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法院改革
A. 關於鐵路法院的管轄
鐵路法院管轄以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鐵路運輸法院案件管轄范圍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鐵路運輸法院受理同級鐵路運輸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的刑事案件。
下列刑事公訴案件,由犯罪地的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一)車站、貨場、運輸指揮機構等鐵路工作區域發生的犯罪;
(二)針對鐵路線路、機車車輛、通訊、電力等鐵路設備、設施的犯罪;
(三)鐵路運輸企業職工在執行職務中發生的犯罪。
在列車上的犯罪,由犯罪發生後該列車最初停靠的車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鐵路運輸法院管轄;但在國際列車上的犯罪,按照我國與相關國家簽訂的有關管轄協定確定管轄,沒有協定的,由犯罪發生後該列車最初停靠的中國車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第二條 本規定第一條第二、三款范圍內發生的刑事自訴案件,自訴人向鐵路運輸法院提起自訴的,鐵路運輸法院應當受理。
第三條 下列涉及鐵路運輸、鐵路安全、鐵路財產的民事訴訟,由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一)鐵路旅客和行李、包裹運輸合同糾紛;
(二)鐵貨物運輸合同和鐵路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
(三)國際鐵路聯運合同和鐵路運輸企業作為經營人的多式聯運合同糾紛;
(四)代辦托運、包裝整理、倉儲保管、接取送達等鐵路運輸延伸服務合同糾紛;
(五)鐵路運輸企業在裝卸作業、線路維修等方面發生的委外勞務、承包等合同糾紛;
(六)與鐵路及其附屬設施的建設施工有關的合同糾紛;
(七)鐵路設備、設施的采購、安裝、加工承攬、維護、服務等合同糾紛;
(八)鐵路行車事故及其他鐵路運營事故造成的人身、財產損害賠償糾紛;
(九)違反鐵路安全保護法律、法規,造成鐵路線路、機車車輛、安全保障設施及其他財產損害的侵權糾紛;
(十)因鐵路建設及鐵路運輸引起的環境污染侵權糾紛;
(十一)對鐵路運輸企業財產權屬發生爭議的糾紛。
第四條 鐵路運輸基層法院就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三條所列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當事人提起上訴或鐵路運輸檢察院提起抗訴的二審案件,由相應的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受理。
第五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轄區內的鐵路運輸基層法院受理本規定第三條以外的其他第一審民事案件,並指定該鐵路運輸基層法院駐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或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受理對此提起上訴的案件。此類案件發生管轄權爭議的,由該高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轄區內的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受理對其駐在地基層人民法院一審民事判決、裁定提起上訴的案件。
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對本院及下級人民法院的執行案件,認為需要指定執行的,可以指定轄區內的鐵路運輸法院執行。
第六條 各高級人民法院指定鐵路運輸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圍,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後實施。
B. 鐵路法院移交有什麼利弊啊
依照中編辦、最高法和最高檢聯合發出《關於鐵路法院檢察院管理體制改革若回干答問題的意見》,各地各級鐵路法院、鐵路檢察院同鐵路運輸企業全部分離,一次性整體納入國家司法管理體系。該意見本意就是摒棄「企業辦法院」的現狀,但是改制的不徹底性又帶來了許多麻煩甚至無所適從。比如,北京這次「移交」,(以北京為例,全國各地同)規定「鐵路法院名稱不變、案件管轄不變。」也許北京高級法院等部門考慮到原來的鐵路法院辦理此類案件得心應手、熟悉管轄情況,但是這樣恰恰會讓社會公眾產生誤解:連名稱都沒有改變,這叫什麼改革?其不徹底性還表現在「案件管轄不變」,鐵路法院劃歸地方管理後,業務指導的跨行政區域性也突破了法律關於管轄的規定,導致案件管轄上的沖突以及執法上的混亂;同時,還會出現北京高院下轄的鐵路法院由天津市、河北省管理法官和經費保障的問題。據悉,不但是北京存在這種情形,全國其他地方都有類似情況需要解決;也不但是法院存在,檢察院也同樣存在。所有這些存在的問題,急需中央有關部門協調、理順、統一,確保司法改革的徹底性。
C. 鐵路運輸法院的介紹
鐵路法院初建於1954年3月,到1956年初,鐵路運輸檢察院的各級機構普遍建立。主要受理涉及鐵路運輸、鐵路安全、鐵路財產的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2009年7月8日, 中央下發關於鐵路公檢法管理體制改革的文件,要求鐵路公檢法整體納入國家司法體系,鐵路法院整體移交駐在地省(直轄市、自治區)黨委、高級人民法院管理。截止2012年6月底,全國鐵路法院完成管理體制改革,整體納入國家司法體系。最高法院《關於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即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指出,根據中央司法改革精神,鐵路法院將改造為跨行政區劃法院。即以科學、精簡、高效和有利於實現司法公正為原則,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法院,構建普通類型案件在行政區劃法院受理、特殊類型案件在跨行政區劃法院受理的訴訟格局。將鐵路運輸法院改造為跨行政區劃法院,主要審理跨行政區劃案件、重大行政案件、環境資源保護、企業破產、食品葯品安全等易受地方因素影響的案件、跨行政區劃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和原鐵路運輸法院受理的刑事、民事案件。目前,北京鐵路運輸中級法院、上海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已經改造為跨行政區劃法院,即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D. 全國鐵路運輸法院會與地法合並嗎
鐵路從2006年以後進行了進行了政企分離,撤銷了分局,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產力調整。
包括專鐵路運輸屬法院也已經移交到地方省高院管理,鐵路運輸法院現在除了鐵路相關案件,還承接高院指定的案件審理。
鐵路運輸法院還沒有和地方法院合並。
E. 為什麼有鐵路法院,他究竟是歸高法管還是鐵路部的私人刑堂
鐵路法院初建於1954年3月,到1956年初,鐵路運輸檢察院的各級機構普遍建專立。主要受理涉及鐵屬路運輸、鐵路安全、鐵路財產的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
2009年7月8日, 中央下發關於鐵路公檢法管理體制改革的文件,要求鐵路公檢法整體納入國家司法體系,鐵路法院整體移交駐在地省(直轄市、自治區)黨委、高級人民法院管理。截止2012年6月底,全國鐵路法院完成管理體制改革,整體納入國家司法體系。
F. 鐵路運輸法院的歷史沿革
鐵路法院初建於1954年3月,當時稱為「鐵路沿線專門法院」;
1955年1月,最高人民內檢察院容建立了鐵路水上運輸檢察院,部分地方也相繼建立了鐵路運輸檢察院和水上運輸檢察院。到1956年初,鐵路運輸檢察院的各級機構普遍建立。在15個鐵路局建立了鐵路運輸檢察院,在50個鐵路分局建立了鐵路運輸檢察分院。
1957年9月根據國務院《關於撤銷鐵路、水上運輸法院的決定》予以撤銷。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全面啟動,1980年7月25日,根據司法部、鐵道部聯合發出《關於籌建各級鐵路法院有關編制的通知》,在北京設立鐵路運輸高級法院(1987年5月撤銷),在鐵路局所在地設立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在鐵路分局所在地設立鐵路運輸法院。
1980年左右,全國鐵路運輸法院籌備建立,1982年5月1日正式辦案。
2009年7月8日, 中央下發關於鐵路公檢法管理體制改革的文件,要求鐵路公檢法整體納入國家司法體系,鐵路法院整體移交駐在地省(直轄市、自治區)黨委、高級人民法院管理。截止2012年6月底,全國鐵路法院完成管理體制改革,整體納入國家司法體系。
G. 鐵路法院歸哪裡管
鐵路法院歸地方管。鐵路運輸法院與鐵路運輸企業分離,實行屬地管轄,是國家司法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措施。改制後,全國各鐵路運輸法院隸屬關系按駐在地行政區劃改為地方管理。授權各高級法院指定鐵路法院受理若干民事和執行案件。這一措施方便當事人訴訟和法院審理,有利於緩解地方法院「案多人少」矛盾,調動鐵路運輸法院的積極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第四十三條
鐵路公安機關和地方公安機關分工負責共同維護鐵路治安秩序。車站和列車內的治安秩序,由鐵路公安機關負責維護;鐵路沿線的治安秩序,由地方公安機關和鐵路公安機關共同負責維護,以地方公安機關為主。第五十三條
對聚眾攔截列車或者聚眾沖擊鐵路行車調度機構的,鐵路職工有權制止;不聽制止的,公安人員現場負責人有權命令解散;拒不解散的,公安人員現場負責人有權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決定採取必要手段強行驅散,並對拒不服從的人員強行帶離現場或者予以拘留。
H. 鐵路的法院和檢察院現在有沒有撤銷
1、鐵路法院、檢察院沒有撤銷。
2、鐵路法院和檢察院全部完成轉制改革,已經全部納入國家司法體系,受省級人民法院、檢察院監督或者領導,與鐵路系統脫離關系。
I. 直轄市的鐵路法院相當於一審基層法院么天津這邊為什麼官方寫的是(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鐵路運輸法院)
按照以復前的鐵路法院的架構在北京制設立鐵路運輸高級法院在鐵路局所在地設立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在鐵路分局所在地設立鐵路運輸法院。天津只是一個鐵路分局,天津直轄市的鐵路法院,確實相當於基層法院。
至於後面的一個問題,根據2009年7月8日, 中央下發關於鐵路公檢法管理體制改革的文件,要求鐵路公檢法整體納入國家司法體系,鐵路法院整體移交駐在地省(直轄市、自治區)黨委、高級人民法院管理。天津直轄市鐵路運輸法院移交天津市高院,因此官方的書寫就是這樣來的
J. 鐵路法院管轄范圍
鐵路運輸合同復糾紛、與制鐵路運輸有關的侵權糾紛由鐵路運輸法院管轄。賠償權利人要求對方當事人承擔侵權責任的,由事故發生地、列車最先到達地或者被告住所地鐵路運輸法院管轄;賠償權利人依照合同法要求承運人承擔違約責任予以人身損害賠償的,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鐵路運輸法院管轄。