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錘子圖片
⑴ 法官在法庭上用的錘子叫什麼
法官在法庭上用的錘子叫法槌。它象徵公平正義,展示法官職業定位,樹立司法的權威,維護法庭的庄嚴秩序。
使用法槌主持庭審,既能恰當有效地提醒人們注意保持庄嚴的庭審秩序,又顯示出相當的親和力。總的來看,法袍和法槌的使用,在激發法官的神聖感、約束當事人的訴訟行為,以及培養旁聽者的法律意識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國法槌的設計與製作是大有講究的:法槌的材質一般選用花梨木,由民間雕刻家手工精雕而成;槌體的上端刻一個獨角獸頭,乃是古代陶治獄所用「性知人有罪,助獄為驗」的神獸;
槌柄刻有麥穗與齒輪,說明「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底部的圓形與方形底座,則暗喻「方圓結合,法律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
(1)法官錘子圖片擴展閱讀
我國最早使用法槌的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2001年9月14日,思明區法院院長陳國猛敲響我國大陸法院庭審第一槌。2002年6月1日,《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規定》開始施行,從此,法槌成為法庭審判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
該規定明確規定了法庭審理中使用法槌的不同階段及程序:審判長在宣布開庭、繼續開庭時,先敲擊法槌,後宣布開庭、繼續開庭;宣布休庭、閉庭、以及判決、裁定時,先宣布休庭、閉庭以及判決、裁定,後再敲擊法槌。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時,應當先敲擊法槌,後對庭審進程作出指令。
使用法槌時一般敲擊一次,法槌敲響後,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應立即停止發言、喧嘩或其他有礙庭審進程的行為,否則將按照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我國法官採用法槌主持庭審活動,主要目的在於顯示庭審活動的權威性、程序性和裁判性,強化庭審的現場效果。
⑵ 法院法官大人那的錘子叫什麼錘
那個木頭槌子叫法槌,是法院司法禮儀的一個組成部分。法槌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底座,一部分是法槌,分別重1500和500克。底座是18厘米的正方形,高度為3厘米,底座的四角鑲嵌著蝙蝠形的白色銅花,十分精美。一個用銅絲圍成的8厘米見方的正方形鑲嵌在底座的中間,它的總長度是26厘米,槌部高3厘米,直徑4.5厘米,槌部兩端呈對稱的半圓形,中間的圓柱形上用黃色的銅片包著,銅片上面刻著法槌所屬的法院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院,最早由廈門市思明區法院使用法槌,後推而廣之。最高法院專門發了一個《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規定*(試行)》,規范如何使用法槌,可以看看:
為維護法庭秩序,保障審判活動的正常進行,現就人民法院法槌使用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在審判法庭開庭審理案件時使用法槌。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時,由審判長使用法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時,由獨任審判員使用法槌。
第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使用法槌:
(一)宣布開庭、繼續開庭;
(二)宣布休庭、閉庭;
(三)宣布判決、裁定。
第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法槌:
(一)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妨害審判活動,擾亂法庭秩序的;
(二)訴訟參與人的陳述與本案無關或者重復陳述的;
(三)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認為有必要使用法槌的其他情形。
第四條法槌應當放置在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的法台前方。
第五條審判長、獨任審判員使用法槌的程序如下:
(一)宣布開庭、繼續開庭時,先敲擊法槌,後宣布開庭、繼續開庭;
(二)宣布休庭、閉庭時,先宣布休庭、閉庭,後敲擊法槌;
(三)宣布判決、裁定時,先宣布判決、裁定,後敲擊法槌;
(四)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時,應當先敲擊法槌,後對庭審進程作出指令。
審判長、獨任審判員在使用法槌時,一般敲擊一次。
第六條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在聽到槌聲後,應當立即停止發言和違反法庭規則的行為;仍繼續其行為的,審判長、獨任審判員可以分別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七條法槌由最高人民法院監制。
第八條本規定(試行)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⑶ 法官用的錘子叫什麼
1.法錘
--襲---------------------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陳志高 通訊員黎誠)2月28日,從南寧市江南法院傳來喜訊——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法制日報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法官十傑評選活動評選結果日前揭曉,南寧市江南區法院吳圩法庭梁紹南庭長榮獲「銀法錘」獎。
2.驚堂木
驚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撫尺的。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角兒有棱兒,演員用中間的手指夾住,輕輕舉起,然後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
也是古時縣官用,舉起拍於桌上,起到震懾犯人的作用,有時也用來發泄,讓堂下人等,安靜下來。
⑷ 法官為什麼要戴白色假發
你說的是香港,英國的法官吧,假發是法官袍的一部分吧。
⑸ 審判官打官司時敲的東西是什麼
法槌或者法錘!它象徵公平正義,展示法官職業定位,樹立司法的權威,維護法庭的庄嚴秩序。
法槌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維護法庭秩序的需要。對於體現公正審理案件至關重要。法官在主持庭審過程中,如何行使自身的權力?如何提醒當事人按照法律和規則行使訴訟權利?這不僅僅關繫到法官的自身形象,也關繫到國家的司法形象,體現了司法文明和進步。使用法槌主持庭審,既能恰當有效地提醒人們注意保持庄嚴的庭審秩序,又顯示出相當的親和力。總的來看,法袍和法槌的使用,在激發法官的神聖感、約束當事人的訴訟行為,以及培養旁聽者的法律意識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國法槌的設計與製作是大有講究的:法槌的材質一般選用花梨木,由民間雕刻家手工精雕而成;槌體的上端刻一個獨角獸頭,乃是古代陶治獄所用「性知人有罪,助獄為驗」的神獸;槌柄刻有麥穗與齒輪,說明「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底部的圓形與方形底座,則暗喻「方圓結合,法律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
法槌由主審法官使用,通常在開庭前和庭審結束後各敲一下。
⑹ 法庭院長為什麼拿著一個手錘子
1、那是法官
2、在現實中基本不拿
3、法槌象徵公平正義,展示法官職業定位,樹立司法的權威,維護法庭的庄嚴秩序。
⑺ 請問法院法官大人那的錘子叫什麼錘啊
法官手裡拿的木槌名為「法槌」。
法槌作用與中國古代審案時用的驚堂木類似。在法庭上無論審判桌後面有幾個法官或陪審員,有資格手中執有法槌的只有主審法官一人。
最高人民法院法槌使用的操作程序為:法庭開庭或繼續開庭,先敲槌後宣布;休庭或閉庭,先宣布後敲槌;判決或裁定,也是先宣布後敲槌。
主審法官一般在這幾種情況下敲擊法槌:
1、宣布開庭;
2、宣布休庭;
3、宣讀判決或裁決;
4、庭上出現騷動;
5、案件審理參與者(當事人、律師、證人)陳述與案件無關。
(7)法官錘子圖片擴展閱讀:
我國最早使用法槌的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2001年9月14日,思明區法院院長陳國猛敲響我國大陸法院庭審第一槌。2002年6月1日,《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規定》開始施行,從此,法槌成為法庭審判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
該規定明確規定了法庭審理中使用法槌的不同階段及程序:審判長在宣布開庭、繼續開庭時,先敲擊法槌,後宣布開庭、繼續開庭;宣布休庭、閉庭、以及判決、裁定時,先宣布休庭、閉庭以及判決、裁定,後再敲擊法槌。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時,應當先敲擊法槌,後對庭審進程作出指令。使用法槌時一般敲擊一次,法槌敲響後,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應立即停止發言、喧嘩或其他有礙庭審進程的行為,否則將按照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⑻ 「歷史小課堂」求錘得錘,這些錘子都是什麼用途
今天想和大家做一個錘子的分享,不是羅老師的錘子,而是我們木匠們做工時候要用到的錘子。
▲錘子似乎變成了一種工匠精神的體現
錘子是木工創作過程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的工具,通常我們看到的錘子呢,是以錘頭和把手兩個部分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過敲打使其改變形狀或是發生位移,通俗來說就是用來矯正物件或是敲開物件用的。
▲ 錘子
錘子是產生於原始社會么?原始社會的勞動人民,用石塊來砸個堅果,或是用石頭碰石頭來產生個火花,那這個石頭是不是已經可以被稱之為錘子了呢?小編查閱了許多資料也是無法得知了,希望熱心觀眾可以在留言處來個知識分享哈!
▲ 錘子起始於原始社會勞動人民的智慧
不過錘以前的名字不叫錘,而是叫「瓜」或是「骨朵」,原因是錘子的頭部酷似一個瓜或是蒺藜球。古時候的人們把錘子作為武器,因為錘頭形態的不同,又被分為立瓜和卧瓜兩類。
▲立瓜錘
▲卧瓜錘
錘子也有長短之分,長錘有約有近兩米,短錘僅僅十幾厘米,標准樣式大多在五十厘米到七十厘米之間。
現在通常根據我們日常作用劃分,錘子可分為羊角錘、八角錘、起釘錘、奶頭錘、檢驗錘等。
▲長度不同的錘子
▲種類繁多的現代錘子
咱們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羊角錘啦,相傳是古羅馬時期發明的,現代的羊角錘是德國人改進的,顧名思義,羊角錘的名字由來是因為錘子的一端呈V字型開口,像山羊的角,由此得名。羊角錘的作用是一端能敲釘子,一端能起釘子,一錘兩用,V字型開口起釘子運用到了杠桿原理,是省力杠桿的一種。
▲羊角錘
按照錘子製作的材質劃分,一般可分為鐵錘、銅錘、木錘和橡膠錘這四種。
▲鐵錘
其中鐵錘是較為常見一般是用來將釘子打入木頭里,起到一個固定作用。
▲銅錘
銅錘相較於鐵錘而言更軟一些,不容易在物體上留下錘印,而且銅錘有個很好的優點就是銅錘不容易出火花,在一些易燃易爆的場合銅錘就能派上大用處啦。
▲法官錘
每個法官手裡都有一個木錘子,相當於以前驚堂木,我們木匠箱里也是必備一個木錘子的,主要是用來敲鑿子用的,也可以用來拼版,木錘子相較於鐵錘的優勢是力度比較容易控制,落錘後痕跡很淺,比較省力。一般大木錘用軟木製作,比較輕便,小木錘用硬木製作。
▲橡膠錘
橡膠錘較為有彈性,可以起到良好的緩沖作用,我們主要是用它來進行輕微捶打,使木頭與木頭之間的連接,更為精緻與密切。
▲我是錘子們的分割線
每一把錘子
都體現著人類
代代相傳智慧的結晶
沒有最好的錘子
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錘子~
⑼ 法官手裡為什麼要拿個錘子,它代表什麼,有什麼意義
法錘」也叫「法槌」,代表了法律的嚴肅性和莊重性,體現了司法公正、文明審判。
法槌在中國並非舶來品,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開始使用驚堂木,這可以被視為法槌的雛形。據《國語·越語》記載:「驚堂木,長六寸,闊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
一直到民國初年,法院的法官使用的依然是驚堂木,借鑒西方國家在法庭中使用的法槌,我國於2002年6月1日,提出了「全國人民法院都使用法槌」的新舉措,以維護法庭秩序、體現法律尊嚴、控制庭審節奏。
(9)法官錘子圖片擴展閱讀:
我國的法槌外形厚實,頂部鑲嵌有象徵公平正義的天平圖案的銅片,法槌的手柄部分雕刻有麥穗和齒輪,寓示法院的審判權是人民賦予的。此外,槌頭上鑲嵌的銅片上將根據不同民族地區使用不同的民族文字。
法槌的底座用一整塊方木製成。方形底座與圓形槌體暗喻方圓結合,即法律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法槌」雖然是從古代「驚堂木」引伸、脫胎而來,有其繼承與創新關系,又具備現代的民主特色。古代「驚堂木」時代,審案官吏是主體,當事人是審訊對象,往往容易給人產生恐懼感。
現代「法槌」時代,當事人是主體,法官是裁判,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槌」是公正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