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立案庭
㈠ 法院里業務庭和立案庭是管理什麼的呢
一般情況下,立案法院有兩種人員。一是立案的前台人員。立案工作實際上是重復性的工作,對業務提升作用不大;另一個是專業法官,處理簡單的案件,基本上是小額的。快速判斷簡單易行。這些案件是為即將退休的老法官准備的。作為一個新人,無論你是文員還是法律援助,這種案件只是方便你上手上手。但案情簡單,類型單一。
㈡ 法院立案庭累不累
法律分析:立案庭職責
審查應由本院受理的民事糾紛、行政案件的起訴,決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審查應由本院受理的執行案件的申請,決定是否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
對應由本院受理的刑事公訴案件進行立案登記;
對應由本院受理的各類上訴(抗訴)案件審查立案;
審查應由本院受理的申訴、申請再審案件,並決定是否再審立案;
對本院決定再審、上級法院指令再審和抗訴案件進行立案登記;
負責應由本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
根據當事人申請,依法進行訴前財產、訴前證據保全及調解;
對立案階段提出的管轄異議案件進行審理裁決;
審理不服管轄異議、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等上訴案件並作出裁決;
核算當事人預交訴訟費用,辦理緩、減、免訴訟費的審批手續;
處理來信來訪(其中,對本院正在審理的案件的來訪,由有關審判庭接待處理);
對本院審理的各類案件進行審判流程管理,對審限(審理辦案的期限)跟蹤督辦;
負責有關法律文書的送達。監督指導下級法院的立案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面的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㈢ 法院電話通知去立案庭是什麼意思
法院電話通知去立案庭的原因如下:
1、立案庭是負責立案審查的部門,一般是對立案與否的事宜已經審查完畢。如果立案,需要給你立案通知,繳費通知、舉證須知等。如果不立案,需要給你不立案的裁定書。當然也可能有需要進一步核實的事情需要你做出說明,然後才能決定是否立案。總之,你應該積極配合,前往接洽,避免誤事;
2、立案庭,是你打官司的第一道門檻,有很多案子被拒之門外,原因是不符合立案要求;
3、立案庭是指法院部門的名稱。法院通常有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行政審判庭、立案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庭、辦公室、政治處、法警大隊等。
立案庭職責如下:
1、審查應由該院受理的民事糾紛、行政案件的起訴,決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2、審查應由該院受理的執行案件的申請,決定是否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
3、對應由該院受理的刑事公訴案件進行立案登記;
4、對應由該院受理的各類上訴(抗訴)案件審查立案;
5、審查應由該院受理的申訴、申請再審案件,並決定是否再審立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㈣ 立案庭是干什麼的
法律分析:立案庭是指法院部門的名稱,是打官司的第一道門檻,有很多案子被拒之門外,原因是不符合立案要求。法院立案庭無權審判案件,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規定,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起的訴訟依法進行審查,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及時立案。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第三條,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任務,是保障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第四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起的訴訟依法進行審查,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及時立案。
㈤ 立案庭 調解庭是什麼
立案庭是指法院部門的名稱,法庭調解是法院行使審判權。
法律分析
訴前調解算立案嗎:只有向法院遞交了「起訴書」和相關證據資料,法院立案庭收到這些資料,進行了審查,認為符合立案條件,給你們出具了加蓋法院公章的:「受理(或立案)通知書」的案件才算立案了,另外,還應當在7日內繳納訴訟費用。所以,只有具有「受理(或立案)通知書」的案件才算了立案,沒有這資料的就不算立案。訴前調解方式:訴前調解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法官調解,在立案庭專設調解法官,負責主持訴前調解工作。另一種就是適度社會化調解。由調解法官在徵得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委託相關基層調解組織依法調解,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民調解工作優勢,為當事人降低訴訟成本,為法院減輕負擔。訴前調解與訴訟的對接:為了與訴訟程序銜接,訴前調解的法院應當是對調解事項有管轄權的法院。對訴前調解的案件,立案庭在起訴後應當登記,以便納入流程管理,同時也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比如能夠中斷訴訟時效。調解過程中應當製作筆錄,把訴前調解與證據交換結合起來,保全、固定證據,歸納爭議焦點,即使調解不成,也可以為訴訟程序做好鋪墊。當事人在訴前調解中所作的讓步或承認,如調解失敗,不能作為以後裁判的依據。調解的時間不宜太長,以15天為宜。調解不成,應當立案,轉入訴訟程序。調解成功的,告知當事人可以根據調解協議進行公證,不予立案。如果依法不能公證或當事人不願公證的,應當立案,根據調解協議製作調解書。根據現行法律規定,訴前調解不應收費。訴前調解的機構:訴前調解的目的之一是減輕審判業務庭的工作壓力,使審判法官有足夠的精力處理疑難復雜案件,因此訴前調解工作不能由審判業務庭及其法官承擔,而應由立案庭負責。法院可以在立案庭設立調解辦公室,抽調一些不適合從事審判工作但有能力處理一般糾紛的人員擔任調解員,由一名精通業務的法官擔任調解主任。法院應當保障調解辦公室的人員、經費,並將其納入流程管理、績效考核。設立調解辦公室可能會降低各審判業務庭的調撤率,應當改變績效考核的相關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㈥ 法院立案庭的工作職責
【法律分析】
審查應由本院受理的民事糾紛、行政案件的起訴,決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審查應由本院受理的執行案件的申請,決定是否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對應由本院受理的刑事公訴案件進行立案登記;對應由本院受理的各類上訴(抗訴)案件審查立案;審查應由本院受理的申訴、申請再審案件,並決定是否再審立案;對本院決定再審、上級法院指令再審和抗訴案件進行立案登記;負責應由本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八條 法官的職責:
(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刑事、民事、行政訴訟以及國家賠償等案件;
(二)依法辦理引渡、司法協助等案件;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法官在職權范圍內對所辦理的案件負責。
第九條 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除履行審判職責外,還應當履行與其職務相適應的職責。
第十條 法官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四)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對履行職責中知悉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予以保密;
(六)依法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七)通過依法辦理案件以案釋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八)法律規定的其他義務。
㈦ 法院里業務庭和立案庭有什麼區別
法院裡面有不同的庭,不同的庭本身服務的業務是不一樣的,一個叫做業務庭,一個叫做立案庭,還有監察那方面的,今天就說業務庭和立案調料的到底有什麼樣的差別。業務庭聽名字就知道,主要就是針對做業務的法院裡面的業務是什麼,就不用多說了吧,就是你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法院的奇奇怪怪的案件,什麼樣都有難度比較高,但是成長比較快,立案庭基本上都是程序性的東西,工作量不大。
兩個地方各有各的優點,像立案庭那就是比較清閑,學習起來比較簡單,成長空間不是特別大。你後續的話肯定是要轉到業務庭的,而且你在立案庭會和好多臨近退休的法官接觸,聽他們給你講故事,生活豐富多彩,事情也沒有那麼忙,倒也還算是不錯,前期要是有一個適應的時間也是可以考慮的。
㈧ 法院立案庭工作好不好
說實話其實是很辛苦的,雖然朝九晚五的看著比較穩定,但是基層法院的立案庭每天真的忙不停,接電話,審核材料,還要經常開會學習什麼的,我們經常去法院立案的都知道,是真的辛苦,穩定是真的穩定
㈨ 法院立案庭窗口人員是正式嗎
是,但也有勞務派遣
立案庭,被稱作人民法院的「第一窗口」, 是法院審判工作的前沿陣地,是人民法院與人民群眾接觸最直接、最廣泛、最密切的窗口,承擔著立案登記、繁簡分流、訴前調解、評估鑒定、信訪接待等多項職能。作為人民法院的窗口與名片,立案庭的工作看似平凡普通但又十分重要。
㈩ 立案庭還是立案廳
立案庭是指法院部門的名稱。法院通常有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行政審判庭、立案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庭、辦公室、政治處、法警大隊等。
立案庭,是你打官司的第一道門檻,有很多案子被拒之門外,原因是不符合立案要求。
全國大多數法院立案庭的工作人員是巾幗。
【拓展資料】
審查應由本院受理的民事糾紛、行政案件的起訴,決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審查應由本院受理的執行案件的申請,決定是否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
對應由本院受理的刑事公訴案件進行立案登記;
對應由本院受理的各類上訴(抗訴)案件審查立案;
審查應由本院受理的申訴、申請再審案件,並決定是否再審立案;
對本院決定再審、上級法院指令再審和抗訴案件進行立案登記;
負責應由本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
根據當事人申請,依法進行訴前財產、訴前證據保全及調解;
對立案階段提出的管轄異議案件進行審理裁決;
審理不服管轄異議、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等上訴案件並作出裁決;
核算當事人預交訴訟費用,辦理緩、減、免訴訟費的審批手續;
處理來信來訪(其中,對本院正在審理的案件的來訪,由有關審判庭接待處理);
對本院審理的各類案件進行審判流程管理,對審限(審理辦案的期限)跟蹤督辦;
負責有關法律文書的送達。監督指導下級法院的立案工作。
最高院立案庭 職責
1、對最高人民法院辦理的各類案件進行立案。其中,對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各類第一、二審案件,死刑復核案件以及請示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領導和領導機關批辦轉辦的各類申訴、申請再審案件,不服高級人民法院裁判的知識產權、海事、行政、執行、賠償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登記立案後轉有關庭(辦)處理。
2、審查不服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各類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審查不服高級人民法院復查駁回、再審改判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認為申訴無理的,予以駁回;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審判監督庭審查處理。
3、審查處理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再審的不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對其中少數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審判監督庭處理。
4、審查處理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再審的不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海事、行政、執行、賠償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對其中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有關庭(辦)處理。
5、處理非訴來信、采訪。
6、審理管轄爭議案件。
7、處理司法救助申請事宜。
8、對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各類案件進行審限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