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經審理

法院經審理

發布時間: 2022-05-04 14:15:34

法院的審理程序一審和二審是什麼意思

一審是指法院對案件的最初一級審判,二審又稱上訴審程序,是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就第一審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理時,所應當遵循的步驟和方式方法。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六條
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
第二百二十七條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❷ 法院審理程序

法律分析:法院審判流程大致可分為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後陳述,評議和審判五個階段。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第一百三十八條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一)當事人陳述;(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四)宣讀鑒定意見;(五)宣讀勘驗筆錄。第一百三十九條當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 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當事人要求重新進行調查、鑒定或者勘驗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第一百四十一條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❸ 法院審理案件審理期限是多久

法院審理案件審理期限一般為3至6個月。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民事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決定。人民法院審理對民事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0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人民法院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審理案件,可以一次開庭審結並且當庭宣判。人民法院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兩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一個月。如果發現案件不宜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的,應當適用簡易程序的其他規定審理或者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案件的審限從立案次日開始計算,至結案之日截止。下列期間不計入審限:
1、案件對被告人精神病等進行專業鑒定的期間;
2、案件因另行委託、指定辯護人,法院決定延期審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審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備辯護的期間;
3、合議庭成員、檢察員等相關人員發現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延期審理建議,法院同意延期審理的期間;
4、案件因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院決定延期一個月的期間;
5、案件二審期間,檢察院查閱案卷超過七日後的期間;
6、審理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和處理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的期間。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一個月。

❹ 法院審判流程

法院審判流程大致可分為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後陳述,評議和審判五個階段。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法院審理案件分為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
法律分析
按普通程序審理需要經過以下程序:一、起訴,二、受理人民法院收到訴狀,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規定期限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規定期限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案件由審判員或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審理,組成人員確定後,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告知當事人。審判人員必須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三、開庭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理的案件,應當在開庭規定期限前通知當事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在開庭規定期限前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在開庭審理過程中,將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訴訟程序。開庭審理終結,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應當及時判決。四、判決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當庭宣判的,應當在規定期限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❺ 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是如何結案的

已經判決的案子是不能再調解了。當然執行階段可以調解。
如果法院給對方又下達了調解書,那麼這個調解書肯定違法。
你去找法院領導,說明情況,要求把調解書撤了。
都判決了不應該再理法官律師了,簽字是重大失誤。

❻ 民事糾紛法院經過審理發現有犯罪嫌疑的!載定移送公安機關時原告能撤訴嗎

民事糾紛法院經過審理發現有犯罪嫌疑的!裁定移送公安機關時原告不能撤訴,因為需要對他繼續審理。

❼ 法院開庭審理的流程

開庭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審判前的准備工作之後,在法院或其他適宜場所設置的法庭,對案件進行審理的過程,其核心步驟如下:1、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2、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3、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1)當事人陳述;(2)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3)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4)宣讀鑒定意見;(5)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4、進行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1)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2)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3)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4)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5、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九十三條
審判長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在法庭審理過程中依法享有下列訴訟權利:
(一)可以申請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迴避;(二)可以提出證據,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檢查;
(三)被告人可以自行辯護;
(四)被告人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後作最後陳述。

❽ 法院審理案件審理期限

根據2014年修訂後的《行政訴訟法》之規定,人民法院一審的行政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但是,該法對依審批監督程序啟動再審的行政案件,對其審理期限並未作出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三十五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三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所以,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出現訴訟中止的情況,從提起訴訟到訴訟終結最長可以是6個月零7天,如果出現特殊情況,經本院院長的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即12個月零7天。至於還需要延長的,經上級法院批准,以此類推就可以算出具體期限。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1989年4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6號公布 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根據2014年11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修訂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八十一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八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❾ 法院已受理的訴訟能駁回訴訟嗎

根據你的題目表述來看,你應該是問法院已經受理訴訟,之後會不會駁回你的訴訟請求——程序上的受理不代表接受實體上的訴訟請求,即使法院進行了案件受理,你的訴訟請求也可能被駁回的。如果你指程序上的「駁回」,應該表述為「不予受理」「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法律分析
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法院在受理案件後可以作出各種處理結果,題目中的「駁回訴訟」描述不準確,應該描述為「駁回訴訟請求」,如果是指訴訟本身不成立,應該描述為「不予受理」。
就駁回訴訟請求而言,分為民事訴訟法上的、行政訴訟法上的、刑事訴訟法上的。
①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經審理,能夠明確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並作出相應處理,訴訟請求成立的,就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而訴訟請求不成立的,就會駁回訴訟請求。
②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說明涉及的行政行為合理合法,因此人民法院也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③根據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根據刑事訴訟法,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刑事案件的證明標准較高),也應當裁定駁回。
綜上,法院已受理的訴訟能駁回訴訟請求,同時,對於訴訟本身,可以進行「不予受理」「中止或者終結訴訟」的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九條 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一十一條 人民法院對於自訴案件進行審查後,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犯罪事實清楚,有足夠證據的案件,應當開庭審判;(二)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自訴人經兩次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訴處理。

❿ 法庭審理流程是怎樣的

法庭審理流程如下:(1)開庭;開庭是法庭審理的開始,其任務是為完成實體審理做好程序上的准備。(2)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是法庭審判的核心階段。在這一階段,合議庭要在公訴人、當事人、辯護人、代理人等的參加下,通過提出證據和對證據進行質證,當庭調查證據,全面查明案件事實,為法庭作出正確的裁判提供事實根據。(3)法庭辯論;(4)被告人最後陳述;(5)評議和審判。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開庭通知和公告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第一百三十七條庭前准備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第一百三十九條當事人庭審權利當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當事人要求重新進行調查、鑒定或者勘驗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第一百四十二條庭審調解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熱點內容
與道德有關的詩 發布:2025-02-08 23:08:55 瀏覽:973
廣州天河法院招聘 發布:2025-02-08 23:03:48 瀏覽:675
東方市的律師 發布:2025-02-08 22:54:46 瀏覽:977
全國法律碩士報名人數 發布:2025-02-08 22:46:13 瀏覽:23
勞動法休息休假的案例 發布:2025-02-08 22:39:05 瀏覽:512
廣東職工代表大會條例 發布:2025-02-08 22:37:11 瀏覽:184
民法多少年 發布:2025-02-08 22:22:16 瀏覽:897
2018勞動法產假假期 發布:2025-02-08 21:33:51 瀏覽:928
民法規定特殊情況 發布:2025-02-08 21:16:29 瀏覽:930
福建水路交通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8 21:06:26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