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亳州法院馬超

亳州法院馬超

發布時間: 2022-05-05 15:39:12

Ⅰ 趙馬超借錢不還,我己經申請強制執行了,需要多久才能在網上找到趙馬超

你好,法院的執行流程是你先立案,立案後執行法官會跟被執行人打電話,讓被執行回人到法答院來領取執行通知書等法律文書,執行通知書上會限定時間讓被執行人繳納執行款。過了執行期限或被執行人聯系不到,法院會採取強制執行措施,一般是先查詢被執行人名下有無可供執行財產,如果有,法院就會查封,凍結,拍賣或扣劃;如果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法院會到被執行人住所地尋找被執行人,找不到的話,可能會請求公安機關協查被執行人,並把被執行人納入失信人員名單,至於具體要多久才能找到人,這個要看具體情況,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Ⅱ 令馬超忌憚的曹將,戰死沙場後因何被貶低了呢

夏侯淵(?-219年),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提到夏侯淵這位猛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定軍山之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劉備自陽平渡過沔水,駐於定軍山,夏侯淵率軍相爭。在這場戰役中,劉備趁夏侯淵前去救火、修補鹿角之時,派討虜將軍黃忠居高臨下突襲淵軍,夏侯淵遂戰死。謚曰愍。由此,對於夏侯淵來說,成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黃忠成名的背景板。基於此,正是因為被黃忠斬殺的緣故,導致夏侯淵的能力,很難獲得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換而言之,如果拋開定軍山之戰來看的話,夏侯淵無疑稱得上曹魏乃至於三國時期的一流將領了。



最後,公元215年十二月,在漢中張魯歸降,也即獲得漢中之戰地後,曹操自南鄭回,留夏侯淵守備漢中,拜夏侯淵為征西將軍。由此,從曹操留夏侯淵鎮守長安、漢中等地的安排來看,曹操無疑將非常艱難的任務交給了這位將領。眾所周知,對於劉備一方,也對漢中之地虎視眈眈,乃至於在漢中之戰中和曹操一方展開了數年的交鋒。當然,夏侯淵並非趙雲這樣的完美武將,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夏侯淵戰雖屢勝,魏武常戒之曰:「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然則忠勇而不知怯者,又當戒以輕敵。也即夏侯淵只知道一味勇猛,卻不知道戰場上的謀略。所以,在定軍山之戰中,夏侯淵不僅在謀略上棋差一招,而且,夏侯淵身為督帥卻親自出戰,而且是去修補鹿角,從而最終被劉備的手下黃忠斬殺。但是,瑕不掩瑜,縱觀夏侯淵的一生,顯然可以稱之為漢末三國時期的一流武將。

Ⅲ 曹魏哪些猛將能打敗馬超有哪三位都不害怕他

三國時期,謀臣虎將人才輩出。而魏蜀吳三國,也有各自的武藝高強的將士。魏有五子良將張遼、樂進、於禁、張郃、徐晃,蜀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東吳也有江表十二虎臣。而在這些三國"台柱子"中,蜀漢大將馬超更是不得不說的人才。

馬超曾與曹操於潼關大戰,最後還逼得曹操不得不割袍剃須,直說"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且馬超未歸順劉備時,曾與張飛大戰幾百回合,仍未分出勝負。那麼在曹魏陣營中,有哪些武將可以打贏馬超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據《資治通鑒》記載,張郃統領步騎五千為前軍迎戰馬超。結果“超敗走”。名震一時的錦馬超,在魏將張郃面前卻毫無還手之力。就連魏國的另一個大將郭淮都說:"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而在劉備死後,也沒能殺了張郃。

之後張郃更是繼續活躍在曹魏與蜀漢戰爭的前線。更是阻礙了諸葛亮的北伐大計,讓諸葛亮也對其恨之入骨。但這些戰績,對於蜀漢來說是大忌,但對於曹魏來說,張郃卻是對陣蜀漢的一大利器。有如此的實力,打贏馬超也不是什麼難事。

Ⅳ 亳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1、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莊子是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亳州蒙城縣)人,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

代表作為寓言《莊子》,被唐明皇封為《南華經》,他本人也被封為南華真人,並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2、曹操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魏武帝。曹操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

據說父親曹嵩出身不明,《三國志·武帝紀》中說他是「莫能審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國志》時間接引用三國吳人所著《曹瞞傳》中稱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說可信度很不高。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 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

3、李敬玄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譙縣(今安徽譙城)人,唐朝宰相。李敬玄早年曾為唐高宗的侍讀,歷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尚書右丞、太子右庶子、中書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後進拜中書令,封趙國公。儀鳳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為洮河道大總管,率軍征討吐蕃。

因不通兵事,大敗而回。後被貶為衡州刺史,又任揚州長史。永淳元年(682年),李敬玄病逝,追贈兗州都督,賜謚文憲。李敬玄年輕時博覽群書,精通禮制,後在馬周的推薦下,進入崇賢館,成為太子李治(即後來的唐高宗)的侍讀。

4、李紳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李紳六歲時喪父,隨母親遷居潤州無錫。二十七歲時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

追贈太尉,謚號「文肅」。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代表作為《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5、馬玉昆

馬玉昆(?-1908年),字荊山,亦作景山,民間稱為馬三元,安徽亳州市蒙城馬集人。初以武童從毅軍宋慶參加對捻軍作戰,積功至都司,後擢總兵。1874年與左宗棠部共同抗擊阿古柏和沙俄侵略。1894年補授山西太原鎮總兵,協助宋慶防衛旅順口。7月朝鮮事急,奉令率軍至平壤。

在平壤保衛戰中,他指揮所部奮勇抗擊,重創日軍第九旅團。但因主帥葉志超貪生怕死,指揮失當,終於敗回國內。1895年在遼河下游與日軍作戰中,馬玉昆雖英勇善戰,但由於清軍各部不協,仍以清軍失敗而結束。1899年擢浙江提督,次年調還直隸提督。庚子之變時,馬玉昆率武衛左軍抵禦八國聯軍。

Ⅳ 曹操的能給馬超媲美的兒子是誰

那就是曹操的大兒子曹昂。
曹昂(?-197年),字子修,東漢末年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操長子,其養母為曹操正室丁夫人,生母為丁夫人侍女劉夫人。 曹昂聰明而性情剛膽,受曹操喜愛,其二十歲時即舉孝廉。197年時他隨曹操出征張綉,張綉突襲,曹昂將馬給曹操騎走,而自己斷後時陣亡於宛城。

Ⅵ 曹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儲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曹操[1]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父親曹嵩出身不明,《三國志·武帝紀》中說他是 曹操「莫能審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國志》時間接引用三國吳人所著《曹瞞傳》中稱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說可信度很不高。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盪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公元184年曹操於漢末黃巾時顯露頭角,後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參與了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董卓死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縱橫亂世,南征北戰,先後戰勝了關中李傕、徐州呂布、淮南袁術,並接受了張綉的投降。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挫敗河北袁紹。公元201年在倉亭(今河南管縣東北)再次擊破袁紹大軍。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烏桓,徹底鏟除了袁氏殘余勢力,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公元208年,曹操就任東漢帝國丞相。7月,曹操南征荊州劉表,12月在赤壁與孫權軍作戰,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史大夫郗慮冊封曹操為魏王,以冀州、並州等十郡為魏國封地。於鄴城建立魏王宮銅雀台,享有天子之制,獲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公元215年攻佔陽平關,擊敗、降服了漢中張魯,至此,三國鼎立之勢基本成型。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謚號「武王」,死後葬於高陵。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謚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政治成就三國演義中將曹操描寫為一個漢朝的篡逆者,其實並不公平。東漢時期,外戚宦官輪流掌權,朝野上下烏煙瘴氣。步入建安年代,東漢朝廷早已無可救葯。對此,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鑒》中評論道:「建安之初,四海盪覆;尺土一民,皆非漢有。」董卓擅行廢立,劉焉自造龍袍,淮南袁術稱帝刻璽、袁紹欲私立新帝的亂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對朝廷的尊敬。早在中平五年,就有人陰謀推翻漢靈帝另立新主,拉攏當時任議郎的曹操時被其拒絕;聯軍討伐董卓時,與其他人觀望顧慮相比,曹操身先士卒奮力進取;初平二年韓馥、袁紹等人又想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再次為曹操所拒絕,並明確提出:「諸君北面,我自西向。」你們可以去聽那個北方幽州牧的,我依然忠誠於西面的漢獻帝;李催等人禍亂長安,獻帝一行狼狽從他們手下逃命時,漠然無視者有,趁火打劫者有,落井下石者也有,曹操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主動迎接獻帝的人;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吳魏合作擊殺關羽後孫權上表勸進稱臣,曹操也不聽:「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這一系列的言行中雖然有曹操的慎重權謀,但客觀上不能否認是對朝廷的尊重。至於曹操誅殺董承(原為董卓女婿牛輔部下,按照三國演義看出身的標准應為「漏網之魚」)、伏完等皇親國戚,畢竟是他們動手於前曹操反擊於後,難道能指望曹操高高興興地等死嗎?況且,東漢的敗落就是敗落在外戚宦官的手裡,目睹著天下如何大亂的曹操對此一清二楚。誅董承殺伏完的同時,曹操也規定了自己「後宮」的人一律不得干涉朝政,即使對親兒子曹彰等人也是「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才高八斗的曹植為人放盪,曾私自「開司馬門而出」,他的車夫立刻就被處死(曹植失寵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違法亂紀。曹丕或許是有賊心沒賊膽,曹植則根本不把當不當賊當回事);曹植的妻子衣服太華麗,違反了自己提倡節儉的命令後盡管是兒媳婦照樣砍頭。綜合這些回頭看曹操並不是一個漢朝的篡逆者。曹操的軍事、文學才能很少有人否認,稍微有爭議的是他的政績。他的政績與軍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回顧三國前的歷史,東漢桓帝年間,中國的人口曾經達到五千多萬,但到了三國時銳減到七百多萬,甚至還不如四五百年前動不動就「斬首十萬」的戰國時代(那時還有一千多萬)。殺光這么多人不可能,但餓死卻不難。究其根源,無非是天災人禍。自東漢桓帝靈帝以來,旱災、水災、瘟疫、暴動、少數民族叛亂不斷,民不聊生之餘人口、戶數大量減少。根據後漢書記載,漢桓帝時期,比較大的災禍有「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隸、豫州飢死者什四五,至有滅戶者」按照這個估計,僅此一年這兩地就餓死了大約三四百萬;漢靈帝時期,「建寧三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光和五年二月,大疫。」,「光和六年夏,大旱」。其餘小規模的天災、少數民族叛亂或入侵,不計其數。加上爆發於公元184年的黃巾大起義和隨後的軍閥混戰後,生產遭到了完全的破壞。這樣的亂世中,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使民眾豐衣足食,是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然而,漢末三國中的各個諸侯中,軍事上有才能的不少,內政上有作為的不多。政治經濟上的成功與失敗都會自然的反映在軍事上(反過來,絕不容易),大多數人因此吃盡苦頭,最終受困於「米」而連證明自己是否是「巧婦」的機會都沒有。恢復生產的方法,無非是開源節流,這兩方面曹操做得都非常出色。屯田制的實行,實際上是以國家投資的方式保證再生產,工作效率當然高於普通的自耕農。因此這個政策收到立竿見影之效,短時間內就將地方變成「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的欣欣向榮,稱其為一大創舉並不過分。曹操在攻破鄴城後,鑒於東漢後期沉重的人頭稅,改為戶調制,對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農和地主)收田租每畝為四升,每戶出絹二匹、綿二斤,「他不得擅興發。」大力制止對農民的亂攤派行徑,這可是連兩千年後的毛鄧江都頭疼的頑疾。這一政策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得到了一致的擁護。曹操在世時大力興修水利設施並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鄉舒城建立的七門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時還能每天澆灌兩萬頃良田。這些三國演義中不曾提及的「雞毛蒜皮」之厲害,可以從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來:第一,曹操在漢中打過兩仗,先戰勝張魯後敗於劉備,但由於北方的元氣恢復他前後順利地從漢中武都等地遷出了十三四萬戶人口(雖有利誘不曾威逼)。以一戶人家四口人計算,這就是五十多萬。想想蜀漢投降時不過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口,就能明白這對劉備是什麼樣的釜底抽薪!畢竟,兵民是抗戰之本。第二,建安十九年五月,呂蒙提醒孫權,曹操在皖城(即廬江)一帶屯田,如果坐等他們收獲,無異於如虎添翼。因此東吳趁雨季來臨水軍來去自如之機,孫權大動干戈親征皖城這么一個彈丸之地,呂蒙、甘寧全上陣後俘獲太守朱光,遷(說得難聽點,劫)數萬百姓回吳。有統計稱,孫策、孫權兄弟曾先後四次打到周瑜的故鄉淮南舒城一帶,但毫無例外的是劫掠而還。因此周瑜的老家出現了這樣的滑稽:曹魏拚命建設大興土木,孫吳拚命破壞殺人越貨。曹操之後的曹丕、曹睿雖然在個人生活上不夠檢點,但卻基本上蕭規曹隨貫徹了這些政策。後來曹真、張郃、司馬懿之所以能夠屢次在祁山等地把戰術上沒有什麼錯誤的諸葛亮拖垮,就是因為他們「內力深厚」有充足的物質保證。與之相對應的是,吳蜀這方面的建設乏善可陳。蜀中是因為先天條件優越,境內已經有了都江堰這樣的傑作而無需畫蛇添足勞民傷財,尚情有可原。東吳則完全是敗筆:東吳曾兩次在丹楊填建湖田,興建浦里塘。永安三年(魏景元元年)初建,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勝數,卻因為未能在枯水時施工,導致風急浪高而淹沒墩基,結果是「士卒死亡,或自賊殺,百姓大怨之。」第二次重建,仍然失敗。難怪後世不得不在江南廣開運河及興建水庫。江南雖然號稱魚米之鄉,三國時的農業水準卻相當低下,連牛耕等北方早已是常識的東西都未能普及,又沒有水庫潭池等可供水灌溉的水利建設,其生產效率可想而知。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有百萬雄兵也得餓肚子,又怎麼能爭霸天下?如果說曹魏給後人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那麼蜀漢是保本,東吳則是一屁股債。開源同時,曹操也非常注意節流,並以身作則。史書中稱曹操「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綉,侍御履不二采,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簡單地說,衣服沒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綉彩,帷帳屏風落滿補丁,床榻被褥「敗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糾正下,東漢以來的奢華之風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潔勤儉自律。即使是高官顯貴也不敢過度鋪張,甚至出現了有人故意穿破舊衣服取悅曹操的咄咄怪事。建安十四年,曹操反過來不得不下令來糾正這一奇怪的不正之風。曹操的遺囑,也體現了自己的一貫儉朴的風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相比之下,劉備、孫權的晚年則是昏聵糊塗。《三國志·先主傳》注引《典略》記載:「劉備稱漢中王,於是起館舍,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他的這些所作所為,後來成了陳群勸諫曹睿棄奢華罷宮室的反面教材:「昔劉備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後來的夷陵之戰中劉備的表現,就更慘不忍睹了。孫權的「老糊塗」就更多了,甚至不老的時候都有些糊塗,以至於張昭以紂王的「酒池肉林」加以譏諷。後來孫權在太子廢立上的胡來更是把群臣弄得四分五裂無所適從,已經成了笑柄了。誠然,曹操並不是個完人。他在徐州的屠城等都是應該受譴責的。但綜合看他的成功決不是偶然,無愧於陳壽「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的評論

Ⅶ 五虎上將最慘的一個,全家百餘人被殺,妻子被曹操怎樣處置

三國時期,烽煙四起,亂世之中人才輩出,英雄豪傑數不勝數。回顧歷史,三國鼎立的局勢也十分的精彩,亂世出英雄,五虎上將的風采讓人難以忘懷。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劉備的蜀漢政權也是在劉備和諸葛亮的發展下十分的強大。而在蜀漢政權領導者劉備手下就有五位大將,他們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五虎上將。

馬超投靠劉備時,因擔心妻子的安危,所以沒有帶上自己的妻子,而是將他們安頓在自己信任的朋友家,但正是因為這樣,使得被曹操報復,妻子下場十分凄慘。馬超雖然勇猛無比,但謀略方面還是不如狡詐的曹操,使得他的下場十分的慘。曹操讓出賣馬超的那位朋友處死馬超的兒子,為了徹底的打擊馬超,還殺了他全家數百口人,妻子還被人凌辱。最後馬超也不被劉備信任,抑鬱而終。

Ⅷ 為什麼都說曹操怕馬超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曹操在中國的影視劇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現,但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頗有作為的帝王,毛澤東曾說「我的心與曹操是相通的」。2013年11月,復旦大學通過研究發現曹操既非一些史學家認為的夏侯氏後人,也非漢代丞相曹參的後代。

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好多人認為曹操懼怕馬超,不僅僅是割須棄袍,還在於曹操面對著馬超這個二愣子,不由自主的發出下面一句話:馬兒不死,吾無葬身之地。事實上,曹操一點也不害怕馬超,不僅不怕,還把馬超追趕的無立錐之地。

別說正史,先看小說,看看這位馬超面對曹操的表現:是夜北風大作。操盡驅兵士擔土潑水;為無盛水之具,作縑囊盛水澆之,隨築隨凍。比及天明,沙水凍緊,土城已築完。細作報知馬超。超領兵觀之,大驚,疑有神助。次日,集大軍鳴鼓而進。操自乘馬出營,止有許褚一人隨後。操揚鞭大呼曰:「孟德單騎至此,請馬超出來答話。」超乘馬挺槍而出。操曰:「汝欺我營寨不成,今一夜天已築就,汝何不早降!」馬超大怒,意欲突前擒之,見操背後一人,睜圓怪眼,手提鋼刀,勒馬而立。超疑是許褚,乃揚鞭問曰:「聞汝軍中有虎侯,安在哉?」許褚提刀大叫曰:「吾即譙郡許褚也!」目射神光,威風抖擻。超不敢動,乃勒馬回。操亦引許褚回寨。兩軍觀之,無不駭然。

其一,面對曹操一夜修築的堅固防禦工事,感到害怕,不知道怎麼修好的。想起諸葛亮的一段話: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白要殺我。我命系於天,公瑾焉能害我哉!以此觀之,曹操也是這樣的人,真正是神鬼莫測。馬超只知道沙土松軟,難以築牆,哪裡知道冥冥之中自有神助?

其二,曹操單人獨騎,來到陣前,面對馬超許多兵馬,居然大義凜然無所畏懼,馬超何許人也?人稱錦馬超,武藝高強不亞於呂布,曹操居然不害怕。當然身後僅帶一人許褚。有人說許褚武藝高強足以震懾馬超,可曹操如果是貪生怕死之輩,也不敢和馬超對陣。對陣的結果居然馬超的軍心大亂,操高叫曰:「汝諸軍欲觀曹公耶?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諸軍皆有懼色。

其三,曹操賬下許褚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居然讓身經百戰的馬超大驚失色:馬超大怒,意欲突前擒之,見操背後一人,睜圓怪眼,手提鋼刀,勒馬而立。超疑是許褚,乃揚鞭問曰:「聞汝軍中有虎侯,安在哉?」許褚提刀大叫曰:「吾即譙郡許褚也!」目射神光,威風抖擻。超不敢動,乃勒馬回。操亦引許褚回寨。兩軍觀之,無不駭然。

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家,曹操既有戰略高度,也有高超的戰術技巧,比如反間計、連環計、車輪戰等等,忙的馬超不亦樂乎。馬超不過是一個大將,雖然喜歡沖鋒陷陣,但是面對曹操這樣的作戰高手,只能自愧不如。盡管和韓遂結成盟友,最後仍然一敗塗地潰不成軍,後來狼狽逃竄,亡命張魯??

所以說,不是所有人都能當帝王的,就像關羽、張飛、司馬懿、趙雲等等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都是有膽有識,武藝高超的人才,那為何這些人成為不了曹操劉備呢?他們怎麼就無法一同大業,成為帝王呢?我想,他們是人才沒錯,但他們就少了謀略和遠見,當好一個帝王不是那麼容易的,他需要的是普通人看不到的高度,無法達到的氣度。

內容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Ⅸ 五華法院執行局有沒有對馬超實行黑名單

建議你到地方高院的官網上,點擊失信人員名單進行查詢。或者向我詳細咨詢亦可,望採納。。。

Ⅹ 三國時期曾經「裸衣戰馬超」的名將是

虎痴將軍許褚是也。
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今安徽亳州)。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
脫光膀子干馬超,一代傳奇。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填寫報考院校 發布:2025-02-08 19:58:12 瀏覽:393
密室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8 18:29:32 瀏覽:716
雙方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8:29:32 瀏覽:758
勞動法對臨時年齡工規定 發布:2025-02-08 18:23:50 瀏覽:467
職場倫理道德 發布:2025-02-08 18:23:15 瀏覽:487
老婆出軌保證書怎麼寫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8 17:52:03 瀏覽:844
民法通則健康權 發布:2025-02-08 17:43:30 瀏覽:822
成都共享單車法規 發布:2025-02-08 16:34:16 瀏覽:102
新婚姻法沒有證據能離婚嗎 發布:2025-02-08 15:54:51 瀏覽:46
刑法分論案例 發布:2025-02-08 15:36:42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