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萬載新法院

萬載新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5-01 23:36:16

1. 萬載法院曾英華請問家庭冷暴力帶來的身心痛苦,20年的感情,何去何從

何去何從不是回答,而是選擇。。是你自己選擇今後如何走如何做如何生活。
婚姻只是個契約,人是無法靠一個契約就能達到心中所想的。
最終婚姻是靠經營,靠人自己去建造去粉刷去裝飾,才能成為一個家。
夫妻組成一個家庭,但這個家庭不會只靠個結婚證就萬事無憂,萬事大吉了。
有結婚證只不過是婚姻的開始。就如房子只不過剛有了地基。
真正要成為溫暖的家,還是四處漏風的家,都是要靠人付出努力去經營去建造。
就如同樣的房子,有人是溫馨的,有人是紊亂的一樣。都是人經營和付出決定結果。
夫妻恩情,就是要先有恩才會有情啊。
如果夫妻間只考慮自己,不願與對方付出,從事上從生活上,能幫助到對方,那何來的恩,又怎麼轉化成情?
實際上婚姻就是從激情轉化成親情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有的就是恩情。只有親情才能長久,才能成為陪伴一生的粘合劑。
失敗並非是因為失敗本身,而是因為失敗的因來決定了必然失敗的結果。
所以婚姻並非兩人在一起就是婚姻了。。只要反省下各自是否做到恩,就會知道如何沒有正常轉化成為親情的結果了。
一般如果只能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而無法按兩人一起方式生活的人,無法照顧到對方,必然會成為矛盾的發起點。。

2. 萬載縣白水鄉中學1991年度因擴建徵用白水村山灣組村民歐陽景亮一畝責任田,該不該依法補償

我來回答你,你說萬載縣白水鄉中學1991年度因擴建徵用白水村山灣組村民的義回母責任提案,你答問該不該補償,這還用問嗎?你徵用人家的錢你不給你錢,那合法嗎?那必須的不用必須補償,要不給補償的話你就是到當地的法院起訴他。

3. 江西宜春市萬載縣法院鍾有根

鍾有根本是個老實本分的人,挪用大量的公款,這裡面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陰謀,這么多年來,難道領導就沒有一點發覺嗎?任其泛濫,可現在受苦的卻是他沒有收入的妻子和正在讀高中的兒子,鍾有根他自己是咎由自取,可他的妻兒將來的生活怎麼辦???????????

4. 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的張宏清判幾年

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張洪清應該判了幾年,這個就要問一下,去當地的法院問一下,就知道了,一般法院會說的

5. 萬載法院執行庭易榮勇

如果電話是告訴你涉及中獎、銀行卡、身份證、社保卡違法,辦理助學金、困難補助,他說是什麼部門的人員,都無從核驗。不要泄露自己的信息。語音電話都是詐騙,掛掉。記住一句話,只要讓你繳費、轉錢的,立馬掛斷電話,這是騙子啊,不理他就沒啥事,不貪便宜不上當。所以要當心。找人打114查詢法院的號再問問

6. 請問;萬載縣(理想置業)店內遭遇團伙搶劫致傷反被治安處罰合法嗎

您好,

如果對公安機關的處罰決定不服,可以向設立該公安的上一級主管部門或者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中國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
第十二條 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中和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
第十四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7. 失信被執行人的住房公積金法院能扣劃嗎

失信被執行人的住房公積金法院能扣劃。

從2017年7月1日起,全國所有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將按照住建部發布的《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操作規程》要求,通過平台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全國所有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將「聯網」,通過統一的平台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上海、福州、廣州等20多個城市已經接入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台。2018年5月15日,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關於取消身份證明材料復印件作為住房公積金歸集和貸款業務辦理要件的通知》。

(7)萬載新法院擴展閱讀

住房公積金性質

(1)保障性,建立職工住房公積金制度,為職工較快、較好地解決住房問題提供了保障;

(2)互助性,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能夠有效地建立和形成有房職工幫助無房職工的機制和渠道,而住房公積金在資金方面為無房職工提供了幫助,體現了職工住房公積金的互助性;

(3)長期性,每一個城鎮在職職工自參加工作之日起至退休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的這一段時間內,都必須繳納個人住房公積金;職工所在單位也應按規定為職工補助繳存住房公積金。

8. 關於再審程序

你說的好。
的確是違背了。
所以現在修改民訴法的呼聲很高。而且學者要求改變現在二審終審為三審終審。嚴格限制再審程序的啟動。有學者甚至要求廢除再審程序。

試論廢除民事再審與設立三審制
曾昭志 曾廣林 (作者單位:江西省萬載縣人民法院 郵編:336100 )

內容提要:本文圍繞司法公正與效率的主題,從民事再審程序提起的主體、法定理由、證據使用原則及再審的啟動對民事法律關系的穩定、法院生效裁判的終極性、權威性的影響等方面,分析了再審的弊端,並結合我國法官隊伍的現狀和二審終審制存在的問題,論述了廢除民事再審設立三審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淺述了構建三審制的設想。
關鍵詞:民事三審制 設立 必要性 可行性
公正與效率是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靈魂,是搞好審判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而我國現行民事審判制度是二審終審輔以審判監督制(以下簡稱再審),筆者認為這種制度存在諸多弊端,不符合新形勢下對人民司法公正與效率的要求。對此,筆者略述管見,以期拋磚引玉。 (一)民事再審程序,是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法院決定、檢察院抗訴,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依法對確有錯誤的民事案件再次進行審理的程序。其立法目的旨在有錯必糾,是一種事後監督和補救措施,但卻存在以下缺陷:1、法院、檢察院作為提起再審主體,違背了私法自治原則我國的審判監督程序,其實質為再審程序。再審的法定起因源於當事人申請再審、法院決定、檢察院抗訴。當事人申請再審由《民事訴訟法〈試行〉》規定的當事人申訴演變而來。而不論是當事人申訴還是申請再審,並不必然引起法院對案件的再審。對案件是否提起再審由法院決定,由此可見,提起再審程序的途徑實為一是法院決定,二是檢察院抗訴,它集中體現了國家干預精神。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處於平等地位。民事訴訟本涉及的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權益即私權。根據私法自治原則,對屬於私權范圍內的法律關系,國家機關應持不幹預原則。而無論是法院決定再審還是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檢察院抗訴而引起再審,都違背了當事人自由處分原則和國家不幹預原則。民事處分權是民事權利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它不違反法律和禁止性行政法規,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國家機關就不必去干預。否則,就打破了當事人雙方平等對抗的格局。作為靠納稅人養活的國家機關的審判、檢察機關,站在一方納稅人一邊對抗另一方納稅人,這本身就是不正常、不公正的,它動搖了司法中立的立場,有損於司法公正。2、再審程序的啟動,不利於民事法律關系的穩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再審程序的適用對象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在此,僅對一審生效裁判的再審而言,我們知道無論是當事人、法院、檢察院提起或引起的再審案,都說明當事人原本對原審生效裁判是服判的,或者說對自己的民事處分權是持消極放棄態度的,因而使雙方當事人的民事法律關系已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而對早已生效的裁判提起再審,則打破了法律關系的穩定,使本已處於穩定的民事法律關系受到嚴重的威脅。3、再審的理由存在程序上的邏輯錯誤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7條規定,有決定再審權的各級法院院長、最高法院和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決定再審的理由是發現裁判「確有錯誤」。在此就顯露出這樣一個問題,案件尚未進行再審,怎樣知道原生效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即使申請再審的一方當事人提交了所謂「新的證據」,未經庭審雙方當事人質證、認證的「證據」,又怎麼能當作證據來確認?顯然是只有在案件未決定再審前,法官(准確地說是負責審查該案的承辦法官個人、有的還經過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已對案件進行了實質性審查。這一立法上的程序邏輯錯誤,是導致司法實踐中先定後審現象存在的直接原因。同時,我們常會發現裁定書決定再審的理由是原裁判「確有錯誤」,而經再審查明原審並無錯誤,應予維持原判,這又使再審的法定理由處於兩難的尷尬境地。如果確立三審終審制,廢除再審程序就可以避免出現程序上的法律邏輯錯誤。4、"新的證據再審"違背訴訟效率原則《民事訴訟法》第179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法院應當再審。由此可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任何一個階段、任何時間提出新的證據。如前所述,它首先違背了"未經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的證據使用原則。其次,由於沒有舉證期限的限制,當事人在任何階段、任何時間發現了新的證據,都可以向法院申請再審,法院則應該再審,勢必導致早已生效的裁判處於長期、無限期地效力待定狀態,既有損於法律的尊嚴,又違背了訴訟效率的原則。由於沒有舉證期限,很可能使當事人在審理過程中懈於收集、提供證據,甚至在訴訟中搞證據突襲,或一審未提交證據可以在二審提供,在二審沒有提供證據,還可以在再審中來提供,使案件審而不終,沒完沒了,拖延訴訟的進程,導致纏訟現象的發生,既增加了對方當事人的累贅,也加重了法院不必要的負擔,增加訴訟成本。這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規定的「當事人應在舉證期限內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對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法院不組織質證;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證據材料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的規則相沖突。5、再審程序嚴重威脅生效裁判的終極性、權威性眾所周知,法院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最後一道屏障,法院的生效裁決具有終極性質。而按審判監督程序對已發生了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進行再審,則需先行裁定中止原裁判的執行,這就導致原本生效的裁判失去法律效力,「終」而無終,有悖於司法的終極性。同時我們知道《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但對法院決定再審、檢察院抗訴並沒有規定嚴格的時間限制。這樣既使當事人在裁判生效二年以後的任何時間還可以向檢察院申訴,由檢察院抗訴而引起再審,或由法院決定再審,實際上對再審則等於沒有時間限制,加上對再審的次數無任何限制性規定,不僅可能由於任何一方當事人對生效裁判在兩年內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可以無次數地提出再審請求,使相對方當事人的權益在長期內處於一種不穩定狀態,而且對法院判決、裁定的權威性構成嚴重威脅。這對相對方當事人的民事權利的正常行使也無疑形成很大的威脅,顯然是有失公平的。其後果是導致一起糾紛案可能會被無休止地進行多次重復性審理,不僅有違民事審判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初衷,而且對社會秩序構成一種不穩定因素,所付出的代價是法的安定性和司法的權威性。6、再審的適用導致事實上的「三審」《民事訴訟法》第184條規定,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生效裁判原是一審(初審)法院作出的,按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裁判,當事人不服可以上訴;原是二審(上訴)法院作出的,和上級法院提審的,按照二審程序審理,所作出的裁判是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由此不難看出,如果當事人一方對一審"再審"裁判不服上訴,以及對二審生效裁判案的再審,都形成事實上的"三審"。而再審除少量案件由上級法院提審外,絕大多數案件都是由原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進行,雖是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但難免受到原審法院各種因素或多或少的影響,有失於公正之嫌,公信力亦差,甚至導致當事人纏訴。筆者認為,為避免重復勞動,提高審判效率,倒不如在當事人不服二審裁判時直接進入法定「三審」程序好。 (二)那麼,廢除民事再審制,就現行的二審終審制能否確保公正與效率這個主題呢?筆者的回答是否定的。首先是作為司法主體的法官的素質尚不能完全適應這個要求。因為對司法公正與效率具有最根本、最關鍵作用的是作為司法主體的法官個人的素質問題。作為一名法官那怕辦了一千件案件中只判錯一件,而對這個案件的利害當事人則是百分之百的冤或錯。在國際上,法官是一個神聖的終身職業。法官一般都是從高級律師和經過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門培訓的人才中選任的,終審法院和上訴法院的法官都是從初審法院的優秀者中逐層選拔的。而我國各級法院的法官至今並不是嚴格按照法官條件逐級擇優選拔的,甚至在上訴審中,低級法官審理並改變(有時甚至錯改)高級法官作出裁判的現象並不鮮見。我國現有法官二十八萬人,在世界上與人口總數的比例最大,數量最多,而各級法院法官在「知」、「能」、「德」三個方面參差不齊,基本素質還不夠理想。若廢除再審,我國法官隊伍的整體素質尚不能適應現行的二審終審制。其次,我國的司法體制對二審終審制存在不適應性。下面來分析一下我國現行二審終審制存在的弊端。1、二審缺乏監督,存在濫用終審權的可能性我國的司法體制決定,上級法院與下級法院的關系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下級法院的審判工作受上級法院監督"。而這種法律規定的監督關系,一般是只能通過上訴的審級來進行的,這就使作為終審的二審失去監督,存在濫用終審權力的可能。不受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司法權也是如此。一旦二審法官濫用了終審權,一審法院和當事人因必須服從和必須履行而無可奈何。2、審判機構的設置行政化,導致司法權力的地方化我國的地方各級法院都是按與行政區劃相對應設置的,司法管轄區從屬於行政管轄區,且法院對同級行政機關實際上存在機構、人事和經費等依附關系,使設在地方的國家審判機關實際上成為地方的審判機關,有的則處於當地政府下屬一個執法部門的地位,地方政府從人、財、物上控制或影響著法院的獨立審判,導致審判權地方化、行政化,從客觀上影響著法院的司法公正。與此同時,由於上述原因,因法院的人、財、物受制於同級地方政府,作為司法主體的法院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在處理本地當事人與外地當事人的糾紛時,也往往千方百計偏袒本地一方,自覺、不自覺地採取司法地方保護主義,尤其是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司法地方保護主義更為明顯,不僅反映在初審中,也反映在二審中。筆者認為,如果設立三審終審制,三審(終審)法院的司法管轄區就比二審法院的管轄區大,更比初審法院的管轄區大,這種受地方行政干擾和地方保護主義影響而有失司法公正的因素就能縮小到最低限度甚至消除。 (三)綜上所述,民事再審程序在程序上既違背訴訟效率原則,又在發現"確有錯誤"的再審理由上存在"先定後審"的邏輯錯誤。按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的客體是法院作出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生效裁判本已使當事人之間紛爭的民事法律關系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再審的提起則打破了這種穩定狀態。且審判、檢察機關作為提起再審的主體,既違背國家不予干預的私法自治原則,有損於司法中立與公正;同時因提起再審勢必要中止執行(且不論再審結果如何),必然導致法院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受到嚴重影響。加上對當事人申請再審和舉證實際上沒有時間和次數限制,很可能導致當事人纏訟現象的發生,使有些案件審而不終,使法院的生效裁判失去穩定性,甚至使已執行完畢多年或尚未執行的案件當事人,都經常擔心對方當事人是否會突然找出什麼"新證據"或"新理由"提出再審請求。於此,不利於民事法律關系的穩定。我國已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治經濟要求法院能夠獨立審判,要求法院的裁判具有如同法律一樣的權威。如果法院裁判經常發生改變,裁判的效力不確定,就等於裁判沒有效力;沒有效力的裁判,也就不可能有司法權威。因此對現行的民事再審程序予以廢除是必要的。但是,由於我國審判機構的設置行政化,地方法院對同級行政機關存在機構、人事和經費等依附關系,受制於同級地方政府,使地方法院變成地方的法院,導致不同程度地存在司法地方保護主義,影響司法公正;加上對二審法院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使作為終審的二審權力過大,存在濫用終審權的可能性,因而面對我國司法體制的現狀,在廢除再審的同時,實行三審終審制是必要的。 (四)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設立三審終審制是可行的。在歷史上,我國清末就曾吸收西方大陸法系(主要是德國)的經驗,進行訴訟審判制度的改革,實行四級三審終審制,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均實行四級三審終審制。我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和解放區法院也曾實行三審終審制,直到新中國於1954年憲法頒布後才實行二審終審制。從現實看,作為我國區域性法律的台灣、香港的審判制度均實行三審終審制。在國際上,無論是英美法系國家,還是大陸法系國家的審判制度大多是實行三審終審制。 那麼,增設第三審程序,是否會延誤案件審結時間,加重當事人的訴訟負擔呢?筆者認為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三審程序和二審程序一樣,都不是民事訴訟程序的必經程序。只有在當事人對一審裁判不服提起上訴時,才引起二審程序;同理,也只有在當事人對二審裁判不服(且為防止當事人濫用二審上訴權,附有嚴格的條件限制,並非所有案件均能上訴)提起上訴時才適用三審程序。真正啟動三審程序的案件還是少數(但設立三審制的作用和意義遠非僅涉及這些少數的三審案件本身)。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啟動"三審程序"與適用現行再審程序(當事人對原生效裁判可在二年內申請再審,法院決定、檢察院抗訴而引起再審則沒有時間限制)反復申訴、重復審理的情形相比,耗費的時間要少得多,因而不會增加當事人的訴訟負擔,而更有利於及時、公正、高效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故我國若實行三審終審制,既有歷史經驗可借鑒,也有現實的可行性,同時也符合我國加入WTO後司法體制與國際接軌的要求。為此,筆者建議國家立法機關廢除民事再審程序,設立三審終審制。 (五)司法公正與司法效率是相輔相成的,是相互依存的統一體。沒有公正就不存在效率;沒有效率也就失去公正,遲到的公正本身在一定意義上就意味著不公正。廢除再審實行三審終審制,則可以使司法公正與效率同時兼顧,取得如下效果:1、廢除再審可以避免法院、檢察院作為提起再審的主體,體現國家機關對民事訴訟權利不予干預的私法自治原則,使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處於平等對抗的格局,有利於實現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訴訟地位平等。2、可解決現再審裁判公信力差的問題,能避免當事人纏訟和法院重復審理現象的發生,有利於提高司法效率,及時、公正、高效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使法院的生效裁判具有終極性、權威性。3、實行三審終審制,可以克服在審判中"先定後審"現象的發生,避免程序上的邏輯錯誤。4、加強了上級法院對二審法院的監督,可消除現行二審終審制存在濫用終審權的可能性,避免二審權力過大和裁判的隨意性。5、由於三審(終審)法院的司法管轄區大於二審(上訴)法院和初審法院的司法管轄區,民事三審制的設立能避免現行法院體制中存在的審判權地方化、行政化的不良傾向的影響,有效地遏制司法地方保護主義,有利於司法公正。如何設計和構建民事三審制呢?筆者認為,可在《民事訴訟法》中廢除再審(審監)程序,增設"第三審(終審)程序"專章,首先規定當事人對涉及重大民事權益、爭議標的大(具體標准可酌情規定)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二審判決、裁定並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三十日內(裁定書為十五日,為慎重考慮應比一審上訴期適當放長點時間)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進行三審(終審):(一)認為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二)認為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三)認為審判人員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判的,或當事人有證據材料證明審判人員審理該案時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四)有在原審舉證期限內無法獲取的新的證據材料證明,可能推翻原判決、裁定的。其次,規定依本法規定不適用二審程序的案件和當事人對一審裁判不服沒有上訴的案件,以及涉及當事人權益損害輕微、爭議標的不大的普通民事糾紛案不適用第三審程序,即當事人對此類案件的二審裁判不服不能上訴。三審法院對二審上訴案件應組成合議庭,根據具體情況可進行開庭審理或進行書面審理逕行判決(其它未涉及事項適用一審普通程序和二審程序),以體現訴訟經濟和效率原則。 綜上所述,廢除民事再審,設立三審終審制,既有其必要性,又具備可行性,既能提高審判效率,又有利於司法公正,故其不失為實現司法公正與效率的有效途徑。

9. 拖欠工資該找哪個部門解決在江西宜春萬載縣

摘要 拖欠工資找勞動仲裁委員會有效。可以先向勞動保障部門(勞動監察大隊)投訴、舉報訴沒有作用的,再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熱點內容
山東滕州律師 發布:2025-02-09 12:03:35 瀏覽:975
勞動法是全國通用嗎 發布:2025-02-09 11:50:07 瀏覽:595
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選編第四輯 發布:2025-02-09 11:44:22 瀏覽:844
謝丹律師 發布:2025-02-09 11:38:26 瀏覽:994
清華大學法學院招生簡章 發布:2025-02-09 11:18:52 瀏覽:303
上海勞動法試用期工資規定 發布:2025-02-09 11:07:05 瀏覽:126
中南政法法學院 發布:2025-02-09 10:42:14 瀏覽:6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要點 發布:2025-02-09 10:40:16 瀏覽:435
女朋友和我分手後死了我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10:37:56 瀏覽:969
月息3違約金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9 09:01:01 瀏覽: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