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禹州市法官

禹州市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5-04 00:24:49

Ⅰ 韓非子是誰有何著作

韓非子(約前280-前233),是中國戰國時期(前275-前221)著名的哲學家、法家學說集大成者、散文家。戰國時期韓國都城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漢族。原為韓國貴族,與李斯同師苟卿。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術思想,同時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多次上書韓王變法圖強,不見用,乃發憤著書立說,以求聞達。秦王政慕其名,遺書韓王強邀其出使秦國。在秦遭李斯、姚賈誣害,死獄中。比較各國變法得失,提出「以法為主」,法、術、勢結合的理論,集法家思想大成。今存《韓非子》五十五篇。他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生平簡介

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卒於秦始皇十四年,戰國時韓國人,出身於貴族世家,是韓國的旁支公子。他口吃,不善言談,而善於著述。韓非與李斯同是荀卿的學生,他博學多能,才學超人,李斯自以為不如。
韓非雖然師奉荀卿,但思想觀念卻與荀卿大不相同,他沒有承襲儒家的思想,在戰國末期新形勢下,他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卻「喜刑名法術之學」,並「歸本於黃、老」,繼承並發展了法家思想,成為戰國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韓非生於戰國七雄紛爭之世,在戰國七雄中,韓國是最弱小的國家,他目睹韓國日趨衰弱,曾多次向韓王上書進諫,寄希望於韓王安勵精圖治,變法圖強,但韓王置若罔聞,始終都未採納。這使他孤獨悲觀,大失所望。他從「觀往者得失之變」之中探索變弱為強的道路,寫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十餘萬言的著作,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發了憂憤孤直而不容於時的憤懣。這些著作流傳到秦國,秦始皇讀了《孤憤》、《五蠹》之後,大加贊賞,發出「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嘆。可謂推崇備至,仰慕已極。但秦始皇卻不知這兩篇文章是誰所寫,於是便問李斯,李斯告訴他是韓非的著作。秦始皇為了見到韓非,便急切下令攻打韓國。韓王安本來不任用韓非,在形勢急迫的情況下,於是便派韓非出使秦國。秦始皇見到韓非,非常高興,然而卻未被信任和重用。韓非曾上書勸秦始皇先伐趙緩伐韓,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賈的讒害,他們詆毀地說:「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始皇信以為然,就把韓非交給法官審訊。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葯,讓他自殺。韓非想向秦始皇自陳心跡,卻又不能進見。秦始皇後來感到懊悔,使人赦免他,韓非已經死了。(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從此結束了他冤屈的一生。�
韓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的。據《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為劉向《七錄》)也說「《韓子》二十卷。」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並無殘缺。自漢而後,《韓非子》版本漸多,其中陳奇猷《韓非子集釋》尤為校注詳贍,考訂精確,取捨嚴謹;梁啟雄的《韓子淺解》尤為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功力深厚。
法家思想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貢獻,對於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要求、國家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系等基本的問題都做了探討,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極力誇大法律的作用,強調用重刑來治理國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對輕罪實行重罰,迷信法律的作用。他們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沒有什麼道德的標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去做。比如戰爭,如果立下戰功就給予很高的賞賜,包括官職,這樣來激勵士兵與將領奮勇作戰。這也許是秦國軍隊戰鬥力強大的原因之一,滅六國統一中國,法家的作用應該肯定,盡管它有一些不足。

法家的思想簡略介紹如下:

反對禮制

法家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禮」。他們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很公平的,正確的主張。而維護貴族特權的禮制則是落後的,不公平的。

法律的作用

第一個作用就是「定分止爭」,也就是明確物的所有權。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淺顯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於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意思是說,一個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對於集市上的那麼多的兔子,卻看也不看。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權已經確定,不能再爭奪了,否則就是違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個作用是「興功懼暴」,即鼓勵人們立戰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興功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富國強兵,取得兼並戰爭的勝利。

「好利惡害」的人性論

法家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說過,商人日夜兼程,趕千里路也不覺得遠,是因為利益在前邊吸引他。打漁的人不怕危險,逆流而航行,百里之遠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漁的利益。有了這種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結論:「人生有好惡,故民可治也。」

「不法古,不循今」的歷史觀

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商鞅明確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韓非則更進一步發展了商鞅的主張,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他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術」「勢」結合的治國方略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各有特點。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時,韓非提出了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

法家思想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區別,最大的就是法家極力主張君主集權,而且是絕對的。這點應該注意。法家其他的思想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加以借鑒、利用。
治國之道
為了適應新的政治形勢,法家提出了新的治國之道,如上所述,他們自以為是立於不敗之地的。照他們所說,第一個必要的步驟是立法。韓非寫道:「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韓非子·難三》)通過這些法,告訴百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法一經公布,君主就必須明察百姓的行為。因為他有勢,可以懲罰違法的人,獎賞守法的人。這樣辦,就能夠成功地統治百姓,不論有多少百姓都行。
關於這一點,韓非寫道:「夫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韓非子。顯學》)

君主就這樣用法用勢治民。他不需要有特殊才能和高尚道德,也不需要像儒家主張的那樣,自己作出榜樣,或是通過個人的影響來統治。

韓非子與《韓非子》

韓非子有兩個解釋,一指人物戰國末期韓國的哲學家、法家學家韓非;二指一本書,是韓非死後後人搜集其遺著,並加入他人論述韓非學說的文章編成的。

韓非(約前280-前233),是戰國末期韓國國都陽翟[今河南禹州市]的貴族,「喜刑名法術之學」,後世稱他為韓非子。有人說他口吃。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當時韓國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他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採納。韓非寫了《孤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這些作品後來集為《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贊賞。公元前234年,韓非作為韓國的使臣來到秦國,上書秦王,勸其先伐趙而緩伐韓。李斯妒忌韓非的才能,與姚賈一道進讒加以陷害,韓非被迫服毒自殺。

韓非注意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他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贊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他的歷史觀,為當時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

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他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物權》),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聖人」)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非子·人主》)。為此,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散其黨」「奪其輔」(《韓非子·主道》);同時,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煉的封建官吏來取代他們,「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韓非子·顯學》)。韓非還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韓非子·問田》),「以法為教」(《韓非子·五蠹》)。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他還認為只有實行嚴刑重罰,人民才會順從,社會才能安定,封建統治才能鞏固。韓非的這些主張,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結束諸侯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韓非子》是戰國末期韓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

《韓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為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同時,也為以後的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
韓非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也比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韓非子生活於公元前3世紀,是戰國後期韓國的王族,他口吃,不善言辭卻善著書。

韓非子生活的時代,韓國國勢日益削弱,他出於愛國心,屢次上書韓國國王,建議變法,主張統治者應當以富國強兵為重要任務;但國王並沒有採納。於是,他根據歷史上治國的經驗教訓和現實社會狀況,寫出了《五蠹》、《孤憤》、《內外儲說》、《說林》、《說難》等十餘萬字的政治論文,輯為《韓非子》一書。他的這些論文在韓國不受重視,卻傳到當時的強國秦國,很受秦始皇的喜歡。秦始皇舉兵攻韓國,韓國國王派遣韓非出使秦國求和,秦始皇留下他准備重用,當時任秦國丞相的李斯是韓非子的同學,深知韓非子的才能高過於他,出於嫉妒,於是向秦始皇進讒言誣陷他。秦始皇聽信讒言,將韓非子投入監獄並毒死了他。

韓非子的主要著作《韓非子》是先秦法家學說集大成者的著作。這部書現存五十五篇,約十餘萬言,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當時,在中國思想界以儒家、墨家為代表,崇尚「法先王」和「復古」,韓非子的法家學說堅決反對復古,主張因時制宜。韓非子攻擊主張「仁愛」的儒家學說,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四個政策。韓非子提倡君權神授,自秦以後,中國歷代封建專制主義極權統治的建立,韓非子的學說是頗有影響的。

韓非子的文章說理精密,文鋒犀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國家可亡之道達47條之多,實屬罕見。《難言》、《說難》二篇,無微不至地揣摩所說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趨避投合,周密細致,無以復加。

韓非子的文章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於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效果。韓非子還善於用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作為論證資料,說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體現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在他文章中出現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豐富的內涵,生動的故事,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至今為人們廣泛運用。
是一「實用派」作家。

韓非子的思想

韓非子師承荀子,但卻提出許多超越儒家的新觀點 ,寫下不少偉大著作 ,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 表 。

韓 非 子 通過許多寓言故事 ,系統地闡明法 、術 、勢 的 法 制 理 論 。他的著作總結了古代國君的得失 ,表達了自己的抱負和主張 , 例 如 :《 孤 憤 》、《 五 蠹 》、內 外《 儲 說 》等 。其中《 自 相 矛 盾 》和《 守 株 待 兔 》便是有趣的寓言故事 。
法 家 思 想 :
一 、天不能決定人事吉凶 ,人定勝天。
二 、人不應該違背自然規律 ,而要把天當作物類來利用。
三 、國家要富強 ,要靠耕戰 ,耕是搞好農業生產 , 戰加強戰備。
四 、法治比德治更適合於當時社會 ,因為社會發展變化了,一切事物也隨之變化 ,因此具體措施也應改變 。
五 、法治講求法術 、法令 ,要讓人人皆知 ,堅決執行。是國君駕馭群臣的方法 ,是國君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威勢 。

《韓非子》章節

●初見秦第一
●存韓第二
●難言第三
●愛臣第四
●主道第五
●有度第六
●二柄第七
●揚榷第八
●八奸第九
●十過第十
●孤憤第十一
●說難第十二
●和氏第十三
●奸劫弒臣第十四
●亡徵第十五
●三守第十六
●備內第十七
●南面第十八
●飾邪第十九
●解老第二十
●喻老第二十一
●說林上第二十二
●說林下第二十三
●觀行第二十四
●安危第二十五
●守道第二十六
●用人第二十七
●功名第二十八
●大體第二十九
●內儲說上七術第三十
●內儲說下六微第三十一
●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
●外儲說左下第三十三
●外儲說右上第三十四
●外儲說右下第三十五

Ⅱ 為什麼起訴禹州市公安局的判決不顯示,是公安局違法嗎

為什麼起訴禹州市公安局的判決不顯示市公安局違法嗎?是不一定的,如果要是再裁判文書,網上找裁判文書,要找到確定的,行政案件或者民事案件後邊,或者是法官還沒有上網。

Ⅲ 秦王嬴政為什麼一定要殺了呂不韋,即使有傳言呂不韋可能是他親生父親

因為嬴政要親政,要集中權力,所有阻擋他或者可能阻擋他的威脅都要被清除。

一、呂不韋的風光


秦王嬴政因嫪毐一案,牽連呂不韋,因呂不韋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勞,還有很多賓客辯士為他說情,所以秦王嬴政以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邦職務。把呂不韋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呂不韋被罷相之後,很多國家紛紛拋來橄欖枝,想請呂不韋,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引起秦王恐慌,嬴政擔心呂不韋勢力太大,發動叛亂,也擔心他到別的國家,會對秦國不利,所以寫信嚴厲斥責呂不韋。

呂不韋擔心日後被殺,也擔心連累家人,最後飲鴆自盡。秦王嬴政鏟除了嫪毐和呂不韋,身邊再無掣肘,大權獨攬,開啟了統一六國之路。

Ⅳ 河南禹州農民假軍車偷逃過路費案的案件審判

2010年月17日,平頂山市檢察院指控時某犯詐騙罪,向平頂山市中院提起公訴。同年11月19日,平頂山市中院公開審理此案。
法院審理查明,2008年5月4日至2009年1月1日,被告人時某為牟取非法利益,非法購買偽造武警部隊士兵證、駕駛證、行駛證等證件,並購買兩副假軍用車牌照,在鄭石高速公路下湯收費站、長葛西收費站、禹州南收費站、魯山收費站多次騙免通行費,共計人民幣368萬余元。
平頂山市中院審理認為,時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免收其通行費,財物損失達360多萬元,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已構成詐騙罪。
2010年12月21日,法院做出判決,時某犯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罰金200萬元,並追繳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 平頂山中院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關於詐騙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河南省公安廳於1998年11月23日頒布施行的規定:詐騙數額特別巨大為二十萬元以上。
該院解釋稱,本案犯罪數額高達368萬余元,屬數額特別巨大,被告人作案時間長,且採取偽造武警牌照、武警證件,非法購買武警制服等手段,綜合考慮本案的犯罪事實、犯罪性質、犯罪情節和犯罪後果,依法對被告人時建鋒判處無期徒刑是適當的。
判決書顯示,時某對檢察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及罪名均無異議,並當庭認罪、悔罪,請求法庭從輕處罰。記者了解到,在開庭審判中,時某未請代理律師,而法官在開庭前曾專門通知過他的家屬。法院判決後,也未提起上訴。 婁彥偉稱,2002年4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生產、買賣武裝部隊車輛號牌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二款規定:「使用偽造、變造、盜竊的武裝部隊車輛號牌,騙免養路費、通行費等各種規費,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平頂山中院認為,根據上述司法解釋精神,本案被告人時建鋒使用偽造的武裝部隊車輛號牌騙免高速公路通行費,檢察機關指控時建鋒犯詐騙罪罪名成立。 2011年7月,在魯山看守所的弟弟時軍鋒寫了一份長達17頁的悔過書,承認自己有罪。並提交了一份管轄異議書,希望案件不要在魯山法院審理。
悔過內容
時軍鋒的悔過書前14頁回憶了如何與武警某支隊的張新田、李金良合作掛軍牌搞運輸,最後3頁則總結了自己的認識。他說,自己一直沒有想過掛軍牌是犯法的事情,車被扣後,也想著頂多被罰款,從沒想過這個案子會是刑事案件。他寫道:「因不懂法造成這么嚴重的後果我很後悔,真的很後悔,如果能回到過去,打死我也不會再掛假車牌省過路費了。」
他還寫到,二哥時建鋒在沙場,不是合夥人,也不是共同經營。二哥為自己頂罪也是無心之錯,因為2009年1月1日晚,運輸車被扣,在總隊扣車大院值班室登記時,寫的是時建鋒的名字,後來就一錯再錯。張新田和李金良也勸說他,就讓二哥頂罪,方便他在外邊「活動」將二哥「撈出來」。
時軍鋒在悔過書里表示甘願認罪,但對魯山檢察院沒有認定自首表示不解。他在悔過書里強調,這次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希望政府能夠原諒他。
法律程序
在法律程序上,王永傑認為不應該由魯山法院審理,原因是擔憂一審由魯山法院審理,二審案件將再次回到平頂山法院,而平頂山法院當時是以無期徒刑重判了時建鋒。
王永傑希望能夠異地審理。時軍鋒在與王永傑溝通之後,簽署了異地管轄申請書。 2011年12月15日,「368萬天價過路費案」在河南省魯山縣人民法院重審,被告人犯罪事實認定和判處刑期與原判決均有重大變化。
庭審結束後法官當庭宣判:被告人時建鋒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同時,法官當庭宣判被告人時軍鋒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被告人時留申、王明偉犯偽證罪,各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

Ⅳ 歷史上真有呂不韋其人嗎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嗎

歷史上有呂不韋其人,但嬴政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這個就很難確定了。《史記》中記載,呂不韋其人本來是河南濮陽的富庶之人,有名的大商人,但當人有錢之後就不滿足於這種富裕的生活,他想擁有的是更多的權力,於是他野心勃勃,精心策劃,為了獲得王權,他打點行李,到了趙國國都——邯鄲,並且策劃了大陰謀。

在這諸多無法考究的歷史疑問之下,嬴政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已經無從得知了,但這也不妨礙秦始皇後來成為卓越非凡、一統天下的君王,為國家的歷史發展進程做出巨大的貢獻。歷史上許多的傳聞秘聞都具有神秘色彩,頗具趣味,有時候探究歷史不一定是為了尋求真相,也可從中獲得別具一格的感受體驗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Ⅵ 長葛法院朱宏營案件指行法官是誰

建議你去長葛法院查詢。得到的信息更准確,網路可能幫不到你。

Ⅶ 呂不韋其人其事

呂不韋<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秦國丞相,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滑縣)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相邦,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其門客有三千人。即《呂覽》。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關成語:一字千金。 公元前258年,呂不韋到邯鄲經商,見到人質於趙的秦國王孫異人(後改名楚),認為「奇貨可居」,遂予重金資助,並西入咸陽,游說秦太子安國君寵姬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嫡嗣。後子楚與呂不韋逃歸秦國。安國君繼立為孝文王,子楚遂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任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10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專斷朝政。命食客編著《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並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復命讓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恐誅,乃飲鴆而死。(譯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悼死在魏國,運回國葬在芷陽。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個兒子安國君立為太子。而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安國君有個非常寵愛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稱之為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安國君有個排行居中的 呂不韋 [1]兒子名叫子楚,子楚的母親叫夏姬,不受寵愛。子楚作為秦國的人質被派到趙國。秦國多次攻打趙國,趙國對子楚也不以禮相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孫子,在趙國當人質,他乘的車馬和日常的財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呂不韋到邯鄲去做生意,見到子楚後非常喜歡,說:「子楚就像一件奇貨,可以囤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成語「奇貨可居」的出典)。於是他就前去拜訪子楚,對他游說道:「我能光大你的門庭。」子楚笑著說:「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說:「你不懂啊,我的門庭要等待你的門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呂不韋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談。呂不韋說:「秦王已經老了,安國君被立為太子。我私下聽說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能夠選立太子的只有華陽夫人一個。現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間,不受秦王寵幸,長期被留在諸侯國當人質,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國君繼位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長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邊的其他兄弟們爭太子之位啦。」子楚說:「是這樣,但該怎麼辦呢?」呂不韋說:「你很貧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麼來獻給親長,結交賓客。我呂不韋雖然不富有,但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西去秦國游說,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你為太子。」子楚於是叩頭拜謝道:「如果實現了您的計劃,我願意分秦國的土地和您共享。」 呂不韋於是拿出五百金送給子楚,作為日常生活和交結賓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買珍奇玩物,自己帶著西去秦國游說,先拜見華陽夫人的弟弟陽泉君和姐姐,把帶來的東西統統獻給華陽夫人。順便談及子楚聰明賢能,所結交的諸侯賓客,遍及天下,常常說「我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興。呂不韋乘機又讓華陽夫人姐姐勸說華陽夫人道:「我聽說用美色來侍奉別人的,一旦色衰,寵愛也就隨之減少。現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寵愛,卻沒有兒子,不趁這時早一點在太子的兒子中結交一個有才能而孝順的人,立他為繼承人而又像親生兒子一樣對待他,那麼 呂不韋與嬴政 [2],丈夫在世時受到尊重,丈夫死後,自己立的兒子繼位為王,最終也不會失勢,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一句話能得到萬世的好處啊。不在容貌美麗之時樹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寵愛失去後,雖然想和太子說上一句話,還有可能嗎?現在子楚賢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為繼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寵愛,自己就會主動依附於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時提拔他為繼承人,那麼夫人您一生在秦國都要受到尊寵啦。」華陽夫人聽了認為是這樣,就趁太子方便的時候,委婉地談到在趙國做人質的子楚非常有才能,來往的人都稱贊他。接著就哭著說:「我有幸能填充後宮,但非常遺憾的是沒有兒子,我希望能立子楚為繼承人,以便我日後有個依靠。」安國君答應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決定立子楚為繼承人,安國君和華陽夫人都送好多禮物給子楚,而請呂不韋當他的老師,因此子楚的名聲在諸侯中越來越大。 呂不韋選取了一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於跳舞的邯鄲女子一起同居,直到她懷了孕。子楚有一次和呂不韋一起飲酒,看到此女後非常喜歡,就站起身來向呂不韋祝酒,請求把此女賜給他。呂不韋很生氣,但轉念一想,已經為子楚破費了大量家產,為的藉以釣取奇貨,於是就獻出了這個女子。此女隱瞞了自己懷孕在身,到十二個月之後,生下兒子名政。子楚就立此姬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派王齮圍攻邯鄲,情況非常緊急,趙國想殺死子楚。子楚就和呂不韋密謀,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給守城官吏,得以脫身,逃到秦軍大營,這才得以順利回國。趙國又想殺子楚的妻子和兒子,以子楚的夫人是趙國富豪人家的女兒,才得以隱藏起來,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年),昭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後,子楚為太子。趙國也護送子楚的夫人和兒子趙政回到秦國。 安國君繼秦王位,守孝一年後,加冕才三天就突發疾病去世了,謚號為孝文王。子楚繼位,他就是秦莊襄王。庄襄王尊奉為母的華陽王後為華陽太後,生母夏姬被尊稱為夏太後。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 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後死去,太子趙政繼立為王,尊奉呂不韋為相邦,稱他為「仲父」。秦王年紀還小,太後常常和呂不韋私通。呂不韋家有奴僕萬人。在那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把不如他們當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呂不韋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將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一起成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並將之刊布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的賞金,遍請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 秦王政越來越大了,但太後一直淫亂不止。呂不韋唯恐事情敗露,災禍降臨在自己頭上,就暗地尋求了一個陰莖特別大的人嫪毐(làoǎi,烙矮)作為門客,不時讓演員歌舞取樂,命嫪毐用他的陰莖穿在桐木車輪上,使之轉動而行,並想法讓太後知道此事,以此事引誘她。太後聽說之後,真的想在暗中佔有他。呂不韋就進獻嫪毐,假裝讓人告發他犯下了該受宮刑的罪。呂不韋又暗中對太後說:「你可以讓嫪毐假裝受了宮刑,就可以在供職宮中的人員中得到他。」太後就偷偷地送給主持宮刑的官吏許多東西,假裝處罰嫪毐,拔掉了他的胡須假充宦官,這就得以侍奉太後。太後暗和他通姦,特別喜愛他。後來太後懷孕在身,恐怕別人知道,假稱算卦不吉,需要換一個環境來躲避一下,就遷移到雍地的宮殿中居住。嫪毐一直跟著太後,得到的賞賜非常豐厚,而太後凡事也都由嫪毐決定。嫪毐的僕人有數千人,希望做官而自願成為嫪毐門客的,也有上千人。 秦王政七年(前240年),庄襄王的生母夏太後去世。孝文王後叫華陽太後,和孝文王合葬在壽陵。夏太後的兒子庄襄王葬在芷陽,所以夏太後另外單獨埋葬在杜原之東,稱「向東可以看到我的兒子,向西可以看到我的丈夫。在百年之後,旁邊定會有個萬戶的城邑」。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有人告發嫪毐實際並不是宦官,常常和太後淫亂私通,並生下兩個兒子,都把他們隱藏起來,還和太後密謀說「若是秦王死去,就立這兒子繼位」。於是秦王命法官嚴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牽連到相國呂不韋。這年九月,把嫪毐家三族人眾全部殺死,又殺太後所生的兩個兒子,並把太後遷到雍地居住。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十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邦職務。等到齊人茅焦勸說秦王,秦王這才到雍地迎接太後,使她又回歸咸陽,但把呂不韋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過了一年多,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前來問候呂不韋。秦王恐怕他發動叛亂,就寫信給呂不韋說:「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系?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呂不韋一想到自己已經逐漸被逼迫,害怕日後被殺,就喝下酖酒自殺而死。秦王所痛恨的呂不韋、嫪毐都已死去,就讓遷徙到蜀地的嫪毐門客都回到京城。 秦王政十九年(前229年),太後去世,謚號為帝太後。與庄襄王合葬在芷陽。

Ⅷ 禹州防輻射抗疲勞眼鏡哪有配的專業、正規的地方,質量要有保障

還是到資質比較全的正規醫院 禹州市東區中心醫院視光門診比較不錯,我和同學都愛在哪裡驗光配鏡

Ⅸ 王秀琴的案子怎麼樣了

上訴沒成功,維持原判,具體判詞奉上,請參考:
再審申請人王秀琴與被申請人禹州市人民政府為第三人禹州市中心糧站頒布發土地使用權證糾紛一案行政判決書
當事人: 法官: 文號:河南省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再審申請人(原審原告、上訴人)王秀琴,女,生於1954年5月12日。
委託代理人:馬俊偉,禹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被上訴人)禹州市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王友華,男,禹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委託代理人:段風順,河南光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禹州市中心糧站。
法定代表人:宋洪卿,該站站長。
委託代理人:馬愛廷,男,生於1965年1月22日。
再審申請人王秀琴因與被申請人禹州市人民政府為第三人禹州市中心糧站頒布發土地使用權證糾紛一案,前由禹州市人民法院作出(2008)禹行初字第2號行政判決,王秀琴不服此判,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作出(2008)許行終字第46號行政判決。王秀琴向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再審申請,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09)豫法行申字第032號行政裁定,指令我院對本案進行再審,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再審此案,再審申請人王秀琴及其委託代理人馬俊偉,禹州市人民政府的委託代理人段風順,禹州市中心糧站法定代表人宋洪卿及其委託代理人馬愛廷到庭參加訴訟,此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定:王秀琴之祖父王連增在禹州市黑老道街有房產一處與第三人相鄰。2006年被告禹州市人民政府依禹州市中心糧站的申請及有關法律規定為第三人頒布發了禹國用(2006)12-007號土地使用權證,在第三人禹州市中心糧站對該地段進行改造時,原告知道後認為被告禹州市人民政府為第三人頒布發的土地使用讓中將其祖父遺留的土地登記在了第三人的土地使用證中,並向原審法院提供了其祖父王連增1951年持有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及王連增在1958年6月與第三人(前身為禹縣第一購銷站)簽訂的借地、借房的協議書。為此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禹州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審認為:原告提供的借房、借地的證據復製件不能作為本案的證據使用,原告提出的被告的頒布證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的理由不予支持,據此,原審判決如下: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訴訟費50元由原告承擔。
王秀琴上訴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程序違法,判決顯示公正,認定我所提供的證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屬認定證據錯誤,請求二審依法撤銷原判。
經二審審理所查明的事實與原審認定事實一致。
本院二審認為:王秀琴的上訴理由缺乏相關證據支持,王秀琴提供的1951年王連增土地房產所有證已失去法律效力,並且只是復印件,故不予採用。王秀琴提供的1958年在王連增與第一購銷站(禹州市中心糧站)借用地皮、房子的手續也系復印件,且系手抄件,證明人未出庭作證,故不能確定該證據的真實性,據此,二審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上訴費50元由上訴人王秀琴負擔。
王秀琴申請再審稱:我所提供的土地房產所有權證及王連增與禹州市中心糧站(原禹州第一購銷站)借用地皮,房子的手續合法有效,禹州市政府的頒布證行為確屬侵犯了我的合法權益,請求再審查清事實作出公證判決。
現經再審查明的事實與原一、二審認定事實一致。
本院再審認為,王秀琴所提供的王連增的土地房產所有權證及王連增與禹州市中心糧站(原禹縣第一購銷站)的借用地皮,房子的手續只能證明1951年和1958年王連增對訴爭的土地具有使用權,現王秀琴沒有證據證明被申請人禹州市人民政府為第三人禹州市中心糧站頒證時即2006年時王連增仍對其具有使用權,因此,王秀琴的申請理由不能成立,原一、二審判決並無不當,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維持河南省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08)許行終字第46號行政判決書。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張麗萍
審 判 員 王保垠
審 判 員 陳建華


二0一0年四月二十六日

熱點內容
公司員工涉及到的法律 發布:2025-02-09 01:58:25 瀏覽:661
簽購房合同請律師費用 發布:2025-02-09 01:56:20 瀏覽:85
商品房交接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9 01:18:41 瀏覽:155
張庭法學 發布:2025-02-09 01:08:00 瀏覽:829
哺乳一小時勞動法 發布:2025-02-09 00:20:12 瀏覽:793
河南一諾司法 發布:2025-02-09 00:18:29 瀏覽:517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地址 發布:2025-02-08 23:51:49 瀏覽:696
網路安全立法過程 發布:2025-02-08 23:40:38 瀏覽:552
詐騙罪立法目的 發布:2025-02-08 23:39:25 瀏覽:820
司法三效果 發布:2025-02-08 23:33:26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