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當做鄒碧華徵文
『壹』 標題"燈火常在,行者不孤"有何深意
標題"燈火常在,行者不孤"的深意是:鄒碧華精神照亮法律人前行的道路,有鄒碧華的精神做榜樣,法律人前行的路不孤單。
26 年來,鄒碧華始終堅 守對法律、法官職業的信仰,以法治捍衛社會的公平正義。
改革的事業未竟,但他「燃燈者」的理想,敢啃硬骨頭的魄力,熾熱的信仰力量仍在。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我們將始終以精神為指引,堅守信仰,不畏困苦、勇於擔當。
燃燭掌燈,破冰探路。
在司法改革的道路上負重前行。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鄒碧華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大幕剛剛拉起的司法改革上。
作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的操盤 手之一,他身體力行地推動司法改革,雖不諱言改革之艱,卻毫不畏難迎艱而上,把 改革「一點一點往前拱」。
司法改革中,他帶頭引用信息技術,開創了將審理按 照難度系數和數量等因素對法官進行考核的先河, 維護了一批年輕法官的機會, 最終, 員額制改革避免了「一刀切」。
困難重重的改革之路,正是鄒碧華同志敢於擔當的責 任意識和大膽創新的改革智慧, 才可以破冰前行。
拓展資料:
《鄒碧華》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出品,史鳳和執導,佟瑞欣領銜主演,劉小鋒、陳虹池、何琳、洪洋主演的人物傳記片。
該片根據法官鄒碧華生前事跡改編,講述了他公正為民、敢於擔當的好乾部形象,以及為了自己的事業鞠躬盡瘁的故事。
該片於2017年11月2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2014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佟瑞欣飾)向來滬學習交流司法改革工作的某省政法委領導介紹了上海司法改革進展情況,中午,他又趕赴徐匯區法院參加會議。
鄒碧華已經連續幾天馬不停蹄地工作了,在去往徐匯區法院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臟不適,被送往醫院後再也沒能搶救過來。一時間,鄒碧華去世的噩耗傳遍中國,律師、法官、專家、以及與鄒碧華有過交往的群眾,紛紛通過各種形式深切悼念這位47歲的好法官。
參考網路資料鏈接:網頁鏈接
『貳』 正義之星觀後感
在第一集中我們看到人民法官的信仰。用11年的堅守守護公平正義最後一公里的趙鑫;從右手大部分功能喪失的殘疾人成長到一名人民法院的法官再到優秀法官、自強模範的王小莉; 「春梅縱是俠骨香,不受塵埃半點侵「擁有女俠夢的周春梅。
他們用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他們作為法官的人民信仰,用畢生精力探求的公平正義,用時刻向上的心態挺起的法治脊樑。
在第二集中我們看到人民法官的素養。從零開始創建我國第一個環保法庭的羅光黔;連續端坐18天,每天庭審8小時的范紅海;用法律的劍戟、盪平黑惡勢力、滌清社會風氣的楊軍。
從他們身上我深刻體會到,唯有服務大局,才能讓法律的力量真正地庇護人民的利益;唯有服務大局,才能讓法治前行的步伐更加堅定,更加踏實;唯有服務大局,才能讓法律在具備理性力量的同時具備人性的溫度。
在第三集中我們看到人民法官的情懷。關心人、幫助人、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把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致的鄒碧華;全力傾注司法人文關懷理念,突破傳統的審判模式,推出「圓桌法庭」「微信法庭「兩種全新庭審模式的周淑琴。
摸索出「三個貫穿始終「工作法,可以覆蓋案件審理的全過程的黃志麗。他們都是優秀的法官,是對法律專業知識有著深刻理解、對法律適用方法能夠嫻熟運用的法官。
他們更是卓越的法官,是在優秀的基礎上,以更通透的眼光、更寬廣的胸懷、更明確的職業價值目標,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通過自己的行為淋漓盡致地推進法治理想實現的法官。
在第四集中我們看到人民法官的溫度。當好未成年人的「法官媽媽」的陳海儀;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陳遼敏;無悔青春,紮根基層辦案27載的亓民川。
憑著對法官事業的忠誠熱愛,他們執著堅守一名人民法官的職業道德,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法官為人民的高尚情懷。
對他們來說,諸多榮譽的取得,不僅是對過去工作的總結,更像是一聲聲發令槍響,讓他們昂首闊步、不知疲倦地奔跑在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道路上,不斷向前,向前,再向前……
在第五集中我們看到人民法官的堅守,用溫情化解家事糾紛的「雙語法官」的呂仙華;背篼背著國徽和卷宗,翻山越嶺走村入戶的郭興利;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團結、和諧、穩定與發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的彭鑫亮。
他們選擇了農村,堅持了一份農民的厚道、淳樸、善良;選擇了法律,堅守了一份法律人的公正、廉潔、為民;他們是接地氣的法官,把自己深深地融入到了百姓的心裡。讓農村群眾知法、懂法、用法,依靠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第六集中我們看到人民法官的擔當。面對全球通信領域的審判難題,以國際視野和中國法律語境相融合進行司法裁判的肖海棠;通過對互聯網侵權案案例的裁定探索出多項互聯網審判的判定標准和規則的沙麗;見證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制飛速發展的姜穎。
新時代賦予了人民法官擔負構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使命,他們牢記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沒忘來時的路;他們牢記法官的初心和使命,才會堅守住職業道德、為民司法。
他們敬畏法律、敬畏人民,心裡裝著人民,牢記忠於憲法和法律,審慎手中的審判權力,努力做新時代合格的法官。
六集系列節目《正義之星》講述的就是人民法院18位英模法官的故事。趙鑫、周春梅、王小莉、范紅海、羅光黔、楊軍、周淑琴、黃志麗、鄒碧華、陳海儀、亓民川、陳遼敏、彭鑫亮、呂仙華、郭興利、姜穎、肖海棠、沙麗……
一個名字就是一顆星,群星璀璨,燃亮正義的天空。
『叄』 為什麼法官當如鄒碧華會成為社會各界的共鳴
一心為民啊
『肆』 年輕人能為社會做點什麼作文1000字
我出生於89年下半年,由於讀書晚的緣故,身邊的同學朋友基本都是90後,所以我也樂意將自己歸為90後。作為90後的我們,沒有經歷戰火紛飛、政治動盪,也沒有經歷過大飢荒或者十年文革等等,所以我們總是遭到這樣的質疑:張揚、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差,被世人冠以「沒有理想的一代」。但毋庸置疑的,總有一天法院院長會是90後、省委書記會是90後、將來的國家主席必定會是90後,社會的各行各業都將被90後佔領,那麼現在我想問我們這批被質疑的年輕人們,我們能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
我知道,並非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弄潮兒,你我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公民,是這個龐大的社會機器上一顆小小的螺絲釘。90後的我們,工作穩定後被父母「逼婚」,結婚買房子要花去我們年輕時候最好的二十年時間去償還貸款,年輕人忙著生存,成為車奴,成為房奴,背負巨大生活壓力的我們沒有夢想,沒有時間去關心政治,哪還有什麼精力去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
能為社會做些什麼?我覺得,說為人民服務太過高尚、說舍己為人太過浮誇、說無私奉獻太過偉大,還不如回歸自然,就是在我們老去的路上,一定一定不要變壞,每一個人在自己普通的崗位上做個好人將有很重要很重要的意義。
我們在法院工作的90後們,將來如果成為一名法官,那麼我們就做位好法官。鄒碧華在自己主編的《法庭上的心理學》一書中寫道:「當事人所面對的是充滿人文品格的司法者,而絕非冰冷的法律適用機器。也正因如此,當事人所感受到的是法律對每一個人生命、人格、尊嚴、情感的尊重和保護,以及法律真正強大的力量。」
我想做的法官是要公正贏得百姓信賴。公正是公信的基石。法官只有公正斷案,才會贏得百姓信服。裁判的最高境界,是使裁判的過程體現法律的愛與信仰,讓訴訟當事人和社會公眾體驗法律的理性和溫情。我們要善於通過具體案件的審理傳遞一種價值觀,使司法活動的全過程成為彰顯公平正義、弘揚主流價值觀的陣地。
我想做的法官是用真情解開百姓心結。基層民事法官的工作就是管群眾身邊事解百姓心中結。民事審判關鍵在一個「理」字。很多民事案件並不是黑與白、是與非的簡單沖突,而是包含著當事人甚至案外人的情感糾葛、甚至是愛恨情仇,不把理說透了,不把當事人的心結解開了,即使法律適用再准確,也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只有真心理解百姓的疾苦,為他們排憂解難,百姓才會真心信任法官。
我想做的法官是用責任牽系百姓冷暖。法官辦一起案件不僅僅是完成一項工作,而且還可能挽救一個家庭,化解一場危機,甚至改變一種社會現象。這正是法官職業的魅力所在,也是法官贏得尊重和信賴的關鍵所在。作為法官,要多一份擔當,多一份責任,善於發現和解決案件背後的社會症結,從根本上保障百姓的權益。
法官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對現實誘惑並沒有天然的免疫力。在我們做個好法官的的路上,我們肯定會遇見各種各樣的誘惑。所以我希望我們親愛的90後法官們,縱使給你一萬個理由讓你去作惡,你都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和操守,不要變成你從小憎惡的那種人,你一輩子都要嫉惡如仇,絕不隨波逐流,絕不摧眉折腰,絕不絕不絕不失望於人性。90後的我們,已經走上了歷史的前台,不能後退,也沒有退路,我們只有滿懷良知,用青春去感受法的脈動和心率,用生命去探索法的精神和真諦,將一生奉獻給偉大的人民司法事業!
『伍』 鄒碧華的人物評價
鄒碧華同志以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比熱愛、對事業的無私奉獻,版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權貴的精神財富。全市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跡,與推動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始終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努力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新業績。
鄒碧華是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是人民法官的傑出代表,他的事跡永遠值得我們銘記,他的品格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傳承。各級人民法院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和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精神,大力開展向鄒碧華同志學習活動,全面推進人民法院隊伍建設,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鄒碧華式的好乾部、好法官。
『陸』 作文珍愛生命崇法尚德
2014年12月10日下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在赴基層法院調研途中突發心臟病,醫治無效去世,年僅47歲。鄒碧華去世後,社會各界一致痛悼。相熟者回憶起他生前的點點滴滴,素昧平生者了解到他的感人事跡,無不垂淚。
鄒碧華為什麼能受到這么多人的尊重和緬懷?為追尋人們心中的這位好法官短暫的人生軌跡,春節前夕,《經濟日報》記者連續半個月在上海深入采訪鄒碧華生前工作的法院,和他的司法改革團隊的同事一起座談,走訪他曾經審理過案件中的當事人,與他的家人一起回憶生活中的片段。從與眾多人士的交談中,記者看到了一個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一個敢於擔當的好乾部,一個崇法尚德,踐行黨的宗旨,捍衛公平正義,特別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的好黨員,是如何用生命詮釋共產黨人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執著與忠誠。
端詳著鄒碧華書房的照片,彷彿看到他還坐在那裡學習與思考。聽著鄒碧華妻子唐海琳平靜到令人心碎的敘說,明白鄒碧華是個多麼愛家的男人,但他沒有辦法更多照顧家人,他的肩頭有太沉的擔子。一位受到鄒碧華百般呵護的白血病患兒一定要跟著爺爺去送別鄒碧華,在爺爺淚流滿面接受記者采訪時,小小的他就靜靜地等在門外,他的法官「爸爸媽媽」要保護他不受干擾地長大,而他的案例的突破,將讓更多孩子的合法權益得到法律更好的保護。
今天本報推出兩個整版講述鄒碧華的感人故事,追隨鄒碧華的不凡足跡,探尋鄒碧華的心路歷程,就是為了學習鄒碧華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法治精神,忠誠敬業、樂於進取、勇於創新、樂於奉獻的高尚品格;就是為了讓我們的社會有更多像鄒碧華那樣信念堅定,捍衛公平正義的忠誠戰士,讓我們的人民「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柒』 鄒碧華同志身上體現了哪些優秀品質
鄒碧華,男,1967年1月生,江西奉新人,漢族,高級法官,華東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理事、上海市第九屆青聯委員、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勞動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006年當選「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上海市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
曾任上海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等職務。
2014年12月10日下午,因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去世。
2015年1月24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與中共上海市委聯合召開命名表彰大會,追授鄒碧華同志「全國模範法官」、「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鄒碧華同志以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比熱愛、對事業的無私奉獻,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全市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跡,與推動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始終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努力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新業績。
鄒碧華是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是人民法官的傑出代表,他的事跡永遠值得我們銘記,他的品格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傳承。各級人民法院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和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精神,大力開展向鄒碧華同志學習活動,全面推進人民法院隊伍建設,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鄒碧華式的好乾部、好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