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江南書法院

江南書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5-05 19:07:28

⑴ 請問林再成是哪裡人寫毛筆字的那個

林再成:男,1970年3月生於黑龍江省綏化市。1991--1995年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師從劉江、章祖安、王冬齡、諸涵、邱振中、祝遂之、陳振濂諸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文化部青聯中國書法篆刻藝委會委員,甘肅書法院藝術顧問,「全國七十年代書家」藝委會委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創作委員會秘書長,獲得「2006江蘇省優秀青年書法家」稱號,並榮獲蘇州市中青年書法家「十佳」稱號。現為「江南風」書法沙龍執事。獲獎作品有:1995年 西泠印社第三屆篆刻作品評展 優秀獎(最高獎)2004年 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書法最高獎「全國獎」 (中國書法家協會) 2006年 全國首屆行書大展提名獎(中國書法家協會)。

⑵ 金庸是如何起訴作家江南的

郭靖、黃蓉、喬峰、令狐沖是作家金庸筆下婦孺皆知的武俠人物,可當他們同時出現在由作家江南所寫《此間的少年》一書中,成為「汴京大學」的大學生後,被金庸告了。

金庸認為,楊治未經許可,大量使用其作品的獨創性元素創作《此間的少年》並出版發行,照搬其作品中的經典人物,嚴重侵害了其著作權。

同時,其作品擁有很高的知名度,楊治通過盜用原告作品中的人物名稱、人物關系、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元素吸引讀者、謀取競爭優勢,獲利巨大,嚴重妨礙了原告對原創作品的利用,構成不正當競爭。

北京聯合、北京精典未盡審查職責,應與楊治承擔連帶責任。廣州購書中心銷售侵權圖書,也應承擔停止侵權的法律責任

來源:澎湃新聞網

⑶ 金庸狀告江南小說用他的小說人名。那照理說寫金庸小說的續集、冒名金庸的太多了。那金庸也要狀告他們嗎

只要不是很出名就沒事,不過金庸挺老了都90多了還狀告,真有精力呀!

關於同人小說,法律規定的是,不能獲利。然後,江南出版並售出了。你寫的話,如果要出版,也只有獲得金庸的同意(然後他已經老了,你懂的。)

金庸狀告江南 「在香港用我小說人物名字是要付錢的
金庸狀告江南 稱周星馳用一次小說名字都要付一萬

10月11日,金庸一紙訴狀,將暢銷書作家江南送上了廣州天河區人民法院的被告席。
金庸認為,江南的作品《此間的少年》對他的幾部武俠小說構成侵權。因此,金庸要求江南方面停止復制、發行小說《此間的少年》,封存並銷毀庫存圖書;在中國青年報、新浪網刊登經法院審核的致歉聲明;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500萬;支付金庸維權所支出的合理費用人民幣20萬元;江南承擔此案的訴訟費。

《此間的少年》:同人還是抄襲?
小說主人公們的名字借用自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但《此間的少年》並不是一部武俠小說,而是一部校園故事。
它描述的是宋代嘉佑年間,以北大為原型的「汴京大學」里年輕人們的生活。喬峰、郭靖、令狐沖等大俠和現代的大學生沒什麼不同,早晨要跑操,懶覺睡不夠,大一要掃舞盲,偷偷在遠處注視自己心愛的姑娘。郭靖和黃蓉因自行車事故相識,而自行車是化學系老師丘處機淘汰下來的。穆念慈從中學起就暗戀同學楊康,而最後卻選擇了彭連虎……
豆瓣上這樣評論《此間》:「腦中存著金庸小說先前的印象,再徜徉於這樣全新的故事中,是一種雙重的溫習,而這雙重的回憶最後歸結為一點,便是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輕狂無畏的少年時光」。

⑷ 金庸告江南侵權是怎麼回事 金庸告江南侵權結果

您好, 江南被告侵權的《此間的少年》,2001年在網上連載,2002年出版了第一個版本,已經過了15年了。這本書寫了「汴京大學」的校園生活,用了郭靖、黃蓉、令狐沖等金庸作品的人物形象。江南自己從未否認這是金庸作品的同人,還在幾次再版的序言里對金庸表示歉意,後來據稱金庸也口頭諒解了此事。
就我國目前的法院實踐而言,認定著作權侵權的標准基本上均採取了「作品+接觸+實質性相似+排除合理解釋」四個原則。具體而言:
(1)必須是具有獨創性、且能夠以有形形式復制的「作品」,才屬於著作權保護的對象
(2)侵權人是否曾接觸過被侵權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
(3)請求保護作品與被控侵權作品之間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即「實質性相似標准」),這也是本案中法院的重要關注點;
(4)排除合理解釋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⑸ 江南區法院受理念的一起民事案,20個月不判,投訴到南寧市中院紀委和江南區法院紀委,我沒人理,而且法

涉及到有權有勢的人吧,如果是別人的問題,不給你辦理,你就用輿論的壓力,還有拿到造假的文書去中紀委舉辦,如果情況屬實,馬上就會有人過來調查

⑹ 金庸訴作家江南侵權案有何進展

8月16日,作家江南在微博上發布聲明,稱金庸起訴其《此間的少年》著作權侵權和不正當競爭案一審宣判,作品不構成著作權侵犯。

據悉,《此間的少年》這本書創作於2000年,出版於2010年。書中,江南套用金庸筆下人物的名字,講了一群北大學生的校園故事。2016年10月,江南接到了金庸的起訴,案件公開後,有人將此案稱為「同人作品第一案」。

來源:新浪

⑺ 《此間的少年》真的侵權嗎

是的,已經做出判決了,具體如下:

2018年8月16日上午10時,廣州市天河區法院對作家查良鏞(筆名「金庸」)起訴作家楊治(筆名「江南」)《此間的少年》著作權侵權和不正當競爭案進行一審宣判:楊治不構成侵犯著作權但構成不正當競爭,金庸獲判賠共188萬元。

金庸、江南今天均沒有親自到庭。各方訴訟代理人均未當庭明確是否上訴。

(7)江南書法院擴展閱讀:

侵權後作者的回應:

《此間》一共出版了四個版本,如今,「該項目的出版對外授權已於數年前停止,並到期未再續約,相關開發,我也會在訴訟期間全部暫停。」江南強調,自己並未有侵權的想法,「無論昔日還是今日,我都一如既往地尊敬金庸先生個人和喜愛他的作品。

雖然不乏在收到稿費時的沾沾自喜,但落筆的那一刻,想的僅僅是寫出自己和身邊人的校園故事,並未有侵權的想法。」

作為讀者,與自己喜愛的作者首度交流,卻是在司法層面,江南「情緒非常復雜」。「鑒於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我已委託律師處理,不便就法律問題做回應,相信法院會公正審理。」

他自責道:「無論法律層面的結果如何,我都非常非常地抱歉於我22歲那年的孟浪和唐突,因此這些事情給金庸先生造成的困擾令我非常地自責。」

⑻ 清朝江南道御史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江南道御史就是江南道監察御史,相當於現代相當於江蘇、浙江、江西三省共同的紀委書記。清朝,此官職配置於朝廷或地方,為制衡行政機構主官的非常派朝廷或地方官員。監察御史不僅可對違法官吏進行彈劾,也可由皇帝賦予直接審判行政官員之權利,並對府州縣道等審判衙門進行實質監督,也可在監察過程中對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

(8)江南書法院擴展閱讀

紀委屬於中國共產黨內部的紀律監督組織,檢察院屬於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法院屬於國家審判機關,他們之間原則上是沒有關系的,但是紀委卻擁有部分的司法權,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多頭司法」在當代社會的一個表現。

但是,對於黨內的違法亂紀問題,一般先是由紀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展開調查,如果發現問題就要作出「雙規」決定(即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交代問題),雙規結束後根據黨內紀律條例並上報同級黨委批准作出處分決定,然後將調查檔案移交給檢察機關,檢察機關查實後負責向審判機關起訴。

紀委是中國共產黨的「兩委」之一,只要有黨委就有紀委。紀委最基層為鄉鎮紀委。縣直及以上各單位有紀委的派出機構。

⑼ 不正當競爭如何體現在出版上

2000年創作的「同人小說」為何時隔十多年才被起訴?金庸的代理律師牟晉軍回應,金庸是香港人,此前並不知道《此間的少年》,直到2015年,准備投拍《此間的少年》電視劇的華策影視公司給金庸工作室發去一封徵求許可的信函,金庸才注意到這部小說。

此外,法院認為,聯合出版公司、精典博維公司理應知曉出版發行《此間的少年》並未經金庸許可,且收到律師函後仍未停止出版發行,對於策劃出版《此間的少年》紀念版這一行為主觀上存在過錯,構成幫助侵權,亦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廣州購書中心作為《此間的少年》紀念版的銷售者,銷售對象具有合法來源,且應訴後停止銷售,主觀上並無任何過錯,因此對金庸訴請其停止侵權、賠償合理支出不予支持。

來源: 新華網

⑽ 金庸是不是把江南給告了

金庸狀告《此間的少年》作者江南侵權
近日,武俠圈發生了一件大事,事件波及到廣大網路文學圈:10月11日,年近93歲的武俠大師金庸一紙訴狀,將39歲的作家首富江南(原名楊治)告上法庭。
金庸稱江南的同人小說《此間的少年》涉嫌「侵犯著作權以及不正當行為」,起訴江南連同三家出版公司,要求被告停止發行並銷毀小說,公開致歉並賠償經濟損失500萬元。

金庸為什麼告江南 金庸狀告江南原因
93歲的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近日以對方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暢銷書作家江南(原名楊治)等四被告。由於一方為以《射鵰英雄傳》等武俠小說馳名的大家,另一方今年3月剛以3200萬版稅登第十屆作家富豪榜榜首。此事昨日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根據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的公告,金庸在訴狀中,要求江南以及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精典博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廣州購書中心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停止復制、發行小說《此間的少年》,封存並銷毀庫存圖書;要求江南等前三名被告在中國青年報、一門戶網站刊登經法院審核的致歉聲明,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共同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500萬元;要求四被告共同賠償為維權所支出的合理費用人民幣20萬元並承擔本案訴訟費。
金庸為何要告江南?
「在香港用我小說人物的名字是要付錢的」
《此間的少年》是江南15年前在青韻書院網站上連載的網路小說,也是其最早出版的作品,創作靈感來源於他在北大的校園生活,故事發生在架空的「汴京大學」之中。但是,江南在小說中使用了喬峰、郭靖、黃蓉和令狐沖等金庸小說中的著名人物的名字。根據該書,在這個學校里,郭靖和黃蓉因為一場自行車的事故認識,而這輛自行車是化學系的老師丘處機淘汰下來的;楊康和穆念慈則從中學起就是同學,念慈對楊康的單戀多年無果,最後選擇的人卻是彭連虎。《此間的少年》網上走紅後於2002年出版,之後又先後推出過其他三個版本,還被改編成電影、舞台劇等。
2005年1月26日,在談到網路原創文學抄襲時,金庸曾強調,「文學一定要原創,有些網民拿我小說的人物去發展自己的小說,是完全不可以的。你是小孩子,我不來理你,要真理你的話,你已經犯法了。在香港用我小說人物的名字是要付錢的。」金庸稱,人物借用有兩種:有一種不是任何人創造的,這種人物是沒有版權的,比如乾隆皇帝、康熙皇帝;但假如是某一個作者獨創的,誰使用了就要付版權費。他介紹,周星馳在電影《功夫》中,用了他塑造的楊過、小龍女、郭靖、黃蓉這些人物,周星馳每用一次就付一萬塊錢。金庸還說,文學作者「做什麼事情都要獨立思考,不要去抄襲人家。你自己沒有獨創性就不要寫文章了,只好去做其他事情」。
江南有何回應?
「抱歉於我22歲那年的孟浪和唐突」
除《此間的少年》之外,江南的作品還有《九州縹緲錄》系列、《龍族》和《天之熾》系列等。10月23日晚8點,江南通過個人微博正式發布「關於金庸先生訴《此間的少年》案件的聲明」。聲明中,江南稱自己是金庸的忠實讀者,承認「書中的人物姓名確實基本都是來自於金庸先生的系列武俠作品」。而且,江南直言,自己最初使用這些人物名字,「主要是出於好玩的心理」、是「娛人娛己」,並強調自己並未有侵權的想法,「無論昔日還是今日,我都一如既往地尊敬金庸先生個人和喜愛他的作品。雖然不乏在收到稿費時的沾沾自喜,但落筆的那一刻,想的僅僅是寫出自己和身邊人的校園故事,並未有侵權的想法。」
江南在聲明中介紹,對於出版,當時的自己是惴惴不安的。「雖然當年沒有什麼錢,很期待稿費的收入,但這種形式的出版物是否合規,心裡也是惴惴不安的。所以最早出版的時候,我和出版社也曾就書中人名的問題咨詢過相關的法律人士,被告知這種形式在當時未曾觸及相關的法律規定,才決定正式出品此書。」
江南表示,鑒於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他已委託律師處理,相信法院會公正審理。與此同時,他自責道:「無論法律層面的結果如何,我都非常非常抱歉於我22歲那年的孟浪和唐突,因此這些事情給金庸先生造成的困擾令我非常地自責。」
《此間的少年》的影視改編權目前為華策所有,今年華策影業的「夢+1」計劃發布會上,《此間的少年》電影項目在列,導演和編劇為陳宇。據悉,華策計劃要拍《此間的少年》的網劇和電影。
金庸狀告江南合理嗎
業界爭議
同人小說侵權存在灰色地帶
在網路文學界、影視界,江南接到的這一紙訴狀,讓業內人士感到驚訝、震動。他們認為,此案一出,同人小說的版權困境問題由此凸顯。
一種觀點認為,同人小說若牟利,就涉嫌侵權。北京好景常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何常在認為,如果作品取材於原作者塑造的人物,寫作者出於個人愛好進行寫作,沒有問題;但出於商業化的目的,比如出版發行、影視拍攝等,就要徵得原作者的同意,畢竟這些人物都是原作者獨創的。網路作家琴律則認為,互聯網最初的版權界定很模糊,《此間的少年》借用金庸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只當作大家對金庸的崇拜;但後來江南因此而牟利,在某種程度上就有侵權之嫌。
另一種觀點強調,對同人小說應持寬容態度,視情況而定。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認為,對同人小說不能一棍子打死,如果人物名字出自某部作品,但實際內容關聯度不大,不應粗暴地定性為不合法;但如果惡意歪曲原作者創造的知名人物形象,就應判定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權。「比如金庸筆下的人物性格特點分明,如果為了嘩眾取寵,將人物關系徹底顛倒,正派寫成反派,反派寫成正派,這就算侵權。」
事實上,對於同人小說而言,文學平台和寫作者都存有尷尬。周運透露,同人小說有比較大的法律風險,存在灰色地帶。一方面可能會因侵權被原作者起訴,另一方面也的確有一些作者借機寫一些打擦邊球、違背公共道德的東西。他表示,「阿里文學對一般的同人小說都不會簽約,只會簽一些公共版權著作的同人作品。」網路作家琴律坦言, 網路作者一直很困惑,借用原作者作品中人物形象和人物關系是否可以,可以借用到什麼程度,到底需要什麼流程或法律條文才能夠允許借用,這些都還是法律空白。「但無論怎樣,這個案子對網路作者是一個提醒,甚至是警醒。」
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主任李明德看來,「著作權保護的是作品,但不會保護客觀事實,不保護表達的觀念、情感、看法等,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是不是構成作品,這個認定起來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但李明德認為,江南可以說利用了金庸的聲譽,借用他的人物寫新東西、寫新場景,來提高自己小說的知名度。因此,他認為,江南構成不正當競爭的可能性較大,「當然,到時候還要看法院如何判決。」
版權專家怎麼看
著名小說的人物可視作知名商品
江南的《此間的少年》和金庸的系列作品,可以說是同人小說。同人小說,指的是利用原有的漫畫、動畫、小說、影視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節或背景設定等元素進行的二次創作小說。它一般是以網路小說為載體,大體有前傳後續類、穿越時空類、原創角色類等。同人文寫作已在國內流行多年,知名的網文平台都有開設同人專區,絕大多數都是付費閱讀模式。
同人作品的過往案例中,比較有名的應該是錢鍾書的《圍城》與作家魯兆明的《圍城之後》。在電視連續劇《圍城》熱播之後,魯兆明續寫了《圍城之後》,其實就是《圍城》的同人作品,只不過當時還沒有「同人」一說。1992年,這本書由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後被錢鍾書起訴侵權成功。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常務副總幹事張洪波昨日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類似這樣有關同人小說的侵權訴訟案件並不多見,就已有的案例來看,法院在審理判決時基本都不會按照侵犯《著作權法》來處理。因為就現有的《著作權法》條款,如果僅僅是人名一樣,而在主要情節、人物關系等方面不存在相同或相似,那就不構成著作權方面的侵權。之前法院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有時會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即把著名小說中的人物人名視為著名商品來對待。具體到本案,張洪波表示,因為目前還沒有看到過原告方金庸的訴狀,不了解他提出的法律證據和訴訟請求,所以還難以判斷案情的走向。

熱點內容
刑法哲學下載 發布:2025-02-08 20:14:30 瀏覽:630
法院小段子 發布:2025-02-08 20:01:44 瀏覽:252
王田律師 發布:2025-02-08 19:59:53 瀏覽:891
法律碩士填寫報考院校 發布:2025-02-08 19:58:12 瀏覽:393
密室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8 18:29:32 瀏覽:716
雙方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8:29:32 瀏覽:758
勞動法對臨時年齡工規定 發布:2025-02-08 18:23:50 瀏覽:467
職場倫理道德 發布:2025-02-08 18:23:15 瀏覽:487
老婆出軌保證書怎麼寫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8 17:52:03 瀏覽:844
民法通則健康權 發布:2025-02-08 17:43:30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