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開庭通知家屬嗎
Ⅰ 法院開庭會通知家屬嗎
法律分析:除未成年人為被告人的以外所有刑事案件,開庭前,都不會通知被告人的家屬。
法律依據: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二條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十日以前送達被告人及其辯護人。
1、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迴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
2、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日期後,應當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一百八十二條開庭審理前,人民法院應當進行下列工作:
1、確定審判長及合議庭組成人員;
2、開庭十日前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人、辯護人;
3、通知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在開庭五日前提供證人、鑒定人名單,以及擬當庭出示的證據;申請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的,應當列明有關人員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聯系方式;
4、開庭三日前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
5、公開審理的案件,在開庭三日前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Ⅱ 法院開庭會通知家屬嗎
除未成年人為被告人的以外所有刑事案件,開庭前,都不會通知被告人的家屬。
一、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二條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十日以前送達被告人及其辯護人。
1、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迴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
2、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日期後,應當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八十二條開庭審理前,人民法院應當進行下列工作:
1、確定審判長及合議庭組成人員;
2、開庭十日前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人、辯護人;
3、通知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在開庭五日前提供證人、鑒定人名單,以及擬當庭出示的證據;申請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的,應當列明有關人員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聯系方式;
4、開庭三日前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
5、公開審理的案件,在開庭三日前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2)法院開庭通知家屬嗎擴展閱讀:
刑事法院開庭:
1、審判長應當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場:依次核實被告人的姓名、國籍、籍貫、出生日期、文化程度、職業、住址和犯罪歷史,被告人是否收到起訴書,以及收到起訴書的時間。
2、法院今天審理了檢察院指控的涉嫌罪行的案件。
3、宣布合議庭成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的名單;告知當事人有權申請迴避合議庭、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翻譯人員;告知被告他有辯護權。
4、告知被告他的權利。它包括申請迴避的權利,捍衛自己的權利,提交證據的權利,有權申請一個新的證人出庭,申請新證據的權利,有權申請一個新的專家,正確的重新審視,並做最後陳述的權利。
5、詢問被告人是否申請迴避:被告人申請迴避的理由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應當休庭。報告法院總統或檢察長作出決定。申請理由不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審判長應當駁回申請。
6、宣布公開或不公開審理案件及其理由。
7、宣布法庭紀律。
Ⅲ 法院開庭在沒有請律師的情況下會通知家屬嗎
法院開庭審理刑事案件,無論被告人是否請請律師,法院都不會通知被告人的家屬。
因為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法院開庭必須通知被告人的家屬參加開庭,所以,法院沒有義務通知被告人的家屬。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第三款規定:人民fa院確定開庭日期後,應當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Ⅳ 犯罪嫌疑人開庭判刑會通知家屬嗎
【法律分析】
不會親自通知家屬,但是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開庭審理前,人民法院應當進行下列工作:
(一)確定審判長及合議庭組成人員;
(二)開庭十日以前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人、辯護人;
(三)通知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在開庭五日以前提供證人、鑒定人名單,以及擬當庭出示的證據;申請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的,應當列明有關人員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聯系方式;
(四)開庭三日以前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
(五)開庭三日以前將傳喚當事人的傳票和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法定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等出庭的通知書送達;通知有關人員出庭,也可以採取電話、簡訊、傳真、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能夠確認對方收悉的方式;對被害人人數眾多的涉眾型犯罪案件,可以通過互聯網公布相關文書,通知有關人員出庭;
(六)公開審理的案件,在開庭三日以前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一條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抗訴,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書,並且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將抗訴書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並且將抗訴書副本送交當事人。上級人民檢察院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抗訴,並且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
Ⅳ 開庭通告會簡訊通知嗎
【法律分析】
法院開庭一般不會通知家屬,只需通知案件當事人。但下列案件需要通知家屬參加訴訟:1、對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參加訴訟;2、對於刑事案件,如果受害人已經死亡的,其近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通知其近親屬參加訴訟。法院可以不通知家屬的。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進行下列工作:
(一)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
(二)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十日以前送達被告人。對於被告人未委託辯護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託辯護人,或者在必要的時候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三)將開庭的時間、地點在開庭三日以前通知人民檢察院。
(四)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
(五)公開審判的案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 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Ⅵ 犯人開庭 法院會通知家屬嗎
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人民法院判處有罪的,才稱為罪犯或犯人,在此之前統稱為犯罪嫌疑人。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告後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判決書應當同時送達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根據該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判決後,並不會主動通知家屬。但《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人採取拘留措施後,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第九十三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後,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可見,上述規定中,犯罪嫌疑人的家屬是被唯一通知的對象。不會存在犯罪嫌疑人被判處了刑罰,家屬卻不知曉的情況。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人採取拘留措施後,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Ⅶ 開庭會通知家屬嗎
法律分析:家屬不是訴訟參與人,人民法院是可以不通知家屬的。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Ⅷ 法院開庭會提前幾天通知家屬
法院開庭前,提前3天通知當事人。
1、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內: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容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2、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第三款規定: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日期後,應當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