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和律師開庭前

法官和律師開庭前

發布時間: 2022-04-29 17:45:38

法官在開庭前的二十分鍾還給當事人打電話開完庭後給律師打電話這是不是串通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別人打電話這是他權利,你沒有必要去懷疑別人,你能勝訴唯一條件是證據確實,讓對方無法駁斥。網友建議,僅供參考。祝你好運!

⑵ 律師一般在開庭前幾天,會和法官溝通嗎

一般立案後律師就會知道開庭時間,之後每次開庭法官會提前通知,一般律師會主動溝通下次開庭時間。

⑶ 開庭前被告律師可以不可以和主審法官私下接觸

開庭前,被告律師與主審法官私下接觸是嚴重錯誤的,對方當事人可以以此為由,要求主審法官迴避。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有權申請其迴避:
(一)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活動的;
(二)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三)違反規定會見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訴訟代理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代理本案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借用款物的;
(六)有其他不正當行為,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⑷ 我請了律師,開庭時法官問問題是我說還是律師說

從法官角度來說他會要求你說,因為你是當事人,你的回答與實際最為相符。但是律師有可能會要求你別說,全部由他來說,當事人亂說話輸掉官司的情況也不少見。但是這種堅持太強硬的話,盡管不違法,但是可能會給法官壞印象。所以假如你打算全部給律師說的話,還不如你乾脆別出庭,除非是一些律師不能全權代理的案件,比如離婚案等。

⑸ 開庭審理前審判長與律師溝通合法嗎

律師與法官即使溝通,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是,法官和律師不能存在如下行為。根據《法官法》第三十條 規定, 法官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
(二)貪污受賄;
(三)徇私枉法;
(四)刑訊逼供;
(五)隱瞞證據或者偽造證據;
(六)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審判工作秘密;
(七)濫用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八)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
(九)故意拖延辦案,貽誤工作;
(十)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
(十一)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
(十二)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
(十三)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根據《律師法》第四十九條規定, 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依法辦理案件的;
(二)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的;
(三)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
(四)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的;
(五)接受對方當事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權益的;
(六)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的;
(七)煽動、教唆當事人採取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決爭議的;
(八)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的;
(九)泄露國家秘密的。
律師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處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

⑹ 律師開庭前的准備工作

開庭前要做的十四件事情

第一、檢查所函、授權委託書是否已經交給法院,或者准備好,當庭遞交。

第二、再次審查本案的訴訟時效、舉證期限是否有問題。

第三、帶上己方的證據原件。不建議律師保管原件,以免丟失。讓當事人對照證據清單將原件整理好,開庭上將證據原件和當事人身份證原件帶上。

第四、己方事實和理由、訴訟請求是否與訴狀一致,有什麼變更或補充說明。

第五、有無補充證據,如有,份數要備足。

第六、證據的證明內容,除了證據清單上寫的,有無補充變更或說明。

第七、有無向法院提交的申請,比如調查申請、評估申請、鑒定申請等。如已經提交,開庭時留意法官對申請的處理。

第八、訴訟請求的法律依據,列明具體的法律條文列印出來帶上。

第九、歸納本案爭議的焦點,針對焦點來陳述和舉證。

第十、列出法官會提出的問題 即本案基本事實和爭議焦點,對證據不能反映的事實,要庭前向當事人核實清楚並做記錄。

第十一、搜集對己方有利的相關案例,列印出來,提供給法官。

第十二、寫答辯意見(被告),提交書面答辯狀或者當庭口頭答辯。

第十三、寫好質證意見 分析對方證據的三性和證明內容存在的問題:

1、審查雙方證據之間的矛盾與印證

2、尋找對方證據之間的矛盾

3、尋找對方證據和對方書面陳述、當庭陳述的矛盾

4、記得當庭審核對方的證據原件

5、從情理和邏輯上去找對方舉證和陳述的漏洞與矛盾

第十四、開庭時帶上卷宗、律師證、白紙和筆。

⑺ 開庭審理前法官會和律師溝通嗎

法律分析:律師與法官即使溝通,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三十條 法官不得有下列行為:(一)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二)貪污受賄;(三)徇私枉法;(四)刑訊逼供;(五)隱瞞證據或者偽造證據;(六)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審判工作秘密;(七)濫用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八)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九)故意拖延辦案,貽誤工作;(十)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十一)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十二)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十三)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⑻ 為什麼有的案件,律師在開庭前作出的判斷和法官最終作出的判決是一樣

這說明這個律師是非常有經驗的啊。有很多律師是從業很長時間了,所以他在開庭前做出版的判斷,往權往和法官最終作出的判決是大同小異的,就是因為他的專業精神決定了他的判斷能力。因為在審案之前,律師是可以調取雙方的材料的,所以當他看完這些材料過後,他就會知道一個大概的判決結果了。因為他常年從事這樣的職業,所以對於法官的最終判決應該是略知一二的,更何況我們還有法律在那裡擺取的各種法律條文的規定也是非常的准確的。

⑼ 開庭前律師可以和法官溝通嗎

法律分析:律師與法官即使溝通,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是,律師不能存在違反規定要求私自去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的,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比如賄賂等,參與影響依法辦理的案件等這些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四十六條法官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二)隱瞞、偽造、變造、故意損毀證據、案件材料的;(三)泄露國家秘密、審判工作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四)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辦理案件的;(五)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結果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六)拖延辦案,貽誤工作的;(七)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的;(八)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利益輸送,或者違反有關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九)違反有關規定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的;(十)有其他違紀違法行為的。法官的處分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四十九條 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依法辦理案件的;(二)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的;(三)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四)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的;(五)接受對方當事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權益的;(六)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的;(七)煽動、教唆當事人採取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決爭議的;(八)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的;(九)泄露國家秘密的。律師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處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

熱點內容
屬於經濟法有 發布:2025-02-11 08:58:02 瀏覽:233
史法治 發布:2025-02-11 08:31:41 瀏覽:204
南寧鐵路運輸法院 發布:2025-02-11 08:30:53 瀏覽:271
跳槽自己開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1 07:59:36 瀏覽:669
應建全法律法規規章起草 發布:2025-02-11 07:45:33 瀏覽:958
食品安全規章制度銷售 發布:2025-02-11 07:36:23 瀏覽:518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排名 發布:2025-02-11 07:21:27 瀏覽:850
微法院繳費 發布:2025-02-11 06:50:45 瀏覽:819
侵佔罪是刑法多少條 發布:2025-02-11 06:49:55 瀏覽:886
新舊工傷保險條例區別 發布:2025-02-11 06:33:54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