭炳湘致電回家要求贖金,但被郭炳湘拒絕,張子強等人每日對他施以暴力,迫使郭炳湘在被綁架四日後致電妻子李天穎,要求妻子准備20億港元贖金。被綁架期間,郭炳湘遭脫去衣服困於小木箱中,需長期蜷曲身體,每日只有叉燒飯及清水充飢。
經過多番斡旋,郭家於10月3日支付6億港元贖金,但張子強收款後卻未立即放人,要待至翌日,郭炳湘才獲釋回家。雖然平安回家,但遭綁架及虐待的恐怖經歷令郭炳湘身心受創並因而患上抑鬱症,經逾一年治療才康復。
三、逃往中國大陸,被捕並處決
1998年1月他在香港新界北區馬草壟一間石屋儲存800公斤炸葯時,被警方追捕而潛逃中國大陸。同年策劃另一宗大案時,在江門外海大橋上與同黨胡濟舒被公安機關拘捕,其餘多名黨羽亦相繼落網。
11月12日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張子強案公開作出一審判決,他因非法買賣爆炸物罪被判死刑,另因綁架罪和走私武器、彈葯罪被判無期徒刑,並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財產人民幣6.621億元,於12月5日被槍決。
外間傳言張子強曾以「身為香港居民,而且犯案地點在香港」為理由向香港政府求助,要求引渡返回香港受審,以圖得以避過死刑,但為香港政府所拒絕。
當時港府向外間公布的理由為:「因為中國公安以他曾在大陸犯案為理由,所以享有司法管轄權」,而在案件審理期間,亦積極向中國法院提供證供。事件引起了有關罪犯於中國大陸被捕受審而應否移交回港受審問題的爭議。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本案指控的犯罪,有些犯罪行為雖然是在香港實施,但是組織、策劃等實施犯罪的准備工作,均發生在內地;實施犯罪所使用的槍支、爆炸物及主要的作案工具均是從內地非法購買後走私運到香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內地法院對本案依法享有管轄權。
(3)張巨法官擴展閱讀:
影視形象
張子強所犯案件題材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地區兩地都有電影或電視製作。
1994年 香港電影《重案實錄之犯罪天才》呂頌賢李修賢主演。
1995年 香港電影《賊王》任達華主演任家華。
1998年 香港電影《驚天大賊王》任達華主演張子豪。
1999年 香港電影《轟天綁架大富豪》呂良偉主演戴富強。
1999年 香港電視劇《非常保鏢》。
2001年 大陸電視連續劇《驚天鐵案》。
2001年 大陸電視連續劇《插翅難逃》趙燕國彰主演張世豪。
2016年 香港電影《樹大招風》陳小春主演卓子強。
2019年 香港電影《追龍2》梁家輝主演龍志強。
Ⅳ 內蒙古通遼原副市長獲刑多少年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原副市長許亞林身犯受賄罪、貪污罪、挪用公款罪、濫用職權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隱瞞境外存款罪,僅受賄一項,就收受和索取30多人款物5000餘萬元。怕被查處,他大肆轉移財產,多次與涉案人員密謀,案發後又多次翻供——
庭審現場
7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中級法院依法公開宣判了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政府原副市長許亞林受賄、貪污、挪用公款、濫用職權、巨額財產來源不明、隱瞞境外存款一案。法官宣讀了長達154頁的一審判決書,許亞林面無表情,垂首站立。
「被告人許亞林犯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55萬元;犯挪用公款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犯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犯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犯隱瞞境外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決定執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違法犯罪所得財物及巨額財產差額部分予以追繳。」
聽到判決結果,許亞林沒有任何反應。審判長問是否上訴,他遲疑片刻,平靜地說「不上訴」。
受賄索賄
許亞林通過向下屬和同事打招呼、明示或暗示發表傾向性意見,為請託人在工程發包、工程款支付、低價購地、違規辦理土地使用權證、少繳土地出讓金、返還土地出讓金、購買廠房等過程中謀取利益,收受30多人送的款物5000餘萬元。
1989年12月之前,許亞林在通遼第七中學任校團委書記、教師,1989年12月調入原縣級通遼市團市委工作後開始步入仕途,歷任團市委副書記、勝利鄉鄉長、大林鎮黨委書記。地級通遼市成立後,先後任通遼市科爾沁區副區長、庫倫旗旗長、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書記,至2013年1月升任至通遼市政府副市長。
自2001年至2015年,許亞林通過向下屬和同事打招呼、明示或暗示發表傾向性意見,為請託人在工程發包、工程款支付、低價購地、違規辦理土地使用權證、少繳土地出讓金、返還土地出讓金、購買廠房等過程中謀取利益,收受34名行賄人100餘次送予的款物4000餘萬元;為請託人從通遼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府、國有資產公司借公款3.97億元,收受5名借款人送予的款物1000餘萬元;為請託人修改集體決定的政府扶持資金數額,收受受益人送予的現金30萬元。
另外,許亞林對於一些不能處理的費用,以通遼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府、市政府缺少辦公費用、網球賽贊助費為名,直接向一些知名企業或者承包了開發區工程的外地企業提出。
通遼市某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嘎某(已判刑)屬於主動行賄的那一種。嘎某為了通過許亞林承攬開發區綠化工程,在2008年至2015年的7年間向其賄賂多達20餘次,累計1200萬元。
而通遼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馬城項目經理張某,屬於行賄不「主動」、又提不「醒」的那一種。張某的公司承建的馬城項目是通遼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府的重點項目,在立項後多次收到開發區政府撥付的建設費。張某安心做著項目,未主動去結識許亞林。許亞林在多次撥付建設費後,指使馬城項目的主管領導孫某兩次向張某索要辦公經費共計200萬元。張某與公司其他領導商議後,決定每次少給10萬元,共計支付了180萬元。許亞林拿到180萬元並沒有用於解決開發區的辦公費用,而是將180萬元中的90萬元購買了茅台酒,所購珍藏15年的茅台酒每瓶市值高達5000至6000元。
白某、左某分別是通遼市兩家知名企業的老總,在許亞林升任分管工業的副市長後,沒有主動聯系許亞林。許亞林在了解了兩家企業的經營狀況後,多次向二人提出市政府撥付的接待費用不夠用。二人「心領神會」後,提供了54萬元的贊助費。王某(已被提起公訴)是一家擁有國有股份的生物科技公司的老總,與許亞林關系密切,許亞林將其受賄款1500萬元以大姐許某(已被提起公訴)女兒李某的名義入股該公司。
案發前,許亞林多次向王某索要投資回報,王某在許亞林多次「提醒」下,與公司副總等人商議如何向許亞林支付「利潤」。王某的提議很快就被否定,副總等人稱公司尚在建設之中,能否建成、能否生產、能否盈利,全是未知數,根本無法支付利潤。副總等人認為代持人李某是一個矯情的股東,卻全然不知許亞林才是背後的投資人。王某既不能違反公司管理規定,又不能置許亞林的要求於不顧,他只得動腦筋想辦法,將看似正當途徑的450萬元「利潤」悄悄換成現金交給了許亞林。
本文來源:正義網-檢察日報
Ⅳ 巢湖市法院刑庭張法官
影片有許多引人深思之處,其中也蘊含了不少法律問題。我無意全面評價,而主要關注法官老張解決 糾紛的方式。在整個過程中,他竭力使出渾身的解數,試圖促成當事人雙方達成調解,而不希望用判決了 結糾紛。用老張的話說就是:「只有我在中間抹稀泥了。」值得追問的是,老張為什麼熱衷於調解? 在重法條、重審判的法官同仁們眼裡,老張的行為似乎不可理解。他們也許會問,張法官怎麼會這樣 辦案呢?按照司法中立、法官消極的現代程序正義理念,老張主動積極單方面地接觸當事人,極力勸說其 選擇調解,甚至不惜在當事人之間「和稀泥」顯然違背了法律的基本原則。主張程序正義的學者也會把老 張的行為解釋為法治意識、程序觀念淡薄,重調解輕審判。初看起來,這些解釋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是不 符合邏輯的。事實上,在當事人雙方都不肯讓步的情況下,老張還是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證明責任分配 規則判決老栓敗訴。如果他法治意識、程序觀念淡薄,則無論如何也作不出一個老栓敗訴的判決,因為憑 著多年的經驗,他心裡非常明白老栓是不會認錯自己「閨女」的。這說明張法官對審判依據的法律很清楚 ,在判案過程中能尊重程序規則。但令人困惑的是:為什麼運用程序規則很容易作出決斷的方式老張不用 ,而採取調解的路子?為什麼他明知老栓去申請給小牛作親子鑒定可能贏得法律上的權利,還要極力阻止 老栓的行動?一個懂得程序正義的人怎會對此主動反對呢? 只要面對中國具體的社會情景,我們就會發現老張的行為是合乎情理,並且是相當理性的。暫且不涉 及其他一些復雜因素(諸如,張法官受「無訟」、「和為貴」等中國傳統訴訟文化的影響,考慮兩家先前 是否關系較好,而這種關系可能因訴訟被摧毀等),老張選擇調解的路子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符合實際的 糾紛解決策略。作為基層法院派出法庭的一位老法官,老張不像我們在英美法律影片中見到的法官,身穿 黑袍,頭帶假發,高高坐在法官席上,嚴肅地聆聽雙方當事人律師的法庭辯論,時不時地敲一下法槌—— 反對有效,反對無效。他也不像剛從法學院走出來,臉上稚氣未脫的法官那樣手裡捧著法律手冊和法學教 科書振振有詞地說道——根據法律規定,你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他長期生活在基層,長期與鄉親們打 交道;他知道小牛被老栓視為自己的命根子,也知道那條耕地的牛對母子相依為命的來順媽是多麼的重要 ;他更懂得鄉親們的生活還很艱苦,昂貴的訴訟費用是其難以承受的負擔。來順媽在村主任的幫助下領來 了一群村民作證,證明牛是老栓從來順家牛欄牽走的。這樣一來證明責任就應當由老栓來承擔,但老栓一 時又舉不出證據,牛又不能開口說話,認出主人。如果按照證明責任分配的規則,那麼就得判老栓敗訴。 這樣判下來,糾紛勢必得不到徹底解決,老栓肯定會通過上訴、上訪甚至採取私力救濟等方式去要回「閨 女」。因為如果判決得到肯定,老栓丟掉了牛不說,還要背上偷牛賊的黑鍋,這是他理解不了也承受不了 的。這樣,老栓肯定不會罷休,如此必定會導致解決糾紛的成本不斷增加,甚至很可能會遠遠超過牛本身 的價值。最後,這筆費用不論落到誰的頭上都是天文數字,會給其生活帶來難以估量的打擊,影片悲劇性 的結局也證實了這點。作為一個深察民情、有責任感的法官,他不能不認真考慮這些可能的後果。 另一方面,如果能使雙方都作出一些讓步接受調解,即使老栓要損點利,但可以避免老栓因敗訴而背 上偷牛賊的黑鍋,從而防範因實體正義的過分偏離而引起不可估測的社會後果(如實施過激行為);也可 以避免因老栓的實體權利得到實現,而使來順母子無力承擔訴訟費用被逼上絕路。況且在調解之後,丟掉 的另一條牛還有找到的可能。張法官自己也可以避免因訴訟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而背上良心的負擔。在這 種情況下,老張主動積極推動調解,甚至不惜用「和稀泥」的方式,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盡管程序上不合 法。可惜,悲劇還是發生了,他沒有逃脫這場悲劇附加給他良心的負擔,那巨額的債務在老張心口留下了 永遠的疙瘩。 因此,有理由得出結論,法官偏向調解並非是法治意識、程序觀念淡薄以及重調解輕審判所帶來的結 果,而恰恰是在現實條件下所作出的理性選擇。我們照搬西方那一套糾紛解決套路,能否有效解決糾紛? 當事人購買到的法律服務並非是其初始所想要的,甚至這些服務還給其生活帶來災難。正如老栓迷茫地感 嘆道:「我不知道會這樣,這不是我想要的。」我認為,探討中國的問題終究繞不過中國國情,人口多, 人均資源佔有量少,這是最大的國情,而且在短期內是不可能有很大變化。我們不得不追問,面對日益激 增的糾紛,國家是否有能力為那套精緻而昂貴的糾紛解決模式「買單」?如果不能,那什麼又是最現實、 合理、有效的路子?
Ⅵ 致: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 《企盼公正》
下面這個回答好文不對題哦
Ⅶ 女反貪局長借舉報信敲詐「一把手」家屬的詳細情況是怎樣的
女反貪局長借舉報信敲詐「一把手」家屬 按崗談錢
熱播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讓政知圈格外關注反貪局長的消息。比如,4月27日俄羅斯前反貪局長因敲詐勒索被判監禁22年。
在《人民的名義》里,反貪局長侯亮平是個正面角色,「手刃」副國級貪官。不過,在現實中,任何崗位的官員,「姓蔣還是姓汪」還得經過實際工作的考驗才能判斷。
能夠說的是,在看了往年落馬反貪局局長的腐敗細節後,不得不感慨,《人民的名義》中的腐敗場景還真不是虛構,現實中是「真材實料」發生過這樣的事。
借舉報信敲詐「一把手」家屬 按崗談錢
先說最近的,2016年10月,一名女反貪局長因收受他人賄賂人民幣332萬元,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0萬元。
她是廣東茂名市化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兼反貪局局長郭志玲。
不過,他的傳奇之處在於,這是一個邊行善邊受賄的貪官,他的行善過程說起來也很有意思。據說,他捐助的貧困大學生有20多名,花費有40多萬元。當時縣里有孤寡老人,在生病或有困難時,穆新成就主動讓人送錢過去;有村民孩子上學交不起學費,穆新成聽到消息,就找人送錢過去;還有大學生因為貧困面臨退學,給穆新成的手機發求助簡訊,第二天穆新成就讓人給他送了1萬元;還有五台山一位僧人遇到車禍,穆新成派人送他到醫院,並承擔了治療費4萬元。
顯然,穆新成的工資是不可能負擔起這些資助的,他捐贈的錢都出自當地的礦老闆,老闆們都知道穆新成的愛好,為了巴結他,就將錢送去捐助人,然後說「這是穆檢察長捐的」。穆新成也會授意找自己幫忙的老闆,讓這些老闆去捐助學生。
找過穆新成辦事兒的人,都被他借過錢,而這些錢,自然是不會還回來的。2004年,李某創辦私立小學,想設獎學金,找穆新成幫忙,幾天後,穆新成找來一位礦老闆白計平,並說白計平已經答應每年資助3萬元。獎學金設立時,穆新成叮囑要叫「穆新成—白計平獎學金」,並說三萬元里要備注有自己的一萬,當時他就對白計平說,老白啊,我現在欠你400多萬了啊。後來,經證實,到穆新成被雙規時,已經「欠」白計平700萬。
當然,穆新平也非常「罩著」自己的這些礦老闆朋友們。朋友們的礦出了安全事故,穆新平都能「保」他們平安無事,還有,朋友的礦和其他礦廠發生糾紛,穆新平前去疏通,疏通不成,對方的礦上就一周內安監、公安七八個部門來查,無法生產,直到對方妥協。
礦老闆們認為穆新平沽名釣譽,「借錢行善是假,收受賄賂是真。」穆新成的弟弟也從事鐵礦生意,礦老闆說:「他看上你的礦,要買你就得賣。」
Ⅷ 《控方證人》結局是什麼
男主成功的逃脫了,被判無罪,法庭上只有女主和爵士的時候,女主向爵士炫耀,真凶就是被告,為了遺囑的8萬英鎊殺了人,爵士等人都被騙了,女主做這一切都是因為深愛被告。
這時被告回來,女主卻發現被告有了新歡,她被拋棄了,在激動狀態下(爵士在旁邊拚命用眼鏡暗示啊,不停用眼鏡反光照在刀上)用刀捅死了被告,爵士決定為女主辯護,影片結束。
(8)張巨法官擴展閱讀
《控方證人》是由美國聯美電影公司發行的驚悚劇情片,由比利·懷爾德執導,泰隆·鮑華、瑪琳·黛德麗、查爾斯·勞頓領銜主演。該片於1958年2月6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根據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原著改編,講述了英國刑辯律師為謀殺罪嫌疑人辯護的故事。《控方證人》可以視為一部很好地法學教學片,相對完整地展示了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庭規則和陪審制度。
倫敦著名刑案辯護律師威爾弗里德爵士(查爾斯·勞頓飾)接受了心臟病治療,但是身體依舊虛弱,第一天回家休養,護士一直嚴厲監督他服葯,並杜絕煙酒。管家為了便於上樓,還專門為他修了電梯。但是,種種關心照顧,對於這位桀驁不馴、牙尖嘴利的大律師根本不起作用,反倒是一紙訴狀令他倍感興奮。
律師梅休和當事人沃爾(泰隆·鮑華飾)登門拜訪,請他出山打官司。原來,沃爾結識了富婆,兩人相見甚歡,雖然僕人對他發明的打蛋器充滿鄙夷,但是富婆卻對他充滿愛意,甚至為他修改了遺囑,把8萬英鎊留給了他。然而,富婆卻慘遭毒手。
Ⅸ 女副院長受賄百億一事,觸犯了哪些法律法規
【一】張家慧現狀
海南高院原副院長張家慧,因收受賄賂4375萬,被判有期徒刑18年,當事人表示不服,但沒有當庭選擇提起上訴,後續發展,我們持續觀望中!
【四】對世人的警示
【1】想都不敢想的數字,人家可真有錢啊,真正的貴族,世世代代都花不完啊,有錢好過。但這是多少當事人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成全了張副院長的巨額財富,判了多少冤枉才拿到那麼多錢的?導致了多少個家庭妻離子散?這是什麼概念,是不是要有很多顛倒黑白的審判啊,她這錢可是人家用命折給她的。穿著合法外衣,干著罪惡勾當,數目巨大,應該把牢底坐穿,永遠不得假釋!他的的每一張鈔票都滴著無辜者的鮮血,罪大惡極,必須嚴懲!
【2】當事人捨不得兩百萬,轉了一百萬給涉嫌敲詐勒索者後還報警,想通過某種運作來置掌握證據的人於死地,結果居然沒蓋住!真正的是因果終有報,這次事件看似偶然,實是必然,看似導火索,實質上是果報還自受,世間沒有誰害誰,只是因果報應不饒人!知法犯法,狂妄自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人必須嚴懲,這種法律工作者犯法,就該罪加一等,這才是真正的知法犯法!此身為國家的公檢法.,公平公正執法者,必須嚴懲!
隨著社會的進步,紀委的強勢出手,國家對貪污的零容忍,各種收受賄賂貪贓枉法之徒,一個一個的被拉下馬,讓老百姓們拍手稱快,還能說什麼呢,點贊!
Ⅹ 這是一個刑法案例,快要交案例分析了..請大家幫忙啊...
典型案例解析
適用法律錯誤一審十年二審無罪
案情:誘蛇出洞,強討欠款
陳幫蓉是成都市新都區的一名個體工商戶,從事蟲草生意。1997年,史可蓉拖欠了她78萬元的貨款後突然「失蹤」,陳幫蓉數次討要均未果。1999年9月,陳幫蓉得知史可蓉仍在做蟲草生意,於是決定「誘蛇出洞」討要欠款。
陳幫蓉以出賣一批蟲草為由,讓女婿李英福充當貨主,通過中介人與史可蓉聯系交易。史可蓉看貨後,決定和其做這筆買賣,便在9月21日與朱文斌、陳英明等人攜帶現金55萬元到指定的交易地點。但史可蓉沒想到看到的卻是陳幫蓉帶領兒子、女兒等十餘人等候在此。陳幫蓉向史可蓉出示了當年的欠條要求還錢,但史卻說所帶的貨款是別人的,朱文斌和陳英明也聲明這筆款項是幫別人購買蟲草的貨款。陳幫蓉要求史可蓉出示相應憑證,史拿不出來,於是陳幫蓉大聲威脅史可蓉等人,並甩了史兩耳光。之後,陳幫蓉又令史可蓉的駕駛員打開車門,從車內搜出55萬元現金。此後,陳幫蓉寫了一張「收到55萬元還款」的收條,又叫史寫下一張還欠陳23萬元貨款的欠條。當天,這筆錢的大部分都被陳幫蓉用於歸還債務,她也到新都區公安局城西派出所備了案。而史可蓉等離開現場後,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陳幫蓉於次日被擋獲。這筆55萬元的巨款,在事後則被證明確屬於港商翁宗旺委託朱文斌購買蟲草的貨款。
一審:犯搶劫罪,判刑10年
成都市中級法院一審審理認為,陳幫蓉在收取債務過程中,明知在現場的現金不屬於其債務人所有仍採取威脅和暴力手段,當場劫走他人現金,其行為已構成搶劫罪。法院認為,在作案現場,對方一再聲明該款不屬史可蓉個人所有,陳應當明知自己的行為會侵犯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財產所有權,陳幫蓉執意不聽申辯,也不採取其他相應措施,仍然強行劫走現金,放任侵害結果發生,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他人錢財的故意。因此,成都市中院於2002年7月19日一審判處陳幫蓉有期徒刑10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並處罰金10萬元。
二審:目的是討債,無罪
一審宣判後,陳幫蓉不服,向四川省高院上訴,認為自己的行為是索討合法債務,不具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不構成搶劫罪。
省高院經過再次審理,認為陳幫蓉是在債務人不履行還債義務的情況下,為追討債務而強行索債,客觀上使用了暴力及脅迫手段,侵害了第三人的財產權利,但行為僅針對債務人,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合法債權,主觀上並沒有非法佔有公司財物目的。雖然從史可蓉處拿走的55萬元事後查明是他人所有,史等人也聲明過,但當時的情況不足以使陳幫蓉確認這一事實。陳幫蓉雖然索債方式不當,但行為不具備搶劫罪的構成要件,不構成搶劫罪。至於陳幫蓉行為客觀上侵害了第三人的財產權利,但是屬於民法意義上的重大誤解,是民法調整范疇,不應以犯罪論處。而陳幫蓉在討債過程中的暴力、脅迫行為情節輕微,也不構成其他犯罪。因此,二審撤銷一審判決,宣告陳幫蓉無罪。
點評:暴力討債,一般不定搶劫罪
司法實踐中,對於債權人因借貸或其他財產糾紛以暴力或暴力相威脅的方法索取債務人債務,一般不以侵犯財產類犯罪處罰。如果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構成犯罪,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如索債過程中暴力行為突出,造成他人人身傷害、死亡或其他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以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論處;但觸犯治安管理規定的,依照相關行政法規處理。
這個可以作為參考,下面這位寫的很清楚了,格式沒錯的。
回答者:chenyiki - 經理 四級 11-10 20:49
另外提供兩個法條:刑法第238條第3款:為索取債務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處罰。
為了滿足合法債務關系,非法拘禁他人或綁架他人的且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不以刑法中的非法拘禁或綁架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