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司法禮儀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
(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發布,2010年12月6日修訂後重新發布)
第二章 忠誠司法事業
第四條 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捍衛者。
第五條 堅持和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認真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尊崇和信仰法律,模範遵守法律,嚴格執行法律,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第六條 熱愛司法事業,珍惜法官榮譽,堅持職業操守,恪守法官良知,牢固樹立司法核心價值觀,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己任,認真履行法官職責。
第七條 維護國家利益,遵守政治紀律,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不從事或參與有損國家利益和司法權威的活動,不發表有損國家利益和司法權威的言論。
第三章 保證司法公正
第八條 堅持和維護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客觀公正審理案件,在審判活動中獨立思考、自主判斷,敢於堅持原則,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不受權勢、人情等因素的影響。
第九條 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努力查明案件事實,准確把握法律精神,正確適用法律,合理行使裁量權,避免主觀臆斷、超越職權、濫用職權,確保案件裁判結果公平公正。
第十條 牢固樹立程序意識,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執法辦案,充分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避免執法辦案中的隨意行為。
第十一條 嚴格遵守法定辦案時限,提高審判執行效率,及時化解糾紛,注重節約司法資源,杜絕玩忽職守、拖延辦案等行為。
第十二條 認真貫徹司法公開原則,尊重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同時避免司法審判受到外界的不當影響。
第十三條 自覺遵守司法迴避制度,審理案件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場,平等對待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不偏袒或歧視任何一方當事人,不私自單獨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
第十四條 尊重其他法官對審判職權的依法行使,除履行工作職責或者通過正當程序外,不過問、不幹預、不評論其他法官正在審理的案件。
第四章 確保司法廉潔
第十五條 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守廉潔底線,依法正確行使審判權、執行權,杜絕以權謀私、貪贓枉法行為。
第十六條 嚴格遵守廉潔司法規定,不接受案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的請客送禮,不利用職務便利或者法官身份謀取不正當利益,不違反規定與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不正當交往,不在執法辦案中徇私舞弊。
第十七條 不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的經營活動,不在企業及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法律顧問等職務,不就未決案件或者再審案件給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咨詢意見。
第十八條 妥善處理個人和家庭事務,不利用法官身份尋求特殊利益。按規定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教育督促家庭成員不利用法官的職權、地位謀取不正當利益。
第五章 堅持司法為民
第十九條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司法為民的理念,強化群眾觀念,重視群眾訴求,關注群眾感受,自覺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條 注重發揮司法的能動作用,積極尋求有利於案結事了的糾紛解決辦法,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第二十一條 認真執行司法便民規定,努力為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必要的訴訟便利,盡可能降低其訴訟成本。
第二十二條 尊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人格尊嚴,避免盛氣凌人、「冷硬橫推」等不良作風;尊重律師,依法保障律師參與訴訟活動的權利。
第六章 維護司法形象
第二十三條 堅持學習,精研業務,忠於職守,秉公辦案,懲惡揚善,弘揚正義,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職業操守。
第二十四條 堅持文明司法,遵守司法禮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行為規范、著裝得體、語言文明、態度平和,保持良好的職業修養和司法作風。
第二十五條 加強自身修養,培育高尚道德操守和健康生活情趣,杜絕與法官職業形象不相稱、與法官職業道德相違背的不良嗜好和行為,遵守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維護良好的個人聲譽。
第二十六條 法官退休後應當遵守國家相關規定,不利用自己的原有身份和便利條件過問、干預執法辦案,避免因個人不當言行對法官職業形象造成不良影響。
⑵ 當代法官如何解讀「仁義禮智信」
保崬┯謚謝桌淼姆⒄怪小5車氖舜蟊ǜ嬤賦觶緇嶂饕搴誦募壑堤逑凳切斯輟T諦率貝暮艋較攏謝澄幕幕蟣亟耷畹惱芰浚叭室謇裰切擰幣燦凶判碌哪諍徒舛痢
「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春初·元命苞》)。」禮記雲,上下相親謂之仁。「仁」的基本含義就是孔子所說的「愛人」,是人對於同類生命的基本同情和關懷。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准。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司法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在司法領域體現以人為本,就是要求法官將冰冷的法律柔化為三月的春風,給當事人以溫情感;就是要在法庭上將法律的語言詮釋為群眾聽得懂的話語,給當事人以親切感;就是要始終堅持能動司法,以人和人、人和社會的和諧為己任,想方設法、設身處地地化解糾紛,給當事人以公平感;就是要在司法實踐中貫徹「民本」的基本價值理念,做到重民貴民、愛民仁民、安民保民,給當事人以信賴感。
「義,宜也。裁製事物,使各宜也(《釋名》)。」義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孟子雲,「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當前道德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確立一個社會的「義」,並且培養公民對「義」的自覺和信念。義是倫理的概念,法則是社會學的概念,社會是倫理的,更是法律的,法律是社會道德的最底線的規范。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官是法律的實施者,更是社會「義」的守護者,公正司法不僅僅是司法者的良知和責任,更是人民群眾的呼喚和期盼。另一方面,公正的審判在實現社會正義的同時,對社會正義也起著引導和示範的作用,是匡扶社會道德良知的砥柱,故法官當「言出為箭,執法如山」、「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釋名》)。」禮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標准。故《論語》曰:「不學禮,無以立。」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准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它是社會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觀表徵,是每個人道德素質和教養程度的外在標志。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法官是特殊的群體,是公平正義的化身,有著比常人更高的職業道德要求,法官必須更加註重司法禮儀,通過司法活動向當事人展示法官的學識、風度、氣度、教養與魅力等個人涵養,體現法官的整體道德水準和司法水平,這樣才能贏得當事人的尊重,贏得社會對法官群體的褒獎和認同。
「是非之心,智也」,意思是能夠分辨是非就是智慧,儒家把「智」列為「五常」之一,認為追求知識,增長聰明智慧,也是人生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對於知識和智慧的尊重。每一個職業都有與之匹配的專業素養和能力的要求,法官也是如此。當法治作為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法官的學識、能力尤為重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當前,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矛盾紛紛體現到司法領域,對法官的政治智慧、社會智慧、法律智慧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法官必須能夠運用法律的方法、法律的思維、法律的技術來平息爭議糾紛。只有具有深厚的法律理論功底,能夠嫻熟地運用各種司法技巧,才有可能在司法裁判活動中體現出法官的智慧。
「信者,誠也(《墨子經》)」。儒家把誠信作為人的基本道德。《中庸》認為「誠」是「天之道」,「誠之」是「人之道」。這等於是把「誠」作為至高無上的價值源頭來看待。要取信於人,根本在於「反身而誠」。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無信不立」。與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治理國家要「敬事而信」。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這對法官而言面臨著兩方面的任務,一是通過司法活動,著力維護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通過發揮法律的制裁和引導功能,促成社會誠信良好風尚的形成;另一方面,法官要致力於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司法公信力來源於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來源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這就要求法官滿足人民群眾正義訴求,注重司法自身的品格和力量,不斷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只有司法公信,才有可能通過司法的手段促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
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開啟了我國司法事業的新篇章,面對時代的呼喚,回眸千年的文化,我們定當有所思、有所悟、有所為。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⑶ 我國庭審活動中的司法禮儀和法庭紀律
法律分析: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鼓掌、喧嘩、吸煙、進食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第十四條 庭審活動開始前,書記員應當宣布本規則第十七條規定的法庭紀律。
第十七條 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鼓掌、喧嘩;
(二)吸煙、進食;
(三)撥打或接聽電話;
(四)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檢察人員、訴訟參與人發言或提問,應當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
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
媒體記者經許可實施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行為,應當在指定的時間及區域進行,不得影響或干擾庭審活動。
⑷ 法院開庭紀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七條規定:「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內動中應容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一)鼓掌、喧嘩;(二)吸煙、進食;(三)撥打或接聽電話;(四)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檢察人員、訴訟參與人發言或提問,應當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媒體記者經許可實施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行為,應當在指定的時間及區域進行,不得影響或干擾庭審活動。」
⑸ 人民法院司法禮儀規范試行何時出台的
A 試題分析:來題中材料自「《規范》強調『踐禮修德,從小抓起』」,強調的是培育文明風尚重在實踐,故②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題中材料「《規范》在提出基本文明禮儀要求外,還對不同年齡段學生提出了具體要求」,體現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故①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培養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故④項表述錯誤,不能入選;事物發展最終要通過質變來實現,故③項表述錯誤,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A項。
⑹ 去出庭法院穿衣服有講究嗎
旁聽人員:
1、在法院出庭,上衣,褲子,鞋等服飾要整潔。不要穿拖鞋。
2、不要濃妝艷抹,不要赤膊上陣。儀表要端莊。
律師:
1、穿著應以莊重智慧為原則。藍黑色的西裝,白色襯衫搭配銀灰色斜紋領帶,黑色皮鞋,黑色襪子,黑色真皮公文包,整齊傳統的短發,給人以干凈、成熟睿智的感覺。
2、形象氣質要好,男生要注意頭發鬍子,女生最好化點淡妝,切記不要濃妝艷抹。
(6)法院司法禮儀擴展閱讀:
1979年12月,最高法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制定並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試行)》。1993年11月,最高法對其進行修改,修改後的規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據最高法司法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胡仕浩介紹,修改後的《規則》共有27條,除對原有條文進行直接修改外,新增加的內容有15條。
《規則》主要有六大變化:更加註重庭審參與人的權利保障,更加註重庭審規則公平,更加註重保障法庭安全,更加註重規范法庭秩序,更加註重庭審活動公開,更加註重司法禮儀。
《規則》規定,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訴人出庭受審時,著正裝或便裝,不著監管機構的識別服;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在庭審活動中不得對被告人或上訴人使用戒具。
《規則》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予以特別保護,規定審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庭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特殊設置。
《規則》規定,公民對公開的庭審可以自由旁聽;只有在旁聽席位不能滿足需要時,人民法院才可以根據申請的先後順序或者通過抽簽、搖號等方式發放旁聽證。
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的旁聽優先安排;公布各法庭的編號、位置以及席位數量等信息,既方便引導旁聽,又有利於接受監督,防止限制旁聽。
⑺ 法院開庭可以帶手機嗎
法庭復開庭可以帶手機,制但是不能撥打和接聽電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七條規定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1、鼓掌,喧嘩。
2、吸煙,進食。
3、撥打或接聽電話。
4、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5、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
(7)法院司法禮儀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二十條規定行為人實施下列行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1、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以及傳染病病原體進入法庭。
2、哄鬧、沖擊法庭。
3、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訴訟參與人。
4、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
5、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⑻ 簡單的法庭如何布置
法庭的審判庭最少需要桌子4張,椅子6把,旁聽席椅子若干。審判席居於法庭正前方,版牆壁正中央懸掛國權徽,書記員席在審判席前面,原告席在審判席的右側下方,被告席在審判席左側下方,原告席與被告席相對。一般情況就是這樣。
⑼ 打官司要怎樣講話
打官司就是訴訟。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可以委託親屬作為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法庭上可以講話。親屬代理訴訟的,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五十九條 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⑽ 法庭紀律具體內容是什麼呀
書記員宣布的法庭紀律具體內容是: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鼓掌、喧嘩、吸煙、進食等。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四條,庭審活動開始前,書記員應當宣布本規則第十七條規定的法庭紀律。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七條,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鼓掌、喧嘩;
(二)吸煙、進食;
(三)撥打或接聽電話;
(四)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檢察人員、訴訟參與人發言或提問,應當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媒體記者經許可實施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行為,應當在指定的時間及區域進行,不得影響或干擾庭審活動。
(10)法院司法禮儀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二十條,行為人實施下列行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以及傳染病病原體進入法庭;
(二)哄鬧、沖擊法庭;
(三)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訴訟參與人;
(四)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二十一條,司法警察依照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令維持法庭秩序。出現危及法庭內人員人身安全或者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等緊急情況時,司法警察可以直接採取必要的處置措施。人民法院依法對違反法庭紀律的人採取的扣押物品、強行帶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在法庭審判過程中,如果訴訟參與人或者旁聽人員違反法庭秩序,審判長應當警告制止。對不聽制止的,可以強行帶出法庭;情節嚴重的,處以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罰款、拘留必須經院長批准。被處罰人對罰款、拘留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對聚眾哄鬧、沖擊法庭或者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