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分案慢
⑴ 顯示有一個案件,狀態是待分案,申請標的額是0,立案日期是null
摘要 你好,這個還沒成功,這個可能是人家給你刪除不受理了,所以你就看不到了,正常審核成功會聯系你的,所以你是沒有成功的。
你好
法院分案沒有通行的細則規定。
一般情況下,立案庭收案後先區別屬於哪類(刑事、專民事、行政等)案件;對屬於刑事和行政案件,分別移交刑庭和行政庭;對於民事案件,按照最高法院《民事案件案由》和各民庭分分工的規定,移交分管的民事庭。
至於具體承辦人,基本是庭長負責指定具體的承辦人;有的法院採取電腦分案,排期開庭。
以上常見的做法,僅供參考。
⑶ 法院立案,審查時間是幾天
法院對民事、行政立案審查時間是七天;對刑事自訴立案審查時間是十五天;對第三人撤銷之訴立案審查時間是三十天;對執行異議之訴立案審查時間是十五天。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八條 對當事人提出的起訴、自訴,人民法院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作出以下處理:
(一)對民事、行政起訴,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二)對刑事自訴,應當在收到自訴狀次日起十五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三)對第三人撤銷之訴,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三十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四)對執行異議之訴,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十五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間內不能判定起訴、自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先行立案。
(3)法院分案慢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中規定:
第十二條 登記立案後,人民法院立案庭應當及時將案件移送審判庭審理。
第十三條 對立案工作中存在的不接收訴狀、接收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補正訴狀內容,以及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擾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決定等違法違紀情形,當事人可以向受訴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投訴。
⑷ 刑事案件轉到法院多久能知道承辦人是誰
你問這個問題顯然非業界人士,如果檢察院提起公訴並移送法院後,一般三天左右法院會分案完畢,到時候通過查詢便可獲知哪一位承辦法官。望採納。
⑸ 關於案件分案問題
這類問題應該問問所主任
一般一個案件可以出多分函,因為提交不同的部門,
案號是一個,比如一個刑事案件,可以要先法院、看守所、委託人、存檔各需要提交一份
不同的編號,就不理解,
⑹ 法院分案是什麼意思_
立案庭把案件分給各個業務庭的承辦人手上
⑺ 案子在法院排期
現在法院實行立審分離(即立案和審判分離——立案的不負責審判,審判回的不負責立案答)。案件到法院後,立案庭人員確定開庭時間、向當事人郵送開庭傳票、用電腦生成方式確定審判庭的承辦人,然後將案件交於審判庭審判。審判庭的審判員按照立案庭確定的開庭時間開庭審理。沒有特殊情況不能變更開庭審理日期。
⑻ 法院速裁庭的流程
1.速裁合議庭採取預分案制度,庭長按照專業化和結案快慢將立案窗口繳費後的紙質卷宗暫分由承辦法官進行庭前調解和庭前准備工作;2.對調解成功的案件退回庭長,由庭長將紙質卷宗退回立案窗口掛案號錄入系統;3.錄入系統後立案窗口將紙質卷宗連同電子卷宗分至速裁合議庭承辦法官審判系統,承辦法官按照法定程序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不受本章第一節規定的送達期限的限制,一般不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但在判決宣告前應當聽取辯護人的意見和被告人的最後陳述意見。
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應當當庭宣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
⑼ 法院速裁庭好不好
民事速裁程序是近年來我國法院推行的簡易民事案件審判方式,即對一些簡易、小額的民事案件實行快審快結。它不同於我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簡易程序,而是比簡易程序更為簡易、靈活的程序,與英美法的小額訴訟(small claims)程序相似,兩者的產生都是適應社會和司法實踐的發展需要,以簡便、快捷、低廉的方式保障公民的訴權,實現司法的大眾化,"通過簡易化的努力使一般國民普遍能夠得到具體的有程序保障的司法服務" 法院速裁庭的流程是:
速裁合議庭採取預分案制度,庭長按照專業化和結案快慢將立案窗口繳費後的紙質卷宗暫分由承辦法官進行庭前調解和庭前准備工作;
對調解成功的案件退回庭長,由庭長將紙質卷宗退回立案窗口掛案號錄入系統;
【(9)法院分案慢擴展閱讀】
錄入系統後立案窗口將紙質卷宗連同電子卷宗分至速裁合議庭承辦法官審判系統,承辦法官按照法定程序案。 各地法院為進行民事速裁程序設立的審判庭。民事速裁程序是近年來我國法院推行的簡易民事案件審判方式,即對一些簡易、小額的民事案件實行快審快結。它不同於我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簡易程序,而是比簡易程序更為簡易、靈活的程序,與英美法的小額訴訟(small claims)程序相似,兩者的產生都是適應社會和司法實踐的發展需要,以簡便、快捷、低廉的方式保障公民的訴權,實現司法的大眾化,「通過簡易化的努力使一般國民普遍能夠得到具體的有程序保障的司法服務」。
該程序應當前司法審判形勢而生,在降低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減輕當事人訟累、緩解法院審判壓力等方面發揮極大作用。但該程序在增大法官自由裁量權,賦予法官對訴訟程序的更多掌控力來實現程序的簡易化的同時,也極有可能導致當事人訴訟權利受到損害。當前應注重針對該程序簡易快捷裁判的特點來進一步加強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保護,實現速裁程序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價值追求,進一步挖掘速裁程序的生命力,充分發揮其服務司法審判的有效職能。
⑽ 法院分案了是什麼情況
意思就是說這件案件的執行法官變人了,可能是因為被執行人有其他的案件也需要強制執行,然後並案了。
案件分配環節是法院案件管理流程中的一個小環節,但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法院案件流程管理中關乎司法公正的一個重要環節。按照各級法院的傳統案件分配方式,案件通常由該院的立案庭根據受理案件當事人所在地的區域以及案件的類型(刑事、民事、商事、行政、執行、再審等),將案件分配到相應的業務審判庭。各業務審判庭的庭長(或其指定的人)在收到所分配的案件後根據自己的分案原則以及庭室具體情況對案件進行合理分配,在這一環節中,庭長擁有完全的案件分配權和管理權。此種案件分配方式設立的初衷是為了靈活調配審判力量,人盡其才即按照本部門法官的能力以及案件擅長類型使每一個法官審理適合於他的案件,最大程度的提高審判效率。但這種案件分配方式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存在明顯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法官內部對庭長分案不公的猜忌和不滿以及案件審理的不公正。傳統案件分配方式對審判工作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1、分案時間過長,案件審限被耽誤。立案庭在立案後將案件按類型或所轄區域分到業務庭,業務庭的內勤往往等到案件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後才到立案庭來簽收案件。簽收案件後等到庭長分配案件又得耽誤一段時間,等到案件分配到承辦法官時,案件的審限往往已經消耗了一到二周。2、分案隨意性強,庭長權利過大。案件分配沒有形成固定的規則與制度,庭長根據自己的主觀意願進行判斷分案,隨意性較強,缺乏一定的約束力。庭長是社會的個體,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干擾,從而影響案件的分配,進而影響到裁判的公正性。3、分案有所偏重,影響法官的公平競爭。庭長有案件的選擇權和分配權,避免不了其在分案上有所偏重。案件類型的不同可能導致案件審理的難易程度及審理周期的差異,造成法官之間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不能公平地對法官的審判績效進行考評,難以發揮法官審判績效考評的激勵作用。4、分案權缺乏監督,影響公正審理。庭長的分案權缺乏制約和監督,僅僅依靠庭長個人自律是不靠譜的,容易被濫用。庭長是社會的個體,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干擾,分案如果作為一項權力由庭長任意行使,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干擾,從而影響案件的分配,進而影響到裁判的公正性。
法院電腦隨機分案機制能夠有效杜絕這些漏洞。電腦隨機分案根據各審判人員辦案指標、未結案數和辦案系數進行隨機分案,以保持每位審判人員積存案件大致相等,電腦隨機分案後原則上不得變更承辦人。電腦隨機分案可以做到電腦直接分案到人,很短的時間內,案件就可以直接到達承辦法官的電腦中,這大大縮短了案件由立案庭到審判庭的中轉時間。電腦隨機分案模式不僅能較好地避免「點人辦案」、「點案承辦」等情況的出現,而且有助於簡化立案程序,提升審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