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自由裁量
❶ 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是哪部法律賦予的
抄按實際情況,法官自由裁量權並沒有明文進行規定。
法官自由裁量權作為司法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客觀現實中還是在法學研究中,都是值得共同重視的法律問題。法官自由裁量權是指在疑難案件中,當法律空白、沖突時,法官依據案情和公平正義的要求,獨立判斷、權衡並作出合理決定的權力。現代社會法治的要求,提升了人們對法律的社會控制功能的期待,但法律卻未能給人們帶來所有合理的預期,人們開始困惑於法律的局限性。因此,作為法律局限性的補充和救濟,為實現實質正義,法官自由裁量權就為司法過程之必須。但是法官的個體特性及自由裁量權本身的權力特性決定了權力有被濫用的風險,因此,對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控制又必不可少。嚴格的規則與適當的自由裁量權相結合是實現實質正義的最好方式。
❷ 法官到底有多大的自由裁量權
標準是法律。一般來說只有法律規則沒有明確規定的時候,
才有法官自由裁量權適用的空間,或者法律規則直接給法官的自由裁量授了權。
而如果法律規則沒有相關規定,則參考法律原則。
❸ 法官自由裁量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為什麼
隨著我國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法官自由裁量權漸漸成為人們爭論不休的焦點之一。在我國,普通老百姓基於認識上的偏頗,並不認可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權,認為法官判案就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進行裁判,非黑即白。不依照法律審判,隨心所欲,就是不公正的。傳統觀念如此,法院依據自由裁量權所作出的裁決便不能產生應有的權威,老百姓並不認可這樣的裁決是公平公正的,尤其是當法官自由裁量權被普遍濫用的時候,更是如此。然而,從法的運行規律看,法官自由裁量權是與法共存的,也就是說,法官在審判案件的過程中不可能不運用自由裁量權。正如「法官絕對不可以改變法律織物的紡織材料,但他可以也應當把法律的皺褶撫平。」 而要把法律的皺褶撫平實際上就是一個法官為追求正義而行使自由裁量權的過程。故法官自由裁量權存在和發展有重要的價值。
一、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概念、特徵
依《牛津法律大辭典》所謂自由裁量權,指(法官)酌情作出決定的權力,並且這種決定在當時情況下應是正義、公正、正確和合理的。法律常常授予法官以權力或責任,使其在某種情況下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權。有時是情勢所需,有時則僅僅是在規定的限度內行使之。[2]法官自由裁量權,亦稱司法自由裁量權(當然,在我國,廣義的司法自由裁量權的主體還包括檢察機關),是指法官或者審判組織根據自己的認識、經驗、態度、價值觀以及對法律規范的理解而選擇司法行為和對案件作出裁判的權力。
其基本特徵為:1.法官自由裁量權貫穿於法律適用或案件審理過程的始終。即始於對案件事實認定後法律的適用,終於對案件的審結(即判決的作出);
2.法官自由裁量權由特定的主體——法官或審判組織來行使,主體具有特定性;
3.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以事實認定正確為基礎和前提(即法官不能對事實進行亂認定,事實認定錯誤,可能導致法律適用的錯誤);
4.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有時是根據情勢所需,有時則僅僅是在規定的限度內行使」;
5.非經法定程序變更或撤消,法官自由裁量權一經作出,即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
6.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正當、合法、合理,體現和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原則。因為「正義是人類一種最基本的價值理想」,「作為一種法價值對其它法價值具有優越性」,「法必須體現一定的正義要求,最終必須以正義為依歸」。
二、我國法官自由裁量權的現狀
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得司法的范圍不斷擴大,法官自由裁量權存在於司法的全過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3]。司法審判包括發現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和作出裁判三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里都存在著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如證據是否採信、無證據佐證的部分事實認定、情節嚴重的認定、如何承擔責任,如何定罪量刑等過程通常都需要通過一定的自由裁量來實現。
法官自由裁量權具有普遍性,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是由社會事務、社會存在的復雜多變性決定的。法律用來調整社會關系,但社會關系紛繁復雜,而且日新月異,不斷變化,要使固定的法律明確、詳盡地規范所有變化的社會關系顯然是不可能的。
第二、是由人的認知能力的局限性決定的。人在制定法律的時候不可能對所有的關系都規定得周密、詳盡,也不可能對所有的事物都作出無誤的調整,因而在客觀上不得不留有一些餘地,有時候是故意為之,並不是水平問題或失誤所致。
第三、是實現個別正義和實質正義所決定的。司法追求的目的是公平、正義,但如果僅僅用一個簡單的條文去規范千差萬別的社會關系時,表面看來也許公正,但實際上不一定公平,從整個社會來看,可能實現了絕對公平,但對於個案來說不一定公平。比如,古話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句話流傳了幾千年,但考慮到殺人有很多種情況,包括故意殺人、過失殺人、正當防衛致人死亡、依法執行死刑殺人等如果統統套用「殺人償命」那就會更加不公平了。所以就要求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分情況區別對待,以實現個別正義和個體公平。
三、理性正確對待法官自由裁量權
法官自由裁量權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但是,法官自由裁量權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必須理性正確地對待法官自由裁量權,一方面要看到她的優越性,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她的危害性。
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優越性表現在:1、司法自由裁量權是實現個別正義和實質正義的工具;2、是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的方法;3、是克服我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造成司法標准不統一負面影響的重要手段;4、是提高法官司法能力、培養法官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科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如果法律把任何事物都規定得很具體,法官就會成為一個適用法律的工匠,而不可能成為司法大師[4],這顯然不適應現階段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要求。
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危害性表現在:1、可能造成法官濫用權力,使作出的解釋和裁判遠離法律的精神和目的;2、可能造成對同一類事實作出不同的裁判,出現「同罪而異罰」現象;3、可能成為個別法官消極判案、枉法裁判、破壞法律實施,甚至打擊報復的工具。
正是由於法官自由裁量權具有雙面性,所以必須對其進行適度的限制和規范:
(一)嚴格依法裁量。即行使自由裁量權要體現法的公正價值,切實做到有法必依,這既是對自由裁量權的約束和限制,也是對自由裁量權的引導和指導。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說具體法律規范在執行時可以根據情況加以改變的話,那麼法律的精神、法律的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能改變的,都必須加以遵守和執行。」嚴格依法裁量要求法官在具體案件中必須依據已有的證據法規則審查和運用證據,從而認定案件事實;必須正確、全面地理解和適用法律,依據已有的法律原則對此作出評價,並在此基礎上依法作出公正、公平的裁判。如果違背了法律的指引,法官任意的裁量便成為濫用權力。如果法官不能從法律精神的基本要求出發,片面、機械地適用法律,必然導致裁判的錯誤。
(二)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公平正義。也就是《牛津法律大辭典》里所謂的「這種決定在當時情況下應是正義、公正、正確和合理的。」具體地就是要求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必須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相統一、審判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程序是實現正義的必由之路,是實體公正的前提和基礎。忽視程序公正的獨立價值,將難以保證實體公正;反之,如果只注重程序公正,忽視實體公正,將會導致更大更多的不公正。因此,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權時,必須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並重。法律效果是審判工作的立足點,是社會效果的前提條件。社會效果則是審判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法律效果的集中體現。所以,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既應追求法律效果,又應追求社會效果。
(三)必須是在特定情勢下對正義和合理的事物行使衡平權。這是設定自由裁量權的價值目標。這里要注意把握四個問題,第一是必須在特定情勢下才能行使自由裁量權,沒有特定情勢這個條件,法官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權,否則就是「向一般條款逃避」。第二是必須針對正義和合理的事物,如果不是正義的事物和合理的要求,就沒有必要行使自由裁量權來予以保護。第三是為了對正義和合理的事物行使衡平權,對正義和合理的事物如何進行保護,需要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來衡平各方當事人的利益,也就是說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公平正義。第四是對該正義和合理的事物衡平各方當事人的利益沒有法律的具體規定,只能由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來實現。
(四)依據合乎情理原則裁量。所謂情理即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觀,指事物的客觀規律和多數人關於公平合理的社會共識。這種價值觀表現為一定時代的社會結構所決定的並被普遍接受的某些正義觀念。合乎情理就是指「不任性、不個人化和不(狹義上的)政治化」。[5]法院在實施法律過程中應給大眾合理的正義期待,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不僅應讓大眾知道他們是在主持正義,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大眾知道並能合理地期待他們會主持正義,會就爭議的事項作出合理的裁決。
❹ 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太大怎麼辦求助
講一下我所知道的美國法庭上體現法官自由裁量權(discretion)的一個細節:
到法庭的時間和能否獲得寬大處理版有一定關系。權
在美國,對於非暴力犯罪的被告或者前科記錄較為良好的被告,法庭經常允許保釋或者「有條件釋放」(Conditional release),也就是在通過審判或者認罪協議定罪了以後,繳納一定數額的保釋費或者簽訂一些條件(例如每天向警方報告行蹤),就可以釋放出獄,到量刑聽證的事後再自己去法庭報道,接收量刑。
❺ 如何防止法官 濫用自由裁量權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規范民商事審判自由裁量權的意見》已於近日正式實施。依據該規范意見,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將不再自由,「同案不同判」的現象將得到有效遏制。 由於我國立法的欠缺以及法律本身的滯後性,加之處於社會轉型期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糾紛,近年來出現了大量由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的案例。然而,因為忽視對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的規范和監督,缺乏相對統一的裁判標准和行之有效的案例指導制度,同時也受法官素質制約和社會大環境影響,致使一些法官隨意行使自由裁量權,甚至徇私枉法濫用自由裁量權,造成嚴重的「同案不同判」現象。不僅嚴重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且嚴重損傷司法機關的公信力,破壞司法公正,成為滋生司法腐敗的土壤。 「同案不同判」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也受到了全國法院系統的高度重視。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規范法官自由裁量權首次被以較大篇幅並單列一段寫入最高法院工作報告中。這充分說明了最高人民法院對「同案不同判」現象的高度重視,及對規范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決心。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規范意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順應司法審判工作的需要,先行一步出台的。規范意見主要強調了兩個重要方面,一是建立案件指導制度,法官裁判應當參照最高法院或省高院公布的指導性案例,二是要求法官說理,在行使自由裁量權的同時,必須在裁判文書中說明自由裁量的方法和理據,必須論述自由裁量的結果的正當性和合理性。 筆者認為,從「指導」和「說理」兩個方面來規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路徑是對的,很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沿著這一基本路徑走下去,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權時一定會倍加審慎,一絲不苟地甄別個案案情,最大限度地體現法的原則、精神和理念。其實,自由裁量權對於法官和司法來說,不僅需要,而且應當。任何國家,無論其法律在表面上如何完備,都無法對已經發生、正在發生及即將發生的案件情況包羅萬象,任何立法者都無法做到法律規范與現實案件的一一對應。因此,從這個意義上,完全否定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簡直是天方夜譚。現代法治所能做的是,採取規范和監督的方式,盡量壓縮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促使法官謹慎行使。顯然,「指導」和「說理」都是對症下葯的良方。「指導」就是讓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權時有個標桿,有所比照,避免無所適從。而「說理」就是讓法官擺出支持自己進行自由裁量的全部事實和法律理由,一方面促使其自圓其說,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在說理過程中發現問題,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行使自由裁量權的隨意性。 另外,在筆者看來,要防止自由裁量權的濫用,僅有「指導」和「說理」尚嫌不夠,還必須增加一個要求,即「公開」。也就是要將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完全置於社會公眾的監督下,隨時接受案外群眾和專家學者的挑刺和評判。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是否符合「指導案例」,裁判過程中「說理」是否充分,事實和法律理由是否站得住腳,都置於陽光下。這樣一來,不僅完全消除了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過程中的腐敗空間,而且還給法官以無形壓力,促使其提高法律素養,嚴密審慎審案。李克傑(山東法學副教授)
❻ 法官可以自由裁量判刑期得長短
可以。但是這種自由裁量權是受到法律嚴格限制的。
根據我國《刑法》第六回十一條第六十一條之規定,對於犯答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因此法官應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綜合裁量刑期的長短。
❼ 為什麼要防止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
近年來出現了大量由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的案例。然而,因為忽視對法官行使自由回裁量權的規范和答監督,缺乏相對統一的裁判標准和行之有效的案例指導制度,同時也受法官素質制約和社會大環境影響,致使一些法官隨意行使自由裁量權,甚至徇私枉法濫用自由裁量權,造成嚴重的「同案不同判」現象。不僅嚴重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且嚴重損傷司法機關的公信力,破壞司法公正,因此要防止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
❽ 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能超越法律規定嗎
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或幅度內行駛。超過法律規定的范圍不屬於自由裁量權了,屬於枉法行為或違法裁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