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法官現狀
A. 李慧娟事件的結果如何
庭長職務和李慧娟的審判長職務,免去李慧娟的助理審判員。該決定只是尚未履行提請洛版陽市人大常委會討論權的法定程序。「李慧娟事件」由此拉開序幕。而由於事件在輿論和專家、學者、法律界人士的關注下逐漸發生戲劇性的轉折和趨向明朗化,提請洛陽市人大常委會討論的法定程序就一直沒有進行。李慧娟也一直沒有收到法院送達的任何書面處理意見。4月初,院里電告她如果身體允許,希望她盡快回來上班。
法官面對法律沖突的抉擇
回首往事,李慧娟告訴記者,她自始至終在盡自己作為一個人民法官的責任。 但是分析事件的原委,我們不難理解當時的她面對法律沖突的慎重與判決後面臨的尷尬境地。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負責種子管理的隋司長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種子法》出台的精神就是市場化,現在種子沒有政府指導價,都由市場定價。
B. 法律法規違反憲法的案例有那些
法律法規違反憲法的案例如下:
舉例女會計投江自殺案。
案例:江南二月的一個深夜,凄冷的月色中,一個瘦弱的姑娘正在江邊徘徊著,當一片浮雲遮住了月色的時候,她終於狠了狠心,一頭扎向江中??。「機構廠會計小陳自殺了」的消息震動了整個縣城。人們在惋惜之餘,不禁止要問:這個正值妙齡的姑娘,為什麼要走上絕路呢?事還得從半年前說起。
剛從財會學校畢業的小陳被分配到機構廠當會計。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她逐漸發現廠長高某不遵守財經制度,隨意花錢,濫發獎金,經常用公款請客送禮,大吃大喝。工作認真負責的小陳向高某嚴肅的提出了嚴格財經制度的建議,並向上級機關反映了高某的經濟問題。高某為此對小陳懷恨在心,尋機報復。他利用職權在各種會議上指責小陳有個人野心,吃裡扒外。在工作中也對小陳百般進行刁難。二個月前,小陳因病休息了十天,他竟誣蔑小陳故意怠工,撤了小陳的會計職務,派人封了小陳的辦公桌。小陳上班後,他又一直不給安排工作。這一系列的打擊使小陳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壓力,終於走投無路,投水自盡。這是一起引起社會轟動的案件,高某的行為已構成了報復陷害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5年。
評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我國刑法第254條明確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被告人高某因小陳向廠里提出了嚴格財經制度的建議並向上級機關反映了他的經濟問題,就利用職權、假公濟私對小陳進行種種報復,造成了小陳被迫自殺的嚴重後果,必須依法予以嚴懲。
C. 伊川縣3月17日爆炸新聞
1.瀘州遺贈案:
四川瀘州潢涌江斌和他的妻子結婚30年芳倫敦,還有一個養子。 1994年開始與黃而張雪,1996兩次公開同居,依託黃工資(養老金)和獎金的生活,並有合作。但潢涌彬姜蘆嗯芳並沒有離婚。從2001年2月,黃在病重住院,一直在醫院照顧蔣盧嗯芳,法院認為其最好的支持義務。 4月18日潢涌斌遺囑:「我決定依法取得的住房補貼,公積金,養老金和瀘州市江陽區出售房子一半的價格(即400萬美元),以及手機張學留給我的朋友1我後所有的骨灰盒張雪負責安葬。「4月20日,這將讓你在納溪區公證處公證。黃的亡,根據張江將要求財產和瓮江被拒絕。張以被告人蔣盧嗯芳記者將執行至納溪區人民法院,按照「繼承法」的有關規定要求做,而審前保全遺產的申請。從5月17日,法院停牌,2001年7月13日,在聽取四次(一次後,司法納溪區局吊銷「遺留的養老金」部分公證遺囑,依然保持住房補貼和公積金,屬於公證潢涌斌一部分此後審判恢復),10月11日判決駁回了原告的張雪。根據「民法通則」第七條,法院的基本原則,「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黃某的意志,但它真正的含義,說的形式也是合法的,但內容會存在違約行為違反了黃某的遺產「聯姻」的有關規定,法律,非法同居原告黃某將是公共秩序和道德和法律的侵犯,因此無效。案件的判決贏得了熱情支持當地人口的,但它是一個很多法律界人士評價為「道德與法律」沖突「與法」,甚至認為這是輿論的壓力下做出錯誤的情況下, 。
2.齊玉苓案
齊玉苓教育都陳曉琪滕州八中應屆初中畢業生1990年會議於1990年陳曉琪大學預科考試成績不合格,失去了高考資格。齊玉苓經過前期的檢查,在檢查的441點,超過委培錄取分數線的分數。後來濟寧商業學校錄取頒發的「齊玉苓」,為1990年學校會計專業委培通知,陳曉琪在父親陳科箏操作,在「齊玉苓」在濟寧的名字進入商學院的學生接受的八後,從滕州市的通知。在滕州中國分公司的銀行的名稱從商學院畢業,以「齊玉苓」之後濟寧陳曉琪。齊玉苓通過重復,在鄒城勞動技校學習後,於1996年8月被分配到山東魯南鐵合金廠工作,自1998年7月,相當一段時間內下崗失業人員。 1999年齊玉苓學習陳曉琪冒用其在學校和就業情況,並陳曉琪和相關學校和工作對他的名字,並就訴至法院,理由受教育權的名字後,要求被告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痛苦。一審棗庄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對齊玉苓的姓名權決定陳曉琪停止侵權陳曉琪,陳曉琪,陳科崢,濟寧市商業學校,八中的教育滕州滕州局齊玉苓道歉並賠償其精神損失費$ 35,000元。齊玉苓不服,提出上訴,賠償等要求陳曉琪各種損失56萬元。
案二審期間,最高法院8月13日專門對此案作出了「違反違反憲法保護的教育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答辯權手段的基本公民對名稱權」(司法解釋[2001] 25號),明確指出:根據的情況下,陳曉琪等右侵犯到一個名稱的手段事實的齊玉苓的基本權利,根據憲法享有違規教育,並導致損壞的具體後果,我們應該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於8月23日作出終審判決,判決陳曉琪停止齊玉苓姓名權侵權;陳曉琪,諶科怔,在滕州市滕州齊玉苓道歉教委濟寧商業學校,八;因為齊玉苓教育權在滕州侵犯造成的$ 7,000賠償陳曉琪和陳科怔,濟寧市商業學校,八直接經濟損失,滕州市教委承擔連帶責任;齊玉苓教育的權利受到侵害,由於引起陳曉琪,陳科丁補償濟寧商業學校,八中滕州,滕州市教委承擔連帶責任間接經濟損失;陳曉琪,諶科怔,在滕州市滕州市教委賠償齊玉苓$ 50,000精神損失濟寧商業學校,八。
3.杜寶良巨大的交通罰款的情況下
2003年10月28日,「人們對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民國」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的常委會自2004年5月1日起實施。 2004年10月22日,大會的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北京市實施<人民政府關於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民國」是指「自2005年1月1日,一路以來實施 BR>
2005念5月23日,北京,安徽的農民工都在寶亮極為罕見的情況下,他違反了在同一地點北京真武廟路105站牌,有「電子眼」拍攝記錄證明,應當繳納的罰款10500元,交通違法行為得分210分,這意味著,從黎明到黃昏兜售蔬菜謀生,他白白為一年。曾經付出超過一萬元交通違章罰款,老杜夫妻生活被打亂「每一天都是在家裡交通法規的審查。」
先後經過媒體報道後引起廣泛關注,被稱為「杜寶良現象」。
- 北京交通管理的法律局媒體系統「符合秘密執法,是交通違法行為的執法手段為交通管理部門採取」新交法賦予警方查處交通違法行為的權力,交警擁有執法權,執法是秘密警察行使執法權力,以調查侵犯的一種方式。要實現嚴格執法的效果,交管部門採取了各種手段,包括現場咨詢指揮,電子眼監控,交警等直接射門,包括便衣執法。
計程車司機對此事感言:我們在沒有交警執勤本地電子眼開走了,也沒有交通規則遵守?我們驅車很多人都有一種心理,彷彿要遵守交通規則是為了對付交警被迫採取行動。電子眼用於這一目的的交通集,現在也與此心理現象,並設置它。如果有一天,我們正在與一個人在沒有交警和道路上的電子眼,自然還是由路車的規則獨自駕駛,即電子眼可以休息了。電子眼才剛剛開始,大概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有完善的過程,所以板子打在一個小情緒的交通管制。我認為駕駛者應該多想想他們是如何遵守法律。 「在這里不知道能不能走這條路的人,」我恐怕不能作為借口逃避責任,又是如何否則執法?我們在這里講的借口,以避免推的東西太多責任。在這里,我們不應該農戶或律師來劃分的界限應該遵守交通規則。
也相信社會:作為司機,不管司機的水平,無論必須符合什麼原因法規,沒有對法律的無知可能是非法的,因為,那麼人們同情他們,這不與合理一致。 「杜寶良違反」其實暴露了另一個問題,這是不足夠支付普及教育規律。中國的現行法律規定為40年SGX首先出現交通法規,現在僅僅過了一年實現,以及整個相關規則規定更短,需要幾千萬的人有車通過各種方式對交通法的宣傳。規則制定的目的是讓人們遵守,如果僅僅由該會從制定法規的目的偏離一個點球。對於駕駛者來說,有義務採取學習新交法及相關規定主動,不知道其他的原因不應該推卸責任,他們應該承擔。如果有任何意義,它只能暴露出駕駛和交通質量管理現實的缺點。此外,它是普及教育新交所的第一部法律。
北京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就此表示,仍有一些在日常執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如違反告知,它沒有很好考慮到,現實中一些公民不及時通過網路了解的侵犯。今後整改,加強交通標志,讓人一目瞭然。市局將進行整改規范公安執法,促進執法公正。
6月13日杜保良的陪同下,律師,就向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問題「元罰款單」。杜寶良,40歲,告訴記者:「這是我第一次上法庭。」
杜寶良王律師指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7條第二款「辦法」「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和交通民警發現,記錄車輛未處理的罪行,應以書面形式機動車輛的車主或司機通知,車主或駕駛人應當告知的時間,地點接受處理。「」杜寶良未處理的違法行為西單球隊戰績高達105次,但從來沒有履行「通知以書面的義務。」
6月18日上午,北京西城區人民法院告訴法院正式下發了「受理的行政案件」杜寶良的通知,他說:「杜寶良:你告v西交通支隊西單隊的情況一樣,法院已收到2005年6月13日,經審核,你符合受理的基本起訴的法定條件,法院決定提起訴訟。 「
學習法院立案的消息後,杜保良,過去他一直認為訴訟是一件可恥的事,這是他第一次走進法院大門,也是」民告政府官員「的人的家裡知道了。但是現在他面前改變了想法,」這么多人幫我,特別是法律援助律師為我。我開始知道一些法律知識,並知道如何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4洛陽種子案
2001年5年22日,汝陽公司與伊川公司簽約,其繁殖玉米種子同意伊川。2003年初,該公司汝陽宜川公司未能履行其理由起訴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賠償。本案的事實,雙方並無爭議。在計算損害賠償,雙方之間的主要區別原告主張適用「種子法」,「市場價格」計算賠償數額;被告須申領「河南省種子作物管理條例」,以「政府引導」計算。
2003年5月27日,在案件李慧娟承包商院審判委員會的同意,發布了「2003年度洛杉磯Minchuzi」判決書第26號,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判令伊川公司在。市場價格賠償判決書中寫道:種子法「,玉米種子市場的價格進行了調整」,「後」河南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作為地方性法規下的法律地位,隨著」種子法「不一致文章(段)自然失效。 「宣判後,雙方均提出上訴。
到同年10月18日,在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發布的通報」,在民事司法的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布為非法當地法律和無效的內容規定省人大「,要求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河南省高院」嚴重罪行作出認真,嚴肅處理,對直接責任人員和主管領導依法作出處理。 「省人大代表認為,法官李慧娟有權宣布的地方性法規無效的身份,洛陽市中院的判決違反了」憲法「,人民代表大會是立法機關,法院是執法機構,主要任務是適用法律,並廢除法律修正案的全國人大事情的職權范圍,因此不管是否沖突時,法院有權宣布法規有效或無效。
隨後,洛陽市中院的權利按照裁決發行人決定的要求提出方 - 民事法庭副總裁李慧娟職責和審判長的職責,助理法官駁回李慧娟
10月21日。高等法院在河南省全省發出的通報說,「人的個體警察意識,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代表大會制度是不高的。 ......無論案件情況應如何確定當地的法律和法規,判決生效的內容。 「
2004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汝陽縣,河南伊川縣,河南省種子公司和種子玉米種子公司代傳統合同糾紛一案請示答復「中指出:根據」立法法「第79條規定:」法律高於行政法規較高的力量,當地的法律,法規,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較高的「;」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合同法「解釋(一)第四條:」合同法後,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合同無效,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為基礎的行政法規制定的無效法律可能不使用基於「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當地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而且法律,行政法規不一致的規定,應適用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BR> 4月1日,經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河南省<中國種子法的人民共和國」實施辦法「,辦法自生效7月1日」河南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5.「見不救」的情況下
2004年11月12日晚11點半,事故發生的海南東線高速公路122公里出現了:一個公司海南漢大貨車上的兩個以上的被擠壓護欄小時,120急救醫生萬寧市人民醫院趕到現場只是簡單地看一下情況黑暗中,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拯救救護車返回。韓某因失血過多亡後兩小時。
如何解決這一喪權辱國的「忽視」作為道德困境的時代的象徵,訴諸法律,道德或重建?人們面對道德失范,我們傾向於認為的法律武器。
「見不救」頻頻發生一再表明,這一社會問題,只能由有限責任約束和道德是不夠的,只有施以全面的法律手段,可以懲罰這個具有巨大的社會危害性自然慵懶的冷漠和責任行為。換句話說,國家公務員建立和倡導社會道德標准,應該發揮這個「應該」可以提升到法律義務的層面的示範作用;每個公民都應該有義務承擔援助義不容辭的責任范圍內的危險的情況下,這種責任可能被迫提法律層面。
早在2001年的全國人大,其中有32名代表建議提高刑事罪行的議案。它建議刑法增加新罪名:「冷漠危險,忽視了犯罪。」
「冷漠以危險」和「見不救」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冷漠危險」和「忽略」的社會影響是相當嚴重,在一些國家已經有了這樣的立法。在全國人大,劉如捃等32名代表提出了這一議案,他們建議在刑法中增加「冷漠危險而忽視罪」的立法應包括對犯罪和懲罰條款的法律定義,等等。
法律學者建議規定:對於和公民合法權益和國家公共利益的利益當別人受傷害,負有救助義務;對於「見不救」的行為可能是有害的社會和他們的負責人是主觀和客觀條件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上海政協委員,上海大學法學院教授Nizheng毛澤東和政協委員們提出了一些建議 - 設立「見不救罪」,同時還制定「見義勇為獎勵法」。
他們認為,根據犯罪數額「見不救罪」,可以參考的東西造成的後果的嚴重性,會發生什麼情況時,黨對處置態度等等。勇敢的獻身精神是按照黨的程度獎勵,有什麼危機情況下,當情況發生,並取得有效的結果,等來決定。
6.里格斯訴帕爾默案
1882年帕爾默在紐約殺害毒他的祖父和他的遺書存在的祖父留給他一大筆遺產。帕爾默殺人罪法院判處有期徒刑數年,但帕爾默是繼承祖父的遺產繼承權已經成為一個頭疼的法官做出艱難的情況下。帕爾默姑嫂命題,因為帕爾默殺害被繼承人,法律不給帕爾默應該繼續繼承繼承的權利。但紐約州的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如果繼承人一定會殺被剝奪繼承權的繼承人,相反,他的一生,完全符合法律的效力條件的遺囑中帕爾默祖父。因此,帕爾默的辯護律師認為,既然意志是合法有效的,因為帕爾默被指定為他的繼承人有效遺囑,那麼他就應該享有繼承的合法權利。如果法院剝奪了繼承權帕爾默,那麼法院是法律,就是用自己的道德信念來代替法律。登錄到到網審法官在這種情況下,格雷還支持律師的說法,格雷法官說:如果帕爾默的爺爺知道帕爾默殺了他,他可能希望給別人的遺產,但法院不能排除相反的可能性,即即使帕爾默爺爺殺了人(即使她的祖父他自己),他仍然是最好的選擇繼承人。法律含義是一個法律文本本身,紐約遺囑法用於定義的語言,明確的規定,所以沒有被遺棄的原因。此外,如果殺帕爾默和繼承的損失,而被繼承人耦合到帕爾默監禁除了額外的處罰。這違背了「罪行法定」的原則,懲治犯罪的,必須事先通過規則的立法機構作出,法官不能被查處的違法行為加宣判後。
然而,另一名法官審理此案已經考慮薩爾瓦多,調控的真正意義不僅取決於監管的文字,同時也對立法者的文本之外的用意,顯然不是的真實意圖立法者讓殺人犯去繼承。另外一個原因厄爾法官是理解法律的真正意義不僅在孤立的法律文本為基礎的歷史,法官應該是一種創造性的想法和普遍正義的法律原則最接近的合法之間滲透,從而保持整個法律體系的統一。厄爾法官最後調用一個古老的法律原則 - 一個人不能從自己的錯誤行為中獲益 - 將要描述的方法應該被理解為否認殺繼承人的方式得到繼承。
最後,法官厄爾的意見佔了上風,有四名法官支持他;但格雷法官只有一個支持者。紐約州最高法院剝奪繼承權帕爾默。
D. 知道李慧娟是誰嗎
李慧娟是 中國法官 ,2003年因在一個案件中宣布河南省一項地方性法規無效而引起軒然大波。 李慧娟2001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獲刑法學 碩士 學位,畢業後到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後任助理審判員。 2003年5月27日,李慧娟在一起民事案件中判決《 河南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 》的某項條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相沖突,因此「自然無效」。該案判決引起了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的強烈不滿,要求撤銷李慧娟的法官職務,洛陽中院隨即免去了李慧娟助理審判員的職務並撤銷其審判長之職。但在學術界的強烈反對下,2004年李慧娟恢復了工作。 河南種子條例一案引起了關於中國法院是否有權審查地方性法規合法性的廣泛討論。 李慧娟,女,京劇花旦。 1936年起在厲家班學戲。後為重慶市京劇團演員。主要代表劇目《霸王別姬》中的虞姬、《鎖麟囊》中的趙守貞等。 丈夫童慧荃。其子童梓良後為重慶市京劇團副團長。
E. 李慧娟法官下位法自然無效的做法是否正確
下位法不是無效,而是上位法與下位法沖突時,上位法有限適用。
調整同一對象的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規范,因答規定不同的法律後果而產生沖突,應當按照我國立法法規定的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後法優於前法以及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等法律適用規則,判斷和選擇所應適用的法律規范。
F. 地方法律違背憲法的案例
李慧娟法官的判決
2003年1月25日,洛陽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一起因種子糾紛引起的賠償案件。此案經過法院、市人大等有關單位的協調,法院根據全國性法律作出了判決。然而,判決書中的一段話卻引出了大問題,30歲的助理審判員李慧娟寫道:「《種子法》實施後,玉米種子的價格已由市場調節,《河南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作為法律階位較低的地方性法規,其與《種子法》相沖突的條(原文如此,應為條款)自然無效……」李慧娟宣告了河南省人大通過的地方性法規不再具有法律效力。這一判決在當地政法和全國法學界引起不少議論。
在河南省人大和省高級法院的直接要求下,洛陽中院撤銷了李慧娟的審判長職務,並免去其助理審判員資格。這一處理決定未必不正確,因為,根據憲法第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第3條第3款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據此,法院在行使審判權時,確實無權對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進行評判。不過,盡管李慧娟的做法不夠審慎,但由她所引起的爭議,喚起了各界對司法審查和違憲審查問題的再度關注。
當然,「司法審查」與「違憲審查」是大不相同的。李慧娟在種子糾紛案中的判決,就屬於司法審查活動:即在具體的案件中,為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法官面對相互沖突之法律作出選擇。李慧娟選擇了全國性法律,並據此而宣告地方性法規的某些條文無效。假如實行判例法制度,則至少在河南省境內,其他法官援引或參考該判決,就可能使河南省種子條例失效。也就是說,法官對法律進行事後審查要成為一項制度,必須輔之以遵循先例的規則,而目前的司法制度並不認可這一規則。
李慧娟的判決是根據全國性法律宣告地方性法規無效,因而並不屬於違憲審查,而是「合法性審查」,而且由於沒有遵循先例原則,因而其效力是非常有限的。假如法官在具體案件中以成文憲法為依據對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規和政令進行審查,則叫做「違憲審查」,或者更准確地說是,叫做司法性的違憲審查。
G. 伊川小記者作文展示
1.瀘州遺贈案:
四川瀘州的黃永彬與妻子蔣倫芳結婚30多年,有一養子。1994年起黃開始與張學英來往,1996年起二人公開同居,依靠黃的工資(退休金)及獎金生活,並曾經共同經營。但黃永彬與蔣倫芳並未離婚。2001年2月起,黃病重住院,蔣倫芳一直在醫院照顧,法院認為其盡到了扶養義務。4月18日黃永彬立下遺囑:「我決定,將依法所得的住房補貼金、公積金、撫恤金和賣瀘州市江陽區一套住房售價的一半(即4萬元),以及手機一部遺留給我的朋友張學英一人所有。我去世後骨灰盒由張學英負責安葬。」4月20日,該遺囑在納溪區公證處得到公證。黃去世後,張根據遺囑向蔣索要財產和骨灰盒,遭到蔣拒絕。張遂向納溪區人民法院起訴,請求依據《繼承法》的有關規定,判令被告蔣倫芳按遺囑履行,同時對遺產申請訴前保全。從5月17日起,法院經過4次開庭之後(其間曾一度中止,2001年7月13日,納溪區司法局對該公證遺囑的「遺贈撫恤金」部分予以撤銷,依然維持了住房補貼和公積金中屬於黃永彬部分的公證。此後審理恢復),於10月11日判決駁回原告張學英的訴訟請求。法院判決依據《民法通則》第七條「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基本原則,認為黃某的遺囑雖然是其真實意思的表示,形式上也合法,但遺囑內容存在違法之處,且黃某與原告的非法同居關系違反了《婚姻法》的有關規定,黃某的遺贈遺囑是一種違反公序良俗和法律的行為,因此是無效的。本案判決獲得了當地民眾的熱烈支持,但卻被很多法律界人士評價為「道德與法」「情與法」的沖突,甚至認為這是在輿論的壓力下做出的一起錯案。
2.齊玉苓受教育權案
齊玉苓與陳曉琪均系滕州八中1990屆應屆初中畢業生,陳曉琪在1990年中專預選考試時成績不合格,失去了升學考試資格。齊玉苓則通過了預選考試,在統考中成績為441分,超過了委培錄取的分數線。後來濟寧商校發出了錄取「齊玉玲」為該校1990級財會專業委培生的通知書,陳曉琪在其父陳克政的操縱下,從滕州八中領取了該通知後即以「齊玉玲」的名義入濟寧商校就讀。陳曉琪從濟寧商校畢業後,以「齊玉玲」的姓名在中國銀行滕州支行工作。齊玉苓經過復讀,後就讀於鄒城勞動技校,1996年8月被分配到山東魯南鐵合金總廠工作,自1998年7月,有相當一段時間下崗待業。1999年齊玉苓在得知陳曉琪冒用其姓名上學並就業這一情況後,以陳曉琪及有關學校和單位侵害其姓名權和受教育權為由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害,並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棗庄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陳曉琪侵害了齊玉苓的姓名權,判決陳曉琪停止侵害,陳曉琪、陳克政、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向齊玉苓賠禮道歉並賠償其精神損失費35,000元。齊玉苓不服,提出上訴,要求陳曉琪等賠償各種損失56萬元。
該案二審期間,最高人民法院於8月13日專門就該案作出了《關於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憲法保護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法釋【2001】25號),明確指出:根據本案事實,陳曉琪等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了齊玉苓依據憲法規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並造成了具體的損害後果,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山東高院8月23日作出了終審判決,判決陳曉琪停止對齊玉苓姓名權的侵害;陳曉琪、陳克政、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向齊玉苓賠禮道歉;齊玉苓因受教育的權利被侵犯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7,000元由陳曉琪和陳克政賠償,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齊玉苓因受教育的權利被侵犯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由陳曉琪、陳克政賠償,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陳曉琪、陳克政、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賠償齊玉苓精神損害賠償費50,000元。
3.杜寶良巨額交通罰款案
2003年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10月22日,北京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北京市實施辦法》,該辦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2005年5月23日,安徽進京務工人員杜寶良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得知,他在北京真武廟路同一地點違反禁行標志105次,均被「電子眼」拍攝記錄在案,須交罰款10500元、交通違章記分210分。這意味著,起早貪黑、以販菜謀生的他一年白幹了。自打交了1萬多元的交通違法罰款後,老杜兩口子的生活就被打亂了,「每天在家就是復習交通法規」。
此事經媒體披露後引起廣泛關注,輿論稱之為「杜寶良現象」。
北京市交管局法制處認為,「暗中執法符合法律規定,是交管部門針對交通違法行為採取的一種執法手段」。新交法賦予了交警查處交通違法行為的權力,交警擁有執法權,暗中執法正是交警行使執法權、查處違法行為的一種方式。為達到嚴格執法的效果,交管部門採取了多種手段,包括現場疏導指揮、電子眼監控、交警直接拍攝等,其中也包括暗中執法。
有計程車司機就此事發表感言:我們開車走在沒有交警和電子眼值班的地方,還要不要遵守交規?我們很多駕車人都有一種心理,好像遵守交規是為對付交警而不得已的行為。現在設置交通電子眼的目的也就在於針對這種心理與現象而設的吧。如果哪天我們的駕車人獨自一人行駛在沒有交警和電子眼的路上,仍能自然而然地按交通規則開車,那電子眼就可以休息了。電子眼剛剛開始不久,碰到這種事恐怕也是頭一次,應該有個改進的過程,所以把板子打在交管上有點感情色彩。我倒覺得駕車人應該多想想自己如何守法。「這個人不知道這里不能這樣走」恐怕不能作為逃避責任的借口,否則還怎麼去執法?我們這里,講借口而推避責任的事太多了。這里更不應該以農民還是律師來劃分該不該遵守交規的界線。
也有社會人士認為:作為司機,無論是什麼水平的司機,不管有什麼理由都必須遵守法規,不能因為不懂法就可以違法,然後人們對他們表示同情,這不符合情理。「杜寶良違章事件」其實暴露出另一個問題,這就是對交法普及教育不夠。我國現行的新交法是40多年出現的第一部交通法規,到現在實行才一年多,而各地相關細則實行的時間更短,因此需要幾千萬有車人以各種方法進行交通法的普及宣傳。制定法規的目的是讓人們都遵守,如果僅僅靠罰那便偏離了制定法規的目的了。對於司機來說,有義務主動學習新交法及相關細則,不應該以不知道等理由推託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如果說這件事有什麼意義,那隻能說暴露了交通管理的弊病和駕車人素質這一現實。此外,這也正是一次對新交法的普及教育。
北京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就此表示,在日常的執法中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比如在告知違章中,就沒有很好考慮到,現實中一些公民還不能及時通過網路了解違章行為。在今後的整改中,要強化交通標志,使人一目瞭然。市局將整改規范公安執法行為,促進執法公正。
6月13日,杜寶良在律師的陪同下,就「萬元罰款單」一事向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今年40歲的杜寶良告訴記者:「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打官司。」
杜寶良的律師王英指出,根據《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第107條第二款的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發現機動車有未處理的違法行為記錄的,應當書面告知機動車所有人或者駕駛人,機動車所有人或者駕駛人應當按照告知的時間、地點接受出處理。」 「西單隊記錄了杜寶良未處理違法行為高達105次,卻從未履行過其『書面告知』義務」。
6月18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告訴庭正式向杜寶良發出了《行政案件受理通知書》,內容為:「杜寶良:你訴西城交通支隊西單隊一案的起訴狀,本院已於2005年6月13日收到,經審查,你的起訴基本符合法定受理條件,本院決定立案審理。」
在得知法院立案的消息後,杜寶良表示,過去他一直認為,打官司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這次是他平生第一次走進法院大門,而且還是「民告官」,老家的人都知道了。但現在他改變了以前的想法,「那麼多人幫助我,尤其是為我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師。我也開始知道一些法律知識了,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了。」
4.河南洛陽種子案
2001年5月22日,汝陽公司與伊川公司簽訂了一份合同,約定由伊川公司為其繁殖玉米種子。2003年初,汝陽公司以伊川公司沒有履約為由將其起訴到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賠償。雙方對案件事實不存在爭議。雙方的分歧主要在賠償損失的計算方法上。原告主張適用《種子法》,以「市場價」計算賠償數額;被告則要求適用《河南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以「政府指導價」計算。
2003年5月27日,承辦該案的李慧娟在院審委會的同意下,下發「2003洛民初字」第26號判決書,支持了原告的主張,判令伊川公司按市場價格進行賠償。判決書中寫道:「《種子法》實施後,玉米種子的價格已由市場調節,《河南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作為法律位階較低的地方性法規,其與《種子法》相抵觸的條(款)自然無效。」。判決後,雙方都提出了上訴。
同年10月18日,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下發了《關於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民事審判中違法宣告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有關內容無效問題的通報》,要求河南省高院對洛陽市中院的「嚴重違法行為作出認真、嚴肅的處理,對直接責任人和主管領導依法作出處理」。省人大認為,李慧娟無權以法官身份宣布地方性法規無效,洛陽市中院的判決違反了《憲法》;人大是立法機關,法院是執法機關,主要任務是適用法律,法律的修改和廢止是人大職權范圍的事情,所以不管是否沖突,法院都無權去宣布法規有效還是無效。
隨後,洛陽市中院黨組根據要求作出決定,撤銷判決書簽發人——民事庭副庭長的職務和李慧娟的審判長職務,免去李慧娟的助理審判員。
10月21日,河南省高級法院在一份對全省下發的通報中稱,「個別幹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意識淡薄,政治業務素質不高。……無論案件具體情況如何,均不得在判決書中認定地方法規的內容無效。」
2004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出《關於河南省汝陽縣種子公司與河南省伊川縣種子公司玉米種子代繁合同糾紛一案請示的答復》認為:根據《立法法》第七十九條規定:「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性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解釋(一)第四條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性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為依據」,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認為地方性法規與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應當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相關規定。
4月1日,河南省人大常委會通過《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實施辦法》,辦法自7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5.「見不救」案
2004年11月12日晚11時30分,海南東線高速路122公里處發生一起車禍:海南某公司的韓某被大貨車擠壓到護欄上兩個多小時,萬寧市人民醫院的120急救醫生到達現場後僅僅是摸黑簡單地查看了一下情況,並沒有採取任何救援措施就返回急救車上。韓某因失血過多,兩小時後亡。
如何解決這種恥辱性的「見不救」為標志的時代道德困境,訴諸法律,還是重建道德?人們面對道德的失范,往往會想起法律的武器。
「見不救」事件屢屢發生一再表明,這一社會問題,僅僅靠道德的約束和有限的法律責任是遠遠不夠的,惟有施以全面的法律手段,方能懲治這種具有極大社會危害性質的冷漠和怠責行為。也就是說,國家公務員在樹立和倡導社會公德和善良風俗上應當起到模範帶頭作用,這種「應當」可以提升到法律義務的層面;每個公民應當對自己義務范圍內的危險情勢負有義不容辭的救助義務,這種責任也可以強制提到法律的層面上。
早在2001年的全國人代會上,即有32名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議案。建議刑法增加新罪名:「見危不救和見不救罪」。
「見危不救」和「見不救」等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見危不救」和「見不救」造成的社會影響相當惡劣,在有些國家早已有此類立法。在這次人代會上,劉如軍等32位代表也就此提出議案,他們建議在刑法中增加「見危不救和見不救罪」,立法內容應包括犯罪行為的法律界定和懲治條款等。
有法律學者建議規定:公民對於國家公共利益與他人的合法權益遭受危害時,負有救助義務;對於「見不救」的行為,可以按其社會危害性及責任人當時的主客觀條件,追究其刑事責任。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大學法學院教授倪正茂和一些政協委員也曾提出建議——設立「見不救罪」,並同時制定「見義勇為獎勵法」。
他們認為,「見不救罪」的量罪依據,可以參考造成事情後果的輕重、事情發生時當事人的處置態度等等。見義勇為者獎勵可根據當事人當時的獻身程度、事情發生時的危急情況,以及所取得的有效後果等來決定。
6.里格斯訴帕爾默案
1882年帕爾默在紐約用毒葯殺了自己的祖父,他的祖父在現有的遺囑中給他留下了一大筆遺產。帕爾默因殺人的罪行被法庭判處監禁幾年,但帕爾默是否能享有繼承其祖父遺產的權利成了一個讓法官頭疼的疑難案件。帕爾默的姑姑們主張,既然帕爾默殺了被繼承人,那麼法律就不應當繼續賦予帕爾默以繼承遺產的任何權利。但紐約州的法律並未明確規定如果繼承人殺被繼承人將當然喪失繼承權,相反,帕爾默祖父生前所立遺囑完全符合法律規定的有效條件。因此,帕爾默的律師爭辯說,既然這份遺囑在法律上是有效的,既然帕爾默被一份有效遺囑指定為繼承人,那麼他就應當享有繼承遺產的合法權利。如果法院剝奪帕爾默的繼承權,那麼法院就是在更改法律,就是用自己的道德信仰來取代法律。
審判這一案件的格雷法官亦支持律師的說法,格雷法官認為:如果帕爾默的祖父早知道帕爾默要殺害他,他或許願意將遺產給別的什麼人,但法院也不能排除相反的可能,即祖父認為即使帕爾默殺了人(甚至就是祖父自己)他也仍然是最好的遺產繼承人選。法律的含義是由法律文本自身所使用的文字來界定的,而紐約州遺囑法清楚確定,因而沒有理由棄之不用。此外,如果帕爾默因殺被繼承人而喪失繼承權,那就是對帕爾默在判處監禁之外又加上一種額外的懲罰。這是有違「罪行法定」原則的,對某一罪行的懲罰,必須由立法機構事先作處規定,法官不能在判決之後對該罪行另加處罰。
但是,審理該案的另一位法官厄爾卻認為,法規的真實含義不僅取決於法規文本,而且取決於文本之外的立法者意圖,立法者的真實意圖顯然不會讓殺人犯去繼承遺產。厄爾法官的另外一條理由是,理解法律的真實含義不能僅以處於歷史孤立狀態中的法律文本為依據,法官應當創造性的構思出一種與普遍滲透於法律之中的正義原則最為接近的法律,從而維護整個法律體系的統一性。厄爾法官最後援引了一條古老的法律原則——任何人不能從其自身的過錯中受益——來說明遺囑法應被理解為否認以殺繼承人的方式來獲取繼承權。
最後,厄爾法官的意見佔了優勢,有四位法官支持他;而格雷法官只有一位支持者。紐約州最高法院判決剝奪帕爾默的繼承權。
H. 根據現行法律,李慧娟法官有哪些更好的方法解決此案
本訴和反訴是在一個審理程序的。
如果反訴一方主張你本訴一方違約內則他方負有舉證責任。容
如果他提供的證據在法院的審理判定下認為你方是違約方,則會直接判定你方敗訴,並承擔敗訴後果,支持他主張的請求。
如果按你說的他沒有任何證據,則他的反訴在法院看來是得不到支持的。
因為誰主張事實,誰就有舉證責任,光說法院能按這他的判嗎?
相對於本訴也一樣。如果你沒有有力的證據證明對方違約,則你要敗訴後果。
你敗訴後法院會根據反訴方審查他主張的事實與提供的證據。
如果都不成立則你敗訴。法院不會因為你的主張不成立而妄然的認定他的主張成立。
如果他沒有任何證據,最壞的結果就是你的主張得不到支持。不必擔心法院因為你敗訴而支持他的請求。不是還有上訴么,二審完還可以申請再審。
I. 李慧娟法官的做法存在什麼問題
法官對於判決應當說理,但是現行體制下法官無權對沖突法律條款通過判決書的形內式宣布其無效。正確容的做法應該是在法律、法規沖突時,根據法律沖突適用規則作出判決,可以說明適用法律、法規的依據,但是不能宣布其無效,即使依法應屬無效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