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互聯網法院網路空間治理

互聯網法院網路空間治理

發布時間: 2022-05-04 15:03:23

❶ 北京互聯網法院簡介

北京互聯網法院成立於2018年9月9日,集中管轄北京市轄區內應當由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一審特定類型互聯網案件。法院內設立案庭、三個綜合審判業務庭、執行局、審判管理辦公室、政治處、綜合辦公室八個部門。法院將按照「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基本思路,通過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台,實現案件起訴、調解、立案、送達、庭審、宣判、執行、上訴等訴訟環節的在線進行,切實做到高效便民,切實提高審判質效,從而推動我國科技強國戰略的實施和網路空間治理的法治化進程。

❷ 為何建「互聯網法院」

北京互聯網法院的籌建工作有進一步消息。8月16日上午,來自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的任命消息顯示,張雯任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目前50歲的張雯為北京市豐台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8月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消息稱,北京互聯網法院正在緊張地籌建過程中。為了全力支持建好互聯網法院,7月26日,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專門聽取了北京互聯網法院籌建工作匯報。

來源:新浪新聞

❸ 北京為什麼擬設立互聯網法院

8月1日,從北京市高復級人民法院制了解到,北京互聯網法院正在緊張地籌建中。為了全力支持建好互聯網法院,7月27日,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聽取了北京互聯網法院籌建工作匯報。

據悉,北京互聯網法院將集中管轄全市特定類型涉互聯網第一審案件,探索建立與互聯網時代相適應的審判模式,推動起訴、調解、立案、庭審、判決、執行等訴訟環節全程網路化。創新順應互聯網審判的程序規則,建立全類型案件標准化、智能化審理模式。適應信息化時代要求,發揮跨地域審理優勢,方便當事人參與訴訟。

❹ 首家杭州互聯網法院的社會意義是什麼

8月18日上午,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揭牌,成為中國首家互聯網法院。那麼互聯網法院的社會意義是什麼?

在便民之外,各領域專家更看到了互聯網法院背後的社會意義。

互聯網法院的設立,有利於提升司法治理網路空間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完善我國訴訟制度體系。它還將為依法管治網、規范網路行為提供重要的專業平台,「通過專業審理互聯網案件,集中破解互聯網訴訟瓶頸,及時總結規律,建立健全互聯網訴訟相關規則,創建新型審判機制和司法運行體系,促進審判能力現代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也認為,設立互聯網法院,是司法改革中的制度創新,意義重大。

此外,互聯網法院的設立可以探索互聯網領域的法律規則。「電子商務時代,更要求法院裁判在沒有法律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對電子數據等科技證據的運用具有獨特性,司法裁判的結果具有前瞻性。」李林表示,司法運作方式的電子化,開庭審理的網路化,卷宗、法律文書送達的網路化等等,也是互聯網法院在今後不可迴避的探索方向。



❺ 互聯網法院管轄的案件范圍有哪些

互聯網法院管轄的案件一般是由於因互聯網產生的民事案件,如互聯網合同糾紛、網上購物糾紛等。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條 北京、廣州、杭州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所在市的轄區內應當由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的下列第一審案件:

(一)通過電子商務平台簽訂或者履行網路購物合同而產生的糾紛;

(二)簽訂、履行行為均在互聯網上完成的網路服務合同糾紛;

(三) 簽訂、履行行為均在互聯網上完成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小額借款合同糾紛;

(四)在互聯網上首次發表作品的著作權或者鄰接權權屬糾紛;

(五)在互聯網上侵害在線發表或者傳播作品的著作權或者鄰接權而產生的糾紛;

(六)互聯網域名權屬、侵權及合同糾紛;

(七)在互聯網上侵害他人人身權、財產權等民事權益而產生的糾紛;

(八)通過電子商務平台購買的產品,因存在產品缺陷,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權益而產生的產品責任糾紛;

(九)檢察機關提起的互聯網公益訴訟案件;

(十)因行政機關作出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互聯網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管理等行政行為而產生的行政糾紛;

(十一)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其他互聯網民事、行政案件。

❻ 被互聯網法院起訴有沒有法院傳票

被互聯網法院起訴有法院傳票。
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全程是在線上進行的,法院審理案件的流程包括線上受理案件、審查立案、組織開庭、線上質證等。如被起訴,建議積極應訴,如有爭議,可委託律師介入處理,最大程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互聯網法院是指案件的受理、送達、調解、證據交換、庭前准備、庭審、宣判等訴訟環節一般應當在互聯網上完成,以全程在線為基本原則的法院。這是司法主動適應互聯網發展大趨勢的一項重要舉措。
在北京、廣州增設互聯網法院,是司法主動適應互聯網發展大趨勢的一項重要舉措。要在總結推廣杭州互聯網法院等試點經驗基礎上,回應社會司法需求,科學確定管轄范圍,健全完善訴訟規則,構建統一訴訟平台,推動網路空間治理法治化。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七條 互聯網法院在線接收原告提交的起訴材料,並於收到材料後七日內,在線作出以下處理:
(一)符合起訴條件的,登記立案並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訴訟費交納通知書、舉證通知書等訴訟文書。
(二)提交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及時發出補正通知,並於收到補正材料後次日重新起算受理時間;原告未在指定期限內按要求補正的,起訴材料作退回處理。
(三)不符合起訴條件的,經釋明後,原告無異議的,起訴材料作退回處理;原告堅持繼續起訴的,依法作出不予受理裁定。第八條 互聯網法院受理案件後,可以通過原告提供的手機號碼、傳真、電子郵箱、即時通訊賬號等,通知被告、第三人通過訴訟平台進行案件關聯和身份驗證。
被告、第三人應當通過訴訟平台了解案件信息,接收和提交訴訟材料,實施訴訟行為。第九條 互聯網法院組織在線證據交換的,當事人應當將在線電子數據上傳、導入訴訟平台,或者將線下證據通過掃描、翻拍、轉錄等方式進行電子化處理後上傳至訴訟平台進行舉證,也可以運用已經導入訴訟平台的電子數據證明自己的主張。

❼ 如何推進網路空間法治化

一是明晰各行為主體權利義務,健全網路空間治理體系。第一,始終堅持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將網路空間治理政策與人民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從立法高度明確個人在網路空間的權利和義務,規范個人在網路空間的行為,確保個人在網路空間的合法權益和隱私安全。第二,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網路空間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互聯網行業依法治理,明確各社會組織的行為規范,支持各類社會組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第三,發揮企業在網路空間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加強行業監管,促進行業自律,規范市場秩序,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發揮企業的技術優勢和專家優勢,實現政府、企業、個人在保障網路安全過程中的信息共享,讓企業在參與網路空間治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是加強國家關鍵信息設施安全立法,保障國家安全和公眾利益。當前,我國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核心技術設備嚴重依賴國外,關鍵信息設施安全隱患十分突出。為此,應制定有關關鍵信息設施安全保護的法律,界定國家關鍵信息設施范圍,明確監管部門、運營機構、行業協會、系統用戶在網路安全保障中的責任。依法推進國家關鍵信息設施安全可控工作,制定標准規范,細化安全可控的目標、措施和指標,利用檢測技術依法開展網路安全審查工作。依法建立網路安全應急保障制度,提高全民網路安全防範意識。同時,規定國家關鍵信息設施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檢驗和提高我國網路安全協同防禦能力。
三是依法加強網路社會管理,維護網路空間清朗。當前,我國擁有一個6.32億用戶規模的網路社會,同時又是全球30億網民的一個網路社會子系統。對於如此規模的復雜巨系統進行調控必須建立法治規則。具體講:在系統內,網路社會行為要服從國家法律的約束。一方面,要依法打擊網路暴恐、網路謠言、網路賭博、網路色情等違法犯罪行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網路平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網路風尚。在系統外,為全球網路社會發展貢獻力量。要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維護國際規則、促進環境建設,助力全球網路社會和諧發展。
四是推進互聯網國際治理法治化進程,促進互聯網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發展。首先要積極參與互聯網領域情報共享、打擊網路犯罪、網路反恐、應急演練、公共基礎設施保護等國際規則和法治建設,加強交流、協作與合作,創造有利於保障我國網路安全的國際環境,提升我國在國際互聯網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其次要依法保障企業的海外權益,支持一批優勢企業「走出去」做大做強,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互聯網支柱企業。再次要積極推進國際互聯網治理的法治化進程,推動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反對任何形式的網路戰和網路軍備競賽,反對網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❽ 杭州互聯網法院將如何提供司法保障

8月18日,全國首家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揭牌成立。在這里,起訴、立案、送達、舉證、開庭、裁判,每個環節全流程在線,訴訟參與人的任何訴訟步驟即時連續記錄留痕,當事人可以「零在途時間」「零差旅費用支出」完成訴訟。

杭州互聯網法院將在線解決糾紛、解決在線糾紛,為維護網路安全、化解涉網糾紛、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提供司法保障。

——作為互聯網糾紛多元化解的「主導者」,將探索建立涉網糾紛「一站式」解決機制,整合仲裁、調解、行政機關等其他組織的法律服務資源,促成全社會形成在線糾紛多元化解的生態環境。

❾ 中國首家互聯網法院為什麼在杭州試點

早在2011年,杭州法院就開始積極探索新型網路空間治理模式。杭州作為互聯網經濟發達地區,聚集著一大批著名互聯網企業,擁有阿里巴巴、支付寶、淘寶、天貓、網易等眾多知名電商企業,涉電子商務糾紛多發頻發,現實司法需求大。

設立互聯網法院,杭州有現實的需求。早在2015年4月16日召開的浙江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會議上,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就提到一個數據,「阿里巴巴的專門隊伍,一年要處理超過400萬起交易糾紛。這其中部分糾紛未必能圓滿解決,就會進入訴訟通道」,當時的會議就提出浙江法院在審判模式上要探索創新「互聯網+審判」的新模式,探索推進電子商務的網上法庭建設,提升電子商務高速發展中的法治水準和司法保障。

2015年4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始布局「互聯網+審判」的新模式,確定由西湖、濱江、餘杭三家基層法院和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為試點法院,分別審理網路支付糾紛、網路著作權糾紛、網路交易糾紛及其上訴案件。

這四家法院的分工也有所不同,對應審判的分別是網上著作權糾紛(濱江法院)、網路支付糾紛(西湖法院)、網上金融交易糾紛(餘杭法院),杭州中院則負責三家基層院的二審工作。不難發現,相應的試點都有現實依據:濱江轄區內高新互聯網企業眾多;西湖轄區有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餘杭轄區內則有天貓、淘寶電商平台。

2015年5月28日,杭州餘杭區人民法院23號法庭,浙江法院電子商務網上法庭第一案正式開庭——一位買家在天貓網上買了38罐營養品,但他認為這些營養品超范圍、違規使用營養強化劑,要求深圳的一名商家退一賠十。開庭時,原被告雙方都在各自電腦前舉證、陳述理由,而證據(包括購物時的旺旺聊天記錄、產品單號等信息)則在開庭前由雙方通過網路同步到了法院,法官也在電腦前審閱。

2015年8月13日,「浙江法院電子商務網上法庭」正式上線。截至今年4月,共計收到普通案件申請2.2萬件。隨著經驗的不斷輻射和擴大,全省已有15家法院加入網上法庭平台。杭州大數據產業基礎扎實在技術上具有明顯優勢,已經完全具備了承接「互聯網法院」建設工作的能力。

今年1月份,浙江省高院院長陳國猛表示,浙江法院將積極推動設立杭州網路法院,促進網路法治的健全發展。杭州網路法院是基於杭州法院原先的電子商務網上法庭而建,將涉及網路的案件從現有審判體系中剝離出來,構建專業的司法體系,專門審理和研判此類涉網案件。

因此,此次互聯網法院首先在杭州掛牌試點,也是基於多方面原因考慮。

熱點內容
與道德有關的詩 發布:2025-02-08 23:08:55 瀏覽:973
廣州天河法院招聘 發布:2025-02-08 23:03:48 瀏覽:675
東方市的律師 發布:2025-02-08 22:54:46 瀏覽:977
全國法律碩士報名人數 發布:2025-02-08 22:46:13 瀏覽:23
勞動法休息休假的案例 發布:2025-02-08 22:39:05 瀏覽:512
廣東職工代表大會條例 發布:2025-02-08 22:37:11 瀏覽:184
民法多少年 發布:2025-02-08 22:22:16 瀏覽:897
2018勞動法產假假期 發布:2025-02-08 21:33:51 瀏覽:928
民法規定特殊情況 發布:2025-02-08 21:16:29 瀏覽:930
福建水路交通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8 21:06:26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