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戀童法官故事男孩

戀童法官故事男孩

發布時間: 2022-04-27 04:36:19

㈠ 吉爾斯·德·萊斯的人物生平


吉爾·德·萊斯男爵(Gilles de Rais, 1404年9月10日-1440年10月26日),又譯為「吉爾·德·雷」,英法百年戰爭時期的法國元帥,著名的黑巫術師,拉瓦爾男爵,百年戰爭時期他是聖女貞德的戰友,曾被譽為民族英雄。
吉爾德雷1404年生於法國尚多塞城堡。11歲時,其父居伊·德·拉瓦爾去世,他的監護權被移交給表兄圖爾納彌。可實際上這個小孩是由他的外祖父讓·德·克拉貢撫養長大的。在吉爾的童年時代,克拉貢數度打算讓他和富有的女貴族訂婚,以達到控制對方財產的目的,其中包括布列塔尼公爵的外甥女。1420年,吉爾16歲時,外祖父授意綁架並囚禁了他的表姐卡特琳娜·德·圖阿爾長達半年之久,向她逼婚。
1420年底,吉爾的外祖母暴斃,克拉貢趁機要求卡特琳娜的奶奶安娜·德·西雷與自己結婚,目的達到後,那可憐的姑娘才終獲釋放。不過她最後還是嫁給了自己的表弟。可以說吉爾的早年生活沒有任何真正的愛和婚姻,只是一個被讓·德·克拉貢控制著的傀儡。那老人是個統治欲極強的鐵腕人物,家族中說一不二的暴君。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吉爾和他之間的矛盾也逐漸激化。當他成年並且掌握了自己的財產之後,便毫不猶豫的疏遠了克拉貢。然而在性格方面,他確實深受這位頑固酷烈的長輩影響,成長為一個精明、沉默、行事毫無顧忌的青年。
他是最早參加貞德隊伍的將領之一,在1428年的奧爾良圍攻戰和第二年的盧瓦爾河畔默恩戰役中都有出色的表現。曾隨她到蘭斯參加查理七世的加冕禮,查理封他為法國元帥。巴黎受到攻擊時,他仍在貞德左右,貞德被俘燒死以後,男爵退隱於馬什庫勒和蒂福日的領地(位於今日布列塔尼的邊界附近)埋頭研究煉金術
有人說,他以前十分愛慕一同奮斗的貞德,然而高呼為神的正義而戰的貞德,最後竟遭到被燒死的命運,並沒有得到神的拯救,這使得他開始懷疑神的存在,也使他失去了信仰,變得自暴自棄。無論如何,貞德之死是吉爾·德·萊斯人生的轉折點。在她被俘處死之後,吉爾就結束戎馬生涯、離開前線這是不爭的事實。1432年底,外祖父克拉貢在南特的蘇茲城堡去世。葬禮結束後,吉爾把妻女留在那裡,自己卻搬到蒂福日城堡居住(既《影之心2》中的鏡之城)。在那裡陪伴他的,是後來一起參與犯罪的三個男人---他的妻弟吉爾·德·西雷,內廷總管普瓦都和巴黎人亨利埃·格里亞爾。
在他剛剛抵達那裡不久,一個八歲的牧羊童便失蹤了。雖然其寡母四處奔走尋找,但始終下落不明。這小男孩究竟遭遇如何,他是否命喪於男爵之手,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因為吉爾德萊斯始終對自己何時開始作案含糊其辭,對於究竟殺死了多少人也三緘其口,一概說記不起。根據同夥的交待有40餘人,但在找到的部分遺骸粗略估計至少也有300多人,全部是六歲到十六歲之間的孩子和少年。他無疑有著嚴重的戀童癖,並且好男色。在領兵打仗時,隨身僕人一直由年紀只有十歲左右的小僮擔任。而於十七歲上便成為吉爾的內廷總管的普瓦都,後來也承認自己曾是男爵的情人。吉爾·德·萊斯絕不會向貴族的小孩下手。他和他的同夥象格林童話中居住在黑森林裡的巫婆一樣,用食物、玩具和錢,引誘城堡附近貧窮飢餓的流浪兒,或者好奇貪玩的農家少年進來作客。可是當孩子們發現陳列在男爵家中那些可怕的刑具時,都難免驚恐萬狀。在發生過一兩次小孩高聲呼救或者拚命反抗引起了過路行人的懷疑之後,他學乖了,要麼擊昏他們,要麼就和顏悅色的欺騙他們說這些都是假的,是用來作游戲的,一定不會傷害到誰。但是實際上,這些孩子不僅被銬起來虐打到體無完膚,還往往被活活開膛剖腹。男爵特別喜歡用沉重的釘錘將人擊打致死,在把他們肢解後,還獨自高興的坐在血泊當中,欣賞被割下的頭顱和殘肢斷臂,說那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造物……由於生性豪奢,吉爾·德·萊斯常常入不敷出,甚至賣掉了布拉松的一座城堡。他迫切需要大量的金錢,然而又無從著手。此時,亨利埃·格里亞爾向他推薦煉金術,並寫信向居住在佛羅倫薩的一個黑魔法師求助。後者名叫讓·德·豐塔奈爾,原籍法國,表面上在義大利行醫,其實卻是一個大名鼎鼎的巫術家。據說他可以從自己的影子里召喚出惡魔,還能夠腳踩燕子的羽毛飛行。但是由於信奉異教,他被法國教會驅逐出境,終身也無法重回故里,因此只好派遣自己的一個學生來幫助吉爾·德·萊斯。此人是個俊美的義大利男子,二十二歲,名叫弗朗索瓦·普勒拉蒂。原本身為僧侶的他沉湎於對黑魔法和堪輿術的研究,還俗並拜在豐塔奈爾門下。1439年5月14日,弗朗索瓦抵達蒂福日城堡。憑借巧舌如簧的口才和出眾的容貌,立刻征服了法蘭西元帥的心,成了男爵的新歡。然而也正是他,給吉爾·德·萊斯的火刑架之路鋪好了最後一級台階。弗朗索瓦告訴男爵,想要獲得黃金,必須要用活祭跟名叫巴隆的魔王進行交易。吉爾對此深信不疑,五個男人立刻決定一試。1439年夏天的一個午夜,他們在蒂福日城堡會議廳里舉行了第一次召喚儀式。男爵和三個手下打開四個朝向的窗戶,用劍在地上畫出黑魔法中代表四個方位和四種元素的紋章,並且站在裡面。大廳正中擺放著一個燃燒的炭盆,弗朗索瓦赤身裸體,只披一件黑色皮革斗篷,手持一本名叫《Raziel》的魔法書。一面向火中投入焚香、沒葯和蘆薈枝,一面揮劍斬下了一隻黑色羊羔的頭。當鮮血還在噴濺時,他念念有辭道: 「Je vous conjure Baron, Oriens, Belial, Belzebuth, par le pere et le fils et le saint esprit, par la vierge marie et tous les saints apparaître ici en notre presence afin de vous entretenir avec nous et de faire notre volonte. 」然而兩個小時過去了,除了風從敞開的窗口吹進來,什麼也沒有出現。弗朗索瓦把這次失敗歸結為祭品的問題,「必須用更好的活祭。」他說。可以想像那一剎那浮現在男爵臉上的表情---一個輕松而陰森的微笑。「你覺得小孩如何?」他反問道。這種事情對他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了。幾天後,他們在距離城堡一公里的某荒廢牧場中舉行了第二次儀式。這回多了一個倒霉的男孩,據說在弗朗索瓦殺死他時,原本晴朗的夏夜突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吉爾覺得這是儀式成功的預兆而興奮不已。然而諷刺的是,惡劣的天氣卻使他們根本無法繼續留在戶外,儀式被迫終止。連續兩次失敗令吉爾·德·雷十分惱恨,裝神弄鬼的冒牌法師弗朗索瓦·普勒拉蒂生怕他因此不再寵信自己,乾脆給他進行了一個所謂的「地獄結盟」的儀式,並且鼓勵他繼續殺戮。「手上沾染過越多的鮮血,越容易和冥府建立聯系,巴隆越願意聽從召喚。」這種挑唆奪去了男爵最後一絲理智,以前他的犯罪還比較謹慎,被害者的屍體也都會被妥善處理,不讓人輕易發現。此時他急於得到黃金,再也顧不得許多。而且長年累月不斷發生小孩失蹤的事件,和這幫人愈發古怪的行徑,也逐漸讓領地內的居民產生了懷疑。吉爾·德·萊斯認為自己功高勛重,再加上為所欲為也有些年頭了,照樣相安無事,根本沒把平民的騷動放在眼裡。然而他這次真的錯了。
1440年5月15日,六十多人揮舞著斧子和木棍,沖進男爵的府邸。充滿著濃烈腥臭的城堡、血跡斑斑的拷問室和弗朗索瓦那些與黑魔法有關的詭異收藏,令人們大為恐慌。他們軟禁了吉爾·德·萊斯並通知了地方官。男爵仍然滿不在乎,因為相信別人無法找到什麼直接證據來指控他。誰料此事已經驚動了曾差一點成為他姻親的布列塔尼公爵。經過一番秘密調查,公爵認為那些傳言不象是空穴來風。他上報國王,請求正式逮捕吉爾和他那一眾手下,得到了批准。8月24日,顯赫一時的法蘭西元帥鋃鐺下獄,他的案件由刑事法庭和宗教法庭一起審理。
罪行本身的證實出人意料的簡單,只過了24小時,那四名從犯便出賣了自己的主人,全部招認了,原因大概是懼怕受刑。但男爵知道沒有國王的批准,就算是宗教裁判所的法官,也不能隨便對自己動刑,因此有恃無恐,拒不認罪,怒氣沖沖的辱罵前來審訊他的人。他一心以為可以憑借自己的出身、地位和軍功得到赦免,還在獄中給查理七世寫信,請求國王的「幫助」。然而,他等來的是國王允許對他施刑的命令。這個人曾經在陰森恐怖的拷問室里殺死了多少孩子,輪到他面對那些刑具時,卻立刻崩潰了。吉爾·德·萊斯雙膝跪倒,乞求上帝原諒他的罪行,並且向懺悔神父把一切和盤托出。
1440年9月被捕,並交付審訊。
1440年10月23日,兩個法庭正式以「異端、叛教、巫師、姦淫、召喚魔鬼、占卜、濫殺無辜、偶像崇拜、離經叛道」的罪名宣判他和他的三個手下在南特被施以絞刑處死。至於弗朗索瓦·普勒拉蒂,在此之前已在監獄中用磨尖的勺柄刺穿了自己的頸動脈。
吉爾曾懇請法官判他火刑。火和水在基督教里都是凈化的元素,他希望能以此贖罪,不要下地獄受苦。宗教裁判所對於這個請求只同意了一半:他先被絞殺,然後屍體才被焚燒示眾。在一本寫於十六世紀,名叫《法國的正義與法庭》的書里,還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當那屍體被點燃時,圍觀的不少百姓都聽見它發出悲慘的呻吟聲,好像還能感覺到烈焰焚身的痛苦。這位年僅三十六歲的法蘭西元帥,就這樣在火刑架上灰飛煙滅。他和貞德,也可算是殊途同歸。不過女英雄得以化身白鴿飛升天國,而他卻成為是《格林童話》中《藍鬍子》主角藍鬍子(法國民間故事中曾殺死6個妻子)的原型人物之一。,永遠被當作邪惡墮落的象徵。
1891年,法國作家喬利斯-卡爾·於斯曼在小說《在那兒》里,更把他描寫成不折不扣的吸血鬼。正如德古拉因英國人布萊姆斯托克的同名故事而奠定嗜血魔王的身份一樣,他也從此得以躋身黑暗族類之中。

㈡ 誰能告訴我《十四歲女孩見到的邁克爾傑克遜》這篇文章的完整版呀!

轉自《讀者》2009-19總456期
作者:天堂邁邁
2009年6月26日,一個悶熱陰沉的午後,我像往常一樣打開電腦,然後,呆住了!腦子里在迅速地搜索美國是不是還有另外一個叫邁克爾的巨星……不,沒有了!大大的標題寫著:「再見了,國王!」
突然感到喉嚨一陣酸澀,但是沒有淚水。
接下來的幾天,鋪天蓋地的新聞、悼念和回顧。7.5億的全球總銷量、39個慈善項目、幾十億的財富創造……彷彿你的一生需要堆積這些數字來為你「歌功頌德」。
這不是我的紀念方式。我要寫點什麼來告訴你,我眼中的你是怎樣的人!

時代記憶

初識你是在1996年的夏天,那年我14歲。記得那天很熱,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飄來一陣歌聲,「you are not alone(你不再孤單),I am here with you(我在這里陪伴你),though we』re far apart(即使我們分開),you're always in my heart(你也永遠在我心中)……」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聽英文歌,我甚至不懂得歌詞的意思,但是你那清澈得像天使一樣的聲音讓我不能前行。於是,我狠下心,花了一個星期的早餐錢——9.8元買下了你的那盤《歷史(history)+精選》,知道了歌者的名字——邁克爾•傑克遜。
你讓我深刻地理解了「著魔」兩個字的含義。那時候,沒有網路,沒有MP3、MP4這些高科技的傳播工具,有的只是一台破舊的錄音機和貴得要死的磁帶,但是這些部阻擋不了我狂熱的步伐。《Bad》、《Thriller》、《moon walker》……我一盤接一盤地收集著。在那個崔健唱著「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的年代,你那混合著FUNK、迪斯科元素,強勁、快速的音樂,還有伴隨著節奏的尖叫聲是那麼另類,又是那麼的令人著迷。
第一次看到你的音樂錄影帶,是大名鼎鼎的《危險之旅》,它令我再難忘懷。當時只看過小虎隊、林志穎MV的我,瞪著眼睛看這是MV嗎?還是電影?錄影帶的開篇竟然用了整整3分44秒來展現全球那些為你瘋狂的歌迷,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你已經是「世界的王者」!與歐美的歌迷不同,在你的《Thriller》專輯已經成為他們的「音樂聖經」時,我卻根本無緣你的音樂。真正讓我熟知你的,是《Blackand White》,裡面那兩雙黑白緊握的手,那個緩緩上升的地球,各色人種的面孔交融在一起,那種超越政治、宗教、種族的跨文化力量,讓我第一次領悟了原來音樂還可以是大愛無疆!要知道此前的我一直認為流行音樂就等於愛情歌曲。
還記得那時候每到放學總要組織幾個好朋友來家裡,一起看你的《Blackand White》、《Rock with you》、《Beat it》、《Billie jean》,一起學你的舞蹈,一起唱你的歌。只要看到電視上出現你的名字,就會激動得要死。不過很可笑的是,我們那時候竟然還不知道你的太空步,直到後來有了網路才得以看到你在1988年就震驚世人的舞步。當時,我甚至還傻傻地將視頻托來托去,慢放了好幾遍,想看清楚你是不是用了什麼鋼絲之類的道具,否則那些驚人的舞步就只能用「你是外星人」來解釋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是的,你真的是上帝派來的!
因為你,我愛上了歐美音樂,知道了原來音樂可以如此多彩;也是因為你,我愛上了英語,因為那是你的語言。捧著歌詞本,瘋狂的背你寫的歌詞是我的英語啟蒙。
那是一個灰色的季節,我看到了你的《Stranger in Moscow(莫斯科的陌生人)》的MV,黑白影像,慢速的攝影,你孤獨地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人與人之間是那樣的冷漠,雨水沖刷著你的寂寞……這正是我當時的心境,朋友的離開,前途的渺茫,不知道自己該走向哪裡,也不知道誰可以幫助我。那一刻的我躺在你的歌聲中找到了自己,忍不住淚如雨下。然而你是那麼樂觀,你要用音樂傳達給人一種積極的情緒——最後的莫斯科彷彿不再陌生,雨水停止了,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你的步伐也輕盈了起來。是啊,人生總是充滿希望的,不是嗎?
有的時候,人們在緬懷一位明星的逝去時,更多的是在緬懷彼此逝去的青春。對於你的離去來說,更是如此。你當然不清楚你對我——個歌迷的影響:對於世界來說,他們擁有貓王、披頭士、麥當娜,他們從來不缺少巨星,但是對於我來說,卻只有一個邁克爾•傑克遜。在20世紀80年代——那個文化相對貧乏的時代,你幾乎是我看世界的一扇窗。你用你那嘆為觀止的音樂和舞蹈將世界上最新鮮最前衛的文化帶到我的身邊,讓我對大洋彼岸的世界充滿了幻想。
你,幾乎成為了我的時代記憶。
在你離去的這些日子裡,電視上不斷地播放著你的音樂、你的舞蹈,此時,有些人的青春結束了,而我,又回到了那個激情的青蔥歲月……

你的愛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你在中國的「普及」是那樣的滯後。我沒有機會在你最輝煌的時刻追隨你,初識你時,媒體將你的音樂與「丑聞」一起捆包砸向了我。在一件接一件的「丑聞」後,1992年,我看到了一個與你有關的、無法接受的消息:一個擁有如此純凈歌聲的巨星,竟是一個戀童者!
這件事觸動了我的底線。與你的音樂和舞蹈相比,你的皮膚、你的容貌、你離過幾次婚,都不過是媒體娛樂大眾的「娛樂圈副產品」,但是對孩子「做」這樣的事,是無法原諒的!80名警察進入你的卧室查找「證據」,一無所獲;你說:「我沒有傷害那孩子,我寧可折斷我的手腕,也不會去傷害孩子。」但是面對孩子的話,誰會相信你?
你與男孩的家人達成庭外和解並支付了2330萬美元的賠償金,但在協定中,你否認自己犯有任何罪行。
你為此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的代價。你的前任經紀人邁克爾•萊文說:「多年來,邁克爾的生活十分艱難。他的才華無可非議,但他無法承受這樣的長期高壓。」
你去世後的第3天,一個年近30歲的男人站了出來,他就是當年那件戀童案的主角——錢德勒。時隔16年,他終於說出了真相,令世界嘩然:男孩的父親為了擺脫貧困,逼迫男孩撒了這個彌天大謊。錢德勒在他的博客里說自己再也不能沉默,希望祈求你的原諒,願你在天堂得到安息!
這真是一件殘忍的事情,對你,對歌迷。
在錢德勒承認自己的罪責後,媒體首次披露了你在1996年因戀童案接受律師問訊時的錄像。錄像帶中的你痛斥指控你戀童的人是在撒謊,否認自己是同性戀,否認漂白皮膚,並表示為自己是黑人感到驕傲。但法官要求你接受法醫檢查是否與男孩發生過關系。這是多麼大的恥辱!你微笑的臉變得憤怒、無奈,焦躁的嘆息令人心碎。
是啊,你怎麼會傷害孩子呢!對孩子,你的庄園就是一個超級游樂園,始終免費向全世界的孩子開放。特別是受疾病困擾和貧困的孩子。多年來,來到你身邊的孩子何止千萬。醫生說,戀童者一生至少要侵犯240個孩子,因為他自己無法控制。如果你是,那麼,其他的孩子呢?難道全部被你收買了嗎?
「你們必須知道,所有的流行音樂,從爵士到搖滾到hip-hop,然後到舞曲,都是黑人創造的!但這都被逼到了史書的角落裡去!你從來沒見過一個黑人出現在它的封面上,你只會看到貓王,看到滾石樂隊,可誰才是真正的先驅呢?自從我打破唱片紀錄開始,我打破了貓王的紀錄。我打破了披頭士的紀錄,然後呢?他們叫我畸形人、同性戀者、性騷擾小孩的怪胎!他們說我漂白了自己的皮膚,做一切可做的來詆毀我,這些都是陰謀!當我站在鏡前時看著自己,我知道,我是個黑人!」
有一些品格需要等待時間的鑒定,也只有時間才能夠超越歧視、超越種族,執法公正。
捐贈演唱會門票給身患絕症和無力購買門票的孩子們;邀請身患囊腫性纖維化病的小男孩到家裡做客,與孩子一起觀賞電影,共進午餐,玩電子游戲。七個星期後,小男孩因病離開了人世;成立「Michael Jackson聯合國兒童捐助學術獎金基金會」,旨在幫助學習表演藝術和交際學的學生能每年獲得一筆費用,以進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成員大學或院校學習;為孤兒院、兒童醫院、兒童慈善機構捐款、捐物、寫慰問信;為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飽受戰火摧殘的孩子們運去了兩船玩具……
你的捐贈達三億美元。
希望在天堂的你可以聽到錢德勒的懺悔,希望你接受這個世界終於還給的你、你曾經是那麼尊重的、遲來的、愛的清白!

五十歲的「童年」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是唐伯虎桃花庵歌里的一句詩。這句話讓你來感嘆再適合不過。你的一生,被美妙的音樂、兩次無疾而終的婚姻、兩次誹謗你的官司、無數流言蜚語還有那座被人們稱為「奇怪」而被孩子們稱為「天堂」的夢幻庄園構建而成,這些歡樂也好、痛苦也罷都只是因為一個原因——你是一個擁有五十年童年的人!雖然這個童年充滿傷痛。
你說你時常半夜獨自一人到自己的私人游樂場去騎旋轉木馬。我突然覺得心裡一抽,覺得你是這世上最孤獨的人。想想看,滿天星斗下,你孤零零地開著木馬旋轉,沒有目標,茫然無措。你羨慕頭頂上的星星,羨慕它們之間遙遙閃爍彼此呼應,你斷定星星之間相互理解。記得在格萊美頒獎典禮上,你拿著那沉沉的獎杯對觀眾說:「你們都覺得我是怪人,如果你八歲開始就沒有童年的話,你也會成為一個怪人。」
八歲,一個躺在媽媽的臂彎中聽故事、一個滿場跑著踢足球、打籃球、和小朋友玩各種冒險的小游戲的年齡。這個年齡的你只能在路過球場的時候投去羨慕的眼光,卻從來不能參與進去,因為你要不停地演出,不停地排練。有時候,放學回家,連一頓熱飯都吃不上,你就要馬上去演出,經常要一直演到凌晨三點。因各種演出、采訪已疲憊不堪的你,回到家,只想有一個溫馨的環境,有和藹的爸爸媽媽可以撒嬌,然而就連這些上帝都沒有給你。1993年,在十多年拒絕媒體采訪之後,你走進電視,在長達90分鍾不加剪輯的對話節目中,你終於打破沉默,講述了你那缺乏父愛、經常受到虐待的童年。你的父親是鋼鐵工人,曾經用鞭子把你抽到暈倒,嘲笑你滿臉的痤瘡和癟癟的大鼻子,從他那裡,你得到的只有冷嘲熱諷和拳打腳踢。「有時候父親來看我,我會戰粟、惡心、開始嘔吐。」
「舞台」是你童年時代的避難所,它取代了父母,給了你無限的肯定。然而這種肯定的代價是幼小的你要到處躲避熱情的歌迷、從來沒有過生日、從來沒有過聖誕節、不能去影院看電影、不能去公園玩耍……突然間,你長大了,卻發現自己的童年一片空白。
所以你喜歡孩子,用1700萬美元的天價建造了一座「夢幻花園」,裡面有孩子希望擁有的一切:轉馬、過山車、無數的玩具……一個男孩走進那裡後驚奇地問你:「這些都是你的嗎?」你說:「是的。」男孩大呼:「哇哦,那你豈不是國王!」於是兩個「孩子」相視大笑,那一刻是不是你最幸福的時刻?
你的音樂無處不在地滲透出你對孩子們的關愛。你的錢幾乎全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只是為了盡力幫助世界上那些正在遭遇不幸的人。
你以你的方式——愛的方式,回報你不幸的童年。

我想對你說

我驚訝於你無限的才華,為你的所有勝利而喝彩,因你的歡樂而放聲大笑,因你的悲傷而黯然落淚,在你遭遇麻煩時為你祈禱。不管發生什麼驚天動地或是驚世駭俗的事情,我始終是邁克爾•傑克遜的歌迷。
你在天堂盡情的跳舞,我依然會在人間為你鼓掌!

㈢ 《追風箏的人》中阿塞夫到底對哈桑做了什麼

強迫他幹了一些有辱人格的事情。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了阿米爾的故事。阿米爾生於1963年喀布爾的一個富人社區中的一個富裕家庭。其父親是一個正直的普什圖人,一名法官的兒子和成功的地毯商人。阿米爾家的僕人阿里的兒子哈桑則是哈扎拉人。

阿米爾和哈桑是好玩伴,哈桑是一個特別忠實,正直,一心只為阿米爾少爺著想的人,兩個人經常一起玩耍、游戲。阿米爾是出色的「風箏鬥士」,即善於用自己的風箏切斷別人的風箏的線;哈桑也是傑出的「風箏追逐者」,因為阿富汗的傳統是線被切斷而落下的風箏歸追到它的人所有。

爸爸對兩個孩子都很喜愛,但嫌阿米爾過於怯懦。兩個孩子和人打架時總是哈桑出頭。阿米爾展露出寫作的才華,但爸爸並不看重。爸爸的朋友拉辛汗成了阿米爾的忘年知己。1973年穆罕默德·達烏德·汗等發動政變,在阿富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

㈣ 關於93年邁克爾傑克遜戀童案的判決

給錢給小人,並不是默認了自己的罪行 ,是無奈.
MJ在很多事情要做,不能因為官司而毀了自己人生中諸多的計劃和實現.他不想無休無止的耗在這官司上.而法官及當時的種族歧視倒向另一邊.誰又不想事情早早結束呢.
法律是培養小人的.難道不是嗎?

㈤ 邁克爾-傑克遜一生的經歷

邁克爾·傑克遜 他是全球最致力於兒童救助的明星之一...

【邁克爾·傑克遜】我探訪醫院的時間和開巡迴演唱會一樣多 但這都是好事 媒體不會報道 他們只要負面新聞

邁克爾·傑克遜曾說自已"對孩子充滿無限關愛",但在1993年和2003年兩次涉嫌捲入孌童案。
【美國聖巴巴拉地方檢察官】湯姆·斯奈登:邁克爾·傑克遜快來投案自首吧
在這兩起案件中,邁克爾傑克遜都被指與他資助的男童發生了性行為。但他本人卻始終否認這一控罪,堅持說自己只是和孩子睡在一張床上,並沒有對他們做出過任何猥褻的動作。

【邁克爾·傑克遜】如果你是戀童癖 如果你是強奸犯 如果你是殺人犯 那當然不能和孩子同床 但是我不是那種人 我和孩子同床沒什麼不可以

(旁註: 邁克爾·傑克遜 說話很坦率,若真別有用心之人怕不敢直說自已"我和孩子同床沒什麼不可以")
雖然在支付了上千萬美元的賠償金後,這兩起案件全都不了了之,
但邁克爾傑克遜的種種怪異行為卻一次又一次地登上各種報刊的頭版頭條。

(旁註: 美國是出了名的"靠官司發財的國家,例如鄰居有狗晚上叫了下,有人就會告他防礙睡覺,要求賠償... 傑克遜的行為也未必怪異,更有可能是如上所說的 "我探訪醫院的時間和開巡迴演唱會一樣多 但這都是好事 媒體不會報道 他們只要負面新聞",若真沒負面新聞,也可能會 補風捉影的 捏造 一些...)

【邁克爾·傑克遜】媒體老是詆毀我 有報道說我的鬍子 是用激光一根根種植進去的 太無知了 難道我連鬍子都長不出了嗎?
問題補充:你父親是不是常常說你鼻子大?
【MJ】是的
他是怎麼說的?
【MJ】你的鼻子真大 不是我遺傳給你的
這對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來說 有什麼影響?
【MJ】很想去死 恨不得去死 最要命的是 我還要上台演出 要面對成千上萬的觀眾 真的很難堪 恨不得戴面具出門
【MJ】我父親真的很嚴厲.
他是不是經常打你?
【MJ】打得太多了
是用皮帶嗎?
【MJ】你為什麼要這樣問我(哭)不只用皮帶
他還用過什麼東西打你
【MJ】電熨斗 有什麼就用什麼 我真的非常害怕 害怕到我反胃
他打你的時候你恨他嗎?
【MJ】是的 非常非常恨他 所以我絕對不會動手打我的孩子 我不想他們那樣憎恨我
邁克爾傑克遜曾說,他這一生最大的希望就是能長生不老。
⊙形體有銷亡 精神無隕滅

形同木石 , 未免委運而銷亡 ; 神同虛空 , 豈得隨形而隕滅。形有銷亡 , 故愚蒙止知現在 ; 神無隕滅 , 故聖智照見多生。

上句大意是: 身體是會死掉的,但靈魂是虛靈虛靈之物,不會隨著身體的消亡而一起消失,所以總是有 來世...邁克爾 傑克遜的 來生 是什麼,會向哪裡去?理由是什麼?

A:天堂 B:地獄 C:鬼 D:很幸福的好人(好名星等) E:不知道 F:沒有來生 G: 自已編一個答案

㈥ 為什麼邁克爾.傑克遜會入監獄

被誤解最深的偉大藝人——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

我已經厭倦了被人操縱的感覺。這種壓迫是真實存在的!他們是撒謊者,歷史書也是謊言滿布。你必須知道,所有的流行音樂,從爵士到搖滾到hip-hop,然後到舞曲,都是黑人創造的!但這都被逼到了史書的角落裡去!你從來沒見過一個黑人出現在它的封面上,你只會看到貓王,看到滾石樂隊,可誰才是真正的先驅呢?
自從我打破唱片紀錄開始——我打破了貓王的紀錄,我打破了披頭士的紀錄——然後呢?他們叫我畸形人,同性戀者,性騷擾小孩的怪胎!他們說我漂白了自己的皮膚,做一切可做的來詆毀我,這些都是陰謀!當我站在鏡前時看著自己,我知道,我是個黑人!

邁克爾.傑克遜,這個流行樂壇上光芒奪目的名字,這個最為人所知的巨星,十多年來,卻一直被籠罩在媒體鋪天蓋地的負面報導中,以及淹沒在世人茶餘飯後恣意嘲諷的口沫中。

而真實的邁克爾.傑克遜呢?卻是一個極為有愛心的人,他一直在歌中呼籲和平,宣傳環保,傳達博愛,關注社會,抨擊不公。而他在現實在也是這樣做的——在他二十多年的慈善事業生涯中,他是全球所有藝人中捐助慈善事業最多的一位,多次得到人道主義大獎,並兩次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提名,除向全世界近四十個慈善機構作出捐贈外,他還創立「拯救世界基金會(1992成立)」「拯救兒童基金會Heal (2001成立)」,「邁克爾·傑克遜燒傷中心(1984.2成立)」,「邁克爾·傑克遜愛滋病救助中心(1986成立)」,「邁克爾·傑克遜有色人種教育基金會(1987成立)」,「邁克爾·傑克遜兒童醫院(華沙-1993成立)」,「邁克爾·傑克遜兒童醫院(巴黎-1995成立)」,「邁克爾·傑克遜糖尿病患者基金會(1999年成立,VS伊莉沙白·泰勒)」……每年無償提供數以萬計的患者——特別是兒童患者,貧困患者醫療幫助。一向不願聲張的邁克爾一定還有別的研究機構和福利基金,只是,這所有的一切,媒體不願去過多宣傳,因為,他們不需要救世主形象的流行歌手,為了滿足大眾的獵奇心理,他們寧願報道甚至製造一些負面陰暗聳人聽聞的消息。
這么多年來,邁克爾·傑克遜已經被媒體妖魔化了,最明顯的就是:明知他是患了嚴重的「白癜風」症,卻偏要說他是漂白的,誤導了許多人,也使邁克爾蒙受了十多年的不白之冤,明知他的「孌童案件」有太多疑點且還沒有水落石出,就已經迫不及待地給他定罪了!

以下文章,將層層分析,邁克爾的膚色以及他的兩宗「孌童案」。

首先,分析一下邁克爾.傑克遜的膚色。

邁克爾.傑克遜絕沒有漂白,也不可能漂白!如果這世界有黑人"漂白"這個技術,那麼絕不可能全世界只有他一個漂白了!可是我們除了他就再沒有見過或聽說過其他黑人"漂白"的例子!而事實上,當今世界根本就沒有如此徹底的"漂白技術!想想,我們黃種人想白一點都這么難,更別說一個黑人了!
那麼邁克爾的皮膚為何由以前黝黑變得現在的雪白?其實早在1993年,他就解釋道:他膚色的改變是因為患了「白癜風」,而且這個病早在70年代就開始了。他還提到,他的膚色很不勻稱,必須要用濃妝來掩飾。

然而,媒體絕不會理會邁克爾作為一個嚴重皮膚病患者的痛苦感受!他們照樣大傳特傳邁克爾是「漂白」的!並以此攻擊他!

原因很簡單!發病率最高達2%的「白癜風」有什麼好報導的呢?只有所謂的「漂白」才有所謂的「新聞價值」!才能滿足世人的獵奇心理!!

分析兩宗"孌童案"。
簡單說明一下:什麼是「孌童癖」?專家指出:一個真正的孌童癖如果沒有被抓住,一生最少要侵犯240個孩子,因為這是病態,他永遠都無法克制! 而邁克爾.傑克遜呢?他身邊的朋友們都說,他只是一個心理年齡滯留在12歲的大男孩。所以他喜歡與男孩子一起玩。他的庄園就是一個超級游樂園,十多年來一直免費給全世界的孩子們開放,特別是有病的貧困的孩子,這些孩子通過各種慈善機構源源不斷的來到邁克爾的庄園——Neverland(就是童話故事《小飛俠》里描繪那個的神奇的小島,孩子們在那裡永遠都不會長大。)這么多年以來,來到邁克爾身邊的孩子何止千萬,但二十年來只有兩個男孩在大人的指使下跳出來說邁克爾性侵犯了他。如果邁克爾真的是一個孌童癖,那麼,其他孩子呢?難道都讓他收賣了嗎? 首先分析1993年那次,如果那個男孩真的被人猥褻,那麼他的父親為什麼不報警?而是去找一個民事律師商量怎麼獲得金錢賠償?(警方是後來介入的,並且搜查了邁克爾的所有住所,帶走他所有的私人物品,包括錄象帶,磁帶,圖片,CD,書籍,但沒有找到任何「罪證」。)當警方詢問男孩時,男孩開始堅決否認邁克爾對他做過任何不合理的事情,但後來由男孩父親向警方提供了男孩指證邁克爾的口供。而有人證明,男孩錄口供當天,其作牙醫的父親卻帶他去撥牙,而且注射了sodium amytal(一種同牙科手術無關的可給人催眠的毒品,那可以將無中生有的東西硬塞入你的腦袋!)男孩父親對此無從解釋,只是說恰巧帶兒子去撥牙那天,兒子就(把邁克爾性侵犯他的事情)供出來了。 如果男童真的受到了這么大的傷害,那麼作為父親的,為什麼還要不停地帶著兒子接受報視報紙的采訪,要他一次又一次的復述他所謂受到「性搔撓」的「痛苦」心情?如果這是真的,難道這不是讓男童承受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嗎?而重要的,是那個男童繼父錄下來的,他與男童父親的電話錄音:如果我得不到我要的一切,我就要來一場大屠殺!最終,他得到了一大筆錢,而且,在控告邁克爾.傑克遜之前,他首先控告了前妻,把兒子的監護權奪了回來,這一點對他來說很重要,因為,只有他擁有兒子的監護權,他才能支配那筆賠款。 男童父親以上種種行為,難道還不能證明這是一個貪婪的父親不惜以親生兒子作為工具而對邁克爾.傑克遜製造的一場誣告嗎?
事件男童父親的秘密錄音曝光

其實這些錄音早在94年就曝光了,但當時的媒體更熱衷於給邁克爾.傑克遜定罪,故意把它忽略而沒有得到應有的宣傳。但詳文當時刊登在美國著名休閑刊物「GQ」雜志上。而這次案件發生後,美國哥倫比亞傳媒公司在報導案件時再次曝光一部分錄音內容:
男童父親
「這個人將會遭受超出信仰之外的羞辱……他不會相信將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這超越他最壞的夢魘邊界。……他再也賣不出一張唱片。……如果我過了這一關,我就贏大了。……我會得到一切我想要的……而他們將永遠被毀掉。」
Chandler(男孩父親)變得日益暴躁具有威脅性,這使他和Jackson, Dave Schwartz(男孩繼父)與June Chandler Schwartz漸漸疏遠。1993年7月初,曾經和Chandler是朋友的Dave Schwartz(男孩繼父)秘密錄制了一份他倆之間冗長的電話交談。在談話中,Chandler道出了對兒子的憂慮和對Jackson與他前妻的憤怒,他將前妻描述為「冷血,沒有心肝」的人。在錄音中,Chandler表示當他試圖向他的前妻提醒注意他對Jackson的懷疑時,她告訴他「去你的吧」。 「我和Michael很好地交流過,」Chandler告訴Schwartz說,「我們是朋友。我喜歡他我也尊敬他和他的一切。沒有理由他突然不給我電話。我有一天就坐在屋裡和Michael 談過並告訴他我想要從這場關系中得到什麼。告訴他我想要的東西!」

他向Schwartz承認他曾經「排練過」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Chandler在他倆的交談中從來沒有提起錢。 當Schwartz問Jackson做過什麼讓Chandler如此不安時, Chandler只聲稱「他分裂了家庭。我的孩子被那傢伙用權利和金錢所引誘。」兩人都反復斥責自己不是這個孩子的好爸爸。 在錄音帶的其他部分,Chandler指出他預備開始與Jackson作對:「已經准備好了。」Chandler告訴Schwartz。「還有其他參與其中的人在等待我的電話並准備就位。我已經付給了他們錢。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當然這個計劃不是我一個人作出的。我一旦打那個電話,那傢伙(他的律師Barry K. Rothman)就能將任何他視線中的人毀掉,哪怕用最曲折,骯臟,殘酷的手段。我就讓他這么干。」
Chandler並且預言,6個星期後,一切都將開始:「如果我過了這一關,我就贏大了。我永遠不會輸的。我將弄個翻天地覆。我會得到一切我想要的,而他們將永遠被毀掉。June將失去孩子的監護權,而Michael的事業將被終結。」

「這與我無關,」Chandler回答說,「這將比我們所有人加在一起還重要。一切都將崩潰,其中的每個人都將被毀掉。如果我得不到我要的一切我就來一次大屠殺!」
沒有去警察局報案——這是在兒童性騷擾性質案件發生後最恰當的處理方式——,而是去找律師。而且不僅僅是律師。他找到的是Barry Rothman。 「我找的這個律師,是最他媽骯臟的一個,」 Chandler在電話中這樣對Schwartz說道,「他想做的就只是盡快把這公諸於眾,並盡可能的把它搞大,盡可能讓最多的人顏面全失。他手段又臟又狠,非常出色。他一直想揚名天下。」 xy2cz6g9^!hMichael JacksonGQ雜志調查報告《邁克爾.傑克遜是被陷害的嗎?》中文版到此觀看:
P0^http://mjdb.cn/mjfiles/mjfiles1/Index.html

「93事件」,邁克爾最終在1994年與男童父親達到庭外和解的原因是 :
1---首先,這只是民事案件,原告只要求賠款。民事案件一般都按「假定有罪,證明無罪」來審理,這樣邁克爾勝算的幾率恐怕不高,至少這案子要拖上很多年。
2---警方想方設法偽造證據,威脅證人!他們找到邁克爾以前的小朋友,威脅說他們有他們的裸照,逼迫他們做偽證。不僅如此,有些警察甚至撒謊騙孩子說他自己童年時也受過性騷擾以此誤導孩子們!(聖芭芭拉的警方以及法院在此之前都有過偽造證據,威嚇證人的行為!)
3---由於邁克爾住在聖芭芭拉,該地區是以白人居民,中上層階級為主的社區,一旦開庭,白人的民意對此案是絕對有消極影響的。
4---邁克爾個性脆弱,他不想浪費大量時間在此案上!
5---極度瘋狂的媒體!毫無客觀公正的煽風點火!整個社會表露出的冷漠--在媒體的誤導下,當時的民意調查,80%的人相信邁克爾確實做過那些事!!
6---控方及辯方律師都不原輸掉此案,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和解,這樣雙方律師都不會有損失!因此邁克爾反而成了真正的受害者
不要忘了!美國是白人主宰的社會,黑人,尤其是成功的黑人遲早會成為迫害的對象!特別是在司法界尤其是警方(90年代初是美國警界腐敗最為嚴重的幾年)的歪曲迫害下,原本准備與控告方斗爭到底的邁克爾在看到極度混亂及充滿敵意的形勢,接受不到任何強有力的支持後只有通過庭外和解的方式了結了這件民事案。

然而,事情還未完結。1995年,邁克爾與其新婚妻子貓王之女LISA在一個全美直播的電視訪談上,在被問到93事件時,邁克爾堅決否認了該控罪,並強烈譴責的男童父親利用孩子誣陷賺錢的惡劣行徑!!事後,男童父親又以所述與事實不符再次控告邁克爾,並索賠千萬美元。結果,男童父親敗訴。 再分析"03孌童案"
英國記者馬丁.巴舍爾
美國聖芭芭拉市檢察官湯姆.斯奈登,傑克遜的死對頭。 2003年,英國記者馬丁.巴舍爾騙取了邁克爾.遜傑克的信任,在追蹤傑克遜長達八個月後,製作了一部記錄片《與邁克爾.傑克遜一起生活》並在全球播出。現在個孌童案,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巴舍爾這部100分鍾的記錄片,因為,原告男童——癌症病童基雲及其姐弟曾在記錄片中出現,男童在片中說是傑克遜幫助自己戰勝了病痛,並與他成為朋友。他與傑克遜握著手談笑,承認他與弟弟曾在傑克遜的房間過夜。傑克遜說,孩子們都喜歡在他房間過夜,只要他們徵得父母同意,就可以來了。男童說,他媽媽聽說他要在傑克遜的房間過夜時,十分高興。談笑間男童還把頭靠在傑克遜的肩膀上。雖然馬丁·巴舍爾在記錄片中承認,他沒有看到任何傑克遜與男童們之間不正常的事情,相反,他還看到孩子們都很喜歡傑克遜。但他還是在片中以此為特寫鏡頭,暗示傑克遜與男童基雲有不正常關系。果然,2003年2月,該記錄片在全球范圍播出後,引起極大爭議,洛杉磯「兒童及家庭服務部」因此特地去探訪了男童一家,問傑克遜有沒有對男童做過什麼。男童一家極力否認,說傑克遜對待男童基雲有如親生父親,絕沒有做過任何傷害基雲的事情。然而,幾個月後2003年6月,男童一家報警,說傑克遜「性侵犯」了該男童。奇怪的是,警方接報到一直按兵不動,終於在五個月後的2003年11月,對傑克遜的庄園進行大搜查並對傑克遜下達「通輯令」。 這里有一個重要疑點,就是原告所說的「案發時間」。那部作為控告導火索記錄片是2003年2月6日播出的,「兒童及家庭服務部」在2003年2月14日到2003年2月27日對男童一家調查的,而原告一家所說的「性侵犯」發生時間,先是2002年11月,後改為2003年2月7日至3月10日,再後來又改為2003年2月20日至3月10日。我們先不管控方的時間如何混亂,只是有個疑問:傑克遜與原告男童一家的交往的二年中,男童一家多次到傑克遜家裡玩住,男童說他與弟弟數次在傑克遜的卧室里過夜,而這二年的時間內,沒有發生任何「性騷擾」事件。而傑克遜卻會在暗示他是「孌童癖」記錄片播出之後,全球人們都把目光聚焦到他身上,而焦點就是懷疑他與男童基雲有不正常關系,而且又是在洛杉磯「兒童及家庭服務部」對這件事進行調查的眼皮底下的居然明目張膽地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多次對男童基雲作出「性侵犯」行為!這個故事編得太假了吧!
然而,警方卻真的就把這個疑點重重的案子給檢控了!且看看檢控官在開庭陳述中所說的「案發過程」與「作案動機」吧!檢控官湯姆.史奈登認為:記錄片《與邁克爾.傑克遜一起生活》全球播出後對傑克遜造到極大的負面沖擊,而原告及其家庭則被看作是「潛在的危險」。於是,傑克遜夥同五名助手(均被免於起訴)綁架了原告一家,並威逼他們拍了一部贊美傑克遜的錄影帶,就在這部錄影帶拍好的當晚,傑克遜開始原告男童進行了第一次「性侵犯」。而傑克遜的「作案動機」是起源於他的「經濟危機」,困為傑克遜已經「負債累累」,他不想原告一家再給他添什麼麻煩,所以綁架了他們一家,陰謀把他們送到巴西一個偏僻的地方,並且傑克遜最終對男童施行了多次「性侵犯」。
請問大家看完以上文字有何感想,我只覺得哭笑不得。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在美國被批駁的體無完膚的開庭陳述,在中國卻被媒體報導為「強而有力」的,真令人無語。其實,在控方的開庭陳述後,就已經有許多法律界人士認為,這個指控十分不合理,過於薄弱,並認為傑克遜一定會贏得這場指控!控方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輸局! 那麼,為什麼如此薄弱的案件會被檢控呢?在此不得不提一個人,此人正是傑克遜的死對頭,負責「93孌童案」與本案的聖芭芭拉市檢查官,外號「瘋狗」的湯姆.斯奈登。不知大家有否聽過邁克爾在95年HIStory專集中的那首D.S?這首歌正是罵湯姆.斯奈登的。因為,93年原告對傑克遜的民事控告在驚動了警方後,檢查官湯姆.斯奈登以檢查證據為由,強迫傑克遜接受極具羞辱性的全裸檢查,不但錄影拍照,還派法醫去檢查他的身體每個部位。如果傑克遜不配合,則按認罪處理。(法醫認定傑克遜患有白癜風,但這也改變不了媒體對他「漂白了皮膚」的污衊)最終,「93孌童案」以庭外和解告終。原告再也不肯指證傑克遜,這使斯奈登十分失望,為此他特意提議修改了當地的一個法律條文,即「兒童性案件」不得庭外和解,只能按刑事案件審理。
當時,傑克遜承受了極大的侮辱,於是,他寫了那首D.S並把它唱得街知巷聞!從此於斯奈登結下不解之怨。 當2003年6月,男童一家找到斯奈登時,可以想像,他是多麼的欣喜若狂!十年了,他終於又有機會了!但他卻一直按兵不動,直到五個月後的2003年11月19,他才下令對傑克遜的庄園實行大搜查並下達通緝令!而這天,正好是傑克遜的新精選集《冠軍集合》的發行日!
在搜查邁克爾庄園的第二天,湯姆.斯奈登還特意招開了一個盛大的記者招待會,會上止不住的洋洋得意,不停地發笑,甚至在稱呼傑克遜時,直呼狗仔隊給他取的外號「怪人傑克」!他的這些舉動引起群眾的不滿,後來不得不公開道歉,說如果他媽媽還在的話,一定也會責怪他的。(還是拿傑克遜開玩笑,他說的這些話,出自傑克遜的D.S:湯姆.斯奈登是個冷酷的人,他只想抓住我,不管死活.....我想他媽媽當初沒有把他教育好...)

兩天後,傑克遜回應通輯令,前來自首,被帶有手銬送進監獄。當然,他有保釋的權利。但,湯姆.斯奈登給傑克遜開出的保釋費是多少?三百萬美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高的保釋金額!要知道在美國,一般「兒童性案件」被告的保釋金的七萬美元左右,就算是連環殺手嫌疑犯的保金也只是一百萬而已! 美國《憲法》第八條修正規定:不得對被告課以「過重的保釋金」,這條,在傑克遜案上,檢方明顯違反了!

隨著案子的審理,越來越令人懷疑:這么一個漏洞百出,不堪一擊的案子,如果沒有檢控官湯姆.斯奈登的過度熱情,什麼會被擺上檯面?!這不是公報私仇,又是什麼?! 這不是司法腐敗,又是什麼?!
當這么一個荒唐的案子被鬧上法庭時,當作為一個偉大藝術家與慈善家的邁克爾.傑克遜推上被告席時,我看到的是人類的善良,清白與自由與法律的公正與尊嚴被一並推到了被告席上!案子審理的這個過程就如一個超級馬戲表演!而美國媒體對傑克遜一邊倒的負面報導,更是往美國所吹噓的公正民主臉上抹黑!正如一位在美國的華人所說的:如果再仔細看看電視節目的話,你會感覺到那一個個電視台白人主播臉上和口中透出的讓人毛骨悚然的種族歧視,那是一種你無法起訴,任何法律也無法改變,而且很多時候讓你說不清的邪惡。 終於,傑克遜被證清白了!由十二人組成的陪審團一致裁定,邁克爾.傑克遜十項罪名全部不成立!  傑克遜清白了!正義回歸了!歌迷狂歡了,傑克遜卻平靜得出人意料。或許,身心俱疲的他早就明白,就演算法律按公正還他清白,但媒體與世人早就將他定罪了。但他,又能如何改變這一切呢? 如果你不了解他, 不了解整個案子,那麼,請不要對這個人,這件事妄加評論!如果你認為他是用金錢買來的無罪,那麼,你是否認為他買通了十二名陪審員?要知道,法官沒有判刑決權,只有量刑權,而最終判決權,就是這十二名陪審員,他們是由檢辯雙方從數百名候選人中公同挑選的,他們全都是當地普通公民,年齡從十九歲至七十九歲,由四男八女組成,其中有七位是白人,四位是西班牙裔(原告是西班牙裔)與一位亞裔組成。(沒有黑人,因為檢方把黑人候選人全部剔除了,又有幾個人質疑這對傑克遜是否公正?)他們必段完全一致才能決定被告有罪無罪!如果你認為傑克遜能把他們全部買通,那麼,你就是在污衊了他們並嘲弄了你自己的大腦! 那麼,為什麼他們一致認為傑克遜無罪呢?請看看下面原告一家的證詞節錄,如果你是陪審員,當你看了這樣的證詞,你又該去如何判決?

原告一家證詞實錄

原告一家證詞實錄:
首先,有必要說一下邁克爾.傑克遜在此案中的被控的四種罪名:
一,孌童罪(四項)
二,孌童未遂罪(一項)
三,向未成年人提供酒精罪 (四項)
四,陰謀罪(一項)
(註:所謂「陰謀罪」,是檢方指稱邁克爾.傑克遜夥同五名助手(均被免於起訴)陰謀綁架男童全家以達到"孌童"目的,其間共有28條「公然的罪行」,是為「陰謀罪」。)
原告在法庭上對傑克遜的指控內容中國媒體都報導了,那些一面之詞隨他們怎麼說都行,但在辯方律師的盤詰下呢?

下面摘錄一些男童一家在法庭上的接受辯方律師盤詰時的證詞明顯矛盾錯漏的場景,附點評。
男童弟弟,"唯一案情目擊者"(「向未成年人提供酒精罪」及「孌童罪」證人,男童弟弟稱他與家人在邁克爾的烏有鄉庄園作客時,邁克爾給他與哥哥酒喝,還給他們色情雜志看,還曾兩次親眼目睹邁克爾「性侵犯」了他哥哥,而兩次都是半夜睡不著起來閑逛時進入邁克爾的套房,在邁克爾的卧室門外偷看到的。)
場景一:(辯方律師拿出一本色情雜志《閣樓之出軌邊緣》,這是美國合法出版的成年刊物,檢方聲稱是在邁克爾的床底下搜到,上面有邁克爾與男童兄弟的指紋,這是檢方的「重要證物」,指傑克遜曾以色情雜志引誘男童。) 辯方律師:邁克爾從來沒有給你看過這本色情雜志 男童弟弟:他給我看過!
辯方律師:你確定? 男童弟弟:是的! 此時辯方律師轉向陪審團指:這本雜志發行於2003年8月,而原告一家最後一次離開烏有鄉庄園卻是在2003年3月,邁克爾怎麼可能在2003年3月之前給原告男童兄弟觀看在2003年8的出版的雜志?!
男童弟弟趕緊改口:哦,我說的並不是這一本,是其他類似的雜志。
(法庭內一片嘩然!)

點評:英國天空電視台新聞報道:那本雜志將對檢方和警方是重創。因為看上去,那本雜志是栽贓。如果被證明,整個案子就要撤消了!! 邁克爾·傑克遜中國 場景二:(警鈴問題。邁克爾的卧室裝有警鈴,一有人接近就會響起。而男童弟弟曾兩次偷看到邁克爾在卧室里侵犯他哥哥,而居然警鈴都沒有驚動傑克遜。)
辯方律師:你每次一進那房裡,是不是警報就關了?
男童弟弟:是的
辯方律師:你見過邁克爾曾關閉過警鈴嗎?
男童弟弟:沒有。 辯方律師:那你每次進房間都聽的到警報嗎?
男童弟弟:是的。 辯方律師:那麼你兩次進入邁克爾的房間目擊他猥褻你哥哥的時候,警鈴響了嗎?
男童弟弟:是的......但如果門是關的,邁克爾就聽不到。
(門是關的,邁克爾聽不到,那他裝警鈴有什麼用?如果門是關著的話,你又是怎麼進去的?小騙子!!)

另,男童弟弟一開始對警方說,傑克遜給他們喝的是「紅酒」,但到了法庭上,卻又變成「白酒」了。

點評:在一個談論案情的電視節目中,一名電視觀眾說:「我認為這個弟弟是被人鼓動說出他想說的任何話。我母親曾經告訴過我,在生活中,只要你說的是實話,你每一次說到它都不會變。如果是謊話,你每說一次就變一次。現在就是這樣

原告男童本人的證詞(傑克遜所有「罪行」的證人)
邁克爾·傑克遜中國網 - 歌迷論壇 場景一:(原告一家稱邁克爾指使助手把他們拘禁在烏有鄉庄園,後來他們才「逃跑」了出來,而且是再三的「逃跑。」)
辯方律師:阿維佐先生,你全家曾免費在烏有鄉呆了幾個星期,對嗎? 原告男童:是的。
邁克爾·傑克遜中國網 - 歌迷論壇 辯方律師:你們的飲食是傑克遜先生付的錢,對吧? 原告男童:可能吧。是的。
辯方律師:那你知道還會有其他人為此付款嗎? 原告男童:不知道。我很肯定是邁克爾。 辯方律師:你往返都坐的是豪華轎車,對嗎? 原告男童:是的。
辯方律師:你還坐過一次勞斯萊斯,對嗎?
原告男童:不,我只是和耶蘇從烏有鄉逃走的時候坐了勞斯萊斯。
辯方律師:當你"逃跑"的時候? 原告男童:是的。
辯方律師:但你後來又回去了——在你"逃跑"後多久你又回去了呢?

原告男童:我想幾天後吧。
辯方律師:好的。好的。當你"逃跑"時,耶蘇帶著你們去了哪裡呢?
原告男童:他帶我去了我祖母的房子。 辯方律師:兩天後你又和文尼一起回來了? 原告男童:我不知道是不是兩天,也許是幾天後。
辯方律師:於是你回來了,然後你又第二次"逃跑",對嗎?
原告男童:我認為是這樣。管他呢。
辯方律師:然後你又回來,接著再第三次"逃跑",對嗎?
原告男童:不對。
辯方律師:那麼,好像是有三次"逃跑"吧,不是嗎?

原告男童:我不知道。
場景二:(原告男童在法庭上承認,他曾告訴他中學的校長說邁克爾「從沒有對他做過任何壞事」。)

辯方律師:你是否曾對Alpert說過傑克遜不曾不恰當地觸摸過你? 原告男童:我不記得很清楚了。
辯方律師:你不是很記得(說過)傑克遜不曾不恰當地觸摸過你?
原告男童:恩,我很肯定我說過,因為他是校長。
辯方律師:Alpert先生曾看著你的雙眼問到邁克爾.傑克遜是否對你做過什麼,是不是?
原告男童:我告訴他邁克爾什麼都沒對我做過
辯方律師:而第二次你還是告訴他說『沒有,他沒有不恰當地觸摸過我。』是不是? 原告男童:我不知道。 辯方律師:對話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原告男童:我相信那是我在烏有鄉回來後的事。(即所謂「性侵犯事件」發生之後) 辯方律師:他(校長)說,「看著我,看著我……如果你不告訴我真相我就不能幫你——真的有事發生過嗎?」是不是?
原告男童:是的。
辯方律師:那你是不是回答說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原告男童:是的。 (法庭內嘩然,檢控官搖頭嘆息。第二天,原童男童解釋道,當初沒有對校長說出"實情"是因為尷尬。)

場景三:(關於被「綁架」)
辯方律師:你們在酒店報警了嗎?
原告男童:沒有。
辯方律師:你們在外出購物的時候尖叫過救命嗎?
辯方律師:你們呆在祖母家裡的時候報警了嗎? 原告男童:沒有。 辯方律師:你和社工談過關於被綁架的事情嗎?
原告男童:沒有。
場景四: 辯方律師:你告訴了治安官那邊,是不是?說你的病好了後,就覺得邁克爾拋棄了你。
原告男童:是的。
點評:對於原告男童在法庭上的表現,一位在場記者評論道:當男童在陳述自己受到邁克爾「性侵?

參考資料:www.mjjcn.com

㈦ 為什麼邁克傑克遜被告侵犯兒童會無罪釋放真相是什麼

邁克爾傑克遜這個事情是無辜的,真相是當事人做了偽證,這是金錢在作怪。
相關事實真相已經曝光,新聞鏈接如下:
http://ent.sina.com.cn/s/u/2009-11-19/10472775562.shtml
http://ent.163.com/15/0407/11/AMJJS31V00031H2L.html
http://ent.qq.com/a/20090701/000214.htm
在1994年1月1日,洛杉磯法院陪審團舉行了聽證會,證人證詞超過200份,但是對於喬丹·錢德勒有利的證據幾乎全部都沒有被採納。一邊是幾乎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邁克爾·傑克遜對喬丹·錢德勒有性侵犯行為,一邊是邁克爾·傑克遜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已經難以承受訴訟調查的長時間消耗,雙方開始了庭外和解。1月25日,邁克爾·傑克遜與錢德勒達成庭外和解,邁克爾·傑克遜將總共支付給錢德勒一家三口以及錢德勒的律師拉里·費爾德曼(Larry Feldman)2200萬美元,錢德勒父子放棄在刑事訴訟中作證。
因此,警方和陪審團均以缺乏證據為由終止了此案的司法調查,邁克爾·傑克遜被免予起訴。傑克遜與錢德勒方面簽訂了一份協議,要求彼此不能透露此案中任何細節,至此,持續了幾個月的孌童案調查宣告結束。

㈧ 控告邁克爾傑克遜猥瑣的人現在變得怎麼樣

MJ在世時有兩次控告,第一次原告喬迪錢德勒的父親已在MJ去世後發表博客懺悔,並吞槍自殺,兒子喬迪錢德勒前一段時間在網上秀與自己女友的合照,遭外國MJ歌迷責罵。第二次的到現在暫時沒發生什麼事,當時他們的證據不足以證明MJ戀童,而且小男孩的母親有一次在商店偷東西,遭保安搜身,便誣陷其性侵她,毆打她,自己在自己身上做下了被毆打的痕跡,來作為證據,後來商店怕事情鬧大,影響惡劣。就破財消災。這個母親希望得到MJ的錢財,就讓自己的兒子污衊MJ......
一直遭我們MJ歌迷唾棄的法官湯姆史耐登前幾天也患癌症病死,是他發布了通緝,讓MJ進了監獄,受到了凌辱(警官把MJ關在滿是糞便的廁所45分鍾),讓MJ肩部拉傷,背痛。成立網站一直想搜集MJ犯罪證據,好隨時把MJ送進監獄,打垮MJ,MJ也寫了一首《D.S》來罵湯姆史耐登。
去年有一位MJ編舞控告MJ猥褻他,他是為了金錢(在05年他還出庭作證MJ沒有戀童呢,在人去世後,才跳出來說,別說當時自己還小,這不是借口。別說當時MJ出錢讓你作偽證,你不能拒絕收錢嗎?)也許是混得不太好。才做這么惡心的行為來索取錢財。不過到現在也沒個說法,據說法院拒絕撤銷指控,到現在也沒動靜。不過大多數人都堅信他是在胡說,他是不會得逞的。

㈨ 讀者文摘09年10月下半月刊有一篇寫邁克爾傑克遜的文章題目叫什麼

14歲女孩眼中的傑克遜
2009年6月26日,一個悶熱陰沉的午後,我像往常一樣打開電腦,然後,呆住了!腦子里在迅速地搜索美國是不是還有另外一個叫邁克爾的巨星……不,沒有了!大大的標題寫著:「再見了,國王!」
突然感到心中一陣酸澀,但是沒有淚水。
接下來的幾天,是鋪天蓋地的新聞、悼念和回顧。7.5億的全球總銷量、39個慈善項目、幾十億的財富……彷彿需要堆積這些數字來為你的一生「歌功頌德」。
這不是我的紀念方式。我要寫點什麼來告訴你,我眼中的你是怎樣的人!
時代記憶
初識你是在1996年的夏天,那年我14歲。記得那天很熱,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飄來一陣歌聲:「You are not alone(你不再孤單),I am here with you(我在這里陪伴你),Though we are far apart(即使我們分開),You are always in my heart(你也永遠在我心中)……」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聽英文歌,當時我甚至不懂得歌詞的意思,但是你那清澈得像天使一樣的聲音讓我不能前行。於是,我狠下心,花了一個星期的早餐錢——9.8元,買下了你的那盤《歷史+精選》,知道了歌者的名字——邁克爾·傑克遜。
你讓我深刻地理解了「著魔」兩個字的含義。那時候,沒有網路,沒有MP3、MP4這些高科技的播放工具,有的只是一台破舊的錄音機和那些貴得要死的磁帶,但是這些都阻擋不了我狂熱的步伐。《Bad》《Thriller》《Moon搖Walker》……我一盤接一盤地收集著。在那個崔健唱著「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的年代,你那混合著FUNK、迪斯科元素,強勁、快速的音樂,還有伴隨著節奏的尖叫聲是那麼另類,又是那麼令人著迷。
第一次看到你的音樂錄像帶,是大名鼎鼎的《危險之旅》,它令我永難忘懷。當時只看過小虎隊、林志穎MV的我,瞪著眼睛看,不明白這是MV還是電影,因為錄像帶的開篇竟然用了整整3分44秒來展現全球那些為你瘋狂的歌迷,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你已經是「世界的王者」!與歐美的歌迷不同,在你的專輯《Thriller》已經成為他們的「音樂聖經」時,我卻根本無緣你的音樂。真正讓我熟知你的,是《Black or White》,裡面那兩雙黑白緊握的手,那個緩緩上升的地球,那些交融在一起的各色面孔,那種超越政治、宗教、種族的跨文化力量,讓我第一次領悟:原來音樂還可以表現大愛無疆!要知道此前的我一直認為,流行音樂就等於愛情歌曲。
還記得那時候每到放學總要邀請幾個好朋友來家裡,一起看《Black or White》《Rock with You》《Beat It》《Billie Jean》,一起學你的舞蹈,一起唱你的歌。只要看到電視上出現你的名字,我們就激動得要死。不過很可笑的是,那時候我們竟然還不知道你的太空步,直到後來有了網路才得以看到你在1988年就震驚世人的舞步。當時,我甚至還傻傻地將視頻慢放了好幾遍,想看清楚你是不是用了什麼鋼絲之類的道具,否則那些驚人的舞步就只能用「你是外星人」來解釋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是的,你真的是上帝派來的!
因為你,我愛上了歐美音樂,知道了原來音樂可以如此多彩;也是因為你,我愛上了英語,因為那是你的語言。我曾捧著歌詞本,瘋狂背你寫的歌詞。
那是一個灰色的季節,我看到了你的《Stranger in Moscow(莫斯科的陌生人)》的MV:黑白影像,慢放的鏡頭,你孤獨地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人與人之間是那樣冷漠,雨水沖刷著你的寂寞……這暗合我當時的心境:朋友的離開,前途的渺茫,不知道自己該走向哪裡,也不知道誰可以幫助我。那一刻我在你的歌聲中找到了自己,忍不住淚如雨下。然而你是那麼樂觀,在最後,你用音樂傳達給人一種積極的情緒——莫斯科彷彿不再陌生,雨停了,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你的步伐也輕盈了起來。是啊,人生總是充滿希望的,不是嗎?
有的時候,人們在緬懷一位明星時,更多的是在緬懷自己逝去的青春。對你的緬懷,更是如此。你當然不清楚你對我——一個歌迷的影響:對於世界來說,他們擁有貓王、披頭士、麥當娜,他們從來不缺少巨星,但是對於我來說,卻只有一個邁克爾·傑克遜。在20世紀80年代——那個文化生活相對貧乏的年代,你幾乎是我看世界的一扇窗。你用你那令人驚嘆的音樂和舞蹈,將世界上最新鮮、最前衛的文化帶到我的身邊,讓我對大洋彼岸的世界充滿了幻想。
你,幾乎成為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
在你離去的這些日子裡,電視上不斷地播放著你的音樂、你的舞蹈。此時,有些人的青春結束了,而我,又回到了那段充滿激情的青蔥歲月……
你的愛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你在中國的「普及」是那樣滯後。我沒有機會在你最輝煌的時候追隨你。初識你時,媒體將你的音樂與「丑聞」一起打包砸向了我。在一件接一件的「丑聞」後,1992年,我看到了一個與你有關的、令我無法接受的消息:一個擁有如此純凈歌聲的巨星,竟是一個戀童者!
這件事觸動了我的底線。與你的音樂和舞蹈相比,你的皮膚、你的容貌、你離過幾次婚,都不過是媒體娛樂大眾的「娛樂圈副產品」,但是對孩子「做」這樣的事,是無法讓人原諒的!80名警察進入你的卧室查找「證據」,一無所獲。你說:「我沒有傷害那孩子,我寧可折斷我的手腕,也不會去傷害孩子。」但是面對孩子的話,誰會相信你?
你與男孩的家人達成庭外和解並支付了2330萬美元的賠償金。但在協議中,你否認自己犯有任何罪行。
你為此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的代價。你的前任經紀人邁克爾·萊文說:「多年來,邁克爾的生活十分艱難。他的才華毋庸置疑,但他無法長期承受這樣的高壓。」
你去世後的第三天,一個年近30歲的男人站了出來,他就是當年那件戀童案的主角——錢德勒。時隔16年,他終於說出了真相,令世界嘩然:男孩的父親為了擺脫貧困,逼迫男孩撒了這個彌天大謊。錢德勒在他的博客里說自己再也不能沉默,祈求你的原諒,願你在天堂得到安息!
這真是一件殘忍的事情,對你,對歌迷。
在錢德勒承認自己的罪責後,媒體首次披露了你在1996年因戀童案接受律師問訊時的錄像。錄像中的你痛斥指控你戀童的人在撒謊,否認自己是同性戀,否認漂白了皮膚,並表示為自己是黑人而感到驕傲。但法官要求你接受法醫檢查,確認你是否與男孩發生過關系。這是多麼大的恥辱!你微笑的臉變得憤怒、無奈,焦躁的嘆息令人心碎。
是啊,你怎麼會傷害孩子呢?你的庄園就是一個超級游樂園,始終免費向全世界的孩子開放,特別是受疾病和貧困困擾的孩子。多年來,來到你身邊的孩子何止千萬。醫生說,戀童者一生至少要侵犯240個孩子,因為他們無法控制自己。如果你是,那麼,其他的孩子呢?難道全部被你收買了嗎?
「你們必須知道,所有的流行音樂,從爵士到搖滾到Hip-Hop,然後到舞曲,都是黑人創造的!但這些都被逼到史書的角落裡去了!你從來沒見過一個黑人出現在它們的封面上。你只會看到貓王,看到滾石樂隊,可誰才是真正的先驅呢?自從我打破唱片紀錄開始——我打破了貓王的紀錄,打破了披頭士的紀錄,他們叫我畸形人、同性戀者、性騷擾小孩的怪胎!他們說我漂白了自己的皮膚,做一切可做的來詆毀我,這些都是陰謀!當我站在鏡前看著自己時,我知道,我是個黑人!」
有一些品格需要時間來鑒定,也只有時間才能夠超越歧視、超越種族,還原真相。
捐贈演唱會門票所得給身患絕症和無力購買門票的孩子們;邀請身患囊腫性纖維化的小男孩到家裡做客,與孩子一起觀賞電影,共進午餐,玩電子游戲;成立「MichaelJackson聯合國兒童捐助學術獎金基金會」,幫助學習表演藝術和交際學的學生;為孤兒院、兒童醫院、兒童慈善機構,捐款、捐物、寫慰問信;為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飽受戰火摧殘的孩子們運去了兩船玩具……
你的捐贈達3億美元。
希望在天堂的你可以聽到錢德勒的懺悔,希望你接受這個世界最終還給你的、你曾經那麼看重的、遲來的、愛的清白!
50歲的「童年」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是唐伯虎《桃花庵歌》里的。這句話讓你來感嘆再適合不過。你的一生,由美妙的音樂、兩次無疾而終的婚姻、兩次誹謗你的官司、無數流言飛語,還有那座被人們視為「奇怪」而被孩子們稱為「天堂」的夢幻庄園構建而成,其中的歡樂也好、痛苦也罷,都只是因為一個原因——你是一個擁有50歲童年的人,雖然這個童年充滿傷痛。
你說你時常半夜獨自一人到自己的私人游樂場去騎旋轉木馬。我突然心裡一抽,覺得你是這世上最孤獨的人。想想看,滿天星斗下,你孤零零地騎著木馬旋轉,沒有目標,茫然無措。你羨慕頭頂上的星星,羨慕它們之間遙相呼應,你斷定星星之間相互理解。記得在格萊美頒獎典禮上,你拿著那沉沉的獎杯對觀眾說:「你們都覺得我是怪人,如果你8歲開始就沒有童年的話,你也會成為一個怪人。」
8歲,一個躺在媽媽的臂彎中聽故事、滿場跑著踢足球打籃球、和小朋友玩各種冒險小游戲的年齡。而這個年齡的你只能在路過球場的時候投去羨慕的眼光,卻從來不能參與進去,因為你要不停地演出,不停地排練。有時候,放學回家,你連一頓熱飯都吃不上,就要馬上去演出,經常一直演到凌晨3點。因各種演出、采訪而疲憊不堪的你,回到家,只想有一個溫馨的環境,有和藹的爸爸媽媽可以撒嬌,然而就連這些上帝都沒有給你。1993年,在10多年拒絕媒體采訪之後,你走進電視。在長達90分鍾不加剪輯的對話節目中,你終於打破沉默,講述了你那缺乏父愛、經常受到虐待的童年。你的父親是鋼鐵工人,曾經用鞭子把你抽得暈倒,嘲笑你滿臉的痤瘡和癟癟的大鼻子。從他那裡,你得到的只有冷嘲熱諷和拳打腳踢。你說:「有時候父親來看我,我會戰栗、惡心甚至嘔吐。」
「舞台」是你童年時代的避難所,它取代了父母,給予你無限的肯定。然而這種肯定的代價是,幼小的你要到處躲避熱情的歌迷,從來沒有過過生日,從來沒有過過聖誕節,不能去影院看電影,不能去公園玩耍……突然間,你長大了,卻發現自己的童年一片空白。
所以你喜歡孩子,用1700萬美元的天價建造了一座夢幻庄園,裡面有孩子們希望擁有的一切:旋轉木馬、過山車、無數的玩具……一個男孩走進那裡後驚奇地問你:「這些都是你的嗎?」你說:「是的。
」男孩大呼:「哇,那你豈不是國王!」於是兩個「孩子」相視大笑,那是不是你最幸福的時刻?
你的音樂處處滲透著你對孩子們的關愛,你的錢幾乎全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只是為了盡力幫助世界上那些正在遭受不幸的人。
你以你的方式——愛的方式,回報你不幸的童年。
我想對你說
我驚訝於你無限的才華,為你的所有勝利而喝彩,因你的歡樂而放聲大笑,因你的悲傷而黯然落淚,在你遭遇麻煩時為你祈禱……不管發生什麼驚天動地或是驚世駭俗的事情,我始終是邁克爾·傑克遜的歌迷。
你在天堂盡情地跳舞,我依然會在人間為你鼓掌!

㈩ 邁克爾傑克遜 這是哪一期的《讀者》

2009-19十月上,總第456期
14歲女孩見到的邁克爾傑克遜·天堂邁邁
2009年6月26日,一個悶熱陰沉的午後,我像往常一樣打開電腦,然後,呆住了!腦子里在迅速搜索美國是不是還有另外一個叫邁克爾的巨星•••不,沒有了!大大的標題寫著:「再見了,國王!」
突然感到心中一陣酸澀,但是沒有淚水。
接下來的幾天,是鋪天蓋地的新聞、悼念和回顧。7.5億的全球總銷量、39個慈善項目、幾十億的財富•••彷彿需要堆積這些數字來為你的一生「歌功頌德」。
這不是我的紀念方式。我要寫點什麼來告訴你,我眼中的你是怎樣的人!

時代記憶

初識你是在1996年的夏天,那年我14歲。記得那天很熱,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飄來一陣歌聲:「You are not alone(你不在孤單),I am here with you(我在這里陪伴你),Though we are apart(即使我們分開),You are always in my heart(你也永遠在我心中)•••」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聽英文歌,當時我甚至不懂得歌詞的意思,但是你那清澈得像天使一樣的聲音讓我不能前行。於是,我狠下心,花了一個星期的早餐錢——9.8元,買下了你的那盤《歷史+精選》,知道了歌者的名字——邁克爾•傑克遜。
你讓我深刻地理解了「著魔」兩個字的含義。那時候,沒有網路、沒有NP3、MP4這些高科技的播放工具,有的只是一台破舊的錄音機和那些貴得要死的磁帶,但是這些都阻擋不了我狂熱的步伐。《Bad》《Thriller》《Moon Walker》•••我一盤接一盤地收集著。在那個崔健唱著「我曾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的年代,你那混合著FUNK、迪斯科元素,強勁、快速的音樂,還有伴隨著節奏的尖叫聲是那麼另類,又是那麼令人著迷。
第一次看到你的音樂錄像帶,是大名鼎鼎的《危險之旅》,它令我永難忘懷。當時只看過小虎隊、林志穎MV的我,瞪著眼睛看,不明白這是MV還是電影,因為錄像帶的開篇竟然用了整整3分44秒來展現全球那些為你瘋狂的歌迷,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你已經是「世界的王者」!與歐美的歌迷不同,在你的專輯《Thriller》已經成為他們的「音樂聖經」時,我卻根本無緣你的音樂。真正讓我熟知你的,是《Black OR White》裡面那兩雙黑白緊握的手,那個緩緩上升的地球,那些交融在一起的各色面孔,那種超越政治、宗教、種族的跨文化力量,讓我第一次領悟:原來音樂還可以表現大愛無疆!要知道此前的我一直認為,流行音樂就等於愛情歌曲。
還記得那時候每到放學總要邀請幾個好朋友來家裡,一起看《Black or White》《Rock with You》《Beat It》《Billie Jean》,一起學你的舞蹈,一起唱你的歌。只要看到電視上出現你的名字,我們就激動得要死,不過很可笑的是,那時候我們竟然還不知道你的太空步,直到後來有了網路才得以看到你在1988年就震驚世人的舞步。當時,我甚至不傻傻地將視頻慢放了好幾遍,想看清楚你是不是用了什麼鋼絲之類的道具,否則那些驚人的舞步就只能用「你是外星人」來解釋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是的,你真的是上帝派來的!
因為你,我愛上了歐美音樂,知道了原來音樂可以如此多彩;也是因為你,我愛上了英語,因為那是你的語言。我曾捧著歌詞本,瘋狂背著你的歌詞。
那是一個灰色的季節,我看到了你的《Stranger in Moscow(莫斯科的陌生人)》的MV:黑白影像,慢放的鏡頭,你孤獨的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人與人之間是那樣冷漠,雨水沖刷著你的寂寞•••這暗合著我當時的心境:朋友的離開,前途的渺茫,不知道自己該走向那裡,也不知道誰可以幫助我,那一刻我在你的歌聲中找到了自己,忍不住淚如雨下。然而你是那麼樂觀,在最後,你用音樂傳達給人一種積極的情緒——莫斯科彷彿不再陌生,雨停了,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你的步伐也輕盈了起來。是啊,人生總是充滿希望的,不是嗎?
有的時候,人們在緬懷一位明星時,更多的是在緬懷自己逝去的青春。對你的緬懷,更是如此,你當然不清楚你對我——一個歌迷的影響:對於世界來說,他們擁有貓王、披頭士、麥當娜,他們從來不缺少巨星,但是對於我來說,卻只有一個邁克爾•傑克遜。在20世紀80年代——那個文化生活相對貧乏的年代,你幾乎是我看世界的一扇窗。你用你那令人驚嘆的音樂和舞蹈,將世界上最新鮮、最前衛的文化帶到我的身邊,讓我對大洋彼岸的世界充滿了幻想。
你,幾乎成為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
在你離去的這些日子裡,電視上不斷地播放著你的音樂、你的舞蹈。此時,有些人的青春結束了,而我,又回到了那段充滿的青春歲月•••

你的愛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你在中國的"普及"是那樣滯後。我沒有機會在你最輝煌的時候追隨你。初識你時,媒體將你的音樂與「丑聞」一起打包砸向了我。在一件接著一件的「丑聞」後,1992年,我看到了一個與你有關的、令我無法接受的消息:一個擁有如此純凈歌聲的巨星,竟是一個戀童者!
這件事觸動了我的底線。與你的音樂和舞蹈相比,你的皮膚、你的容貌、你離過幾次婚,都不過是媒體娛樂大眾的「娛樂圈副產品」但是對孩子「做」這樣的事,是無法讓人原諒的!80名警察進入你的卧室查找「證據」,一無所獲。你說:「我沒有傷害那孩子,我寧可折斷我的手腕,也不會去傷害孩子。」但是面對孩子的話,誰會相信你?
你與男孩的家人達成庭外和解並支付了2330萬美元的賠償金。但在協議中,你否認自己犯有任何罪行。
你為此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的代價。你的前任經紀人邁克爾•萊文說:「多年來,邁克爾的生活十分艱難。他的才華毋庸置疑,但他無法長期承受這樣的高壓。」
你去世後的第三天,一個年近30歲的男人站了出來,他就是當年那件戀童案的主角——錢德勒。時隔16年,他終於說出了真相,令世界嘩然:男孩的父親為了擺脫貧困,逼迫男孩撒了這個彌天大謊。錢德勒在他的博客時說自己再也不能沉默,祈求你的原諒,願你在天堂得到安息!
這真是一件殘忍的事情,對你,對歌迷。
在錢德勒承認自己的罪責後,媒體首次披露了你在1996年因戀童案接受律師問訊時的錄像。錄像中的你痛斥指控你戀童的人在撒謊,否認自己是同性戀,否認漂白了皮膚,並表示為自己是黑人而感到驕傲。但法官要求你接受法醫檢查,確認你是否與男孩發生過關系。這是多麼大的恥辱!你微笑的臉龐變得憤怒、無奈,焦躁的嘆息令人心碎。
是啊,你怎麼會傷害孩子呢?你的庄園就是一個超級游樂園,始終免費向全世界的孩子開放,特別是受疾病和貧窮困擾的孩子。多年來,來到你身旁的孩子何止千萬。醫生說,戀童者一生至少要侵犯240個孩子,因為他們無法控制自己。如果你是,那,么其他的孩子呢?難道全部被你收買了嗎?
"你們必須知道,所有的流行音樂,從爵士到搖滾到Hip-Hop,然後到舞曲,都是黑人創造的!但這些都被逼到史書的角落裡去了!你從來沒見過一個黑人出現在它們的封面上,你只會看到貓王,看到搖滾樂隊,可誰才是真正的先驅呢?自從我打破唱片紀錄開始----我打破了貓王的紀錄,打破了披頭士的紀錄,他們叫我畸形人、同性戀者、性騷擾小孩的怪胎!他們說我漂白了自己的皮膚,做一切可做的來詆毀我,這些都是陰謀!當我站在鏡前看著自己時,我知道,我是個黑人!」
有一些品格需要時間來鑒定,也只有時間才能夠超越歧視、超越種族,還原真相。
捐贈演唱會門票所得給身患絕症和無力購買門票的孩子們;邀請身患囊腫性纖維化的小男孩到家裡做客,與孩子一起觀賞電影,共進午餐,玩電子游戲;成立「Michael JacKson聯合國兒童捐助學術獎金基金會」,幫助學習表演藝術和交際學的學生;為孤兒院、兒童醫院、兒童慈善機構,捐款、捐物、寫慰問信;為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飽受戰火摧殘的孩子們運去了兩船玩具•••
你的捐贈達3億美元。
希望在天堂的你可以聽到錢德勒的懺悔,希望你接受這個世界最終還給你的、你曾經那麼看重的、遲來的、愛的清白!

50歲的童年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是唐伯虎《桃花庵歌》里的。這句話讓你來感嘆再適合不過。你的一生。由美妙的音樂、兩次無疾而終的婚姻、兩次誹謗你的官司、無數流言飛語,還有那座被人們視為「奇怪」而被孩子們稱為「天堂」的夢幻庄園構建而成,其中的歡樂也好、痛苦也罷,都只是因為一個原因——你是一個擁有50歲童年的人,雖然這個童年充滿傷痛。
你說你時常半夜獨自一人到自己的私人游樂場去騎旋轉木馬。我突然心裡一抽,覺得你是這世上最孤獨的人。想想看,滿天星斗下,你孤零零地騎著木馬旋轉,沒有目標,茫然無措。你羨慕頭頂上的星星,羨慕它們之間遙相呼應,你斷定星星之間相互理解。記得在格萊美頒獎典禮上,你拿著那沉沉的獎杯對觀眾說:「你們覺得我是怪人,如果你8歲開始就沒有童年的話,你也會成為一個怪人。」
8歲,一個騎在媽媽的臂彎中聽故事、滿場跑著踢足球打籃球、和小朋友玩各種冒險小游戲的年齡。而這個年齡的你只能在路過球場的時候投去羨慕的眼光,卻從來不能參與進去,因為你要不停地演出,不停地排練。有時候,放學回家,你連一頓熱飯都吃不上,就要馬上去演出,經常一直演到凌晨3點。因各種演出、采訪而疲憊不堪的你,回到家,只想有一個溫馨的環境,有和藹的爸爸媽媽可以撒嬌,然而就連這些上帝都沒有給你。1993年,在10多年拒絕媒體采訪之後,你走進電視。在長達90分鍾不加剪輯的對話節目中,你終於打破沉默,講述了你那缺乏父愛、經常受到虐待的童年。你的父親是鋼鐵工人,曾經用鞭子把你抽得暈倒,嘲笑你滿臉的痤瘡和癟癟的大鼻子,從他那裡,你得到的只是只有冷嘲熱諷和拳打腳踢。你說:「有時候父親來看,我我會戰栗、惡心甚至嘔吐。」
「舞台」是你童年時代的避難所,它取代了父母,給予你無限的肯定。然而這種肯定的低價是,幼小的你要到處躲避熱情的歌迷,從來沒有過過生日,從來沒有過過聖誕節,不能去影院看電影,不能去公園玩耍•••突然間,你長大了,卻發現自己的童年一片空白。
所以你喜歡孩子,用1700萬美元的天價建造了一座夢幻庄園,裡面有孩子們希望找擁有的一切:旋轉木馬、過山車、無數的玩具•••一個男孩走進那裡後驚奇地問你:「這些都是你的嗎?」你說:「是的。」男孩大呼:「哇,那你豈不是國王!」於是兩個「孩子」相視大笑,那是不是你最幸福的時刻?
你的音樂處處滲透著你對孩子們的關愛,你的錢幾乎全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只是為了盡力幫助世界上那些正在遭受不幸的人。
你以你的方式——愛的方式,回報你不幸的童年。

我想對你說

我驚訝於你的才華,為你的所有勝利而喝彩,因你的歡樂而放聲大笑,因你的悲傷而黯然落淚,在你遭遇麻煩時為你祈禱•••不管發生什麼驚天動地或是驚世駭俗的事情,我始終是邁克爾•傑克遜的歌迷。
你在天堂盡情地跳舞,我依然會在人間為你鼓掌!

熱點內容
訴訟法考研試卷 發布:2025-02-12 00:13:19 瀏覽:230
2018年新婚姻法視頻 發布:2025-02-11 23:00:34 瀏覽:421
不動產證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11 22:38:33 瀏覽:101
葉仙兒道德 發布:2025-02-11 22:38:21 瀏覽:892
民法總論案例選評 發布:2025-02-11 22:27:24 瀏覽:768
刑事訴訟法龍宗智 發布:2025-02-11 21:24:59 瀏覽:289
刑法同業競 發布:2025-02-11 21:19:32 瀏覽:995
後勤領導幹部學習准則條例心得 發布:2025-02-11 21:03:29 瀏覽:639
注冊公司後法律條文 發布:2025-02-11 20:02:13 瀏覽:835
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宣傳 發布:2025-02-11 19:33:43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