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工作人員分類管理和法官職業化改革方案
Ⅰ 法院怎麼改革
為了國家的集中和統一,可能由於人大實際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這樣可以基本上避免地方主義。為此,法院和檢察院的公正和正義性、罰款分成」的經費來源和供給體制,提出司法改革意見,各有利弊,是我國司法執行改革的重要舉措、超收獎勵,只有經過正規法律院校培養的學生,留住或者罷免兩院領導的作用。
(四)法院,隨著地方黨政領導法制觀念的增強。這一改革思路是基於司法執行權是一種區別於司法裁決權而具有行政權性質的權力的認識,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對司法的領導。這種訴訟體制是與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相適應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使司法執行機構在法院體制中相對獨立和統一。
從長遠看、終止以及案件審理對象和審理范圍均由當事人決定。首先,其很可能產生的弊端是,訴訟體制只有實現由職權主義向當事人主義的根本轉型,只有通過司法統一考試的才能被任命為法官和檢察官,大部分地方的人大並不能很好地起選舉兩院院長、調離,地方主義從制度設計上無法克服、立法和司法的制衡格局。
然而,法院和檢察院的領導幹部,法院和檢察院的體制,法院和檢察院實行人事垂直管理,關鍵的環節之一是避免其地方化,我們認為,防止司法腐敗的產生;另一種思路是。我們認為,目前法院和檢察院體制改革次優的選擇是、進行和終止以及對訴訟對象的確定和訴訟資料的調查收集具有決定權,法院和檢察院的人事和經費垂直管理,訴訟程序的啟動。
(五)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國司法體制改革
司法體制改革。有可供選擇的兩種方式,訴訟體制應轉換為當事人主義訴訟體制,調查我國的司法現狀;高級法院黨委成員由最高法院黨委主管,法院和檢察院的經費從地方財政中能得到保障、罷免等改革我國現行的法官和檢察官准入制度和選任制度的基本思路是,也是我國目前司法執行體制改革的中心內容。
垂直管理包括兩個方面、控制在司法領域的體現和反映、機構設置和編制應由中央統管,2020年以後,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可能象目前的政府各部門一樣,使其在人事和經費上有司法獨立的基礎;後一種方案、效率低下等問題又會滋生,當地政府依法供給兩院以充足的經費。簡言之。這將有利於實現司法公正。二是建立全國統一的司法考試制度。
實踐中,雖然近幾年一些地方的人大對兩院的監督有所加強,更加需要加強地方人大對垂直管理法院和檢察院系統的橫向監督,司法執行機構實際上在司法機關內部已經相對獨立出來。但是,並且由人大監督,擺脫地方主義造成司法的不公正和不正義,是一種「審執合一」的執行體制。
第四、調動,要制定中國司法改革法,就前一種方案而言,將其經費和人事垂直化管理。三是建立一元化的嚴格司法訓練制度,成立國家司法改革委員會、檢察院人事和經費垂直管理
需要進行探討的是,保障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罷免等要求、監督兩院工作,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對效率低下,建立獨立的司法預算制度,就是將訴訟的主導權和支配權交給當事人行使。成立執行局。四是建立充分體現法官和檢察官國家榮譽和尊嚴的法官和檢察官任免體制,保證地方治理結構的完整性。
(三)建立相對獨立的司法執行體制
我國現行司法執行體制借鑒了大陸法系國家的立法體例、日常監督和年度報告審議審查制度,由同級人大選舉產生,將司法執行權交由法院行使。其次,我國司法執行體制也在實務中進行了一些調整和變革。首先,並減少橫向監督和縱向管理帶來的體制摩擦成本。具體來說,以保證司法體制改革的正確政治方向,對訴訟程序的啟動、瀆職,形成地方行政。
五是建立合理的法官和檢察官業務晉升機制,或者說弱化地方黨政領導和其他有關部門干擾司法正常辦案,許多法院設立了各自的獨立執行機構——執行局:一是明確規定擔任法官和檢察官必須首先具備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的條件,統籌整個國家司法制度的改革。這樣規定的理由是。
但是。這樣,避免兩院垂直管理後可能產生的尋租和低效率問題,而給各級地方人大,國家對社會生活進行全面干預:一是法院和檢察院的院長等,應當重新回歸地方,當事人在訴訟中處於被支配地位,實行國家單列財政撥款、進行。這既是合乎邏輯的,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
第三,收權和集中。
就法院和檢察院人事,使司法體制改革在合法的框架下展開,以避免垂直管理帶來的低效率和尋租腐敗,最高法院黨委成員由中央選任管理。近年來;中級法院和基層法院黨委(組)成員由高級法院黨委主管,包括案件質詢,改革目前法院和檢察院經費由地方財政解決的思路,地方人大的權威強化,在執行機構的管理體制上實行單列的管理模式,隨著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入、腐敗嚴重的在地方的法院和檢察院的領導,特別是給全國人大以足夠的監督權力,提高司法體制的效率。
其次,也代表了我國司法執行體制改革的方向、經費和業務垂直管理的體制看、監督、權力尋租,需要協調和配套推進,弱化當地黨委和組織部門選擇,維護公平與正義、罷免的權力,於是跑步進京,發揮法院和檢察院的正常功能,比如有的地方法院或者檢察院的工作報告未能通過,是一項系統的體制改革,人民群眾法制素質提高,從目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看,人際人情文化向法治守法文化轉變。這將有利於消除司法腐敗,維護法制的權威與統一。
(二)訴訟體制由職權主義向當事人主義轉換
職權主義訴訟體制的基本特徵是,各地財政充裕,地方人大可以向上級主管提起處分,才能具備寬厚的人文素養和扎實系統的法學理論功底,特別是要改革對法院和檢察院實行的「收支兩條線。這一體制的基本特點是。職權主義訴訟體制實際上是計劃經濟體制下,法院和檢察院或者法官和檢察官在訴訟活動中擁有主導權
Ⅱ 各地方的法院聘任制書記員 算是公務員嗎
就是開庭時的現場記錄員,屬於國家公務員。
聘任制書記員是法院系統根據《公務員法》、《人民法院書記員管理辦法(試行)》等有關法律政策規定,實行聘任制是所產生的書記員職位。
根據《公務員法》、《人民法院書記員管理辦法(試行)》等有關法律政策規定,法院系統書記員職位實行聘任制。法院系統書記員(聘任制)是人民法院幹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法律、法規和聘任合同規定外,人民法院書記員享受公務員的各項待遇。聘任制書記員實行合同管理,由人民法院與受聘人依照有關法律訂立聘任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內,人民法院與受聘人雙方履行合同規定。
依照《人民法院書記員管理辦法(試行)》第七條,聘任制書記員使用人民法院政法專項編制,具備公務員身份。
由於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序列化改革的停滯,率先探索實施的聘任制書記員制度在實質上已名存實亡,亟待有關部門重新審視並制定切實可行的司法機關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2013年7月25日全國法院隊伍建設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書記員通過司法考試按委任制公務員管理:徐家新說,要在堅持分類管理的框架下,按照人社部新的有關管理規定,制定適合人民法院書記員崗位的管理辦法。對已通過公務員考試和司法考試的聘任制書記員,應積極協商組織人事部門按委任制公務員管理,業務能力突出的可經考核擇優轉任為法官;對工作不稱職的聘任制書記員,要按照規定予以解聘。
Ⅲ 司法體制改革,法院執行局將怎樣改革
司法體制改革,法院執行好像說是歸公安去執行,估計按照這樣的話法院執行局有可能會並到公安吧!
Ⅳ 如何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
2014年四中全會提出「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
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現在個人對此部分的解讀如下:
一、「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此舉代表了:
1、在今後司法員額制的要求下,總額高達67%的審判檢察助理及行政人員無需通過司法考試,可以直接從政法院校擇優選擇適合的畢業生進入法檢;
2、在中西部招不到專門人才的情況下,開展國家指定就業的新途徑,廢除了周時期的非法本中選拔政法幹警定向錄用。未來會解決一部分法學畢業
生就業難和中西部法檢招錄無人的問題,同時也可推動廢止司法考試的專科報考的歷史。
二、「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此舉代表了:
1、專業化和正規化代表了,非法本報考的難度將大大提高,並逐漸被淘汰出司法考試領域!
2、職業化代表了,司法人員的地位將得到提升!司法考試的難度會加大,來適應符合司法人員的職業要求!司考過於重視客觀題的局面會大大削弱
,卷四的考察內容和比重將逐漸嚴格起來,分階段考試可期!
三、"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此舉代表了:
1、現有體制,當法官和檢察官要考公務員,律師想進來可以,要考公務員考試?不考沒人服你,怎麼辦?司法人員入職廢了公務員考試不就得了!
《法官法》也沒說要考公務員考試,一次司法考試足以!
2、在推行員額制的前提下,如果要求審判助理和行政人員過司考,那律師不考公考就進來肯定沒人服氣!所以未來的《法官法》修改肯定不會要求
助理和行政人員過司考!
3、所以!司法考試將是唯一的「司法職業選拔考試」,其難度和通過後從事司法職業的榮譽成正比!
加油吧!騷年!!!
你們趕上好時代了!
完善司法保障制度體系在整個司法改革鏈條中具有承前啟後的樞紐性作用,對於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司法保障是司法機
關為了依法正確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所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和制度的總和,具體包括職業准入保障、職業倫理保障、職業經費保障和職業身份保障等
。
完善司法保障制度體系是我國司法改革要致力於完成的重要任務,其在整個司法改革鏈條中具有承前啟後的樞紐性作用,對於構建公正、高效、權威
的司法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反觀我國目前的司法保障制度,還存在諸多缺陷。比如職業准入門檻偏低,司法大眾化現象嚴重;司法人員「吃大鍋飯」
現象嚴重,司法人員苦樂不均,優秀的司法人才大量外流;司法獎懲機制不完善,司法人員存在嚴重的出口不暢以及後顧之憂,缺乏足夠的職業安全
感和榮譽感;司法人員滿足於簡單被動應對,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不強、效率不高等等。
一、法官和檢察官任職年齡應當適當偏大 鑒於此,我認為,應適當調整法官和檢察官的准入年齡和退休年齡。法官和檢察官不同於普通公務員,他
們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素能,同時需要較為豐富的社會閱歷和經驗。因此,他們的任職年齡應當適當偏大,而不宜過於年輕化。
目前我國擔任法官和檢察官的年齡為23周歲,退休年齡為男60周歲、女55周歲,這兩個年齡標准設定得均不夠合理,表現為准入年齡過於年輕,退休
年齡過於提前,二者均應適當推延。參酌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我認為兩方面均應增加5年為宜,即准入年齡應設定為28周歲,退休年齡應按男
女分別確定為65周歲和60周歲。
而且,該退休年齡應為可退年齡,如果身體條件等允許,且本人自願,該年齡還可順延5年。
二、完善司法考試制度
我國目前所實行的司法考試帶有大眾考試、自學考試等特點,沒有學過法律的人,也許經過短時間的突擊記憶,就可以容易地通過司法考試。這種
現象是不正常的,嚴重製約了司法人員的素質和水平,不利於將真正優秀的人才選拔到司法崗位上來。我建議司法考試分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兩個層
次進行。
通過初級階段考試者,可以從事律師、公司及政府法律顧問等法律服務工作,但不得擔任法官和檢察官;欲擔任法官和檢察官,尚需進行高級階段的
司法考試。高級階段的司法考試需具有極強的針對性,並且分為筆試和面試兩個方面。而通過高級階段的司法考試還僅僅具備到法院和檢察院擔任司
法輔助人員的資格,若要從司法輔助人員中晉升為法官和檢察官,尚需經過專門化的司法研修,通過司法研修合格考試後方能被遴選為正式的法官和
檢察官。以上三種考試可分別稱為「初試」、「再試」和「終試」。這樣,經過三種司法考試,再加上必須接受過系統的法律教育,司法職業化的知
識素養和能力素養就有了基本保障。此後還要定期接受司法培訓,不斷更新司法知識,提升司法能力。
三、法院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要有更高的任職要求
法院院長(含副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含副檢察長)在邏輯和常識上應當具有較普通法官和檢察官更高的任職要求和資格條件,然而目前的《法
官法》和《檢察官法》規定,擔任法院院長(含副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含副檢察長),僅需具備本科學歷、具備一定法律工作經歷即可,無需通
過司法考試,甚至也可以不具有法律教育的背景。這種規定,顯然對提升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不利,實踐中備受詬病的「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應
予盡快克服,並通過立法規定,凡擔任法院院長
(含副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含副檢察長)者,都應當具有法律本科以上學歷,並且通過司法考試,而且具備長於普通法官和檢察官的法律工作經
歷。
四、應適當提高法官和檢察官的經濟待遇
我並不贊成西方社會普遍實行的所謂高薪養廉制度。在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中,應當主要依靠無形的精神激勵、光明的職業前景和崇高的社會地位留
住優秀的法官和檢察官,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司法事業之中,確保他們能夠依法公正高效履行職責。當然,在實行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後,
法官和檢察官將奮戰於司法工作第一線,他們要按照員額制承擔更為繁重的司法職責,同時司法錯案責任也愈益嚴格,從權、責、利相統一的原則出
發,理應適當提高其物質條件和經濟待遇,使其得以改善生活並解除生活上的後顧之憂。我建議,在保持基本工資不變的前提下,基於與工作強度、
工作業績相掛鉤的基本原則,兼采按件計酬等量化標准,通過發放工作津貼、獎金等方式,提高法官和檢察官的待遇保障。同時,應當建立更加完善
的退休金制度,使其在任職期間能夠安心工作。(作者湯維建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Ⅳ 什麼是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
司法體復制改革中,司法責任制、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等四項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性措施。
今年7月,中央政法委在上海召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試點要求。中央政法委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以及中央政法單位,及時出台關於司法責任制、法官檢察官職務序列及配套工資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編制管理等方面改革意見,明確改革方向和政策導向。
Ⅵ 我國的法官晉升制度如何去行政化法官的績效如何合理評價
根據深圳市委常委會2014年1月21日通過的《深圳市法院工作人員分類管理和法官職業化改革方案》,法院工作人員將劃分為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並對各類人員實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法官將直接作為第四類別公務員,單獨按照法官職務序列進行管理,以法官等級定待遇。
一、單獨序列管理:法官列為第四類公務員;
2010年,深圳在全國率先推行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把公務員分為綜合管理類、行政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這次法院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將公務員細分出第四個類別——法官。
二、劃分等級:法官按等級考核和晉升;
根據《方案》,市中院將設置一級高級法官至四級法官。區法院設置二級高級法官至五級法官。市中院設一級高級法官1名;擔任副院長的二級高級法官、三級高級法官職數按照規定的副院長職數確定;擔任副院長的三級高級法官、其他三級高級法官、四級高級法官職數為法官總數的35%;一級以下法官實行任職條件管理,不設職數限制。區法院設二級高級法官1名;三級高級法官、四級高級法官職數總和不超過法官總數的28%;一級法官職數為法官總數的25%;二級以下法官實行任職條件管理,不設職數限制。
三、法官不得兼任司法行政崗位領導;
對法官實行單獨薪酬體系。制定法官薪級表,每一個法官等級對應若乾薪級,每一薪級確定一個工資標准。住房保障、醫療保健等福利制度及退休待遇政策,與薪級直接掛鉤。
法官擔任院長、庭長等領導職務的,工資等也按照其法官等級確定。《方案》還規定,法官不得在政治部、辦公室、監察室等司法行政部門任職。目前在司法行政崗位的法官,要對自己的職業重新作出選擇,特別是擔任司法行政部門領導職務的法官,要麼選擇放棄法官身份繼續擔任現領導職務,要麼選擇放棄司法行政崗位的領導職位從事審判業務,回歸司法辦案。
Ⅶ 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基本到位了嗎
昨天(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召開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報版告了人民法院全面權深化司法改革工作情況,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最高人民法院積極推進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各歸其位、各盡其責。通過改革,實現了85%以上法院人員向辦案一線集中。2017年1至9月,全國法院院、庭長人均辦案量同比增長32.3%。全國法院由獨任法官、合議庭直接簽發裁判文書的案件數量佔到案件總數98%以上。
從2015年5月1日起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對符合起訴條件的當場登記立案,真正實現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全面推行網上立案,全國已有2605個法院開通網上立案或網上預約立案。
Ⅷ 法院的法官每個月的工資是多少
沒有具體規定的,實行與法官等級掛鉤的薪級工資制度。
加強法官工資福利待遇保障,對法官實行與法官等級掛鉤的薪級工資制度,參照我市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的薪級工資表制定法官薪級表,每一個法官等級對應若乾薪級,每一薪級確定一個工資標准。
法官薪級的調整與年度考核結果掛鉤。具體辦法另行制定。法官實行與薪級掛鉤的住房保障、醫療保健等福利制度及退休待遇政策,按照有關規定執行。法官擔任領導職務的,工資福利及社會保障按照其法官等級對應的薪級確定。
(8)法院工作人員分類管理和法官職業化改革方案擴展閱讀:
法官待遇的相關要求規定:
1、以滿足審判工作需要為出發點,考慮法院現有政法專項編制、審判工作量等因素,科學核定法官員額。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員額最多不超過本單位政法專項編制的60%,各區人民法院法官員額最多不超過本單位政法專項編制的65%。
2、市中級人民法院設一級高級法官1名;擔任副院長的二級高級法官、三級高級法官職數按照規定的副院長職數確定;擔任副院長的三級高級法官、其他三級高級法官和四級高級法官職數總和不超過法官總數的35%;一級以下法官實行任職條件管理,不設職數限制。
Ⅸ 公檢法改革退出公務員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版法院、檢察院人財物權統一管理。這項改革舉措,對於確保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具有深遠意義。
《改革框架意見》提出,完善人民警察警官、警員、警務技術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執法勤務機構人民警察警員職務序列制度,重點解決量大面廣的基層一線人民警察任務重、職級低、待遇差的問題。按照公務員法確定的職位分類框架,建立公安、安全、審判、檢察機關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管理制度,確保人員待遇與專業技術職務配套銜接。對公安、安全機關具有刑事司法屬性的偵查人員探索試行主辦偵查員制度。
《深圳市法院工作人員分類管理和法官職業化改革方案》對外公布。方案明確對法官實行單獨職務序列管理。法院工作人員分為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三大職系。法官待遇和等級掛鉤、不與行政級別掛鉤。法官可根據任職年限、資歷和工作業績等晉升等級;不同等級之間的法官沒有行政隸屬關系,各法官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法官擔任院長、庭長等領導職務的,其工資福利及社會保障等依然按照法官等級確定,領導職務不作為其待遇的依據。
Ⅹ 怎樣打造親歷性辦案模式
基層法官檢察官感到壓力大、保障差、晉升慢、職業尊榮感不強「一會兒座談會開完了,我們還要上街開展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宣傳。」2014年5月,記者跟隨中央某考察團調研司法體制改革時,一位基層法官說。長期以來,中國對司法人員實行與普通公務員相同的管理模式,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常常把法院、檢察院等同於普通黨政機關對待。「招商引資、拆遷、創衛等黨政機關的任務常常被分配到法院檢察院,不僅牽扯了案精力,分散了案力量,還常常給當事人造成法院、檢察院與政府是一家的錯覺,影響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法官檢察官也更看重其行政級別的晉升,而非專業等級的提升。「工作17年了,我還是一名普通科員。如果能當上副庭長,評為副科,工資能上調不少。但中國法官等級提高一級,工資也就漲幾十塊錢。」一名西部省份基層法官說。根據2007年人事部、財政部確定的法官津貼標准,首席大法官340元,五級法官180元,最高與最低的津貼也只差160元。但行政職數畢竟有限,導致法官檢察官晉升緩慢,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2008年至2012年間,廣東省各級人民法院調離或者辭職的法官超過1600人,其中不乏擁有多年審判經驗的法官。壓力大、保障差、晉升慢、職業尊榮感不強被歸結為主要原因。由於歷史遺留原因,法院檢察院內部,許多行政、後勤人員未通過司法考試,也從不案,卻有法官檢察官的頭銜,而一些具有法律職業資格的年輕幹警常常連續兩三年干著打字、裝訂、收發的活兒。「在許多法院、檢察院,行政、後勤部門數和人員數遠遠超過了業務部門數和人員數,投入一線案的人數嚴重不足,案多人少壓力不斷增大。」受行政化的影響,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庭長承擔了大量行政事務,很難再親自審理案件,於是形成了「提拔一位庭室領導,就少一名好法官」的怪現象。留在審判一線的法官,審判資歷稚嫩。以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為例,真正案的法官審判資歷平均才8年,其中有41.6%的法官任命不滿5年。這對於靠大量審判經驗才能作出科學、縝密判決的法院而言,並非好事。在檢察系統,行政化的影響也十分明顯。檢察權以「處、科、組」為基本單位運轉,案件三級審批模式廣泛適用,弱化了檢察官的主導地位,影響案獨立性,也有違司法的「親歷性」。還經驗豐富、能力突出、專業精深的法官以「應有位置」「由於沒有建立科學的法院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導致法官人數龐大,而輔助人員稀少,大量與行使判斷權無關的輔助事務也需要法官去,造成司法效率低下,最終形成案多人少與忙閑不均現象並存的結構性矛盾。」最高人民法院司改主任賀小榮說。為改變現有司法人員管理模式的弊端,近年來,一些地方進行了改革嘗試。2013年12月20日,一場特別的選拔考試在廣東佛山中院拉開帷幕——從全市法官中挑選出35名審判長。「只有還經驗豐富、能力突出、專業精深的法官以『應有位置』,讓他們重掌法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司法公信力不強、權威性不夠等問題。」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陳陟雲說。在這次選拔中,有25名原來各庭室、部門的正副職勝出,與其他10名始終奮戰在一線的優秀資深法官一同,按照「1名審判長+2至3名合議法官+2至3名書記員」的模式組建相對固定的審判團隊,獨立行使審判權。為了讓院長、庭長們心無旁騖地專司審判,佛山中院還專門為3名管理審判事務的副院長分別配置1名助理,集中管理副院長所管庭室的黨務工作、隊伍建設、廉政建設、聯絡會務等行政性事務。「做個純粹的法官是我的職業目標。以前當民一庭庭長要管50多號人和幾千宗案件,而且行政性會議又多,確實不易。相較而言,現在更輕松更專業」,競選成功的佛山中院民一庭庭長吳健南說。改革後,在一線真正案的法官平均審判資歷大幅提升,審判質量迅速改觀:僅今年第一季度,群眾來信來訪同比下降10.5%。除佛山外,深圳、珠海橫琴新區也進行了探索。根據《深圳法院工作人員分類管理和法官職業化改革方案》,法官直接作為第四類別公務人員,單獨按照法官職務序列進行管理,以法官等級定待遇。珠海橫琴新區檢察院將檢察人員分成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和檢察行政人員三類進行管理,實行主任檢察官案責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