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太保

法院太保

發布時間: 2022-05-04 19:27:53

⑴ 交通事故中的第三方理賠法院要太保貴州支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信息,怎樣查找

基本工商登記信息
企業名稱: 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
注冊號: 520000000004736
住所: 貴陽市中山西路18號太平洋大廈
企業類別: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
法定代表人: 王之卓

⑵ 法院判決太平洋保險理賠要多長時間

開庭完了大約會在一個月內判決的。這類
保險理賠
一般判決保險公司的履行期限大約1530日左右。

⑶ 我要起訴太平洋保險公司法院要太平洋保險公司的營業執照副本

第八十九條 保險公司因分立、合並需要解散,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解散,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經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後解散。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因分立、合並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

保險公司解散,應當依法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

第九十條 保險公司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規定情形的,經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同意,保險公司或者其債權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對該保險公司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

第九十一條 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按照下列順序清償:

(一)所欠職工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

(三)保險公司欠繳的除第(一)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所欠稅款;

(四)普通破產債權。

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破產保險公司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按照該公司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第九十二條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准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

轉讓或者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轉讓前款規定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准備金的,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第九十三條 保險公司依法終止其業務活動,應當注銷其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

第九十四條 保險公司,除本法另有規定外,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

新保險法規定的內容你看看吧

⑷ 明朝官職按品級排名

1、宗人府

掌管明朝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並按時撰寫帝王譜系,記錄宗室成員子女的嫡庶、名稱封號、嗣職襲位、生卒年間、婚嫁、喪葬謚號等事。凡是宗室陳述請求,均為之向皇上匯報,並引薦賢才、記錄得失等。明朝洪武三年,設立大宗正院。

洪武二十二年,改名宗人府,並命親王掌管,秦王朱樉為第一任宗人令。此後,均以元勛外戚大臣兼領,不再專設官員,其負責事務轉移至禮部。

2、三公

三公,即明朝的太師、太傅、太保三職的合稱,正一品。負責協助皇帝處理重要國事政務,職位至重。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授李善長為太師、徐達為太傅、常遇春為太保。建文年間,三公職位被撤。直到永樂二十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再恢復三公職位,但無實授。

宣德三年,明宣宗授英國公張輔為太師,沐晟為太傅,陳懋為太保,當時三公官職,幾乎為專授。自宣德、正統年間以後,三公成為虛銜,為勛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

3、中書省

明朝中書省,為明朝初期至洪武十三年(1380年)期間的行政中樞。其中丞相為明朝中書省的最高級長官,負責統領六部。明初沿襲元朝制度,設立中書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國,其中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

吳元年,改右相國為左相國,左相國為右相國。洪武元年,改為左、右丞相。由中書省統六部,但不設置中書令。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後,明太祖朱元璋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原中書省官屬盡革,惟存中書舍人。

4、明朝內閣

明朝內閣,為明成祖首先確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機構,此後權力逐漸增大,後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明太祖廢除宰相。

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咨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

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

5、六部

明朝中書省時期,七卿長官均為正三品。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罷中書,仿《周官》六卿之制,升六部秩,各設尚書、侍郎一人。

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其所屬最高長官為明朝吏部尚書、明朝戶部尚書、明朝禮部尚書、明朝兵部尚書、明朝刑部尚書、明朝工部尚書,其常常與都察院之都御史、通政使司之通政使、大理寺之大理寺卿合稱「九卿」。

明朝時,重臣任擇須由九卿及外省巡撫、總督公開舉薦,此為廷推。各部司不能單獨決定的國家大事、要事,須經九卿公決,此為廷議。而由三法司無法決定的大型獄訟,以由九卿開會定獄,此為廷鞠或園審。其與明朝內閣構成了明朝的行政權力中心與決策核心。

⑸ 太平洋保險公司將法院查封的保單私自變更。對身患重疾的被保險人辦理復效。保監局該管嗎

這個肯定不對,保監應當主持公道去管管。

⑹ 太平洋保險公司如何投訴

中國太平洋保險是國內大型綜合性保險集團,提供人壽險、財產險、健康險、養老投資等全方位風險保障解決方案、投資理財和資產管理服務。主打產品:汽車保險、人身意外保險、家庭、旅遊險等各類保險。
中國太平洋保險(A股:601601、H股:02601),又稱太平洋保險,簡稱中國太保或太保,前身是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立於1991年5月13日,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
2001年,根據中國國務院和中國保監會分業經營機構體制改革的批復,原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太保是中國大陸第二大財產保險公司,僅次於中國財險,也是第三大人壽保險公司,僅次於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它本身經營多元化保險服務,包括人壽保險、財產保險等。
投訴的方式有: 一可以向其太平洋保險公司上一級公司投訴,投訴電話是95500,撥通後,智能語音播報完畢會進入功能菜單,根據提示選擇人壽險或財產險服務,進入人工坐席接聽,找客服反饋你要投訴的內容即可。 二是可以向當地或者上一級保險行業協會投訴; 三是向保險監管機關,即銀保監局投訴,投訴電話是12378,這個投訴電話如果受理,效果很顯著。 四是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 五是還可以找媒體曝光,會在短時間內給保險公司帶來壓力,關注媒體影響力的保險公司會主動聯系你解決糾紛,這也是維權的一個有力的方法。第六就是還可以申請仲裁和向法院起訴。

⑺ 公司在車主不知到的情況下把錢給了傷者,然後一年後又把車主告上法院,要車主還保險公司錢,太保太黑了

1原則上是車主給付傷者賠償金然後再到保險公司辦理理賠手續如果雙方協商後也可等到保險公司理賠後給付
2如果將車借給別人就要看保險合同了合同的主體是誰車還是人一般情況下是對事不對人只要駕駛員無違約責任應該全部賠付但無駕照,醉駕等情況不予給付
3傷者賠償的全部費用都由車主負擔車主事後可依法向駕駛員提出給予補償或賠償損失即由車主負擔的部分
此過程本人曾經在法院的調解下經歷過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⑻ 太保保險是催收公司嗎

不是。
太平洋保險貸款屬於正軌合法的金融貸款,因此是會上徵信的,也就是說,逾期記錄會被如實上傳到個人徵信系統當中,對個人徵信產生不良影響。
短期逾期,太平洋保險可能只會通過簡訊,電話等方式催收,如果逾期時間過長,太平洋保險公司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⑼ 太平洋保險,定損太低 我應該怎麼辦

你可以去網上看看案例 我有一個案例 你看看我家也是太平洋保險的挖掘機 保險就這樣 你上的時候是大爺 索賠的時候是孫子 看看這個
[法院判決]
一審法院判決被告太保公司成都公司判決向原告劉某某支付保險賠償金177702元及施救費38000元,同時承擔此案的全部訴訟費用。
被告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維持一審判決,駁回上訴。

案情簡介]
2004年5月, 原告劉某某通過銀行按揭的方法購買了一台「神鋼牌」液壓挖掘機。隨後劉某某在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以下簡稱「太保公司成都分公司」)處購買了車輛損失險和第三者責任險。其中車輛損失保險金額為96萬元,保險期限從2004年5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止。原告劉某某按保險合同的約定向被告太保公司成都分公司支付了保費,被告也依約定向原告出具了保險單。2004年8月27日,原告劉某某投保的挖掘機在四川九寨溝縣城至溝口公路改擴建工程中從事按掘機作業時,因挖掘土石方的下部導致了上部土石方的垮塌,造成挖掘機受損。2004年8月30日,原告向被告提出索賠申請,被告太保公司成都分公司未到事故現場勘驗,在審查了原告劉某某提交的保險事故的相關資料後,太保公司成都分公司的查勘人員在保險索賠申請書中,初步確認了該保險事故屬保險責任。原告劉某某按照被告的指示對受損車輛進行了修復。經被告核定,挖掘機的車損為177702元,施救費38000元,共計215702元。隨後原告劉某某找被告,要求其履行保險義務。
2005年1月13日,被告以保險事故屬於《機動車綜合險條款》第三條(二)項即除雷擊、暴風、暴雨、洪水、龍卷風、雹災以外的其他自然災害造成保險車輛的損失,保險人不負責賠償的規定為由出具《拒賠通知書》,拒絕履行保險賠付義務。為此,原告委託四川天潤華邦律師事務所黃曉波律師、謝步強律師代理該案。

[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答辯]
一、根據原告提交的駕駛員余某某的描述,引起事故發生系山體滑坡,所造成的損失屬於《機動車綜合險條款》第三條(二)項即除雷擊、暴風、暴雨、洪水、龍卷風、雹災以外的其他自然災害造成保險車輛的損失,保險人不負責賠償。
二、山體滑坡屬附加險中的地質災害險,原告劉某某未投保,保險公司無義務進行理賠。

[原告律師代理意見]
原告代理律師針對被告的答辯及庭審爭議焦點發表以下代理意見:
一、本案被告的拒賠理由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即本案投保標的物挖掘機的受損不屬於《機動車輛綜合險條款》(2004版)第三條第二款約定的免賠范圍。
(一)、通過庭審審理確認了:2004年8月27日,原告劉某某投保的挖掘機在四川省九寨溝溝口實施挖掘作業時,在挖掘機挖掘土石方的下部時導致了上部土石方的垮踏將投保挖掘機砸壞。事發後,原告劉某某當即通知了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並按照被告的指示對事發現場進行了拍照取證等工作。並及時地向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提出了索賠申請。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審查了原告提交的保險事故的相關資料後,確認了該保險事故屬保險責任(見被告的證據附件第7頁),也正因為如此,在事發後保險公司也從未派人到事發現場調查了解。因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當時就認可了該保險事故及造成該保險事故的原因。隨後原告按照被告的指示對受損車輛進行了車損核定及修復。作為投保人的原告已經按照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的要求履行了自己的全部義務,其提供給被告的相關資料業已得到被告的認可,證實了此次保險事故屬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應當負責賠償的保險責任范圍。
(二)、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在除去原告提交的保險索賠資料外,在沒有任何其他證據支持的情況下,僅根據一份訊問筆錄中的「山體突然滑坡」就認定屬《機動車輛綜合險條款》中規定的免責范圍,進而作出拒賠的決定是不能成立的。前已論述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在發生保險事故後根據原告提供的索賠申請的相關資料已初步認定本次保險事故屬保險責,依法應當賠償。但被告卻在現場已被破壞多日後,沒有任何現場勘察了解,沒有任何證據支持的情況下僅根據一分訊問筆錄作出了拒賠決定。被告的上述行為違反了保險活動中應當遵循的「禁反言」原則,是不能發生法律效力的。
(三)、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及《證據規則》的相關規定,如果保險人拒絕保險請求權人的索賠請求從而排除自己的賠償責任,則保險人就必須為其拒賠的主張承擔舉證責任,證明保險事故的發生屬責任免除范圍內。綜合本案,作為發出《拒賠通知書》的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應當對其《拒賠通知書》中認定的事實舉證。即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應當舉證證明發生本次保險事故的原因是《機動車輛綜合險條款》第三條第二款「除雷擊、暴風、暴雨、洪水、龍卷風、雹災以外的其他自然災害」造成的。通過今天的庭審審理可知:被告並沒有舉出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據證明發生本次保險事故的原因是「除雷擊、暴風、暴雨、洪水、龍卷風、雹災以外的其他自然災害」造成的。更為可笑的是被告竟然在開庭時書面向法庭申請對造成本次保險事故的原因進行鑒定。也就是說被告可以在沒有任何權威專家和鑒定機構的有效證據前提下,在發生保險事故後不及時出險的情況下,在保險事故現場已被損壞的情況下,可以不負責的先做出《拒賠通知書》,在當一方起訴到法院後,再申請鑒定。這也充分的說明了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作出的《拒賠通知書》是沒有任何證據支持的,也是極其不負責的。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不能舉證證明造成本次保險事故屬其免賠責任范圍,其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因被告沒有履行法定的明確告知義務,《機動車輛綜合險條款》(2004版)第三條(二)項對原告不具有法律效力。
本案中原告劉某某作為投保人與作為保險人的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簽訂的保險合同,其保險條款是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製作的格式條款。此格式條款是被告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時未與原告劉某某協商的條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第十八條規定「保險合同中規定有關於保險人責任免除的,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未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法律效力。」由此可知,第一,保險人對一般條款盡「說明」義務不是「提醒」義務,而對最重要的免責條款,保險人負有「明確說明」的義務;第二,保險人的義務是主動性義務,並不是將保險條款或者保險合同給投保人,由投保人向保險人進行詢問。第三,法律規定是強制性的,如果保險人不能證明已經向投保人明確說明了責任免除條款,該等條款將不產生法律效力。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保險人對投保人所負說明義務的答復(法研[2000]5號)規定,「『明確說明』是指保險人在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之時,對於保險合同中所規定的免責條款,除了在保險單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還應當對有關免責條款的概念、內容或其法律後果等,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釋,以使投保人明了該條款的真實含義和法律後果」。綜合本案庭審情況與證據,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其在出具保險單時向劉某某提示注意過免責條款,更沒有對有關免責條款的概念、內容或其法律後果等,向原告作出過解釋,甚至連合理的提示原告劉某某注意的保險一般條款的義務也無法證明。因此,《機動車輛綜合險條款》(2004版)第三條第(二)項 「除雷擊、暴風、暴雨、洪水、龍卷風、雹災以外的其他自然災害」的免賠條款因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未盡到「明確告知義務」而對原告不發生法律效力。為此,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引用對原告不發生法律效力的免責條款要求免除其賠償責任也是不能成立的。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應當承擔保險賠償責任。
三、被告在庭審中以本案的保險事故是地質災害險的保險責任之一——「滑坡」為拒賠的理由不能成立。
(一)、本案審理的保險合同糾紛是審理原被告之間的車輛損失險糾紛問題,而不是審理地質災害險,地質災害險不屬於本案審理的范圍。因為,本案原告購買的就是車輛損失險,同時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在其《拒賠通知書》中也明確是以《機動車輛綜合險》中關於車損險的免責范圍為依據作出拒賠決定的。本案審理的問題是該條款是否產生法律效力及被告作出該拒賠決定是否有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因此,作為代理人認為地質災害險與本案的審理沒有任何關系。同時,《機動車綜合險條款》第一條(一)項中明確規定:外界物體倒塌、空中物體墜落、保險車輛行駛中平行墜落造成保險車輛的全部損失或部分損失,保險人負責賠償。因此,保險人太保公司成都分公司應當負賠償責任。
(二)、即便地質災害險種規定有地質滑坡,本案的保險事故也不屬於地質災害險中所規定的滑坡所致。因為地質災害險條款第一條第(一)2項中明確定義,滑坡是指斜坡上不穩的岩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整體向下滑動。定義中「岩體或土體」應指天然形成未經人為破壞的巨大的岩石或天然凝成的土方。同時注意「整體向下滑動」而不是「滾動、倒塌等」。從庭審和本案的證據材料已經清楚的知道本案的保險事故是由於駕駛員余某某在松動的土石方旁挖掘作業時,因疏忽大意被已挖松的上方土石方倒下所致。綜合庭審及證據材料,被告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保險事故發生當時發生了地質災害,產生了地質災害險。
(三)、雖然原告劉某某與駕駛員余某某在《索賠申請書》中的出險經過中敘述過「山體突然滑坡」。但他們只是普通的自然人,不可能也沒有資格對此事故的產生原因在法律上作出精準描述的。況且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查勘人員作為專業人土,在詳細調查後,明確認定此保險事故屬於保險責任。另外,「山體突然滑坡」也不是保險地質災害險條款中「滑坡」定義中「整體滑動」,如果是山體整體滑動,那麼本案保險標的物就會被淹沒,從而導致全損。因此,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以此為依據證實本次保險事故的原因是山體滑坡所致也是不能成立的。
綜上所述,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做出的《拒賠通知書》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即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在已經初步認定為保險事故的前提下,在沒有對保險事故現場進行勘查了解和對保險事故原因進行權威鑒定的情況下,在保險事故現場已被破壞的情況下,引用沒有明確告知原告的免責條款,做出拒賠決定是不能成立的。為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維護保險市場的誠實守信,同時也是維護作為弱者的投保人的合法權益,懇請貴院嚴格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及《證據規則》的相關規定,以事實為依據,依法判決被告太保成都分公司向原告劉某某支付保險。
[法院認定]
法院經公開開庭審理、評議後,最終採納原告代理律師意見認定:(1)太保公司成都分公司並未舉出任何證據證明發生本次事故的原因是自然災害造成的,更無證據證明是「除雷擊、暴風、暴雨、洪水、龍卷風、雹災以外的其他自然造成的。相反,在《機動車綜合險條款》第一條(一)項中有明確規定:外界物體倒塌、空中物體墜落、保險車輛行駛中平行墜落造成保險車輛的全部損失或部分損失,保險人負責賠償。挖掘機在挖掘作業時因山體垮塌受損,該事故就應屬保險責任賠付范圍。(2)被告太保公司成都分公司不能簡單憑劉某某與駕駛員余某某在《索賠申請書》中的出險經過中敘述過「山體突然滑坡」而認定屬於地質災害險的賠付范圍。因他們只是普通的自然人,不可能也沒有資格對此事故的產生原因在法律上作出精準的描述。況且太保公司成都公司分公司查勘人員作為專業人士,也據此認定該保險事故屬於保險責任。
[法院判決]
一審法院判決被告太保公司成都公司判決向原告劉某某支付保險賠償金177702元及施救費38000元,同時承擔此案的全部訴訟費用。
被告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維持一審判決,駁回上訴。

[承辦律師點評]
一、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的生效?保險人怎樣才算盡了「明確告知」義務?
1、保險條款是格式條款。《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眾所周知,各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條款。根據保險人向投保人所提供的保險條款均是格式條款。《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同時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可知,保險公司一與投保人簽訂合同時,就應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保險除外責任的事項,並就投保人的疑問作說明。但是保險是非常專業,且保險業在我國還處於早期階段,普通自然人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精力來研究保險條款,只是在聽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或保險代理人的細說,才決定是否購買保險。就合同法上規定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即保險公司採取「提請注意」義務,對不懂「保險」的普通自然人來說,是極其不公平!因為投保人對保險業務比較陌生,有可能全然不知免責條款的存在,或者不了解免責條款的法律意義,如果保險人事先不作詳細說明,無異於投保人被強迫接受該條款,有悖於合同自願原則。
2、根據《保險法》的規定,保險人應對保險免責條款「明確說明」,否則免責條款不生效。《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第十八條規定「保險合同中規定有關於保險人責任免除的,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未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法律效力。」《保險法》的立法本意是為了保護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利益。由此可知:第一,保險人對一般條款盡「說明」義務不是「提醒」義務,而對最重要的免責條款,保險人負有「明確說明」的義務;對此,要避免以下誤區:首先,不能認為兩者是任意性與強制性的區別。不論是「說明」義務還是「明確說明」義務,都是保險人的法定義務,均具有強制性。其次,不能認為兩者在說明程度上有差異。從語義上說,「說明」與「明確說明」並無本質上差異,因為「明確」乃「說明」應有之意。最後,不能據此認為免責條款比一般條款更重要。事實上,足以影響投保人決定投保與否的重要條款,除免責條款外,還有保險責任、保險費及支付辦法、保險金賠償或給付辦法等。第二,保險人的說明義務,是主動的說明義務,不以投保人的詢問為條件。第三,如果保險人不能證明已經向投保人明確說明了責任免除條款,該等免責條款將不產生法律效力。
3、保險人怎樣才算盡了「明確說明」的義務?
保險人就免責條款的說明是否明確是審判實踐中爭論的焦點之一。對此,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曾對中保財產保險公司作過答復,認為"保險公司在機動車輛保險單背面完整、准確地印上經中國人民銀行審批或備案的機動車輛保險條款,即被認為是履行了《保險法》規定的告知義務。投保人在保險單上簽字,是投保人對保險單即保險條款的有關內容表示認可並接受約定義務的行為。"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保險人對投保人所負說明義務的答復(法研[2000]5號)規定,「『明確說明』是指保險人在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之時,對於保險合同中所規定的免責條款,除了在保險單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還應當對有關免責條款的概念、內容或其法律後果等,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釋,以使投保人明了該條款的真實含義和法律後果」。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第十一條(免責條款明確說明的要求)規定:「保險法第十八條中的『明確說明』是指,保險人在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時,對於保險合同中所約定的有關保險人的責任免除條款,應當在保險單上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對有關免責條款做出能夠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並且應當對有關免責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口頭形式向投保人做出解釋。保險人對是否履行了明確說明義務承擔舉證責任。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本身,不能證明保險人履行了說明義務。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與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時,不因其他分支機構已與該投保人訂立有同類保險合同而可以不履行保險法第十八條規定的『明確說明』義務。」
筆者認為,(1)從實質「明確說明」應當採納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答復(法研[2000]5號)保險人首先在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時,就保險合同就約定的險種的免責條款,向投保人作出口頭或書面說明,使投保人了解該條款的真實含義和法律後果。(2)從證據講上,保險公司將明可以將前述說明將以錄音或錄像、書面方式將向投保人明確說明的內容用證據固定下來。當然,最好在保險單上以區別其他文字的方式聲明:「保險人已將××保險條款(包括責任免除部分)向本人做了明確說明,本人已充分理解其法律含義及法律後果;上述填寫的內容均屬實,同意以此投保單作為訂立保險合同的依據。」讓投保人就此聲明單獨簽字確認。
在上述案例中,太保公司成都分公司不論從實質上或證據上,免責條款均沒有盡到「明確說明」的義務,其免責條款應當無效。
二、對於保險合同的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應作何解釋?
合同解釋,是法官和仲裁員依據一定的事實,遵循有關原則,對合同的內容和含義所做出准確的說明。保險合同條款是典型的格式條款,當格式條款發生爭議時,《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保險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對於保險合同的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應當作有利於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因此,對保險合同條款發生爭議時,一般應按照通常的理解,也就是普通人對保險條款的有關詞句、有關條款來作單純的文字上的解釋。其次按照保險合同雙方的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上來對保險條款進行解釋。保險合同是民事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意,因此解釋保險合同時,應力求雙方當事人簽訂合同時的真實意思之表示。
我們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第二十條(保險合同的解釋)規定對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規定非常細致、合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第二十條規定 :「在審理保險糾紛案件中,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保險合同的條款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即按保險合同的有關詞句、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並可以按照下列規則予以認定:
(一)書面約定與口頭約定不一致時的,以書面約定為准;
(二)投保單與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不一致的,以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載明的內容為准;
(三)特約條款與格式條款不一致的,以特約條款為准;
(四)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因記載方式或者時間不一致的,按照「批單」優於「正文」、「後批註」優於「前批註」、「加貼批註」優於「正文批註」、「手寫」優於「列印」的規則解釋。
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仍然有兩種以上理解的,應當根據保險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解釋,但是投保方擬定保險合同的,應當作有利於接受方的解釋。」

熱點內容
與道德有關的詩 發布:2025-02-08 23:08:55 瀏覽:973
廣州天河法院招聘 發布:2025-02-08 23:03:48 瀏覽:675
東方市的律師 發布:2025-02-08 22:54:46 瀏覽:977
全國法律碩士報名人數 發布:2025-02-08 22:46:13 瀏覽:23
勞動法休息休假的案例 發布:2025-02-08 22:39:05 瀏覽:512
廣東職工代表大會條例 發布:2025-02-08 22:37:11 瀏覽:184
民法多少年 發布:2025-02-08 22:22:16 瀏覽:897
2018勞動法產假假期 發布:2025-02-08 21:33:51 瀏覽:928
民法規定特殊情況 發布:2025-02-08 21:16:29 瀏覽:930
福建水路交通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8 21:06:26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