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決的種類
A. 法院裁決書什麼意思
法院裁決書是一種非正式的說法,一般可以理解為法院作出的判決書或者裁定書。兩者都是法院形成的正式的書面法律文書。
法院判決書指的是法院經過對案件的審理而作出的對案件實體問題的書面判決。法院的判決書按案件種類不同可以分為民事判決書、刑事判決書、行政判決書、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等。對民事案件,根據案件不同程序階段作出的判決書,又可以分一審民事判決書、二審民事判決書、再審民事判決書,以及特別程序的民事判決書等。
法院裁定書是法院對訴訟過程中的程序性問題或部分實體問題所作的書面處理決定,目的是使法院有效地指揮訴訟,清除訴訟中的障礙,推進訴訟進程。法院裁定書也可以分為民事裁定書、刑事裁定書、行政裁定書等。裁定書在法院的執行階段被大量的使用,如裁定查封財產、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等。
B. 簡述民事判決種類有那些
1.根據其所解決爭議的性質不同,民事判決可以分為訴訟案件的判決和非訴訟案件的判決。訴訟案件的判決,是解決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益爭議,確認爭議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判決。適用普通程序、簡易程序、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審理案件作出的判決,都是訴訟案件的判決。非訴訟案件的判決,是指對申請人要求確認的法律事實,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決。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以及認定財產無主案件作出的判決,是非訴訟案件的判決。
2.根據其所解決爭議的方式不同,民事判決可以分為給付判決、確認判決和變更判決。給付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製作的責令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履行一定義務或者給付一定金錢、財物的判決。例如,責令敗訴方歸還勝訴方的借款;責令敗訴方停止或者履行某種行為等。給付判決的特點是,如果負有義務的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義務,享有權利的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確認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製作的確認當事人間存在或者不存在某種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或者某項法律事實的判決。例如,判決確定某房屋的所有權不是原告享有;判決確認甲乙之間存在收養關系等。變更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製作的變更或者消滅當事人之間原來存在的無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之判決。
3.根據其所依據的審級和審判程序不同,民事判決可以分為一審判決、二審判決和再審判決。一審判決,是一審法院適用第一審程序對案件進行審理後作出的判決,它包括適用普通程序、簡易程序和特別程序作出的判決。對於一審判決,法律規定可以上訴的,當事人可以在法定上訴期限內提起上訴,如適用普通程序、簡易程序作出的一審判決即是。法律規定不準許上訴的,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後即發生法律效力,如根據特別程序作出的判決即是。二審判決,是二審法院依照第二審程序對上訴案件進行審理後,依法作出的判決。二審判決是終審判決,判決書在宣告或者送達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對此不得上訴。再審判決,是人民法院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適用再審程序,對案件再行審理後作出的判決。按照第一審程序再審後作出的再審判決,當事人仍然可以於法定期限內提起上訴;按照第二審程序再審後作出的再審判決,為終審判決,當事人不能提起上訴。
4.根據其是否生效,民事判決可以分為生效判決和未生效判決。生效判決,是指已經發生法律效力,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更改的判決,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作出的、已過法定期限沒有上訴或者依法不能上訴的一審判決,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審判決以及所有的二審判決。未生效判決,是指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例如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民事案件所作的未過上訴期的一審判決。
5.根據其是終結案件的全部還是一部,民事判決可以分為全部判決和部分判決。全部判決,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全部審理結束時所作出的判決。全部判決作出後,該案的訴訟程序即宣告結束。部分判決,是指人民法院對那些案情比較復雜、全部案件事實難以在短期內查清的案件,為及時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已查清的部分事實所作出的判決。部分判決作出後,該案的訴訟程序並未結束,人民法院應當繼續審理餘下的部分事實並作出判決。部分判決的法律效力與全部判決的法律效力相同。
6.根據雙方當事人是否都出庭,民事判決可以分為對席判決和缺席判決。對席判決,是指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自始至終都參加訴訟活動的情況下所作出的判決。缺席判決,是在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情況下,法院所作出的判決。
7.根據其作出的先後時間,民事判決可以分為原判決和補充判決。原判決,是指人民法院對一個案件審理後首次作出的判決。補充判決,是指在原判決宣告後,人民法院在原判決主文不明難以執行或者有遺漏錯誤的情況下,針對原判決所作的更正、解釋或者補充的判決。補充判決與原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C. 行政判決的種類有些什麼
法律分析:法律規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維持、撤銷或者部分撤銷、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變更等五種判決形式。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 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第七十條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
D. 法院的判決文書具體有哪幾種
★什麼是司法文書?司法文書的類別、基本特點和作用。
1.司法文書的概念:
當前較為通用的法律文書的概念是指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下同)、檢察院、法院、監獄或勞改機關以及公證機關、仲裁機關依法製作的處理各類訴訟案件和非訴案件的法律文書和案件當事人、律師及律師事務所自書或代書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文書的總稱,亦即指規范性法律文書(國家立法機關頒布的各種法律)以外,所有非規范性的法律文書的總稱。它包括司法機關依法製作的司法文書、公證機關機關出具的公證文書、仲裁機關製作的仲裁文書和律師代書和自用的律師實務文書。這些文書的製作主體既是包括各司法機關和依法授權的執法機關,也包括案件當事人、律師和律師事務所。
2.司法文書的類別:
法律文書的類別可依不同的分類標准而劃分為各種不同的類別:
(1)依製作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公安機關的刑事法律文書,人民法院的訴訟文書,人民檢察院的檢察文書,公證文書,仲裁文書和律師實務文書。
(2)依寫作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文字敘述式文書,填空式文書,表格式文書和筆錄式文書。
(3)依文種的不同,可以分為報告類文書,通知類文書,判決類文書,裁定類文書,決定類文書等。
(4)從文書體例上劃分大致可分為信函式、致送式、宣告式、表格式、和實錄式。
3.司法文書的基本特點:
(1)製作的合法性。各種法律文書都必須依法製作,這是法律文書製作的前提,也可以說是文書立意的依據。
(2)形式的程式性。法律文書屬於程式化特點十分明顯的文書,其嚴格的程式雖然是一種外在的形式,但因它對內容也形成一種固定的規定性,所以也不容忽視。法律文書的程式性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①結構固定化;②用語成文化。
(3)內容的法定性。法律文書的寫作內容都是法律規定的,具有法定性。
(4)語言的精確性。法律文書對語言有很高的要求——這是因為法律文書都是涉及國家、集體、個人根本利益的有現實法律意義的文書,語言運用必須高度精確。
(5)使用的實效性。法律文書都是為解決一定的法律問題而製作的,因此是最講求實效的。
4.司法文書的作用:
(1)具體實施法律的重要手段。(2)進行法制宣傳的生動教材。(3)有關法律活動的忠實記錄。(4)綜合考核幹部的重要尺度。
★法律文書寫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法律文書寫作的基本要求如下:(1)遵循格式,寫全事項;(2)主旨鮮明,闡述精當;(3)敘事清楚,材料真實;(4)依法說理,折服有力;(5)語言精確,朴實莊重。
★法律文書敘述事實主要應當寫明哪些要素?
法律文書在敘寫事實時,要求寫明的事實要素,具體說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關刑事案件的案情敘述;另一類是有關民事、行政類案件的案情敘述(包括大量的非訴訟案件的事實敘述)。前者要求寫明作案(指構成的犯罪事實)的時間、地點、作案人和被告人,作案的目的、動機、情節、手段,造成的後果、作案人的態度以及證據等。後者圍繞著當事人各方的糾紛事實來記敘,包括糾紛的內容及其發生的時間、地點、涉及的人物,糾紛的發展過程(起因、過程、結局),各方的爭執意見以及證據。
★法律文書語言應用的具體要求
1.表意精確,解釋單一。
法律文書是一部分體現和貫徹國家法律的文字形式,一部分是當事人向國家執法機關提出的訴訟請求或某項法律要求的文書。因此,它的文字必須做到表意精確、解釋單一,以避免給理解和履行帶來任何問題。
2.文字精煉,言簡意賅。
因為作為一種具有法律意義的公文或當事人向執法機關呈遞的文書,,語言文字必須精練簡潔,不能事無巨細、冗長拉雜,但是必須說明的情況和事實、必須闡述的理由和法律依據,又不能講得過於簡略或粗疏;所以必須做到文意賅備。
3.文風朴實,格調莊重。
法律文書的語體風格屬於公文語體。朴實無華、嚴謹莊重是為其嚴肅的法律內容所制約的。
4.語言規范,語句規整。
法律文書的語言為規范化的書面語言。它力求合乎語法規則,句子規整,成分齊全。
5.褒貶恰切,愛憎分明。
法律文書的內容大都與處理違法侵權以及犯罪行為的案件有關。因而法律文書對是非正誤有鮮明的褒貶態度和濃厚的感情色彩。
6.語言諸忌,竭力避免。
法律文書在語言運用中也常有些必須竭力避免的通病,必須引起重視。一是忌方言方語;二是忌用流氓黑話;三是忌用臟話;最後力求避免錯別字的使用。
★什麼是起訴意見書?起訴意見書的作用是什麼?
是指公安機關對案件偵查終結後,認為犯罪嫌疑人涉嫌某罪,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向同級人民檢察院移送審查時製作的文書。
作用:是對案件偵查活動的總結,集中地反映了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質量,同時也是檢察、審判工作的基礎材料。
★起訴意見書敘述犯罪事實的要求有哪些?
第一,要全面准確地反映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
第二,分清罪與非罪的界限。
第三,對共同犯罪的案件,要分清每個犯罪嫌疑人在案件中所處的地位、作用、罪責。
第四,敘述犯罪事實時,要列舉一定的證據予以證明。
★起訴意見書正文部分包括哪兩方面內容?
包括犯罪事實和提出起訴意見的理由及法律根據兩方面內容。
★起訴意見書在製作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1.客觀地反映案件情況。(1)要以事實為根據。(2)未經審查核實的材料,不能在起訴意見書中使用。(3)引用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和證人證言時,不能斷章取義,以偏概全,一定要保持原意。(4)對於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實的敘述要明確、具體,不過過於抽象、籠統、概念化。
2.准確地認定犯罪事實。
3.正確地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
★敘述犯罪事實的方法有哪幾種?
有以下四種:(1)按時間順序敘述,即按犯罪嫌疑人作案時間的先後順序來敘述;(2)按犯罪性質來敘述,即按犯罪嫌疑人犯罪性質的輕重程度來敘述;(3)按綜合歸納法敘述;(4)多種方法並用。
★什麼是公安機關的偵查文書?
公安機關的偵察文書是指公安機關的法律文書。是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下同)在刑事訴訟活動中依法製作或認可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文書。是法律文書的一種。
★偵查文書分為哪幾類?
分為:1.立案、破案類;2.律師介入類;3.強制措施類;4.訊問犯罪嫌疑人類;5.調查取證類(含搜查、扣押類);6.延長羈押期限類;7.偵查終結類;8.補充偵查、復議復核類。
★什麼是刑事案件立案報告書?
是指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在對接到報案、控告、舉報、自首的材料進行審查後,決定對認為符合立案條件的案件立案時製作的報請領導審批決定是否立案偵查的文書。
★刑事案件立案報告書的正文包括那些內容?
1.案件受理情況;2.立案根據;3.立案理由;4.偵查計劃。
★檢察文書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是各級人民檢察院為實現人民檢察機關的職能而依法製作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義的法律文書。
2.作用:人民檢察院的法律文書,是各級人民檢察院行使檢察權的重要文字憑證,是保證法律實施的重要工具,是辦理案件的客觀記錄,是辦案質量的重要反映,是總結經驗和復查案件的重要依據,也是宣傳法制的重要材料。准確製作人民檢察院的法律文書,對於依法保護人民、打擊敵人、懲治犯罪、維護法律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檢察院的法律文書的分類、製作和基本要求
1.分類:(1)按照案件訴訟性質的不同,分為刑事案件使用的檢察文書和民事、行政案件使用的檢察文書兩大部分。(2)按照文書公開對外與內部使用的不同,刑事案件的法律文書,又分為訴訟文書和工作文書兩部分。(3)按照文書的訴訟階段和性質、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立案文書,偵查文書,審查批捕和其他強制措施文書,審查起訴和出庭文書,抗訴記憶,監所檢察和法律監督文書,控告申訴檢察和刑事賠償文書,審批延長辦案期限文書,辯護代理文書和其他文書。(4)按照人民檢察院的業務部門分工和案件來源的不同,可分為刑事檢察文書,直接受理偵查(反貪污賄賂與法紀檢察)案件文書,監所檢察文書,控告申訴檢察(包括刑事賠償)文書和民事、行政檢察文書。(5)按照文書製作形式的不同,分為文字敘述式文書(如起訴書),填空式方式(如批准逮捕決定書),筆錄式文書(如討論案件筆錄)和表格式文書(如送達回證)四類。
2.製作:人民檢察院對製作各種法律文書,必須從嚴要求,一絲不苟,不能允許發生絲毫差錯,否則將會給檢察機關和國家的威信帶來不良影響。
3.基本要求:(1)准確規范。(2)嚴格依法。(3)說理充分。(4)辦案及時。
★起訴書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是指人民檢察院經偵查或審查確認被告人的行為構成犯罪,依法應當交付審判,而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的文書。
2.作用:對偵查機關來講,起訴書是確認偵查終結的案件,犯罪事實、情節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偵查活動合法的憑證;對檢察機關來講,起訴書既是代表國家對被告人追究刑事責任交付審判的文件,又是出庭支持公訴,發表公訴意見,參加法庭調查和辯論的基礎;對審判機關來講,起訴書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刑事審判活動,既是人民法院對公訴案件進行審判的憑據,又是法庭審理的基本內容;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來講,起訴書既是告知已將被告人交付審判的通知,又是公開指控其犯罪行為的法定文件。
★製作起訴書敘寫案件事實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起訴書敘寫案件事實主要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敘述事實要客觀、准確。起訴書敘述的犯罪事實,必須是與犯罪事實本身具有同一性。(2)敘述事實必須要素完整。事實要素主要包括犯罪時間、地點、經過、手段、目的、動機、情節、危害後果等。(3)敘述事實必須層次分明。各種犯罪行為的事實安排順序不盡相同。一般常見的有「先重後輕順序」、「客觀過程順序」和「被告人順序」等。(4)敘寫事實要正確處理特殊問題。一是注意保守黨和國家機密;二是不寫有傷風化的情節;三是有自首、立功表現的,在敘述犯罪事實之後,也應一並敘明;四是涉及非本案被告人的人員姓名時,應按具體情況,妥善處理。五是共同犯罪案件,一名或數名共犯在逃的,寫該在逃犯姓名時,可在姓名之後用括弧註明「另案處理」。
★製作起訴書闡述理由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闡述起訴書的理由主要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准確概括犯罪行為的本質屬性。(2)准確引用法律。(3)准確闡述定罪處罰的傾向性意見。(4)准確寫明起訴決定。
★什麼是抗訴書?它的種類和作用。
1.抗訴書概念:抗訴書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刑事、民事或行政判決或載定依法提出抗訴時,所製作的文書。
2.種類:刑事、民事、行政抗訴書。
3.是檢察機關行使審判監督職權的重要工具,對於糾正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判決和裁定,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什麼是刑事抗訴書?種類有哪些?
1.抗訴書概念:抗訴書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刑事判決或載定依法提出抗訴時,所製作的文書。
2.種類:
★刑事裁判文書的概念和作用及其類別
1.概念:刑事裁判文書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就刑事案件的實體問題和程序問題依法製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刑事裁判文書,是刑事訴訟文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2.作用:刑事裁判文書既是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適用刑事法律、保護人民、懲罰犯罪的有力武器,又是宣傳法制、教育公民遵守法律的生動教材。製作刑事裁判文書是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刑事審判人員的一項重要任務。
3.類別: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主要指刑事判決書和裁定書。
★第一審刑事判決書的概念和作用
是指第一審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第一審程序,對審理終結的刑事案件,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法律的規定,確認被告人是有罪還是無罪,構成何種罪,並科以刑罰、免除刑罰或者宣告無罪等實體問題作出的書面決定。
★哪些事實不能出現在刑事判決書上
1.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
2.只有一般輕微違法行為,但不構成犯罪的,或者屬於思想認識、道德品質、生活作風、缺點錯誤的;
3.已過追訴時效,依法不應追究的犯罪事實;
4.歷史上已經處理過的行為;
5.應按黨紀、政紀處理的或者與本案無關的事實。
★一審刑事判決書在製作事實時應注意哪些內容?
1.敘述事實時,應寫明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被告人的動機、目的、手段,實施行為的過程、危害結果和被告人在案發後的表現等內容,並以否具備犯罪構成要件為重點,兼敘影響定性處理的各種情節。
2.敘述事實必須是重點突出、層次清楚。
3.敘述事實要注意保守國家機密,保護被害人的名譽。
4.敘述事實的文字要准確、朴實、不誇大、不縮小,如實反映案件的客觀事實。
★一審刑事判決書正文包括哪幾項內容?
包括事實、理由和判決結果三部分內容。
1.事實,包括(1)控辯雙方的意見;(2)法院確認的犯罪事實。
2.理由,包括(1)確定罪名;(2)確認量刑情節;(3)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的應當表示肯定;不構成犯罪或者指控的罪名不當的,應當有理有據地作出分析認定;對於辯解、辯護的主要理由,應當據理表明是否予以採納。(4)確認辯解、辯護的理由是否被採納。(5)寫明判決的法律依據。
3.判決結果。
★第一審刑事判決書敘述事實,應當寫清哪些要素?
第一審刑事判決書敘寫事實時,應當寫明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被告人的動機、目的、手段,實施行為的過程、危害結果以及被告人在案發後的表現等內容,並以是否具備犯罪構成要件為重點,兼敘影響定性處理的各種情節。
★第一審刑事判決書的判決理由應當寫明哪些內容?
理由是判決的靈魂。判決理由應當寫明下列內容:(1)確定罪名,應以我國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為依據。(2)確認量刑情節。(3)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的應當表示肯定;不構成犯罪或者指控的罪名不當的,應當有理有據地作出分析認定;對於辯解、辯護的主要理由,應當據理表明是否予以採納。(4)確認辯解、辯護理由是否被採納。(5)寫明判決的法律依據。
★刑事裁定書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是指人民法院對刑事案件在審理和執行過程中的程序問題和部分實體問題,依照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作出的書面決定。
2.作用:刑事裁定書是人民法院常用的文書之一,其格式、內容和製作方式與刑事判決書基本相同,但內容一般比較簡單。
★民事裁判文書的概念、作用及其種類
1.概念: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中,為解決訴訟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就案件的實體問題和程序問題依法製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
2.作用:民事裁判文書既是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適用民事法律、法規,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解決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有效工具,又是宣傳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的生動教材,還是客觀地衡量審判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它對於提高全社會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增強人民內部的安定團結,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3.種類: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判文書,按照裁判案件的方式不同,可分為民事判決書、民事裁定書、民事調解書、民事決定書和民事制裁決定書;按照審判所適用的程序不同,又可分為第一審民事判決書、第一審民事裁定書和第一審民事調解書,第二審民事判決書、第二審民事裁定書和第二審民事調解書,再審民事判決書、再審民事裁定書和再審民事調解書。此外,還有為適用特別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督促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而製作的民事裁判文書。
★一審民事判決書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是指第一審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第一審程序,對審理終結的第一審民事糾紛和經濟糾紛等案件就實體問題作出的書面決定。
2.作用:第一審民事判決書是民事判決書的一類。民事判決的作用是一致的,基本根本作用在於正確地處理各類民事權益糾紛,保證我國民事法律、法規的正確貫徹執行,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一審民事判決書的結果製作要求是什麼?
書寫判決結果,要求做到明確、具體、完整。
明確,就是主文要明確地指出解決當事人之間糾紛的結論。
具體,就是主文決定的事項必須是具體的,應具體到如何履行、何時履行。
完整,就是主文決定的事項要全部交代清楚,不要有遺漏。
E. 法院裁判的分類
法院裁判復 (Judgment) 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製件過程中,根據案件事實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對訴訟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依職權所作出的判定的統稱。法院裁判是法院依職權作出的,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的結果,它體現了司法審判的權威。依據人民法院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的內容的不同,可以把法院的裁判分為以下幾種,即判決、裁定、決定。
判決: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經過法庭審理,根據查明和認定的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以國家審判決機關名義,對案件中的民事實體權利義務爭議,作出權威性的判定,稱為判決。
裁定: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時,對所發生的程序上應解決的事項,所作的審判決職務上的判決定稱為裁定。
決定:在訴訟進行中,為了保證人民法院能夠公正地審理民事、經濟糾紛案件,維護正常的訴訟秩序,正確處理人民法院內部的工作關系,對訴訟中發生的某些特定事項,作出職務上的判定,稱為民事決定。
F. 行政訴訟一審判決的種類及適用條件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一審判決的種類:維持判決、撤銷判決、履行判決、變更判決、確認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判決。適用條件:一是證據確鑿。二是適用法律法規正確。三是符合法定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