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證明主體
㈠ 訴訟證明的概念和特點
刑事訴訟證明,是指偵查、檢察和審判人員運用依法收集的證據,為確定案件中某些待證事實所進行的活動。
刑事訴訟證明具有以下特徵:
1.刑事訴訟證明的主體是國家公訴機關和訴訟當事人。在我國刑事訴訟中,公訴機關和自訴人實際上處於原告一方,負有向法庭提出證據證明被告人有罪的責任。被告人原則上不負證明責任,僅在特定情況下承擔證明責任。
需要注意的是,公安機關和人民法院不是證明的主體。公安機關雖然承擔主要的偵查任務,協助檢察機關行使控訴職能,但是偵查行為只是為公訴機關的刑事訴訟證明活動做准備,公安機關本身並不是刑事訴訟證明的主體。法院的職責是居中裁斷,對訴訟雙方當事人的證明活動作出評價,因此法院不是證明主體,在法定情況下依照職權調查證據,是為了審查證據,而不是證明自己的主張。
2.刑事訴訟證明的客體是訴訟中需要運用證據加以證明的事項。證明對象是與定罪、量刑及保障程序公正有關,從而具有訴訟意義的事項。在訴訟中,並非所有事項都需要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一般只有訴訟兩方當事人之間存在不同意見的事實爭議和法律爭議需要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3.嚴格意義上的刑事訴訟證明只存在於審判階段。刑事訴訟證明是與法庭審判緊密關聯系的概念,解決的是審判過程中由誰提出訴訟主張並加以證明的問題。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在審前階段對證據收集審查活動屬於「查明」,而非「證明」。庭審前的收集、提取證據只是為法庭上的證明活動奠定基礎,創造條件,而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刑事訴訟證明。
4.刑事訴訟證明受證明責任的影響或支配。
5.刑事訴訟證明不僅是一種活動,還是一種訴訟行為,直接接受各類訴訟法律的規范和調整。刑事訴訟證明是「抽象思維活動與具體訴訟行為的統一」。訴訟是以解決利益爭端和糾紛為目的的活動。定分止爭、斷獄息訟才是刑事訴訟證明的最終目標。訴訟中爭議事項的解決,雖然通常以查明爭議事實為基礎,但並不是必然前提。而且刑事訴訟證明是在程序法制下進行的活動,蘊含著一系列法律價值的實現和選擇過程。
㈡ 民事訴訟主體證明材料什麼寫
1、當事人向本院提起民事訴訟,應當提交起訴狀、原告主體資格證明、起訴證據等材料。委託代理人代理原告提起民事訴訟的,還應提交委託代理資格證明。
2、原告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材料復印件;原告為法人或個體工商戶的,應提交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其他組織應提交證明其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件復印件。法人應提交年檢證明,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應提交職務證明原件、身份證明復印件。
另外,如果您屬於下列人員或組織,以原告身份提起民事訴訟,還應提交下列材料:
(1)清算組(人)、信託監察人、遺產管理人、遺囑執行人、失蹤人財產代管人代權利主體起訴的,應提交具有上述身份的證明材料復印件;
(2)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七條的規定,利害關系人起訴要求確認他人間婚姻關系無效的,應提交其與婚姻當事人為近親屬關系的證明材料復印件;
(3)訴訟代表人提起訴訟的,除提交全部原告身份證明材料復印件外,還應當提交其他共同原告推選其為訴訟代表人的證明材料。
㈢ 到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後,法院要求提供雙方當事人的主體資格證明材料,
自訴案件是需要起訴方准備所有對方的犯罪證據,包括主體證明。
㈣ 營業執照在法院的證明目的
證明該公司法人工商登記信息,作為案件當事人主體。
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給工商企業、個體經營者的准許從事某項生產經營活動的憑證。其格式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規定。
沒有營業執照的工商企業或個體經營者一律不許開業,不得刻制公章、簽訂合同、注冊商標、刊登廣告,銀行不予開立帳戶。
營業執照的正副本是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在實質上是沒有區別的。如果講區別,那僅僅是外表的形式而已。在使用方面,正本是「必須懸掛」在經營場所的明顯處,否則你可能因未懸掛執照而受到處罰;副本一般用於外出辦理業務用的,比如:辦理銀行開戶許可證、企業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簽訂合同等等。
㈤ 運用證明責任的相關原理分析我國人民法院是否為證明主體,是否應承擔證明責任
原理啊,呵呵,民法的誰主張誰舉證,還有特定案例的舉證責任倒置?
法院為證明主體,恩,根據我了解的知識哦,好象涉及國際性的案子比較多一點,而且法律也有相關規定,比如說對外國法律的查明等.至於證明,我過法律和相關司法解釋好象只規定了除非法院認為有必要才會去證明吧?要是讓法院在多了這個責任,則勢必增加其工作強度和范圍,也影響工作效率啊
嘻嘻,不懂,瞎說說.
㈥ 法院可以是舉證責任主體嗎為什麼。
法院肯定不是舉證責任主體。說得形象一點,法院是一場比賽中的裁判員,只能居是裁判。這是由法院的性質決定了的。法院組織法中有明確規定。如果當事人無法調取有些證據,可向法院申請調取。這里也僅是法院幫當事人調取,然後交由當事人在庭審時向法院舉示。
㈦ 民事訴訟中承擔證明責任的訴訟主體是什麼,急求
民事訴訟。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在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這是對一般舉證責任的規定,即誰主張誰舉證,誰就是訴訟主體。
但在特定的案由中,法律規定由被告負責舉證,這種將舉證責任指向被告的規定稱為舉證責任倒置。
下列侵權訴訟中,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
(1)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
(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
(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此處指的即是醫療,勞動糾紛等)。
㈧ 起訴,立案;民事借貸方面;需要開被告的居住證明,這個是必須提供的嗎
法院要求提供居住證明,主要解決法院的管轄問題,也存在法律文書的送達問題。如果法院非得要提供,並不符合民訴法的規定,如果法院給不立案的裁定書,可以上訴。如果不給裁定書,就沒有辦法,我國的立案難是個司法難題,也是普遍問題。
法律分析
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對證明開具的主體有一定的要求,原則上只認可被告居住地居委會的證明及公安派出所的證明。律師到居委會要求開證明,居委會往往以自己不了解情況及外來人口由公安派出所人口辦管理為由拒絕開具,律師如果到公安機關開具,則首先要聯系負責該社區的民警,一般民警認為,必須在當地辦理居住證及按時刷卡備案的才能證實其實際居住,在這種情況下才願意開具被告居住證明。如果被告未辦理居住證,或者辦理居住後未按規定定期到公安機關刷卡備案,則被告即使實際在當地居住多年,公安機關也不開具有關證明。去居委會開具居住證明,需要攜帶本人身份證原件,租賃合同,房東相關的復印件等資料進行辦理的,當場可以辦理完成。本地戶口居住證明,本地戶口居住證明分為兩種類型: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農村戶口,到村委會找村支書,給開一個居住證明,居住地,村支書簽字,蓋一個村裡的公章。城市戶口,到居委會找居委會主任,給開一個居住證明,居住地,居委會主任簽字。蓋一個居委會的公章外地戶口異地居住證明,外地戶口異地居住證明即暫住證,准備兩張白底照片,身份證復印件一份,到所在的派出所辦理,大概一周左右能出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 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㈨ 刑事訴訟中法院是不是證明的主體
不是,法院是審判的主體,是中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