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微訴訟
❶ 移動微法院起訴狀怎麼寫
法律分析:起訴狀應當包括以下內容並按順序寫成:1、原告的身份信息。原告是個人的,應當寫明原告方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原告方如果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寫明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另還需寫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以及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聯系方式。2、被告的身份信息。內容要求與原告的身份信息一致。3、訴訟請求。訴訟請求涉及給付義務的,應當具有可執行性。4、簡要陳述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與理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❷ 微法院是什麼
【法律分析】
移動微法院,是一款可以讓公眾打開微信打官司的小程序。原被告均不用到庭審現場,通過移動微法院遠程參與庭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❸ 移動微法院起訴離婚流程
移動微法院起訴離婚流程如下:
1、進入「xx移動微法院」小程序;
2、進行實名認證;
3、點擊「我要立案」,選擇「審判立案」或「執行立案」選項,此時會提示是否接受調解;
4、如不接受調解,可以點擊不願意,後點擊「立案申請」按鈕,在列表中選擇受訴法院,選擇管轄法院;
5、提交材料,主要就是補全個人、當事人和代理人的相關信息;
6、選擇案件類型和案件案由,並上傳立案所需相關證據材料,注意有紅色標識的是必填項;
7、確保所有信息、材料填寫無誤以後,點擊下一步,點擊提交申請,就成功完成網上立案了。
用移動微法院起訴離婚好處如下:
1、對於當事人,移動微法院促進打官司從讓當事人跑向讓數據跑轉變,可讓群眾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
2、在執行案件中,移動微法院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執行幹警可以通過圖片、視頻、定位等方式,向申請執行人實時推送查封、扣押、司法拘留等14個節點信息,申請執行人也可向執行幹警發送執行線索,能視頻連線執行現場,當事人與法院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3、移動微法院便利當事人的同時,也給法官帶來諸多便利,程序性、事務性工作用時得到壓縮,司法效率得以提升。
移動微法院是一款可以讓公眾打開微信打官司的小程序,原被告均不用到庭審現場,通過移動微法院遠程參與庭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條 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❹ 微法院網上立案怎麼操作
立案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准備好起訴狀、身份證、授權委託書等相關材料。第一步:打開手機微信,在小程序中搜索。第二步:進入界面後,首先應按照提示要求進行實名認證 。第三步:實名認證完成後點擊左上角返回主界面正式開始立案操作,選擇您所在的管轄法院。第四步:填寫相關訴訟材料等內容,確認無誤後點擊提交。
【法律分析】
案件提交成功後,您將看到剛提交的案件狀態是待審核,之後立案法官將會在系統內對您提交的立案材料進行審核,若立案申請符合起訴條件,立案法官會及時予以立案,並通過預留的手機號通知您領取《訴訟費繳納通知書》,在七日內繳納訴訟費,即立案成功;如您提交的立案材料不符合網上立案的要求,需要補正或補充的,立案工作人員會一次性告知您需要補正的材料、期限等內容。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如有需聯系法官等訴訟服務需求也可通過撥12368司法服務熱線,根據語音提示說出您想接通的法院名稱,就可直接通過熱線電話與工作人員進行問題咨詢。工作人員將第一時間進行協調、轉辦、督辦,並將辦理進度及時反饋。 公安局受理的,就是刑事案件,不能去法院立案。同一件事情,不能同時幾個部門處理。這樣規定是為了避免出現不同的處理結果,讓當事人無所適從。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及其它行政執法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自首以及自訴人起訴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後,認為有犯罪事實發生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決定將其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❺ 移動微法院訴訟費怎麼交
移動微法院訴訟費繳費方法如下:
1、登陸法院訴訟服務網;
2、 點擊律師訴訟,登錄進入訴訟服務網,點擊律師訴訟登錄;
3、 點擊網上繳費按鈕,點擊左側網上繳費按鈕;
4、選擇繳費案件,進入網上繳費界面,點擊未繳費按鈕,顯示待繳費案件記錄,選擇要操作的案件,點擊繳費按鈕;
5、進入繳費平台,進入訴訟費繳費平台,點擊未繳納按鈕,在未繳納內點擊立即支付即可繳費。
法院訴訟費是指當事人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程序應當繳納的費用,包括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
【法律依據】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第二十條 案件受理費由原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上訴人預交。被告提起反訴,依照本辦法規定需要交納案件受理費的,由被告預交。追索勞動報酬的案件可以不預交案件受理費。
申請費由申請人預交。但是,本辦法第十條第(一)項、第(六)項規定的申請費不由申請人預交,執行申請費執行後交納,破產申請費清算後交納。
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費用,待實際發生後交納。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在訴訟中變更訴訟請求數額,案件受理費依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當事人增加訴訟請求數額的,按照增加後的訴訟請求數額計算補交;
(二)當事人在法庭調查終結前提出減少訴訟請求數額的,按照減少後的訴訟請求數額計算退還。第二十二條 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交納訴訟費用通知次日起7日內交納案件受理費;反訴案件由提起反訴的當事人自提起反訴次日起7日內交納案件受理費。
上訴案件的案件受理費由上訴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上訴狀時預交。雙方當事人都提起上訴的,分別預交。上訴人在上訴期內未預交訴訟費用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在7日內預交。
申請費由申請人在提出申請時或者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預交。
當事人逾期不交納訴訟費用又未提出司法救助申請,或者申請司法救助未獲批准,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限內仍未交納訴訟費用的,由人民法院依照有關規定處理。
❻ 微法院訴訟立案,法院在開庭前只在小程序里信息通知原告嗎還是必須電話通知原告
在小程序里信息通知即可,因為這就實現了告知的責任。
❼ 移動微法院起訴有用嗎
當然可以啊。移動微法院是法院利用互聯網更加快速便捷的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服務,其效果等同於現場辦理。
「移動微法院」,是一款可以讓公眾「打開微信打官司」的小程序。原被告均不用到庭審現場,通過移動微法院遠程參與庭審。
在移動微法院主頁,我要立案、我的案件、多元化解等9個功能模塊呈九宮格排列,當事人使用移動微法院參與訴訟過程中,每個步驟都有提示、告知、提醒或釋明等,這種「一步一導引」的智能化服務,便於當事人更好地掌握和遵循訴訟規則。此外,移動微法院對部分常見的訴訟文書預置了格式樣本,上傳相關訴訟材料時,當事人既可以拍照上傳,也可以使用內置模板,填空式輸入後發送給法官。
為確保訴訟過程安全、真實,4.0版應用了最新的互聯網防偽技術和防失真技術。在當事人身份認證上,移動微法院採用微信的標准人臉識別技術,身份識別已經能夠覆蓋全國。實名認證期間,4.0版要求當事人留下標准簽名,並用區塊鏈技術對標准簽名進行防偽,在隨後的手機簽名過程中,當事人只需點擊簽名位置和簽名按鈕,即可完成簽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❽ 微法院起訴有用嗎
微法院起訴有用。
起訴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法院對特定案件進行審判的行為。刑事案件的起訴,在於請求法院通過審判對被告人定罪判刑,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在於請求法院通過審判追究被告人的經濟賠償責任,起訴必須是有起訴權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轄權的法院進行。在中國,刑事案件的起訴,主要是指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只有對告訴才處理和其他不需要進行偵查的輕微刑事案件,才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自訴,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可以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可以是人民檢察院和受侵害的法人單位。
民事訴訟法中的起訴,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權益受到侵犯,或者與他人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請求法院予以審判保護的訴訟行為。
刑事訴訟中的起訴,指享有控訴權的國家機關和公民,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對指控的內容進行審判,以確定被告人刑事責任並依法予以刑事制裁的訴訟活動。人民法院審理的各種案件,是以公訴機關或者當事人的起訴為前提,如果沒有人起訴,法院對任何案件都不主動審理。法院如果接受起訴,同意進行審理,稱為受理。起訴的成立,標志訴訟中審判程序開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