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長和法官的區別
① 法庭庭長大還是法官大
法庭庭長是行政級別,法官是業務職稱,一般而言,法庭的庭長都是法官內,但法官不一定是庭長容。
法官也分成好多級別,比如法官、高級法官、大法官、首席大法官等等,每一等級的法官里又分成好多等級,如初級法官包括五、四、三、二、一級法官,高級法官分成四級高級至一級高級等等。一般而言,法院的審判由合議庭來審理,審判長加兩個審判員構成合議庭,其中一個是審判長,兩個審判員或陪審員。審判長就可以決定一個案件如何處理,所以,審判長的權力比較大。庭長一般是分配案件由哪個法官負責審理,案件是否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對一個案件的處理沒有法律上的權力,但實際上可能會影響審判長的意見。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② 審判長和庭長的區別是什麼
審判長是庭審時的分工不同產生的。審判長來住持整個法庭審理的整回個過程的進度。開庭時答,法庭一般還會有兩名審判員。而平時法院根據受理案件的性質不同,及各部門的不同職能分為像民事庭,刑事庭,執行庭等部門。而庭長就是這些庭的主管。就像學校里的教務處的處長。我原來是學過法律的,但是好多年沒碰了,也許解釋的不是很清楚。願專家給樓主更詳細的解釋一下。^^
③ 庭長和法官哪個說了算
依據法律,應該是主審法官說的算,「錯案終身追究」和「法官自由心證」,是法律賦予主審法官的權力。
但實際操作中,法官的裁判權受限,合議庭的裁判,庭長沒有簽字不能打出裁決文書。如果該院院長有不同意見,主審法官必須服從。
資料擴展:
院長和庭長是職務名稱,一個法院的領導就是院長。庭長是一庭之長,比如法院民一庭庭長、民二庭庭長、刑一庭庭長、立案庭庭長等等。
1.顧名思義,所謂庭長,是指一個法庭的長官,是一種行政職務。
所謂主審法官,是指法院在審理一件案子的過程中,主持該案審判的法官,是一個人。
2.法庭庭長需由本院院長提名,當地人大任命方可有效;反之,庭長職務的免除程序也是一樣的,同樣需由本院院長提請,當地人大免除。所以,庭長不是誰想當就能夠隨便當得上的。
一旦任命,這種職務是長期性的,其在任期內對所管轄的法庭負全責,直至任期屆滿或終結。
3.任主審法官就簡單得多了,在一個案件較復雜的情況下,需要組成3人以上的合議庭來審理,這就需要一個主審法官。
主審法官一般由庭長擔任,也可以由其他資深法官擔任,還可以由院長直接指定某法官擔任。當然,如果某案件的審判工作只由一個法官來完成,那麼TA就是主審法官了。
請注意,本段中使用的是「擔任」一詞,而不是「任命」。主審法官(或者是審判長)是臨時性的,TA只對審理的本案負責任,案子審判完畢,這個職位也就不存在了。
4.綜上所述,前者是一種長期職務,後者是一個臨時職位,根據「物以類聚」的原則來判斷,二者是不具備可比性的。所以也就無所謂誰大誰小了。
④ 院長、庭長、法官、審判長、檢察長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1、首先來說,檢察院和法院並不是一個機構,檢察院是公訴機關,理論上是與政府平級的,法院是審判機關,和檢察院一樣,與政府平級。所以法院院長和檢察長沒有什麼關系。
2、一個法院,院長是總負責人,只有一人。法官是審判人員,可以是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審判長是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但審判長不是固定的職稱,是為審理某一具體案件而臨時設定的,院長、庭長、審判員均可擔任審判長。
3、基層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中級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高級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4)庭長和法官的區別擴展閱讀
1、人民法院院長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法院的負責人。負責領導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及其他日常工作。
2、庭長是一種固定職位。人民法院審判上訴和抗訴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自己擔任審判長。
3、《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二條明文規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4、審判長是指在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所組成的合議庭中,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但審判長不是固定的職稱,是為審理某一具體案件而臨時設定的。
5、檢察長是檢察院主要負責人,統一領導檢察院的工作。由區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經市檢察院檢察長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批准任命,對區委、區人大和市檢察院負責並報告工作。
⑤ 法院的庭長和法官哪個大
庭長是一種長期職務,法官是一個臨時職位,根據「物以類聚」的原則來判斷,二者是不具備可比性的。
一、庭長,是指一個法庭的長官,是一種行政職務。所謂主審法官,是指法院在審理一件案子的過程中,主持該案審判的法官,是一個人。
二、主審法官(或者是審判長)是臨時性的,TA只對審理的本案負責任,案子審判完畢,這個職位也就不存在了。在一個案件較復雜的情況下,需要組成3人以上的合議庭來審理,這就需要一個主審法官。主審法官一般由庭長擔任,也可以由其他資深法官擔任,還可以由院長直接指定某法官擔任。當然,如果某案件的審判工作只由一個法官來完成,那麼TA就是主審法官了。
(5)庭長和法官的區別擴展閱讀: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在司法機關(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國家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掣肘、剛正無私地根據法律判案。
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二條明文規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在民事訴訟審判中法官應當是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的,依法行使國家民事訴訟審判權的審判人員,而且法官在審判過程中不應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的干擾。法官應當是獨立的、中立的享有法定的裁判權,具有當然的裁判權威的第三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也規定了法官的權利和義務,法官依法履行職責,並受國家法律保護。法官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參考資料:庭長-網路法官-網路
⑥ 審判長和法官有什麼區別
法律分析:審判長都是法官,法官不一定是審判長,普通案件要組成合議庭開庭,坐在中間負責此案的法官就是審判長,審判長是每個個案負責的法官,如果是只有一個法官審理的,該案就不存在審判長,法官稱為審判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三十條合議庭由法官組成,或者由法官和人民陪審員組成,成員為三人以上單數。
合議庭由一名法官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理案件時,由自己擔任審判長。
審判長主持庭審、組織評議案件,評議案件時與合議庭其他成員權利平等。
⑦ 法官和庭長是同一人嗎
前者是一種長期職務,後者是一個臨時職位,根據「物以類聚」的原則來版判斷,二者是不權具備可比性的。所以也就無所謂誰大誰小了。
【一】顧名思義,所謂庭長,是指一個法庭的長官,是一種行政職務。所謂主審法官,是指法院在審理一件案子的過程中,主持該案審判的法官,是一個人。
【二】法庭庭長需由本院院長提名,當地人大任命方可有效;反之,庭長職務的免除程序也是一樣的,同樣需由本院院長提請,當地人大免除。所以,庭長不是誰想當就能夠隨便當得上的。一旦任命,這種職務是長期性的,其在任期內對所管轄的法庭負全責,直至任期屆滿或終結。
【三】任主審法官就簡單得多了。在一個案件較復雜的情況下,需要組成3人以上的合議庭來審理,這就需要一個主審法官。主審法官一般由庭長擔任,也可以由其他資深法官擔任,還可以由院長直接指定某法官擔任。當然,如果某案件的審判工作只由一個法官來完成,那麼TA就是主審法官了。請注意,本段中使用的是「擔任」一詞,而不是「任命」。主審法官(或者是審判長)是臨時性的,TA只對審理的本案負責任,案子審判完畢,這個職位也就不存在了。
⑧ 法院里庭長和法官誰大
庭長比法官職務大。
只有法官才能當庭長。
不是法官的一定不能當庭長。
一個庭可以有好幾名法官。
法官一定要接受庭長的領導。
⑨ 在法院中,院長,審判長,審判員及庭長有什麼不同
法庭上有六撥人,法官組成的合議庭或獨任庭,書記員,法警,公訴方或原告方,被告方,旁聽人員,要是重犯,說不定也有武警押著.
關鍵是合議庭或獨任庭了,在不同訴訟里,如何組成是不同的.
刑事訴訟中,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但是基層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就是獨任庭。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或五人或七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三,五,七人組成合議庭進行。人民法院審判上訴和抗訴案件,由審判員三人或五人組成合議庭進行.死刑復核案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而且,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自己擔任審判長。審判長要指揮訴訟,但評議時與其他法官一樣只有一票權.其他的審判人員,審判員就是法院里的專職法官,人民陪審員是法院吸收共同參與審判的非職業法官,可以來自社會個階層,在審判中與法官同權,是為了使審判平民化,民主化
民事訴訟中規定的較粗,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只要是單數就行,但我也沒看過有超過三個的.簡易程序仍是用獨任庭.
行政訴訟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沒有獨任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