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由法院仲
Ⅰ 發生勞動合同糾紛時仲裁和法院訴訟的流程是什麼
勞動合同糾紛時仲裁流程:准備材料,申請仲裁,做出審理決定,開庭,明確請求,答辯,調查事實,舉證質證,辯論,陳述,調解,調解不成,裁決,不服裁決起訴。
准備材料:勞動仲裁申請書及相關證據,證據包括申訴書(詳細陳述申訴理由和要求,一式兩份或按被訴人人數提供)、申訴人身份證明及復印件、被訴人工商注冊信息資料、勞動合同、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提交證據材料清單》一式兩份。
1..提交申請,仲裁委員會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5日內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
2.仲裁委員會收到申訴書之日起五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仲裁庭開庭五日前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組建仲裁庭。
3.勞動爭議仲裁公開進行,當事人接到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對申請人按照撤回申請處理,對被申請人可以缺席裁決。
4.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應當先行調解,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促使當事人雙方自願達成協議,並將協議內容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調解不成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5.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批准可以延期,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訴訟的流程:
1、起訴和受理。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後,進行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2、審理前的准備。正式審理之前人民法院還要做—些准備工作,比如向被告發送起訴狀副本,組成合議庭,開展調查或委託調查,通知當事人參加訴訟等。
3、開庭審理。法庭調查時,按當事人陳述、證人作證、出示證言書證等證據、宣讀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的順序進行。進入法庭辯論後,先由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然後由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再由各方相互辯論。
4、依法做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Ⅱ 擔保合同引起糾紛的 交由注冊所在地人民法院和當地仲裁有什麼區別,分別在什麼情況下適用何種方式
仲裁的話,需要當事人在合同中或者事後達成一致同意並以書面形式約定到某仲裁委仲裁方可。仲裁一裁終局。效率較法院訴訟高。如選擇了仲裁,就不能到法院進行訴訟。仲裁費沒有規定可以減交、緩交、免交。
到法院審理的話,按照正常的訴訟程序走。沒有約定仲裁的情況下,只能到法院起訴。
Ⅲ 仲裁裁決書應交由哪些法院來執行財產所在地中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Ⅳ 【通告函】吳倩:由於你12月15日開庭未到,現交由法院強制執行,凍結名下所有財產,包括但不僅限於微
摘要 簡訊上的內容都是假的哦,就是說給您壓力,催您還款的,並不是說真的被公安機關或者真的被法院仲裁機構立案了,如果是政府部門立案的話,他們會郵寄給您送達材料的,不會發一條簡訊應付你的,像這種簡訊的話,都是貸款機構,發簡訊嚇你,讓你還款。
Ⅳ 仲裁協議效力認定的主體有哪些
仲裁庭的認定權
一項有效的仲裁協議是仲裁庭取得管轄權的依據。因此,在仲裁程序中,如果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提出異議,那麼直接牽扯到仲裁庭是否享有對爭議的管轄權。現代國際商事仲裁界普遍認為,仲裁庭有權對仲裁協議的有權性以及其自身的管轄權問題作出決定,這被統稱為管轄權或管轄權原則。
管轄權原則對於仲裁來說還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對仲裁庭而言,它擴大了仲裁庭的許可權,使得仲裁庭有機會對仲裁協議的有效性及其自身的管轄權問題「第一個發言」,並以此為基礎繼續仲裁程序直至作出裁決,雖然這種「發言」並不一定具有終局效力,但對於仲裁庭工作的進行卻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從法院對仲裁的監督來看,它減少了法院介入仲裁程序的可能性、推遲了法院介入仲裁的時間,可以使仲裁更少、更晚受到法院的干預和影響。這符合國際商事仲裁製度中弱化法院對仲裁的干預的發展趨勢。對於法院來說,相比將所有管轄權異議均交由法院決定的做法,管轄權/管轄權原則也有利於減輕法院的工作負擔。
第三,就仲裁程序而言,它既加速了仲裁程序,同時又可以防止當事人惡意拖延和破壞仲裁程序,減少和防止當事人在兩個戰場 (法院和仲裁庭)作戰,降低當事人的花費,提高仲裁效率。假如仲裁庭不享有對仲裁協議效力及管轄權異議的裁定權,那麼一旦當事人提出此種異議,仲裁庭無權對此作出決定,而只能交由法院處理。這樣的話,無論法院最終決定如何,仲裁程序勢必受到影響,仲裁程序的延誤在所難免。同時,當事人不得不既要面對法院又要面對仲裁庭,增大了負擔。
此外,反對仲裁的一方當事人很容易藉此拖延和破壞仲裁程序。相反,如果採用管轄權/管轄權原則,那麼在當事人提出異議時,仲裁庭就可以對此作出認定,使得仲裁程序在無需法院介入的情形下或繼續或終結,從而提高了仲裁的效率,同時也免去當事人既打訴訟又打仲裁之苦。這樣,還能有效的減少和防止當事人惡意延長和破壞仲裁程序。
Ⅵ 勞動仲裁案件應由哪級法院執行
第一要選擇被執行人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
第二選擇被執行人的主要財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
按照《勞動法》第82條、83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逾期不作出仲裁裁決或者作出不予受理通知的勞動爭議案件人民法院應否受理的批復》(法釋[1998]24號)的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應在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經仲裁委員會裁決後,當事人對裁決不服,可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勞動爭議案件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是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取得勞動仲裁裁決書後,裁定生效後,如果對方未履行裁決的,可向對方住所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交執行申請,由法院強制執行。
(6)交由法院仲擴展閱讀:
機構設置
仲裁法規定的仲裁機構,主要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及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而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的設置,主要是在省、自治區的市、縣設立,或者直轄市的區、縣設立。
裁決效力
仲裁法規定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即仲裁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勞動爭議仲裁,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除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的幾類特殊勞動爭議外,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由此可見,勞動爭議的裁決一般不是終局的,法律規定仲裁這一程序,主要是考慮到這類糾紛的處理專業性較強,由一些熟悉這方面業務的人員來處理效果比較好,有利於快速、高效地解決糾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法院的訴訟壓力,節約了審判資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仲裁
Ⅶ 合同上有一條,如雙方有異議,交由仲裁委員會仲裁的,我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訴嗎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事後雙發達成補充協議,有效!如果一方申請仲裁,另一方在仲裁首次開庭之前對方沒有提出管轄權異議,仲裁協議有效!如果一方申請仲裁,另一方提出管轄權異議,仲裁委無管轄權!如果一方訴訟,不管另一方是否有異議,法院都有管轄權!
Ⅷ 哪些糾紛可以提起人民法院仲栽
我不抄襲,我女朋友是律師,我幫你問了。
第一個問題:1、向法院提出申訴,必須要有可靠的證據為前提,法院才會受理。按照這個女士所說的,如果母親過世後,就是證人之一去世,就必須提供當時的書面材料,也就是你們母親,你,還有妹妹簽訂的證明書提供給法院作證。2、再者,你父親去世,因為沒有遺囑,只能按法定繼承,遺產應該這樣分配:就拿這個房子來說,這雖然是你父親登記在他名下的產權,但是也是你父母結婚後的共同財產,理應你母親先得一半產權,剩下的再和你母親,你,弟弟,妹妹,(如果你父親的父母健在,也要算)平均分配。3、如果女士你要追究那個同學不按證明內容辦,也是要提供證據,法院只受理有證據的案件,比如說書證,就是你,母親,妹妹共同簽訂的證明書,人證,最好是與案件無關的第三者,可信度最高。
第二問題:協議書要雙方簽名蓋章才可生效,而且協議書要按著民法的基本原則秉著平等自願公平等的前提下簽訂才算有效。這位女士,當時的協議書應該是一式兩份的,你只要提供你自己那份,那上面有你弟弟的字跡或者蓋章簽名即可。即使列印的協議書也應該是雙方簽名認可才能生效。
第三個問題:1、你可以到仲裁法院去申請仲裁或者你們區初級法院或者中級法院提出申訴。你先去法院,把你收集到的所有證據都提供上去,等法院審批,如果通過了,法院會通知你排庭,如果不通過,會告訴你缺少什麼東西不予開庭。2、你弟弟這是無權處分,不用管他,直接去法院提起訴訟,原因在第一個答案里說了,你父親的遺產應該是法定繼承,也就是說,這個房子,你母親本來就有二分之一,你,你母親,你妹妹,弟弟只能分到剩下的二分之一,而且你們的原意是過戶給母親,所以,你弟弟違反了誠實信用的原則,這個房子他根本無權處分。
第四個問題:你的理由非常充分,只是你的證據我不知道你到底有多少,如果你按著我前面三個答案去做,把有力的證據收集齊,你起訴就能得到你應有的部分,最重要的是書證和人證,具體的我在上面三個答案都給予了提供。
全手動打字,希望能幫到你。
Ⅸ 交通事故是仲栽好,還是上法院好
視情況而定,如是輕微事故或損失不大或輕微傷的事故申請交警隊調解就行。如果是重大事故或者財產損失較多的事故,可先申請交警調解,如不成的就只有上法院,交由法院判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