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何帆
Ⅰ 《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大法官說了算》(何帆)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大法官說了算
作者:何帆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0-1
頁數:507
內容簡介:
修訂三分之二篇幅,增加13個判例故事,新增20萬余字,《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強勢回歸。安東寧•斯卡利亞大法官逝世後,奧巴馬總統該如何提名補缺?在同性戀婚姻案、醫保案中力挽狂瀾的最高法院,未來將更加開放還是趨於保守?在這個被「互聯網+」串接的時代,大法官是否會援引「維基網路」詞條定案?社交媒體上的洶涌民意會不會影響他們判斷?他們怎麼看待《傲骨賢妻》這樣的律政劇?案牘勞形之餘,大法官為什麼熱衷參加「莎士比亞戲劇節」,在模擬庭審中裁斷莎劇公案?且聽與美國大法官談笑風生的何帆法官娓娓道來,告訴您一個不一樣的美國最高法院。
作者簡介:
何帆,湖北襄陽人,1978年生,法學博士,最高人民法院法官。4年警察生涯,後投身刑事審判,現主要從事司法改革規劃工作。有專業著作若干,業余譯介域外法政作品,代表譯作有《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批評官員的尺度:〈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美國最高法院通識讀本》《誰來守護公正: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訪談錄》《法官能為民主做什麼》等。
Ⅱ 批評官員的尺度的作者簡介
安東尼·劉易斯(Anthony Lewis),畢業於哈佛學院。曾任《紐約時報》周日版編輯、駐華盛頓司法事務報道記者、倫敦記者站主任、專欄作者,是《紐約書評》專欄作者。1955年、1963年兩度獲普利策獎。劉易斯曾在哈佛大學執教(1974-1989),並自1982年起,擔任哥倫比亞大學「詹姆斯·麥迪遜講席」教授,講授第一修正案與新聞自由。著有《吉迪恩的號角》、《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國革命》、《言論的邊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簡史》。
譯者何帆,1978年生,湖北襄樊人,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博士,現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有《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刑事沒收研究》、《刑民交叉案件審理的基本思路》,譯有《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哈里·布萊克門的最高法院之旅》、《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玩轉民主:美國大法官眼中的司法與政治》。曾為《南方周末》、《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看歷史》雜志專欄作者。
Ⅲ 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
央廣網北京6月18日消息(記者孫瑩)近年來,對於「雲庭審」「微法院」,很多老百姓並不陌生,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線訴訟大顯身手,智慧法院建設紅利充分釋放,實現了「審判執行不停擺,公平正義不止步」。
我們看到,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現代科技全方位應用於訴訟服務、訴前調解、案件審理、審判管理等各領域。全國法院普遍推行網上跨域立案、在線舉證質證、庭審語音識別、電子卷宗應用、文書電子送達等。
我們還看到,文書智能生成、類案識別推送、裁判偏差提示、區塊鏈電子存證、智能合約執行等技術日益成熟。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到底如何認定「電子化材料」的證據效力?網上開庭如何執行「庭審紀律」?如何保證「網上存證」的安全?最高人民法院17日發布《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這是首部全流程全領域規范在線訴訟活動的司法解釋。
這是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今年2月1日開庭審理的一起訴30多名被告「高空拋物致死民事索賠案」,法官正在宣布在線庭審紀律,案件分5批次、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雲法庭」開庭審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這種庭審模式很常見。最高法副院長李少平說:「經過全國法院的不懈努力,在線訴訟適用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線上線下雙軌並行、有序銜接的訴訟模式已初步形成。」
《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全文共三十九條,內容涵蓋了在線訴訟法律效力、基本原則、適用條件、適用范圍,以及從立案到執行等主要訴訟環節的在線程序規則,首次構建了在線訴訟規則體系,確立了在線訴訟「公正高效」「合法自願」「權利保障」「便民利民」「安全可靠」五個基本原則。李少平分析:「《規則》的制定出台,在我國互聯網司法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細化明確各類訴訟主體的權利義務,確保在線訴訟『降成本不降質量、提效率不減權利』。」
打官司打的是證據,有人擔心,在線庭審,如何確保證據的真實性?《規則》明確,法院審核通過後的電子化材料,可以直接在訴訟中使用,也就是具有「視同原件」的效力,同時明確了要求當事人提供原件、原物的情形,比如法院認為電子化材料與原件、原物不一致,或者不完整、不清晰、格式不規范,或者是卷宗、檔案管理規定要求提供原件、原物的,還是要提交原件。李少平分析:「一方面豐富和拓展當事人提交訴訟材料的渠道和方式,另一方面嚴格規范審查電子化材料與原件的一致性,保證電子化材料形式的真實性,有效防範虛假訴訟、惡意訴訟風險,確保在線訴訟安全有序。」
在線庭審探索之初,有當事人騎摩托車參加庭審,還有人隨意離開屏幕接打電話,此次《規則》明確在線庭審紀律,除確屬網路故障、設備損壞、電力中斷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外,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在線庭審,視為「拒不到庭」;在庭審中擅自退出,經提示、警告後仍不改正的,視為「中途退庭」。針對當事人確有困難無法同時到庭的情形,《規則》首次確認非同步審理機制的法律效力。
最高法司法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劉崢強調,根據當事人請求或案件審理需要,線上線下可以合理有序轉換。
劉崢說:「《規則》強調,在線訴訟必須堅持合法自願原則,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當事人適用在線訴訟。針對訴訟中重要的程序環節,比如在線庭審、證據交換、電子送達,以及案件非同步審理等,《規則》均要求以徵得當事人同意為基本前提,充分保障當事人對案件審理方式的選擇權和程序利益處分權。」
不可否認的是,「在線訴訟」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司法實踐中。2020年1月1日至今年的5月31日,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219.7萬件,佔全部立案數的28.3%;在線調解總次數651.3萬次、訴前成功調解614.29萬件;在線開庭128.8萬次,在線庭審平均用時42分鍾;電子送達3383.3萬次,占總送達次數的37.97%。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中國移動微法院」在線訴訟平台,累計訪問量超過12.65億次。最高法國際合作局副局長何帆認為,我國互聯網司法在世界范圍內已處領先水平。「從推動裁判文書全面上網,到電子卷宗同步生成、跨域立案全面推廣、移動微法院一網通辦,再到設立互聯網法院、探索區塊鏈存證和智能合約履行,人民法院推動互聯網司法在技術應用、程序規則、實體裁判等領域全方位轉型升級。現在,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說,中國互聯網司法的發展已經從『跟跑』走向『領跑』,實現了『彎道超車』。真正做到了中國特色、世界領先的互聯網司法新模式。」
哪些案件不能在互聯網上公開呢?《規則》明確,對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案件,庭審過程不得在互聯網上公開;對涉及未成年人、商業秘密、離婚等民事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在線庭審過程可以不在互聯網上公開;未經人民法院同意,任何人不得違法違規錄制、截取、傳播涉及在線庭審過程的音頻視頻、圖文資料。
Ⅳ 大法官說了算的作者簡介
何帆,1978年生,湖北襄樊人,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博士。從警四年,現為最高人民法院專法官。
著有《刑事沒收屬研究:國際法與比較法的視角》(法律出版社,2007)、《刑民交叉案件審理的基本思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譯有《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上海三聯書店,2009)、《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上海三聯書店,2010)、《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哈里·布萊克門的最高法院之路》(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自由的精神:勒尼德·漢德法官書信演說錄》(法律出版社,即出)。曾著有小說《一個偽知識分子的警察生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Ⅳ 何帆的介紹
男,1978年1月出生抄於湖北省襄陽市,現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規劃處處長、高級法官。1先後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2006年獲刑法學博士學位。1999年至2000年在武漢市公安局巡邏民警處見習,2000年至2003年在武漢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處工作。22006年進入最高人民法院。3其中,2006年至2007年先後在雲南省玉溪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刑四庭從事刑事審判工作。現主要從事司法改革的調研、規劃及方案起草工作,是《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規范上下級人民法院審判業務關系的若干意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推進司法公開三大平台建設的若干意見》的主要起草人。4業余從事法政題材作品著譯,有專著、譯著若干。5被《南方人物周刊》評選為2014年「中國青年領袖」。
Ⅵ 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
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司法發展情況,並發布《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和《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十一)》。《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首次構建了在線訴訟規則體系,是目前有關在線訴訟集成度最高、適用面最廣、法律層級最高的規范性文件,被視為「網上打官司最權威的規則」。
什麼是在線訴訟?
《規則》首次對在線訴訟的涵義作出明確界定,既可以是全流程在線辦理,也可以是某一訴訟環節的在線辦理,兩者均是在線訴訟的表現形式。
在線訴訟如何辦理?以網上立案為例:
1、微信搜索「中國移動微法院」小程序
2、點擊姓名旁邊的「未認證」,進行身份認證
3、點擊「進入移動微法院分平台」,進入你所在省份的法院
4、點擊我要立案→微信立案→選擇立案申請人類型→勾選「同意嚴格遵守立案須知」並點擊「同意並繼續」
5、填寫當事人信息、填寫立案基本信息、填寫原被告、代理人信息
6、添加訴訟材料、添加代收人,確認立案信息後,提交立案
7、等待法院審核,時間通常在7日內,可在「我的案件」中查詢微信立案案件的相關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中國移動微法院」在線訴訟平台,累計訪問量超過12.65億次,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全鏈條、一站式的在線訴訟服務。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219.7萬件,在線立案佔全部立案數的28.3%;在線調解總次數651.3萬次、訴前成功調解案件614.29萬件;在線開庭128.8萬次,在線庭審平均用時42.34分鍾;電子送達3383.3萬次,占總送達次數的37.97%。經過全國法院的不懈努力,在線訴訟適用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線上線下雙軌並行、有序銜接的訴訟模式已初步形成。
在線訴訟是自願的還是強制的?個人信息安全有保障嗎?
《規則》對公眾關心的在線訴訟適用選擇和數據信息安全保護問題進行了有力回應。《規則》第二條明確了在線訴訟的合法自願原則和安全可靠原則。
「合法自願」原則強調,尊重和保障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對訴訟方式的選擇權,未經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同意或者主動選擇,人民法院不得強制和變相強制適用在線訴訟。
「安全可靠」原則強調,依法維護國家安全,保護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有效保障在線訴訟數據信息安全。規范技術應用,嚴守技術中立,確保技術可靠。《規則》還首次提出要規范技術應用,嚴守技術中立,確保技術可靠,同時系統規范了在線訴訟身份認證、區塊鏈存證、視聽傳輸、錄音錄像等技術的應用規則,明確規定了各方主體的數據安全保護義務和追責機制。
《規則》的出台,充分體現了人民法院對訴訟參與人權益的有力保障,有利於更好推進在線訴訟的規范發展。
哪些情況可視為「拒不到庭」和「中途退庭」?
針對在線訴訟過程中出現的庭審秩序問題,《規則》第二十五條規定了在線庭審紀律,強調出庭人員參加在線庭審應當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其中,除確屬網路故障、設備損壞、電力中斷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外,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在線庭審,視為「拒不到庭」;在庭審中擅自退出,經提示、警告後仍不改正的,視為「中途退庭」。在線訴訟司法實踐中,一旦出現「拒不到庭」和「中途退庭」,分別按照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處理。上述規定明確了在線庭審秩序規則,確保了在線庭審的嚴肅性和規范性,有利於更好保障程序正義,堅決捍衛司法權威。
當事人無法在同一時空參與訴訟,怎麼辦?
《規則》首次肯定了「非同步審理機制」,針對當事人無法在同一時空參與訴訟活動的情況,提出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司法便民利民、提高審判質效。《規則》第二十條明確,經各方當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指定當事人在一定期限內,分別登錄訴訟平台,以非同步的方式開展調解、證據交換、調查詢問、庭審等訴訟活動。同時,《規則》對庭審環節的非同步審理作出特殊規定,嚴格限定適用范圍、適用條件、適用方式,將其作為當事人確有困難無法同時在線參與庭審的特殊庭審形式,而不是在線庭審的常態,切實防止非同步庭審適用隨意化,普遍化,確保有效發揮其制度功能。
在線訴訟的案件必須全部在網上公開嗎?
《規則》明確以下幾類案件庭審過程不得在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公開。首先,明確對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案件,庭審過程不得在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上公開;其次,明確對涉及未成年人、商業秘密、離婚等民事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在線庭審過程可以不在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上公開;最後,明確未經人民法院同意,任何人不得違法違規錄制、截取、傳播涉及在線庭審過程的音頻視頻、圖文資料。上述規定,有效實現了司法公開和權利保障的平衡,充分體現了人民法院對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的有效保護。
證據掃描件和原件有同等的效力嗎?
針對電子化材料是否可以直接在訴訟中使用的問題,《規則》進行了明確。《規則》第十二條指出,人民法院審核通過後的電子化材料,可以直接在訴訟中使用,但同時為確保電子化材料形式真實性,在四種情形下人民法院應當要求當事人提供原件、原物。《規則》的出台,意味著經人民法院審核通過的電子化材具有「視同原件」的效力,當事人不必再重復提交實體原件材料,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在線訴訟的材料提交問題,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當事人的訴訟負擔,更好發揮在線訴訟便民利民的功能作用。
當前熱門的區塊鏈存證如何審核?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逐漸成熟以及公證機構、第三方存證平台等大力推廣,區塊鏈存證使用越發廣泛,涉區塊鏈糾紛也日益增多,然而,區塊鏈存證的審核一直是司法實務中的難題。對此,《規則》第十六條首次規定了區塊鏈存證的效力范圍,明確了區塊鏈存儲的數據上鏈後推定未經篡改的效力;第十七條和第十八條規定了區塊鏈存儲數據上鏈後、以及上鏈前的真實性審核規則。《規則》的出台較為系統全面解決了區塊鏈存證的真實性認定問題,有利於規范區塊鏈技術司法應用,嚴格區塊鏈存證審查標准,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優勢,進一步促進區塊鏈存證行業有序發展。
會不會有人藉助在線訴訟製造虛假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劉崢介紹,《規則》在尊重當事人自主選擇權,充分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同時,也高度強調訴訟的規范性、穩定性和權威性,避免部分當事人濫用權利影響訴訟進程,損害其他當事人合法訴訟權益。比如,《規則》第五條明確,當事人提出由線上轉為線下審理的,不得存在故意拖延訴訟、增加其他當事人成本等情形,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准許。《規則》第六條明確,當事人已同意在線訴訟,但無正當理由又不參與在線訴訟活動的,應當承擔相應法律後果。同時,為確保在線訴訟活動合法、真實、有效,《規則》細化明確了身份認證規則,不僅要求訴訟前就應當核實訴訟主體身份,還要求對調解、證據交換、庭審等重要環節再次驗證身份,確保訴訟主體身份真實性,有效防範虛假調解、虛假訴訟。
【拓展資料】
我國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司法在世界范圍內處於什麼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何帆介紹,進入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時代,幾乎所有國家都意識到信息技術在司法領域應用的巨大潛力和空間。從本世紀初開始,英國、韓國、新加坡、奧地利等國就將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作為公眾「觸達司法」的重要手段,探索引入在線立案、電子卷宗技術。「在線法院」也出現在一些國家的法院改革規劃中,但最終因制度障礙和經費問題擱淺。客觀來講,我國的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司法建設並不具有先發優勢,起步也相對較晚。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網路強國戰略全面實施,我國的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司法發展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從推動裁判文書全面上網,到電子卷宗同步生成、跨域立案全面推廣、移動微法院一網通辦,再到設立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法院、探索區塊鏈存證和智能合約履行,人民法院順應時代發展,銳意探索創新,推動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司法在技術應用、程序規則、實體裁判等領域全方位轉型升級。現在,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說,中國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司法的發展已經從「跟跑」走向「領跑」,實現了「彎道超車」。
Ⅶ 《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九人》([美] 傑弗里·圖賓)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_9F3LfX_5_hjyaFUxKBkhg
書名:九人
作者:[美] 傑弗里·圖賓
譯者:何帆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0-10
頁數:502
內容簡介:
為什麼說總統大選會決定最高法院的未來?被奉為「司法神殿」的美國最高法院,是否的確與政治絕緣?法庭上立場迥異的「對頭」,私下為何是一起看歌劇的莫逆之交?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司法大案,幕後到底有哪些妥協與博弈?所有的答案,都在本書中。
作者圖賓延續一貫的嚴謹寫作方法與一流記者的專業水準,以倫奎斯特、奧康納、羅伯茨、肯尼迪、斯卡利亞等大法官的人物列傳,揭開諸多重大判決的幕後隱情,展現美國司法眾神的起與落、對峙與制衡,揭開華盛頓權力玩家的輸與贏、爭戰與博弈。
作者簡介:
傑弗里·圖賓(Jeffrey Toobin,1960— )
畢業於哈佛法學院,曾任聯邦助理檢察官,現為《紐約客》雜志專職作家,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首席法律分析師。另著有《誓言:白宮與最高法院》《開庭陳述:美國訴奧利弗·諾斯案》《辛普森案:一場世紀審判》《法庭上的巔峰對決》《彈劾:萊溫斯基事件真相》等。圖賓曾獲美國律師協會銀法槌獎、J. 安東尼·盧卡斯非虛構作品獎。
何帆(譯者)
1978年生,湖北襄陽人,法學博士,現任職於最高人民法院。著有《刑事沒收研究》《刑民交叉案件審理的基本思路》《大法官說了算》等,譯有《從專業化審判到專門法院》《法官能為民主做什麼》《批評官員的尺度》《十二怒漢》《法官裁判文書寫作指南》《到法學院學什麼》等。
Ⅷ 如何評價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的何帆法官
最高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是副國家級,跟副總理相同。最高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是正部級。其他的黨組成員、副院長、紀檢組長、政治部主任是副部級!國家級正職: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國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級副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中央紀委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省部級正職:中共中央紀委副書記,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下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黨組)正職領導人(特殊規定的副職)各人民團體(黨組)正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職領導人(特殊規定的副職),國家正部級企業正職領導。省部級副職:中共中央紀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下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副職領導人(黨組成員)和副部級機關(黨組)正職,各人民團體(黨組)副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副書記、常委)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領導人,省紀委書記,副省級城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職領導人(特殊規定的副職),國家正部級企業副職領導,國家副部級企業正職領導,副部級高校黨政正職。廳局(地)正職: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直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的下屬司局室正職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副部級機關(黨組)副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正職,副省級城市黨委(副書記,常委)、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領導人,紀委書記。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職,國有副部級企業的副職和正廳級企業正職領導,省署高校黨政正職。廳局(地)副職: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直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的下屬司局室副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副職,副廳級正職。副省級城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機關正職,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紀委書記國有副廳級企業的正職和正廳級企業副職領導,省署高校黨政副職,大專正職。縣處級正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下屬處室正職。副省級城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機關副職,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正職各縣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職,國有正縣級企業的正職,省署高校院系處室領導,重點中學正職。縣處級副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下屬處室副職。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副職和副處級單位正職。各縣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紀委書記國有正縣級企業的副職,副縣級企業正職。市屬中學正職。鄉科級正職: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所屬科室正職各縣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正職,各鄉鎮黨委,政府正職,國有正科級企業的正職縣屬重點中學正職。鄉科級副職: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所屬科室副職各縣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副職,各鄉鎮黨委,政府正副職,國有正科級企業的副職
Ⅸ 法官手記讀後感
楊忠民:法官緣何如此恐怖?———讀《恐怖的法官——納粹時期的司法》
1947年,在二戰後紐倫堡的廢墟上,由美國獨家主持的審判納粹時期德國司法官員的法庭開庭。當諸多第三帝國的司法官員站立在被告席上時,一個問題定然困擾著人們:法官緣何如此恐怖?
曾經身披法袍,手握法槌,頭頂法學專家、學者等高貴頭銜,面相庄嚴的前法官們,大約誰也不曾高舉火炬行進在「帝國水晶之夜」,親手殘殺猶太人,砸碎猶太商店的玻璃櫥窗,焚燒猶太教堂和「邪惡思想」的書籍;也未必親自啟動「洗浴室」的毒氣裝置毒殺婦孺,或者扣動扳機,射殺手無寸鐵的平民;更未必身著軍裝,腳登馬靴,手執佩劍,踐踏被侵略的國土——即使成了被告,那一臉的神聖和不屑,只會讓人生出對司法的敬畏,卻實在難以聯想到「恐怖」這個可怕的詞語。然而,在德國法學家英戈·穆勒的《恐怖的法官——納粹時期的司法》中〔1〕,卻分明記載下如許事實:正是他們,在經過嚴謹、縝密且富於邏輯性的「法理論證」之後,催生了臭名昭著的「紐倫堡法」,使反猶排猶的條頓劍得以從司法的劍鞘中抽出;也正是他們,端坐在國民法院、特別法院、黨衛軍警察法庭、軍事法庭之上,揮動法槌,將成千上萬「玷污種族」的猶太人和「社會蠹蟲」、「社會渣滓」驅趕進集中營,接受死亡的「洗禮」;同樣是他們,為了保證「德國種族的完美性」,作出慘無人道的判決,對智能低下者強制性絕育,令殘疾人、精神病患者在「快樂」中死亡;還是他們,把無數反戰的平民甚至德國軍人送到絞刑架下,以鮮血潤滑著第三帝國的戰爭機器……是的,從這些司法官員白皙的手上,的確看不到一絲血跡,但誰又能說,在被毀滅的五百多萬猶太人的屍骸旁,在被虐殺的二十萬「不值得活的生命」的墳冢前,乃至在被整個戰爭屠戮的五千五百萬生靈的周圍,除了游盪著希特勒死神般的身影外,就沒有抖動著這些司法官員們恐怖的黑袍?!本應由希特勒占據的被告位置,如今由他們來填補,的確是合乎邏輯的,可人們依然要追問:法官緣何如此恐怖?
Ⅹ 批評官員的尺度《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批評官員的尺度》([美] 安東尼·劉易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vhWkt20fIB7jsF6M_XdBgQ
書名:批評官員的尺度
作者:[美] 安東尼·劉易斯
譯者:何帆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7
頁數:356
內容簡介:
1960年,因為一則批評性廣告,警察局長沙利文以誹謗為由,將《紐約時報》告上法庭,並申請巨額賠償。兩審失利後,幾乎被各地政府官員相繼提起的索賠逼至絕境的《紐約時報》,奮起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中力挽狂瀾,宣布「對公共事務的討論應當不受抑制、充滿活力並廣泛公開」,維護了媒體、公民批評官員的自由。《紐約時報》資深記者、兩度普利策獎得主安東尼•劉易斯,以翔實史料、生動筆觸,系統回顧了這起新聞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並循此為線,串接起美國人民爭取言論自由的司法抗爭歷史,完美展現了霍姆斯、布蘭代斯、漢德、沃倫、布倫南、布萊克、韋克斯勒等偉大法官和律師的形象。
作者簡介:
關於作者:
安東尼•劉易斯(Anthony Lewis),1927年3月生於紐約,畢業於哈佛學院。曾任《紐約時報》周日版編輯(1948-1952)、駐華盛頓司法事務報道記者(1955-1964)、倫敦記者站主任(1965-1972)、專欄作者(1969-2001),目前是《紐約書評》專欄作者。1955年、1963年兩度獲普利策獎。劉易斯曾在哈佛大學執教(1974-1989),並自1982年起,擔任哥倫比亞大學「詹姆斯•麥迪遜講席」教授,講授第一修正案與新聞自由。著有《吉迪恩的號角》(Gideon』s Trumpet)、《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國革命》(Portrait of a Decade: The Second American Revolution)、《言論的邊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簡史》(Freedom for the Thought that we Hate: A Biography of the First Amendment)。劉易斯的妻子是馬薩諸塞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瑪格麗特•馬歇爾,兩人現居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
關於譯者:
何帆,1978年生,湖北襄樊人,現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有《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法律出版社,2010)、《刑事沒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刑民交叉案件審理的基本思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譯有《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上海三聯,2010)、《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哈里•布萊克門的最高法院之路》(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上海三聯,2009)、《玩轉民主:美國大法官眼中的司法與民意》(法律出版社,2011)。主編有「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傳記譯叢」。曾為《南方周末》、《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看歷史》雜志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