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邑法院長
㈠ 在刑事訴訟中,上下級法院之間、審判庭和審判委員會之間、法官和庭長及院長之間,在中國目前實踐中是一種
最高人民法院現任民二庭庭長: 張勇健 副庭長: 劉竹梅、楊永清、付金聯
目前副院長有八位,具體介紹見下文。
沈德詠
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一級大法官
沈德詠,男,漢族,1954年3月生,江西修水人,1977年12月參加工作,197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刑事訴訟法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常務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一級大法官。中共十六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常委。中共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江必新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江必新,男,漢族,1956年9月生,湖北枝江人,1985年1月參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
現任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常委,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李少平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李少平,男,漢族,1956年10月生,山西武鄉人,1975年4月參加工作,197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教授。現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南英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南英,男,漢族,1954年4月生,陝西漢中人,1969年12月參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法律碩士學位。現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景漢朝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景漢朝,男,漢族,1960年11月生,河北深州人,1982年7月參加工作,198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系訴訟法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
現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黃爾梅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黃爾梅,女,漢族,1951年12月生,廣東中山人,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法律系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賀榮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賀榮,女,漢族,1962年10月生,山東臨邑人,1984年8月參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訴訟法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現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陶凱元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陶凱元,女,漢族,1964年3月生,湖南湘潭人,1988年6月參加工作,2006年7月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武漢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教授。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常委、民進廣東省委會主委。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㈡ 最高人民法院黨委成員名單
截止202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黨委成員名單:周強、賀榮、李少平、姜偉、高憬宏、馬世忠、劉海泉、楊萬明、賀小榮。
人物簡介:
1、周強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首席大法官。
2、賀榮
賀榮,女,漢族,1962年10月生,山東臨邑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正部長級)、一級大法官。
3、李少平
男,漢族,1956年10月生,山西武鄉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4、姜偉
男,漢族,1957年3月生,山東龍口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5、高憬宏
高憬宏,男,漢族,1959年8月生,遼寧凌源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第三巡迴法庭分黨組書記、庭長、二級大法官。
6、馬世忠
馬世忠,男,漢族,1962年4月生,山東濰坊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
7、劉海泉
劉海泉,男,漢族,1964年10月出生,山東諸城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最高人民法院紀檢監察組組長、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
8、楊萬明
楊萬明,男,漢族,1961年1月生,山西昔陽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9、賀小榮
賀小榮,男,漢族,1963年11月生,陝西子洲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2)臨邑法院長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於1949年10月22日,辦公大樓現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以維護憲法法律尊嚴為己任,秉持司法為民之理念,致力於構築法治社會基礎,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
自成立以來,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發正義之聲,以司法解釋行法治之策,把握時代脈動,體察社會需要,滿足人民期望,弘揚法治精神,是憲法法律的忠誠守護者。
依照《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負責審理各類案件,制定司法解釋,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並依照法律確定的職責范圍,管理全國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
根據《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及相關法律,作為國家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案件:
一、審理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二、審理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上訴、抗訴、申請再審與申訴案件。
三、審理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四、核准本院判決以外的死刑案件。
五、依法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決定國家賠償。
六、核准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案件。
除審判案件外,最高人民法院還負責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全國法院的執行工作。目前,每年全國法院受理大量申請強制執行案件。這些案件主要由地方人民法院執行。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執行局,負責這項工作的管理、監督、協調。
㈢ 山東省臨邑縣法院對離婚訴訟案的立案時間規定
現在是立案登記制,只要材料齊全、符合規定,當場就應該受理,然後在規定時間內繳納案件受理費即可。
若不能當場決定的,應在收到訴狀之日起7日內決定
㈣ 臨邑 先進人物事跡
孟祥斌,29歲,齊河縣人,生前系解放軍駐金華某部副連職機要參謀、中尉軍銜。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與來金華探親的妻子和3歲女兒逛街購物。途經市中心通濟橋時,遇一輕生女子跳入江中。孟祥斌從十多米高的橋上縱身跳入冰冷的江中,將落水女子救出水面,他卻因體力不支沉入水中,獻出了28歲的年輕生命。英雄捨身救人的壯舉震撼了當地群眾,金華百萬市民自發悼念英雄,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孟祥斌被所在部隊追認為革命烈士,被德州市文明辦、德州市總工會、共青團德州市委、德州市婦聯追授為德州市道德模範。山東省委、浙江省委和德州市委、金華市委先後作出「開展向孟祥斌同志學習」的決定。孟祥斌同志被提名為「《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評選」候選人,截至2008年1月31日,已獲網民投票1300多萬張,位居候選人前列。
周主信,生前系慶雲縣教育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教研室主任。2007年4月,周主信積勞成疾,病逝於工作崗位,年僅44歲。
周主信參加工作27年來,把畢生的精力甚至生命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其感人事跡相繼被中國教育報、大眾日報、德州日報等媒體廣泛報道。省教育廳,市委、市政府分別作出了向周主信學習的決定;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分別追授他「中華世紀十佳英才人物」、省市「道德模範」、市「優秀紀檢幹部」、「優秀教師」和「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經過全國熱心讀者、觀眾、網民的簡訊投票、信件投票、網路投票,周主信的得票總數位居前10名,被評為「2007中國教育年度十大新聞人物」。
張風雷,37歲,慶雲縣嚴務鄉大淀村村民。先後榮獲德州市道德模範、慶雲縣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2007年12月8日下午,張風雷開著麵包車送表嫂回家,途中遇見兩人落入水溝。他迅速跳入深3米多的冰水中,先將靠近岸邊的小男孩救起。又劃向遠處快要沉底的落水婦女,拚命將其托起推到岸邊。水岸坡度垂直,腳又無處可蹬,他硬推著不讓婦女倒退,最後在其他人幫助下將婦女救上了岸。張風雷又把母子二人接入家中,換上干凈棉衣禦寒。
張風雷三歲時得過嬰兒癱,左腿較短,行動極為不便,但自小好學上進。10年前,他成為全村最早的養殖戶,開起了夫妻早餐店,又干起了小賣部。張風雷有求必應、不求回報。村裡的孤寡老人來小賣部買東西,他經常白送;遇上錢緊的困難戶,他就主動賒賬,每年賒賬達一千多元。
梁希森, 53歲,樂陵市黃夾鎮梁錐村人,全國鄉鎮企業家。現在擁有山東希森集團、北京玫瑰園別墅有限公司、希森三和集團有限公司、希森中聯馬鈴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四家企業,總資產達27億元。
從80年代開始他就為家鄉修路、架橋、蓋學校、建敬老院和幫助貧困學生;1996年他與楊家鄉政府簽訂合同,免除了梁錐村全體村民10年提留款和河工;2001年投資4200萬元興建梁錐希森新村;2002年投資4億元興建全國最大的魯西黃牛飼養屠宰加工基地——希森三和集團;2005年投資8000萬元興建了許家希森新村;2006年投資6億元興建了全國最大的脫毒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希森中聯薯業有限公司」。他先後被評為「中國農村十大致富帶頭人」、「中國農村改革十大風雲人物」、「中國農村十大新聞人物」、「全國城鄉一體化暨新農村建設十大功勛人物」。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原中紀委書記吳官正、省委書記李建國等對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張星南,85歲,中共黨員,禹城市離休幹部。先後獲得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百佳」文明市民、全國離休幹部先進個人和老有所為「精英獎」等近百項榮譽。
她離休不離崗,堅持老有所為,把余熱獻給社會。1983起她不要一分錢報酬,義務清掃街道1萬多公里;義務栽培花草苗木,開墾綠地達1萬余平方米。幾十年來,張星南以組織名義救助了20餘名困難孩子,以「服奉樂」名義向社會捐款6萬余元。1986年,63歲的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007年6月5日,張星南又遞交了「將自己去世後的遺體無償捐獻社會」的申請書,獲得批准。
李炳勇,54歲,德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2004年,李炳勇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德州市技術學院為基礎,與德州廣播電視大學等五校整合,實行教學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組建全新意義上的德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建議。2005年11月1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填補了我市國辦高職院校的空白。
建院以來,李炳勇沒休息過一個節假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長年的勞累使他身患多種疾病,即使躺在病床上仍和其他院領導研究工作。
宋善金,44歲,陵縣陵城鎮司法所所長,先後獲得全國基層司法調解先進工作者、山東省綜合治理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鬧糾紛,解矛盾,找老宋。」這是陵城鎮老百姓的口頭禪。8年來,他成功調處矛盾糾紛案件728餘起,化解20多起大規模群體性沖突,有效制止了20多起民轉刑案件的發生。
1999年10月,宋善金得知東街村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5個兒子都不贍養,靠揀垃圾中的饅頭、爛菜度日。宋善金把五兄弟請到家中,端出老人的「飯菜」語重心長地說:「人活一輩子要對得起良心,堂堂5條漢子養不好一個老娘,你們能吃安睡穩嗎?」一席話說得五兄弟淚流滿面,簽訂了贍養協議。
喬桂芝,43歲,臨邑縣臨盤街道辦事處王良村村民。2007年獲得山東省「十佳兵媽媽」、省「三八」紅旗手、「德州市十大優秀母親」等榮譽稱號。
2006年10月17日,時任靖安縣公安消防中隊副班長的小兒子王書龍在一次滅火中壯烈犧牲,年僅20歲。忍著巨大的悲痛,喬桂芝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讓大兒子接過弟弟的水槍,繼續在消防崗位上戰斗。2006年12月,大兒子王書濤踏上征途,這位母親望著眼下唯一的兒子說,「好孩子,放心去吧!家裡有媽……」淳樸的言行詮釋了偉大的母愛,也深深地感動了人們。
姚汝勇,36歲,九三學社成員,現任平原縣政協副主席、平原藍天學校校長。
他創業不忘回報社會。1999年創辦藍天幼兒園以來,先後安置20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和下崗職工就業。2004年兒童節,他為夏津精華聾兒語訓學校捐獻價值1000多元的學慣用品;2007年10月為平原縣張華鎮幼兒園贈送50多套桌凳;他先後救助貧困學生及孤寡老人110人次,所捐物品摺合人民幣8萬余元。
姚汝勇被德州市慈善總會吸收為永久性會員、榮譽常務理事。榮獲全市「雙崗建功優秀標兵」等榮譽稱號。
穆秀芳,60歲,樂陵市鄭店鎮後張村村民。她的兒子宗道輝現為廣東軍區某部特種大隊班長,四級士官,2005年列第十四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榜首。
穆秀芳先後贍養了大娘、婆婆和娘家旁屋嫂子三位老人,在當地傳為佳話。
2003年,考慮家中經濟狀況,兒子想退伍應聘北京一傢俱樂部年薪40多萬的職位。穆秀芳教育兒子:「你是國家培養的,要回報的話,也要先回報國家和部隊,我們的日子再苦,你能為國家爭光,我心裡也高興。」兒子最終打消了這一念頭。
穆秀芳先後獲得山東省第四屆「十佳兵媽媽」、山東省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提名獎、德州市孝老愛親道德模範等稱號。
馬付珍,65歲,平原縣龍門街道辦事處敬老院院長。先後榮獲縣「優秀共產黨員」、縣人民代表大會「優秀代表」等多項榮譽,2007年榮獲「感動平原」十大人物稱號。
1991年剛組建敬老院時,馬付珍主動請纓,她說「我打心眼裡就是想為這些老人做點奉獻,再苦再累我無怨無悔」。她十幾年如一日,精心照顧每一位孤寡老人,飲食起居處處為老人們著想。83歲的潘玉玲患偏癱一躺就是三年半,馬付珍親自送飯、喂葯、穿衣、洗頭、洗腳,天天為她換尿布。「要不是付珍,我們活不到今天。」18位老人都激動得贊不絕口。
邊方良,33歲,臨邑縣臨南鎮邊家村村民。2007年被授予「全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德州市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2006年6月22日上午,邊方良幹完農活回家,發現一個陌生人騎著摩托車停在自家門口,另一個陌生人正手持鐵棍從鄰居家走出來。警覺的邊方良發現鄰居家沒人,且院內新車被撬開了車門,斷定這兩人是偷車賊。見二人騎摩托車意欲逃跑。他大吼一聲「別跑!」一把將摩托車推倒在地。窮凶極惡的歹徒一人持磚頭、一人持鐵棍向邊方良襲來。搏鬥中邊方良頭部被鐵棍擊中,鮮血直流。但他仍頑強地堅持到其他村民趕來。入院後,他頭部縫了7針,40多天才康復出院。
黃平亮,41歲,慶雲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反瀆職侵權局局長。他先後主辦瀆職侵權案件33件41人,起訴判刑36人。2003年以來,他辦理的案件法院全部作了有罪判決。
他帶領的反瀆職侵權局先後8次被市、縣評為先進集體,在全市檢察機關業務對口考評中連續4年位居前3名。他個人先後11次被市、縣評為先進工作者,4次立功,曾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平安德州建設先進個人,被山東省人民檢察院評為優秀偵查員,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全國檢察機關嚴肅查辦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侵犯人權犯罪案件專項活動先進個人。2008年1月,榮獲全國十佳反瀆職侵權局局長稱號。
吳福增,55歲,樂陵市環衛處主任。
1990年,他挑起了人稱「三無單位」(無資金、無設備、無辦公地點)的環衛處主任重擔。17年來,他殫精竭慮,使樂陵市環衛處發展到擁有三科兩室一場五隊、幹部職工405人、環衛作業車輛38部、固定資產131萬元,樂陵市多年蟬聯省、市級衛生城市和文明城市。2006年他高票當選為「首屆感動山東十佳人物」;他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共和國十大傑出人物」「德州人民好公僕」等榮譽稱號及獎項72項,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被譽為「新時代的時傳祥」。
姜洪蘭,55歲,平原縣張華鎮東高村村民。榮獲德州市首屆「十大優秀母親」、2007年度平原縣「感動平原」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
2006年38歲的兒子得了尿毒症,丈夫患腦血栓卧床不起,姜洪蘭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看到只能靠透析維持生命且被病魔折磨的兒子,姜洪蘭心如刀割。她毅然將自己的腎捐給了兒子,使兒子重獲新生,成為全國第21例、德州市首例母子換腎的感人事例。她變賣了家中的100多棵樹木、15畝玉米,還走親訪友借錢,給兒子湊齊了手術費。目前,姜洪蘭正靠自己的勞動還清巨額外債。
魏學香, 84歲,臨邑縣孟寺鎮敬老院院長。先後榮獲省、市、縣「三八」紅旗手稱號,多次被評為「雙十佳人民好公僕」。
魏學香20歲入黨,30歲起擔任孟寺鎮馬堡村黨支部書記。1988年卸下村支書的擔子時,已64歲她看到鎮上十幾位孤寡老人無人照管,不顧家人反對,主動請纓擔起了敬老院院長。當時的敬老院只有兩排低矮且破舊不堪的平房和長滿荒草的院子。她帶領身體好的老人割草、養豬、種菜,想盡辦法積累資金以改善生活。為使老人們能夠吃飽、穿暖,她把鎮上的補助款全部用於老人們的生活費用,就連每月僅有的60元退休金和子女們給的零花錢也全貼補進去。在她的努力下,現在敬老院成為全省的二級模範敬老院。
傅立志,38歲,德百集團百貨大樓家電廣場總經理。
幾年來,他以超前的經營理念、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帶著800多名員工埋頭苦幹,用真誠的服務感動著顧客,將德百家電這塊金字招牌矗立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經營輻射半徑達200公里以上、年均銷售額以25%的速度遞增、資金周轉期10天、「綠色通道,排憂解難;領航州城,價格保證」的陽光服務溫暖大眾、售後保障惠及萬家……
他先後榮獲「山東省職業道德先進個人」、「德州市勞動模範」等稱號。德百家電廣場先後獲得「山東省富民興魯勞獎狀」先進集體、「山東省青年文明號」、「山東省青年突擊隊」稱號。
崔雪燕,32歲,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一大隊女子中隊中隊長。
1998年,從警校畢業的她主動來到一線站崗,一干就是十年。2004年,全市第一支女子交警中隊成立,崔雪燕走上了中隊長崗位。她帶領中隊民警用女性細膩、耐心等特有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樹起德州交警新品牌。中隊先後受到省市級婦聯、團委、公安系統的多項表彰,她本人也先後獲得市級「優秀共產黨員」、省級「巾幗建功標兵」、「個人三等功」等榮譽稱號。
每天,她總是第一個到崗,最後一個離開。休產假那一年,正值非典肆虐,警力緊張,在兒子只有兩個半月大的時候,便提前回到了工作崗位。2007年7月18日,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雨突降州城。她淌著沒膝的污水,冒著飄潑大雨上路指揮交通,在水裡泡了足足4個多小時。
魯英傑,38歲,中共黨員,現任德州市公安局運河開發區分局副局長兼刑警大隊長。多次被市、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人民好公僕,獲得「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德州市十大傑出青年」、全省老年維權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二等功三次、個人三等功七次。
擔任分局刑警大隊長以來,他帶領隊伍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500餘起,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1300餘名,刑事拘留1128人,先後偵破了「1·16」搶劫、殺人案,井冠森故意殺人案,「1·20」白骨案等重特大案件,建區以來15起命案全部破獲。所在刑警大隊先後被授予「全市偵破命案先進單位」「嚴打先進基層單位」「全市追逃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被團省委、省公安廳授予「青年文明號」,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2006年分局刑警大隊一中隊被公安部評為一級責任區刑警隊。
周培榮,52歲,寧津縣人民醫院院長。「讓群眾都能看得起病,讓醫患關系更加透明」,是她始終堅持的宗旨。
她親自起草制定了醫護人員「十不準」規定,杜絕了吃拿卡要、請吃請送等不良現象,還率先在全市成功推行了星級護理服務管理模式。她先後修建起了高標準的新病房大樓和門診大樓,引進先進醫療設備100台套,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手術室層流凈化,在全市縣級醫院率先開展了腫瘤放療、腹腔鏡手術等30多項新技術。
醫院先後被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省醫院管理先進單位、市「樹文明行醫新風、創百姓滿意醫院」活動先進單位、市職業道德先進單位等稱號。她本人兩次被省委、省政府記個人三等功,被授予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市人民好公僕、市優秀院長等榮譽稱號。
㈤ 臨邑法院16年1月6號李蒙蒙起訴離婚案件什麼時候開庭
首先該案例中提到具體人員的訴訟信息,無法查詢。但是,如果選擇訴訟的方式離婚,法院會根據案情的復雜程度確定採取的程序。如果該離婚案件適合簡易程序大約三個月內能夠結案,如果適用普通程序大約需要六個月結案。
㈥ 德州市臨邑縣法院的電話是多少
0534-4234231,這是立案庭電話
㈦ 大法官賀榮臨邑哪個鄉鎮的
大法官賀榮是山東臨邑人,臨邑縣隸屬於山東省德州市,東與濟南市商河縣毗連,西與禹城市、平原縣、陵縣為鄰,南隔徒駭河與齊河縣相望,北以馬頰河與樂陵市為界,西距德州50公里,南距濟南60公里,北距北京300公里、天津200公里,東距濱州碼頭100公里、青島碼頭300公里,地處環渤海經濟圈、黃河三角洲和「京九」經濟開發帶。
賀榮,女,漢族,1962年10月生,山東臨邑人,1984年8月參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
現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正部長級)、審判委員會委員、一級大法官。
(7)臨邑法院長擴展閱讀
截止202年5月31日賀榮工作簡介
1980.09--1984.08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經濟法學專業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
1984.08--1994.07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研究室書記員、助理審判員
1994.07--1998.06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審判員(其間:1995.09-1998.01中央黨校研究生院法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
1998.06--2001.07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員、研究室主任、審判委員會委員
2001.07--2007.05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其間:2002.09--2004.07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4.03--2006.06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法學博士學位;2005.10--2006.10掛職任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2006.09--2007.01中央黨校地廳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㈧ 省高院下達中止執行,一審法院執行局主持的和解協議是否接受
摘要 你好,你的案情沒有描述清楚,正常來說執行案件歸各自法院管轄,除非省高院將此執行案件提級執行,否則不可能非法干涉下屬其他法院的具體執行案件。
㈨ 未簽合同
42名保安集體起訴中石化石科院
■ 本報記者 於佳莉
4月10日,發工資的第三天,張光明就琢磨著往家裡寄錢的事兒。
但是,令他心裡不好受的是,自從改簽合同後,工資突然從每月1800元降到1640多元,盡管降薪幅度不是很大,但是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來說,一年累計下來就少賺了「小兩千」。
33歲的張光明父親早世,家庭條件貧困,還有個2歲多的小孩。因此,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了許多,乾燥的嘴唇裂了好幾道口子。
「家裡人都靠著我打工收入維持生活,每月除去200元的日常開銷,剩下的都寄回家裡。」說到此時,張光明聲音有些哽咽。
張光明是山東省臨邑縣人。21歲時,在德州勞動局的介紹下,他進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支機構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簡稱「石科院」),當一名保安人員。通過12年的努力,他當上了保安隊的隊長。
「具體情況我說不清楚,反正是沒到合同期,單位就讓我們解除合同,然後跟另外的公司簽。」趙光明清楚記得幾月前發生的事。
張光明告訴本報記者,他的合同到期時間是2008年5月31日,然而石科院要求他在2007年11月30至12月1日解除合同,並令其於今年1月1日與北京佳強保安服務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簽訂新合同。
與張光明一樣被降薪、改簽勞動合同的,總共涉及石科院42名保安人員。他們工作時間長的達十年之久,短的也有六個月。
這次勞動合同的非正常變動,使得張光明等42人意識到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
曾三次改簽派遣單位
其實,在張光明眼中,這次勞動合同改簽並不是第一次。
2003年6月1日以前,保安員直接與石科院簽訂勞動合同;2003年6月1日至2004年5月31日,在石科院安排下,保安員與北欣思達勞動事務代理中心簽訂勞動合同;2004年6月1日後,石科院又要求保安員們和北振遠護衛中心簽訂勞動合同。
換了幾位「娘家」之後,今年1月28日,石科院要求張光明等42名保安員在未滿期的勞動合同上簽字,表示「自願」與北振遠護衛中心解除勞動合同。
「當時我們並不是自願的,就在勞動變更書上把『自願』兩字刪掉了,後來領導找到我們,說如果我們不同意,不簽合同,那隻能找別的工作,這樣養老保險什麼的也就中斷了。」趙光明說,因為這個事情,當時有五六個同事離職。
1月30日,石科院再次要求他們簽訂新的勞動合同,新「娘家」為北佳強保安服務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合同期限自今年1月1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
「我們的工資標准都是石科院定的,工資也是石科院財務處製表發放。」張光明告訴記者,「現在我們一再改簽合同,以前的工作年限就沒法承認了,我們向上面反映也沒得到解決。」
「以前有保安合同期滿離開石科院時,都得到過按工作年限發放的生活補助費。」他補充說,他們就想得到一個說法,工資也能無緣無故就降低了。
拿著手裡的工資條,趙光明仔細地看了又看,嘆聲說,「養老保險中斷了一個月。」
集體起訴
其中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保安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最後一次改簽合同,大家都不是自願的,是被強迫的。當時因為快過年了,大家一門心思都想過個好年,所以稀里糊塗的簽合同了。
自從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後,這42名保安人員的工資就開始下降,張光明這位保安隊長也不例外。
雖然現在42名保安還是像往常一樣正常上下班,有的24小時值班,有的三班倒,但心情卻都不怎麼好。「出來打工就是為了賺這點錢,大家都不容易,其中有人都10多年沒回過家。」
勞動合同的非正常變更,也令保安們意識到自己的權益被侵犯,於是,就尋找法律援助。
在咨詢過很多律師後,這42名保安的心情更是無法平靜。
為張光明等42名保安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的北京農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律師徐玉領告訴記者,石科院在2008年1月底所做的勞動合同非正常變動,並沒有得到這42名保安員的同意,他們只是怕失去工作而非自願地簽訂了新合同,石科院的做法違反相關規定。
「像張光明這樣連續工作了10年以上的勞動者,石科院本應依法和他們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徐玉領表示。
3月21日,42名保安集體向北京市朝陽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申訴。3月26日,他們等到的卻是不予受理通知書。
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42名保安准備集體起訴石科院。目前,他們已經得到了北京農民工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律援助。
徐玉領告訴記者,他已將42份起訴書遞交到朝陽區人民法院,法院僅收下一份,並表示商量後再通知結果。
假派遣?
4月11日,石科院條法處吳處長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沒有接到任何一個保安到我這里反映情況,這個情況我也是聽別人說的。」
當問起最後一次變簽合同的事時,他告訴記者說,「最後一次變簽合同,是由於國家相關政策變化,北京振遠護衛公司失去資質,所以我們換了一個有資質的派遣單位,但待遇和崗位都與以前一樣。」
吳處長說,目前石科院的員工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科研人員,這些人員與石科院直接簽合同;另一部分是按照勞動法,對於臨時性、可替代性的工作,我們跟派遣單位簽協議。」
他強調說,「不管是派遣員工還是正式員工,待遇等各方面都是一樣的。」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是中國石化直屬的石油煉制與石油化工綜合性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創建於1956年,下設17個研究部門,目前職工總數為967人,各類技術人員812人。保安人員主要分布在基地、總部、油庫三個地方工作。
「當時提出『勞務派遣』是從鼓勵短時零工、增加就業的角度來考慮的,並未規定派遣的具體期限。」處理勞務派遣案件方面的專家馬國華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有許多大型企業鑽對「勞務派遣」的規定比較模糊的空子。
馬國華說,在《勞動合同法》中有明確的規定:「勞動者被派遣到接受單位工作滿1年,接受單位繼續使用該勞動者的,勞動力派遣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終止,由接受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接受單位不再使用該勞動者的,該勞動者所在崗位不得以勞動力派遣方式使用其他勞動者。
「這些保安有的都在石科院工作10以上了,難道還叫臨時工?」馬國華表示,以變換用工主體的方式,規避長期合同工的經濟補償金,實質是假派遣。
徐玉領亦向記者表示,中石化石科院這樣任意的派遣和逆向派遣一樣,實質都是假派遣,其直接結果就是勞動者的工齡大幅縮水。
記者了解到,能夠從事勞務派遣的公司,不僅要從工商部門獲得正常的營業執照,還需要獲得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勞動力派遣資質。
但從目前勞動行政管理部門公開的信息看,北振遠護衛中心和北佳強保安服務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均不是勞動行政管理部門審查合格的勞務派遣單位。
北京農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執行主任時福茂律師接受采訪時說,中石化作為全國知名的大型國企,應該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不能如此明顯地頻繁轉換勞動者的勞動關系,違背勞動合同法「鼓勵長期穩定勞動關系」的法律精神。
時福茂告訴記者,援助中心曾代表42名保安人員與中石化石科院相關負責人協商過,但石科院表示目前正在裁員,拒絕與保安人員重新簽訂勞動合同的要求。
在多名保安人員的起訴狀中,記者還看到有的保安人員在訴訟請求中,明確表明「請求被告依法補交社會保險費」。據記者了解,其中一名老員工於1996年12月16日到2003年5月在石科院工作期間,從未繳納過社會保險。
馬國華表示,即使是派遣員工,也應該享有與其他員工同等的權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屬於合法的勞務派遣。」
馬國華分析說,很多企業選擇勞務派遣的方式主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用工的法律風險是最低的;二是不合適的員工隨時可以退還給派遣單位;三是派遣合同到期不需要支付任何補償;四是不需要直接替員工交納社會保險;五是將法律責任推給了派遣單位。
「用人制度比較完善的單位,基本上都不採用派遣形式。老職工、新合同工一視同仁簽訂勞動合同。這樣有益於企業與職工的和諧關系。進一步推動同工同酬變為現實,而減少人為的用工差距。」馬國華向記者介紹。
㈩ 德州臨邑劉愛東判刑了嗎
殺人案件屬於暴力犯罪案件,應該由當地的公安機關負責立案偵查,調取回犯罪證據,依法追究殺人犯答的刑事責任。
《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